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2 ,大小:307.11KB ,
资源ID:13470454      下载积分:5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347045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文本解读与目标设定.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文本解读与目标设定.docx

1、文本解读与目标设定温州市高中教师学科素养提升测试样卷高中化学应考教师须知:1.本卷共四道试题。满分 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2.答题前,请在密封区内填写校名、姓名、学科、准考证号。根据所提供的教材,回答问题:一、(共20分)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第三部分 内容标准一、必修课程 化学1主题3常见的 无机化合物及其应用中指出“根据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或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钠、镁、铝、铁、铜等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请分析苏教版必修 1专题3从矿物到基础材料第一单元从铝土矿到铝合金教材“活动与探究”栏目设计的优缺点。二、(本题共四小题,每小题 10分,共 40 分)某高一教师对人

2、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教学设计(节选如下) :I 、学情分析:课程标准的要求:初步认识物质微观结构,知道元素、核素的涵义,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学科教学指导意见的要求:通过了解原子结构模型演变的历史,体验 科学家探索原子结构的艰难过程,认识实验、假说、模型等科学方法对化学研究的作用。了解 部分典型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并能用原子结构示意图来表示。知道活泼金属和非金属原子 在化学反应过程中通过电子得失使最外层达到稳定结构的事实。通过氧化镁的形成了解镁与氧气 反应的本质。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一的学生,他们通过初中化学的学习,已经有了对原子结构的认识, 对几种常见的原子结构模型、核外电子排布和原子核

3、的组成,同位素的概念等知识有了一定的了 解,所以本单元的内容是在原有的知识的基础上的进一步拓展与加深。II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 了解原子结构演变的过程(2) 学会原子结构示意图表示方法3)知道原子的构成。4)认识核素、同位素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习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历史,使学生认识实验、假说、模型等科学方法对化学研究 的重要作用。(2)以氢、氧、镁等为例,通过交流研讨,总结归纳,使学生认识原子结构与物质发生化学变 化的关系,并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强化对这种关系的认识。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2)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人文素养III 、

4、教学过程【引入新课】人们对原子的认识和探索已经历了 2500 多年漫长的历史,那么,你们想不想知道: 从古希腊到现代,科学家是怎样探索原子结构的?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各阶 段对原子结构的认识各有什么样的特点?【教师引导】欲了解这些内容,请同学们首先自学教材内容 26-27 页。 【结合课件交流讨论】 (师生一起) (此时须注意进行课堂调控,以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情感 体验,控制时间在两分钟内)(一)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学生阅读教材,试着总结】(二)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师】通过对原子结构模型的探索,现在人们已经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PPT展示:几种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

5、】【设问】从这几种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图,你能看出:核外电子的排布有何特征?比如:它们是 挤在一起的吗?【学生分析得出】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三)认识原子核【提问】通过以上原子模型演变的学习,我们知道原子很小,但是原子还可以分为原子核和核外电子,那么原子核能否再分呢?它由哪些更小的微粒构成呢?丿元素化合价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失去(或得到)电子的数目NaMg2O6Cl-1【生】原子核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构成。【师】大家阅读表1-7,质子、中子、电子的电性和电量怎样?比较三种粒子的质量大小、带电 荷情况。什么是相对质量?【教师总结】本节课我们主要用短短的时间追寻了科学家探索了 2000多年原子结

6、构模型的足迹,大家要从中学习他们科研的精神和方法;另外我们也学习了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核的结构, 同位素和核素的概念,大家课后记得复习巩固。请你参考以上教学设计内容,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教育教学理论完成以下问题:(1) 请分析该教师确定的教学目标是否得当?并说明理由。(2) 你认为本课的的教学目标是什么?依据是什么?(3 )请分析该教师的教学重点是否得当?你认为本课的的教学重点是什么?并说明理由。(4 )你认为该教师的教学难点定位如何?你认为本课的的教学难点是什么?并说明理由。、(共20分)背景:化学1 专题三从矿物到基础材料第一单元从铝土矿到铝合金第1课时从铝土矿中提取铝第2课时铝的氢氧化

7、物和氧化物第3课时铝的性质问题:在第二课时“铝的氢氧化物和氧化物”教学设计时,为达成课时目标,有位教师编制了下面的课堂练习。请从是否紧扣重点,能否突破难点,是否合情合理等方面对这些练习作出简 明扼要的评价,在评价时请分别说明合理的一面和不合理的一面练习1:( 1)氧化铝属于 氧化物,是指其既属于 氧化物又属于 氧化物。氢氧化铝的两性指的是它的 性和 性。和1mol氢氧化铝反应消耗的氯化氢和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分别是 ,分别写出氧化铝、氢氧化铝和盐酸、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2)铝既能和 反应,又能和 反应,写出铝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练习2:向含2mol

8、氯化铝的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至过量。(1)写出刚开始和最后滴入氢氧化钠溶液时发生反应的的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2)画出该过程中的沉淀变化示意图(纵坐标表示沉淀的物质的量,横坐标表示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3)画出含 1mol 氯化铝、 1mol 氯化镁的溶液中逐滴滴入氢氧化钠溶液至过量的沉淀变化示意图。四、(本小题 20 分) 问题既是思维的起点,又是思维的动力。教师根据课程标准、考试说明、省编学科教学指 导意见,结合教材与学生已有的认知,设计出的课堂问题的质量,能反映教师的目标制定与内 容确定是否合理。例如,在学习准确配制一定体积的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配制时,请你由“量筒是测定溶液体积

9、的仪器”作为学生的已有知知为基础,以“配制 100 mL 0.01mol/L的KMn04液为例”, 对比“容量瓶与量筒”的构造不同,设计“问题链”,自然引出“容量瓶”这一仪器,让学生建 立起容量瓶是一种准确定量的容器,使用方便。温州市高中教师学科素养提升测试样卷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高中化学第一题评分标准优点:(10分)1、教材以“氢氧化铝是否也像氧化铝那样,既可以与酸反应,又可以与碱反应呢?”的联 想设问,展开对氢氧化铝性质的实验探究。创造了一定的问题情境,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2、通过实验探究,发现氢氧化铝的两性。改传统的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重视实验探 究在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重要作用。强

10、化了学生的科学探究意识,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3、探究实验设计为“氨水逐滴加入氯化铝溶液,再分别加入盐酸、氢氧化钠的对比实验”, 突出了探究实验中的“量”(药品用量)与“质”(不同碱的强弱、酸与碱的性质有别等)的价值 与意义,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探究技能。 (学生通过联想本次实验探究活动,在自主探究活动中能 模仿与迁移,关注实验探究中的“量“与”质“,及对比研究的实验方法) (注:答出一点得 5 分,答出其中两点及以上得 10 分,其他合理回答酌情给分) 缺点:(10分)实验步骤过于详细,实验结论已知(教材提供了向氯化铝溶液中不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实 验照片。无色澄清溶液t白色沉淀t白色沉淀减

11、少t重新变为无色澄清溶液) 。(6分)有以下具体说明再分别给分:1.“照方抓药”式的实验探究,不能满足学生在探究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2.结论已知,则名为“探究”,实为“验证”,与教材编写者的意图相违背。(注:回答出具体说明中的一点即给 4 分,其他合理回答酌情给分) 第二题评分标准( 1)教学目标判断及理由(共 10 分)1.该教师设置的三维目标不规范,整体性不强。2.知识与技能目标不具体,缺乏操作性,无法检测;3.过程与方法目标没有体现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主体地位;4.情感目标大而空,为课程目标,非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注:回答出其中三个点给 10 分,回答出其中 2 点给 6 分,答出 1 点

12、给 3 分,其他合理回答酌 情给分。)( 2)本课时的教学目标和依据(共 10 分)教学目标( 6 分)1、知识与技能(1)知道原子结构演变的过程及其主要成就(2)掌握钠、镁、铝、氧、氯等常见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情况(3)通过氧化镁的形成,初步了解镁和氧气发生化学反应的本质(4)知道原子的构成,掌握质量数和元素符号的表示法,掌握构成原子的粒子之间的关系 ( 5)知道核素、同位素的概念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习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历史,认识实验、假说、模型等科学方法对化学研究的 重要作用。(2)以氢、氧、镁等为例,通过交流研讨,总结归纳,认识原子结构与物质发生化学变化 的关系,并在解决实际

13、问题的过程中强化对这种关系的认识。(3)通过教师引导和创设情境,能够自主阅读资料,自主地跟同学交流,自主总结出规律。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从科学家探索物质构成的奥秘的史实中体会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养成对科学探索 的热爱( 2)通过对原子结构模型演变过程的学习,了解科学家探索原子结构的艰辛,体验科学实 验、科学思维对创造性工作的重要性。(3)体验自主学习并获得知识的乐趣和成功感。 (注:上述的教学目标仅做参考,只要能用三维目标论述;目标定位准确;目标细化具有可 操作性和可检测性;专业术语运用正确均可给分! )依据(4 分):1. 教学目标的设定的依据是课程标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2. 要

14、结合学生学情进行分析。3.结合相关的教育学、心理学分析。(注:依据仅作简要说明即可,回答出上述 2 点即可得 4 分)(3)对本节课教学重点的分析(共 10 分)该教师确定的教学重点有少部分内容偏离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要求。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通过了解原子结构模型演变的历史,体验科学家探索原子结构的艰难 过程,认识实验、假说、模型等科学方法对化学研究的作用。原子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得失电子达 到稳定结构的过程。理由:根据课程标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要求,并结合高一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在初中学习中,学生对原子结构已经有初步认识)(注:教学重点的分析中要从课程标准和学科教学指导意见要求出发,结合教育教

15、学理论进行分析,确定教学重点。理由要有理有据,条理清晰。理由可以与重点一起叙述,也可 以单独叙述。基本符合上述观点即可得 10 分,合理回答酌情给分。)(4)对本节课教学难点的分析(共 10 分)该教师确定的教学难点定位基本准确。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知道活泼金属和非金属原子在化学反应过程中通过电子得失使最外层达 到稳定结构的事实。元素、核素、同位素之间的关系及概念的区别。理由: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一的学生,他们通过初中化学的学习,已经有了对原子结构的 认识,对几种常见的原子结构模型、核外电子排布和原子核的组成,同位素的概念等知识有了一 定的了解,所以本单元的内容是在原有的知识的基础上的进一步拓

16、展与加深。由于高一学生自主能力不足,自主阅读过程中还存在各种问题,而且对知识的归纳、整理和 迁移能力尚欠缺。所以在学习微观结构及其本质的内容和归纳整理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不够。(注:可以从知识结构和学生学情出发,再依据本人的教学经验,结合教育教学理论和心理 学理论进行分析,确定教学难点。理由要有理有据,条理清晰。理由可以与难点一起叙述,也可 以单独叙述。基本符合上述观点即可得 10 分,合理回答酌情给分。)第三题评分标准:练习 1:合理:第( 1)题明确了“两性”的具体所指,方程式书写紧扣本节课的知识重点,落实了 重点知识的化学用语,并培养学生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把握氢氧化铝的两性。 (5 分)不

17、合理:第( 2)小题铝单质的性质此时还没有学习,应该在下一课时出现。另外,第( 1)小题中的方程式要书写 8 条,有重复之嫌。(5分) 练习 2:合理:练习( 1)(2)围绕课本中重要的实验过程和现象,对该过程的化学原理从定性和定 量(图像)两个方面的理解是本节的难点,这样设计练习突破是合理的。这一过程还培养了学生 分析化学现象的能力,基础知识的应用能力,另外,建立这种分析问题的“模型”对很多化学问 题的分析都有很好的借鉴作用。(5分)不合理:练习( 3)没有围绕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练习没有体现“铝三角”建立的相关练 习。(5 分)(注:对每个练习的评价中,合理与不合理部分各为 5 分,基本符

18、合上述回答即可给分,合 理回答酌情给分。)第四题评分标准: 设计的问题要让学生得出以下一些结论(评分标准见括号) :引出量筒T量筒测量溶液体积,不够精确,要提高测量的精确度,管子变细,引出长管子(5分)7管子细了,容量太小,既要测量精确,又要容量增大( 5分)7上面管子较细,下面变大(5分)7圆底摆放不稳,下面变平7为了混合均匀7加上塞子7引出容量瓶( 5 分)(注:答案示范:问题 1:批判量筒准确度不高的原因?提高量筒准确度的方法?实验室中 那一种仪器就是采用这种方法提高测量液体的准确度(如移液管,如滴定管等)?若要增大 容量,怎么办呢?等等,只要能体现这种思维即可给分。如有其他合理答案可以酌情给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