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3 ,大小:37.64KB ,
资源ID:13729124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372912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最新高中历史中国古代史单元复习导学教程3 精品.docx)为本站会员(b****1)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最新高中历史中国古代史单元复习导学教程3 精品.docx

1、最新高中历史中国古代史单元复习导学教程3 精品中国古代史单元复习导学教程先秦篇策划、主编:湖北枝江市第二高级中学 吴勇 编写:张开瑞第一单元 祖国历史的开篇先秦【单元阶段特征】 从170万年前至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前是我国的先秦时期,包括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及封建社会初步形成三个历史时期。由于原始社会的内容不列入高考范围,故本单元主要涉及从公元前2180年夏朝的建立到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完成期间的历史变化。其间依据社会性质的变化,划分为两个时期,其特点有:1、夏朝、商朝和西周(公元前2180年前771年)这是奴隶社会的形成、发展和强盛时期。夏朝实行王位世袭制,表明中国历史进入文明时代;商朝奴隶制

2、文明有新的发展;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奴隶制国家走向强盛。2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前221年)这是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的大变革时期。这种社会变革表现为:(1)政治上,王室衰微,大国争霸,分封制瓦解;新兴地主阶级在诸侯国内展开变法运动,统一的封建国家在形成之中。(2)经济上,铁器和牛耕的推广使用,使得私田扩大,以土地私有制为基础的封建剥削制度得以确立,社会经济因之得到发展。(3)文化上,社会思潮相当活跃,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科学技术、文学艺术也取得一系列成就。考点1:夏、商、西周的更替和制度【考点指南】夏、商、西周的更替和制度:夏朝的建立,商朝的兴衰,武王伐纣和周

3、朝的强盛,国人暴动和西周灭亡,井田制、分封制。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的进步性,掌握中国奴隶社会的阶级关系和主要矛盾,阶段特征和主要线索。掌握夏商周政权更替的基本史实,总结三代王朝灭亡的教训,指出勤政爱民是为政之道。根据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正确分析西周井田制、分封制等制度的特点、作用及其相互联系。【重点难点精析】1、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是历史的进步因为原始社会生产力极端落后,人们的生活极端困苦,人类认识自然的能力有限,为了生存时常进行战争有时甚至毁灭整个氏族。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使生产力逐步得到提高,并且保留了生产力中核心要素:战俘不杀,留作奴隶;有了以国家形式

4、的专门社会管理机构;创造了文明的转门部门和专门人才;同时,阶级斗争成为推动社会前进的动力之一。“禅让制”是原始社会末期,部落联盟民主推选首领的军事民主制度。“世袭制”是私有制发展的产物。从“禅让制”到“世袭”,从“天下为公”到“天下为家”,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认识,是私有制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从阶级斗争的角度来认识,是阶级对立的结果,其根源在于生产力的发展。因而反映了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2、商汤灭夏、武王伐纣和国人暴动的性质以及夏商周灭亡的共同原因及启示商汤灭夏、武王伐纣的斗争都是反抗奴隶制国家暴虐统治的正义斗争,也是奴隶主贵族争权夺利的斗争。“国人”是平民,举行暴动的是

5、平民和奴隶,“国人暴动”是平民和奴隶的反抗斗争。夏商周灭亡的共同原因在于统治者的残暴统治激化了阶级矛盾,从而导致统治阶级内部或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之间的斗争,这是中国古代王朝更替的普遍规律。从中我们获得的启示就是要“勤政爱民”。3、运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辨证关系分析井田制和分封制的关系(l)井田制含义: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是奴隶社会的经济基础。内容:A.一切土地属于周王所有;国王把土地分赐给诸侯臣下世代享用,不得转让和自由买卖。B.诸侯要向国王交纳一定的贡赋。C.由奴隶主贵族强迫奴隶集体耕种。D.那时耕地阡陌纵横,如同井字,称为井田。发展历程:A.它始于商朝;B.盛于西周;C.瓦解于春秋;

6、D.废除于战国。瓦解过程: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牛耕的使用私田增多出现新的封建剥削方式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渐确立。井田制瓦解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井田制这种生产方式不能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出现了私田。春秋后期,鲁国实行“初税亩”,承认了私田主人对土地的所有权。随之而来的是新的剥削方式的出现。封建地主对农民的剥削方式的出现,导致了井田制的瓦解。(2)分封制分封的目的:为了巩固奴隶主国家政权。分封的对象和做法:把王族、功臣和先代的贵族分封到各地去做诸侯,建立诸侯国;被封诸侯的义务是:要服从国王的命令,要向周王贡献财物,要派兵随从周王作战。周王先后分封的重要诸侯国:鲁、齐、燕、卫、宋、晋等。

7、分封的作用:巩固了周朝的统治,促进了内地与边疆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拓展了疆域,成为地域空前广大的奴隶制国家。最终导致王室衰微,列国纷争的后果,逐渐形成诸候割据的状态。崩溃的原因:周王室日益衰微,大诸侯国为争夺土地、人口及对其它诸侯国的支配权,不断进行兼并战争,形成了诸侯争霸的局面。葵丘会盟,齐桓公的霸主地位得到正式承认,标志着分封制崩溃。秦朝统一后,建立郡县制,分封制结束。发展历程:西周确立 春秋时期瓦解 战国时期废除(3)分封制和井田制的关系:分封制是奴隶社会的政治制度,井田制是其经济制度;分封制建立在井田制基础之上,没有井田制就没有分封制。井田制是奴隶社会的经济基础,分封制是与之相适应的

8、上层建筑。两种制度都适应了当时生产力发展的水平,使西周走向强盛。(4)分封制、井田制与奴隶制国家的盛衰分封制和井田制是西周时期完善的奴隶制国家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分封制起到维系、调整奴隶主阶级内部关系,保证奴隶制国家对奴隶和平民进行统治的作用。是西周奴隶制国家强盛的政治保证。井田制规定了奴隶制生产关系的主要内容,是决定奴隶制经济形态存在、发展和西周政治统治的经济基础。分封制和井田制相互影响,二者的存在成为西周奴隶制国家兴盛的支柱。西周末年以后,王室衰微和大国争霸局面的出现表明分封制的瓦解。在丧失政治保证和生产力发展的影响下,井田制在春秋后期逐渐被封建土地私有制取代,奴隶制度度存在的经济基础最

9、终瓦解,新的封建经济基础随之产生。井田制的瓦解标志着奴隶制度的瓦解。【知识拓展】导致王朝灭亡的一般规律:1.从背景上看都发生在王朝末期;2.从根本上讲是奴隶制的局限;3.从现象上看,统治者素质低下,残暴昏聩,生活糜烂,任用奸佞,造成政治经济上矛盾重重,彻底丧失人心,使外部属国乘机取而代之。【师生探究】例1、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主要理由是 ( )A原始的生产力获得了较快的发展B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C奴隶主和奴隶两个对立阶级产生D建立了一套奴隶制国家机器【解析】答案D。国家是一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机器,夏朝建立了武装,设立了官职、监狱,制定了刑法,这一整套国家机器的设立,说明夏朝

10、已经具备了一个国家的特征。例2、(1996年全国高考题)周初实行分封制是为了 ( )A建立军事屏障,防止外族入侵B削弱功臣、贵族的权力C排斥异姓诸侯,团结同姓诸侯D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解析】答案D。 B、C两个选项与分封制的内容明显不相符合,周初分封的对象不仅有同姓王族,还有异姓功臣和先代贵族,这些受封的诸侯控制着各地的政治、经济、军事大权。A选项是周初实行分封制后,诸侯与周王关系的一个直接结果,是诸侯国的义务,是“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的具体化,它不是分封制的目的,此为一干扰项。例3、关于分封制的表述,最准确的一项是 ( )A反映了中央和地方的统辖关系 B体现了统治者对奴隶的阶级剥削C反映了诸

11、侯与周王的经济关系 D体现了奴隶主阶级内部的等级关系【解析】答案D。分封制是西周分封诸侯的制度。它不仅是周王分封大诸侯国,大诸侯也有权力再向下分封小诸侯国,因而它实际上体现了一种严格的等级关系。例4、(2018山东)夏桀、商纣的亡国表明( )A奴隶制国家的更替B奴隶制度的衰败C国君的暴虐无道 D反腐倡廉的重要【解析】答案D。本题旨在考查通过再现夏桀、商纣因暴虐而亡获取正确认识的能力。解题应回忆夏桀、商纣暴政的史实,在次基础上引申出其教训进行推理分析。考点2: 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经济【考点指南】1、春秋战国纷争和民族融合:诸侯争霸和兼并战争,民族融合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阶段特征和线索,正确评价

12、这一时期大国争霸战争的性质、特点、作用。正确理解春秋战国是我国民族融合的重要时期。抓住三条主线融会贯通知识:一是从分裂走向统一,二是各民族相互融合,三是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这三条主线,互相促进,互相影响2、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经济和社会变革:农业手工业商业和城市、土地所有制的变迁,春秋战国时期的改革和变法运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关系的原理,理解春秋战国时期政治经济的关系。铁器和牛耕带来生产力的提高,生产力的发展引起生产关系的变动即井田制瓦解和土地私有制的确立。经济基础的变动反映在上层建筑上,出现了春秋争霸和战国兼并战争,奴隶主阶级的改革和新兴地主阶级的变法运动,建立了新兴地主阶

13、级的统治,而封建制度的确立反过来又推动了封建经济的发展。全面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的表现、作用、影响。各国变法实质是用国家赋税制度和法律条文,将封建土地所有制法定下来,因此变法是一场封建化运动。商鞅变法对秦国产生巨大作用,为其统一六国奠定基础,也使法家思想在秦占统治地位,但其严刑峻法和文化高压政策对秦及后世也产生消极影响。【重点难点精析】1、对于春秋争霸战争的认识春秋争霸战争的实质在于相互兼并,为了掠夺土地、人口和对其他诸侯国的支配权,为了满足奴隶主贵族扩张和掠夺的私欲,因此战争给人民带来灾难痛苦,因此“春秋无义战”有其合理的一面,但它在客观上有其积极作用。对于结束分裂割据状态,实现区域统

14、一有积极作用。虽以“攘夷”为号召,但对于阻止夷狄等游牧民族的入侵,对于保护华夏进步文化,增强各族间的融合有一定作用。争霸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各霸主都曾进行过改革用以增强国力,其统治下的社会环境相对安定,使经济得以发展。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奴隶主贵族的势力,便利了新兴地主势力的增长,加速了分封制的崩溃。争霸战争加速了新旧制度的交替,促进了奴隶制的瓦解和封建制度的产生。列宁的表述能够有助于我们全面理解这些战争的历史影响:“历史上常常有这样的战争,它们虽然像一切战争一样不可避免地带来种种惨祸、暴行、灾难、痛苦,但它们仍然是进步的战争,促进了人类的发展,加速破坏极端有害和反动的制度。”2、如何认识春秋战

15、国历史发展的三种趋势 由分裂走向统一。春秋时期,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大国兼并小国,诸侯数目逐渐减少;战国时,较大的诸侯国只剩下齐楚等七国,七国继续进行兼并战争,给人民带来了灾难,人民渴望统一。秦国经商鞅变法逐渐富强,秦王赢政经过大规模兼并战争,于公元前221年统一全国。由奴隶制瓦解到封建制确立。春秋时期,由于铁器、牛耕的使用,私田增多,鲁国首先采取按亩收税的方法,承认土地私有。一些贵族将土地出租,收取地租转化为地主,奴隶转化为农民,井田制瓦解,意味着奴隶制的瓦解。战国时期,在新兴地主阶级推动下,各诸侯国经过100多年的变法,废除了旧制度,封建制度最终确立。春秋战国时期,中原王朝同周边地区各少

16、数民族的关系都有了发展,在前代的基础上,在频繁的战争和频繁的经济文化交往中,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快,经济文化联系加强。这些为后来秦朝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形成打下了基础,成为我国民族融合的重要历史时期。3春秋战国时期,有利于结束分裂混乱局面,走向统一的因素诸侯国间的争霸和兼并战争,使诸侯国数目减少,形成统一的趋势。华夏族和其他各族接触频繁,促进了民族融合。各国的变法打击了旧贵族的势力,促进了旧制度的瓦解崩溃和新兴地主阶级统治的建立。变法中秦国势力的强大为统一准备了条件。法家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为以后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奠定了基础,又为统一提供了理论武器。战国时期各国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各地的经济文化

17、联系。 长期战争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人民渴望统一。4、春秋战国改革和战国变法的不同及原因春秋改革:齐国管仲改革内政、发展生产和“相地而衰征”,鲁国实行的“初税亩”。 二者实质上承认土地私有制。战国变法:主要由魏国的李悝、楚国的吴起和秦国的商鞅变法等。(1)不同之处:目的:春秋时期,诸侯国的改革是为了建立霸业;战国时期,各国的变法是新兴地主阶级为确立封建制、建立和巩固地主所级专政,进而实现统一。内容:春秋时期,诸侯国的改革都注意重用人才,改革内政,发展生产,整顿军队;战国时期变法的主要内容是废除井田制,承认土地私有,准许土地买卖;废除奴隶主贵族在政治上的持权。奖励农耕和军功;实行县制。建立集权政

18、治,削弱了奴隶主贵族的统治权力。特点:春秋时期诸侯国的改革都没有用新的生产关系取代旧的生产关系,改革维护的都是奴隶主专政的旧制度:战国时的变法废除了旧的奴隶制;确立了新兴地主的统治地位。(2)根本原因:春秋时期诸侯国的改革与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变法之所以如此不同,根本原因在于所处的社会历史条件不同。春秋时期特别是大国争霸的前期,奴隶制经济基础还比较巩固。到了春秋末年和战国初年,随着井田制的瓦解,伴随而来的是新的剥削方式的产生,封建生产关系的出现和发展。战国时期各国的变法,正是新兴地主阶级经济强大之后的必然要求。封建制度的确立;也是顺应这一历史发展趋势的必然结果5、战国商业发展的表现和特征及进一步

19、得到发展的社会原因表现: (1)商品种类繁多,不仅有铁制品、丝麻织品、漆器,而且北方的马匹、南方的象牙、东方的鱼盐、西方的皮革在中原市场上都可以买到。(2)商业城市兴起,一些诸侯国的都城临淄、邯郸、大梁、郢都有买卖场所。(3)商人活跃,不少大商入获利丰厚,富比王侯。特征: (1)商品种类繁多,但主要是人民最基本的生活用品和统治者的奢侈消费品。(2)商品流通地域更广,超出一个诸侯国的范围,并形成了以中原为中心的广大市场。(3)商业中心一般为政治中心,是政治中心的附庸;(4)拥有雄厚资本的大商人占有土地,成为新兴地主。原因: (1)战国时期封建制度的建立,为封建经济的发展开辟了道路,商业作为封建经

20、济的一部分和必要补充;也必定得到发展。(2)“重农抑商”政策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必然带动了为农业服务的手工业、商业发展。这是不以统治者的意志为转移的。6、对春秋争霸和战国兼并战争的比较原因相似:从经济上看,生产力的发展导致井田制的逐步瓦解,旧的经济秩序被破坏,一些诸侯国顺应历史潮流,进行改革和变法,增强了国力,这就使各诸侯国的实力对比出现了不平衡。从政治上看,王室衰微,周天子无力维护分封制的统治秩序。从直接动因上看,一些强大的诸侯国为争夺土地和人民,不断发动兼并战争,春秋战国纷争不已,战火难熄。性质不同:前者是奴隶主贵族之间争权夺利的斗争,后者是新兴地主阶级之间为完成统一而进行的兼并战争。 影响

21、相同: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他们厌恶割据混战渴望统一。实现了区域性的局部统一,加速了全国统一的步伐。促进了民族融合,为秦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奠定了基础。促进了社会进步,为在争霸或兼并战争中取胜,各大国都进行了富国强兵的改革或变法。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打击了奴隶主贵族势力。壮大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力量,加速了分封制和井田制的瓦解,使我国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7、如何认识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的大变革时期(1)经济方面:由于铁器、牛耕推广,生产力迅速提高,井田制瓦解,出现了封建制的生产方式,形成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出现了独立经营的手工业者和商人。(2)政治方面:周王室衰微,“征伐自诸侯”,世

22、卿世禄制被军功制取代,以分封制、宗法制为主要内容的奴隶社会政治制度为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取代。(3)思想文化方面:出现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上的大解放。旧的思想观念受到冲击,对人的重视在社会上普及开来,学在官府的局面被打破,私人讲学开始,个人著书立说成为风气适应各种政治派别的需要,出现了各种学派,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4)民族关系方面:“华夷”观念削弱,华夏族与周边的少数民族在征伐和生产中逐渐开始了融合。(5)军事方面:诸侯国在争霸称雄的战争中,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推行改革,富国强兵,这在客观上有利于封建因素的成长,促进了新旧体制的更替过程;大国在争霸战争中相互兼并,实现了区域性的局部统

23、一,加快了全国统一的步伐。【师生探究】例1、(2000年春季高考题)下列各项,作为中国奴隶制开始瓦解的标志的是 ( )A使用铁器和牛耕B鲁国实行按亩收税C商业繁荣,城市兴起D商鞅变法,废井田,开阡陌【解析】答案B。本题考查的是对春秋时期奴隶制度瓦解的标志。奴隶制瓦解的经济上的表现是井田制瓦解。A是原因,B是标志,C是经济发展表现,D是封建制确立。例2、(2018江苏历史)下列史实不属于江南经济发展现象的是 ( )A春秋时期道相孙叔敖修芍陂 B隋唐时期成为粮食重要产地 C明中后期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D明清时期工商业市镇蓬勃兴起【解析】答案A。芍陂是淮河流域的水利工程,位于长江以北,B、C、D三项是

24、江南经济发展现象,教材有明确表述。例3战国时期,促使黄河流域经济迅速发展,南北差距拉大的主要因素是( )A 政局相对稳定 B北方自然条件更优越C 铁器得到大力推广 D北方劳动力资源丰富【解析】答案C 。本题考查战国时期南北经济发展情况,问题的实质是北方经济发展的根本原因,所以应该从生产力角度出发,当时北方生产力的代表是铁器。例4春秋战国战争频繁所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奴隶社会的经济制度瓦解 B民族融合加强 C奴隶社会的政治制度瓦解 D各诸侯国大肆掠夺人口 【解析】答案C。解答此题首先要明确春秋战国时期的战争特点,既春秋争霸战争是为了掠夺人口土地和对其他诸侯国的支配权,而战国争霸战争是强国战胜

25、弱国,大国吞并小国的统一战争,它意味着周初的分封等级制度的崩溃。例5、“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比较,最确切表述了二者区别的是( )A 战争目的不同 B 对周王室态度不同 C 称霸形式不同 D 社会性质内容不同【解析】答案D 。本题考查对“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的本质的理解,那就应该看它们的社会制度,“春秋五霸”奴隶制,“战国七雄”封建制。例6、商鞅变法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是 ( )A获得秦孝公的大力支持 B符合人民的根本利益C顺应了经济发展的趋势 D反映了新兴地主的愿望【解析】答案C。本题考查商鞅变法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战国时期各国的变法,正是新兴地主阶级经济强大之后的必然要求,变法的成功正

26、是顺应这一历史发展趋势的必然结果,商鞅死后,其变法措施仍继续推行,表明社会变革的不可抗拒的历史必然性。例7、(2000广东)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国不农,则与诸侯争权不能自持(自保)也,则众力不足也。故诸侯挠其弱,乘其衰。圣人知治国之要,故令民归心于农。归心于农则民朴而可正(治理)也,纷纷则易使也,信可以守战也。 商君书农战材料二:(晁错对汉文帝说)民贫,则奸邪生。贫生于不足,不足生于不农,不农则不地著(依附土地),不地著则离乡轻家,民如鸟兽,虽有高城深池,严法重刑,犹不能禁也。腹肌不得食,肤寒不得衣,虽慈母不能保其子,君安能以有其民哉!明主知其然也,故务民于家桑,薄赋敛,广蓄积,以实仓廪,备水

27、旱,故民可得而有也。 汉书食货志回答:根据材料,结合商鞅、晁错所处时代背景,从目的和结果方面评述两人的重农主张。【解析】由材料一中“国不农,则与诸侯争权不能自持(自保)也,则众力不足也。”“圣人知治国之要,故令民归心于农。归心于农则民朴而可正(治理)也,纷纷则易使也,信可以守战也。”可以提炼出商鞅的重农主张,再结合课本相关变法作用的知识进行评述。由材料二中“民贫,则奸邪生严法重刑,犹不能禁也。”“故务民于家桑,薄赋敛,广蓄积,以实仓廪,备水旱,故民可得而有也。”可以提炼得出晁错的主张,再结合课本知识评述结果。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提炼、归纳,以及结合课本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参考答案:商鞅

28、处于战国兼并时代,认为只有发展农业,国家才能强大;百姓从事农业,则易于治理和驱使。这是赢得兼并战争的保证。这种主张的实行,为日后秦统一奠定了基础。晁错处于西汉初年经济凋敝时期,主张通过发展农业生产满足人民基本生活需求,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统治秩序,恢复社会经济。这种主张的实行,为“文景之治”的出现奠定了基础。【先秦时期政治和经济板块小结】一、先秦社会演进1、奴隶社会(1)形成夏朝:奴隶制国家机器建立;农业、夏历。(2)发展商朝:疆域扩大,奴隶制强化,农业和畜牧业,青铜器、甲骨文、商文化。(3)繁荣西周:武王伐纣,分封制、井田制和宗法制,农业和手工业。国人暴动和西周灭亡。(4)瓦解春秋:春秋五霸,

29、分封制崩溃,井田制瓦解。2、封建社会封建制度确立:战国七雄、各国变法、封建制度确立。二、先秦社会经济的发展夏、商、西周三代处于金石并用时代,除木、石和骨器外,也有少量青铜工具,西周晚期出现铁器。这一时期生产工具的改进和耕作技术的推广、农田水利的兴修,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三代以农业为主要经济部门,奴隶制经济相当发达,构成东方奴隶制的典型特征。三代具有较高的手工业水平,青铜工艺在世界上独树一帜(三代被称为我国的“青铜时代”)。商业、交通和城邑都有较大的发展。春秋时期,铁农具较广泛使用。战国时,更为普遍,铁器时代的到来,标志着我国社会生产力的显著提高。牛耕运用是我国农业技术史上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

30、水利灌溉事业发展,促进了农业发展。手工业方面,冶铸业创造了铸铁柔化处理技术,比欧美早两千年以上。纺织业、煮盐业、漆器制造业、酿酒业等都得到发展。商业发达,商品种类繁多,货币普遍使用,出现了较大的商业城市。考点3: 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考点指南】先秦时期的文化: 老子和孔子,百家争鸣,文学和艺术,天文和物理,扁鹊春秋战国的文化产生的原因就是当时政治经济发展变化的结果,实际上就是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理解诸子百家及其思想。掌握文学艺术,天文地理和医学等文化成就。【重点难点精析】1、春秋战国时期,我国思想界异常活跃的社会原因第一、生产力的提高,社会经济的发展,为思想文化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第二

31、、阶级关系的变革、奴隶制的崩溃、封建制度的建立等一系列社会变革,为思想文化的繁荣提供了政治前提。第三、激烈动荡的社会环境和社会变革,使得思想异常活跃,迫使人们去思索,众多思想家从不同角度发表见解,从而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 第四、各国统治者基于争霸战争的需要和政治要求,纷纷网络人才,优待知识分子,让其为争霸战争和社会变革出谋划策。这种宽松的环境和优裕的地位,有利于文化繁荣。第五、私学的兴起和讲学之风的出现,造就了一批有知识有才干和敢于表达自己政治观点的思想家。第六、民族融合的加强,各民族文化交流的扩大,丰富了华夏文化,有利于思想文化的繁荣。2战国时期为什么会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争鸣,呈现出思想解放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