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6 ,大小:27.18KB ,
资源ID:13590356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359035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浦东新区川沙镇城镇规划设计国际方案征集.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浦东新区川沙镇城镇规划设计国际方案征集.docx

1、浦东新区川沙镇城镇规划设计国际方案征集浦东新区川沙镇城镇规划设计国际方案征集international city planning & design scheme collection of chuansha in pudong new area 设计说明 序言 发展小城镇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促进乡镇企业适当集中和结构调整,带动农村第三产业特别是服务业的发展,缓解国内需求不足和农产品阶段过剩,为整个工业和服务业的长远拓展新的市场空间;二是吸纳农业人口,缓解大中城市的就业压力,为农民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收入,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大中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化道路;三

2、是促进农村人口进城定居,逐步改变农民传统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提高人口素质,缩小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加快农村的现代化进程。上海地区、浦东新区,代表当今中国最先进的社会生产力、最高的发展成就,浦东国际金融、商贸、信息,航运中心格局已基本形成。浦东农村广大农民的生活水平已接近国内一般中等城市的居民生活水平。浦东实施小城镇发展战略,要提升现有城镇职能,建设一般城镇和国际性大都市之间的协调过渡的城市建设平台,解决乡镇过于分散,缺乏核心的问题。通过小城镇建设,对农村的生产方式、流通体制重新整合,建立适应现代经济发展水平的社会生产方式、居民生活方式,支撑和推动中心城区和国家骨干生产能力的持续发展。因此浦东

3、小城镇建设应有更高的立意,更高的起点,应当和浦东的品牌地位相适应,体现国际水平。作为核心镇的川沙镇的建设,理应与上海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相匹配。为着这一目标,本方案刻意塑造川沙城镇的个性形象,以期繁荣务实。背景 一、区域定位川沙1557年建镇,至今已有440年历史,是浦东新区第一大镇。镇域面积59.48平方公里,常住总人口近15万。镇辖33个行政村,23个居民委员会。有各类工商、企事业单位近4000家。近200年川沙镇一直是原川沙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1993年撤县建区建立浦东新区,川沙由原来的县城变成镇级行政单位,现在仍然是浦东新区农村的行政、经济、商业、文化中心,是浦东新区行政辅中

4、心。二、气候川沙属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受热带海洋暖湿气团与西伯利亚寒冷气团交替控制,雨水充沛,光照充足,全年四季分明。夏天昼热夜凉,冬天日暖晚寒。7-8月间平均气温27.4度,最高达40度。1月最冷,平均气温3.3度,最低达零下11度。年平均无霜期232天。年降水量1100毫米,雨日约131天。年均出现雾天33日。风向主要以东南风为主,年平均风速2.8米每秒。7-9月受太平洋热带风暴侵袭,强热带风暴十年中常有3-4次,并同时可能遭受暴雨及高潮的影响。三、水文地质河流水位最高3.9米,最低为1.3米,川杨河三甲港闸门曾有过5.69米的主潮位(暴风期间)。地下水主要是松散岩类孔隙水,天然地基土质良好

5、,自然地坪吴淞标高3.6米-4.5米。镇北的川杨河现为通航能力200吨级的通海人工内河航道,镇东的浦东运河现为通航能力100吨级的人工内河航道,两河贯通,“十五”期间将建成500吨级的内河航道。川沙是典型的河口型城镇,水系发达。镇区有四横三纵主要河道。四横是:瞿家港、虹桥港、杨家港、川杨河。三纵是:曹家沟、通城河、浦东运河。河道总里程达495公里。镇区水网体系,经过川杨河和浦东运河调节,发挥着泄洪排灌生态功能。四、人口全镇现有总人口15万,总户数50194户,其中流动人口(住未满半年)6553人,外省市人口48646人。五、传统文化作为一个大川沙的概念,川沙镇有悠久的历史,是一代名人宋庆龄、黄

6、炎培的出生地和故乡。川沙是浦东传统文化和早期轻纺手工业的发源地。鸿帮裁缝、蔡路建筑营造、沈毓庆机织毛巾、张江酿造、“三把刀”(泥刀、剪刀、菜刀)名扬海内外。沪剧的起始形式滩簧起源于川沙。上海仅存的明清古城墙,国母宋庆龄出生地,民主主义革命家黄炎培、现代韵教育家黄白、著名会计黄组方、一代文人胡适出生地生活地,明清古街,民国官署,教堂等历史文化景点,集中分布在老城区(环城河以内)。六、经济镇区以第三产业作为经济支撑,2000年社会总产值预计达60亿,其中第三产业占50,第二产业45,农业产值占5。各类商贸企业逾千家。七、交通川沙镇是浦东东南的主要交通集散地。镇区交通体系完备。距浦东国际机场5公里。

7、龙东路、迎宾大道两条市级快速干道穿越腹地,直接和沪、沪宁高速公路、内环线、外环线连接。贯穿镇区的川杨河、浦东运河“十五”期间将拓展为连接黄浦江和沿海港口的重要内河运输航道。全镇有各类公交公司10多家,日投入大中巴客运车900多辆,日客流量近10万人次。以川沙为连接的公交线路有近200条,辐射面达汇、奉贤、金山、江、浙、皖、赣、蜀、闽等地区。八、城市基础设施镇区有七横四纵骨干道路。七横:华夏东路、新德路、新川路、城南路、南桥路、川环南路、天乐路(2001年实施建设);四纵:川黄路、川沙路、妙境路、川环东路(已规划,部分建成),形成基本的城区道路骨架,道路总里程35多公里。由于川沙城区建设是以老城

8、区为基点向西南两侧扩展,七横四纵道路大多数未和城市快速干道连接,城区车辆疏散受到制约。尤其城区东侧缺少一条南北向的干道,所以车辆流量呈扇形向西南扩散,西南部地区交通压力过重。规划的2010 年世博会选址位于迎宾大道以北外环线两侧,选址控制范围约5.6平方公里规划的地铁二号线延伸线(张江至浦东国际机场)走向为沿川环南路平行向东,线路车站为道路中央高架方式,在川环南路与川沙路口规划有一地铁车站。规划的磁悬浮列车(龙阳路至浦东国际机场)走向在迎宾大道北侧绿化带中沿路平行高架向东。镇区除老城区(环城河以内)工业生活污水已实现统一纳管,接入浦东新区污水干管系统。目前污水二期干管工程已立项实施建设。全镇居

9、民100使用自来水。95居民使用清洁能源,电话安装率达80,镇区已实现电话网络共载。九、教育文化有中西医、妇幼医院5家,其中二级甲等医院1家,医技人员1130人,床位1000张,年接待诊治病人能力70万。有各类学校28所,拥有从幼儿到中等、高等职业培育的完整教育体系,教职员工近5000人,在校学生2.5万人。有标准体育场一座,影剧院2座,各类图书、档案、文化、娱乐单位近300家。理念 规划设计以可持续发展作为总的理念与原则,主要体现在自然、人文、效率三个方面。本规划对自然的关注主要表现在对川沙城镇生态环境的保持与建设上;对人文的关注主要表现在对社会结构的理解和对本地区文化特色的传承与发扬上;对

10、效率的关注主要表现在对经济发展与开发建设的拓展性、实施性考虑上。将川沙城镇的发展置于环境、经济、社会相交叉融合的三维系统中,以可持续发展为原则的川沙城镇区也必然纳入经济、社会、环境的生态复合体中。定位 一、浦东新区城镇体系规划概述以新区产业发展带和开发区为依托,城市主干道和重大交通设施为网络, 在浦东新区城镇地区规划形成合理的结构体系,规划形成新区的空间结构发展模式为以陆家嘴-浦东国际机场为主要发展轴,近期规划形成一个核心镇、二个产业带、三个重点发展区域、五大产业配套区。1、主要发展轴即东西发展轴(陆家嘴金融贸易区浦东国际机场),这条轴线是以地铁二号线、快速干道和规划磁悬浮铁路为交通体系支撑的

11、重要发展轴线。包括张江镇、孙桥镇、唐镇、川沙镇和机场镇等,以高科技产业为特征,以枢纽机场和大型主题公园为依托,规划成为浦东新一轮建设的发展轴线。2、一个核心镇即川沙镇,充分利用和挖掘川沙镇的现有优势,以申办的2010年世博会和迪斯尼乐园等重大建设项目为契机,进一步推动川沙镇功能提升和产业结构优化,坚持“跳出老城开发新区”与“逐步改造老城”相结合的思路,突出川沙镇作为新区核心镇的带动作用,强化川沙镇对新区城镇地区的带动力和辐射力,形成现代化的新型城镇中心区。3、核心镇人口及用地发展规模川沙镇1999年总人口9.60万人,其中城镇人口6.66万人。规划2010年总人口19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5万人

12、,城镇规划用地9.0平方公里;规划2020年总人口25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2万人,城镇规划用地14.3平方公里。二、川沙镇发展优势分析川沙核心镇的功能定位决定于川沙镇在整个浦东新区的区域分工、区位优势和自身特点。川沙镇作为两大国家级的综合文化娱乐项目-世博会、迪斯尼公园的规划选址地,将对川沙的发展方向、功能定位、城市形态、产业带动将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川沙目前具有三个明显的区位优势。一是长期以来形成的浦东农村地区的行政、商业、教育文化中心的地位;二是依托浦东国际机场航空港;三是处在上海市总体规划确定的滨江临海经济发展带的连接点上。川沙最显著的特点是具有丰富浦东历史积淀和浦东传统文化,专家认为,她

13、已超出了川沙本身的范围,属于海派文化芬芳的一枝,也是川沙建设核心镇认同感的基础。小城镇建设要注重发展理念、文化内涵、生态环境、商业设施和服务配套的提升。川沙核心镇建设要强化突出这方面的特色,体现未来中等发达地区人民高品位的生活需求。川沙镇地处外环线以东,周围的浦东国际机场、王桥工业区、华夏旅游区以及未来的世博园、迪斯尼公园将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带来大量居住人口,另外,规划中的地铁二号线使本区与市中心形成非常方便的联系,促成本区成为一个富有吸引力的人居社区。三、川沙核心镇的功能定位要以第三产业作为经济主导产业,以临空经济作为镇区产业支撑,把川沙建成交通信息物流发达,高素质人才集中,人文环境浓郁,

14、具有教育文化、旅游商贸、度假会务特征,注重人与自然和谐 园林生态型和现代化相结合的世界一流展览中心,一流的旅游游乐中心、一流的人居社区。目标 根据浦东新区区委、区政府对川沙核心镇的定位。首先,川沙核心镇建设要把握其内在的独特发展规律、传统文化积淀、区域中心地位。其次,要发挥在浦东农村13个镇近400平方公里范围内的物流、信息、人才的集聚发散效应,突出核心镇的资源基础配置作用。再次,川沙要成为现代思想文化、代表未来城镇发展方向的城市形态、现代城市生活的一个示范窗口,对整个浦东农村区域经济起到带动示范作用。1、远期(5年)实施目标:根据上海市浦东新区城镇体系规划确定的总体目标,和可预期的两大世界性

15、综合文化项目-世博会和迪斯尼乐园,以及王桥工业园区在川沙镇的设立,在川沙镇新城区(川环南路以南,迎宾大道以北,华东路以东,浦东运河顾江路以西)范围,导入先进设计理念,结合川沙自身特点,通过合理的功能区域布局,使川沙镇的城镇形态、城镇功能、服务水平足以与两大世界性综合文化项目相呼应、相配套、相协调,体现世界一流展览中心、一流旅游游乐中心的现代城市发展水平。2、近期(2年内)实施目标:通过对新旧城镇统筹布局,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开发完善城区功能,对现有基础设施、教育文化、居住消费人口综合资源加以整合,构思强化川沙核心镇对周边乡镇的集聚幅射功能,发挥川沙核心镇对浦东农村经济、社会、文化事业发展的带动作

16、用的新的城镇形态。3、经济发展目标:通过对浦东新区以及周边乡镇产业结构特点的分布和异同、优劣分析,立足川沙农村行政、交通、商贸娱乐、教育文化中心和紧邻浦东国际机场、地处上海市滨江临海产业发展带连接点的区位优势;结合川沙现有经济基础、优势产业,对构建支撑和城镇功能定位、发展规模相适应的经济发展模式、产业结构特点,提出较完整的规划设想。4、空间布局、形态面貌、生存质量指标设计目标:体现未来现代化农村城镇水平,符合未来城市“生态型、低能耗、现代化”发展趋势,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依托川沙深厚的文化积淀、浓郁的人文环境,体现“文化、休闲、自然”的地区特色风貌。策略 一、多重网络的建构与整合规划强

17、调用地的系统性,形成完善的功能网络,在总体结构上进行整合,以期发挥最大的效能,在总体布局的基础上形成交通网络、绿化生态网络、公共设施网络、社区邻里网络。二、轴线的设立川沙城镇的建设,以老城为基础,由于受市区的吸引,一直在朝西发展,浦东国际机场、迎宾路的建设,使川沙的外部环境发生了变化,川沙路与迎宾路立交成为川沙的重要入口,适时改变城镇发展方向,重整城镇结构,成为本次规划的一个重要任务。规划在瞿家港以南设立川沙新区,由南向北安排行政文化、商务、居住、等用地。为使城镇的新区、旧区在功能、空间、交通上形成有机的联系,形成整合一体的城镇结构,规划设定川沙路为川沙城镇的发展轴线,以轴线来贯穿全镇区,形成

18、标志性的景观区。轴线是城镇空间形态的结构要素,国内外不少城市已经进行过颇有影响的规划设计实践。比较有影响的有巴黎、华盛顿、堪培拉、巴西利亚、北京、深圳等。城镇轴线是城镇公共建筑的载体,轴线关联的地区形成带状的城市中心区。世界各地的市中心规划的经验表明:市中心应拥有闻名遐迩的名街、名场、名园;拥有发达的公交系统和以步行为主的交通网络;拥有夜以继日的文化娱乐活动;拥有多功能、混合性商住;拥有赏心的风光和公共水域。川沙中心区应具有东方文化的性格,应该是中国城镇发展的楷模。三、步行系统的强化为塑造高品位、富有特色、人文环境浓郁的城市形象及适应旅游、游乐活动的需求,规划在镇区主要公共设施集聚地内部安排步

19、行系统,形成镇区最富特色的功能集聚带、景观展示带及旅游游线。布局 一、用地布局 1、镇域用地布局镇域用地布局以镇区为中心,形成“一体两翼”的发展格局(1)一体:主要指川沙城镇及北侧与其相连的王桥工业区规划镇区面积为15平方公里,主要以居住、公共设施为主。川扬河北侧的王桥工业区可纳入镇区范围。(2)两翼:规划在镇区的西、南侧安排两大片区:西侧片区主要是规划中的世博园,以及与之配套的居住、服务设施用地,近期主要发展黄楼社区。南侧片区主要是规划中的工业区以及六团社区。各功能片区之间以农田、绿化、河道分割,形成与自然交融的格局。2、城镇用地布局城镇规划结构可概括为“两轴、五片”(1)两轴规划在川沙城镇

20、范围内设立两条轴线,形成“十”字型的轴线布局。川沙路是川沙镇内的主要商业街道,浦东机场及迎宾路投入使用后,川沙路与迎宾路立交成为进入镇区的主要入口,川沙路也是镇区与南部工业区的主要联系通道。规划将川沙路设定为主轴线,使其成为川沙镇区的发展轴。借鉴国内外城市轴线的建设经验,采取将交通适当分离的做法,具体做法是将轴线偏于道路一侧的地块内部,以绿化、广场等构成的步行系统将其贯通。在轴线的南段,主要安排镇级行政办公设施,北段结合川沙路改造,通过置换形成商业街区。川环南路为新老镇区的分界线,规划中的地铁二号线从此经过。同时她也是镇区联系未来的世博园的主要通道,规划将其设定为镇区的副轴线。随着世博园的建设

21、,将使川沙的城镇向西发展的重点由华夏路两侧向沿川环南路以南地区转移。与川沙路轴线不同,副轴线为生态轴,沿道路南侧,设置绿化带,使路河一体,充分体现水乡的特色。沿轴线南侧,安排大型绿地、体育中心等设施。在两条轴线的交汇处,安排镇区商业、会展中心及中心广场。与老城区遥相呼应。(2)五片由于规划将产业设施布置于两个独立的工业区内,所以镇区的用地结构相对较为单纯,除集中的公共设施外,即为居住用地,用地由于轴线及河道的分割,形成五片旧城区旧城区指川沙路主轴线以东,川环南路副轴线以北,被川扬河、浦东运河所包围地区,她是川沙城镇建设最早的地区,规划在老城内部设立历史文化遗迹控制保护区,将工厂、行政办公设施迁

22、出,安排公园、传统商业街区,使本区成为川沙的旅游中心。西区主要指川环南路副轴线以北,川沙路主轴线以西的地区。这一地区为川沙近年来建设的重点,以住宅开发为主,沿道路安排服务设施。由于缺乏统一规划,布局较为混乱,规划在原有基础上进行整合,使其整体布局、公共设施、绿化空间符合现代居住功能的要求。南区主要指川环南路副轴线以南,川沙路主轴线以东至浦东运河的地区。规划安排一大型居住区,并配置相应的公共设施。东区指浦东运河以东的地区,由于该地区用地较为独立,规划安排以别墅为主的高档住宅区文化、服务设施区主要指川环南路副轴线以南,川沙路主轴线以西,主要是为世博园及迪斯尼乐园配套的用地。川沙城镇用地统计用地名称

23、数量(公顷)比例(%)居住用地590.5238.67其中一类居住用地147.04-二类居住用地413.63-中小学用地29.85-公共建筑用地270.2617.70其中行政办公用地41.57-商业金融用地106.07-文教体卫用地122.62-绿化用地325.2821.31市政设施用地5.220.34对外交通用地7.830.51道路交通用地207.8913.61其中道路用地186.04-广场及步行街用地21.85-河流水域119.987.86合计1526.98100.00二、交通网络1、道路网络川沙镇域的道路网络承接浦东城镇体系规划,在环东二大道、迎宾路等快速路的基础上形成方格网的路网系统,与

24、周围的机场镇、华夏旅游区、孙桥农业开发区、外高桥保税区形成便捷的联系。建立城乡一体化的交通网络。镇区内部道路设置六纵五横。六纵是:华东路、妙境路、川沙路、川黄路、川环东路、顾江路。五纵道路全部要和华夏东路、迎宾大道连接。五横是:华夏东路、新川路、川环南路、扬家港路、周川路。五横道路全部要和华东路、川环东路连接。旧城区道路迂回曲折,断头路多,路幅狭窄, 影响了城区集散客源的速度。在城区道路规划设计时,将旧城的道路统一纳入城区总体布局,进行整合取舍,使新旧城道路连成一体,城内道路快速和城外骨干道接轨。2、步行网络步行系统以老城为中心,向北延伸至川扬河、浦东运河口的河口公园,向南沿川沙路主轴线延伸,

25、并在南部入口处形成滨水广场,此处亦可作为步行系统的主入口。考虑未来世博园及世博园的配套设施建设,步行系统可向西将其一一贯通。步行系统采用流畅的曲线型布局,并与水系巧妙结合,突出川沙的水乡、河口、乡村特色。步行轴线贯通了镇区的老城区、新城区、及规划中的世博园。使历史、现在、未来得以对话。未来可根据商业的发展、旅游业的发展,沿轴线设立高架旅游观光轨道交通,并与世博园连通。3、 公交网络 作为城市外围的中心镇,与市区相连大运量公共交通是非常有必要的,规划中的地铁二号线解决了这一问题,同时考虑未来世博园和迪斯尼的建设,规划结合步行带预留观光轨道交通,并在中心区与地铁换乘。镇区内部应形成完善的公交系统。

26、规划在川环南路与华东路口安排公共交通中心,兼有长途汽车和镇区内公交中心的功能。考虑到未来浦东水上游线的布局,规划在镇区北部安排游览码头。4、停车应充分考虑静态交通的需求,规划建议在各主要出入口、居住区中心安排大型停车场,在公共建筑密集的地方考虑安排地下停车库,结合地铁车站安排地下停车库。三、绿化生态网络强调绿化与生态是本规划的特色之一,通过控制水系、楔形绿地、农业生态控制区、城市园林绿地系统,形成生态镇区的格局。规划采用一体两翼发展的格局,沿迎宾路、环东二大道安排绿化隔离带,建设用地周围安排绿化控制区,并与全镇的农业生态控制区、镇区内的楔形绿地贯通形成与自然交融的生态城镇格局。川沙是一座河口型

27、城镇,水系发达,全镇有大小河道20多条,总长495公里,经过近几年大量投入,基本达到水清岸秀。川沙地势较低,初夏雨水丰沛,河网对水的调节功能不可忽视。川沙将来是一座休闲旅游型的城市,依水而居能体现川沙独特的城市风貌,水上旅游可形成川沙的旅游优势。川沙新旧城可以水为纽带,中西文化可以水为协调过渡,同时增加人对城市对自然的亲和力。目前河道的航运功能正在逐渐退化,将来更加突出排涝、蓄能、生态、旅游功能。城区要形成四横三纵的骨干河网体系。四横是三灶浜、瞿家港、杨家港、虹桥港。三纵是通城河、浦东运河、曹家沟。打通护城河(新德路至东城壕路)填埋的550米旧河道,使环城河活起来。拓宽发挥泄洪功能的通城河、瞿

28、家港、杨家港骨干河道至30米。对现存复杂的河道体系要清理,填埋断头河、复合河道,形成四通八达的城区河网体系。在镇区内部沿主要道路及河道两侧安排绿带,形成绿网,分别在浦东运河和川扬河河口、老城东南、西区中心、南区中心、界龙公墓安排绿化公园,并通过绿网和步行系统将镇区内的主要公共绿地贯通。 四、公共设施网络 镇区的公共设施分为两类:服务于全市的和服务于中心镇的设施。全市性的设施主要指世博园、迪斯尼及其配套设施。除此之外的设施为镇级设施。镇级设施大多布置于“两轴”之上,另外在各片区中心安排社区服务设施,主要包括商业服务中心、文化设施、中小学等。五、社区邻里网络 根据总体功定位,本区将形成以居住为主的

29、综合性的城市新区,包括居住、生产、消费、生态等功能。镇区规划居住用地53.9平方公里,可容纳居住人口22万。完善的社区邻里网络具有积极的社会稳定意义,从社区层面和邻里内环境两个层面出发,建设完善的社区服务设施,以及生态化的、序列化的交往和开放空间,以满足居民深层次社交需求和形成社区归属感。结合小区绿地、公园等邻里内部开放空间,以服务2-3个组团的规模设置邻里公共服务中心,并通过邻里-邻里过渡空间将邻里中心与邻里内部开放空间联系起来,注重建设方便、宜人的邻里内环境。通过与绿环相结合的社区-邻里交往环带、以及邻里-邻里过渡空间等空间,将社区公共服务中心与邻里中心、邻里内部开放空间连接起来,形成公共

30、性的、半公共性的、半私密性的三个层次的空间识别序列,从社区层面上注重营造有识别特色的社区邻里网络。意向 一、整体结构 寻求本基地最根本的特征,针对本地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与自然群体的关系、与交通网络的关系,结合人的使用要求,寻求本区基本的发展模式。为凸现本区河口的特征,将水的意向引入基地内部,迎宾路作为重要的观景点,应注重主轴线的视线通廊及南部入口的设计。空间环境设计力求创造丰富多采、又整体统一的城市空间环境,通过公共空间、建筑群体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关系,达到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的有机融合。强调本地区公共空间的控制性整体设计,使政府能有效控制和协调非公共空间的开发。保持和发展城市文化特色,增强市民

31、的认同感、场所感和归属感。根据对本区的性质定位、空间分析,镇区是以居住、公共建筑为主的地区。因此空间上应体现居住地区的特征,大型公共建筑主要沿城市轴线布置,为镇区提供了空间的“脊”,另外高层的公共建筑提供了镇区的观景点,应考虑俯瞰效果。整体风貌特色通过三个层次表达:第一层次为镇区的整体结构;第二层次为具体的空间处理;第三等次为单体的建筑风格。1、轴线根据总体结构,本区为双轴结构,规划强调轴线的空间特征,将主要公建沿此设置,同时为兼顾道路的交通职能,将步行交通引入地块内部,也使轴线在景观上有层次感、纵深感、错落感等丰富变化,避免造成视觉上的千篇一律和呆板感觉。2、步行系统作为本次规划的特色之一,步行系统将各服务设施串联起来,与大量的住宅建筑相比,公共建筑具有丰富的形体、多样化的空间、与绿化带相互渗透,为市民的休闲活动、商业购物活动、文化娱乐活动和旅游活动提供空间。设计中应考虑本地区文化特色构成的镇区特有的人文景观,形成本地区具有文化性的建筑形式与风格、空间组织等。3、节点根据总体结构,本区形成一个主中心、两个次中心、四个居住区中心的体系,规划将此作为本区的景观节点。地标作为城市认知意向的重要线索,是市民感受川沙城镇总体意向的基础和手段,是景观框架中最重要的角色。规划在地区中心设立一组高层建筑(26层)作为地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