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2 ,大小:30.50KB ,
资源ID:13560874      下载积分:5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356087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西南科技大学行管试题电子政务概论.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西南科技大学行管试题电子政务概论.docx

1、西南科技大学行管试题电子政务概论电子政务概论课程习题集一、单选题1. 政府OA系统中的( )主要功能有:车辆管理、图书管理、固定资产管理等。 A、公文管理 B、收文处理 C、档案管理 D、资源管理2. 政府拥有的各种数据库信息对企业开放,方便企业利用,如查询政府经济白皮书、国际贸易统计资料等,这是由电子政务中的()实现的。 A、电子证照办理 B、电子税务 C、信息咨询服务 D、中小企业电子服务 3. 针对电子政务的安全技术,电子政务安全数据交换的关键技术是() A、VPN技术B、安全岛和安全网闸技术 C、政府Web服务器的安全D、密钥和身份验证 4. 在政府间的电子政务系统中,在政府司法机关之

2、间实现共享司法信息是有()完成的。 A、电子公文系统 B、电子司法档案系统 C、业绩评估系统 D、电子公文系统5. 美国“信息高速公路”计划是( )正式推出的。 A1993年9月 B1997年2月 C2000年7月6. 由国务院办公厅牵头科技部组织的我国国家电子政务应用示范工程在( )全面启动。 A2000年 B1995年 C2002年7. 以下不属于政府对社会(公众)的电子政务()A.企业年检 B.信息咨询服务 C.教育培训服务 D.就业、医疗、社会保障服务8. 新加坡政府是在( )开始发展电子政务的。 A1989年 B 1981年 C1991年9. 把英国的公民网站、商业和部门网站与政府办

3、公系统连接起来的政府网关是( )年启动的。 A1999年3月 B1995年12月 C2001年1月10. 经济与社会信息化的先决条件是( )。A信息技术的发展 经济的进步 电子政务的建设11. 1993年制定的( )标志着日本电子化政府进程全面启动。 A“科学技术立国” B“行政资讯推进计划” C“电子签名与认证法案”12. 传统的审批业务模式所带来的诸多问题现列举以下四种,属于审批阶段的是() 中间机构环节多往返办事周期时间长审批过程不透明社会监督无从开展 A、 B、 C、 D、 13. 重塑政府业务流程的主要内容有() A、政府的决策与执行业务要适当分离 B、以价值为取向,清理与整合流程

4、C、源头一次捕获信息,实现信息共享 D、以上都是 14. 在电子政务中要真正地为用户服务好,必须以()为中心来设计政府的网络。 A、用户 B、政府机构 C、网络技术 D、政府要求 15.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主要任务的一项是() A、建设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 B、建设重点业务系统 C、规划和开发重要政务信息资源 D、建设政府门户网站16. G2C(Government-Citizen)表示( )A.政府对企业的电子政务 B.政府对社会(公众)的电子政务 C.政府间的电子政务 D. ABC均不对17. 电子政务需求分析中初步调查的内容包括很多,以下不属于的一条是( )A.组织结构调

5、查 B.办公流程调查 C.现行管理系统调查 D.方案征求意见18. 电子政务办公业务的处理、流转、管理过程电子化、信息化,属于( )A.办公自动化 B.信息发布 C.电子财政管理 D.信息咨询服务19. 在政府统一领导下的电子政务专业机构与专业人士的作用( )A.全面替代各部门的信息化任务 B.进行科学的统一规划,制定统一的标准,按照统一的部署来进行建设 C.与各部门信息化建设没有关系 D.ABC均不对20. ( )工程标志着中国网络建设的开端。 A中国科学技术网 B中关村教育科技示范网 C中国金桥信息网21. 1984年成立的负责推动我国国务院部委信息系统建设工作的机构是( )。A国家信息中

6、心 B信息管理办公室 国家信息化联席会议22. 政务外网(各级政府办公业务网,上下级部门专业业务网)与互联网之间应该A.绝对隔离 B.完全连通 C.物理隔离 D.逻辑隔离23. 国际互联网用户从0增加到5000万所用时间是( )。A10年 B5年 C3年24. 美国“第一政府”网站是( )开通的。 A1993年1月 B1994年4月 C2000年9月25. 在2000年,爱森哲咨询公司把( )列入电子政务发展的先进国家之一。 A法国 B新加坡 C日本26. 提出在美国政府应用信息网络技术的“国家绩效评估委员会”成立于( )。 A1993年 B1994年 C1995年27. 新加坡政府的门户网站

7、是( )。 .A电子公民中心 B智力岛 CGeBIZ28. 中国电子政务应用示范工程通过专家论证时在( )。A1999年2001年 2003年29. 在电子政务推进过程中,解决现有组织结构和电子政务对流程重组的要求这一对矛盾,须应用 的指导( )A.直线式系统方法论 B.螺旋式系统方法论 C.周期式系统方法论 D.全新式系统方法论30. 把英国的公民网站、商业和部门网站与政府办公系统连接起来的政府网关是( )年启动的。 A2000年3月 B2000年12月 C2001年1月31. 网上审批的业务模式是( ) A.外网申报,专网审批模式 B.互联网服务模式 C.政府门户网站服务模式D.一站式服务

8、模式 32. 网上审批的业务模式是( ) A.外网申报,专网审批模式 B.互联网服务模式 C.政府门户网站服务模式D.一站式服务模式 33. 下列各项中对经过电子政务改造后的政府管理能力描述不对的一项是( ) A、全面提升行政人员的管理能力,提高政府的决策水平 B、提高行政运作效率,简化行政运作的程序 C、降低行政运作成本,强化对政府管理的监督 D、重构政府组织结构,使政府倾向结构扁平化34. 从电子政务的服务对象角度看,在电子政务系统中,政府与企业之间的行政办公系统可简单记为() A、G2E B、G2G C、G2C D、G2B35. 全社会中最大的信息拥有者、最大的信息技术用户是( )A.个

9、人 B.企业 C.政府 D.学校36. 关于电子政务,下面不对的说法是( )A.政府机构应用现代信息和通信技术,将管理和服务通过网络技术进行集成B.在互联网上实现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优化重组C.超越时间、空间与部门分割的限制,全方位地向社会提供优质、规范、透明、符合国际水准的管理和服务D.通过大力发展电子信息产业,推动社会改革37. 我国“政府上网工程”是在( )启动的。 A1993年 1999年 2001年38. 解决现有组织结构和电子政务对流程重组的要求这一对矛盾,不正确的策略是A.应采用“先易后难”,“能改的先改”的策略。B.先以业务流程化、网络化为起点,实现政务电子化。C.应采用“

10、先难后易”,“先改革机构,重组流程”的策略。D.须应用螺旋式系统方法论的指导。39. 政府政务外网与互联网之间应该( )A.互联互通 B.相对隔离 C.物理隔离 D.逻辑隔离40. 我国实施企业上网工程的主题是( )。 A提高竞争力 B与国际接轨 C新竞争战略41. 1993年制定的( )标志着日本电子化政府进程全面启动。 A“科学技术立国” B“行政资讯推进计划” C“电子签名与认证法案”42. 在电子政务的发展过程中,若以政府部门办公信息系统为标准,那么以满足公众需求为特点是处于()阶段。 A、电子政务功能度 B、电子政务复杂度 C、电子政务成熟度 D、电子政务满意度 43. 在办公自动化

11、的发展过程中,第一代办公自动化系统是( ) A、以数据处理为中心的MIS B、以工作流为中心的办公自动化 C、以知识管理为核心的新一代办公自动化 D、以上都不对 44. 对政府工作人员提供各种综合性和专业性的网络教育课程和专业培训是由电子政务中的( )完成的。 A、电子公文系统 B、电子培训系统 C、业绩评估系统 D、电子办公系统 45. 现阶段政府内部电子政务建设的基础是() A、政府门户网站 B、政务内网 C、政务外网 D、政府办公自动化 46. 在我国传统政府工作中,长期被忽视的是( )。A为社会公众服务 B管理社会 推行政令47. 在我国传统政府工作中,长期被忽视的是( )。A为社会公

12、众服务 B管理社会 推行政令48. 世界各国积极倡导的“信息高速公路”的五个应用领域不包括()A.电子政务 B.电子商务 C.远程教育 D.数字电视49. 被列为我国电子政务示范工程的地方政府是( )。A四川省绵阳市 B广东省广州市 C山东省青岛市50. 电子培训是通过网络提供各种综合性和专业性的教育课程,下列不属于该范围的是()A.通过网络随时随地注册课程 B.网上参加培训课程、接受培训C.可以参加在线考试 D.网上聊天51. 业务流程不断变化,电子政务系统如何适应()A.软件已开发,业务流程不能改变 B.软件重新开发C.业务流程已确定不变后,再开发软件D.电子政务系统应该能够方便地定义各种

13、业务流程,定义过程不依赖于特定的业务和系统。52. 由国务院办公厅牵头科技部组织的我国国家电子政务应用示范工程在( )全面启动。 A1999年 B2001年 C2002年53. 关于并联审批系统,哪个是正确的()A.本单位有部分数据需保密,不能加入并联审批 B.并联审批系统需要和单位内部业务系统交换数据 C.容易带来病毒 D.各单位数据格式不同,不能并联审批54. 我国推进“网络社会”建设分三个步骤,其中第一步是( )。A政府办公自动化工程 政府上网工程 电子政务示范工程55. 2002年启动的大规模电子政务应用示范工程包括的国家机关有( )。 A国家教委 B国务院办公厅 C外交部56. 城市

14、应急处理需要多部门协同配合,需要建设()A.并联审批系统 B.CA系统 C.数据中心 D.应急联动系统57. 青岛市在进行电子政务系统建设中把( )列为重点工程。A金地工程 B金桥工程 C 金宏工程58. 部门不同结构的数据要备份在市电子政务平台的数据中心,需要()A.必须统一数据库 B.统一应用软件C.必须统一操作系统 D.前面说法都不正确59. 域名中com是指()A.网络组织 B.政府机构 C.国际组织 D.商业机构60. 关于并联审批系统,哪个是正确的()A.本单位有部分数据需保密,不能加入并联审批 B.并联审批系统需要和单位内部业务系统交换数据 C.容易带来病毒D.各单位数据格式不同

15、,不能并联审批61. 实现并联审批的单位需要( )A.统一计算机型号 B.统一数据库系统 C.统一操作系统 D.提供数据交换接口62. 政府在电子政务建设过程中的主要作用是( )A.自主开发 B.提出需求、进行管理C.购买硬件设备 D.项目监理63. 1995年颁布的文牍精简法规定美国政府部门全部使用电子文件的时间是( )。 A1997年7月 B2000年9月 C2003年10月64. 中国网络建设是在( )正式开始的。 A1990年4月 B1993年3月 C1994年2月65. HTML是指( )A.可扩展标记语言 B.超文本标记语言 C.高级语言 D.管理者66. 中国电子政务应用示范工程

16、通过专家论证时在( )。A2000年2001年 2002年67. GIS是指( )A.地理信息系统 B.管理信息系统 C.企业资源计划 D.财务管理系统68. 提出在美国政府应用信息网络技术的“国家绩效评估委员会”成立于( )。 A1993年 B1995年 C1996年69. 政府在电子政务建设过程中的主要作用是( )A.自主开发 B.提出需求、进行管理 C.购买硬件设备 D.项目监理70. 国际互联网用户从0增加到5000万所用时间是( )。A10年 B5年 C3年71. 2002年启动的大规模电子政务应用示范工程包括的国家机关有( )。 A国家教委 B国务院办公厅 C外交部72. 关于电子

17、政务,下面不对的说法是( )A.政府机构应用现代信息和通信技术,将管理和服务通过网络技术进行集成B.在互联网上实现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优化重组C.超越时间、空间与部门分割的限制,全方位地向社会提供优质、规范、透明、符合国际水准的管理和服务D.通过大力发展电子信息产业,推动社会改革73. 解决现有组织结构和电子政务对流程重组的要求这一对矛盾,不正确的策略是()A.应采用“先易后难”,“能改的先改”的策略。B.先以业务流程化、网络化为起点,实现政务电子化。C.应采用“先难后易”,“先改革机构,重组流程”的策略。D.须应用螺旋式系统方法论的指导。74. 政务门户系统的作用,哪个说法是错误的( )

18、A.各部门建网站,不需要门户网站 B.信息集中统一发布,方便公众查询 C.为网上办公、审批等电子政务应用提供统一的入口 D.公众服务与政务处理的完整结合75. 我国实施企业上网工程的主题是( )。 A提高竞争力 B与国际接轨 C新竞争战略76. 新加坡政府是在( )开始发展电子政务的。 A1981年 B1989年 C1991年77. ( )是新加坡电子政务服务网上用户可以逗留的“城镇”之一。 A旅游 B家庭 C娱乐78. 我国在推动政府信息化过程中把( )年确定为“政府上网年”。 A1997年 B1999年 C2001年79. 被列为我国电子政务示范工程的城市是( )。A重庆市 B上海市 大连

19、市二、名词解释题80. 数字鸿沟:不同社会经济层的个人、组织、行业、地域在接触信息科技与应用互联网等方面的机会存在的差距。81. 电子签名:是指数据电文中以电子形式所含、所附用于识别签名人身份并表明签名人认可其中内容的数据。82. 政务流程:是指政府在实施管理和提供服务时,为实现行政目标、履行行政职能所进行的体现政务活动规律的一系列活动步骤的集合。83. 电子政务,狭义的讲,电子政务是公共管理部门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将管理和服务的具体业务进行集成,在互联网上实现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优化重组,超越时间、空间和部门分隔的限制,全方位地向社会提供优质、规范和透明的管理和服务。广义的

20、电子政务则包括电子党务、电子人大、电子政协、电子军务和狭义的电子政务。84. G to G模式:就是政府部门间的电子政务系统的信息连结。其目的就是实现不同层级、不同政府部门之间的连接。85. 电子政务主题词:就是从各类政府机构内部业务、公共行政、专业服务等活动中所涉及的语言中优选出的、符合相关规范要求的分类名词术语。86. OA:办公自动化,是指借助技术手段,利用现代化的办公设备、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来代替办公人员的手工作业,从而大幅度提高办公效率和质量。87. Web技术:即网页,是以万维网(WWW)为基础的一种技术。88. 三网一库:指电子政务系统建设的政府办公业务网、办公业务资源网、政府

21、公众信息网及资源数据库。89. 数字城市:是一个由多种高新技术支持的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它能在计算机上建立虚拟城市,再现城市的各种资源分布状态。90. 管理信息系统:是由一个由人和计算机软硬件资源组成的人机系统,能进行管理信息的收集、传递、加工、保存、维护和使用,提供信息支持单位的运行、管理和决策的功能。91. G to E模式:是政府(Government)与政府雇员(即政府公务员)(Employee)之间建立起一种新型的、网络化的业务联系,以形成高效的行政办公和员工管理体系,旨在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和公务员管理水平服务。92. 电子政府:是运用信息、通信技术,打破行政机关的组织界限,通过政务的

22、电子化,构建一个电子化的虚拟机关,使人们从不同的网络取得政府的信息资源及服务的政务组织形式。93. 内网:政府机关内部用于公文、信息处理和政府系统内部信息传输与共享的网络系统。94. 物理隔离:完全网络上的隔离,对于涉密网与非涉密网之间的连接,无设备相连。95. G to C模式:政府(Government)向公民(Citizen)提供一站式、在线获得政府信息和服务的电子政务模式。96. 逻辑隔离:使用防火墙进行数据交换方面的审查,通行可信数据,拒绝非法请求。针对政府办公外网与电子政务网之间的连接。97. 电子政务标准:是指针对电子政务实施和应用的标准,是以电子政务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发展为基础,

23、经政府主管部门批准,以特定形式发布,作为电子政务发展过程中共同遵守的准则和依据。98. 数字鸿沟:不同社会经济层的个人、组织、行业、地域在接触信息科技与应用互联网等方面的机会存在的差距。99. 电子签名:是指数据电文中以电子形式所含、所附用于识别签名人身份并表明签名人认可其中内容的数据。100. G to B模式:是政府(Government)与企业(Business)之间通过互联网建立起一种数字化的业务联系,以建立一种新型的政府与企业的关系。101. 政府流程重组:利用现代信息通信技术,对政府的流程进行根本性的再思考和彻底性的重新设计,从而使政府的行政效率、政府公共管理和服务的治理、政府运作

24、成本和政府服务的能力与水平等方面的业绩有根本性的提高。102. 门户网站:一般指通往虚拟社区并提供相关信息服务的应用系统。完整的电子政务系统下的门户网站时期允许人们按自己的意愿与政府进行交互式访问,在与公众、企业相关的特殊环境的特定领域提供集中的核定质化的信息和服务的系统。103. 工作流程:指一组人员为完成某项业务所进行的所有工作与工作转交过程。104. 行政决策:是决策者为达到某一特定性质目标,对若干备选方案进行选择,以确定行政方案的过程。105. 网络民主:(电子民主、数字民主):主要是指民主过程和方式的电子化,使随着以计算机为中心的电子网络的发展而兴起的新型的参与手段和模式,主要形式有

25、在线精选、在线选举、在线民意调查、候选人与选民在线交流、在线听证与立法、在线政治意愿表达等。106. 政府信息化:运用信息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及办公自动化技术等现代信息手段,对传统的政府管理和公共服务进行改造,提高政府管理的有效性,从而满足社会、公众对政府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的期望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107. 办公自动化:利用现代化的办公设备、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来代替办公人员的手工作业,从而大幅度提高办公效率和质量。108. 政府办公业务资源网:以政府为中心,连接上下级政府、政府机构各部门的办公业务网络系统。109. IP地址:是指为实现连接到Internet上的计算机、结点间通信,

26、而为每个入网的计算机分配的全网唯一的、计算机可以直接识别的地址(即用二进制数表示的地址)。110. 信息化:是指社会经济结构从以物质和能量为中心向以信息和知识为重心转变的过程。111. 电子政务规范语言(cngXML):适应电子政务系统信息、数据交换和业务处理的可(任意)扩展标记语言。112. 内部办公业务网(内网):政府机关内部用于公文、信息处理和政府系统内部信息传输与共享的网络系统。三、简答题113. 我国电子政务标准化体系结构包括哪些内容?答:电子政务基础标准,是指在电子政务范围内作为其他标准应用的基础,并被普遍应用的标准。包括计算机基础标准、基础通信标准、网络标准等;电子政务安全标准,

27、主要包括安全和认证两方面的标准。安全标准包括加密算法、报文摘要算法、安全通信等方面的标准。认证标准是辨认和确定通信双方真实身份,保障数据的完整性、可靠性及不可抵赖性的一种重要标准。电子数据交换标准(EDI),是关于通信双方数据交换的标准,通过此标准,可以实现通信双方数据交换的标准化和自动化。114. 电子政务系统的逻辑结构由哪些部分组成?答:电子政务系统的逻辑结构包括以下几部分:IT基础设施平台,提供电子政务系统网络通信和系统服务;信息资源服务层,由数据库和数据库管理系统构成,一般负责管理存放政府各类基础数据,通过数据转换、加工、提取和过滤等过程,向应用服务层提供数据;应用服务支持层,包括工作

28、流引擎和电子政务中间件等,中间件支持跨平台的分布式异构数据的访问,从而向应用业务层提供统一的数据服务。工作流系统通过工作流引擎驱动数据在应用层的各种应用之间流转,以便根据分工,合理、高效和完整地分配信息。通过上层的应用系统完成各种具体的政务应用。业务应用曾包括Gto G、 GtoB、 GtoC、 GtoE等模式下的电子政务各个应用系统;表现层主要包括外网门户即网站、内网门户等,其主要任务是通过信息交互完成政府沟通等职能。115. 政务流程设计的基本原则是什么?答:政务流程的设计,实际上就是对政府工作流程的筹划和所进行的确定化处置。需要遵循特定的一些基本原则,主要包括:合法性原则,指在流程设计中

29、必须遵循有关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规范;合理性原则,指在流程设计中必须遵循客观规律,符合实际,符合公共道德,具有可操作性;简便性原则,在保证功能至少不降低的前提下,尽可能对流程的构成化繁为简,注意给流程的实施创造更多的便利。116. 政府信息公开的含义?答:政府信息公开是指各级政府及其工作部门、派出机构以及其他依法行使行政职权的组织,按照规定的标准、程序、形式和时限,将本机关、本单位办理政务和社会事务活动事项,利用信息载体予以公开,允许用户通过查询、阅览、复制、下载、摘录、收听、观看等形式,依法利用其所控制的信息,并接受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参与民主管理和监督的这样一种制度。117. 简述电子化政府治

30、理的含义答:电子化政府治理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来实现更好的政府治理。包含三方面的涵义:电子化行政,通过降低行政成本、约束政府的行为、制订与政府相关的战略、创造政府的授权等方式来改进政府的流程;电子化公民和电子化服务,通过与公民对话加强公民与政府的联系,通过倾听公众的意见来履行政府的责任,通过改进政府的公共服务来促进政府民主;电子化社会,通过为企业更好地工作、发展社区、建立政府的合作伙伴以及建设文明社会等举措,来构筑超越政府壁垒的电子化社会。118. 政府对公众间电子政务的主要内容有哪些?答:政府对公众间电子政务是政府部门向公民提供一站式、在线获得政府信息和服务的电子政务模式。主要包括以下一些内容:电子身份认证,采用专门的电子芯片,通过网络动态地接入政府的中心数据库,使公民的身份能得到随时随地的认证;电子社会保障服务,通过网络建立起覆盖本地区乃至全国的社会保障网络,使公民能通过网络及时、全面地了解自己的养老、失业、工伤、医疗等社会保险账户的详细情况;电子民主管理,可以让公民通过网络发表对政府有关部门和相关工作的看法,参与相关政策、法规的制订;电子就业服务,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为公民寻找工作职位创造条件;电子教育、培训服务,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