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49 ,大小:139.77KB ,
资源ID:13636915      下载积分:5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363691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蔬菜农作物新品种试验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为本站会员(b****1)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蔬菜农作物新品种试验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1、蔬菜农作物新品种试验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四川省*市农作物新品种试验、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单位:*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可研报告编制时间:二O一O年一月附 表附表1:主要经济数据及评价指标汇总表附表2:建设投资估算表附表2-1:土建工程投资明细表附表2-2:设备投资明细表附表2-3:科技投资明细表附表3:流动资金估算表附表4:资金筹措与使用计划表附表5:总成本费用估算表附表5-1:单位产品生产成本估算表附表5-2:外购原材料及燃动费用表附表6: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摊销估算表附表7:利润及利润分配表附表7-1:销售(营业)收入、销售(营业)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附

2、表8: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第一章 总论1.1 项目提要1.1.1 项目名称四川省*市农作物新品种试验、示范基地建设项目1.1.2 项目性质新建1.1.3 项目建设单位*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法人代表:杨红宣单位性质:事业单位工作职责: 负责全市农业生产技术指导、服务及新产品的试验示范、推广工作,负责全市农村经济管理指导。属全民事业单位,为财政全额预算单位。农技中心在职人员54人,其中:高级职称9人,中级25人,初级12人。1.1.4 建设地点*市九尺镇、濛阳镇、升平镇。1.1.5 可行性研究报告研究内容及编制依据1、研究内容研究内容主要包括:项目建设的背景及必要性、建设条件、市场预测、建设规模及内容

3、、项目建设总投资、筹资方案、财务评价和风险对策等。2、编制依据(1)十七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中发20081号文件);(3)国家现代农业示范项目建设规划;(4)农业部农业科技发展纲要(2001-2010);(5)四川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十一五”规划;(6)成都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7)项目承担企业提供的资料;(8)可行性报告编制者搜集的其他资料。1.2 项目概况1.2.1 建设规模1、核心基地在升平镇新建育苗中心1个。育苗中心包括育苗大棚2200m2,苗圃

4、100亩。2、示范基地在九尺镇、濛阳镇、升平镇新建示范基地2000亩。购置生产设备及配套设备,年产500万株GAP蔬菜种苗,直接带动蔬菜种植规模2000亩,形成年产各类优质无公害、绿色蔬菜产品5000吨的生产规模。1.2.2 建设内容1、土建工程在核心基地新建育苗大棚2200 m2;在核心基地和示范基地新建围栏15km;土壤改良苗圃100亩、示范基地2000亩。2、设备购置并安装生产设备一套,检测仪器设备一套,运输设备一套,田间设备一套,办公设备一套。3、科技工程主要引进先进育苗技术和良种,进行种苗筛选、培育;对农户以优惠价提供种苗,进行种植示范、推广;在农户种植过程中对农户进行科技培训、服务

5、与宣传。1.2.3 建设投资、资金来源及投资计划1、建设投资项目建设投资500.0万元。2、资金筹措项目建设资金500.0万元申请中央灾后重建补助资金全额投资。3、投资计划按照建设进度和安排,建设投资计划在2010年度全部投入。1.2.4 建设期限建设期限1年,从2010年1月2010年12月。第二章 项目建设的背景、必要性及可行性2.1 项目建设背景2.1.1 国家产业背景致力于现代农业建设,已成为当今全球农业发展的潮流,也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基本方向。党的十六大提出了我国今后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奋斗目标,并强调指出: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

6、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经过多年建设,我国现代农业发展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已经逐步走出起步阶段,开始进入加速发展的新时期。截止到2008年,全国已经具有580多家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2000多家省级重点龙头企业和4万多家中小型龙头企业,发展中介组织9.4万多个,带动农户7300多万户,初步形成了农业发展的良好格局,并探索了“公司基地农户”、“公司中介组织基地农户”、“公司专业协会农户”、“公司市场基地农户”等多种农业产业化模式。我国农业发展的区域化布局、优质化生产和专业化分工水平大大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业科技水平不断得到增强。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现代农业发展还

7、存在相当大的差距。一是农业总体上仍然没有摆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投入来实现增产的外延型、粗放型的增长方式。二是农业的科技和物质装备水平低,农业科技研发和创新能力不强。三是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的状况仍然没有得到根本改观。四是农业产业化的规模、层次和龙头企业的带动水平仍然较低。五是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和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还远远不能满足实际需求。六是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水土流失、环境污染和食品安全等问题依然突出。综合国内外建设现代农业的经验,现阶段我国现代农业的基本内涵可以概括为:以保障农产品供给、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提高劳动生产率、资源产出率和产品商品率为途径,以现代科技和装备为支

8、撑,在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在市场机制与政府调控的综合作用下,农工贸紧密衔接,产加销融为一体,形成多元化的产业形态和多功能的产业体系。其主要特征有:要素投入集约化、资源配置市场化、生产手段科技化、产业经营一体化。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必须用现代发展理念指导农业,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发展农业,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适应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应对加入WTO过渡期结束后国际农产品市场的冲击,必须继续加强现代农业示范项目建设。“十一五”规划纲要又将发展现代农业列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任务,因此,进一步加强现代农业示范项目建设,推进现

9、代农业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选择,也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一项长期性、艰巨性的重大历史任务。2.1.2 行业背景近年来,随着蔬菜种植面积的扩大,许多地区蔬菜总量已趋于饱和。同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环保意识的增强,蔬菜品质问题逐渐提到议事日程上来。新技术、新成果的应用为蔬菜生产持续发展注入了生机与活力,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特别是影响农业可持续发展和人类健康的问题。蔬菜生产盲目追求产量、忽视质量、造成农药直接中毒和残毒超标,导致人的神经系统和肝脾等消化系统慢性中毒已屡见不鲜。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蔬菜业的进一步发展和提高。1、蔬菜生产产地环境质量问题。近年来,蔬菜

10、种植面积逐年增加,且主要集中在城镇郊区。而各地对蔬菜生产产地环境质量很少检测、控制。大量的烟尘、粉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农药和各种有机污染物以各种形式排放到大气中。这些污染物有的具有刺激性、恶臭,有的甚至具有较大毒性,它们最后落到植株、土壤上、水体中,以各种形式使蔬菜受到污染,使蔬菜品质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有机污染物、重金属以及有毒物质对土壤结构、理化性质等可产生长期的破坏性影响。我国传统农业有利用生活污水灌溉农田的习惯,污水灌溉在城郊和工矿区附近更为普遍,这将带来大量有害人体健康的有害、有毒物质。严重的环境污染不仅降低蔬菜品质,更重要的是对环境资源造成了难以逆转的破坏和无法挽

11、回的损失。2、不合理的蔬菜生产方式影响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化学工业的飞速发展使得化肥、农药、设施材料等农用物资不断更新换代,一定范围内可使蔬菜产量提高、效益增加;但也正是这些农用化工产品的不规范使用使得环境不断恶化,影响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蔬菜生产周期短,施用化肥增产效果明显。而传统的有机生物肥料的搜集、腐熟发酵要花费大量的人工,因而化肥以其简便易用的优势受到生产者的欢迎。但化学肥料的长期使用使土壤有机质逐步耗竭,保水、保肥力下降,土壤结构被破坏,水土流失加重。过量施用氮肥还可导致蔬菜硝酸盐累积。硝酸盐在人体中被还原为亚硝酸盐,进而形成强致癌物亚硝胺,影响人体健康。化肥的过量施用使大量营养元

12、素流失,进入地下水体,造成饮用水源的污染;进入河流、湖泊,造成水体富营养化,水中植物过量生长,消耗大量氧气并产生过量的有毒有害物质,结果使水中其他生物因缺氧中毒等原因而死亡,破坏原有的生态平衡。蔬菜种类、品种繁多,其组织及食用器官鲜嫩多汁、营养丰富,是病虫害的良好寄主。菜园肥沃的土壤为杂草生长创造了良好的环境。片面追求高产造成的连作、重茬也使病虫害日益加重。越是蔬菜生产规模大的地区,农药的使用频率也越高。农药使用量过高及使用不当,不但影响大气、土壤、水源质量,还造成蔬菜中农药的大量残留,蔬菜品质和安全性下降,严重危害人体健康。蔬菜产地环境恶化与不合理的蔬菜生产方式形成恶性循环,破坏着生态环境的

13、可持续性,也影响了蔬菜品质的提高和蔬菜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只有推行绿色生产技术,才能确保蔬菜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2.1.3 地方产业背景*是四川省农产品主产区,在众多农产品中,蔬菜占有独特的地位。*蔬菜种植历史悠久,其规模种植和优良品质使其在国内市场享有美誉,长期担负国家南菜北调任务,是全国五大商品蔬菜生产基地之一、全国首批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基地、四川省最大的外销蔬菜生产基地、中国西部著名的蔬菜之乡。市境内有中国西部最大的蔬菜产地批发市场、国家级南菜北运转运站和正在建设的西南最大的农副产品批发交易中心、蔬菜工厂化育苗研发中心,有四川省首家完备的县级蔬菜质量检测中心。蔬菜及其加工产品销售遍及全国3

14、0多个省、区、市,并远销日本、韩国、俄罗斯及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2008年蔬菜种植67万亩,产量16.5亿公斤,销售鲜菜12.8亿公斤,销售收入14.27亿元,全市农民人均蔬菜销售收入2265元,占农民年纯收入的1/3以上,蔬菜加工15万吨,产值3亿元。蔬菜产业已经成为*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之一。为促进*蔬菜产业灾后快速发展和提档升级,充分发挥成都蔬菜产业发展牵头县(市)的领头作用,切实抓好“菜篮子”产品生产,2008年*市制定了争创全省农业特色产业50强县*现代蔬菜产业发展规划(20092013),提出了以下发展目标:1、按照标准化绿色蔬菜生产质量标准和生产技术规程,通过3

15、-5年,建成70万亩规模的优质蔬菜生产基地,达到年产优质蔬菜180万吨,优质率达到95%以上;蔬菜鲜销产值达15亿元,农民人均蔬菜收入3000元以上。2、每年引进蔬菜新品种40个以上,推广实用新技术、新材料5项,使蔬菜品种更新周期缩短到2-3年。3、形成西南地区一流的蔬菜产品集散中心、蔬菜价格调配中心、蔬菜营销结算中心。使精品蔬菜、加工蔬菜、外销蔬菜的比例达到2:3:5,蔬菜采后处理率达60%。4、完善蔬菜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和以“市级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片区站农技员+村科技示范户”为一体的新型蔬菜科技推广体系建设,形成蔬菜生产北有寿光、南有*的格局。鉴于蔬菜在*市农业产业中的支柱地位作用以及广泛的

16、市场影响力,*市农作物新品种试验示范基地建设项目选择蔬菜品种作为建设内容。2.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2.2.1 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指出:“发展现代农业,必须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和创新,加强农业物质技术装备,健全农业产业体系,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增强农业抗风险能力、国际竞争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 目前*农业投入较少,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比较低。*作为成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的一部分,必须积极推行现代农业建设,采用现代科技发展农业,大幅度地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现农业增长方式根本性转变。建成的农作

17、物新品种试验示范基地作为农作物技术示范主要平台,有利于积极开展蔬菜新品种、新技术、新材料的引进、试验、示范和辐射推广,发展特、新、优蔬菜品种,加快*市蔬菜品种更新和结构调整,实现蔬菜业向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方向发展。本项目“农作物新品种试验、示范基地”是发展高科技、现代农业的重要途径之一。2.2.2 能有效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蔬菜是*的优势农产品,项目充分利用当地优越的蔬菜种植自然条件,从改善品种着手,发展绿色蔬菜产业,带动和辐射项目区蔬菜生产基地的建设,将给地方农村经济持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通过项目建设可以提高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将大大促进项目

18、区生产名、优、特、新蔬菜,为发挥*市区位优势和农业比较优势奠定基础;规模化、集约化发展绿色蔬菜,将对带动该区农业产业结构向外向型结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有利于形成区域化布局、规模生产,形成优势产业,增强市场竞争力和促进产业化经营。2.2.3 是建立、健全高效的蔬菜科技服务推广体系的需要良种是推动农业发展最活跃的生产要素,是农业最重要的科技载体,通过推广新品种、新技术,生产的农产品不仅能实现优质、高产、高效益,而且可提高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加快建设现代农业一靠科技、二靠良种,抓住了这两项核心要素,才能有效降低成本、改进品质、提高产量,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随着种子法及其配套法规的颁布实施、WTO

19、的加入以及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不断完善,我国种子产业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但与此同时,在我国种业由政府主导型向市场主导型转变的过程中,种子工作也面临许多新情况、出现了许多新问题。主要包括新品种推出速度加快,市场上新品种数量明显增多。面对数量众多的新品种,广大农民由于信息所限,往往无从选择,不少农民由于受商家误导而上当受骗。上述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农作物良种的推广速度,进而影响了农民增收。项目建设通过基地的良好示范,在服务方式上一是依托四川农业大学、四川省农科院、成都市农林科学院等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技术优势、专家优势,形成以*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基层农技片区站技术人员为核心,以

20、镇为工作单元、科技示范户为重点的“一带二十”(即:一个农技人员带20户科技示范户,一户科技示范户带20户农户)的蔬菜农技推广服务新模式;二是采取农民需求评估、田间学校培训等新型培训方式,组织开展农民实用技术培训;三是大力推广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工作机制。将建立、健全高效的蔬菜科技服务推广体系。2.2.4 是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需要我国加入WTO后,对农产品质量要求不断提高,市场竞争更为激烈。同时,*农民收入偏低,城乡收入差距较大。2007年*农民人均纯收入5075元,仅为城镇居民收入的54.14。*以蔬菜为代表的农产品必须转变目前粗放散点种养植局

21、面,积极有效配置、吸引和优化各类农业生产要素,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形成集聚效应,提高产品质量,打破农产品国际贸易的技术壁垒与“绿色壁垒”,增强竞争实力,创立特色品牌,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2.3 项目建设的可行性2.3.1 自然条件优越*市位于成都平原西北部,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属亚热带湿润气候,素有“天然温室”之称。“六山一水三分坝”的地貌适宜于各种蔬菜生长,常年栽培有14大类200多个品种,产量15亿公斤以上,能保证蔬菜的长年供给。2.3.2 技术支持雄厚*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长期致力于农业科技推广工作,推动*市农村经济发展,构建新型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推广中心有具备较高的技术水平和

22、丰富的农村工作经验、熟悉技术推广工作的工作人员,并采用“企业+技术推广部门、科研机构+农民示范户”的运作模式,初步形成了产学研为主的技术支撑和企业牵头的工程服务体系。另外,在国家政策鼓励下,*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与四川农业大学、四川省农科院、成都市农林科学院等科研、院校和设计单位组成了多种形式的联合体,使基础研究、应用开发、成果推广密切配合,为农作物新品种产业化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2.3.3 实施条件良好*被誉为中国西部蔬菜之乡。多年来,被农业部确定为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生产示范县,被中商部确定为全国(五大)商品蔬菜生产基地,被成都市政府定为成都市的秋淡菜第二线基地,被财政部立为国家级农业高科技示范

23、园区。如今,*已建成中国西南最大的蔬菜批发市场、国家级南菜北运转运站和全省唯一的县级蔬菜农药残留度检测中心。*蔬菜已有14个大类200多个品种,种植面积67万亩,产量16.5亿公斤,具备农作物新品种试验、示范的良好条件。经过多年的努力,农作物新品种试验、示范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技术成熟,综合利用模式多样,管理服务能力增强,发展势头好。农作物新品种试验及示范工作从宏观环境到基层政府和农民的客观需求,以及建设、管理、技术推广和服务等方面,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规模化发展条件,为蔬菜业发展打下了一定的发展基础。2.3.4 实施策略完备国以农为本,农以种为先。种子作为特殊的生产资料,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发挥着倍增

24、效应,是农业生产发展最重要的基础性因素。近年来,*市一直把新形势下如何加速良种引进与推广作为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和市委5号文件精神的重要举措来抓,通过走好“搭建平台、品种推介、健全体系”这“三步曲”,在全国同行业中创出了自己的特色,推进这项工作步入了“快速路”,促进了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为了进一步验证品种的丰产性、适应性和抗逆性,使农民购种“零风险”,*市种子站针对前几年各区市分头引种、分别进行评价示范,品种不全、试验点少、试验结果准确性差,以至每年因品种引进不当而造成减产的事件时有发生的问题,建立了品种统一评价示范体系,做到了全市统一引种、统一试验鉴定和统一示范推广。 通过品种统一评价示范,

25、可以全面验证农作物品种的适应性、抗病性、丰产性和稳产性,为生产利用和品种发布提供科学依据,使品种布局更趋合理;让农民充分了解新品种的特征特性、掌握新品种的配套栽培技术,从而调动广大农民选用新品种的积极性,大大加快新品种的推广速度;通过主导品种的公开推介品种,可以规范和引导种子使用,净化种子市场。第三章 建设场址选择及建设条件3.1 建设场址选择3.1.1 场址选择原则建设种苗中心、无公害蔬菜基地项目场址条件有一定的标准和要求,其场址选择依照下列标准(GB18407.1-2001 农产品安全质量 无公害蔬菜产地环境要求):表3-1 灌溉水质量标准项目指标氯化物,mg/L 250氰化物,mg/L

26、0.5氟化物,mg/L 3.0总汞,mg/L 0.001砷,mg/L 0.05铅,mg/L 0.1镉,mg/L 0.005铬(六价),mg/L 0.1石油类,mg/L 1.0pH值5.58.5表3-2 环境空气质量指标项目指标日平均1h平均总悬浮颗粒物(标准状态),mg/m3 0.30二氧化硫(标准状态),mg/m3 0.150.50氮氧化物(标准状态),mg/m3 0.100.15氟化物,g/(dm2*d) 5.0铅(标准状态),g/m3 1.5表3-3 土壤环境质量指标项目指标pH7.5总汞,mg/kg 0.30.51.0总砷,mg/kg 403025铅,mg/kg 100150150镉,

27、mg/kg 0.30.30.6铬(六价),mg/kg 150200250六六六,mg/kg 0.50.50.5滴滴滴,mg/kg 0.50.50.53.1.2 项目建设地点根据上述选址要求,种苗中心选址在*市升平镇,示范带动区选址在九尺镇、濛阳镇、升平镇。3.2 建设条件*位于东经10310-10340、北纬3054- 3126之间, 属神秘的北纬30地区,市境北以太子城、光光山为分水岭界接茂县、汶川,东北和东南邻什邡、广汉市,南隔蒲阳河、青白江与郫县、新都区相望,西连都江堰市。*处于成都西北部郊,距成都市区19公里,人口78万,面积1420平方公里,辖20个镇、452 个行政村、53 个社区

28、居民委员会。是成都市人口第三、面积第二的小康市。*是古蜀国建都立业的核心地区,自秦汉以来,建县设郡达2000多年,有着悠久的历史文明,素有“天府金盆”、“蜀汉名区”之美誉。由于地处成都平原与龙门山过渡地带,山、丘、坝俱全,形成了“六山、一水、三分坝”的自然格局。4894814米的巨大海拔高差,地貌的多样性,四川盆地亚热带温润气候温和湿润、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无霜期长等特点,决定了*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这为*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3.2.1 自然资源*市自然资源丰富。地形地貌复杂多样,平原、丘陵、山地起伏相连;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土地肥沃,江河渠纵横交错。优越的农业自然条件,适宜农

29、林牧渔各业生产。1、地形及地貌*市境西北高东南低,海拔高度489-4814米,坡度约7,高度差异大。地形复杂,包括丘陵、平原和高、中、低山,大体呈“六山一水三分坝”的地貌结构。全市山地占47.5,丘陵占14.3,平原占38.2。2、土地资源*土地总面积14万余公顷,其中山地面积占55.55%,平坝占35.03%,水域占8.42,大体呈现出“六山、一水、三分坝”的土地利用现状结构。 *现有耕地面积4.5万公顷,其中海拔在1000米以上的耕地约为2万亩。全市土壤包括以水稻土、黄壤、紫色土为主的10大土类,18个亚类,28个土属,69个土种。*土壤肥沃,养分丰富,具体指标为:有机质2.87%,po破

30、解N为125ppm,全N为0.138%,速效P为7ppm,全P为0.04%,速效K为60ppm,全K为1.36,PH值6.2-7.5,均可满足植物需求,土壤无毒素、重金属污染。经农业部(成都)农业环境监测中心测试,低于全国土壤元素背景值,符合绿色食品的土壤环境条件。3、气候条件*属四川盆地亚热带湿润气候的“盆地北部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较同纬度地区偏少,四季分明,无霜期长。其主要特点是春季气温回暖早,但不稳定,夏无酷暑,秋多阴雨,冬无严寒。年均气温15.7,年极端最高气温36.9,极端最低气温-6.2,年平均相对湿度82,年平均降雨量1225mm,年平均蒸发量964mm。4、水资源*境

31、内大小河流90余条,分属沱江、岷江水系,主要河流为湔江,市区西南部边界地区为岷江区域。“引岷济湔入沱”的蒲阳河及人民渠为都江堰水系,河流与渠系交叉形成了本区富有特点的网状水系。地表径流主要有湔江、青白江、白鹿河、后坝河、白水河。除地表径流外,还有丰富的地下水资源,水温恒定在13-14,水质好,无污染,非常适合冷水鱼养殖。5、农业资源*市农业资源丰富,是中国西部著名的蔬菜之乡。粮食作物产量丰富,豆类、油类、烟叶各经济作物都有生长。*是全国五大商品蔬菜基地之一,蔬菜生产颇具规模,全市种植有以大蒜、莴笋、韭黄、芹菜、葱等14个大类200多个蔬菜品种;也是四川乃至全国川芎、黄连、黄柏、杜仲、厚朴、丹皮等中药材的主要产区;猪、牛、鸡、鸭、鹅等畜禽养殖特色优势明显。3.2.2 基础设施1、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