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PTX , 页数:40 ,大小:177.64KB ,
资源ID:13877012      下载积分:2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387701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环境管理、环境法规和环境监测.pptx)为本站会员(A****)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环境管理、环境法规和环境监测.pptx

1、环境管理、环境法规、环境监测,冶金与能源学院,2.1环境管理2.1.1环境管理的概念和特点,1 环境管理的概念 所谓环境管理,是指运用经济、法律、技术、行政及教育手段,限制或禁止人们损害环境质量的活动,鼓励人们改善环境质量;通过全面规划、综合决策,使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既能达到发展经济满足人类的基本要求,又不超出环境的容许极限的目的。环境管理不是管理自然环境本身,而是管理人的社会行为。,2 环境管理的内涵,1)环境管理是对损害环境质量的人的活动施加影响。(污染环境、破坏自然资源的人为活动)2)环境管理主要协调发展与环境的关系。3)环境管理的主要对象是人。(调整经济活动和社会行为),3 环

2、境管理的类型及内容,按环境管理的规模分:1)宏观管理:指以国家的发展战略为指导,从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入手,制定一系列具有指导性意义的环境战略、政策、对策和措施的行为总体。2)微观管理:指在宏观环境管理指导下,以改善区域环境质量为目的、以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为内容、以执法监督为基础的环保部门经常性的管理工作。,按环境管理的职能及性质分:1)环境规划管理2)环境质量管理3)环境技术管理4)环境监督管理按环境管理的范围分:1)资源(生态)管理2)区域环境管理3)部门环境管理4)海洋环境管理,4 环境管理的基本职能,宏观指导统筹规划组织协调提供服务监督检查,5 环境管理的特点,1)环境管理的区域性 2)

3、环境管理的综合性 3)环境管理的社会性4)环境决策的非程序化特点:(决策可分为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两种),2.1.2环境管理的基本原则,1 全过程控制原则:对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全过程跟踪、控制 典型应用 1)环境标志制度 2)清洁生产制度,2 双赢原则 双赢原则是指在指定处理利益冲突的双方关系的方案时,必须注意使双方都得利。对于环境管理来说,就是通过环境管理实现经济和环境的双赢。,2.1.3环境管理的手段,1 行政手段 1)制定和实施环境标准 2)颁布和推行环境政策 2 法律手段 1)环境立法 2)环境执法,3 经济手段 1)排污收费制度 2)减免税制度 3)补贴政策 4)贷款优惠政策

4、4 宣传教育手段 5 科学技术手段,2.1.4环境管理思想发展的三个阶段,1)把环境问题作为一个技术问题,以治理污染为主要管理手段的阶段;2)把环境问题作为经济问题,以经济刺激为主要管理手段的阶段;3)把环境问题作为一个发展问题,以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关系为主要管理手段的阶段。成熟阶段,2.1.5三个转变、三大政策,1 三个转变 1)“末端治理”向全过程控制转变;2)从单纯浓度控制向浓度与总量控制相结合转变;3)从分散治理向分散与集中治理相结合转变。,2 三大政策“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不走先污染后治理”)“谁污染谁治理”“强化环境管理”,2.1.6 ISO14000和ISO9000,IS

5、O14000是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标准:通过了ISO14000,可以说明该企业生产过程对环境的影响达到了国际标准。ISO9000是质量体系认证标准:通过了ISO9000,可以说明该企业质量有保证。,2.1.6.1 ISO14000,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标准:国际标准化组织(ISO,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制定,关于强化各类组织环境管理,改善和提高环境质量,保护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环境状况的一系列环境管理标准。,ISO14000系列标准标准号分配表,ISO14000系列标准的目标,规范全球的环境行为,减少环境污染和破坏,进一步

6、促进经济与环境的同步协调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ISO14000的特点,全员参与和行动:自愿性:广泛的适用性:灵活性:兼容性:全过程预防:强调持续改进:,目前已颁发了六项环境管理标准:,ISO14001:1996环境管理体系规范及使用指南ISO14004:1996环境管理体系原则、体系和支持技术通用指南ISO14010:1996环境审核指南通用原则ISO14011:1996环境审核指南审核程序环境管理体系审核ISO14012:1996环境审核指南环境审核员资格准则 ISO14040:1997生命周期评估原则和框架,2.1.6.2 ISO9000,ISO9000是国际标准化组织于1994年提

7、出,是质量管理体系通用的要求或指南。推广ISO9000族标准的作用和意义:使世界各国的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活动统一在ISO9000标准的基础之上.,2.1.5.3 ISO14000与ISO9000的关系,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标准与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标准对组织(公司、企业)的许多要求是通用的,两套标准可以结合在一起使用。,2.1.5.4 ISO14000和ISO9000的区别,2.2 环境法规2.2.1环境法的概念和特征,1.环境法的概念 环境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保证执行的改善环境的活动(保护环境和自然资源、防治污染和其它公害)中所形成的环境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8、,2.环境法的特征,1)综合性:保护对象广泛、调整的社会关系复杂、立法体系综合性极强、法律措施多种多样 2)科学技术性 3)社会性 4)共同性,2.2.2环境法的目的和任务,1.环境法的目的 1)保护生态系统的稳定 2)保障人体健康 3)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2.环境法的任务 1)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与生态环境2)防治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3.环境法的作用,1)环境法是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2)环境法是国家进行环境管理的法律依据。3)环境法是同污染和破坏环境与资源的违法行为作斗争的重要武器。4)环境法是处理中国与外国的环境关系、维护国家环境权益的重要工具。,2.2.3环境法的体系,1

9、.中国环境法的发展概况 第一阶段,19731979年环境法起步时期。关于保护和改善环境的若干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治沿海水域污染暂行规定、工业三废排放试行标准、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宪法、环境保护法(试行)第二阶段,19801989年环境法发展时期。海洋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森林法、草原法、渔业法、矿产资源法、土地管理法、水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环境保护法 第三阶段,1990年至今环境法进一步完善时期。水土保持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煤炭法、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矿产资源法、森林法、土地管理法、海洋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防沙治沙法、中华人民

10、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中国的环境法律体系,中国现行的环境法体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环境法律规范:1)宪法中的环境保护规定 2)综合性环境基本法环境保护法。3)环境保护单行法以宪法和环境保护基本法为依据,针对特定对象而制定 4)环境标准 5)其他部门法中的环境保护规范 6)地方环境法规、规章 7)中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环境条约,中国环境保护单行法从内容上可分为:(1)污染防治法;(2)自然保护法;(3)土地利用规划法;(4)环境管理行政法规:环境标准的分类:中国环境标准按级别分:国家标准、地方标准、行业标准 按内容分为:环境技术标准、环境管理标准环境技术标准分为五类:(1)环境质量标准(2)污

11、染物排放标准(3)环境基础标准(4)环境方法标准(5)环境标准样品标准,2.2.4 环境法的基本原则,1)环境保护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相协调的原则 2)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3)污染者付费的原则4)公众参与的原则,2.2.5环境法的基本制度“八项制度”,1.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2.“三同时”制度“三同时”制度是指一切新建、改建和扩建的项目,其环保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的,具有法律效力的环境管理制度。3.排污申报登记制度与排污许可证制度 4.排污收费制度 5.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 6.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 7.污染集中控制制度 8.污染物限期治理制度,

12、2.3 环境监测,定义 通过代表环境质量的各种标志数据的测定,确定环境质量(或污染程度)及其变化趋势。内容 污染源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生物性质和生态性能变化趋势等。,2.3.1环境监测的特点,1)方法必须具备“三高”即高灵敏度、高准确度和高分辨率;2)方法具有“三化”即自动化、标准化和计算机化;3)具有多学科性、边缘性、综合性和社会性等特征。,2.3.2环境监测的任务,1)确定污染物质的浓度、分布现状、发展趋势和扩散速度。2)确定污染源造成的污染影响。3)提供数据资料。4)定期提出环境质量报告。5)收集环境本底数据,积累长期监测资料。6)为保护人类健康、保护环境、合理使用资源、制订和修订各种

13、环境法规、标准等提供依据。,2.3.3环境监测的分类,1)按学科性质分:2)按工作性质分:环境质量监测排放污染物监测3)按监测的目的可分为:监视性监测事故性监测研究性监测,2.3.4环境监测程序,现场调查监测方案设计优化布点样品采集样品保存样品分析数据处理环境质量评价等。对象:环境污染物,主要监测污染物的浓度、种类。2.3.5环境污染物 指进入环境后使环境的正常组成和性质发生变化、直接或间接有害于人类生存或造成自然生态环境衰退的物质。,2.化学污染物的类别1)元素 2)无机物 3)有机烃化合物 4)金属有机和准金属有机化合物 5)含氧有机化合物 6)有机氮化合物 7)有机卤化物 8)有机硫化合物 9)有机磷化合物,1.污染物的类别,3.污染物的特性,1)自然性 2)毒性 抑制酶活性致突变作用致癌作用 致畸作用 3)时空分布性 4)活性和持久性 5)生物可降解性 6)生物累积性 7)对生物体毒性作用的加和性,2.3.6环境监测的质量控制,1)采样的质量控制 2)样品运送和贮存中的质量保证 3)样品分析质量控制 4)整理和报告数据的质量控制,2.3.7环境监测中污染物分析方法,1)化学分析方法 2)光学分析方法 3)电化学分析方法 4)色谱分析方法 5)中子活化分析方法,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