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38 ,大小:467.78KB ,
资源ID:1361435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36143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西南财经大学产业经济学复习资料个人整理.docx)为本站会员(b****2)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西南财经大学产业经济学复习资料个人整理.docx

1、西南财经大学产业经济学复习资料个人整理人类的经济活动可以分为三个阶段:首先是初级生产阶段,人类的生产活动以农业和畜牧业为主;其次是工业生产阶段,生产活动主要是以工业大规模地迅速发展为标志;第三阶段,大量的劳动力和资本从工农业流入服务、娱乐、文化艺术、教育科学等经济活动中。第一次产业(primary industry):产品直接取自于自然的产业,包括农业、畜牧业、林业、渔业等;第二次产业(secondary industry):加工取自于自然的产品的产业,包括制造业、建筑业、电力、燃气、供水,还有采矿业等。第三次产业(tertiary industry):创造无形财富的产业,包括商业、金融业、运

2、输通信业、服务业、其他公益事业和行政管理,等等。罗斯托经济增长“六阶段”及其相应的主导部门一、 传统社会阶段。科学技术水平和生产力水平低下,主导产业部门为农业部门二、 为经济起飞创造前提阶段(注:大致为工业化前期阶段)。主导部门体系包括:食品、饮料、烟草、水泥、砖瓦,等产业。三、 起飞阶段(工业化开始阶段)。主导产业体系:以纺织工业为主。四、 向成熟推进阶段(刚进入工业化中期,以原材料型的重化工业为主的阶段)。主导产业体系:如钢铁、电力、通用机械、肥料等。五、 高额群众消费阶段(工业化中后期,以高加工度化的重工业为主的阶段,类似我们提出的小康阶段)。主导产业体系以汽车工业综合体系,包括房地产为

3、代表。六、 追求生活质量阶段(后工业化)。主导产业体系转向服务业(这个理论的提出在20世纪5060年代,而现在后工业化的代表显然还包括信息产业)。配第:工业比农业收入多,商业又比工业的收入多,世界各国国民收入差异的关键原因是产业结构不同。李斯特:在经济方面来看,一个国家的产业结构演进必须经过五个发展阶段:原始未开化时期、畜牧时期、农业时期、农工业时期、农工商时期。并提出采用国家干预经济促进产业结构优化的理论。马克思:提出社会再生产理论、两大部类均衡发展理论、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理论,对其后社会主义国家的产业政策起到很大影响。瓦尔拉斯:提出边际效用价值理论,并运用数学方法,从交换、生产、资本形成

4、和货币流通四个方面,创立了一般均衡理论。考察了国民经济中各生产部门间的关系和每个部门对生产要素的竞争性需求,同时还考察了每个部门的生产费用、商品的总供求量和生产要素的总供求量。主导产业转换规律产业结构的演进实际上就是主导产业的有序更迭过程,依次经历农业为主导、轻纺工业为主导、原材料工业和燃料动力工业等基础工业为重心的中华工业为主导、低加工度组装型中华工业为主导、高度加工组装型工业为主导、第三产业为主导、信息产业为主导等阶段。2、不同发展阶段的主导产业群,既存在替代关系,又存在相互作用。三次产业比重变动规律产业结构的演进依次沿着以第一产业为主导、第二产业为主导、第三产业为主导的路径发展。总之,产

5、业结构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演进,各个阶段难以逾越,但发展进程可以由于后发优势等因素缩短。后一阶段产业的发展是以前一阶段产业充分发展为基础的。只有第一产业的劳动生产率得到较大提高,才能支持轻纺工业的发展,加工组装型重化工业的发展建立在原料、燃料、动力等基础工业发展基础上;只有第二产业得到充分发展,第三产业的发展才具备成熟的条件和坚实的基础。配第克拉克定律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均国民收入的提高,劳动力首先由第一次产业向第二次产业移动;当人均国民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时,劳动力便向第三次产业移动。这种收入水平的不同可归因为需求因素和效率因素。随人均收入的提高,对农产品的相对需求一直在下降,而对制造品的相对需

6、求开始上升然后下降,最后让位于服务业,并且不同产业存在不同的生产效率。在一个经济系统中,制造业的劳动生产率几乎总是增长最大的,这也导致其对劳动力的需求不会持续上升。库兹涅茨法则第一, 农业部门的产值相对比重和劳动力相对比重,处在不断下降中。第二, 工业部门的产值相对比重和劳动力相对比重趋向上升,但上升的速度不一致,与产值相比,劳动力相对比重经过快速上升后基本稳定或上升相当缓慢。工业内部,一些与现代技术密切相关的新兴产业部门增长最快,而一些传统部门,则在产值和劳动力相对比重方面均有下降趋向第三, 服务业劳动力和产值的相对比重都趋于上升,其中劳动力的相对比重大于产值的相对比重。霍夫曼定律工业化过程

7、中消费资料(消费品)工业的净产值和资本资料(资本品)工业的净产值之比是不断下降的。霍夫曼把工业化的过程分解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消费资料工业的生产在制造业中占有统治地位,霍夫曼比例为5(1),为工业化的起步阶段;第二阶段,资本资料工业获得了较快的发展,霍夫曼比例为2.5(1),工业化有了相当发展的阶段;第三阶段,霍夫曼比例为1,表明资本资料工业开始处于主体地位,是实现重工化的重要标志;第四阶段,资本资料工业的规模大于消费资料工业的规模,霍夫曼比例小于1。结构调整理论1、刘易斯的二元结构转变理论刘易斯劳动无线供给条件下的经济发展,提出发展中国家存在的的二元结构转变理论。他提出,发展中国家并存着农

8、村中以传统生产方式为主的农业和城市中以制造业为主的现代化部门,由于发展中国家农业中存在着边际生产率为零的剩余劳动力,因此农业剩余劳动力的供给价格十分低廉,且可以向边际生产率高的工业源源不断地转移,工业可以从低劳动力价格及高边际劳动生产率的差额中获得较大利润,并不断吸纳农业劳动力,直到工农业劳动力的边际生产率相等,此时,城市和农村的二元经济结构转变为一元。因此,存在二元结构的发展中国家可以充分利用劳动力资源丰富这一优势,实现工业化,加速经济发展。2、罗斯托的主导产业理论罗斯托在经济成长的过程和经济成长的阶段等著作中,提出了主导产业扩散效应理论和经济成长阶段理论。根据技术标准,将经济成长阶段划分为

9、六个阶段,每个阶段都存在主导的产业部门,这些主导部门通过投入产出关系而带动经济增长。具体见开篇。结构演变模式1、雁行形态理论赤松要在(1932,1956)提出产业发展模式的雁行形态理论,揭示了后起国家参与国际分工实现产业结构高度化的途径。(小岛清认为“雁行理论”是从后发国视角来看的“追赶型”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赤松要等认为,后起国家的产业发展通常遵循“进口国内生产出口”的模式。第一只“雁”是进口浪潮。后进国家由于技术、资金缺乏等因素,无法率先开发和生产一些较为先进的产品,因而最初对这类产品的国内需求,只能通过进口老满足(此时,被称为“导入期”)。第二只“雁”是进口所引发的国内生产浪潮。国内需求

10、的出现和扩大,使后进国家的企业开始筹措资金积极投资生产,它们通过模仿、引进等方式获得技术,再结合廉价劳动力或优势自然资源,逐步具备了以国产化产品取代进口产品的能力,增加了国内产品的生产。(此阶段常被称为“进口替代期”)第三只“雁”是国内生产所引致的出口浪潮。后发国家生产达到一定规模,技术提升后,结合廉价劳动力的优势,产业竞争力逐步上升,最终不但在本国赢得了较大市场,而且实现了产品的出口。(“出口期”阶段)2、产品循环发展模式先行国产品发展模式通常可分为四个阶段:1、一些工业先行国家,由于技术资金等方面的优势,率先开发和生产新产品,逐渐占领国内市场;2、国内市场逐渐饱和,开拓国际市场,增加该产品

11、的出口;3、随技术的扩散、竞争的激烈,先行国部分企业开始从产品出口转向技术的出口,或直接在国外建厂,在当地生产和销售以降低运输或劳动力等成本、规避关税;4、国外产品逐渐具有竞争优势,会以更低的价格返销本国市场,迫使先行国削减或放弃该产品的生产,转而研制、生产更新的产品或更高技术的产品,开始新一轮的产品循环。3、同时开发发展模式后起的经济较发达国家在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时所采用的一种主要发展模式。为保持追赶的势头乃至超越,后起的发达国家与先发的发达国家都会纷纷发展当时的高新技术产业,这会使相应的新产品在这些国家之间的出口和进口数量减少。(但产品特性、产品价值链分工可能会有所不同)产业结构高度化产业

12、结构高度化是指产业结构从低水平状态向高水平状态发展的动态过程,具有如下特征:1、 产业结构发展沿着第一、二、三产业优势地位顺向递进的方向演进;2、 产业结构发展沿着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本密集型产业、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分别占优势地位顺向递进的方向演进;3、 产业结构发展沿着低附加值(Value added)产业向高附加值产业的方向演进;4、 产业结构发展沿着低加工度产业占优势地位向高加工度产业占优势地位的方向演进。1产业结构高度化动因产业结构高度化的根本动因技术创新重大技术的发明创造 技术改革、技术进步和新产业产生 生产方式的变革和社会化程度的提高 产业结构高度化2产业结构高度化的机制产业结构

13、的高度化是通过产业间优势地位的更迭来实现的。产业结构的高度化,以按个产业部门的变动为基础,是各个产业变动的综合结果。3产业结构高度化判断1、 标准结构法。 采用库兹涅茨、钱纳里、赛尔奎因等学者统计归纳的“标准结构”,将其作为参照系来判定产业结构的高度化。高新技术产业比重法在工业内部,可以使用高新技术产业比重法来衡量产业构高度化程度。影响产业结构的主要因素知识、技术创新与进步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量,也是产业结构变迁的动力。科学技术发展是影响产业结构变化的最主要因素,具体表现在:1. 技术革命催生新产业2. 技术创新促进产业发展自然资源禀赋自然资源是社会生产过程所依赖

14、的外界自然条件。一国自然资源的禀赋状况(包括地理位置、土地状况、矿藏总量及分布、水资源、气候等对一国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有重要影响。需求结构由于需要具有引导生产的作用,因而需求结构的变动会导致产业结构的变动。个人消费结构、中间需求和最终需求的比例、消费和投资的比例、投资结构、净出口等因素的变动均对产业发展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人口规模与结构 能否向新的或发展扩大中的产业源源不断地输送所需的劳动力,是产业结构不断演进的重要条件,劳动力中缺乏这种可移性将阻碍产业结构向更高的阶段发展。 但同时也应该看到,在自然资源与资本存量既定的条件下,人口规模的大小或劳动力数量的多少决定或改变着资源禀赋的相对丰裕程度

15、,即人均资源的占有量。 对大多数发展中国家而言(特别是中国和印度这样的人口大国),其工业化的起步或产业结构转换中通常遇到的不是劳动力的供给不足,而是就业压力。国际贸易 国际贸易是在开放条件下来自外部的影响产业结构变动的因素,它对产业结构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国际比较利益机制实现的。 一般来说,各国间产品生产的相对优势的变动,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引起进出口结构的变动,进而带动国内产业结构、消费结构和贸易结构的变动。 国际贸易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推进,促进了产业的国际转移,进而从生产方面对一国的产业结构产生重大影响。第三章 产业结构政策产业政策只是特定国家在特定时期所执行的一种政府经济政策,还是现代经济发

16、展过程中必然存在的政策变量,是各国政府所执行的一项基本经济政策产业政策:1、 产业政策是日本独有的一项特殊的、督导的、系统的政府经济振兴政策。2、 产业政策是发展中国家振兴民族经济、赶超发达国家所采取的经济发展战略及相关的一系列政策的总称。3、 产业政策是政府有关产业的一切政策的总和。4、 产业政策虽然几乎涉及产业发展的所有问题,但其主要是政府用以弥补市场机制在资源分配方面的缺陷。5、 产业政策是对各国产业结构变动进行干预,以通过优化结构来推动经济增长。6、 产业政策是用来改进经济的供给潜力,即促进经济增长,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强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的政策。7、 产业政策是国家系统设计的有关产业发展

17、,特别是产业结构演变的政策目标和政策措施的综合。(1) 产业政策是国家系统设计的有关产业发展,特别是产业结构演变的政策目标和政策措施的综合。(2) 产业结构政策制定的主要理论依据是产业结构演变规律;(3) 产业结构政策是一个含有主导产业、支柱产业、衰退产业援助政策、幼稚产业保护政策等构成的政策体系;(4) 产业结构政策的制定主体是政府;(5) 产业结构政策的实施主体是企业,还有政府和中介组织的合力。中国制造2025是中国版的“工业4.0”规划。规划由国务院于2015年5月8日公布。规划提出了中国制造强国建设三个十年的“三步走”战略。经过几十年的快速发展,我国制造业规模跃居世界第一位,建立起门类

18、齐全、独立完整的制造体系,成为支撑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石。规划通过“三步走”实现制造业强国目标:2025年中国制造业 可进入世界第二方阵,迈入制造强国行列;2035年中国制造业将位居第二方阵前列,成为名副其实的制造强国;2045年中国制造业可望进入第一方阵,成为具有全球引领影响力的制造强国。制造业是一个大国的立国之本,工业或者制造业,不但为社会提供各种必需的消费品,也为各产业的发展提供生产工具和需求。全球化背景下,制造业也是利用全球市场为国家获取财富最重要的行业。所以,制造业是皮,服务业是毛。制造业是根本,是主体,要强国富民,必须发展制造业。产业政策的功能1、调整资源和生产要素在不同产业间

19、的配置产业结构政策作为一项配置资源的手段和实施赶超战略的重要内容,被赋予了引导合理配置资源和加快产业结构高度化进程的使命。2、产业结构政策具有宏观性,与国家经济发展战略密切相关。3、对产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方向起指导性作用。4、经济运行协调的有效工具。(如萧条时基础设施、基础工业的投入,经济过热时的一些降温措施)5、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政策工具(如对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的管制,新能源产业的发展)主导产业政策主导产业的含义和特征主导产业是指对一个产业结构系统的未来发展具有决定性引导作用的产业。作为引领产业结构系统发展方向的主导产业,为达成其目标,应具有明显的特征。主导产业的特征包括:1具有较强的关联

20、效应2能创造出新的市场需求3具有较高的生产效率和高附加价值主导产业政策1.产业环境协调政策2.产业扶植和保护政策3.优先发展基础产业政策4.技术引导政策支柱产业政策支柱产业的概念和目标支柱产业是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产业体系的主要构成部分,它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了重要地位,相对于其他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较大的产业。支柱产业振兴的目标:(1)促进主导产业向支柱产业的有序转换。(2)重视产业结构演变规律,有目的地培育新兴支柱产业。(3)增强支柱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延伸支柱产业的生命周期。(4)瞄准世界科技发展的制高点,以适度跳跃来振兴支柱产业。支柱产业政策 如支柱产业结构高度化政策 (1)优化有关支

21、柱产业产品结构,提供更多的优质优价产品,使供给结构与需求结构相适应。(2)压缩和淘汰支柱产业过剩、过时的生产能力。(3)提高有关支柱产业信息化水平,用信息化拉动有关支柱产业升级。(4)发展高技术产业,改造有关支柱产业,促进支柱产业的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用先进技术和先进方式改进传统产业)衰退产业援助政策衰退产业的概念及特征衰退产业是指在正常情况下,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某一产业处于产业自身生命周期的衰退期,由于技术进步或需求变化等因素致使市场需求减少,生产能力过剩且无增长潜力,同时又在国民经济当中的地位趋于下降的产业。衰退产业的基本特征是需求增长减速甚至停滞。衰退产业政策1进行必要的产

22、业融合2将衰退产业调整援助政策列入现有国家产业政策规划3制定相关财政、税费调控政策4建立衰退产业特殊的社会保障制度幼稚产业扶持政策幼稚产业的涵义及特征所谓幼稚产业是指在工业后发国家的产业机构体系中,相对于工业先行国家成熟的同行产业而言,处于“幼小稚嫩”阶段的产业。特征:(1)新生性。(2)成本递减的趋势。(3)一定的外部经济性。(4)潜在的动态比较优势。(5)支持民族经济发展的潜在支柱性。(6)存续时间上的暂时性。 幼稚产业保护政策的实施1贸易保护政策2扶植政策3优化市场环境产业结构政策的作用1、发挥后发优势,实现超常规发展,缩短赶超时间。2、弥补市场失灵3、保护幼稚产业4、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

23、高度化产业结构政策的局限性1、 产业结构政策是一种政府行为,但政府调节机制存在内在缺陷。(1)政府的行政行为可能破坏市场机制的作用,扭曲要素价格,阻碍市场竞争、效率提升和优胜劣汰,从而影响产业的正常健康发展。(2)相对于市场失灵,政府也可能失灵。 政府失灵的原因可能是:有限信息、官僚主义、利益集团掣肘、官员能力、官员利益、对不确定的未来和市场无法把握和实时反应,实施过程的扭曲,等。2、 产业结构政策的实施是有成本的。政府在制定和实施产业政策时,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还要相对挤占非扶持产业的资源。其主要成本包括决策制定成本、实施成本、机会成本、矫正成本、寻租成本,等等。只有当实施的收益

24、大于成本时才有价值,但是成本和收益的衡量非常困难。3、 产业结构政策的作用有限在市场化程度越强、越开放的经济体中,产业政策的效用越有限。日本经济从战后废墟中开始腾飞与产业政策有较大关系,但更多的还是市场竞争的作用及企业的努力。有的企业和产业受到扶持,却未发展起来,而许多未受产业政策扶持的企业与产业反而发展较快。且随着其经济恢复正常和发展,产业政策的作用更日益削弱第四章 产业组织分析基本概念垄断的社会成本与收益一般的价格理论认为,完全竞争的市场机制能够保证资源的最优配置,此时在所有的经济活动中 ,社会边际成本与社会边际收入相等,社会总剩余最大,即社会福利最大。社会总剩余=CS(消费者剩余)+PS

25、(生产者剩余) =社会福利(在没有政府税收的前提下)1哈伯格三 角形ABC 直接的社会福利损失2租金耗散:垄断寻租、护租行为带来的社会福利损失这里,寻租指为获得和维持垄断地位从而得到垄断利润(亦即垄断租金)所从事的一种非生产性寻利活动。3X非效率( X-Inefficiency )大企业特别是垄断性的大企业,外部市场竞争压力小,内部层次多,机构庞大,加上企业制度安排方面的原因,使企业费用最小化和利润最大化的经营目标难以实现,导致企业内部资源配置效率降低。垄断的收益 1规模经济 (尤其自然垄断产业)2获得技术性垄断利润的前景促使厂商开发新产品3从竞争中走向垄断的企业,是由于具有较其他企业更高的效

26、率和竞争力才获胜的,这是资源优化配置的结果。完全竞争市场上存在大量的具有合理的经济行为的卖者和买者;(理性)产品是同质的,可互相替代而无差别化;(产品无差异)生产要素在产业部门间可自由流动,不存在进入或退出障碍;(进退无壁垒)卖者或买者对市场都不具有某种支配力或特权,也不存在串谋、暗中配合等行为;(没有市场力量)卖者或买者具有充分掌握信息的能力和条件,不存在不确定性。(完全信息) 产业组织的研究领域和目的 主要领域: 集中于对不完全竞争市场的分析; 在对市场结构的相关概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分析厂商的策略性行为,以及各种竞争行为的均衡结果,并对其相应的市场绩效做出评价; 进一步,站在作为社会利益

27、的代表者的角度,考察政府对市场的规制政策及其相应的效果。主要目的: 解释和分析不完全竞争市场中的组织结构、行为及绩效; 为经济主体及政府制定相关策略或政策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证支持。贝恩的“集中度、进入条件与利润率假说”:一个产业的市场集中度越高,各厂商间合谋的可能性就越高,这些大企业的合谋将使得新企业的进入变得更为困难,最终导致产业的平均利润率提高。芝加哥学派信奉自由市场经济中竞争机制的作用。 他们认企业自身的效率才是决定市场结构和市场绩效的基本因素,正是由于一些企业效率的的提高,才导致企业利润的增加和规模的扩大。 “可竞争市场理论”认为政府的竞争政策与其应重视市场结构,倒不如重视是否存在充分的

28、潜在竞争压力。为此,应排除一切人为的不必要的进入和退出壁垒。构成市场结构的因素主要包括:买卖双方的市场集中度(主要以卖方集中度为主)、规模经济、产品差别化程度以及进入壁垒的高低等。市场行为:是指企业在市场上为了获得更多利润和更高的市场占有率所采取的一系列策略行为。主要包括:企业的一体化战略, 企业的价格行为, 企业的创新行为, 广告策略, 企业限制排挤竞争者的行为等。市场绩效:指在特定的市场结构下,通过一定的市场行为使某一产业在价格、成本、产量、利润、产品质量、品种及技术进步等方面达到的现实最终经济成果。规模经济(economies of scale)是指当生产或经销单一产品的单一经营单位因规

29、模扩大而减少了生产或经销的单位成本时而导致的经济。 企业适度规模的决定因素:交易成本、技术、市场规模经济的成因1 规模扩大带来专业化分工和协作的经济性2 采用大型、高效和专用设备的经济性3 大批量采购和销售的经济性(节省交易费用)4 大批量运输的经济性5 大规模管理的经济性范围经济范围经济(economies of scope)是指利用单一经营单位内原有的生产或销售过程来生产或销售多于一种产品而产生的经济。存在范围经济的条件可用下式表示:TC(Qx, Qy) TC(Qx, 0)+TC(0, Qy )范围经济的成因1、 生产技术设备具有多种功能2、 零部件或中间产品具有多种组装性能3、 研究与开

30、发的扩散效应4、 企业无形资产的充分利用企业规模与效率由于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的存在,企业规模是否越大越经济,效率越高? 企业规模扩大会增加有效管理的难度,增加企业内部的交易成本。 因此,企业规模扩大带来的收益是有限度的。当企业规模超过一定程度后就会由“经济”变为“不经济”。一体化与多元化一体化的类型 扩大企业规模可采取水平一体化、垂直一体化和混合一体化这三种战略以形成大型企业。混合一体化就是企业经营多元化企业实行多元化的动机(1)分散风险多元化战略有利于“分散风险”(risk spreading),提高经营安全率。(2)避免反垄断法规的制裁许多国家通常以某一产业的市场集中度来界定垄断企业。企业

31、实行多元化能避免受反垄断法规的制裁。(3)发挥企业的优势和潜能 通过多元化实行跨产业经营,有利于充分发挥这些资源优势,获得范围经济,拓宽业务空间及领域,给企业带来新的成长机遇和利润增长点。多元化的制约因素(1)企业应具有进入新产业的技术和管理知识(2)企业应具有协调不同产业的业务的能力(3)实行多元化战略取得的长期收益应大于由此带来的各种成本第五章 市场集中度一般集中度表示在整个国民经济或全部企业的经济活动中,最大的企业所占比重的指标。一般集中意味着少数大企业的部分高级管理者对整个社会经济事务拥有较高的影响力。市场集中度描述特定市场中卖者或买者的规模结构。它是反应特定市场集中程度的指标,与市场力量(market power)的形成密切相关。在产业经济学中,市场集中程度与企业数量、资源份额(包括运输量、产出、员工数量、资本、增加值、控制的技术等)的非均等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