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9 ,大小:584.39KB ,
资源ID:13710238      下载积分:5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371023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云南省中考物理试题有答案.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云南省中考物理试题有答案.docx

1、云南省中考物理试题有答案2019年云南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物理试题卷一.选择题1. 如图所示,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 甲图中的烛焰经小孔所成的像是虚像B. 乙图中的漫反射不避循光的反射定律C. 丙图中的小孩叉鱼时对准鱼就能叉到D. 丁图中的雨后彩虹是阳光经小水滴色散后形成的【答案】D【解析】分析:(1)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日食、月食、影子、小孔成像等都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2)一束平行光射到粗糙的物体表面时,反射光不再平行,而是射向各个方向,这种反射叫做漫反射,漫反射和镜面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3)从鱼身上反射的光线由水中进入空气时,在水面上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

2、射角,折射光线进入人眼,人眼会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去,就会觉得鱼的位置偏高,变浅了;(4)太阳光是混合光,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经过三棱镜可以分散为各种色光,这种现象叫光的色散。解答:A、小孔成的是倒立的实像,不是虚像,是光在同种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错误;B、漫反射的光线尽管杂乱无章,但每条光线仍然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故B错误;C、水中鱼反射出的光,在水面处发生了折射,折射光线向远离法线的方向偏折,我们看到的是变浅的鱼的虚像,因此用鱼叉捕鱼时,不是将鱼叉对准他看到的鱼,而是瞄准所看到的鱼的下方位置叉去,故C错误;D、当太阳光射入雨后空气中的小水滴时,太阳光经过折射发生色散,从而形成彩虹,

3、故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通过几个日常生活中的现象考查了对光的直线传播、光的折射现象、漫反射、平面镜成像的理解与掌握,在学习过程中要善于利用所学知识解释有关现象,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2.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B. 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C. 过量的电磁辐射对人体会造成危害D. 常用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答案】B【解析】分析:(1)世界上的一切物体都是运动的,绝对静止的物体是不存在的,我们所说的静止是相对的,是相对于参照物而言的。(2)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3)长期、过量的电磁辐射会对人体产生较大的伤害,会出现病变

4、;(4)温度计的原理是液体热胀冷缩。解答:A、在物理学里,我们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整个宇宙都是运动的,运动是物体的普遍规律,我们所说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参照物而言,绝对静止的物体是没有的,故A正确;B、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故B错误;C、过量的电磁辐射对人体会造成危害。故C正确;D、常用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故D正确。故选:B。【点睛】此题考查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力与运动的关系、温度计的工作原理等,是一道综合性较强的题目,但总体难度不大,掌握基础知识即可正确解题。3. 汽车是一种运输工具, 关于汽车的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发动机的

5、做功冲程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B. 汽油只有在高温时才会蒸发C. 选择水作为发动机的冷却剂,是利用水的比热容较小的特点D. 车轮胎上的花纹是为了减小摩擦【答案】A【解析】分析:(1)在热机的做功冲程中,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2)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3)水的比热容较大,常用来做冷却剂或暖气的传热介质等;(4)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是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据此做出分析。解答:A、发动机的做功冲程中将燃料燃烧释放的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故A正确;B、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而沸腾只能在特定的温度(沸点)才能发生,故B错误;C、水箱中用水做冷却剂,是因为水有较大的比热容,在同等情况下,可以吸收更

6、多的热量,故C错误;D、车轮胎上的花纹,为了在压力一定时,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以增大摩擦力,故D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结合生活中的具体实例,综合考查了摩擦力的影响因素、蒸发的条件、热机中能量的转化、水的比热容特点的应用等,综合性强,但难度不大。4. 在可靠实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假想在理想状态下。经过分析。综合等符合逻惧的科学推理得出规律,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 下列规律采用此方法得出的是A. 能量守恒定律B. 杠杆平衡原理C. 牛顿第一定律D. 串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答案】C【解析】分析:“科学推理法”即:规律不能直接用实验验证,只能在实验的基础上经过概括、抽象、推理得出。解答:能量

7、守恒定律、杠杆平衡原理、串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都是直接通过真实的实验数据得出的结论,其结论形成方法与牛顿第一定律不同,所以A、B、D都不能选。牛顿第一定律的建立是在大量实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概括推理得出的(实际上不受摩擦力的物体根本不存在),所以该实验主要是利用了实验推理法形成的,所以C选项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的关键是了解“推理法”的实验过程,然后回忆所学内容,即可解决。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原子由质子和电子组成B. 电热水器是利用电流的热效应工作的C. 飞机起飞时机翼上方空气流速慢压强小D. 物体温度越高含有的热量越多【答案】B【解析】分析:(1)物质由分子组成,分子由原

8、子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两部分组成;(2)电流流过导体时,导体要发热,这种现象是电流的热效应。发生电流的热效应时,电能转化为内能;(3)机翼上方的空气流速比下方的快,因此下方向上的压强大于上方向下的压强,上下表面存在一个向上的压力差,这就是机翼的升力;(4)物体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内能越大;在热传递过程中物体改变的内能的多少叫热量,热量是一个过程量,不能说物体含有热量。解答:A、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故A错误;B、电热水器工作时,消耗电能,得到内能,是利用电流的热效应工作的,故B正确;C、机翼的形状上凸下平,飞机起飞时机翼上方空气流速大、压强小,下方空气流速小、压强大

9、,从而产生向上的升力,故C错误;D、物体温度越高,内能越大,热量是一个过程量,不能说物体含有热量,故D错误。故选:B。【点睛】此题是一道综合题,考查了原子结构、电流的热效应、飞机的升力及热量的概念,包含的知识点较多。正确、全面理解概念和规律,是解答的关键。6. 如图所示,用量筒和水测量小石头体积时,小石头在水里下沉的过程中,下列判正确的是A. 水的密度变大B. 水对小石头的压强不变C. 小石头受到的浮力不变D. 量筒对桌面的压力变大【答案】C【解析】分析:(1)密度是物质的特性,不随小石块的下沉而改变;(2)根据来判断压强;(3)浮力与液体的密度和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与深度无关;(4)量筒对水

10、平桌面的压力等于量筒重力、水的重力和石块重力的和。解答:A、密度是物质的特性,水的密度不随小石块的下沉而改变,故A错误;B、小石头在水里下沉的过程中,深度越来越大,根据可知压强变大,故B错误;C、浮力与液体的密度和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与深度无关,小石头受到的浮力不变,故C正确;D、小石头在水里下沉的过程中,量筒对桌面的压力不变,故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压强公式、阿基米德原理的掌握和运用,能根据压强公式和阿基米德原理判断出小石头在水里下沉的过程中浮力变化和量筒对桌面的压力变化情况是本题的关键。7.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核能属于可再生能源B. 导体横截面积越大阻值越大C. 大功率

11、用电器可以使用两孔插座D. 用超导体做导线可以降低由于电阻引起的电能损耗【答案】D【解析】分析:(1)化石能源、核能会越用越少,不可能在短期内从自然界得到补充,所以它们属于不可再生能源;(2)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有关;(3)大功率或带有金属外壳的用电器,必须使用三孔插座,以防外壳带电,危及人身安全;(4)超导材料是一种电阻为零的材料。超导体的电阻为0,不会放热,所以电能无法转化为内能。解答:A、核燃料是越用越少的,不能从自然界得到补充,是不可再生能源,故A错误;B、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共同决定,导体的电阻与横截面积成反比,故在材料、长度一定的情况下,导体横截

12、面积越大阻值越小,故B错误;C、大功率或带有金属外壳的用电器,使用两孔插座,没有接地功能,用电器外壳带电,会危及人身安全。故C错误;D、用超导体做输电导线,由于导体电阻为零,可以减小由于电阻引起的电能损耗,故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核能,电阻的决定因素,三孔插座的应用,以及超导现象,是一道综合题。掌握基础知识即可解题。8. 如图所示,将条形磁铁固定在静止的小车上,电路连接完整后,闭合开关S时,小车不动。变阳器的滑片P向左移动到某一位置时,小车开始向左运动。则下列变阳器接入电路的方式正确的是A. a接e、d接fB. a接e、b接fC. c接e、d接fD. c接e、b接f【答案】A【解析

13、】分析:首先根据安培定则判断通电螺线管的磁极,然后根据变阻器的滑片P向左移动到某位置时,小车开始向左运动,根据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可知,此时电路中的电流变大,磁性增强,则电阻变小,然后根据滑动变阻器有四个接线柱,接入电路时选择上面一个,下面一个做出解答。解答:根据安培定则,右手握住螺线管,四指指向电流的方向,大拇指指向螺线管的左端为N极,与固定在静止的小车上的条形磁铁相互排斥;当变阻器的滑片P向左移动到某位置时,小车开始向左运动,说明斥力增大,则此时电路中的电流变大,磁性增强,则电阻变小,根据变阻器的接法,一上一下可知,a接e、d接f,如图所示:故选:A。【点睛】此题涉及到安培定则、磁极间的相互

14、作用、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滑动变阻器的接线柱的接法等多个知识点,是一道综合性较强的题目。重点是安培定则的运用。二.填空题9. 云南是著名的茶马古道的源头,赶马人喜欢在马的脖子上系个铃铛,当马帮在山间行走时,叮叮当当的铃声传出山外,故有“山间铃响马帮来”的笑谈,铃声是铃芯击打铃壳使其_而发声 人们是根据声音的_来辨别出声音铃声而不是其它物体发出的声音。【答案】 (1). 振动 (2). 音色【解析】分析:(1)声音由物体的振动产生。(2)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

15、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解答:(1)声音由物体的振动产生。铃声是铃芯击打铃壳使其振动而发声。(2)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人们根据铃声与其它物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来辨别。故答案为:振动;音色。【点睛】明确声音的产生靠振动、深入理解声音的三个特征;可解答此题。10. 盛夏时节,白花绽放。花香四溢,沁人心脾,同学们闻到“花香”说明分子在做_电磁感应现象是英国物理学家_发现的,该发现使人类大规模用电成为现实。【答案】 (1). 无规则运动 (2). 法拉第【解析】分析:(1)组成物质的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扩散现象证明了分子的无规则运动;(2)法拉第在奥斯特的启发下,研究了磁场与电流的关系,

16、最终在1831年终于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会产生电流。根据这个发现,后来发明了发电机,这个重要现象的发现使人类对电能的大规模获得和利用成为可能。解答:同学们闻到“花香”说明花香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电磁感应现象是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发现的,根据电磁感应现象,人们发明了发电机,为人类大规模获得电能提供了可能。故答案为:无规则运动;法拉第。【点睛】物理学史和分子的运动一直是考试中的热点,了解相关的物理学史可以使我们了解科学家的贡献,激发我们学习物理的兴趣。重点是掌握分子动理论。11. 中国高速铁路以快捷、平稳和高速发展享誉世界,已成为现代中国的

17、一张名片。2019年5月1日。昆明至大理首列动车进行联调联试。预计2019年6月底通车。如图所示,动车出站时,以站台为参照物车是_的;该条铁路实现4G网络全覆流,4G网络是利用_来传输信息的。【答案】 (1). 运动 (2). 电磁波【解析】分析:(1)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相对于参照物来说物体位置发生变化则是运动的,否则是静止的;(2)现代的移动电话都是利用电磁波来传递信息的。解答:(1)动车出站时,若以站台为参照物,车相对于站台来说位置发生变化,所以说车是运动的;(2)4G手机属于移动电话,所以4G网络传输信息是利用电磁波来实现的。故答案为:运动;电磁波。【点睛】此题是一道联系实际生活的综合

18、题,包括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电磁波的应用,知识点彼此之间联系较少。难点是我们对知识的整合运用能力。12. LED灯具有节能、环保的特点,一个220 V 2.5W 的LED灯与一个“220 V 60W的白炽灯亮度相当,若一个220V 8.5W 的LED灯每天正常工作4小时。30天消耗的电能是_度,这些电能可供“220V 60W 的白织灯正常工作_小时。【答案】 (1). 1.02 (2). 17【解析】分析:(1)利用求解消耗的电能;设两种灯泡正常发光的时间为t,利用公式计算消耗的电能;(2)电器正常工作,利用得到灯泡正常工作时间。解答:由可得,该LED灯30天消耗的电能:;这些电能可供“220

19、V 60W”的白炽灯正常工作的时间:。故答案为:(1). 1.02 (2). 17【点睛】本题考查了电功率公式及其变形公式的应用,计算时注意单位统一,。13. 中国轮椅冰壶队在韩国平昌冬残奥会上夺得金牌,实现了我国冬残奥会金牌“零的突破”。运动员将冰壶推出后,冰壶由于_继续向前运动。 休息时,运动员用吸管吸饮料,这是利用了_的作用。【答案】 (1). 惯性 (2). 大气压【解析】分析:(1)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是指物体具有的能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和静止状态的性质。(2)用吸管吸饮料时,吸气时,管内气体的体积增大压强减小,比较管内和管外的饮料受到的压强。解答:(1)运动员将冰壶推出之后

20、,冰壶由于惯性,继续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向前运动;(2)用吸管吸饮料时,是先把吸管内的空气吸走,管内气压减小,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饮料被压进吸管里,利用大气压。故答案为:惯性;大气压。【点睛】此题考查了惯性和大气压的综合应用。题目来源于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题目的难度不大,将理论与实际联系在一起是此题的难点所在。14. 如图所示,两个相同的验电器A和B,A带负电,B不带电。验电器A的金属薄片张开,这是因为_用金属棒把A和B连接起来的瞬间,金属棒中的电流方向从_ (选填“A到B” 或“B到A”)。【答案】 (1).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2). B到A【解析】(1)电荷间的作用规律是:同种电荷相互

21、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2)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正电荷移动的方向是电流的方向;自由电子的定向移动方向与电流方向相反。解答:(1)电荷间的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验电器A的金属箔张开,是因为同种电荷相互排斥;(2)验电器A带负电,说明A有多余的电子,而验电器B不带电,用一根带有绝缘柄的金属棒把A、B连接起来,自由电子由A向B移动;因自由电子的定向移动方向与电流方向相反,故金属棒中的电流方向由B到A。故答案为:同种电荷相互排斥;B到A。【点睛】解答此题是要明确电流的方向、电荷间的作用规律。15. 如图所示,光滑斜面PM与水平面MN平滑连接。弹簧左端固定,小物块在斜面上从

22、P点由静止滑向M点的过程中,机械能_;小物块压缩弹黄的过程中,弹簧的弹性势使_ (均选填 “变大”.“变小”或“不变”)。【答案】 (1). 不变 (2). 变大【解析】分析: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质量、速度,质量越大,速度越大,动能越大;影响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质量、高度,即物体的质量越大,高度越高,其重力势能越大;弹性势能的影响因素:弹性形变的大小。动能和势能统称机械能。三者之间可以相互转化。解答:小物块从P向M运动过程中,斜面光滑,只有重力势能与动能的转化,机械能守恒,故机械能不变;弹簧被压缩过程中,其机械能转化为弹簧的弹性势能,所以弹簧的弹性势能变大;故答案为:不变;变大。【点睛】本题考

23、查动能和势能的转化及弹性势能、机械能的变化分析,明确不同能量大小的影响因素是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16. 如图所示,用滑轮组把质量为50kg的物体匀速提升3m,若拉力F等于500N,则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_;若不计绳重和摩擦,则动滑轮受到的重力为_N【答案】 (1). 80% (2). 200【解析】分析:(1)知道物体质量,利用求其重力,再利用求拉力做的有用功;由图知,n=2,拉力端移动距离s=2h,利用求总功,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等于有用功与总功之比。(2)不计绳重和摩擦,拉力,据此求动滑轮重力。解答:(1)物体的重力:做的有用功:,由图知,n=2,拉力端移动距离,拉力做的总功:,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24、:;(2)不计绳重和摩擦,拉力,则动滑轮重力:。故答案为: (1). 80% (2). 20 【点睛】本题考查了使用滑轮组时有用功、总功、机械效率和动滑轮重力的计算,利用好关系式:不计绳重和摩擦,拉力。17. 如图为所示,小灯泡L标有“3V 0.9W”的字样(忽略温度对灯丝电阻的影响)。当开关S闭合,S1断开时,小灯泡正常发光,电压表的示数为1.5V,则电流表的示数为_A,如果电压表的量程为0 3V,为确保电压表不被损坏。则_(选填“能”或“不能”),同时闭合开S、S1 【答案】 (1). 0.3 (2). 不能【解析】分析:(1)当开关S闭合、S1断开时,灯泡和定值电阻串联,电压表测量电阻两

25、端电压,电流表测量电路电流;已知灯泡额定电压和额定功率,利用公式得到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流,也就是此时电流表的示数;(2)电压表使用时,被测电路电压不能超过电压表最大测量值;同时闭合开关S、S1,灯泡短路,电压表测量电源电压。解答:由电路图知,(1)开关S闭合、S1断开时,灯泡和定值电阻串联,电压表测量电阻两端电压,电流表测量电路电流。已知此时灯泡正常发光,因为,所以电流表的示数为;(2)开关S闭合、S1断开时,灯泡和定值电阻串联,灯泡正常发光,所以电源电压为,当同时闭合开关S、S1,灯泡短路,电压表测量电源电压。而电压表的量程为0-3V,为确保电压表不被损坏,所以不能同时闭合开关S、S1。故答

26、案为:0.3;不能。【点睛】此题考查了串联电路的特点、欧姆定律、电功率有关公式的应用,正确分析电路,明确电路连接关系,是解答此题的关键。18. 如图甲所示,张华用水平推力F推置于水平地面上的木箱,在此过程中,推力F的大小随时间t变化的情况如图乙所示,木箱运动速度v的大小随时间t变化的情况如图丙所示,则13s木箱做_ (选填“匀速” 或“变速”)运动;35s推力对木箱做的功是_J【答案】 (1). 变速 (2). 400【解析】分析:(1)从图像可以看出答案;(2)根据丙图利用计算出35s通过的距离,知道推力,利用计算出推力做的功。 解答:(1)由丙图可知,在13s内木箱做加速运动;(2)从图像

27、可以看出,在35s内木箱做匀速运动,处于平衡状态;由平衡条件可知,木箱受到的滑动摩擦力f=F;由乙图可知,在35s内推力F=200N,则木箱受到的滑动摩擦力f=F=200N;v=1.0m/s,由可得,该过程中木箱通过的距离:s=vt=1.0m/s2s=2m,推力做功:W=Fs=200N2m=400。故答案为:(1). 变速 (2). 400【点睛】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力学图像的分析能力,能从图像上得到有用的物理信息是解题的关键,是一道锻炼学生分析思考能力的好题。三.作图、实验、探究题19. 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当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所示,则被测物体的质量为_g【答案】71.

28、6【解析】分析:天平的测量结果=砝码的总质量+游码的示数,注意游码应读其左侧的刻度。解答:解:使用天平称量物体时,物体质量等于砝码质量加游码对应的刻度,且图示中标尺的分度值为0.2g。则物体的质量为:。故答案为:71.6。【点睛】天平是物理中常用的测量工具,本题重点考查了天平的使用方法。20. 请在如图中作出在空气中匀速下落的雨滴受到的力的示意图(O为雨滴的重心)。【答案】【解析】分析:画力的示意图,首先要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看物体受几个力,要先分析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再按照画图的要求画出各个力。解答:分析可知,在空中匀速下落的雨滴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和竖直向上的阻力作用,这两个力大小相等,

29、方向相反,是一对平衡力,过雨滴的重心,分别沿两力的方向画一条有向线段,并分别用G和f表示,注意两条线段长度要相等,如图所示:【点睛】画力的示意图的一般步骤为:一画简图二定点,三画线,四画尖,五把力的符号标尖边。按照这个作图步骤,很容易能够画出指定力的示意图。21. 请在如图中标出蹄形磁体的N、S极,和磁感线的方向。【答案】【解析】分析: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磁感线的特点及画法,知道在磁体的外部磁感线都是从磁体的北极出来,回到南极。解答:小磁针静止时,其N极所指方向为磁感线的方向,据此标出磁感线的方向;在磁体的外部,磁感线是从磁体的北极出来,回到南极,所以蹄形磁体的下端为N极,其上端为S极,如图所

30、示:【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磁感线的特点,会判断磁感线的方向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22. 某小组同学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1)为使凸透镜所成的像位于光屏的中央,应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至在_上;该实验在光线较_的环境中进行更便于观察。(2)小王同学三次在光屏上看到烛焰的像如图乙所示,A、B、C 分别是他信A. B.C在光屏上所成的儒。在此之前调节仪器时,普在光屏上看到国外景物所成的清晰的像。这个像与如图乙中烛焰_(选填“A”。“B”或“C)的成像原理相同。当把耕烛移动到M点时,在光屏上找不到烛焰的像,因为此时烛焰_ (选填“成实像”。“成虚像”成“不成像”)。(3)分析如图乙中信息。凸透镜所成的实像都是_ (选填“正”或“倒”)立的。蜡烛远离凸透镜时,烛焰所成的像_ (选镇“靠近”成“远离”) 凸透镜。因此用相机拍照,拍完近最再拍远录时,应将相机的镜头向_ (选填“靠近”或“远离”)最物的方向圆一些,才能拍出清晰的照片。【答案】 (1). 同一高度 (2). 暗 (3). A (4). 成虚像 (5). 倒 (6). 靠近 (7). 远离【解析】分析:(1)平行于主光轴的光会聚于主光轴上一点,这一点叫焦点,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焦距;在做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为了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