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0 ,大小:582.84KB ,
资源ID:13593775      下载积分:5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359377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产品质量状况分析报告.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产品质量状况分析报告.docx

1、产品质量状况分析报告一、产品质量基本情况(一)2011年度全市产品质量指标完成情况1、全市主要工业产品质量等级品率为84.03%,比2010年同期提高0.19个百分点。2、全市主要工业产品质量损失率为0.14%,与2010年同期上升0.12个百分点。3、全市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9.03,比2010年同期下降0.33个百分点。4、全市新产品产值率为0.65,比2010年同期下降21.32个百分点。5、全市工业产品质量稳定提高率为100,与2010年同期持平。6、全市产品质量监督检查实物合格率为93.93%,比2010年同期提高了1.51个百分点。图1 质量指标比较图(二)全市产品质量监管企业概况全

2、市组织机构代码有效生产企业2357个,根据产品质量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我市实际,我们着重对涉及安全实施生产许可、强制认证、使用登记等行政监管制度共956余家工业产品企业进行了全方位全过程监管。1、特种设备基本情况:2011年,全市新注册登记特种设备883台,其中锅炉79台、压力容器296台、电梯328台、起重机械163台、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14辆、压力管道32.6公里、各类气瓶15822只(CNG气瓶131只、氧气瓶198只、二氧化碳气瓶259只);撤除及报废各类特种设备43台,其中锅炉11台、压力容器7台、电梯6台、起重机械12台、大型游乐设施7台,各类气瓶6882只(CNG气瓶15

3、4只、氧气瓶41只、液化石油气瓶6687只);停用各类设备252台,其中锅炉63台、压力容器112台、电梯52台、起重机械23台、大型游乐设施2台。全市净增特种设备840台,其中电梯增量最多、增幅最大。图2 特种设备增长对比图2、食品生产企业取证情况:全市食品生产企业449家(未包括:前店后厂的蛋糕、面包坊和代农加工的植物油坊等),已办理食品生产许可证的企业284户,占总数的63.26%;食品小作坊165户,占总数的36.74%。28大类食品中内江有23大类食品生产企业(没有的5类食品为:乳制品、蛋制品、咖啡产品、水产制品、特殊膳食食品),全市120个乡镇中有118个乡镇有食品生产企业(资中县

4、的龙山乡和配龙镇没有食品生产企业),有10个重点区域(白马、乐贤、胜利、新江、金鹅、龙市、严陵、镇西、水南、重龙)。3、工业产品取证企业情况:实行工业生产许可证管理的工业产品生产企业144家,证书144张。4、强制性产品认证情况:实行强制性产品认证管理的生产企业22家,取得证书22张;制造修理计量器具企业1家,证书1张,具体见表1。表1 内江市重要工业产品质量监管分类表质量监管制度主要发证范围获证企业证书数量生产许可食品粮食加工品、食用油、油脂及其制品、调味品、肉制品、乳制品等284316食品相关产品食品添加剂、食品塑料包装、食品用纸容器等66工业产品验配眼镜、复合肥料、电线电缆、水泥等144

5、144强制性产品认证电线电缆、低压电器、机动车辆轮胎等2222计量器具制造、修理计量器具99合 计458490(三)食品及食品相关产品质量基本情况2011年,省、市、县质监部门共监督抽查内江食品生产企业产品1321个批次,合格1219个批次,批次合格率92.28%。其中,纯标签标示不合格12个批次,实物质量合格1231个批次,实物质量合格率93.19%,比去年同期提高1.22个百分点,(具体见图3和表2)。图3 食品质量合格情况对比图表2 食品类产品合格情况产品类别抽查批次合格批次合格率不合格批次标签理化指标卫生指标添加剂指标粮食加工品18018095.5544食用油303096.671调味品

6、19719797.46212肉制品444493.1812饮料979795.87311方便食品333381.81521饼干131392.301罐头1101冷冻饮品22100速冻食品22100酒类25325379.0524712膨化食品676795.553糖果制品808092.5051茶叶332987.8722蔬菜制品12512096.00311水果制品1313100炒货食品及坚果制品55100食糖33100糕点252496.001豆制品5480.001蜂产品11100其他22100合计1211110991.57(四)工业产品质量基本情况截止2011年底,全市共有工业企业2357家,具有一定经营规

7、模的,冶金、机械设备制造业641家,占27.2 %,建材企业612家,占25.9%,塑料化工企业350家,占14.8%,食品饮料企业433家,占18.4%,纺织服装企业128家,占5.4%,造纸、印刷、家具、工艺品生产企业193家,占8.2%。见图4图4 工业企业比例图全年共抽查了七类工业产品:农用产品、轻工产品、化工产品、建材产品、金属制品、机电产品、能源产品,共抽查343家生产企业的343批次的产品,其中332个合格批次,11个不合格批次,合格率为96.79%,合格率与去年同期相比上升了0.27个百分点。该类工业产品与去年同期相比,产品抽检合格率情况见图5。图5 工业产品抽检合格率比较图2

8、011年对食品产品、建材产品,化肥、化工产品等重要工业产品抽查情况见表3。表3 2011年度抽查内江市产品分布表区县食品产品(家)建材产品(家)化肥、化工产品(家)机电产品(家)其它工业产品(家)应抽查企业实抽查企业应抽查企业实抽查企业应抽查企业实抽查企业应抽查企业实抽查企业应抽查企业实抽查企业市中区434315146612102722东兴区47471917201452720隆昌县9696423964324846资中县7979624921323221威远县5050564663436633注:未抽查企业为停产或破产企业等1、2011年内江市产品检验数据统计表4:总体合格率情况受检批次(批)合格批

9、次(批)批次合格率(%)1554144192.72表5:区域合格率情况区县受检批次(批)合格批次(批)批次合格率(%)市中区25023995.60东兴区23622997.03隆昌县43840993.37资中县33229187.65威远县29827391.61表6:产品分类合格率情况全市食品产品建材产品化肥、化工产品机电产品其它工业产品受检批次(批)155412111651422142合格批次(批)144111091551322142批次合格率 (%)92.7291.5793.9392.85100100表7:工业产品不合格情况产品类别市中区东兴区资中县隆昌县威远县不合格项目抽查批次不合格批次抽查

10、批次不合格批次抽查批次不合格批次抽查批次不合格批次抽查批次不合格批次建材产品140171499390460尺寸偏差化肥、化工产品61104030有机质机电产品10050202030其它工业产品220200210460330合计5214217399108502、对监督抽查数据进行分析一是从抽查7大类产品来看,有3大类产品的抽查批次合格率高于去年同期水平,轻工产品比去年同期提高3.68个百分点,建材产品比去年同期提高1.21个百分点,能源产品比去年同期提高3.07个百分点,农资产品、化工产品与去年同期持平。其中农用产品、轻工制品、化工产品、能源产品抽查合格率均为100%。见图6图6:工业产品区域合

11、格率(与去年同期比较)二是从抽查生产许可证产品(简称获证产品)看,在抽查的6种130批次获证产品中,合格129批次,抽查合格率99.23%。与去年同期持平。水泥、电线、配装眼镜等产品批次合格率100%。3、从监督抽查区域进行分析市中区、东兴区、隆昌县、威远县工业产品质量与去年同期相比,产品质量稳步提升,见图7。图7 区域质量状况比较图4、从监督抽查行进行分析化肥、玻璃制品、水泥、鞋类等生产企业的产品质量较稳定,批次合格率持续保持100%。5、从监督抽查企业规模进行分析规模以上企业质量水平总体较好。共抽查规模以上企业92家,其中水泥21家,化肥化工17家,机电产品10家,能源产品44家,抽查合格

12、率100%,与去年同期持平。中小企业质量水平去年同期相比有所提高。共抽查中小企业339家,594批次,合格573批次,合格率96.46%,比去年同期上升了0.45个百分点,产品主要集中在砖、机械加工产品、塑料制品、配装眼镜产品、PVC管材产品等,具体见下图7。图8 规模以上企业、小企业抽查情况比较图二、质量基础工作状况(一)质量管理工作1、开展名牌战略有成绩。在培育我市品牌工作中,一是抓动员,推进品牌创建氛围营造;二是抓调研,推进争创名牌积极性;三是抓帮扶,推进质量保障水平的提升;四是抓指导,推进品牌争创工作健康有序开展,极大的调动了我市企业争创品牌的积极性,培育的争创第十届四川名牌企业内江凤

13、凰煤矿机械有限公司、四川省资中县山佛茶厂、内江市飞龙米业有限公司、内江市川威特殊钢有限公司、四川东林矿山运输机械有限公司、四川华玉板簧有限公司、四川省隆昌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隆昌恒畅米业有限公司、广东佛山(威远)麦氏陶瓷有限公司、四川成实天鹰水泥有限公司10户企业12个产品进行了专家组现场核查,有望获得四川省名牌产品。2、开展内江市质量奖评审有效果。按照市政府关于贯彻四川省人民政府全面推进质量兴川战略的实施意见和内江市质量奖管理办法,开展了内江市质量奖评选活动,川威集团、白塔集团等21家企业踊跃申报,通过开展质量奖评选,推动了全市质量管理水平的提升,促进了内江质量文化建设。3、开展专项活动有

14、收获。承继2010年“质量提升”活动态势,我们在全市选择了15家具代表性企业开展了“质量监管质量提升”示范试点活动,组织召开示范试点企业座谈会,深入内江华玉板弹簧、凤凰集团、川威钢铁公司、星船城水泥有限责任公司、隆昌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白塔集团等企业,在生产现场管理、质量手册编制实施、生产过程控制、质量保障制度建设、产品和管理标准体系建设、企业发展、企业效益、企业文化等方面进行帮扶,指导开展“质量提升质量监管”活动,15家示范试点企业面貌焕然一新,企业质量主体责任意识明显得到了提升,企业管理人员的管理素质明显得到了提升,企业产品质量控制保障能力明显得到了提升,自身队伍建设水平明显得到了提升,

15、监管工作的有效性明显得到了提升,探索出了一条符合内江实际的质量管理工作新模式、新方法、新思路,更加有力地推动我市质量工作水平上台阶。(二)标准化工作1、标准化工作基本状况(1)工业标准化。按照全国组织机构代码库统计,我市目前有各类生产企业2357家,注册资金在500万以上的258家,比2010年增加了9.3%,注册资金在100万 500万的303家,注册资金在100万以下的1796家。全市企业登记执行标准3068项,其中执行国家标准1297项,占43%,执行行业标准801项,占26%,执行地方标准36项,占1%,执行企业标准934项,占30%。全市目前备案企业标准934项,食品类企业标准占64

16、%。 工业企业中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企业126家,在全省名列第四位,涉及建材、化工、电器、机械、食品等行业,主要产品包括水泥、钢筋、电线电缆、柴油机、陶瓷砖、羽绒、食品等。(2)农业标准化。2011年组织制修订农业地方标准6项,全市地方标准数量达到97项;2011年,我市新申报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5个,完成威远县复立有机茶等4个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和内江市生猪养殖省级精品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的建设管理和考核验收工作。至2011年底,全市建立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14个,省级示范乡25个,省级精品农业标准化示范区2个,位列全省前列。通过实施农业标准化,建立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引导农业产品

17、创立品牌,加快了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促进了农民增收、农业增效。(3)服务标准化。服务标准化是规范服务行为和服务市场的重要技术支撑,是构建和谐社会、建立诚信服务的具体措施,也是优化服务产业结构,推进服务产业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到2011年止,全市共建有省级服务标准化试点项目5个,其中“内江市第二人民医院”的服务标准化试点已于2010年12月1日以90分的高分顺利通过省质监局考核,成为全省医疗卫生系统第一家服务标准化试点单位,开启了我市服务标准化工作的新篇章。(4)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创立农产品品牌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通过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提高了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农产品增值增产潜力得到充

18、分挖掘。目前全市已申报并获批的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有“新店七星椒”、“资中冬尖”、“资中鲶鱼”,“资中血橙”、“永安白乌鱼”、“东兴椒”和“田家紫皮大蒜”等7个产品。“周萝卜酱腌菜”获得四川名牌产品称号,“资中塔罗科”获四川名牌农产品称号。(三)计量认证工作全市强制性产品认证获证企业22家,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获证单位168家,资质认定(计量认证)获证实验室35家。截止2011年年底,全市建立在依法设置计量检定机构的社会公用计量标准100项;依法授权其它单位开展专项检定工作的计量标准8项;建立在企事业单位的最高计量标准90项;依法设置的计量检定机构4个。取得制造计量器具许可证的单位、个体户2户;取

19、得修理计量器具许可证的单位、个体户7家。依据计量法,对在用130729台件计量器具实施强制检定,其中用于贸易结算123783台件、医疗卫生1586台件、安全防护4238台件、环境监测1122台件。全市共抽查计量器具4529台件,合格计量器具4443台件,合格率98.1%。全年共检查出租车计价器1082台(件)。组织开展了加油站计量监督检查工作,共检查加油站165家,抽查在用加油机564台(支),受检合格率100%。检查农资生产企业15户,经销企业92户。抽查化肥、种子等定量包装商品125批次,批次合格率99%;抽查在用计量器具99台(件),受检合格率92%。检查汽车衡296台,其中:贸易交接用

20、227台,公路管理用69台。检定煤矿瓦检器、风速表等各类强检计量器具614台(支),对杜绝煤矿安全隐患起到了积极作用。(四)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1、特种设备使用情况2011年,全市新增加特种设备使用单位126家,达1138家。特种设备总体数量分布见图9和图10。图9 各县(区)特种设备数量情况图10 新增特种设备数量分布图2、特种设备生产情况2011年,全市特种设备许可证因企业原因,放弃复审换证,过期失效2个压力容器制造许可证,新增3个气瓶充装许可证,全市现有持特种设备许可证单位52个,许可证增至63张。2011年,全市制造企业共生产特种设备1496台,其中起重机械918台、压力容器578台,

21、见图11。图11特种设备生产数量分布图3、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和检验检测情况2011年,全市质监系统共有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机构数量、人员、检验证书无变化,仍为6个,其中市级1个、县(区)级5个(兼职);特种设备专(兼)职安全监察人员共12人。全市现有特种设备检验机构数量、人员、检验证书无变化,仍为4个,其中综合性检验机构1个、气瓶检验机构3个;各类特种设备检验检测人员共38人、98个证,其中综合性检验机构22人、75个证。(1)特种设备安全监察。2011年,全市质监系统,检查特种设备使用单位1560家次,检查锅炉375台次、压力容器2364台次、电梯829台次、起重机械518台次、游乐设施177台套

22、次、各类气瓶29365只。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246条,发出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指令书51份,责令停止使用锅炉4台、电梯2台、起重机械3台。对16家违反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的使用单位依法进行了查处。(2)特种设备检验检测。2011年,特种设备检验机构对1496台特种设备的制造过程进行了监督检验,发现并督促企业处理质量安全问题102个;对693台特种设备安装、改造、维修过程进行了监督检验(其中38台修理、改造,压力管道32.61公里),发现并督促企业处理质量安全问题51个;对2207台(另有各类气瓶22188只,压力管道21.69公里,安全阀1666只)在用特种设备进行了定期检验,发现并督促

23、企业处理质量安全问题86个,判废特种设备4台、气瓶471只。全市在用蒸汽锅炉应检350台,检验335台,定检率96%;压力容器应检698台,检验648台,定检率93%;电梯应检708台,检验686台,定检率97%;起重机械应检557台,检验503台,定检率90%,具体见图12。图12 特种设备定检率比较图三、产品质量不合格原因分析(一)食品质量不合格原因分析从食品不合格主要指标看,标签不合格18件占不合格比例15.93%,理化指标70件占不合格比例61.95%,卫生指标4件占不合格比例3.54%,添加剂不合格21件占不合格比例18.58%,具体见图13。图12特种设备定检率比较图1、造成标签不

24、合格原因,主要是食品生产企业对预包装食品通则不熟悉,没有严格按照规定如实将产品所含成份、注意事项等方面信息告之消费者,有夸大功能、隐瞒实事之嫌。2、造成理化指标不合格原因,一是企业偷工减料,二是企业计量器具不准,三是企业在生产过程、储运过程管理不当等几方面原因造成的。这项不合格数量大,比例高,在今后的监管中不可因为安全隐患小而忽视。3、造成卫生指标不合格原因,一是企业生产条件差,环境卫生制度执行不到位,二是生产过程对卫生环境把关不严、消毒不到位、储存不按规定进行等综合原因造成的。4、造成添加剂不合格原因,一方面是有的企业片面追求色香味等卖相而置相关法律法规不顾而有意为之;另一方面是生产者计量器

25、具不准确、生产过程中不使用计量器具计量、使用随意配置复合添加剂等原因造成。添加剂不合格数量较大,所占比例较高,有一定的代表性,危害较大,在今后的监管中,还要继续加大打击非法使用添加剂工作力度,在我市杜绝非法添加剂行为,为社会创造一个安全消费的环境。(二) 工业产品质量不合格原因分析2011年度我市工业产品质量与去年同期相比有所提高,但本年度抽查中仍有10个批次烧结普通砖的尺寸偏差不合格,1个批次的化肥产品的有机质不合格。1、烧结普通砖尺寸偏差不合格的主要原因在于个别企业领导质量意识淡薄,只求产量,过于追求经济效益,对产品的生产设备及工艺控制不严,且无专人负责质量管理工作,未严格执行产品标准,对

26、原料的属性未进行分析,致使砖机出口尺寸控制无法满足最终产品的尺寸偏差要求。凭经验对产品进行判断,无科学的方法解决产品尺寸应该控制的允许偏差范围,同时也存在故意偷工减料行为,致使产品的尺寸允许偏差达不到国家标准要求,造成不合格。2、有机肥中有机质不合格的原因主要是生产企业生产技术水平、机械加工能力低下,调配仪器老化陈旧,检验人员责任意识缺乏、质检把关不严;经营者产销勾结,经销商“定制化肥含量”,暗示生产厂家生产低含量产品但按合格含量标注,以降低成本,利用农民不懂专业、又贪图便宜的心理,坑农害农,谋取不正当利益,而一些小型企业更是质量控制不严,管理水平低下,最重要的是企业经营者为追求非法利润,降低

27、成本,不按标准组织生产,偷工减料,粗制滥造,导致产品不合格。四、存在问题、措施和建议(一)存在的问题1、政府大质量工作机制还未健全。各经济主管、质量监督、市场监管等部门,虽然开展过联合执法、安全检查等协作,但在经济数据使用、产品信息公开、行政监督管理、工业发展规划等方面还没有真正做到资源共享、信息共用,沟通不及时,各自为阵较多,可能产生监管死角、监督不到位的风险。2、部分企业质量意识还不够强。我市还有相当多的企业质量意识还停留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之中,重视产品的数量不重视产品的品质,重视产品的外观不重视产品的性能,重视产品生产不重视质量管理,重视产品销路不重视生产可持续性,导致产品生产过程把关不严

28、,产品质量安全得不到最大的保障。3、产品质量标准科技水平不高。一流企业做标准,二流企业做产品。从标准统计数据来看,我市企业执行国家标准1297项,占43%,执行行业标准801项,占26%,执行地方标准36项,占1%,执行企业标准934项,占30%,工业企业中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企业126家,约占全市3068项标准的4.11%。缺乏主导行业的技术标准,导致全市具有话语权的企业少,在省内外国内外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较少。4、品牌建设相对全省较落后。全市拥有企业近3000千余家,拥有四川名牌产品企业22户产品27个,中国驰名商标企业也仅2户,品牌数量在川南6市中排名最末。造成这些原因一是企业的品牌意识还不高,国家统计局内江城调队开展的品牌建设问卷调查中,只有18.2%的企业认为“品牌”才是市场竞争中最重要的因素。二是企业的创新意识不强,科技研发滞后,2011年纳入统计的45户企业新产品产值率为0.65,比2010年同期下降21.32个百分点。三是品牌建设机制不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