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5 ,大小:813.80KB ,
资源ID:13595633      下载积分:5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359563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车联网产业链发展及企业市场运行分析全文.docx)为本站会员(b****1)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车联网产业链发展及企业市场运行分析全文.docx

1、车联网产业链发展及企业市场运行分析全文2016年车联网产业链发展及企业市场运行分析第一节 2015年世界车联网发展形势分析车联网是指利用物联网、无线通信、卫星定位、云计算、语音识别等技术,建立的一张全面覆盖市民、车辆、交通基础设施、交通管理者、交通服务商等的快速通信网络,可实现智能信号控制、实时交通诱导、交通秩序管理、交通信息服务等一系列交通管理与服务应用,并最终达到交通安全、行车高效、驾驶舒适、节能环保等目标。从国际上来看,车联网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其中美、日、欧走在研究和示范应用的前列。2009年12月,美国交通部发布了智能交通系统战略研究计划:2010-2014,首次提出了“车联网”构想

2、。其目标是利用无线通信建立一个全国性的、多模式的地面交通系统,形成一个车辆、道路基础设施、乘客的便携式设备之间相互连接的交通环境,最大程度地保障交通运输的安全性、灵活性和对环境的友好性。日本大规模推行的车辆信息通信系统(VICS),是从各地警察和道路管理部门收集道路拥堵情况、道路信息及路线、停车场空位、交通事故等实时交通信息,并通过道路电波装置发送至经过的车辆。截至2011年,日本已在全国范围内安装了超过3400万台VICS车载设备,并取得了显著成效。欧洲正在全面应用开发远程信息处理技术(Telematics),将在全欧洲建立交通专用无线通信网,并以此为基础开展交通管理、导航和电子收费等相关应

3、用。在我国,车联网发展受到了政府部门、科研院所以及产业界的广泛关注和积极推动。从应用来看,主要包括五种模式:一是乘用整车厂主导型。越来越多的汽车生产厂商推出了各具特色的智能车载系统,并以此作为市场竞争的重要手段。合资品牌有通用的OnStar、丰田的G-Book以及日产的CarWings和智行;自主品牌有上汽荣威的InKaNet、一汽奔腾的D-Partner、长安汽车的InCall、吉利的G-NetLink等。二是商业车队管理主导型。一些规模较大的工程车、校车、班车等营运车辆经营业户,为更好地对所属车辆开展统一管理,在车队范围内推广智能车载终端和相应的信息系统。三是公共交通主导型。国内大部分大中

4、型城市,都在其公交车、出租车内配置了智能车载终端,并基于该设备开展智能调度、精细化管理等应用。四是消费电子主导型。国内一些后装的导航设备生产企业,如深圳掌讯通信等,把业务扩大到互动式车载终端生产以及实时信息服务领域。五是地方政府主导型。由地方政府牵头推进的车辆电子标签及应用,代表城市为兰州、重庆、南京等,但是目前尚未形成统一的框架体系和技术标准。第二节 2015年我国车联网产业链发展情况车联网的发展,需要产业链上相关企业的共同协作。车联网产业链的上游主要是各类元器件和芯片生产企业。它们不生产最终产品,而是将中间产品提供给汽车生产商、各类设备生产商等。国内这类企业数量众多,但大多规模较小,产品性

5、能与国外差距较大,常常受到汽车生产商、设备生产商的制约。车联网产业链的中游主要是汽车生产商、各类设备生产商和软件平台开发商,其中汽车生产商由于直接面向消费者,且可以通过前装方式安装智能车载终端,因此在产业链上具有一定话语权。车联网产业链的下游主要是系统集成商、平台运营商、各类服务提供商等。其中系统集成商和平台运营商占有突出的位置。系统集成商是车联网应用项目的直接负责者,需要按照系统的规划与设计,采购、开发各类软硬件产品,并进行联合调试,验收通过后交付给运营商,也可自行承担运营商角色;平台运营商是项目投入运转后的直接负责者,需要与汽车生产商、各类服务提供商一起,找到合理的商业模式,推动整个项目良

6、性运作。由于我国智能交通行业已经历了十多年的发展,因此车联网产业发展具备一定基础。但总体来看,车联网产业发展仍较为散乱,尚未形成有效协作。目前,在北京、上海、深圳、无锡已经形成了车联网的产业联盟,在上海已经形成了车联网的产业基地,将有利于产业链上的互利合作和产业基地的形成。当前,产业链上各重点环节的发展情况如下:一、产业链上游传感器。传感器是车联网的基础。从汽车传感器来看,目前一辆普通家用轿车上大约会安装几十到近百只传感器,豪华轿车传感器数量可多达200余只,种类达几十种。从道路传感器来看,终端节点可采用地磁、温湿度、光照度、气体检测等传感器来定时搜集区域内车辆的速度、车距以及路面状况、能见度

7、、车辆尾气污染等信息。自2009年开始,国内传感器市场需求规模快速增长的主要动力即来自于汽车电子。2010年中国车用传感器市场销售额超过15亿美元,2012年达到24亿美元,2015年达到40亿美元左右。目前国内很多企业在材料、设计、工艺等方面有了一定的提高,能够生产出基本的传感器,但是在精度和可靠性方面与国外企业还是有很大差距,很多先进技术,特别是传感器的新设计原理和核心模块技术,还是由国外公司掌握,国内企业自主开发相对较少。我国目前绝大多数用于信息采集的高端传感器,其芯片核心技术并不为国内公司所掌握。随着车联网的快速发展,未来的汽车、交通传感器将向着环保、安全、智能方向发展,本土企业要力争

8、实现突破。RFID。RFID感知技术在车联网领域得到了巨大应用。近期公安部已经推出一种识别率在99.9%以上的专用电子标签,可安装在汽车挡风玻璃上,形成对车辆身份和位置信息的唯一标识。国家发改委正在大力推进基于无线射频技术的车辆电子牌照试点工程,重点解决车辆自动识别、动态监控、车牌套用与防伪的问题。而在南京、重庆、厦门、兰州等政府部门主导的车联网项目中,主要都是通过RFID来采集车辆信息,并进而开展交通、环保等管理工作。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比较完善的RFID产业链。从区域来看,北京、上海、广东是RFID技术研发和生产较为活跃的地区,其中北京在系统集成、上海在芯片设计、广东在标签制作和应用方面分别

9、具有各种的优势。虽然我国已经初步具备了完整的RFID产业结构,但在与车联网密切相关的超高频RFID领域,我国还处于落后阶段,其中UHF芯片以及相应频段的读写器核心芯片还严重依赖进口,而且UHF频段标准的缺失也成为制约产业和市场发展的因素。通信模块。主要包括与3G、4G、WIFI、GPS公共网络有效连接的接口,与DSRC等交通自主网络实时连接的接口,与车辆进行信息交互的蓝牙设备等,此外还包括起到桥接作用的网络处理器。主要提供给智能车载设备、交通基础设施等设备生产商。目前,连接3G、WIFI、GPS、4G的产品种类较多,性能也在不断提升,而由于目前国内的DSRC通信还在谋划阶段,国内还没有成熟的企

10、业生产相关产品。2011年,华为携手中国电信推出了LGA(触点阵列封装)EVDO车载模块。该模块支持多操作系统,具备轻、薄、小等特点以及良好的抗震性,非常适合车载移动环境,大大提升了汽车安全和娱乐功能,符合车载质量体系标准和可靠性标准,具备完善的产品认证和准入能力,拥有严格的测试标准和丰富的实验室资源,有助于促进车载行业的导入集成和大规模生产。定位芯片。定位芯片是智能车载终端的核心元器件。我国目前在卫星导航芯片领域落后于国外的厂商。SiRF公司占据了全球70%的GPS芯片出货量,此外,Garmin、u-blox、摩托罗拉、索尼、富士通、NXP、Nemerix、uNav等厂商也都相继推出自有品牌

11、的GPS核心芯片。2005年7月,西安华迅公司推出了国内第一块GPS芯片,2006年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也成功开发出了两款GPS基带SoC芯片。但国内企业、研究机构开发、生产的GPS芯片在性能上与国外产品有很大差距。随着我国北斗系统的不断发展,北斗芯片及终端已经全面启动了研制工作,国内已具备北斗GPS多模芯片研发能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北斗GPS双模芯片已在车载终端得到了应用。二、产业链中游汽车生产商。汽车生产商是车联网产业链中的重要成员,由于它们在前装车载智能终端及相关软硬件产品上具有明显的优势,因此常常是车联网产业链的主导者之一。一些跨国厂商已直接移植在国外积累的成功经验,在国内联合产业

12、链相关公司开展车联网应用,占据先发优势,如通用旗下的凯迪拉克、别克、雪佛兰的多款车型应用了安吉星车载信息服务系统;丰田旗下的雷克萨斯、皇冠、凯美瑞等车型应用了G-Book系统等。国内也有越来越多的车企和车型积极加入车联网产业链,包括长安悦翔3G版、荣威350、550等小汽车,海格、青年等客车,陕汽、重汽等卡车等。车厂希望通过前装智能车载设备提升汽车的整体品质,促进汽车的销售,并为厂商带来新的利润增长点。智能车载设备生产商。车载终端分为两类:前装终端需要经过车规认证,后装终端又可以分为车机和便携式智能设备。交通运输部颁布实施道路交通运输行业车联网信息终端强制标准,吸引了全国100多家车载信息终端

13、厂商申报终端测试认证。总体来说,国内的智能车载终端生产商普遍为中小型企业,且有60%左右分布在广东省内。相对发达国家而言,我国车载通讯设备的发展依然相对落后。较为先进的应用,也只有导航设备。但是当前的导航设备,其使用非常繁琐,加之地图陈旧,更新困难,用户的使用体验较差。随着北斗系统的发展和北斗芯片的不断成熟,珠三角很多的民营汽车电子企业早就在从事“北斗”终端的研发,一些“北斗”应用终端已经在路上开始进行路测和跑车试验,性能已非常稳定。总体来说,我国智能车载设备生产商以组装类为主,技术含量不高,准入门槛较低,市场竞争激烈,利润较为低下,多受车企、平台软件开发商、平台运营商等的牵制,处于整个车联网

14、价值链的低端。但是随着国家对车联网的不断重视和智能车载设备的在各类小汽车、客车、货车等的普及,未来该领域总体市场前景良好。交通基础设施生产商。主要包括视频设备、卡口设备、交通信号机、诱导屏、标志牌等交通基础设施的生产商。我国自90年代以来,加快发展城市智能交通,在各级城市开展了一系列智能交通的工程项目。目前,我国的智能交通基础设施主要是由智能交通系统集成企业进行牵头采购相关信号机、视频设备、地感线圈等硬件、设备,并根据项目实际需要进行设计、安装、调试、运维等一系列过程。国内主要的智能交通系统集成企业有中控、银江、四通等,此外,海康威视、大华等视频设备龙头企业也逐渐向该领域拓展。视频设备在交通基

15、础设施中应用非常广泛,且我国产业链发展较为完备,本土化水平不断提高。国内主要的视频监控产品生产企业有海康威视、浙江大华、中威电子、英飞拓、大立、CSST等300余家,占国内市场的50%以上,主要的国外品牌有松下、索尼、泰科、三星、LG、博世、霍尼韦尔等。软件平台开发商。主要包括车联网统一后台中心的开发商以及城市交通管理、特殊行业管理、交通信息服务、综合信息服务等相关子平台、软件的开发商。在国内的汽车嵌入式支撑软件领域,华东电脑旗下普华基础软件于2010年5月发布兼容国际最新标准的“核高基”专项国产汽车电子基础软件平台v1.0,使该领域迅速进入和国外产品同台竞技,2011年,以此为平台的整套系统

16、在“荣威”车型上应用;东软集团则与德国哈曼国际工业集团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开发汽车与消费电子等领域的先进技术。此外,提供公路信息化平台的有宝信软件、川大智胜、中控集团、银江股份、交技发展、皖通科技、亿阳信通等;提供车载端信息系统的有合众思壮、启明信息、北斗星通、四维图新等;提供自助缴费系统的有新国都、新北洋等。网络设备生产商。包括各类服务器、交换机、路由器等的生产厂商。得益于国家对信息化建设的大力投入,国内网络市场非常繁荣,目前市场中有着数量众多的网络设备提供商,常见的厂商包括:华三通信(H3C)、Force10、博科(Brocade)、Exterme、HPProcuve、华为、中兴、迈

17、普、博达、神州数码、锐捷、D-LINK、TP-LINK、联想、NetGear、华硕、TCL、腾达、金星等。三、产业链下游系统集成商。受政府部门或其他车联网主导者的委托,负责整个车联网系统的相关软硬件的采购、搭建、调试,直至交付给平台运营商。目前,国内TELEMATICS模式的车联网项目一般都没有系统集成商,而是由平台运营商负责整个项目的建设和运行。而国内RFID模式的车联网项目一般采用系统集成商的模式,由政府部门通过招投标或者按照合同与系统集成商进行合作。南京环保标签电子卡项目的系统集成商是南京三宝,重庆电子标签项目的系统集成商是中兴通讯。通信服务商。通信服务商受系统集成商和平台运营商的委托,

18、负责对车联网系统中的专网和公网进行搭建和运维服务。除了车企以外,电信运营商也是目前车联网应用,特别是TELEMATICS应用项目的主角之一。中国移动为长安“3G汽车”提供通信网络;中国电信为G-Book和安吉星系提供通信网络和呼叫中心;中国联通为上汽荣威350智能网络行车系统InkaNet等提供通信网络和呼叫中心。在本轮车联网3G网络竞争中,中国联通最为抢眼,中国联通的WCDMA3G网络将是最重要的支撑平台,上汽、东风等均以3G为技术平台,中国联通的智能公交系统也在部分城市试用,据中国联通预测5-8年内WCDMA网络服务的3G智能汽车将突破3000万辆。除了上述3G、4G、WIFI等公用网络,

19、未来车联网发展还需要建立起自己的专用网络,用于车辆与车辆之间,车路与路侧设备之间的短程快速通信,因此未来也必将涌现出新的车联网专网运营商。平台运营商。它汇聚和利用各方提供的数据和服务通过移动通信网络为车载终端用户提供车联网服务,还可以通过互联网、交通专网等为各类用户提供信息发布、获取和管理等功能。平台运营商是整个产业链的核心环节,上接汽车、车载设备制造商、网络运营商,下接内容提供商。可以说,谁掌控了平台运营权,谁就能掌车联网产业的控制权,因此,平台运营商的角色也成为了汽车制造商、电信运营商、GPS运营商及汽车影音导航厂商力争的角色。内容、服务提供商。是车联网系统相关服务的提供者,是直接与用户接

20、触的环节,其所提供的服务好坏直接影响最终用户对服务的使用,这也就要求该环节必须按照最终用户的需要为最终用户提供服务。地图提供商。地图提供商为车联网服务提供专用的电子地图。专用电子地图不但记录着各条道路自身的位置信息,还会考虑各条道路之间的相互关系、拓扑结构等。我国业内通用做法是自行制造地理信息系统引擎和电子地图。中国目前有北京四维图新、高德软件等11家导航电子地图甲级测绘资质机构。由于中国正在对基础设施和道路进行大规模的升级改造,所以需要经常对地图进行更新,从而造成了电子地图的制造和更新成本居高不下。另外,地图有缺陷、数据不全、更新不及时、无统一标准、价格高等也都是制约汽车导航产业发展的消极因

21、素。消费者十分看好的谷歌地图牌照还未获准通过。实时导航服务商。目前,我国已有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十多个中心城市开通了实时交通信息服务,点点通、新科、朗玛导航等都开始提供实时导航的服务。以新科导航平台为例,用户开机后,导航器自动连接到新科“互动导航”信息平台,实时交通信息就能显示在用户终端上,设定目的地时,帮助用户规划出更合理的路线。定位服务商。目前国内的定位服务大多通过美国的GPS系统,而GPS系统平台对民众是免费的,因此,在目前车联网产业链中,定位服务商的地位尚不突出。我国自己建造的北斗定位平台主要面向行业用户和安全部门,商用系统应用部署已经提上日程。未来,随着车联网产业链的不断完善和商

22、业模式不断成熟,城市交通管理者、保险商、4S店、电子商务服务商等都将会加入到车联网内容和服务的队伍中来。第三节 2015年中国车联网软硬件供应商经营及发展一、北京四维图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北京四维图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作为中国领先的导航地图、动态交通信息及汽车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致力于为全球客户提供专业化高品质的电子地图数据产品和服务。公司是全球第三家、中国第一家通过TS16949(国际汽车工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地图厂商,率先在中国推出行人导航地图产品,实现了出行的全过程管理;率先在中国实现动态交通信息服务商业化应用,推动了导航产业从静态到动态的转变;率先推出Telemati

23、cs业务品牌“趣驾”,战略布局车联网。四维图新将以打造国际级综合地理信息服务提供商为目标,充分把握国家地理信息产业的发展机遇,打造专业化业务平台,促进企业市场化、国际化和规模化发展。四维图新连续9年在中国车载导航地图市场保持持续领先地位,连续5年在手机导航地图市场份额超过50%,并在便携导航、LBS及互联网位置服务、交通信息服务和智能的Telematics 服务领域全面领先。四维图新拥有全国最大的高质量导航电子地图数据库,建成了以北京为中心、覆盖全国的本地化导航电子地图数据采集更新体系,在基于静态的地图数据基础上不断的加入实时动态的交通信息、丰富生活信息和全面地理信息,并通过了国际顶级汽车集团

24、的全球采购质量评价,获得了国际上几乎所有主流车厂的订单。2、企业车联网业务分析四维图新Telematics业务,依托高度整合的数据内容、灵活的模块接口、多样化的商务模式,为其合作伙伴和终端用户提供多种使用组合方案,提高出行效率和质量,服务低碳经济。图表 45 四维图新Telematics业务-总体架构图表 46 四维图新Telematics业务关键技术图表 47 四维图新Telematics业务服务功能服务功能语音服务导航服务安全服务呼叫中心语音识别语音播报动态导航一键导航趣驾地图趣驾路书安全防盗紧急救援道路救援互动服务秘书服务生活服务信息分享多方通话位置共享汽车助手车载通讯簿趣驾商店查询预定

25、资讯预定3、主要经济指标分析2014-2016年四维图新主要经济指标如下:图表 48 四维图新主要经济指标会计年度2016.03.312015.12.312014/12/31营业收入323,825,841.941,506,153,411.371,059,013,155.23净利润(元)33,110,586.22130,160,648.82117,501,997.72利润总额(元)25,463,821.93198,732,397.53173,392,586.85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元)30,680,064.09101,943,066.9377,590,563.66总资产(元)3,730,

26、977,617.633,728,219,001.033,111,253,171.90二、启明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启明公司成立于2000年10月25日,其前身是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电子计算处。2004年4月完成股份制改制。2008年5月9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2011年实现销售收入13.85亿元。启明信息是专门从事汽车业管理软件与汽车电子产品研发、制造及服务的高科技企业。公司的主营业务包括四大类:一是管理软件业务,面向汽车产业链和集团化运管理,开展以汽车业管理软件为核心的软件开发、应用集成及管理咨询业务。二是汽车电子产品业务,面向汽车整车制造商、汽车运输企业和汽车驾驶者

27、,提供汽车电子产品研发制造、系统集成业务及增值服务。三是系统集成业务,面向各级政府,事业单位及国内外各类企业、开展以系统集成业务为核心的网络工程。四是数据中心业务,提供容灾备灾服务;IT运维服务;信息安全服务;云平台服务;D_Partner信息平台服务;IT咨询服务;IT全面解决方案及专业技术培训服务等。2、企业车联网业务分析启明公司车联网DP运营平台:(1)概述D_Partner(Driver Partner意为驾驶者伙伴) 信息平台由一汽集团及启明信息统一规划建设,协同汽车制造商、车载设备供应商、网络运营商、内容服务提供商、通讯提供商等多方资源的基础上,整合相关产业优势,建立的一种新型数字

28、化、智能化、网络化、人文化、生活化的综合信息服务系统。集成诸多先进科技的“驾驶者伙伴”,结束了汽车作为信息孤岛的历史,通过各种TSP(Telematics Service Provider汽车远程服务提供商)服务把车与人、车与车、车与外部环境联系起来,为驾驶者提供方便、快捷、安全、舒适、节能、环保的驾乘体验,为行业管理者提供有效的管理手段,全面推动人、车、社会的和谐发展。(2)服务价值:提供量身定制的TSP系统解决方案;提供专业服务实施团队,推行标准化服务;提供全新价值和非凡体验,使客户尽享健康美妙的车居生活;获得性能更加稳定,功能更加强大新科技产品。(3)D_Partner信息平台方案D_P

29、artner(Driver Partner意为驾驶者伙伴)信息平台以启明信息车载电子产品为终端,提供GPS定位、故障诊断、行车记录、车队管理、中心导航服务、安防救援服务、远程诊断、维护保养提醒、新闻信息、娱乐信息、天气信息、环保监测服务、电子收费服务等基本功能的服务外,面对不同行业有其不同的解决方案。图表 49 D_Partner信息平台基本功能图1)物流行业业务功能:运输过程管理;车辆安全管理;货物安全管理;运力资源优化管理;运输成本管理;行业信息服务2)客运行业业务功能:智能调度管理;行车安全管理;班次管理;事故管理;政府行管支持3)智能公交行业业务功能:运营管理;监控调度;智能发车;电子

30、路单;客流分析;信息发布4)汽车租赁行业业务功能:租赁公司信息管理;租车流程管理;租赁车辆监管;租赁行业信息管理。3、主要经济指标分析启明公司主要经济指标分析如下:图表 50 启明信息公司主要经济指标会计年度2016.03.312015.12.312014/12/31营业收入170,735,297.451,388,992,143.271,387,636,618.07净利润(元)689,702.323,129,845.317,687,939.29利润总额(元)2,292,296.8810,972,708.443,462,334.93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元)-774,215.6614,50

31、3,865.90-7,091,447.72总资产(元)1,586,278,603.481,680,947,266.541,652,204,284.37三、安徽皖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公司是专业化从事高速公路信息系统集成的一流综合性企业,少数具有高速公路信息系统建设高端核心软件企业。从事高速公路信息化建设领域的系统集成、应用软件开发及运行维护业务,具有丰富的高速公路信息化研发和建设经验。近年来公司不断加大科研投入,以保持在高速公路信息化建设领域的技术优势。公司业务规模逐年稳步增长,以安徽市场为基础,目前已经拓展到北京、天津、湖南、陕西、吉林、江苏、河南、重庆等全国市场。另外,公司

32、在保持高速公路信息系统集成业务不断增长的同时,根据高速公路行业的发展特征,开始逐步进入高速公路信息系统运行维护市场,为公司未来的持续稳定发展奠定了基础。为进一步完善产品和业务结构,公司依托自身的软件开发实力,已成功进入国家政府部门和金融机构等行业的应用软件开发及相关系统集成市场,业务规模逐年稳步增长,为公司未来的持续稳定发展奠定了基础。图表 51 皖通科技组织结构2、企业车联网业务分析车联网领域,皖通科技公司主要在路侧设备上发力。车联网具有车-车、车-路通讯功能,可以实现车辆与信息网络平台的通讯,通过路侧设备获取车辆的属性信息和动静态信息,并提供给信息网络平台处理,所以实现车联网应用,需要路侧设备进行相关信息的采集、分析处理、传输和发布,因此公司在车联网的研究重点将是路侧信息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