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9 ,大小:33.98KB ,
资源ID:13726951      下载积分:1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372695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行看流水坐看云 历代禅诗鉴赏 十五.docx)为本站会员(b****1)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行看流水坐看云 历代禅诗鉴赏 十五.docx

1、行看流水坐看云 历代禅诗鉴赏 十五行看流水坐看云 历代禅诗鉴赏 (十五) 行看流水坐看云 历代禅诗鉴赏【十五】辽金元明清及近代(1)赠天纪圆至 拈笔诗成首首新,兴来豪叫欲攀云。难医最是狂吟病,我恰才痊又到君。圆至(12561298) 元僧,字牧潜,号天隐。尝遍历荆襄吴越诸地,后居建昌之能仁寺。精研禅理,且阅书无数;工于古文,诗亦清婉,与本诚(觉隐)、大欣(笑隐)以诗自豪相颉颃,并称“三隐”,为当时三位最著名的诗僧。著有牧潜集七卷及唐诗说。【赏析】 这是一首诗兴豪狂的赠友诗。 天纪是诗僧的诗友兼僧友,工诗善答,隐居山中,超尘脱俗。这首赠诗,将两位诗友间令人开怀又令人钦羡的狂吟病,表现得一览无遗,

2、也将诗友间亲密自在的浓情,表现得如火如荼。信笔拈来皆妙品,说明诗人灵感不绝,立意常新;兴来豪叫欲拿云,说明诗人并非苦吟深酌,而是依兴而发,豪气干天,气势如虹。诗人自嘲这是一种狂吟病,最难收拾的是一方才罢一方又起,此起彼伏,永无绝期。首二句诗意张扬,尾二句似转折抑落,而张扬更甚。起承转合,自得其妙,实为佳构。 晓过西湖圆至 水光山色四无人,清晓谁看第一春?红日渐高弦管动,半湖烟雾是游尘。【赏析】 衲子较常人本别具一格,其描写胜景西湖的诗作自然不同凡响,气色高华。 清晓时分,平湖薄雾初起,四下阒无人迹,是一幅最自然本色的湖光山色,这才是大自然的本来面目。这是西湖一天中最美丽的景色,这样清新悦人的景

3、色,谁有幸第一眼亲睹芳泽?自然是心与大自然相契的僧家了。 西湖景色在常人眼中有“浓妆淡抹总相宜”之妩媚,有“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之旖旎,有“叠爝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之妖艳。但是作为无一丝挂牵,无一点尘缘的出家人,则喜爱的是西湖的清旷与幽明,此处再举一诗无妨。元僧梵琦(12961370)作有晓过西湖为:“船上见月如可呼,爱之且复留斯须。青山倒影水连郭,白藕作花香满湖。仙林寺远钟已动,灵隐塔高灯欲无。西风吹人不得寐,坐听鱼蟹翻菰蒲。”描绘的是秋晨的西湖的清旷秀丽,风格疏朗质朴,写景淡雅清幽,同样饱具释子气度。江亭晚秋本诚 独倚清江秋思长,晚潮初上水亭凉。海门风起双峦暝,一抹银花

4、涌夕阳。本诚(生卒年不详) 字觉隐,自称辅成山人、大同山翁、凝始子等。品局高洁,诗书画三绝。草书得怀素法,画以写石、茭蒲、溪鸟为妙,诗共“三隐”之名。性喜山水,著有凝始子集。【赏析】 这是一首诗中有画、风华俊逸的写景佳作。 诗歌描写的是诗人在秋暮之所见,抒发的是绵长的秋思,舒展的是与自然水乳交融的情怀。首二句写晚潮初上时的清江景色,突出一个“凉”字,抒发的是释子的幽怀与心如止水的心境。尾二句挥椽立笔,大书江上夕阳之壮美:在暮色四合的时分,海风渐渐地强劲,但见清澄的秋江碧水翻着晶莹的浪花,捧着一轮金灿灿的夕阳,在远方的地平线翻腾浮跃。这是何等美丽的秋暮,此景中人,抱持的是何等怡人的心境,亦自不待

5、言了。兰宋无 分向湘山伴野蒿,偶并香草入离骚。清名悔出群芳上,不入离骚更自高。宋无(12601340) 字子虚,自称吴逸士。苏州人,举秀才,以奉亲辞,终身不仕。淡泊清寒,视富贵如浮云。“游方遐览”、“谷隐岩栖”,时与名僧往来。呕心诗作,著有翠寒集、霭乃集及寒斋冷语等。其诗浓丽缜密而不艳,含郁静婉而不怨。风格雅淡,句新意长,为元诗中的大家。【赏析】 这是一首立意新颖、气高傲世的咏兰诗,同时也是这位“有心依涧壑,无意谒王公”的傲世才子的心灵写照。 本来天公就是分到湘地的野山之中与蒿草为伍的,所谓不容荆棘不成兰;不料文人骚客多情,屈原引为知己,不经意间常将它与香草相提并论,让本自清雅的名节与群芳比高

6、争低,最叫人后悔的是高出群芳之上。要是不入离骚,只在深山,摆脱虚名,该有多好! 在超尘脱俗者眼中、笔下,无论是深谷幽兰,还是方塘荷莲;不论是清幽野梅,还是琅玕修竹,更不谈那灼灼桃花、牡丹芍药,凡是稍有灵性者,皆可通灵犀,会心语,托幽情。试看下面几首小诗: 元代一位无名僧人的池荷写得高卓冷凛,自成一趣:“红藕花多映碧阑,秋风才起易凋残。池塘一段荣枯事,都被沙鸥冷眼看。” 明僧隆渊的咏庭前牡丹,禅韵跃然纸间:“自入空门不染尘,翻嫌富贵俗花神。魏姚黄紫今何在,不及禅房别一春。”想那花神若想不俗,除非悟得万缘皆空。神若如此,人其奈何?! 明末僧人道衡知非吟,也是一首标格别具的题兰佳作:“移兰近竹边,竹

7、与兰争光。竹影日渐薄,兰叶亦萎黄。物以类相合,胡为反相伤?我今抱兰去,永保深林香。”这位抱兰独去的僧人的品格,仿佛历现于眼前。 清僧行溗有诗枯干开梅曰:“谁种窗前腊月梅,霜姿铁干一枝开。百花与我无交涉,独许寒香到枕来。”好一枝霜姿铁干的枯梅,好一个独许寒香的清僧,梅僧之情,自然难与百花交涉了。 清僧际智的咏新竹则迥脱清冷,气势冲天:“此君志欲擎天碧,耸出云头高百尺。只恐年深化作龙,一朝飞去不留迹。” 清人吴镇的写菜则极尽淡泊之意:“菜叶阑干长,花开黄金细。直须咬到根,方识澹中味。”读唐僧诗马臻 高僧吟兴苦,吹万各秋声。着物鬼难测,为容人尽惊。力回千古意,气逼五言城。输与无心者,轻轻道得成。马臻

8、(生卒年不详) 字志道,号虚中,钱塘人。元代诗人,曾为道士,后隐居西湖,结交高士。他能诗善画,诗韵清远,深受仇远(12471326)推崇;画长于花鸟山水,时人黄石翁称“诗未尽兴,溢为丹青,点缀精妍,诗意故在”。著有霞外诗集十卷。【赏析】 一位自谓“悟来灵澈心多懒,老去维摩病渐频”(伤存此山号性常子)的隐居高士,想不到对唐僧的诗作有如此高妙的见解。 首联写唐代僧人们乐于苦吟,素恋秋声;颔联写唐代诗僧们在拟物状态等刻画、雕琢上的高妙;颈联写僧诗的气势与力度,直达古意,力逼五言城。前六句,肯定了唐僧诗的成就。尾联急转直下,直指唐僧诗在意境、神韵上的阙如:少无心之作,多苦吟之章,妙手偶得者寥寥无几!其

9、实,岂止唐僧诗如此,诗史如此,万事皆如此!这一无心之境,那“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高逸空灵之空境,实是诗歌的至境,也是人生的至境! 读诗如此感慨,观城又有何喟叹?元人元准的一首石头城,高度浓缩了历史的风云与兴衰:“霸业回头一笑空,山河千古送英雄。眼前几许兴亡事,尽在淮河落照中。” 虚中的竹窗一诗,描绘了一幅清明闲静的秋窗煮茶图:“竹窗西日晚来明,桂子香中鹤梦清。侍立小童闲不动,萧萧石鼎煮茶声。”而送僧还天目一诗,则体现“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极境:“瓶锡乱峰西,藤萝昼掩扉。山藏翠微寺,僧向白云归。梵寂风沉磬,禅深雪到衣。想曾行道处,猿鸟共亡机。”天目山明本 一山未尽一山登,百里全无一里平。疑是

10、老僧遥指处,只堪图画不堪行。明本(12631323) 号中峰,为一代临济宗名僧高峰原妙(12381295)的得意弟子,被尊师评为“竿上林新篁”。元仁宗时赐号“佛慈圆照广慧禅师”,宣政院屡请不就。他常年草栖浪宿,随处结庵,徒众广布。元末山水画四家之一的一代才子倪瓒(13011374)曾颂他“东南唱道据禅林”、“善矣不尘仍不染,美哉如玉复如金”。著有山房夜话、天日中峰和尚言语广录三十卷和天目明本禅师杂录三卷等。【赏析】 这是一首对诗僧久居之深山的赞颂。天目山即位于浙江杭州西北的名山。 首二句说明天目山重峦叠嶂,崎岖险峻,三个“一”字,极尽铺陈,一唱三叠,描绘出万山齐喑、逶迤绵延的宽阔山景,仿佛“正

11、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宋杨万里)的连绵不绝。而老僧明本的庵室,便在那万山深处。这位自宋以来少见的坐禅高僧,二八时中,脚不履地,肘不侧席,不行不卧,自然是明白那遥指处的妙处,幡然领悟“只堪图画不堪行”处的清幽,这正是诗人题写天日山一诗的本意:最险峻遥远的山中,便是衲子最好的修行坐禅之所。雪明本 冻云四合野漫漫,谁解当机作水看。只为皮中花未瞥,启窗犹看玉琅玕。【赏析】 这是一首独具风韵的题雪诗。 首句题写雪景,烘托宇宙的广茫与辽阔;在如此天地间,雪花自云间飘落,多少人站在窗前,欣赏着银装素裹,欣赏着玉树琼枝。有谁在此一瞬间,由雪花生发开去,思索过生命的大意么?若有谁能临机直悟,把它当做镜

12、月水花,去追寻生命循环往复的规律,则可谓是大觉者!思母与恭 霜陨芦花泪湿衣,白头无复倚柴扉。去年五月黄梅雨,曾典袈裟粜米归。与恭(生卒年不详) 一作允恭,字行己,号懒禅,浙江上虞人。时有诗名,与时士赵孟頫相善。【赏析】 这是一首饱蘸生活气息,充满真情实感的思母诗。 首句点明时节,渲染思情:霜打芦花,往日那一片片白茫茫的秋日生机欲舍难舍,令他想起了母亲的白发,想起了母亲的故去,不由潸潸泪下。在他的脑海中,浮现出去年五月归家省亲时的情景:那是一个阴雨连绵的季节,僧人典当了法衣,买了些粗米拿回家侍奉娘亲,而白头的娘亲就是在柴门边盼望着儿子的归来诗如一帧发黄的老照片,一首低回沉婉的曲子,响着余韵,久萦

13、心间。 自古有道:“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身在清贫之中的僧人,同是人子,也一样有思母之心、报恩之念,“恩则孝养父母”(坛经)乃人伦大事,只不过更为超尘脱俗,且视各人因缘而行。“弃恩入无为”,“与娘斋得一员僧”,才是真正的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报答。 正如元僧中峰明本的警孝偈所言:“流转三界中,恩爱不能舍。弃恩入无为,真实报恩者。” 而元僧明和尚的母生日更是直抒胸臆:“今朝是我娘生日,剔起佛前长命灯。白米自饮还自吃,与娘斋得一员僧。” 清僧智朗有诗归省母墓二首,写得凄婉动人:“风木惊心二十年,偷生只为学金仙。谁知杖锡归来日,荒草丛中化纸钱。蓬鬓荆钗苎布裙,夕阳影里泪纷纷。趋前欲讯重泉恨,吹过西风一

14、片云。” 近代高僧八指头陀敬安的清明伤怀,亦饱诉孝心亲情:“最苦清明三月天,故乡心事倍凄然。不知故里双亲墓,又是何人挂纸钱。” 有此一认识,我们不妨再浏览一下僧家回家省亲的诗句,体味其间饱蕴的禅趣空理: 宋僧藏叟善珍的送僧省亲诗为:“衲衣换得彩衣斑,佛国宣传及第还。母问子供何职事?空王殿上翰林官。”全诗情趣盎然,赞颂了“佛国及第”的了悟,成佛成祖的超脱。这难道不是对父母最好的报答,不是真正的衣锦还乡么? 宋僧虚堂智愚的送僧省亲一诗为:“白头八十双亲在,日望南方应断肠。一见掀眉呈旧面,莫言无物献尊堂。”扬眉吐气地与长久思念你的八十高龄的双亲相聚,将“无”奉献给高堂吧!这可是人世间最可尊贵的道啊!

15、 元僧楚石梵琦的送僧省亲诗为:“空花要觅生时蒂,阳焰须寻起处波。不是出家恩爱重,梦魂偏在故乡多。”饮水思源,归乡省亲,乃人子的本分,衲子又何尝例外!其实,出家人的儿女情更长,恩爱感更重,何出此言?因为他们夜夜梦乡关。那父母未生之前的所在,那精神的家园,不正是释子的理想之国么? 省亲也罢,思亲也罢,那一份天生自然之情,亦是永恒的禅性的体现。题裁缝清珙 手携刀尺走诸方,线去针来日日忙。量尽别人长与短,自家长短几曾量。清珙(12721352) 常熟人。24岁出家,从高峰原妙习禅,后投至庵宗信门下,被誉为“法海中透网金鳞”。长期隐居,死后谥“佛慈慧照禅师”。著有石屋诗,多描写山居清趣,言行入至柔等编的

16、石屋清珙禅师语录二卷。【赏析】 这是一首立意独到的讽喻诗。 有一技之长的裁缝,成天与刀尺针线打交道,日日忙着为他人量体裁衣,量尽他人的长短,为的是讨生计;可是他可曾有过一刻清醒,也量一下自家的长短呢?没有!这就是芸芸众生的愚顽之相! 一代名诗僧清珙还作有四言诗重岩之下六首,七律闲咏诗十余首,五律、七绝山居诗十六首。下面略作收录、浅析。 重岩六首其一为:“重岩之下,火种力耕。有粟有蔬,可煮可烹。了我目前,乐我余生。坐眄庭柯,几度衰荣。”其二:“重岩之下,草莽日交。人影不亲,黄叶飘飘。谷鸟晚啼,山月夜高。松露鹤飞,湿我禅袍。”其三:“重岩之下,蛇虎为邻。我心既忘,彼性亦驯。人生在世,各具天真。含齿

17、戴发,胡为不仁。”其四:“重岩之下,静默自居。三际不来,必如境如。斜月半窗,残火一炉。嗟被睡夫,蝶梦蘧蘧。”其五:“重岩之下,目对千山。一根返源,六处皆闲。白雪飘飘,绿山潺潺。动静自忘,别是人间。”其六:“重岩之下,不修形骸。水食草衣,布袜笋鞋。竹密暗窗,苔深复阶。萧焉忘情,寂尔虚怀。”依序描写修禅的生活环境、修禅体验与悟禅境界,可谓值得玩赏之作。 闲咏诗选其二云:“竞得奔名何足夸,清闲独许野僧家。心田不长无明草,觉苑长开智慧花。黄土坡边多蕨笋,青苔地上少尘沙。我年三十余来此,几度晴窗映落霞。” 五律山居诗选其二云:“红日半衔山,柴门便掩关。绿蒲眠褥软,白木枕头弯。松月来先照,溪云出未还。迢迢

18、清夜梦,不肯到人间。”均是断绝尘缘、虔心修道之作,表的是清闲独许、虚静清穆的心境。 七绝山居诗选录四首:“满山笋蕨满山茶,一树红花间白花。大抵四时春最好,就中犹好是山家。”言清修的山家最能饱享春日之好。“黄叶任从流水去,白云曾便入山来。寥寥岩畔三间屋,两片柴门竟日开。”山中有门何用?寂静中自有一种生机潜沉。“种了冬瓜便种茄,劳形苦骨作生涯。众人若要厨堂好,须是园头常在家。”园头须在家看紧,劳形苦骨才可成就生涯。“四五月里竹叶浇,万木青青梅子黄。冷冷看他生死事,如何空过好时光。”好一个“冷冷看他生死事”,真是豁达之至的衲子呀!绝句存诚 别后多游沧海东,忽携诗卷到山中。立谈数语飘然去,满径松花落午

19、风。存诚(生卒年不详) 元代诗僧,事迹不详。 【赏析】 这是一首余韵悠悠、飘逸洒脱的好诗。 首句描写友人是一位以天地为家、沧海为伴的世外高士,次句点明友人是一位勤于诗赋、才高八斗的傲世才子。三句以两个动词开句、结句,看似漫不经心之举,实则机锋密藏:立而不坐,形迹倥偬;数语则止,以默为静;飘然而去,大类野客,俨然是一个飘然于世间的活的精灵,无羁无绊、无拘无束、逍遥自在。最后一句以景语结句,表现了一个明快、芳香的诗意禅境:亭午时分,清风阵阵,满地皆是松花,似是自然有情,送物外之交的友人之仙踪远去。 梵音的留别一诗亦意态潇洒:“一一横担任所之,秋风秋雨是行期。去时莫定来时约,山水留人未可知。”小番罗

20、帽惟则 忆在苏堤过六桥,小番罗帽被风飘。满头戴得湖山雪,几度骄阳晒不消。惟则(1276?) 号天如,江西永新人,中峰明本法嗣。讲究真参实悟,做个本色道人。主持苏州正宗禅寺时,创狮子林,为苏州园林中元代建筑风格的代表;曾遁迹松江九峰,广振明本以来的临济宗风,且兼习净土,倡禅净融合。与世士黄公望等友交。著有楞严经圆通说等,诗入狮子林别录。【赏析】 这是一首词采斐然、意趣有加的禅诗。 真正的禅师,自有一番不平凡的气度。生活在多民族融合的元朝间的老僧人惟则,头上戴的却是一顶维吾尔族的“小番罗帽”,游荡于冬日的西湖边。不料给风把帽子吹走了,露出清光光的白头。于是诗僧诗兴大发:“满头戴得湖山雪,几度骄阳晒

21、不消。”那清光的白头与湖光雪色相辉映,何等风流雅俊!只不过那西湖上的雪经不住骄阳,唯有诗人心中的湖山雪,才是与骄阳同在的灵物,那就是飘逸于诗人的小番罗帽上,飘扬于僧人的光头上,长存于诗僧记忆中,也同样闪现于如虹的苏堤、六桥,横溢于西子般的西湖上,在骄阳中熠熠生辉,融汇于湖光山色中,它就是灵灵透透的一颗禅心。湖村庵即事惟则 竹根犬吠隔溪扉,湖雁声高木叶飞。近听始知双橹响,一灯浮水夜船归。【赏析】 本诗以灵动的笔触描写了湖村庵静谧如画的景色,折射出诗人平和宁泰的心境。 溪扉处、竹根下,村犬忽然吠叫了起来;湖上的雁群也惊飞高鸣,庵边的树叶也簌簌飘落。到底是何方神圣,惊动了深秋的虚静?于是诗人情绪高涨

22、地选择了“近听”二字,表达他的专心与关注:原来是水上的桨声依依,划破了天地间、湖村里的宁静,那夜归的船儿在乎湖上还泛着一点微明呢!全诗共用了如“吠”、“飞”、“听”、“响”、“浮”、“归”等动词,将深秋的静美融入动态的描写之中,富有诗意。 作为元末名僧,他的诗唱中不乏佳作,试看如下几首: 一峰云外庵和韵:“竹屋茶香满涧烟,绿杉深处响流泉。目前有法谁能说,落日微风一树蝉。”一峰为元代大画家、诗人黄公望(大痴道人)之名号。诗中点明无法能说,亦无法可说,唯有融于大化,方成正道。 送乡僧昱晓林:“乡人间我几时还,向道于今又入山。一个蒲团半间屋,吴淞江上九峰间。”一个蒲团半间庵房就足够了,行迹在吴淞江上

23、的九峰之间。这就是遁迹松江九峰间的一代高僧的真实写照。 松月:“天有月兮地有松,可堪松月趣无穷。松生金粉月生兔,月抱明珠松化龙。月照长空松挂衲,松回禅定月当空。老僧笑指松头月,松月何妨一处供。”好一个笑指松头月、松月一处供的得道禅士,将月与松的禅意皆明示如鉴。 无题:“佛法文章一字无,柴床对客柴庐都。胸中流出盖天地,潦倒岩头牙齿疏。”本诗表达了诗僧对佛法文章的诗意的阐解。一句“胸中流出盖天地”,便是佛法文章的精妙所在。赠了空羽士大诉 剑光电绕苍岩裂,阿母金盘进红雪。携手一笑三千年,更约乘鳌拾海月。大诉(12841344) 字笑隐,南昌人。家世儒业,去而学佛。师从晦机元熙,住杭州风山,后迁栖中天

24、竺、金陵集庆寺等。诗长于五古,“感厉奋发,老于文学者不能过”,与士人赵孟頫、邓文原相交甚厚,后人谓之为僧作诗“尤为雄杰”。(元诗选)著有蒲室集十五卷,另有四会语录行世。【赏析】 这是一首“感厉奋发”、气势宏大的题赠诗。 诗中的了空羽士,显然是一位得道的佛化道士。不然,他何以能力劈华山,何以能炼就色如“红雪”的金丹,献与西王母呢?既然是如此羽化之士,自然可长生久视,不受人世六道轮回之拘束。你看他们何等自由自在,笑游天地间,还约好一起乘鳌取月! 了空的道士与僧家,其境界是如此高妙,着实令人惊叹悟后的伟大! 笑隐还写有不少意趣神奇的诗歌。如宿雪峰庵:“雪深麇鹿无行迹,云外樵归何处笛。老禅骑虎不惊人,

25、猿拾荒苔挂高石。”高士养虎守山,灵猿为伴,何其清幽自得! 而一首期石室不至,则可见其豪逸个性:“风水不可期,知君定来否?何处唱歌声,月明大溪口。” 送别诗送钦上人则立意高远,有豪纵之气:“我有锦绣段,翠鲸卷波涛。君家古刀尺,裁剪不惮劳。散作五色云,随风九天高。天高望不见,江水日滔滔。” 悟道偈梵琦 崇天门外鼓腾腾,蓦扎虚空就地崩。拾得红炉一片雪,却是黄河六月冰。梵琦(12961370) 字楚石,又号昙曜,宁波象山人。元明间高僧。居海盐天宁寺,为大慧宗杲五传弟子,诗僧元叟行端(12551341)门徒。明初曾应召入京讲经。被誉为“国初第一宗师”。著有净土诗、凤山集、西斋集等。【赏析】 这是一首意气

26、风发、开合自如的悟道偈。 首二句写闻隆隆的鼓声而开悟,无论是“崇天门外”还是“蓦扎虚空”、“就地崩”,其紧锣密鼓之势,腾空扎地而来,有刺空崩地之惊,令天地为之动容,怎不令沉迷于求道之心脱颖?!于是诗人开悟了,开悟之后的境界如何呢?诗境在此来了一个忽兀的转折:拣了一片红炉里的雪,发现它是六月黄河里的冰。简直神妙之极。是啊,当诗僧在开悟前苦参红炉一片雪时,怎么敢想象它就是黄河六月冰呢?红炉之火中有雪,黄河六月也有冰,本来如此,却费尽百般思量!无火不成红炉,炉中岂能无水汽?黄河六月之水,若不是源头之雪化冰消,怎会源源不断?这就是佛门禅宗的因果之理、智慧之思。 梵琦的居庸关一诗也是大气非凡:“天畔浮云

27、云表峰,北游奇险见居庸。力排剑戟三千士,门掩山河百二重。渠答自今收战马,兜铃无复置边烽。上都避暑频来往,飞鸟犹能识衮龙。” 而无题一诗,则对粉饰之太平极尽讥讽之能事:“常伴白日寻花巷,尽把黄金作酒钱。反着褴衫高拍手,大家齐唱太平年。”自题像顾瑛 儒衣僧帽道人鞋,天下青山骨可埋。若说向时豪侠处,五陵鞍马洛阳街。顾瑛(13101369) 元代文学家。又名德辉,字仲瑛。为昆山世族,筑有玉山草堂,广结天下名士,为一时之望。能诗善画,诗清新豪放,画工山水花卉翎毛,传世之作为墨菜写生图。著有玉山璞稿、草堂雅集等。【赏析】 这是金元时期著名士人顾瑛的一首表白心迹的自题诗。 首句写诗人自己集儒、佛、道之外形于

28、一身,实则表现他是一位兼纳众家之长的高士,反映了佛门的四宗合一,也是全真教主张的儒、佛、道三教合一的体现。既然已经超脱,天下青山,何处不可埋骨,托体同山阿足矣!“本自尘土,终归于尘土”。首二句以低抑为主,尾二句则笔锋翻转,极尽张扬:想当年,何等少年意气,豪侠风流,如“五陵年少金市东,银鞍白马度春风”,(李白少年行)该意气时已意气,应风流时已风流,可谓一生无悔;如今已届晚年,晓明天下大道,更无一丝憾事,临终之际有的只是生命的畅快与解脱。这便是本诗的玄外之旨! 顾瑛作有不少了空会禅之诗。如千顷云:“触石起肤寸,悠然散千顷。我来坐东轩,妙趣心独领。” 金元时期,士人恋禅之风仍炽。契丹贵族后裔、主张三

29、教同源的名宦耶律楚材(11901244)拜金代晚期曹洞宗大师万松行秀为师,“大会其心,精究入神,尽得其道”。并留有禅诗数十首,自谓“看尽人间万卷书,较量佛法总难如”。(警世) 以论诗绝句三十首在文学批评史上享有卓越地位的金元之际诗人元好问(11901257)深得禅趣,其诗句“寒波淡淡起,白鸟悠悠下”,(颍亭留别)成为千古名句,与陶潜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被后之学人王国维誉为“无我之境”即空韵的代表作。禅诗有宿万安寺、题佛光寺、少林等。 以“三杯酒、一觉睡、一瓯茶”(三奠子)而自得,自谓“功名眉上锁,富贵眼前花”的元初名士刘秉忠(12161274)原本为僧,亦作过禅诗数十首。如诗秋日途中

30、大有投林隐山之趣:“半纸功名满地愁,都教白了少年头。早应未拜曹参相,终不当封李广侯。曲水乱山红树晚,西风残照白云秋。归鸦一片投林去,自笑劳生未解休。” 以书画名世、诗风沉郁,堪称元代文学艺术大师的赵孟頫(12541322)更是亲近佛禅之士,与当时诗僧、画僧多有交往。其禅诗亦众,其诗集松雪斋集中有禅诗赠道隆上人、登飞英塔等。 与黄公望、吴镇、王蒙合称“元四家”、画风“萧瑟寒寂,清旷淡雅”的着名诗画家倪瓒(13011374),平生所交多衲子,其诗集清閟阁集中的禅诗甚妙。如萧闲馆夜坐、题元朴上人壁、悼顶山寺清上人等。兹录一洗艳丽、孤闲悠散的对酒诗如下:“题诗石壁上,把酒长松间。远水白云度,晴天孤鹤还

31、。虚亭映苔竹,聊此息跻攀。坐久日已夕,春鸟声关关。” 少数民族诗人萨都拉(1300?)重释好禅,与“三隐”中的笑隐交好,其诗与禅关系甚密。兹录其禅诗题焦山方丈,可览其方外之趣:“江风入霜林,寒叶下疏雨。萧萧复萧萧,可听不可数。山僧亦好奇,呼童扫行路。到处觅秋声,肩舆入山去。” 至于诗风简淡平和的元诗人周权,其诗玄上人清素淡雅,令人舒怀:“宋禅简清素,趣与外迹绝。玄谈落松风,洒我一襟雪。逍遥雨花外,岂复念浊热。夜久白河沉,挂檐耿疏月。”其诗句“客至无余事,敲冰煮月团”(赠岩上人)更具偶得之妙。偶地居宗泐 偶地即吾庐,绝胜树下宿。不在千万间,安居心自足。古人三十年,辛勤乃有屋。我无一日劳,何必较迟速。燕坐白云闭,青山常在目。明月到床前,更深代明烛。几有寒山诗,兴来时一读。十日不出门,满街春草绿。宗泐(13181391) 元明间高僧。字季潭,号全室禅师,临安(今浙江杭州)人。8岁学佛,明初受诏奉使西域取经。圆寂于江浦古佛寺。工诗文,语句晓畅,质朴清新。著有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