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9 ,大小:181.99KB ,
资源ID:13562798      下载积分:5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356279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中考化学提高题专题复习金属及酸碱盐反应的图像练习题含答案.docx)为本站会员(b****1)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中考化学提高题专题复习金属及酸碱盐反应的图像练习题含答案.docx

1、中考化学提高题专题复习金属及酸碱盐反应的图像练习题含答案一、中考初中化学金属及酸碱盐反应的图像1若向NaOH和Na2CO3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过量稀盐酸,下列图象正确的是()A B C D【答案】C【解析】【分析】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碳酸钠混合溶液中逐滴滴入稀盐酸,氢氧化钠先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氢氧化钠反应完后,继续滴加盐酸,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详解】A、向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液中加入盐酸,溶液质量一开始就不断增加,故错误;B、向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液中加入盐酸,这两种物质都会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所以氯化钠反应一开始就有,故错误。C、向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

2、液中加入盐酸,这两种物质都会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开始pH大于7,稀盐酸最后过量,最终溶液的pH将会小于7,故正确;D、向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液中加入盐酸,盐酸先与氢氧化钠反应,氢氧化钠被消耗完,再与碳酸钠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故错误。故选:C。2向一定量的Ba(OH)2溶液中逐滴加入稀H2SO4下列图象中V表示加入稀H2SO4的体积,其中正确的是A B C D 【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A、硫酸与氢氧化钡反应会生成水与硫酸钡沉淀,随着反应的进行沉淀量不断增大,直至恰好反应,沉淀量不再改变,图象正确,故此选项正确;B、硫酸与氢氧化钡反应会生成水与硫酸钡沉淀,一开始就有沉淀生成,图象错误

3、,故此选项错误;C、氢氧化钡显碱性,随着酸量的增加溶液的碱不断减少,pH值变小,直至恰好反应pH=7,再加入稀硫酸酸性不断增强,pH小于7,图象错误,故此选项错误;D、氢氧化钡显碱性,随着酸量的增加溶液的碱不断减少,pH值变小,直至恰好反应pH=7,再加入稀硫酸酸性不断增强,pH小于7,图象错误,故此选项错误。故选A。3将含有酚酞的Ba( OH)2溶液平均分成两份置于烧杯中并插入电导率传感器,往其中一份滴加稀硫酸,往另一份滴加硫酸钠溶液,测得溶液的电导率变化如图所示(电导率越大,说明溶液导电性越强)。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相同条件下,溶液中离子浓度越大,电导率越大B甲曲线电导率减小过程中四种离子

4、数目都减少C甲曲线上的M点对应溶液的pH=7D乙曲线所对应的实验过程中观察到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A、将含有酚酞的Ba( OH)2溶液平均分成两份置于烧杯中并插入电导率传感器,往其中一份滴加稀硫酸,往另一份滴加硫酸钠溶液,氢氧化钡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水,氢氧化钡与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氢氧化钠,随着反应的进行,甲、乙溶液中的离子浓度都逐渐减小,恰好完全反应时,离子浓度最小,稀硫酸和硫酸钠过量后,离子浓度又逐渐增加,由图可知,随着反应的进行,电导率也呈现先减小后增加的趋势,故相同条件下,溶液中离子浓度越大,电导率越大,不符合题意;B、由图可知,甲的电导率变化趋势

5、是,先减小至零,后逐渐增大,乙也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但是没有减小至零,由此可知,甲曲线反映的是,乙曲线反映的是,故甲曲线电导率减小过程中四种离子数目都减少,不符合题意;C、甲曲线上的M点电导率为0,说明这时氢氧化钡和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故这时pH=7,不符合题意;D、乙曲线所对应的实验为,溶液中始终都含有氢氧根离子,故溶液始终呈碱性,无色酚酞试液遇碱变红,故溶液一直是红色,符合题意。故选D。4下列四个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在密闭容器中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B常温下向一定量的稀硫酸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C向盐酸和硫酸钠的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钡溶液D向等质量的镁和氧化镁固体中,分

6、别加入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盐酸【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A、红磷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反应放出大量的热,容器中的压强先增大;后随着反应的进行,氧气本消耗,容器中的压强减小,且比反应前的压强要小,故选项图象错误。B、常温下向一定量的稀硫酸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第一个过程溶剂增加的质量包括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水和生成的水,增加的幅度要大;第二个过程完全反应后继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溶剂增加的质量只是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水,增加的幅度要小;故选项图象错误。C、向盐酸和硫酸钠的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钡溶液,硫酸钠能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生成不溶于酸的硫酸钡沉淀,一开

7、始就产生沉淀,故选项图象错误。D、等质量的镁和氧化镁固体中,镁中含有的镁元素的质量比氧化镁中多,分别加入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盐酸,最终镁生成的氯化镁的质量多,消耗的稀盐酸的质量多,故选项图象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结合所涉及的化学知识,正确分析各变化的过程,注意分析坐标轴表示的意义、曲线的起点、折点及变化趋势,进而确定正确的图象。5为了反映实验过程中量的变化情况,针对不同的实验,四组同学分别给制了相似的图像,如图所示。关于实验内容与相关量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实验内容X轴含义Y轴含义A加热一定质量KMnO4制取氧气加热时间MnO2的质量分数B将少量CO2通入石灰水CO2的体积沉淀质量

8、C生锈铁钉放入足量稀硫酸中时间H2的质量D高温加热碳和氧化铜的混合物加热时间生成铜的质量AA BB CC DD【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A、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加热一定质量KMnO4制取氧气,加热一段时间后开始分解,二氧化锰的质量逐渐增加,固体的总质量不断减小,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加热一段时间后由零开始增加,高锰酸钾完全分解后二氧化锰的质量不再变化,固体的总质量不再变化,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保持不变,A选项实验内容与相关量的描述正确,不符合题意;B、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将少量CO2通入石灰水,沉淀的质量随着二氧化碳的通入开始由0逐渐增加

9、,二氧化碳反应完全,沉淀质量不再变化,坐标图中Y轴表示沉淀的质量应该从0点开始增加,B选项实验内容与相关量的描述不正确,符合题意;C、铁锈的主要成分为三氧化二铁,生锈铁钉放入足量稀硫酸中,三氧化二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刚开始没有氢气生成,表面铁锈反应之后,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因此氢气的质量随时间的变化是一算时间之后由0开始逐渐增加,铁完全反应后不再变化,C选项实验内容与相关量的描述正确,不符合题意;D、单质碳和氧化铜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铜,高温加热碳和氧化铜的混合物,反应一段时间后铜的质量由0开始逐渐增加,单质碳或氧化铜完全反应后不再变化,D选项实验内容与相关量

10、的描述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6向盛有一块铝片的容器中加入稀盐酸,生成气体的质量与加入盐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 )A该铝片没有打磨Bab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0c段容器内液体的质量一直增大Dc点时溶液中的溶质是两种【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A、从图中可知,0a段没有生成氢气,因为铝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在空气中和氧气反应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加入盐酸后盐酸首先与氧化铝反应,没有氢气生成,所以0a段没有生成氢气,说明加入的盐酸首先是和铝片表面的氧化铝反应,这就说明该铝片在加入盐酸之前没有打磨,选项A正确;B、ab段发生的反应是铝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氢气,其化

11、学方程式是:,题中所给化学方程式中,氯化铝的化学式书写错误,选项B不正确;C、0a段容器内,随着盐酸的加入,氧化铝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没有气体生成,液体的质量为加入的盐酸质量与参加反应的氧化铝质量之和,液体质量一直增大;ab段发生的反应是铝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氢气,但生成的氢气质量小于加入的盐酸质量与参加反应的铝的质量之和,液体质量也一直增大;bc段容器内,反应已经结束,但随着盐酸的加入,液体质量也一直增大。因此0c段容器内液体的质量一直增大,选项C正确;D、因为0a段,发生的是盐酸和氧化铝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ab段发生的反应是铝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氢气,bc段加入的盐酸没有反应,所

12、以c点时溶液中的溶质是两种:AlCl3和HCl。选项D正确。故选B。7某同学设计了下表中的三组实验,分别向甲物质中逐滴加入相应的乙溶液至过量,反应过程中生成气体或沉淀的质量与加入乙的质量关系,能用下图曲线表示的是()甲乙银、锌的混合物稀盐酸硫酸和硫酸镁的混合溶液氢氧化钡溶液盐酸和氯化铵的浓溶液氢氧化钠浓溶液生锈的铁钉稀盐酸A B C D【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银、锌的混合物中加入稀盐酸,锌和盐酸反应产生氢气,一开始就会产生氢气,所以不能;向硫酸和硫酸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钡溶液,硫酸和氢氧化钡反应产生硫酸钡沉淀,硫酸镁和氢氧化钡反应产生硫酸钡和氢氧化镁沉淀,一开始就会产生沉淀,所以

13、不能;盐酸和氯化铵的浓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浓溶液,盐酸先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没有气体和沉淀产生,氯化铵再和氢氧化钠反应产生氨气,所以能用曲线表示;向生锈的铁钉加稀盐酸,氧化铁先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没有气体和沉淀产生,铁再和盐酸反应产生氢气,所以能用曲线表示;故选B。8用右图能正确反映下列对应变化关系的是序号实验内容x轴含义y轴含义坐标图向一定量铁粉和铜粉中不断滴加硫酸铜溶液硫酸铜溶液质量单质铜的质量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稀盐酸质量所得溶液中水的质量一定温度下,向某不饱和氯化钠溶液中加入氯化钠固体加入氯化钠质量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加热时间剩余固体中锰元素

14、质量A B C D【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向一定量铁粉和铜粉中不断滴加硫酸铜溶液,铁能将硫酸铜中的铜置换出来,生成硫酸亚铁和铜,不断滴加硫酸铜溶液,那么铜的质量不断的增加,直至铁完全反应,铜的质量不再增加,关系正确;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随着加入的稀盐酸的量不断的增加,即使反应完全,溶液中水的质量也不断的增加,因为盐酸中含有水,关系错误;一定温度下,向某不饱和氯化钠溶液中加入氯化钠固体,氯化钠会逐渐的溶解,溶质质量分数增大,达到饱和状态后,氯化钠不能继续溶解,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关系正确;加热高锰酸钾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由于锰元素只存在于固体中,故随着反应的

15、进行,固体中锰元素的质量不变,关系错误。故选C。9已知CO2+H2O+CaCO3Ca(HCO3)2,下列图象表示将二氧化碳气体缓缓通入到一定质量的饱和石灰水中某些量随通入二氧化碳质量的变化趋势,其中不正确的是( )A BC D【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A、将二氧化碳气体缓缓通入到一定质量的饱和石灰水中,二氧化碳先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待氢氧化钙完全反应后,再发生如下反应:,故溶质的质量先逐渐减小,待氢氧化钙完全反应时,减小至零,后逐渐增大,待碳酸钙完全反应时,不再变化,不符合题意;B、将二氧化碳气体缓缓通入到一定质量的饱和石灰水中,二氧化碳先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待氢氧

16、化钙完全反应后,二氧化碳会继续与碳酸钙沉淀、水反应,故沉淀的质量先逐渐增加,后逐渐减小至零,不符合题意;C、将二氧化碳气体缓缓通入到一定质量的饱和石灰水中,一开始无碳酸氢钙生成,后碳酸氢钙的质量逐渐增加,碳酸氢钙的质量分数不断增加,待碳酸钙完全反应后,不再变化,不符合题意;D、将二氧化碳气体缓缓通入到一定质量的饱和石灰水中,一开始生成碳酸钙沉淀,溶液的质量逐渐减小至零,后生成碳酸氢钙,溶液质量又逐渐增加,符合题意。故选D。10已知某混合溶液由NaCl、HCl、K2CO3、H2SO4、CuCl2、MgSO4溶液中的两种混合而成。向该溶液中加入Ba(OH)2溶液,产生的沉淀与加入Ba(OH)2溶液

17、的关系如图。则混合溶液中溶质的组成为AHCl、CuCl2 BHCl、MgSO4CCuCl2、H2SO4 DNaCl、K2CO3【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A、 HCl、CuCl2,向该溶液中加入Ba(OH)2溶液,氢氧化钡先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钡和水,没沉淀生成,然后再与氯化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图像与事实相符,选项正确;B、 HCl、MgSO4,向该溶液中加入Ba(OH)2溶液,由于氢氧化钡与硫酸镁反应生成的硫酸钡沉淀不溶于酸,所以氢氧化钡和盐酸,氢氧化钡和硫酸镁的反应同时进行,即:加入氢氧化钡后立即生成沉淀,图像与事实不相符,选项错误;C、 CuCl2、H2SO4,向该溶液中加入Ba

18、(OH)2溶液,氢氧化钡先和硫酸生成硫酸钡沉淀,后氯化铜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图像与事实不相符,选项错误;D、NaCl、K2CO3,向该溶液中加入Ba(OH)2溶液,氢氧化钡只与碳酸钾反应生成沉淀,和氯化钠不反应,图像与事实不相符,选项错误。故选A。11下列图像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常温下,相同质量的锌和铁分别与足量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反应B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 pH3 的稀盐酸C向稀硫酸溶液中慢慢滴加氢氧化钡溶液直至过量D用两份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分别制取氧气【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A、根据化学方程式:Zn + H2SO4 =ZnSO4 +

19、 H2,Fe + H2SO4 = FeSO4 + H2可知,每65份质量的锌反应生成2份质量的氢气,每56份质量的铁反应生成2份质量的氢气,常温下,相同质量的锌和铁分別与足量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是铁比锌多,但锌比铁快,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B、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pH=3的稀盐酸,溶液的pH逐渐减少,由于反应过程中生成水,氢氧化钠溶液含有水,pH不会小于3,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C、氢氧化钡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向稀硫酸溶液中慢慢滴加氢氧化钡溶液直至过量,开始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不断减小,恰好完全反应时,溶质质量为零,过量后溶液中溶质质量

20、不断增加,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D、用等质量、等浓度的双氧水分别制取氧气,有无催化剂只是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不影响生成氧气的量,所以最终生成氧气的质量应该相等,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故选C。【点睛】本题是一道图像坐标与化学知识相结合的综合题,解题的关键是结合所涉及的化学知识,正确分析各变化的过程,注意分析坐标轴表示的意义、曲线的起点、折点及变化趋势,确定正确的图像。12如图所示的四个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向氢氧化钾和氯化钡的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硫酸B向等质量的碳酸钠粉末(a曲线)和碳酸钙(b曲线)中分别加入过量的等浓度的盐酸C向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盐酸中分别逐滴加

21、入镁粉和铝粉D向一定质量的硫酸铜和稀硫酸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至过量【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A、向氢氧化钾和氯化钡的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硫酸,一开始钡离子和硫酸根离子就可以结合生成硫酸钡沉淀,故错误;B、向等质量的碳酸钠粉末(a曲线)和碳酸钙(b曲线)中分别加入过量的等浓度的盐酸,碳酸钠粉末接触面积大,反应速率较快,每106份质量的碳酸钠产生44份质量的二氧化碳,每100份质量的碳酸钙产生44份质量的二氧化碳,碳酸钙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更多,故错误;C、向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盐酸中分别逐滴加入镁粉和铝粉,镁的活动性大于铝,镁粉反应速率快,每24份质量的镁产生2份质量的氢气,每5

22、4份质量的铝产生9份质量的氢气,铝产生的气体质量多,故错误;D、向一定质量的硫酸铜和稀硫酸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此过程氢氧化钠先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此时pH逐渐增大,然后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此时pH恒定在7,后继续加入氢氧化钠pH继续增大,无限趋近于14但不等于14,故正确。故选D二、中考初中化学推断题13垃圾回收,分类的关键确定垃圾的成分,是对垃圾进行分类的前提。某校化学实验室收集到一包固体废弃物,可能是由碳、镁、氧化镁、氧化铜中的一种或者几种组成,为了确定其成分,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取样进行了如下实验:(1)气体A是_。(2)由固体B得到气体C属于_(填

23、基本反应类型)。(3)原样品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_。【答案】H2 化合反应 碳、镁、氧化铜 【解析】【分析】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氧化铜和盐酸反应会生成氯化铜和水,氧化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碳不会与稀盐酸反应,氯化铜和镁反应会生成氯化镁和铜,气体C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气体C是二氧化碳,铜和氧气加热会生成氧化铜,碳和氧气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碳,样品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生成气体A,所以A是氢气,气体C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C是二氧化碳,所以样品中一定含有镁、碳,由于固体A能与AgNO3溶液反应,可确定固体A中一定含有Cu。固体B在空气中加热会生成残渣C,所以B中一定含有银,样品

24、中一定含有氧化铜。【详解】(1)由分析知,气体A是H2;(2)由固体B得到气体C的反应是碳和氧气点燃生成二氧化碳,属于化合反应;(3)由分析知,原样品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碳、镁、氧化铜。【点睛】本题为物质推断题,根据题意涉及可能的四种物质,结合过程图进行分析,本题的突破口在固体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体,则固体中一定有镁;最后的固体B灼烧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该气体是二氧化碳,推导出一定含有碳单质,还有固体残渣剩余,有涉及物质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可以确定氧化铜的存在。因此物质推断题解答时,找准突破口是关键。14图中A、B、C、D、E、F为初中化学常见的六种物质。F是一种黑色粉末,E是密度最

25、 小的气体,D是一种常见的液体,A与C可用于配制农药波尔多液(图中用“一”或“” 表示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用“”或表示两种物质间能单向或双向转化,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图中部分反应需在溶液中进行,物质是溶液的只考虑溶质)。请回答下列问题:(1)分别写出A、B、E、F四种物质的化学式。A:_B:_E:_ F:_ (2)F与少量A溶液反应的现象是_。(3)D转化成C的化学方程式为 _。【答案】CuSO4 H2SO4 H2 Fe 铁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出,溶液由蓝色变成浅绿色 H2O+CaO=Ca(OH)2 【解析】【详解】(1)A、B、C、D、E、F为初中化学常见的六种物质,F是一种黑色

26、粉末,E是密度最小的气体,所以E是氢气,D是一种常见的液体,A与C可用于配制农药波尔多液,所以A、C是硫酸铜和氢氧化钙中的一种,D和C可以相互转化,所以D是水,C是氢氧化钙,A是硫酸铜,B会转化成氢气和硫酸铜,所以B是硫酸,F和氢气可以相互转化,所以F是铁,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A是CuSO4,B是H2SO4,E是H2,F是Fe;(2)F与少量A溶液的反应是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实验现象是:铁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出,溶液由蓝色变成浅绿色;(3)D转化成C的反应是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化学方程式为:H2O+CaO=Ca(OH)2。故答案为:(1)CuSO4,H2SO4,H2,Fe;

27、(2)铁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出,溶液由蓝色变成浅绿色;(3)H2O+CaO=Ca(OH)2。【点睛】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15AH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已知A为黑色固体单质,G为紫红色固体单质,B为红棕色粉末,H为蓝色的硫酸盐溶液。它们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B的化学式 ,H中溶质的化学式 。(2)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3)反应中为置换反应的是 (填序号)。(4)写出稀盐酸与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答案】(1)Fe2O3CuO(2)Fe+CuSO4Cu+FeS

28、O4(3)、(4)Fe2O3+6HCl2FeCl3+3H2O【解析】试题分析:根据A为黑色固体单质,而B为红棕色粉末,所以可以判断A为碳单质,而B为氧化铁粉末,它们在高温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而C可以和A在高温下反应,所以可以判断C为二氧化碳,D为铁,那么E为一氧化碳,G为紫红色固体单质,所以可以知道G为铜,而F为氧化铜,D可以和H反应生成G,所以可以判断H为铜盐的溶液,例如硫酸铜,带入验证,符合题意;(1)根据分析,B的化学式Fe2O3,H中溶质的化学式CuSO4。(2)反应为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溶液,故其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Fe+CuSO4 Cu+FeSO4。(3)

29、根据(1)的解答可以知道,反应为氧化铁和碳的反应,为置换反应;而反应为二氧化碳和碳的反应,为化合反应;为铁和硫酸铜溶液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故反应中为置换反应的是、。(4)稀盐酸与B反应,即稀盐酸与氧化铁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Fe2O3+6HCl2FeCl3+3H2O。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置换反应及其应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16学习化学需要熟悉物质的性质、用途及物质间的相互转化关系。下图A一H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A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G是农业上常用来改良酸性土壤的一种碱的溶液,F是铁锈的主要成分。(“一”表示物质间能转化,“一”表示相连的物质能发生反应;图中部分反

30、应物、反应条件、生成物已省略。)(1)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该反应过程中_(填“吸收”或“放出”)大量热。(2)反应所属基本反应类型是_ 反应。【答案】CaO+H2OCa(OH)2 放出 复分解 【解析】根据“A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 可知A是碳酸钙;根据“G是农业上常用来改良酸性土壤的一种碱的溶液”,可知G是氢氧化钙;根据“F是铁锈的主要成分”,可知F是氧化铁;碳酸钙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碳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所以B是二氧化碳, D是一氧化碳,铁在潮湿的空气中会生锈,E为铁; 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水,氧化铁和酸反应生成盐和铁,故H为水。带入检验,推断正确。所以(1)反应是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化学方程式是:CaO+H2O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