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4 ,大小:27.67KB ,
资源ID:1356493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35649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河北省曲周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为本站会员(b****2)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河北省曲周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1、河北省曲周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曲周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1、选择题(共35题,每题2分,共70分)。1、商周时期,国家遇到重大问题时,君主要征求自由民“国人”的意见,国人也可以通过舆论来干预朝政。这表明商周时期()A. 具有原始民主遗存B. 贵族与平民存在矛盾C. 君主专制不断弱化D. 公民的政治素养较高2、诗经大雅祭祀乐歌有谓:“文王在上,於昭于天。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文王陟(升)降,在帝左右。文王孙子,本支百世。凡周之士,不显亦世。”诗文形象地反映了西周的政治风格。下列选项中,对此解读正确的是()神权与王权结合“传贤”演化

2、为“传子”以旧邦维护政治联系按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A B C D3下表为不同史籍中有关周朝“分封制”的记载。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记述出处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荀子儒效“周之所封四百余,服国八百余”吕氏春秋观世“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史记周本纪“周武王崩,武庚与管叔、蔡叔作乱,成王命周公诛之,而立微子于宋,以续殷后焉”史记殷本纪A.王室子弟是周初分封的主体部分B周朝只在初期进行了分封C分封制有效地巩固了周朝的统治D周王朝的分封制相当发达4、周人与商争夺天下的过程中,除了战略上的布局,还重新

3、创立了一套占卜系统,即周易。文王按照岐山的地理位置重新排定了八卦的方位,周公做了爻辞,而无须再通过商人的卜骨来安排自己的命运。这说明()A. 周人对思想的控制更加严密B. 周人重视夺取意识形态领导权C. 周易比龟甲占卜更有助统治D. 周人依靠科学决策夺得了天下5、本来封建时代,在内管家称“宰”,出外做副官称“相”,所以照历史传统讲,宰相本来只是封建时代贵族私官之遗蜕。但正因如此,所以在秦汉时代的宰相,他不但要管理国家政务,还要管及皇帝的家务。这反映出()A. 秦汉的政治体制是先秦政治的延续B. 宰相拥有至高无上的广泛权力C. 中国古代政治具有家国一体的特征D. 宰相职责是辅佐皇帝处理政务6、钱

4、穆在秦汉史一书中说到,“秦始皇帝灭六国,一天下,其政治措施之重要者,当首推废封建而行郡县。自春秋以来,西周封建旧制,固已曰在崩坏之中,封建制渐崩坏,即郡县制渐推行,二者相因,本属一事。”钱穆旨在说明()A. 春秋时期已普遍推行郡县制B. 春秋时期郡县制就已经存在C. 秦始皇开创郡县制推行全国D. 郡县制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7、秦朝的郡县制管理链不长,即便是交通不便、信息不畅,上级对下级也可以进行有效管理,不会出现顾此失彼之弊,郡县政府成为中央政府的执行机构,郡县政府就具有中央性,是中央机构的延长之手,中央指挥郡县如“身之使臂”,“治天下如运诸掌然”。这表明( )A. 各郡县机构仿中央而设置B.

5、郡县制可有效治理国家C. 各郡县由下到上层层负责D. 郡县制消除了割据隐患8、周代大封同姓,“割天下之半而归之姬氏之子孙,则渐有合一之势;而后世郡县一王,亦缘此以渐统一于大同,然后风教日趋于画一,而生民之困亦以少衰”。据此可知,周代分封()A推动了多元文化的融合与认同B强化了中央集权体制C为秦汉的政治统一奠定了基础D促进了郡县制的产生9、美国学者魏特夫在研究古代中国的治水活动时指出:“要有效地管理这些工程,必须建立一个遍及全国或者至少及于全国人口重要中心的组织网。因此,控制这一组织网的人总是巧妙地准备行使最高政治权力。”作者强调的是()A专制主义的来源 B中央集权的特点C政府重视水利兴修 D小

6、农经济的缺陷10、唐初于禁中设置翰林院,召集才智之士以备顾问;玄宗时,专选文学之士为翰林学士,专拟定皇帝直接下达的重大诏令;宪宗时,又于诸学士中选资高望重者1人为承旨学士,参谋禁密,权任独重。这些现象()A. 使中枢决策过程发生异变B. 是科举制发展的必然结果C. 进一步完善了三省六部制D. 直接导致唐后期朋党之争11、隋唐时期,重视家族背景的门第观念十分流行,到宋朝,这种情况发生了根本改变。人们的婚姻择偶以当下政治、经济地位为重,而不再关心祖先名望。时人将这些变化概况为“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尚阀阅”。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 科举制度的完善B. 宋朝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C. 政权基础

7、发生变化D. 宋朝抑商政策的松动12、白钢在中国政治制度史中说:“元朝的行省实际上是封建中央集权分寄于地方它负责处理境内政治、军事、经济等各类事务。此外,行省还有一个重要职能是聚集境内财富,以供中央需要。”这表明元朝行省制度()A. 铲除了地方割据势力B. 保证了地方拥有适度权力C. 提高了地方行政效率D. 解决了中央与地方的矛盾13、元大德九年,中书省下达公文,谴责各行省应决不决,“泛滥咨禀”的做法。然而,对“重事并创支钱粮”,仍重申“必合咨禀”的旧制。中书省此举的真实意图是( )A. 增强行省政务禀报的意识B. 创造条件扩大地方自主权C. 摆脱地方繁重政务的干扰D. 中央集权与高效行政兼顾

8、14、“翰詹大考”是清代对翰林院、詹事府为主的翰林官进行的考核。顺治时“翰詹大考”内容主要是论、表等,考察翰林官们在国家大政、时局等方面的见解。被考者主要是汉人,考试成绩按优劣分为四等,一、二等者,晋升官职,四等者,一般全部惩罚。由此可知,“翰詹大考”()A. 考试内容脱离了社会实际B. 官员选拔严格C. 利于保障翰林官文化素质D. 受到汉人拥护15、1464年,明宪宗不经正常途径,授予工人姚旺为文思院副使,此为“传奉官”之始,后传奉官泛滥,引起众多官员不满。1485年,群臣上疏请求宪宗废除传奉官制度,宪宗有所感悟,罢免五百余名传奉官,一时朝野称快,传奉官制度受到遏制。传奉官制度的遏制有利于(

9、)A. 加强君主专制的统治B. 维护官僚政治的平衡C. 减少中枢决策的失误D. 提升内阁成员的地位16、1840年6月,鸦片战争爆发,清政府预备从各省调兵共二十五万增援东南沿海,其执行情况举例如表命调时间 调出省 兵数 调往方向1841年1月6日 贵州 1000 广东1842年3月24日 甘肃 1000 浙江1842年6月1日 山西 1000 江苏下列选项中说法正确的是()A. 清朝军事动员体制落后B. 清朝全民动员抗击英军C. 清朝政治腐朽军备废弛D. 清军装备落后训练不足17、法国媒体曾刊登回国士兵的陈述:“从北堂我们开向皇宫,修士们跟着我们去一他们怂恿我们屠杀、抢劫我们行抢都是替教士干的

10、。我们进一家就随便拿东西,我们把店掌柜抓了当仆役,教士们把抢来的东西,让他们背着运到北堂去了”。材料反映的这场战争()A. 使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公开勾结B. 导致中国领土主权遭到破坏C. 刺激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D. 使列强获得京津地区驻军权18、1876年,朝鲜与日本签订江华条约之后,清政府在“以夷制夷”政策的主导下,催促甚至直接参与了朝鲜与美、英、德、俄、法签订的通商条约。清政府企图在朝鲜与各国签订的条约上写明朝鲜为中国属国,以确保列强承认自身的宗主国地位。这反映了清政府A在外交中践行“中体西用”B摒弃传统的朝贡外交体系C不谙熟近代外交丧权辱国D受到近代条约体系的影响19、有学者认为鸦片战

11、争带来了中国社会的蝴蝶效应:南京条约的签订结束了广州十三行垄断贸易的时代,推动了上海的崛起,中国进出口重心转移到长江中下游。广州与周边地区的衰落,引发了失业问题。失业问题又直接引发了()A. 太平天国运动B. 民族工业兴起C. 新思想的萌发D. 维新变法运动20、2014年11月29日,长春人李海东以62万元拍下琉球国全图。该图是1785年日本著名政治学者林子平所著的三国通览图说(日本东京出版)一书中的附图。图中琉球三省和附属的36个岛屿都是黄色的标识,而当时的钓鱼台、黄尾山、赤尾屿等和广东、福建、浙江、南京,一律都是使用粉色标识的。这()A说明日本已承认钓鱼岛为中国领土 B可以作为钓鱼岛归属

12、问题的历史实证C说明该学者的制图技术与现代无异 D证实了中国历代政府对钓鱼岛的管理21、濮兰德在李鸿章传一书中写道,“但是太平天国运动与以往所有动乱都不相同,因为这场运动开始掺入了西方势力的因素,而且这个王朝在前后三位皇帝的统治下已经昭示了自身的衰败之态,无法利用德治去实现政府的正当目标。”这表明太平天国运动()A. 动摇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B. 客观上催生了近代民族工业C. 迫使清朝政府改变政治制度D. 沉重地打击瓦解了清朝统治22、1906年冬,同盟会召集会议讨论革命旗帜的设计方案。与会代表提出了象征自由平等博爱的青天白日满地红旗、象征五族共和的五色旗、象征十八行省的十八星旗、象征天下大同

13、的井字旗等若干方案。这些方案的提出表明()A. 国家与民族的观念至上B. 各地革命理念趋同C. 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D. 清朝统治分崩离析23、1910年,清政府设立资政院,以“预立上下议院基础为宗旨”。同时规定行政部门不对资政院负责,行政部门若有侵夺资政院权限或违背法律,资政院亦无权直接纠弹或更有效地加以阻止,只能请旨裁夺。这反映了()A. 清朝统治陷入危机B. 君主立宪制已确立C. 民主政治取得突破D. 专制色彩依然浓厚24、伦敦泰晤士报社论:“天子已退位,清朝统治不复存在,历史上很少见到如此惊人的革命,或许可以说,从来没有过一次规模相等的、在各个阶级中流血这样少的革命。这足以称之为中国的

14、光荣革命。”对该社论的正确理解是()A. 辛亥革命反映了中国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B. 辛亥革命体现了妥协的智慧C. 辛亥革命的意义影响深远D. 辛亥革命和英国光荣革命都推翻了君主专制统治25、在参加巴黎和会的中国代表拒绝在和约上签字后,日本代表牧野伸显担忧:“世人不察,以为在巴黎之中国委员,为血气所驱使,为功名所激发,致有此等行动。余深信此种 感情早已浸润于中国一般国民,酝酿已数年之久”。由上述信息可知五四运动()A. 表明中国民族主义思潮日益觉醒B. 具有深刻的政治经济根源C. 中国代表出于个人立场拒签和约D. 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26、八路军某指挥官在全国抗战初期的一次战役后说:“(

15、中央军队)对主要点应坚工固守而不应到处守,应行决战防御与运动战,应集中优势兵力、飞机、大炮于决战点。至于他们军官的调动、政治工作的建立和对群众关系的改善,都是他们很重要的问题。”这一说法()A. 总结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做法B. 改善了国民党正面战场的处境C. 蕴含着抗战胜利的正确策略D. 指出了国民党的消极抗日意图27、侯外庐在回忆录中说:“抗战年代的西南大城市,聚焦着中国那个年代大多数的学者和文化人,重庆、成都、昆明、桂林,及至一些县城和乡村,集中各种科学家和各类学者密度之高,是前所未有,今日也难再现”这反映了抗战时期()A. 文化教育的重心的转移B. 文化统制政策的确立C. 文化教育的无序状

16、态D. 文化教育的均衡发展28.周恩来指出:“中国如果釆取联邦制度,就会在名民族间增加界墙,增加民族纠纷汉族都占很大比重,若实行严格的单一民族的联邦制,很多人就要搬家”材料反映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为了( )A.少数民族当家作主 B.区域经济均衡发展 C.民族文化双向交流 D.民族团结国家统一29下表选项中,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选项材料结论A1947年,内蒙古自治区成立我国确立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B“文革”期间,我国未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遭到彻底破坏C1982年,中共确立与各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

17、商制度初步形成D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获得通过我国基层民主得到加强和扩大30、1956年,刘少奇在中共八大政治报告中指出:“我们目前在国家工作中的迫切任务之一,是着手系统地制定比较完备的法律,健全我们国家的法制。”这反映了当时()A. 法制建设开始迈向制度化B. 法制工作围绕组建新政权展开C. 法制建设与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密切相关D. 政治体制改革推动了依法治国的全面实行31、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确立了改革开放的方向。随后与之相适应的担保法、合同法等相继制定。进入 21 世纪,中国经济与国际接轨,民法典的起草加快。 2017年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

18、总则。这表明中国()A. 制定了最完备的民法典B. 开始确立依法治国方略C. 经济发展助推法治建设D. 法律制度建设臻于完善32、1949年10月2日,苏联政府第一个宣布决定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外交关系,并断绝同国民党政府的外交关系。随后,保加利亚、罗马尼亚、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等10国相继与新中国建交。这表明()A. 两大军事集团对峙十分激烈B. 美国遏制新中国政策的失败C. 新中国推行“一边倒”外交D. 新中国杜绝与西方国家交往33、新中国成立之初的一份中共中央工作文件指出:由于美国低估会议的可能成果,以及美、英、法之间存在着多种矛盾,中国应该采取积极方针,打破美国封锁

19、、禁运、扩军备战的 政策,促进国际紧张局势的缓和。与这份文件相关的外交活动()A. 推动了印度支那问题的顺利解决B. 使中国与更多的亚非国家建立外交关系C. 打破了美国遏制中国的外交僵局D. 确立的原则成为处理国与国关系的准则34、1950年,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及其相关协定规定:一旦缔约国任何方受到日本或与日本同盟的国家之侵袭因而处于战争状态时,缔约国另方即尽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条约于1980年废止)。苏联解体后,中俄关系从“互视为友好国家”发展到“建设性伙伴关系”,再到1996年确立“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由此可知()A. 中苏关系的发展得益于长期的结盟B. 中苏关系的走向始终受国家利

20、益影响C. 中苏结盟与意识形态对抗毫无关系D. 大国关系的发展主要取决于国家制度35、进入20世纪80年代,中国的对外援助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外援助显得更为“低调”,在此期间,援助补贴下降,对外经济联络部被降级,部分臃肿的援助项目遭到审查。对外援助相对于六七十年代也相当克制,相对突出受援的特征。这种变化反映出()A. “左”倾思想严重干扰中国外交的发展B. 中国物质匮乏无法提供更多的对外援助C. 对外援助由政治导向为主转向多元需求D. 不结盟外交政策导致中国援助对象减少二、非选择题。3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秦朝和元朝的统治疆城较前朝空前扩大,所以统治者在吸取前代的经验教训的基础

21、上,对地方行政制度进行了改革和创新。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始皇初并天下,罢诸侯,置守尉,遂分天下为三十六郡,每郡置一守,一丞、两尉以其之郡名日内史、三川、河东中。巴都,蜀郡、黔中、长沙。后又置闲中、南海、桂林、象郡四郡。凡四十郡。”-明张岱所著夜航船材料二 元朝建立以后,对驿站制度进行了改革,驿站以大都为中心。东连高丽,东北达奴儿干,北至吉利吉思,西达伊利汗国和钦察汗国,南接安南,乌斯藏亦设有驿站。全国约设有驿站1500处。驿站有水陆两类,江淮地区一般为水站。元朝规定:驿站一般归兵部和通政院分领,关部负责南方汉地驿站,通政院负责蒙古驿传。站由站户负责役务,站户户籍隶所处路、州、县,他们需要保证

22、供给驿卒交通工具,有时还需备粮食等,站户负担较为沉重。-摘编自许嘉璐主编中国中学教学百科全书请回答:(1)据材料一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此种制度的设立在政治体制上带来了怎样的变化?这种变化带来怎样的积极影响。(8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元朝驿站制度改革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元朝驿站制度的改革有何作用。(10分)3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如下表所示。时期 口号1840-1849 师夷长技以制夷1890-1899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实业救国;扶清灭洋;变法自强1900-1909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1910-1919 外争国权,内惩国贼;打倒孔家

23、店1920-1929 打倒列强除军阀;打土豪,分田地1930-1939 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发展经济,改善民生1940-1949 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口号与标语在一定程度上是一个时代的缩影。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的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定的论题进行简要的论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高二历史月考答案1-10 AADBC DBAAA11-20 BBDCB ADDAB21-30 DADBA CADDC31-35 CCABC31、(共18分)(1)变化: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积极影响:打破了贵族垄断政权的局面,有利于选拔人才,加强了中央对地

24、方的有效治理。(2)特点:驿站范围广,数量多;设立驿站因地制宜;驿站归中央直接管理;蒙汉驿站分区管理;建立相应的保障机制。作用: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促进了交通运输发展,推动了经济文化交流:加重了站户的负担。32、(12分)本题考查中国近代相关知识。主要考查中国近代化的过程,以及反对外来侵略的相关知识。解答本题为开放性试题。学生在解答本题时又能通过材料找出两种观点,一是中国向西方学习,二是中国反抗西方的侵略。学生在进行问题表述时,要综合两个内容来回答问题:救亡图存与思想启蒙是近代中国近代化的两大主题或民族矛盾,解决矛盾,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即可。故答案为:示

25、例一:救亡与启蒙是近代中国的两大主题。阐述:19世纪中期以来,面对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中国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体系,进步国人面对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在奋起抗争外来侵略的同时也兴起了启迪国人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并在洋务运动中加以实践;19世纪末面对列强掀起的瓜分狂潮,农民阶级掀起了“扶清灭洋”的义和团运动,民族资产阶级以实业救国、变法图强和民主共和为旗号掀起了救亡国存的新高潮。这些运动一定程度上抵御了外来的侵略,同时又传播了新思想,启迪了民众的智慧,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所以说救亡与启蒙是近代中国的两大主题。示例二: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两大主要矛盾影响了近代中国历史进程。阐述:鸦片战争之后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变成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两大矛盾的更替极大影响了中国近代历史的进程。1927年国民大革命失败后,阶级矛盾上升,中共总结经验教训,在农村开辟根据地,开展打土豪、分田地的土地革命,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路线。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伴随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社会主要矛盾,国共双方作出调整,中共提出了“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口号,而“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的口号也反映出国民政府抗战到底的决心,国共双方共同领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成为抗战胜利的根本保证。所以说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两大主要矛盾影响了近代中国历史进程。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