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7 ,大小:30.68KB ,
资源ID:13657228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365722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灾难救护护理相关知识.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灾难救护护理相关知识.docx

1、灾难救护护理相关知识灾难是自然的或人为的严重损害。灾难的发生常不以人的意愿为转移,它的发生可使人类健康和生命受到严重威胁,破坏人类生存的社会环境。20 世纪以来,人类社会进入了各种自然和人为因素造成的大规模人员伤亡与灾难性事件的高发时期。我国又是一个 自然灾害多发的国家,每年有成千上万的人口受到各种类型灾难的危害。作为灾难医疗救援队伍中的主力军,护士掌握灾难医学救援的知识和技术对于减少灾难所导致的人员伤亡和残疾,提高受灾人群的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要充分认识到灾难的危害,积极做好灾难的预防、应对、修复及医疗救援等工作,力争把灾难带给我们的损失降到最低。第一节概述灾难(disaster)的

2、英文释义是指突发意外事件或自然灾害导致大范围破坏和生命丧失。中文解释是自然或人为的严重损害、灾祸造成的苦难。2002 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对灾难的定义是对一个社区或社会功能的严重损坏,包括人员、物质、经济或环境的损失和影响,这些影响超过了受灾社区或社会应用本身资源应对的能力。一、灾难的分类(一)按灾难发生的原因分类1自然灾难主要包括气象灾难、水文灾难、地质灾难、生物灾难。其中,气象灾难包括台风、龙卷风、暴风雪等;水文灾难包括洪涝灾、旱灾、沙尘暴等;地质灾难包括崩塌、滑 坡、地震、火山爆发、泥石流等;生物灾难包括病虫害、鼠疫等。 2人为灾难主要包括火灾、交通事故、化学事故、各类工伤事故和其他

3、事故(如恐怖活动、战争、核泄漏等)。(二)按灾难发生的先后顺序分类1原生灾难灾难反应链中最早发生作用的灾难称为原生灾难。 2次生灾难是指原生灾难后引发的不同性质的灾难,如地震后引发的堰塞湖与海啸、洪水过后的饥饿与疫病流行及火山爆发造成的火灾、缺氧窒息等。 3衍生灾难是指原生、次生灾难造成的较间接的灾难,如灾后环境污染、生态平衡破坏、核事故后对遗传与发生肿瘤的影响等。二、灾难对人类健康的影响(一)导致生命丧失灾难对人类造成的最大影响就是剥夺人的生命。在 2004 年发生的印度洋海啸中有近 30 万人遇难。2008 年我国四川省汶川县地震夺去了 69 000 余名同胞的生命,还有 17 923 人

4、失踪。 在 2010 年 1 月海地发生的大地震中遇难者人数超过 30 万人。 (二)引致伤残灾难除可造成大量死亡外,很多灾难都会造成各种创伤,甚至导致残疾,既包括灾难发生时导致的直接伤残,也有次生灾难与衍生灾难造成的伤残。在汶川地震中因伤致残者近 5万人。(三)引发疾病灾难发生后使人处于一种应激状态,机体的内环境不稳定,防御能力下降。此外,灾后大量尸体不能得到及时处理、水源与食物污染、虫媒传播、居住环境条件差及人员拥挤等也是灾难间接致病的因素。 (四)造成心理伤害灾难在造成人类躯体伤害的同时还带来精神创伤。历经过灾难的人员有 1/3 会出现抑郁、焦虑等精神问题,有近 1/4 会出现创伤后应激

5、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灾后心理受伤害的人员包括灾难中的幸存者、灾难事件中家属伤亡者、直接参与或目睹灾难者与救灾者及间接了解灾难事件者等。三、灾难救护的特点(一)大批伤员等待处置灾难事件常事发突然,受害人数可能多,在灾难现场早期最常见的就是伤员的救援需求大,而救护人员及救护的物资不足,常导致两者之间出现矛盾。 (二)救护条件受到制约灾难救护时可受多种因素制约,包括救护场所、救护人员数量与技术水平、医疗救护物资供给情况、通讯情况、交通状况及气候条件等。 (三)救护时间紧迫灾后伤员接受首次医疗的时间越早,抢救的成功率就越高。在灾难现场救护尤为

6、突出地体现了时间就是生命。此外,根据伤员的伤情合理安排与利用时间在灾难救护中也同等重要。 (四)救治的复杂性1伤者伤情复杂灾难时伤者伤情常复杂多变,救护时必须兼顾全科医疗救治与专科医疗救治,稳定伤者病情,为进一步系统性救治创造条件。 2救护人员构成复杂灾难发生时常根据灾难的发生状况组成各种救援团队或临时机构,人员构成复杂,救援工作需统一领导,保证人员协同工作。 (五)救护工作社会性强受灾对象往往涉及社会各阶层人员,牵扯面广泛,会造成强烈的社会影响,救护时既要考虑医疗问题,还要考虑除医疗问题以外的其他方面问题,可能涉及社会学、心理学、伦理学、管理学等内容。第二节灾难医疗救援准备灾难事故的医疗救援

7、与日常急救工作的最大区别在于灾难事故的突发性和紧急性。在极短时间里,发现成批不同伤情的伤员,给救灾、预防和抢救工作带来很大困难,尽管医疗救援按预先制订的急救预案做了充分准备并组织实施,仍然可能会出现对某些问题感到措手不及等情况。因此,灾难与群体意外伤害相关医疗救援卫生行政部门及医务人员应充分认识其复杂性与艰巨性,做好充分的灾难医疗救援准备工作,建立完善的灾难医疗救援体系,保障灾难时通过科学的指挥调度,加强现场伤员分类和现场救护,并根据不同情况进行及时分流,同时能够与现场的消防、公安、交通等部门密切配合。一、灾难救援应急预案(一)应急预案制订总则1编制目的保障自然灾难、事故灾难、公共卫生问题、社

8、会安全问题等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各项医疗卫生救援工作迅速、高效、有序地进行,提高卫生部门应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反应能力和医疗卫生救援水平,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健康危害,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 2适应范围本预案适用于突发公共事件、灾难所导致的人员伤亡、健康危害的医疗卫生救援工作。 3工作原则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属地管理、明确职责;依靠科学、依法规范;反应及时、措施果断;整合资源、信息共享;平战结合、常备不懈;加强协作、公众参与。 (二)灾难救援管理分期灾难医疗救援过程中涉及人、财、物、信息等诸多要素,是一个系统工程。因此,在救援中需要高效、有序地组织管理模式进行宏观

9、调控,保证救援人员、装备配备与资源使用合理到位。根据地震救援把灾难救援分为三个阶段。 1早期救援一般指灾后 1 3 天。该时段工作重点是搜救、医治现场埋压人员和幸存者,并对获救人员进行及时救治。此时,受灾人群存活率随时间延长而逐渐下降,由初期的90% 降至 20%。 2中期救援一般指灾后 3 10 天。该时段工作重点是继续搜救、救治、卫生防疫、转运重伤员等。同时充分发挥 EMSS 联动作用,使救援工作顺利进行。 3后期救援一般指灾后 10 天以后。该时段工作重点是帮助恢复当地各级医疗机构的救治能力,进驻医疗机构,增加药品、设备,协助开展工作,逐步恢复正常就医途径。 (三)救援应急预案的制订按照

10、灾难事故医疗救援工作管理办法全国救灾防病预案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等规定,加强各级卫生部门对灾难医疗救援的应对能力。各级医疗单位的灾难应急预案应包括以下内容: 1应急救援统一指挥灾难事故的救援组织应由公安、交通、消防、卫生、军队等部门组成,遇到特大灾难或战争中有大批伤员时统一指挥,共同配合完成灾难事故的抢险救灾。 2灾难救援通讯网络建设急救通讯网络在整个急救过程中承担着急救信息的接收与传递、指挥调度及与上级领导、救灾指挥中心、灾难现场、急救车和医院急诊科的联络任务,发挥承上启下、沟通联络的枢纽作用。 3灾难医疗救援队伍管理建立专业救护人员的准入制度和考核制度。由于灾难急救的成功率

11、在很大程度上与急救技术水平有关,因此救护人员必须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要制订院前急救操作规程与医疗评价标准,实现灾难意外伤害的规范化管理。 4灾难救护物资配备根据各种灾难的性质及灾难造成群体伤害的程度,合理配备交通工具、急救药品及急救器材,特别是创伤现场实施的包扎、止血、固定、搬运等必要的急救物资及工具。 5群体自救、互救知识培训加强对群体灾难事件自救、互救知识的普及与宣传教育,使民众了解在灾难发生后如何进行紧急呼救及自救,掌握心肺复苏技术和创伤的包扎、止血、固定与搬运技术。 6模拟演练计划的制订制订灾难性事故院前急救预案,有计划地定期或不定期模拟演练,以熟悉灾难现场急救程序,提高急救的应急

12、反应能力。二、应对灾难的准备(一)医疗救援队伍编组灾难发生后医疗队的组建可参照我国国际救援队的组建模式。根据救援需要的不同可分为三种编组模式,分别为小规模出队模式、中等规模出队模式及流动医院模式。 1小规模出队模式医疗救援组由 5 人组成,其中队长 1 人、内科医生 1 人、外科医生 2 人和护士 1 人。装备包括内科急救箱 1 个、外科急救箱 1 个、急救背囊 2 个、防疫背囊 1 个、药品急救箱 2 个和担架 2 副。职能任务主要包括现场急救、后送转运、巡诊、卫生防疫和自身保障。 2中等规模出队模式医疗救援组由 10 人组成,分内科、外科及检疫三个组。其中队长 1 人,内科组医生 2 人、

13、护士 1 人,外科组医生 3 人、护士 2 人,检验防疫组技师 1 人。装备包括内科急救箱 1 个、外科急救箱 2 个、急救背囊 4 个、防疫背囊 2 个、药品急救箱 4 个、担架 4 副和网架式帐篷 1 个。职能任务是在现场急救、后送转运等处理基础上,实施抗休克治疗,紧急救治手术及检水、验毒等。 3流动医院模式医疗救援组由 20 人组成,包括指挥组、现场急救组、检伤分类组、内科救护组、外科救护组、医技组和留观后送组。其中指挥组 3 人,由 1 名队长和 2 名副队长组成,副队长由内、外科组长兼任。现场急救组分 2 个小组,内科救护组分 2 个小组,外科救护组分 2 个小组,以上各组在需要时可

14、合并。职能任务包括:现场急救组,抢救危重伤员;检伤分类组,对伤病员进行伤(病)情评估和分类;内科救护组,主要进行抗休克治疗和内科疾病的诊治;外科救护组,开展紧急救命手术,如腹腔内大出血、张力性气胸、气管切开、大血管结扎、外伤清创缝合、骨折固定等手术;医技组,开展实验室检查、超声检查、 X 线检查、药品供应、卫生防疫等;留观后送组,对经抢救病情平稳的伤病员留观,并组织转送至指定的医疗单位。 (二)救援人员训练1急救基本技能训练培训救援人员,使其掌握灾难现场检伤分类技术、创伤急救技术、心肺复苏术、救援设备器械使用方法。 2专业知识更新培训救援人员灾难医疗救援基础知识的同时,还要求他们掌握灾难情况下

15、常见内科、外科及其他专科急症的处理。 3其他培训搜寻与营救知识、通讯设备使用方法、野外生存知识及世界各国文化常识等。救援人员要求身体、心理素质要好,以便能更好地完成救援任务。(三)应对灾难的演练1救援前准备的演练(1)接到预警:救援队人员接到模拟预警命令后,立即启动救援预案。收集灾难相关信息,包括政府状况、灾情严重程度、伤亡人数、气候等情况。 (2)下达命令:接到模拟的救援命令后,启动出队预案,确定救援队员名单及队长。 (3)人员分组:按照救援组人员配置迅速集结分组,整装待发。 (4)出发动员:出发前对参加救援的队员做救援前动员,指示按规定时间到达救援地点。 (5)途中准备:严肃纪律,提出要求

16、,让队员逐步明确灾区的信息,设计工作方案,完善队员分工。 2现场救援演练模拟建立移动医院,开展现场急救,加强医疗巡视;帮助恢复灾区的医疗机构;开展疫情防治、心理疏导及治疗;培训当地医务人员;保障自身健康,同时学会做好现场记录和宣传工作。第三节灾难医疗救援的应对无论是自然灾难还是人为灾难,都会造成一定程度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应充分认识到灾难医疗救援的重要性,做好群体意外伤害与灾难的医疗救援工作。灾难现场医疗救援的程序包括搜救、评估和检伤分类、现场救治、转运及灾难恢复过程中的防疫、治病等。这里重点介绍伤病员的检伤分类、现场救护和转送护理。一、伤病员的检伤分类(一)检伤分类的目的灾难伤病员检伤分类

17、的主要目的是在救援资源有限的情况下让尽可能多的伤病员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二)常用检伤分类方法灾难发生后救护人员到达现场迅速对患者进行全身体检。检伤时注意“三清”,即听清患者或家属的主诉,问清与创伤有关的细节,看清与主诉相符合的症状及局部表现。检伤分类的方法除视、触、叩、听等基本检查手法外,主要是采用初级分类(primary triage)及二次分类(secondary triage)方法。 1初级分类方法(1)START(simple triage and rapid treatment)方法:即简单的分类和快速治疗。此法被很多国家和地区采用,适用于灾难现场短时间内大批伤病员的检伤分类。该

18、方法根据对伤病员的通气、循环和意识状态进行快速判断,并分别用红色、黄色、绿色和黑色标识。在检伤分类过程中救护人员仅为伤病员提供应急的救护措施,如开放气道、止血、包扎等。START 的具体方法如下:第一步:将能自行行走或轻伤伤病员集中到指定地点,用绿色标识,此类伤员优先级为 3。第二步:评估呼吸无呼吸死亡者用黑色标识;呼吸道阻塞或呼吸每分钟少于 30 次者用红色标识,此类伤员优先级为 1;呼吸每分钟大于 30 次者进入第三步评估。第三步:评估循环无脉搏或桡动脉无搏动者用红色标识,此类伤员优先级为 1;有脉搏或脉搏微弱进入第四步评估。第四步:评估意识无意识不能接受指令者用红色标识,此类伤员优先级为

19、 1;有意识,对指令有简单反应者用黄色标识。(2)Jump START 方法:适用于灾难现场受伤儿童(1 8 岁)检伤分类的方法。其分组方法和分类依据基于儿童的特殊生理特点确定。第一步:对能自行行走或轻伤组的受伤儿童用绿色标识,并强调二次分类,此类患儿优先级为 3。第二步:评估呼吸对开放气道有呼吸的受伤儿童用红色标识,此类患儿优先级为 1;对无呼吸的受伤儿童要检查脉搏,也无脉搏即用黑色标识;如可触及脉搏,应立即给予 5 次人工呼吸,对呼吸恢复的患儿用红色标识,此类患儿亦优先级为 1;对于人工呼吸后仍无自主呼吸和脉搏者则分入黑色组。第三步:对有呼吸的受伤儿童,如呼吸频率 15 次 / 分或 45

20、 次 / 分,用红色标识,此类患儿优先级为 1。第四步:使用清醒程度(AVPU)量表来评估受伤儿童的意识状态,即感觉(alert)、语言(verbal)、疼痛(pain)和无反应(unresponsive)。对疼痛反应差或无反应的用红色标识,此类患儿优先级为 1;对感觉、语言和疼痛有反应的患儿用黄色标识,此类患儿优先级为 2。 2二次分类方法(1)SAVE Triage 方法:一般用于重大灾难后对于条件有限、大量伤病员滞留且时间较长的情况。具体将伤病员分为三类:一类是即使治疗,存活概率也较小;二类是治疗与否都会存活;三类是治疗会存活,不治疗就会死亡的伤病员。 (2)Triage Sort 方法

21、:是一种基于修正创伤评分法的生理评分,主要分类依据为 Glasgow评分、呼吸频率和收缩压。根据评分分值将伤病员分为 4 级: T1 级,评分 4 10 分; T2 级,评分 11 分; T3 级,评分 12 分; T4 级,评分 1 3 分。此外,死亡者为 0 分。具体评估分值见表 3-1。二、伤病员的安置与救护(一)伤病员的安置灾后伤病员可以通过步行、轮椅、担架车、担架等辅助设施运送至相对安全的区域,即伤病员集中区。该区通常离灾难现场有足够的距离,以确保人员安全。对于轻症或中、重度患者,在不影响急救处理的情况下,将患者放置为安全、舒适的体位,使患者最大限度地放松,且可以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

22、发生误吸。放置患者于合适体位后要注意保暖。对长时间受困伤病员应在现场给予适当的处置后再移动,避免增加伤病员的死亡率。在检伤分类区经伤(病)情评估和分类后,将伤病员安置于治疗区,治疗区一般设在比较安全的建筑物或帐篷内。如果伤病员人数不多,治疗区可与检伤分类区合并,以减少对伤病员的搬动。如果人数众多,则还要将治疗区细分为轻、重和危重区,可更有效地运用人力,提高抢救效率。对于重伤和危重伤病员,一般紧急处理后应再次进行病情评估和二次分类。 (二)伤病员的现场救护应以维持生命器官的治疗为主。实施救护的原则是先排险后施救,先救命后治病。 1现场救护的内容呼吸、心搏骤停患者:立即行初级心肺复苏。昏迷伤员:安

23、置合适体位,保持呼吸道通畅,防窒息。张力性气胸患者:用带有单向引流的粗针头穿刺排气或有条件时行胸腔闭式引流。创伤出血患者:采取有效止血、包扎措施。对疑有骨折的伤员进行临时固定;对肠膨出、脑膨出的伤员行保护性包扎。休克患者:即刻建立静脉通路,对休克或有休克先兆的伤病员行抗休克治疗。疼痛患者:对有明显疼痛的伤病员给予止痛药。伤口处理:对大面积烧伤患者给予创面保护。对伤口污染严重者给予抗菌药物,防止感染。中毒患者:对中毒的患者及时给予洗胃或冲洗,注射解毒药以促进毒素排泄。 2现场救护的程序评估判断:对伤病员的伤情或病情进行初步评估,迅速判断伤(病)情严重程度。对症施救:根据伤病员的症状、体征立即实施

24、急需的救护措施,如开放气道、心肺复苏、止血、给氧、抗休克等。心理干预:稳定伤病员的情绪,减轻或消除强烈刺激对其造成的心理影响。三、批量伤病员的转送由于灾难救援现场环境恶劣及救援条件限制,对大批伤病员必须转送到相对安全的地方或医院才能实施有效的救治。快速、安全的转运使伤病员能够得到进一步的救治,对抢救成功率起着重要作用。但无视病情而一味强调迅速转运,可导致严重的不良后果。如外伤大出血未进行止血处理即运送可导致失血性休克,甚至死亡;脊椎骨折未进行初步的固定即搬动和转运,可导致截瘫等严重的并发症;对心搏骤停患者在现场不及时进行初步的心肺复苏即转运,可导致患者失去宝贵的抢救时机。因此,做好转送前准备、

25、转送中护理和转送后的交接工作,以保障伤病员的安全、减轻痛苦、预防和减少并发症、提高救治效果。 (一)转送前准备1伤病员转送指征(1)转送指征:现场实施的救治措施均已完成,如出血伤口的止血、包扎和骨折的临时固定等;确保伤病员不会因搬动和转送而使伤情恶化危及生命。 (2)缓转送指征:病情不稳定,如出血未完全控制、休克未纠正、骨折未妥善固定等;颅脑外伤疑有颅内高压、可能发生脑疝者;颈髓损伤有呼吸功能障碍者;心、肺等重要器官功能衰竭者。 2伤病员转送前要求做好必要的医疗处置,严格掌握转送的指征,确保转送途中伤病员的生命安全;准备好转送工具和监护、急救设备及药品;转送前对每一位伤病员进行全面评估和处理,

26、注意保护伤口;做好伤病员等级和伤情标记,并准备好相关医疗文件。 (二)伤病员转送途中的护理参见第二章第二节(转运与途中监护)相关内容。第四节灾难心理干预灾难发生后突如其来的天灾人祸给人类带来物质上的损失、躯体上的创伤,同时给人的精神和心理亦带来重大影响,造成心理应激障碍。应激相关障碍(stress-related disorder)是指由心理、社会(环境)因素引起异常心理反应而导致的精神障碍,亦称反应性精神障碍。灾后最常见的类型为急性应激障碍(acute stress disorder,ASD)和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重大灾难后精神障碍的发生率为 10% 20%,一般性心理应激损伤更为普

27、遍。一、灾难的心理应激性损伤灾后常见的心理应激性损伤主要包括 ASD、PTSD、适应障碍、酒精及药物滥用、自伤及自杀等。 (一)急性应激障碍 急性应激障碍(ASD)又称急性心因性反应或急性应激反应,是由剧烈的、异乎寻常的精 神刺激、生活事件或持续困境的作用引发的精神障碍。ASD 以急剧、严重的精神打击作为直 接原因。在受刺激后立刻(1 小时之内)发病,表现有强烈恐惧体验的精神运动性兴奋,行为 有一定的盲目性或为精神运动性抑制,甚至木僵。如果应激源被消除,症状往往历时短暂,预 后良好。1症状标准 以异乎寻常的和严重的精神刺激为原因,并至少有下列 1 项:有强烈恐 惧体验的精神运动性兴奋,行为有一

28、定盲目性;有情感迟钝的精神运动性抑制(如反应性木 僵),可有轻度意识模糊。 2严重标准 表现为社会功能严重受损。 3病程标准 在受刺激后若干分钟至若干小时发病,病程短暂,一般持续数小时至 1 周,通常在 1 个月内缓解。 4排除标准 需排除癔症、器质性精神障碍、非成瘾物质所致精神障碍及抑郁症。 (二)创伤后应激障碍 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又称延迟性心因性反应,是指由异乎寻常的威胁性或灾难心理 创伤导致延迟出现和长期持续的精神障碍,通常在创伤事件发生 3 个月后出现,但也可能在事 发后数个月至数年间延迟发作。PTSD 患者多为直接或间接接触创伤事件的幸存者(受害者)、 目击者与救援者。症状持

29、续视患者状况的不同而各异。 1症状标准 第一,遭受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异乎寻常的创伤事件或处境。第二,反复出 现创伤性体验,并至少有以下 1 项:不由自主地回想受打击的经历;反复出现有创伤内容 的噩梦;反复发生错觉、幻觉;反复有触景生情的精神痛苦。第三,持续的警觉性增高, 并至少有以下 1 项:入睡困难或睡眠不深;易激惹;集中注意困难;过分担惊受怕。 第四,对于刺激相似或有关情景的回避,并至少有以下 2 项:极力不想有关创伤的人与事; 避免参加能引起痛苦回忆的活动,或避免到会引起痛苦回忆的地方;不愿与人交往,对亲 人变得冷淡;兴趣爱好范围狭窄,但对于创伤经历无关的某些活动仍有兴趣;选择性遗忘; 对

30、未来失去希望和信心。 2严重标准 表现为个人的社会功能受损。 3病程标准 精神障碍延迟发生(即在遭受创伤后数日至数月后,罕见者延迟半年以上 才发生),符合标准至少已 3 个月。 4排除标准 排除情感性精神障碍、其他应激障碍、神经症、躯体形式障碍等。 (三)适应障碍 适应障碍是指由于个体素养或个性的缺陷导致对日常生活中的紧张性刺激不能适当地调试, 从而产生较明显的情绪困扰、适应不良行为或生理功能障碍,并造成正常工作及人际关系、社 会功能受损。适应障碍的诊断要求症状持续 1 个月以上,但一般不超过半年,其主要特点是: 1有明显的生活事件为诱因。 2在事件发生前当事人的一般适应功能水平正常,但存在一

31、定的个性缺陷或不足。 3以情绪障碍为突出表现,并伴有行为适应不良或生理功能障碍。 4正常社会功能受到影响。 二、灾难伤病员的心理干预 (一)伤病员心理危机的特点 1心理危机往往是突发性的 由于事发太突然,使人的心理无法承受,于是心理发生了急剧的紊乱,失去平衡而处于一种紧张状态。 2心理危机主要表现为三大症状(紧张、焦虑和抑郁)具体包括惊恐、悲伤和痛苦等。这些情绪往往对人的心理及躯体均会造成极大伤害。 3严重的心理危机会导致自杀突如其来的心理打击往往使原本就心理脆弱的人无法承受,无法做出有效的应激反应,在绝望之下他们可能选择死亡,以避免无法承受的心理重创。 (二)需要心理干预的人群心理危机干预人群分为四级。干预重点应从第一级人群开始,逐步扩展。一般性宣传教育要覆盖到四级人群。1第一级人群亲历灾难的幸存者,如死难者家属、伤病员、幸存者。 2第二级人群灾难现场的目击者,如目击灾难发生的灾民、现场指挥、救护人员(消防及武警官兵、医疗救护人员和其他救护人员)。3第三级人群与第一级、第二级人群有关的人,如幸存者和目击者的亲人等。4第四级人群后方救援人员、灾难发生后在灾区开展服务的人员或志愿者。 (三)伤病员的心理评估1心理评估的目的(1)筛查:筛选受灾人群中需要进行心理干预的高危人群。 (2)判定:针对重点人群中的个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