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91 ,大小:65KB ,
资源ID:13515538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351553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最新西师版小学二年级下数学全册教案62页.docx)为本站会员(b****1)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最新西师版小学二年级下数学全册教案62页.docx

1、最新西师版小学二年级下数学全册教案62页(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二、千米的认识第1课时 千米的认识(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3页例1、例2及相应的课堂活动。【教学目标】1、认识长度单位千米(km)2、通过各种不同的途径体验1 km的长度,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3、知道1 km=1000 m,知道1公里=1千米,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测量工具,调查在日常生活中见过的里程标志,并作记录;课前测一段距离,观察长度,并记录是多少米。【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多媒体出示训练场景的录像)教师:这星期我们学校就要举行第16届运动会了,瞧,这些同学正

2、在加紧训练,我们来看看他们在训练什么项目。(多媒体显示100 m赛跑录像)教师:他们在训练100 m赛跑,一组有10个运动员,请你算一算,他们一共跑了多少米?请把它写在作业本上,抽学生到黑板上写。学生可能有两种写法:学生1:1000米。学生2:1千米。教师:你们是怎样认识千米的?你对千米还了解些什么呢?生活中你见过它吗?在哪儿见过?多媒体课件显示“重庆340千米成都”的公路图,指导学生想象重庆到成都的公路有多长。提问:计量重庆到成都的公路长为什么用千米作单位比较恰当?学生:如果用“米”作长度单位来计量重庆到成都的公路长就是340000米,这个数字比较大,我们读和写都很不方便,因此计量比较长的距

3、离通常用千米作单位。教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千米。(板书课题:千米的认识)二、探索新知1 初步想象1千米有多长,理解1000米=1千米(1)教师:(多媒体出示100米跑道)这是一个100米跑道,要多少个这样的100米跑道首尾相接才是1000米?学生:10个这样的跑道连起来是1000米。教师:对,1000米=1千米,1 km=1000 m。(2)回忆自己课前测的一段距离是多少米。小组内交流:几个这样的长度是1000米?学生汇报:学生1:我们测量学校小操场长40米,25个小操场那么长是1000米。学生2:学校的环形跑道长250米,4圈的长度是1000米。学生3:我们测得跑道长50米,20个跑道

4、的长是1000米。(3)教师小结:1000米也就是1千米,1千米也叫1公里。2 活动感知,体验想象1千米的长度(1)活动1:组织全班学生到学校的操场上(或教室里),任选8位同学排成一横排。教师指出:8个小朋友站成一排,手拉起来大约有10米长。80个小朋友站成一排,大约有多少米长?800个小朋友站成一排,大约有多少米长?让学生闭上眼睛想一想1000米有多长,使学生感受到1千米好长啊!在此基础上引出计量比较长的距离通常用千米作单位,1千米(公里)=1000米。(2)活动2:学生亲自体验1千米有多长。教师先将学生分组,每组确定一组长做记录,分工合作,提出活动要求,学生分组体验1千米的长度。方案1:学

5、生用卷尺测出教学楼到操场的距离。记录:我走了( )米,走了( )步,用了( )分,估计走1千米用( )分;我跑( )米,跑了( )步,用了( )分,估计跑1千米用( )分。方案2:50米的跑道,走路要用( )分,跑要用( )分,估计走1千米要( )分,跑1千米要( )分。方案3:100米的跑道,跑用()分,估计跑1千米要()分。方案4:200米的跑道,走5圈,跑1圈用()分,跑5圈用()分。(3)学生汇报。先组内交流,再抽代表汇报。学生1:我走40米,走了96步,用了52秒。学生2:我走50米,走了106步,用了近1分,估计走1千米要20分左右。学生3:我走100米,走了220步,用了近2分,

6、估计走1千米大约用20分左右。学生4:我跑100米用了48秒,估计跑了1千米大约用8分。学生5:我绕操场跑了5圈,跑了9分5秒,好累呀!学生6:我绕操场走了5圈,走了21分,1千米好长呀!3、教师小结刚才同学们亲自体验了1千米的长度,感受到了1千米很长,所以我们计量比较长的距离通常用千米作单位,1千米=1000米。三、课堂总结教师:想一想,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问题?第2课时 千米的认识(二)【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3页的例3。【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出新课1、提出问题(多媒体出示例3的情景图)教师:从图上你获得了哪些信息?学生可能回答:学生1:我知道了三峡大坝全长23

7、00米。学生2:我知道了隧道长3千米。教师:你想提哪些数学问题?学生:我想知道“三峡大坝”与“隧道”谁长?教师:怎样比“三峡大坝”与“隧道”的长短呢?2、合作交流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进行小组合作交流。抽学生汇报交流结果。学生1:因为3千米=3000米,3000米 2300米,所以隧道比三峡大坝长。学生2:因为2300米比3000米少,而3000米=3千米,所以隧道比三峡大坝长。教师:为什么想到这样比较?学生1:因为3千米与2300米单位不同,3千米=3000米,而3000米 2300米,所以我就想到了把千米换算成米再进行比较。学生2:我想到2300米比2千米多,比3千米少,所以2300米 3千

8、米。教师:这两种比较方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学生:都是先把不同的单位化成相同的单位再进行比较,那么这两种方法的不同之处是什么呢?学生1:一种是把千米数换算成米数。学生2:另一种是把米数换算成千米数。教师总结比较方法。教学反思:第3课时 毫米的认识【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5页例4及课堂活动。【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初步建立1毫米的概念,感知1毫米有多长,知道1厘米=10毫米。2让学生通过整理,对相邻两个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有系统、完整的认识。3结合实践活动,渗透长度单位源于实践又应用于实践的观点,同时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及空间概念。【教学准备】多媒体、硬币、学生直尺、身

9、份证、彩条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媒体展示:美丽的七色彩虹。教师:多美的七色彩虹呀!在各小组的桌上有和彩虹一样漂亮的七彩纸条,请各小组分工合作量出它的长度有多少厘米,并作记录。学生汇报后,发现紫色彩条的长度有争议。教师:用厘米作为长度单位测量,有时得不到准确的结果,需要一个比厘米还小的单位毫米。(板书:毫米)二、探索新知识1观察直尺,看1厘米中间有些什么(1)看一看,直尺上1厘米中间有些什么?(2)找一找,直尺上有哪些长度单位,你是怎样发现的?教师小结:直尺上除了厘米刻度外,还有更小的小格,1厘米间的每一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教师媒体展示毫米。强调:毫米是比厘米小的长度单位。(3

10、)指一指:用笔头指一指1毫米,看一看1毫米有多长。(要求学生多指几处)(4)数一数:1厘米中间有多少个1毫米。(学生汇报时,要求学生说出数的是从几厘米到几厘米,中间有多少小格)根据学生汇报,引导分析、概括出1厘米=10毫米。练习:2厘米=( )毫米8厘米=( )毫米( )厘米=50毫米60毫米=( )厘米(5)介绍字母表示毫米。提问:千米用什么字母表示?米呢?厘米呢?猜一猜,毫米用什么字母表示?教师指出:国际上规定用“mm”表示毫米,1毫米可以写成1 mm,那么1厘米=10毫米可以写成1 cm=10 mm。(板书写出)尝试:你能用字母表示2毫米、3毫米、7毫米、10毫米、43毫米吗?学生独立尝

11、试,全班展示。2 实践活动,感受1毫米的长度(1)猜一猜,桌上什么物体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2)量一量,身份证的厚度究竟是不是1毫米?(3)用手势表示1毫米的长度。教师示范:用拇指和食指拿身份证,然后抽出身份证,指出两指间的缝隙就是1毫米。要求学生反复练习,体验1毫米的长度。(4)说一说:桌上还有什么东西的厚度是1毫米?(5)想一想: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物体的厚度是1毫米?3实际操作,用毫米作单位测量(1)认一认,媒体出示练习十三中第2题的两幅图,引导学生认一认是多少毫米。(2)尝试量一量。媒体显示两种量曲别针的测量方法,哪种正确?并要求学生说明理由。尝试量紫色彩带的实际长度和量数学课本的厚度。开

12、放测量,找合作伙伴一起,对周围物体作随意测量,看是多少毫米。4探究相邻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议一议: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哪些?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学生小组讨论交流,然后全组汇报,教师引导学生整理。1km1000m 1m10dm100cm1000mm通过整理,引导学生探究:除km和m间的进率是1000以外,其他相邻两个长度单位的进率是10。二、用新知,解决问题1做教科书第26页课堂活动第1题让学生独立思考,再全班交流,然后选择合适的单位填入括号中。2学生独立完成课堂活动第2题教师提醒学生用mm为长度单位,引导学生认识其测量误差。3指导学生做课堂活动第3题先估计100张纸的厚度,再实际量一量

13、,并做好记录。4铅笔的长可能是几厘米?三、课堂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应用了哪些方法探究毫米的有关问题?教学反思: 三、三位数的加减法整十、整百数的加减第1课时整十、整百数的加减(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0页的主题图,第31页例1、例2及相应的练习。【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景让学生感受三位数加减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2体验整十、整百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多样化,能正确地口算整十、整百数的加减法。3培养独立思考、主动探索的精神及与同学积极合作的意识。【教学重点】整十、整百数加减法的口算方法。【教具准备】两幅主题图和例题的情景图。【教学过程】一、引出课题教师:同学们,老师在寒假里到了我们中国东方

14、最大的城市上海去旅游,你们想知道老师是怎么去的吗?老师是坐船从重庆沿着长江到上海的,沿途欣赏了美丽的长江三峡。你知道从重庆坐船到上海要经过哪些城市吗?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老师出示长江航线图和售票大厅图。教师:从图上你知道了哪些信息?根据图上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我们要用到三位数的加减法的知识。板书课题:整十整百数的加减。二、教学新课1教学例1教师:同学们买过气球吗?明明在买气球的过程中遇到了这样的问题。(出示第39页的情景图)学生根据图上提供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学生可能提出:两种气球一共有多少个?红气球比黄气球多多少个?(或者黄气球比红气球少多少个教师:这两个问题该怎样解决

15、呢?你们能列出算式并算出结果吗?学生独立尝试解答,并思考自己是怎样算的。学生独立解决后,全班交流。学生:两种气球一共有多少个?可用80+50=130。教师:80+50=130,你是怎样算的?学生可能回答:8个十加上5个十等于13个十,也就是130。8袋加上5袋共13袋,每袋10个,13个十就是130。从80开始,往后面接着数:90,100,110,120,130。从50里面分1个20出来,80+20=100,100+30=130。教师:同学们真能干,用前面学习的知识找到了这么多的口算方法。教师:红气球比黄气球多多少个?(或者黄气球比红气球少多少个)又该怎样列式呢?教师:80-50等于多少?你是

16、怎样算出80-50=30的呢?学生可能回答:8袋减5袋等于3袋,也就是30。8个十减5个十等于3个十,也就是30。想加法做减法,因为30+50=80,所以80-50=30。提问:怎样口算整十数的加减法?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行小结。2.练习31页例1下面“试一试”3.教学例2(1)出示例2主题图:水果店运进一批苹果,堆成两堆。根据主题图,你能提出哪些问题?怎样解决这些问题?(2)根据学生的回答,重点解决以下问题:水果店一共运进多少个苹果?学生解答后,说一说是怎样想的。学生可能回答: 从300开始,一十一十地往后数,数5个十,即350。3个百加5个十,即三百五十,也就是350。第一堆苹果有多少

17、个?第二堆苹果有多少个?(方法过程基本同上,略)4练习31页例2下面“试一试”5小结怎样口算整十、整百数的加减法: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行小结。三、课堂练习练习六14题。四、课堂小结这节课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教学反思:第2课时 整十、整百数的加减(二)【教学内容】教科书32页例3、例4。【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整十、整百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2结合具体情景,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加减法的检验方法,感受检验的重要性,培养自觉检验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学会加减法的检验方法。【教具准备】例3和例4的情景图。【教学过程】一、复习下列口算各题。70+20= 80-50= 3

18、5+15= 70+80= = 870-70=3 00+400= = =让学生说一说,300+400是怎样算的?又是怎样算的?教师: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整十、整百数的加减法。二、教学新课1教学例3教师:小玲和小丁是一个班的同学,他们俩是一对好朋友,想知道他们的家在哪里吗?出示情景图,学生根据图上的信息提出问题。教师:要求小丁到小玲家一共有多少米,你会列式解答吗?学生独立解答。教师:我们有的同学在计算中经常出错,请看一看你们的计算对了吗?教师:你是怎样判断400+500=900是算对了的呢?2教学例4出示例4的情景图和统计表。教师:从这个统计表里,你知道了哪些信息?教师:合计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19、(合计在这里就是指科技读物和文学读物一共的册数)教师:要求文学读物有多少册,你会列式解答吗?学生独立解答,再反馈。教师: =200算得对不对呢?学生独立思考后再反馈。学生:把再算一遍,如果两次都算出来是200,就说明算对了。学生:可以算200+400,如果得600就说明算对了。学生:我可以用看能否得400,如果得400说明就算对了。三、练习巩固课堂活动13题。 练习六第58题。教学反思: 加减法的估算第1课时 加法的估算【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6页例5及相应的练习。【教学目标】1感受估算与生活的联系,初步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2经历探索估算方法的过程,初步学会加法的估算,能解释估算的过程,体会估算

20、方法的多样化。3认识约等号,并学会正确读写。4培养学生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灵活解决生活中的估算问题,体会用数学的乐趣,培养用数学的意识。【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1引导谈话,揭示估计(1)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做一个猜数的游戏。请同学们猜一猜二年级某班有多少个同学。学生:可能有50人吧!教师:你是怎么知道的?学生:我们在做操的时候,发现他们班站的队比我们班要短一些,我们班是55人,所以我猜他们班可能有50人。教师:这位同学真细心,我们可以说二年级某班大约有50人。(2)教师:同学们再猜一猜二年级大约一共有多少人。小结:在现实生活中,有时候我们不知道准确数量,而猜测它大约是多

21、少,这就是估计,可以用“大约”是多少来进行表示。2,教师春季是传染病的高发期,学校要给每个小朋友接种乙肝疫苗,估计一下大约需要多少支乙肝疫苗,仔细想一想需要先估计哪些数据。小结:刚才我们估计了每个年级的人数,像这样在日常生活中,不需要进行精确计数,只要估计出大致结果,这就是估算。3教师: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了估算。二、合作交流,探究估算1华村小学也要为小朋友接种乙肝疫苗(播放课件或出示挂图)(1)看一看:你从图中了解了哪些信息?(2)猜一猜:大约要准备多少支?(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3)议一议:要求大约要准备多少支乙肝疫苗该怎样列式?(板书)列式后请同学们来研究怎样进行估算,在研究

22、的过程中可以一个人先试试,如果不能想到好的办法就应该和同一组的小伙伴们一起讨论;如果你自己想到了好办法,那就在小组内和小伙伴们交流一下,看看自己的方法是否能估算出结果。比一比哪一小组想的方法多。(4)小组派代表说一说估算的方法。学生中可能有以下方法:学生1:把295看作300,把278看作300,结果大约是600。学生2:把295看做300,把278看做280,结果大约是580。学生3:把278中的8送给295,使295看作300,278看作270,结果大约是570。学生4:295、278都比250大比300小,所以结果大于500,小于600。学生5:295、278都比300小,所以结果肯定比

23、600小。 (5)同学们真能干,很快地帮医院的阿姨估算出了结果,那估算的结果该怎么写呢?(6)认识,介绍的读写,试写,比一比谁写得又好又美观。(7)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估算方法把式子补充完整。(教师板书)(8)初步练习:45页“试一试”。2实践操作,巩固估算方法(1)同学们估算得真不错,但果园的张大叔遇到了一个小难题,(课件出示:先开来一辆运西瓜的车,出示字幕“载货917个”,又开来一辆运西瓜的车,出示字幕“载货470个”。最后出现问题:两辆车一共大约装多少个?)(2)张大叔遇到了一个什么难题,怎么解决?(3)怎么估算?自己选择一种最喜欢的估算方法来帮助张大叔。(4)谁愿意向全班介绍一下自己的估算

24、方法,并说一说为什么用这种方法估算?(5)把自己的估算方法说给自己的小伙伴听一听。(6)初步练习:36页“试一试”。三、愉快活动,发展认识完成第37页练习七第1、2题,多让学生说说估算方法。四、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能解决生活中的哪些估算问题?还有什么遗憾?教学反思:第2课时 减法的估算【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6页例6及相应的课堂活动和练习。【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减法估算方法的过程,初步学会减法的估算,能解释估算的过程,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化和估算的合理性。2培养学生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能用所学到的估算知识解决简单的估算问题,体会用数学的乐趣,培养用数学的意识。3通过数学活动,渗透思想

25、品德教育,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导探究情景导入:(课件展示或出示挂图)星期天,妈妈给了张强326元去买学习用品。他高高兴兴地来到商场的学习用品柜台。一会儿他就看中了两件,一件是随身听,标价为187元;一件是复读机,标价为525元。二、合作交流,探究方法(1)看着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用估算进行计算的数学问题?(2)学生自由汇报。(教师板书)随身听和复读机一共大约需要多少元?张强有326元,如果买1台随身听大约还剩多少元?如果买1台复读机,大约还差多少元?(3)谁能解决第一个问题?(学生汇报)(4)其余两个问题怎样解决呢?请同学们先独立思考,思考好了的同学把你的解决方

26、法和同桌或自己的学习小伙伴交流一下,比一比谁的方法好,哪些组的方法多。(让学生充分交流,教师参与、巡视、指导学生的讨论)(5)把你们组的想法和全班同学交流一下,比一比哪些组的方法好,为什么好?(6)学生汇报。学生1:估算时,把326看作300,把187看作200,结果大约是100。估算时把525看作500,把326看作300,结果大约是200。学生2:我们组估算时,把326看作350,把187看作200,结果大约是150。中把525看作530,把326看作320,结果大约是210。(7)能说一说你们组为什么这样估算吗?(8)学生:因为买东西的时候要带足够的钱才能买回你所需要的物品,如果你带的钱

27、不够,那就麻烦了。所以我们在进行减法估算的时候都把被减数看大一点,这样才有足够的钱去买东西。还有其他的估算方法吗?(9)总结:我们在进行减法估算时,最好采用被减数、减数同补(被减数补上的不小于减数补上的)或被减数、减数同去(被减数去掉的要小于减数去掉的),这样估算的结果才比较符合实际生活的需要,才能有效地解决实际问题。(10)把你最喜欢的估算方法说给小伙伴听一听。(11)初步练习:6页“试一试”。三、巩固练习,拓展新知(1)完成课堂活动。注意让学生说一说估算方法。(2)完成练习七相关的习题。四、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可以解决哪些生活中的问题?还有什么遗憾?教学反思:三位数的加法第1课时三位数

28、的加法(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842页例1,课堂活动第12题,练习八14题。【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三位数加三位数的不进位和不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2联系生活情景进行估算,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3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体验计算方法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教学重点】通过探索,掌握三位数加法的笔算方法。【教具准备】实际投影仪、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教师: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星星儿童用品商场开业了,里边琳琅满目的商品吸引了不少家长和孩子们。你们想跟老师一起去看看吗?播放儿童商场录像,依次出现服装、文具、玩具等儿童用品。最后随着各种物品出现

29、一张价目表:滑板车220元辆,儿童录音机260元部,自行车433元辆,照相机418元部。教师:你从这张价目表上知道了哪些信息?可以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学生提出问题的同时,屏幕上依次出现这些问题)教师:同学们刚才提出了这么多的问题,今天这节课我们重点解决这两个问题:买1辆滑板车和1部录音机共要多少元?买1辆自行车和1部照相机共要多少元?(屏幕上只留下这两个问题)教师:(指着第1个问题)要解决这两个问题,用什么方法算,为什么?教师:算式怎么列?(220+260=)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三位数的加法。(板书课题)二、利用知识的迁移,自主探索新知1教学例1(1)学生独立尝试计算。教师:你能用自己的方法

30、计算出它的结果吗?算完之后,把你的方法说给同桌听。(2)集体汇报,交流方法。(学生说,老师板书)教师:小朋友真了不起,不仅用多种口算方法算出了这道题的得数,而且还请了竖式来帮忙,以后大家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计算这样的题目。2教学例2教师:刚才我们通过计算,知道了买1辆滑板车和1部录音机共要480元,要求买1辆自行车和一部照相机一共要多少元怎样列式?(433+418)(1)估算。请大家估一估,买1辆自行车和1部照相机大约一共要多少元?教师:大家估算得很好,我们只要把两个加数或者其中一个加数看作和它们最接近的整百数或整十数来估算,估算的结果都会很接近准确数。(2)学生尝试计算。教师:你能算出433+418得多少吗?想办法试一试。算完的同学和同桌说说是怎么算的。(3)学生集体汇报交流算法。(学生说,教师板书)教师:没想到大家想出了这么多方法来计算这道题,真了不起!只不过用竖式计算这样的题目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本领,你们都会算吗?请在作业本上算一算,已经算完的说说是怎样算的。学生交流他们用竖式计算的方法,教师板书竖式,边板书边追问个位上3+8满十怎么办,十位上该怎么算?(4)议一议:你觉得在计算中要注意什么?重点突出相同数位对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