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1 ,大小:32.73KB ,
资源ID:13722868      下载积分:5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372286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部编中考 语文 句式变换阅读训练及答案.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部编中考 语文 句式变换阅读训练及答案.docx

1、部编中考 语文 句式变换阅读训练及答案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句式变换1按要求变换句式有误的一项( ) 原句:老同志这种看来淡漠的反应激怒了小李。A.被动句:小李被老同志这种看来淡漠的反应激怒了。B.反问句:老同志这种看来淡漠的反应怎能不激怒小李?C.否定句:老同志这种看来淡漠的反应不能激怒小李。D.感叹句:老同志这种看来淡漠的反应激怒了小李啦!【答案】 C 【解析】【分析】C项,语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原句是“激怒了小李”,而改后变成了“不能激怒小李”修改错误。完全改变了原意。 故答案为: C 【点评】考查了句子的改写,改写句子,侧重于改变原句的形式句式的改变或要求的其他形式的改变各种句型掌握方

2、法,熟能生巧,反复练习,即可达到效果。2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平桥村只有一只早出晚归的航船是大船,决没有留用的道理。其余的都是小船,不合用;央人到邻村去问,也没有,早都给别人定下了。外祖母很气恼,怪家里的人不早定,絮do起来。母亲便宽慰伊,说我们鲁镇的戏比小村里的好得多,一年看几回,今天就算了。只有我急得要哭,母亲却遏力的嘱咐我,说万不能装模装样,怕又招外祖母生气,又不准和别人一同去,说是怕外祖母要担心。(1)给划线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气恼_絮do_装模作样_(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语是“_”,这个词语的正确写法是“_”。 (3)文中“宽慰”的意思是:_。 (4)把文中画

3、线的句子改为反问句。 【答案】 (1)no;叨;m(2)遏力;竭力(3)宽解安慰(4)平桥村只有一只早出晚归的航船是大船,难道有留用的道理吗?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汉字字音、字形的把握; (1)“气恼”的“恼”应读“no”; “絮do”应为“柳絮”; “装模作样”的“模”应读“m”。 本题考查汉字易错字的把握; ”遏力 “应写作”竭力”; 本题考查词语的理解。根据文意,我们可用拆分法来解释词意,“宽慰”的意思就是:宽解安慰。 本题考查反问句的改写。陈述句改反问句:可以加上反问词,一般是难道或者怎么。难道通常加在句首,怎么加在句中主语后面。也可以把句子中表示肯定的词改成否定,或者把表示否定的

4、词改成肯定。如:“能”改成“不能”,“可以”改成“不可以”;“不会”改成“会”,“没有”改成“有”等,所以应该为:平桥村只有一只早出晚归的航船是大船,难道有留用的道理吗? 故答案为:no;叨;m; 遏力;竭力; 宽解安慰; 平桥村只有一只早出晚归的航船是大船,难道有留用的道理吗? 【点评】字音字形题的解答,需要学生在平时读课文时养成熟练的语感,正确的书写习惯,并注意在具体语境中的应用。 本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这就要求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辨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 本题考查字词的释义,注意结合词语原义和语境理

5、解; 陈述句改为反问句的方法:将肯定句中的肯定词(是、能、会等)改为否定词(不是、不能、不会等)。将否定句中的否定词(不是、不能、不会等)改为肯定词(是、能、会等)。在肯定词或否定词前面加上“怎、怎么、难道、岂”等反问语气词。句尾加上疑问助词“呢、吗”等,句末的句号改为问号。3学校开展以“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面的任务。 (1)你所在的八(1)班安排你邀请校团委方老师下周一班会课在你班教室作一个关于“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发展”的讲座,你将怎么对方老师说? (2)班级准备举行一场有关传统节日PK洋节日的小型辩论会。请你阅读下面的材料,帮助拟写一个辩论题目。 在这个物质日

6、益丰盈的年代,我们越来越明显地感到年味淡了,其它各种传统节日也都跟以前的隆重盛大无法比拟了。作为我国传统节日里最有诗意和最富有民间传说的中秋节,与之相关的吴刚伐桂、嫦娥奔月、玉兔捣药等传说故事至今流传,历朝历代的文人墨客也都曾写下了关于中秋佳节的诗句,并且成为我国文学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而现在的情况是,如今传统节日显然缺少了其文化内涵。 随着洋节日纷纷进军中国,每逢情人节、圣诞节等洋节日时,全国各地的大小城市都会出现异常火爆的场面和景象。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出生的群体,已经开始相信圣诞老人了,开始在麦当劳、肯德基里过生日了。他们不知道长命锁,没见过八仙桌,传统的东西在他们的脑海和记忆里越来越少了,

7、有同学坦言:“我更喜欢西方节日中的那份轻松自由和快乐的气氛。像春节这些节日,尽管有浓浓的亲情,但太正式,对我们来说没有诙谐和乐趣,不好玩。”(3)本次活动结束后,张浩同学写了一篇报道稿。下面是其中的部分内容,请你按要求帮助他修改和完善。 传统文化在一定历史背景下形成,这样就必然具有局限性,也必然是精华与糟粕并存的。保护传统文化的过程是一个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的过程。(A)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糟粕,我们应当毫不犹豫坚决地抛弃。(B)而像_的追求仁义,_的崇尚自然,_的主张兼爱非攻,_的主张依法治国等不同派别的思想在当今社会还有其重要的作用。(C)我们应该将其发扬光大。(B)处横线上应依次填上序号:A道

8、家;B墨家;C儒家;D法家(A)处画线句子有语病,应将“_”一词删去。(C)句改为反问句:_。【答案】 (1)方老师,您好!我是八(1)班的,我班想请您为同学们作一个关于“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发展”的讲座,不知您能否抽出时间于下周一班会课来我班开展这一讲座?(2)“我们该不该热衷于洋节日”(或“传统节日好还是洋节日好”、“过洋节日是不是忘本”)(3)C;A;B;D;毫不犹豫(坚决);难道我们不应该将其发扬光大吗? 【解析】【分析】(1)由题意可知,本题表达的目的是邀请校团委方老师下周一班会课在你班教室作一个关于“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发展”的讲座,作答时,注意称呼和语气,一定要交待清楚时间,地点和讲座的

9、主题。据此可作答。 (2)阅读材料可知,材料中表现的是现在的孩子们热衷过洋节,却不喜欢过传统节目的现象。可拟写的辩题为:我们该不该热衷于洋节日。 (3)A处划横线的句子中,“毫不犹豫”与“坚决”语意重复,去掉其中一个。B处,追求仁义的是儒家,崇尚自然的是道家,主张兼爱与非攻的是墨家,主张依法治国的是法家。据此填写。C处,把一个肯定句改成反问句,加上一个反问词,再加上一个否定词和问号即可。可改成:难道我们不应该将其发扬光大吗? 故答案为:方老师,您好!我是八(1)班的,我班想请您为同学们作一个关于“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发展”的讲座,不知您能否抽出时间于下周一班会课来我班开展这一讲座? “我们该不该热

10、衷于洋节日”(或“传统节日好还是洋节日好”、“过洋节日是不是忘本”); C;A;B;D;毫不犹豫(坚决);难道我们不应该将其发扬光大吗? 【点评】语言得体一定要注意说话的场合,说话人的身份,受众的身份等,另外还要注意说话的针对性和艺术性。 表达自己观点的题目,在答题时要注意以下三点: 弄清题意,注意要求。首先要读懂题意,按照题目要求的句式或使用修辞等准确作答,以免张冠李戴,词不达意。 合理发挥,见解独特。这类表达观点的题答案不局限于一个,在弄清题目要求的基础上,展开联想,写出独特的答案。 本题考查了成语的运用、病句的修改及句式的转换。注意相关的知识是答题的关键。4阅读下面一篇短文,按要求答题。

11、 不除糟粕,何来精华 目睹朋友加工琥珀,一块105克的原石,本来是黯淡的深褐色,其貌不(yng),切除边角后余82克,隐约可见内在的微光。继续打磨,最终诞生一枚30克的大圆珠、清洁光亮晶(yng)剔透,质地柔美,色泽温润。 不除糟粕,何来精华?人也是这样。不经历风吹雨打,不历事炼心,又如何在蜕变中实现华丽转身?愈来愈璀璨的那条路,必然是一个层层磨砺淬炼的过程。越经世事的打磨,生命越圆润,越精致,越美丽,越有品质的芳香。那些风雨,其实,都是人生的抛光与包浆。所以,只要勇于承受,选择忍耐,那些疼痛,都会变成生命的滋养。 不改变错误的认知,便难有正确的信念;不清理心灵的污垢。便无法彰显圣洁的华彩;不

12、剔除思想的糟粕,便不会拥有灵透的智慧。 弃糟粕,留精华。也是一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过程。(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划线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其貌不_(yng) 晶_(yng)剔透蜕_(Adu Btu)变 污垢_(Agu Bhu)(2)文中画线的两个句子哪一句是病句?( ) A.愈来愈璀璨的那条路,必然是一个层层磨砺淬炼的过程。B.弃糟粕,留精华,也是一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过程。(3)不改变原意,把“不除糟粕,何来精华?”改成陈述句,然后说说原句的表达效果。 【答案】 (1)扬;莹;B;A(2)A(3)改句:不除糟粕就没有精华。 表达效果:原句采用反问的形式,比一般的陈述句语气更加強烈,

13、更能引起人们的深思。【解析】【分析】(1)根据平时对汉字的字形和字音的识记答题,注意“羊”不要写成“杨”;“莹”不要写成“萤”或“荧”;“蜕”和“锐”的区别;“垢”和“后”的区别。 (2)A搭配不当,正确的句子是: 那条路愈来愈璀璨,必然是一个层层磨砺淬炼的过程。B没有语病。 (3)句式转化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是不能改变原意。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句子的意思,此句应把“何来”改成“就没有”或“就不会有”,问号变成句号。反问句变成陈述句后,虽然句意没有发生变化,但语气明显减弱,也就是说反问句表达的语气更强烈,而且反问句的形式更能引起读者的思考。 故答案为:扬;莹;B;A; A; 改句:不除糟粕就

14、没有精华。 表达效果:原句采用反问的形式,比一般的陈述句语气更加強烈,更能引起人们的深思。【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拼音写汉字及给汉字注音的能力。给汉字注音,要注意字母的拼写、声调符号及标注位置、多音字的区别等。根据拼音写汉字,要注意同音字、形似字的区别,避免混淆。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对于形似字、同音字、多音字、易错字,要勤于积累,加强记忆。 本题考查学生的病句辨析能力。完成此类题目,首先要求学生要牢固掌握病句成因和病句类型的相关知识,这是完成词类题目的基础。其次,要学会运用所掌握的语法知识解决平时阅读和写作中遇到的语言问题,增强语言感悟能力,不断提高病句辨析能力。 本题考查学生句式转换的能力。

15、句式转换包括:单句与复句之间的转换、肯定句与否定句之间的转换、祈使句与疑问句之间的转换、陈述句与反问句之间的转换等。答题时要注意,无论句式怎么转换,句子的意思不能变。本题要求将肯定句改为双重否定句,没有统一答案,只要答案符合题意即可。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我开始以好奇的眼光看待每一样东西。回到屋里,碰到的东西似乎都有了生命。我想起了那个被我摔碎的布娃娃,摸索着来到炉子跟前,拣起碎片,想把它们拼凑起来,但怎么也拼不好。想起刚才的所作所为,我悔恨莫及,两眼浸满了泪水,这是生平第一次。那一天,我学会了不少词,譬如“父亲”“母亲”“妹妹”“老师”等。这些词使整个世界在我面前变得花团锦c,美不胜

16、收。记得那个美好的夜晚,我独自躺在床上,心中充满了喜悦,企盼着新的一天快些来到。啊!世界上还有比我更幸福的孩子吗?(1)给划线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浸满(_) 譬如(_) 花团锦c(_)(2)文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_”,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_”。 (3)“美不胜收”中“胜”的意思是(_) A.完、尽B.优美的C.赢、胜利D.能担任、能承受(4)把文中画线句改为陈述句。(不改变句意)_ 【答案】 (1)jn;p;簇(2)拣起;捡起(3)A(4)世界上没有比我更幸福的孩子。 【解析】【分析】(1)“浸”的意思是“泡,使渗透”,应读jn;“譬如”的意思是“比如”,“譬”应该读p,不要误读作b;“

17、花团锦簇”形容五彩缤纷,十分鲜艳多彩的景象,“簇”应该是竹字头。 (2)辨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捡”的意思是“拾取”,“拣”的意思是“挑选”,此处应该用“捡”。 (3)“美不胜收”意思是“美好的东西很多,一时看不过来”,“胜”的意思是“尽”,故选A。 (4)把反问句改为肯定句,应该把肯定词“有”改为否定词“没有”,去掉疑问词“吗”,并且把问号改为句号。 故答案为:jn;p;簇; 拣起;捡起; A; 世界上没有比我更幸福的孩子。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掌握和书写能力,答题时应注意,正确的书写词语,应从汉字的音、形、义入手,读准字音,辨明字义形,弄清字义,

18、要适当拓宽阅读范围,多积累词语丰富自己的词汇量,就可以避免读错写错了,注意字的偏旁部首,要正确书写; 本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这就要求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辨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 解答此题,要结合词义及具体语境及关联词的常见用法辨析作答; 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式的转换。明白各种句式特点和句式结构即可改写,注意句末标点的改写。6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聪,亲爱的孩子。收到9月22日晚发的第六信,很高兴。我们并没为你前信感到什么烦恼或是不安。我在第八信中还对你预告,这种精神消沉的情形,以后还是会有的。我是过来人,决不

19、至于大惊小怪。你也不必为此担心,更不必硬压在肚里不告诉我们。心中的苦闷不在家信中发泄,又哪里去发泄呢?孩子不向父母诉苦,没有谁可诉苦。我们不来安慰你,又该谁来安慰你呢?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唯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极高的修养,方能廓然无累,真正的解脱。只要高潮不过分使你紧张,低潮不过分使你颓废,就好了。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我们只求心理相当平衡,不至于受伤而已。你也不是栽了筋斗爬不起来的人。我预料在国外这几年,对你整个的人也有很大的帮助。这次来信所说的痛苦,我都理会得;我很同情,我愿意尽量安慰你、鼓励你。克利斯朵夫不是经过多少回这种情形吗?他不

20、是一切艺术家的缩影与结晶吗?慢慢的你会养成另外一种心情对付过去的事: (4)题 一个人唯有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用理智分析,彻底感悟,才不至于被回忆侵蚀。我相信你逐渐会学会这一套,越来越坚强的。(1)文中划横线的句子与上下文不协调,应改为:_ (2)“我们只求心理相当平衡,不至于受伤而已”一句与前面对应的句子是( ) A.我们并没有为你前信感到什么烦恼或是不安。B.我是过来人,决不至于大惊小怪。C.只要高潮不过分使你紧张,低潮不过分使你颓废,就好了。D.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唯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3)如果把划线的句子换成:“要正确对待成功与失败”,好不好,为什么? (4)填

21、入横线的一句话,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一项是( ) A.就是能够想到而不再惊心动魄,能够从客观的立场分析前因后果,做将来的借鉴,以免重蹈覆辙。B.就是不再去想失败的惨痛,而振作起来走向前去。C.就是吃一堑,长一智。D.就是以平常心态对待人生浮沉,泰然处之,向前看。(5)作者用“克利斯朵夫”的事例的主要意图是( ) A.鼓励儿子更勤奋地从事艺术事业。B.鼓励儿子像克利斯朵夫那样栽了筋斗爬起来。C.教育儿子向克利斯朵夫学习,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D.鼓励儿子创造更多的克利斯朵夫式的人物形象。【答案】 (1)孩子不向父母诉苦向谁诉呢?(2)C(3)不好。因为原句用比喻说理更生动、形象、透彻。(4)A(5

22、)B 【解析】【分析】(1)结合上下文陈述语气不恰当,应该为反问句,即:孩子不向父母诉苦向谁诉呢?(2)考查照应句。解题思路引导:在一篇文章里有的内容前面说到了后面又作必要的交代;有的内容虽然主要在后面说但在前面也有必要提一下这就是前后照应要根据文章整体意思找相照应的句子。(3)考查句子的辨析。此类型的题目答案一般都是否定的。把二者做一对比,表达效果方面考虑。然后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4)本题考查句子的衔接。解答时,我们认真读给出的句子,确定各分句之间的关系,然后确定填入的句子。(5)考查“克利斯朵夫”的事例在文中的作用。解答此类题,一般要结合着具体语境,从内容、结构等角度分析作答。【点评】

23、(1)此题考查对句子语气的把握能力。(2)此题考查对照应句的把握能力。(3)此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的辨析能力。(4)该题考查对句子衔接的能力,此外还考查学生对语段的整体把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5)本题考查文段在文中的作用。七、综合题(共16题;共186分)7指出下列句子是什么句式,分析其表达效果。 (1)你们完了,快完了!句式:_。表达效果:_。(2)你们以为打伤几个,杀死几个,就可以了事,就可以把人民吓倒了吗?句式:_。表达效果:_。【答案】 (1)感叹句;揭露了敌人的虚伪本质,表达了对敌人的蔑视(2)反问句;揭露了反动派的凶残与愚蠢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对于句式的掌握和课文

24、内容的理解。(1)由感叹号可知,为感叹句。结合课文内容,可知这是闻一多先生对于反动派的痛斥,因此表达效果为揭露了敌人的虚伪本质,表达了对敌人的蔑视(2)由问号以及语气可知,为反问句。结合课文内容,可知这是闻一多在义愤填膺的状态下发出的呼喊,因此效果为揭露了反动派的凶残与愚蠢故答案为:(1)感叹句;揭露了敌人的虚伪本质,表达了对敌人的蔑视;(2)反问句;揭露了反动派的凶残与愚蠢【点评】本题的考查将句式语气知识与课文内容相联系,难度中等,主要在于理解内容。8改写句子。 孔子弹琴。(扩句)圆圆的月亮挂在空中。(改为比喻句)我这样做,难道没有道理吗?(改为陈述句)这样的弹奏是不会令人感动的。(改为反问

25、句)【答案】 孔子正在毕恭毕敬地弹琴。圆圆的月亮像个金黄的玉盘,高高地挂在空中。我这样做,是有道理的。这样的弹奏怎么会令人感动呢? 【解析】【分析】孔子正在毕恭毕敬地弹琴。比喻,就是描写事物或说明道理时,用与它有相似的其他事物或道理来打比方,这种形式叫做比喻。如何改比喻句,关键在于运用联想,寻找合适的喻体。在比喻句中,本体就是句子本来要说明的事物;喻体是用来打比方的具体、生动,为大家所熟悉的事物;比喻词就是用来连接本体和喻体的词语,通常由“好像、仿佛、犹如、似”等词语担任。 圆圆的月亮像个金黄的玉盘,高高地挂在空中。反问句变陈述句:先去掉反问词,再进行否定(加一个否定词或者减一个否定词使句子变

26、通顺),最后将问号改为句号。 我这样做,是有道理的。在改反问句时,将肯定词“不会”改为否定词“会”,在句首加上“难道”,句尾加上“吗”,句末的句号改为问号。 这样的弹奏怎么会令人感动呢? 故答案为:孔子正在毕恭毕敬地弹琴。 圆圆的月亮像个金黄的玉盘,高高地挂在空中。 我这样做,是有道理的。 这样的弹奏怎么会令人感动呢? 【点评】本题考查改写能力。解答此题,要细读句段找到句子在用词,句意表达,修辞运用等方面的特点根据具体要求人作答。9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透过密密的花枝的缝隙漏下的点点的光班在地面闪烁着,光影变hun,古槐与紫藤就在其中演y着一场光阴与生命的盛大欢愉。落雨了。春天的雨淅淅沥沥

27、,是惜春的泪。伴随着泪珠撒落的,还有紫藤花瓣。盛开是庄重的,凋落同样也是一件圣洁的事情。那是秋叶一样静美的回归。回归土地的怀抱,回归根的呼唤。纷纷扬扬的花瓣在斜风细雨中飘落,飘落成一场盛大的花雨,谁都说花与土地的相聚是生命的另一场盛宴。(1)给画线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缝 _ 隙 光影变hun _ 演y _(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_”,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_”。 (3)文中“圣洁”的“圣”意思是_ (4)将文中画线句改成反问句,不得改变原意:_。 【答案】 (1)fng;幻;绎(2)光班;光斑(3)崇高的(4)谁不说花与土地的相聚是生命的另一场盛宴? 【解析】【分析】(1)

28、“缝”读fng,不要读成fng;变幻:指没有规律,难以揣测的变化。注意“幻”不要写成“幼”;演绎:铺陈,推断,阐发。“绎”注意不要写成“译”; (2)“光班”中的“班”写作“斑”。光斑:太阳表面上特别明亮的纤维状斑点,是太阳活动比较剧烈的部分。 (3)圣洁:神圣而纯洁。圣:神圣的、崇高的。 (4)陈述句改为反问句的方法: 将肯定句中的肯定词“都”改为否定词“不”,并把句末的句号改为问号。注意修改后的句子与原句的意思要保持一致。 故答案为: fng ; 幻 ; 绎 光班 - 光斑 崇高的 谁不说花与土地的相聚是生命的另一场盛宴?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识记能力。需要学生在平时读课文时

29、,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注意汉字的读音、字形,并注意在具体语境中确定读音及字形。 本题考查易错字的把握,注意同音字字形的辨析。 本题考查字义的理解,注意结合词义理解字义。 本题考查句式的转换,注意陈述句改为反问句的方法。10下列句子句式变换后,意思发生了明显变化的一项是( ) A.原句:这本书的内容人人都说好。改句:这本书的内容谁说不好呢?B.原句:要实现江西在中部崛起的宏伟目标,不光需要科技的力量,而且需要战略的眼光。改句:要实现江西在中部崛起的宏伟目标,不光需要战略的眼光,而且需要科技的力量。C.原句: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改句:嫩嫩的、绿绿的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D.原

30、句:一个不可思议的能够理解宇宙的智慧生物,正是伟大的宇宙自己用纯粹的物质创造的。改句:宇宙,它的伟大在于,它用纯粹的物质,创造了一个不可思议的、能够理解它的智慧生物。【答案】 B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句式之间的转换,答题时要注意,无论句式怎么转换,要看句子的意思有没有改变,重点注意两个句子之间哪些词语变了,这些词语有没有影响句意的表达。本题中要特别注意肯定反问句表达否定意思,否定反问句表达肯定意思。B 项意思发生变化,原句重点是战略的眼光,改句重点是科技的力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句式变换能力。根据语气的不同,句子可分为陈述句、疑问句(设问句、反问句)、祈使句和感叹句。不同语气的句子可以表达大致相同的意思,但表达效果不同。根据表达的需要,不同语气的句式可以变换。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