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2 ,大小:238.50KB ,
资源ID:13703368      下载积分:5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370336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广东省佛山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精品解析Word版.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广东省佛山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精品解析Word版.docx

1、广东省佛山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精品解析Word版广东省佛山市20182019学年度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本试卷共6页,32小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务必将自己的学校、姓名、考号填写在答卷(卡)上。2.用钢笔或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卷上作答,必须答在答题卷(卡)规定位置上,否则不给分。一、选择题:满分60分。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梁启超曾说中国历史上有意义的革命,第一回就是周朝的革命,打破黄帝、尧、舜以来部落政治的局面。周朝革命的内涵是A. “宗法分封制”到“官僚政治”的革命B. “氏族部落制”

2、到“宗法分封制”的革命C. “中央集权”到“专制帝制”的革命D. “氏族部落制”到“中央集权”的革命【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西周实行的分封制,天子将土地和人民分封给诸侯,诸侯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诸侯对天子要定期朝贡、提供军赋和力役,以拱卫周王室,打破黄帝、尧、舜以来部落政治的局面,故B正确;“宗法分封制”到“官僚政治”的革命是秦朝推行的郡县制,排除A;周朝时期中央权力尚未实现高度集中,C错误;周朝时期中央权力尚未实现高度集中,“中央集权”表述错误,排除D。2.据记载,春秋时期鲁国国君朝觐周天子2次,而朝见齐、晋等大国多达20次,这反映了当时A. 分封制失去对诸侯的有效约束B

3、. 开始出现“礼崩乐坏”局面C. 鲁国和周王室的关系渐趋恶化D. 诸侯国之间的关系比较融洽【答案】A【解析】【详解】春秋时期,周天子势力开始衰微,齐、晋等大国地位开始崛起,分封制失去了对诸侯的有效约束,这使得一些势力弱小的诸侯国弃周天子转而投靠诸侯大国,故A正确;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开始出现”“礼崩乐坏”局面,B错误;材料表明鲁国朝拜周天子次数减少,无法体现鲁国和周王室的关系渐趋恶化,排除C;材料表明鲁国朝拜周天子次数减少,投靠诸侯大国,无法体现诸侯国之间的关系比较融洽,并且春秋时期诸侯争霸战争不断,故D错误。3.秦朝的国家大事,一般先由丞相、御史大夫和诸卿进行朝议,最后由皇帝裁决。这一做法使A

4、. 君权遭到了一定程度弱化B. 政治民主的观念开始萌发C. 中央强化了对地方的控制D. 有利于减少专制决策失误【答案】D【解析】【详解】从材料可以看出,秦朝的军国大事先由三公九卿讨论,然后再由皇帝决策,这在很大程度上就减少了君主专制造成的决策失误,故D正确;秦朝建立君主专制制度,A“弱化”表述错误;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下,没有民主观念,排除B;材料反映的是秦朝的中央官制,而不是地方管理制度,所以不会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排除C。4.唐代前期,中书省负责起草诏令的人常为“中书舍人”,额员有七、八人之多;中书舍人的官位并不高,但他们却有拟撰诏敕之权。这种制度设计A. 使决策具有民主性B. 抑制

5、相权,加强皇权C. 内部强调分化事权D. 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中书省负责起草政令,起草诏令的“中书舍人”人员多、职位不高、权力大,这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故B正确;三省六部制削弱了相权,最终决策权掌握在皇帝手中,加强了君主专制,A错误;材料反映分散相权,而不是分化事权,C错误;分工明确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材料信息无法体现行政效率的提高,排除D。5.古代民间认为,科举考中的举人和进士非同凡人,都是天上的文曲星下凡。还有一种说法,说他们是佛,称考试的贡院叫选佛之场,登记的名册叫千佛名经。这表明A. 科举制打破了特权阶层对政权的垄断B

6、. 科举制利于社会整体文化素养的提高C. 科举制促进了知识普及与文化的传播D. 当时社会对科举及第崇拜的价值取向【答案】D【解析】材料叙述了古代民间将科举及第的美化与神化,表现了古代民间对于考中科举的进士、举人的崇拜以及对于科举及第的崇拜,并没有涉及科举制的作用,故答案为D。ABC三项都是在论述科举制本身的作用,但材料讲的是民间人士对科举的态度,这三项与材料不符。6.清代曾侍从三个皇帝的军机大臣张廷玉多次被皇帝称赞,但他仍时刻小心谨慎,从不留片稿于家中,很少结交外官,从政多年“无一字与督抚外吏接”。这说明了军机处A. 官员的保密意识比较强B. 借鉴了欧美民主制度C. 对皇权有一定的约束力D.

7、仅是君主专制的工具【答案】D【解析】【详解】从材料可以看出,军机大臣不敢与地方官员相交接,也不敢把军机处的事情在家庭生活中透露,体现了军机处办事及其机密的特点,也体现出了军机大臣,不敢结党营私的特征,这主要是因为他们是皇帝的亲信大臣,完全服从于皇帝,故D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军机大臣自己处事非常小心,而不是强调官员的保密意识比较强,排除A;材料体现不出与欧美民主制度的关系,排除B;从材料可以看出,军机大臣对皇权没有任何制约作用,排除C。7.“无论是古希腊的城邦民主,还是中国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他们都各自适应了当时当地的条件,是制度演进的客观结果,而不是人们主观选择的结果。”这表明A. 中西制度

8、的差异不受主观因素的影响B. 中西制度的差异根源于地理环境的不同C. 历史传统、地理环境影响政治制度演进D. 政治制度的演进是人们自主选择的结果【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说明中国和希腊的制度都各自适应了当时当地的历史和地理条件,由此可知,历史传统和地理环境影响政治制度演进,故C正确;中西制度不是人们主观选择的结果,但不能说不受主观因素的影响,A错误;制度差异根源于经济,不是地理环境,B错误;政治制度不是主观选择的结果,D与材料主旨不符,应排除。8.“这种专政可以调动一切能够调动的力量,在需要的时候,它以绝对真理的面目向少数派和少数意见呼啸着压过去,轰然一声,连呻吟都一并埋在尘土之中。”这反

9、映了雅典民主的A. 自由平等精神B. 直接民主途径C. 集体暴政弊端D. 科学治国理念【答案】C【解析】材料中关键信息是“这种专政”“以绝对真理的面目向少数派和少数意见呼啸着压过去”,意思是雅典民主制发展成对少数派和少数意见者实行专政的工具,故选C项。A不对,雅典民主的范围有限,并不能代表真正的自由和平等;BD与题意不符。9.万民法是继公民法之后,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罗马司法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用来调整罗马公民和异邦人之间以及异邦人和异邦人之间民事法律关系的罗马法律。这部法律A. 适用于罗马境内的一切人B. 提高了罗马公民的法律地位C. 是罗马疆域扩大后的选择D. 适应了罗马共和国的发展

10、需要【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是用来调整罗马公民和异邦人之间以及异邦人和异邦人之间民事法律关系的罗马法律”,结合所学可知,随着疆域的扩大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罗马法发展为万民法,万民法是适应于罗马帝国境内一切自由民的法律,故C正确;万民法适用于罗马帝国境内的一切自由民而不是一切人,A表述错误,排除;材料反映了万民法的适用范围,无法体现提高了罗马公民的法律地位,排除B;万民法适应了罗马帝国发展的需要而不是共和国,D表述错误,排除。【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是用来调整罗马公民和异邦人之间以及异邦人和异邦人之间民事法律关系的罗马法律”,联系所学万民法产生的背景和意义分析解答。10.从1689年

11、的权利法案到1701年的王位继承法,再到责任内阁制的形成这一进程反映了英国资产阶级的政治诉求是A. 发展资本主义B. 实行民主共和C. 实行民主政治D. 实现自由平等【答案】C【解析】【详解】从1689年的权利法案到1701年的王位继承法,再到责任内阁制的形成反映了英国政治民主化不断完善,体现了英国资产阶级实行民主政治的诉求,故C正确;A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英国实行君主立宪制,B错误;材料信息与自由平等无关,排除D。11.美国的政治制度赋予了各州教育行政自主权,美国长期以来没有统一的高等学校招生考试。造成美国高校考试制度相对灵活的重要原因是A. 联邦体制B. 三权分立原则C. 邦联体制D.

12、 民主共和政体【答案】A【解析】美国1787年宪法确立联邦体制,中央权力加强的同时,各州还保持了一定程度的自治地位,拥有一些州权,故A项正确;三权分立原则是政府权利构建中相互制约与平衡,与材料信息不符,故B项错误;邦联体制是独立之初美国体制,故C项错误;民主共和政体主要体现在总统通过选举产生,有时间任期,与材料信息不符,故D项错误。点睛:“赋予了各州教育行政自主权”表明地方拥有一定的自主权。结合所学可知,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联邦的宪法和法律是国家最高法律,联邦政府行使主要权力,各州可以拥有自己的宪法和法律,同时还拥有一定的自主权。这样既维护了国家统一,又调动了地方的积极性和创造性。12.法国

13、1875年宪法规定:总统是国家元首,军队最高统帅,可任命文武官员。但随即又规定,总统的命令须经各部部长附署,其主要目的是A. 提高总统的科学决策B. 防止法国的君主复辟C. 彰显法国的民主运作D. 消除农民的保皇思想【答案】B【解析】【详解】法国总体掌握行政大权,但“总统的命令须经各部部长附署”说明权力受到限制,这是因为法国共和制是共和派与君主派妥协的产物,为防止君主势力的复辟,采取限制总统权力的措施,故B正确;“总统的命令须经各部部长附署”目的是限制总统的权力,排除A;C不是规定“总统的命令须经各部部长附署”的主要目的,排除;材料反映中央权力运作的问题,与消除农民的保皇思想无关,排除D。13

14、.1908年底,德意志部分议员提出议案,要求详细规定帝国宰相的职责,规定皇帝的宣战权必须得到议会的赞同。这些议案没有获得通过,但帝国议会获得了在质询宰相时通过多数决议确定国会意见的权力,还可以宣布对宰相不信任。这表明德意志帝国议会A. 剥夺皇帝的行政大权B. 政治作用得到增强C. 最终获取了立法大权D. 决定宰相政治命运【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历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材料中“规定皇帝的宣战权必须得到议会的赞同。这些议案没有获得通过,但帝国议会获得了在质询宰相时通过多数决议确定国会意见的权力,还可以宣布对宰相不信任”说明德国议会政治作用加强,所以答案选B。考点:欧

15、美资产阶级代议制德国君主立宪制内容14.著名学者茅海建在天朝的崩溃一书中写道:在签订南京条约的过程中,英国外交家们极为重视条约中的字句和语法,而清朝官员并不细加审查,一览即了,他们反倒重视文件措辞、格式是否谦卑恭敬,重视互相见面到底是鞠躬还是下跪。这从本质上反映A. 缺乏近代外交经验B. 不了解世界形势C. 两国治理秩序差异D. 不懂得国际公法【答案】C【解析】由材料“英国外交家们极为重视条约中的字句和语法,而清朝官员并不细加审查,一览即了,他们反倒重视文件措辞、格式是否谦卑恭敬,重视互相见面到底是鞠躬还是下跪”本质上反映近代资本主义国建与传统封建国家之间的国家治理的差异,故选C。ABD只是外

16、在的表象的差异,排除。15.鸦片战争后,英国提出“协定关税”;甲午战后,日本提出“在华设厂”,其共同点是A. 为资本主义国家商品输出创造有利条件B. 为资本主义国家资本输出创造有利条件C. 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D. 适应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阶段性要求【答案】D【解析】略16.“它以称赞的口吻介绍了美国的选举制度,国会制度,主张举办近代工矿、交通、金融、邮政事业,主张与外国平等来往通商,它不是农民战争实践的产物”。这最有可能评价的是A. 海国图志B. 资政新篇C. 临时约法D. 变法通议【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题“以称赞的口吻介绍了美国的选举制度,国会制度,主张举办近代工矿、交

17、通、金融、邮政事业,主张与外国平等来往通商,它不是农民战争实践的产物”,结合所学可知,资政新篇是主张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改革方案,超越了农民阶级的思想,不是农民阶级革命实践的产物,符合题意,故B正确;海国图志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军事技术,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不符合题意,排除A;临时约法是中华民国颁布的资产阶级民主宪法,没有涉及“主张举办近代工矿、交通、金融、邮政事业”,不符合题意,排除C;变法通议主张变法图强,不符合题意,排除D。17.阅读下表,由此可得出的最恰当结论是黄海海战中日双方兵力、损失对比表A. 中国北洋水师损失殆尽B. 此战使清政府开始避战求和C. 中国北洋水师主力尚存D. 此战导致

18、马关条约的签订【答案】C【解析】【详解】表中直接体现了黄海海战中日双方兵力对比和损失,可以看出无论是参战舰艇火炮、兵力和舰船损失,日方都处于优势,中国北洋水师虽沉船五艘,但主力尚存,因此日本也并未因此黄海海战彻底取得黄海的制海权,故C正确,A错误;从表格信息无法体现黄海海战使清政府开始避战求和,排除B;黄海海战时间是1894年,此后还有威海卫战役和辽东战役,1895年签订马关条约,故D错误。18.袁世凯曾托人请康有为主持清史馆,康有为婉拒后与人谈及说道:“我若修清史,则袁世凯首为罪人,如此必不为所容,因此不可赴任。”对此以下各项的分析,最准确的是A. 康有为具备优秀史学家品质B. 康有为不能原

19、谅袁世凯逼迫清帝退位C. 康有为惧怕袁世凯的权威D. 康有为反对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果实【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反映了康有为对袁世凯的不满态度,这并不能说明康有为具备优秀史学家品质,故A错误;袁世凯逼迫清帝退位,使清朝皇帝从此退出历史舞台,故康有为有此态度和说法,故B正确;材料并不能体现康有为惧怕袁世凯的权威,C错误;“我若修清史,则袁世凯首为罪人”说明袁世凯的行为与清朝灭亡有关,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果实的行为是对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的破坏,不符合题意,排除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我若修清史,则袁世凯首为罪人,如此必不为所容”,联系所学康有为的思想和清帝退位的史实分析解答。19.鲁迅

20、说“至于中国所谓的手段,在我看来,有时也应该说有的,但绝非以夷制夷,倒是想以夷制华。然而,夷又哪有这么愚笨呢,却先来一套以华制华给你看”。中国近代史上能体现以华制华的历史事件是A. 辛丑条约B. 马关条约C. 太平天国D. 甲午战争【答案】A【解析】【详解】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体现了“以华制华”,即指外国侵略者利用中国人来制服中国人的政策,故A正确;中日甲午战争中国被迫签订中日马关条约,标志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大大加深,但不是“以华制华”,排除BD;太平天国是农民阶级的反封建统治的起义,不属于“以华制华”,排除C。20.1919年6月9日,陈独秀起草了北

21、京市民宣言,提出了保障市民集会、言论自由等“最后最低之要求”,要对北京政权予以“根本之改造”。这体现了五四运动的A. 爱国精神B. 民主精神C. 团结精神D. 科学精神【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中的内容陈独秀提出的是“保障市民集会、言论自由等”体现的是民主精神,没有体现出爱国、团结、科学,所以选择B项。21.下面卡片内容节选自恩格斯的巴黎公社二十一周年给法国工人的贺信。男男女公民们:自从巴黎人民举起了红旗,同时向飘扬在凡尔赛的法国三色旗和飘扬在普鲁士人占领的炮台上的德国三色旗发出挑战以来,到今天已经过去21年了。这反映了巴黎公社A. 具有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的性质B. 英勇无畏精神与斗争策略值

22、得借鉴C. 没有科学处理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D. 承担着民族革命和无产阶级革命的任务【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自从巴黎人民举起了红旗,同时向飘扬在凡尔赛的法国三色旗和飘扬在普鲁士人占领的炮台上的德国三色旗发出挑战”可知,巴黎公社运动不仅反对外来侵略,还将资产阶级政府作为其敌人并向其发起挑战,说明巴黎公社运动是民族革命也是无产阶级革命,故D正确;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革命,不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A错误;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巴黎公社英勇无畏精神,并且巴黎公社失败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斗争策略存在较大问题,B错误;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巴黎公社“没有科学处理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排除C。【点睛】紧扣材料关

23、键信息“自从巴黎人民举起了红旗,同时向飘扬在凡尔赛的法国三色旗和飘扬在普鲁士人占领的炮台上的德国三色旗发出挑战”,并联系所学巴黎公社的背景和影响分析解答即可。22.列宁在回顾十月革命时说:“不仅同1789年和1793年相比,而且同1871年相比,俄国无产阶级在自己的革命中都达到了极高的高度。”“达到了极高的高度”是指十月革命A. 采取了暴力斗争的形式B. 首先从中心城市开始C. 缔造了新型的社会制度D. 由无产阶级政党领导【答案】C【解析】A项B项与“1789年和1793年、 1871年”相同;D项与1871年相同;俄国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与“俄国无产阶级在自己的革命中都达

24、到了极高的高度”相同,故本题答案选C项。【名师点睛】由“俄国无产阶级在自己的革命中都达到了极高的高度”结合所学的俄国十月革命的特点进行选择即可。23.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决议提出对现有其他政党,应采取独立的攻击的政策。1923年6月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议决案提出根据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议决议,中国共产党须与中国国民党合作,共产党党员应加入国民党。党的方针出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 国外政治形势发生变化B. 严格执行共产国际的决议C. 孙中山同意与中共合作D. 认识到统一战线的必要性【答案】D【解析】【详解】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议决案是中共三大的决议,其背景是中共所推动革命方

25、式遭受重大挫折,认识到自身力量的薄弱,要继续革命,必须与其他革命党派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即此时中共认识到统一战线的必要性,故D正确;国外政治形势发生变化,属于外因,不是主要原因,排除A;严格执行共产国际的决议,属次要原因,不是与国民党合作的主要原因,排除B;孙中山同意与中共合作是国共合作的原因之一,不是主要原因,排除C。【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1923年”“中国共产党须与中国国民党合作,共产党党员应加入国民党”,联系所学国共第一次合作的背景分析解答。24.1935年起,蒋介石就通过一些渠道寻找共产党进行秘密接触:令驻苏武官邓文仪找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谈判;通过中共党员董健吾秘密向中共中

26、央转达国民党要求谈判的信息。这反映了A. 共产国际要求国共停止内战B. 国民党放弃了武力剿共方针C. 外部环境推动两党关系转折D. 西安事变推动政治局势改变【答案】C【解析】【解析】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1935年日本制造“华北事变”,国内民族矛盾加剧,国民党通过一些途径与中共接触,推动了国共由对抗逐步转向合作,由此可知,外部环境推动两党关系转折,故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共产国际要求国共两党结束内战,故A项错误依据题干时间“1935年”并结合所学可知,此时国民党还没完全放弃武力剿共,故B项错误;题干反映的是国民党通过一些途径与中共接触,但是没有体现西安事变推动政治局势改变,故D项错误。25

27、.计量史学是运用数学方法来研究历史事物的数量关系,实现对历史变化、发展及运行规律的分析。下图最主要说明了A. 日本法西斯是世界人民共同的敌人B. 日本陆军的近一半身陷在中国战场C. 中国战场坚持抗战是太平洋战场盟军转入反攻的重要因素D. 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日军陆军分布地区示意图中反映出其陆军的大部分分布在中国;由此可以看出中国抗战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故选D。A项不是图表要说明的问题;从图中看不出日军的战争情况,故B说法排除;C项无法得出。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抗日战争26.如果要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28、的革命传统教育,选择最切题的实地考察路线是A. 江西井冈山贵州遵义陕西延安B. 广州虎门南京中山陵北京圆明园C. 南京天王府遗址北京故宫沈阳伪皇宫D. “淞沪会战纪念馆”“台儿庄战役纪念馆”“甲午海战纪念馆”【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可知,时间是1919年-1949年,结合所学可知,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于1927年,1935年召开遵义会议,延安是抗战时期(1937-1945年)中共中央所在地,是全国抗日根据地的指挥中枢与总后方,A项均发生在1919年-1949年,故A正确;虎门销烟是1839年;火烧圆明园是在1860年,与题干时间不符,B错误;(南京天王府遗址)太平天

29、国运动发生在1851-1864年,与题干时间不符,C错误;甲午海战是在1894年,与题干时间不符,D错误。【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联系所学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时间范围分析解答。27.1954年9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新中国第一部宪法,以替代起临时宪法作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这一做法的主要目的是A. 体现中共领导下多党合作的政权特色B. 建立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C. 保障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顺利过渡D. 把依法治国的方针写入宪法【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依据所学可知,1954年宪法的制定,根本目的是“向社会主义过滤”。分析选项,A早在共同纲领就已体现

30、出来;B与题意不符;C符合题意;D是新时期。所以应选C。考点: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建国初期的民主政治建设第一部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28.建国初期中国民主同盟主席张澜在政协会议上说:“我们的新制度,当然放弃了旧民主主义中所谓的总统制、内阁制那一套陈腐的旧东西,同时我们亦不同于苏联及东欧各国的政权治权合一的制度。根据我们的民主集中制,中国人民把政权掌握在自己的手里,而人民又确确实实有了一个集中行使立法权和行政权的最高权力机关。这是理论与实际一致的一种制度。”这个“新制度”指的是A.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 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C.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 一国两制【答案】A【解析】由材料信息

31、“人民又确确实实有了一个集中行使立法权和行政权的最高权力机关”可知,这是“立行合一”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故A项正确;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政党制度,故B项错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民族制度,故C项错误;“一国两制”不符合材料“建国初期”“ 人民又确确实实有了一个集中行使立法权和行政权的最高权力机关”,故D项错误。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提取材料关键信息。本题的关键信息是“人民又确确实实有了一个集中行使立法权和行政权的最高权力机关”,由此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29.宣传画是以宣传鼓动、制造社会舆论和气氛为目的的一种绘画,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下图宣传画(图中标语:抓革命,促生产;备战备荒为人民;打倒美帝、打倒苏修)反映的历史时期是A. 20世纪50年代初B. 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C. 20世纪60年代晚期D. 20世纪70年代初期【答案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