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7 ,大小:160.66KB ,
资源ID:13878614      下载积分:5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387861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最新北大医学部复习资料精品安全法规文字版全.docx)为本站会员(b****1)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最新北大医学部复习资料精品安全法规文字版全.docx

1、最新北大医学部复习资料精品安全法规文字版全第一次课1、什么是实验室感染?答:实验室工作人员及有据可查的非实验室工作人员被实验室内的病原微生物或医学寄生虫感染或发病,统称为实验室感染(laboratory-associated infections)。2、简述实验室感染的严重性及趋势。答:实验室感染时生物安全中的重要问题,报告的数据挂一漏万,发生的多,如实报告的少。实验室中危险的病原微生物比较多,由实验室感染引起的公共卫生事件,可能造成严重的政治影响和经济损失。3、实验室细菌性感染以布鲁氏菌最为常见。4、概述医学生物(病原生物)尤其是病原微生物对人类威胁,为何日益严重?答:(1).在人类疾病中,

2、感染性疾病的重要性日渐被认识和重视. (2).自然疫源性疾病越来越多:多数自然疫源性疾病具有地方性和季节性,对人类生存的威胁日益严重。原来动物界的疾病破坏了遗传屏障开始攻击人类,在动物身上感染后发病比较轻,一旦感染人类,引起严重后果。 B (3)曾经被控制,现又死灰复燃再度肆虐人类的疾病,例如肺结核和狂犬病的死灰复燃。(4)新发现的病原微生物及其感染病(38种)。 (5)生物恐怖的威胁与对策。5、简介医院感染的严重性,如何从自身做起尽量避免或减少发生?(严重性好像没有讲呢,自己编编吧)预防措施:a.培训医务人员和监测其健康状况与携带病原微生物状况,并及时调整工作岗位。 b.正规施行内镜、插管、

3、置留导管、腹膜透析等创伤性治疗中的无菌操作。对于患者血液、体液等各种体液、粪尿、痰及其它分泌物标本的检查与处理,应严格遵守消毒隔离规程,凡是手部有伤口或渗出液者,严禁接触患者标本或为患者施行创伤操作。凡是需销毁的标本和一次性医疗用品,严禁回收利用。 c.正确使用灭绝和消毒措施,尽量应用热力或射线等可靠的物理灭菌法,纠正使用有局限性的化学消毒剂及紫外线消毒的误区。特别注意消毒剂有效的使用浓度和作用时间 d.严禁不考虑适应症滥用抗生素。6、简述发生实验室感染的原因和预防措施?原因:实验室内病原体可通过呼吸道、消化道及皮肤黏膜,或通过直接接种如针头、刀剪等利器刺伤,或媒介昆虫叮咬及实验动物咬伤等进入

4、人体。多种实验操作可使病原体形成气溶胶,引起呼吸道传播,易形成气溶胶的操作主要有:细菌接种、标本涂片、匀浆震荡、混合标本、离心操作、开启安瓿、注射、使用移液管及倾倒液体标本等。一些不良卫生习惯和操作,如在实验室内进食饮水、吸烟、用嘴吸移液管等,可引起消化道传播,应予以避免。措施:提高实验室工作人员对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的认识水平和重视程度,执行定期培训制度。对实验严格管理,认真执行规章制度,杜绝有章不循、形同虚设。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1生物安全柜、级,高压蒸汽灭菌器等设备;生物安全实验室设施,BSL-14级。2乳胶手套、口罩、密封塑料离心管、专用污物袋等耗材,防护面具、移液管助吸器、垃圾储运桶等

5、器材。7、作为医学研究人员,从2003年SARS中,总结应该汲取的经验和教训。经验:科学地制定SARS防治规划,有的放矢着力于严格隔离传染源和消毒灭菌措施 发现存在诊断不规范,SARS误诊率很高后,在疫情中、后期北京市内建立了SARS诊断网络实验室,发挥重要作用。 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政领导空前重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治与控制工作,作为首要大事来抓,不惜人力和物力,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教训:医院感染和临床试验室感染非常严重 对SARS患者的误诊漏诊非常严重。 SARS病毒学实验病毒泄漏事故,后果非常严重。 病因学研究中,急功近利,误导防疫策略和措施。对SARS患者治疗抢救措施的失误。瞒报

6、疫情,贻害非常严重。从正反两方面分析行政领导的作为与主导作用,党政领导及有关职能部门应建立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系统。建立相应的专家库,使有关专家真正起到重大决策的科学顾问作用。专家们的正确意见得到落实,真正做到以科学技术指导防疫实践,讲求科学性和时效性,杜绝形式主义。8、论述曾经被基本控制,现在又再度死灰复燃的人类感染病有哪些及其主要原因是什么?结核病:判断过于乐观,提前撤销专业机构和削减研究经费。移民骤增于旅游业发展。出现多种结核菌耐药菌株。HIV流行使结核病“超越”传播。世界人口数量剧增及结构改变。鼠疫:经济开发和开垦土地。白喉:前苏联解体,独联体国家及东欧国家政治动乱,致使免疫计划中

7、断。霍乱:国际贸易交往增多,O139群霍乱弧菌随轮船飞机等从东南亚及南亚传入南美洲等地。水源及食品的消毒处理措施被削弱。狂犬病:饲养犬等宠物增多,而对犬接种疫苗等防疫工作管理措施不力。旅游业发展。血吸虫病:兴修水坝和围湖造田,利于钉螺孳生。从非洲流行区向疫区疫苗。其他见课本(战壕热、百日咳、肺炎链球菌、登革热等)9、论述自然疫源地和自然疫源性疾病的概念及其主要原因。自然疫源地:指某种疾病的病原体在自然界野生动物中长期保存并能够造成动物疾病流行的地区。自然疫源地疾病:属于人兽共患病,是指人类进入自然疫源地,原本在动物界中传染而发生传染给人的疾病。从生化上分析,原以动物及吸血节肢动物为宿主的病原微

8、生物或正常微生物群的微生物,正在扩大宿主范围向人类转移,许多动物疾病有突破遗传屏障向人类转移的趋势,并造成人类严重的甚至致死性疾病,对人类生存的威胁日趋严重。10、简介生物恐怖的袭击特点。1)突发性与潜在性 2)隐蔽性与欺骗性 3)易受袭击的地点与人群明确 4)生物恐怖袭击的多发与同时性11、简述面对生物恐怖的应对原则。1)加强防范意识 2)加强科学研究 3)加强对群众的宣传教育及普及个人防护知识 4)增强协作意识12、简介医院容易发生医院感染的条件。1)住院及门诊患者体内及其诊疗的微环境中,大量存在病原微生物,尤其是诊疗器械和设备如内镜、导管、插管、人工呼吸机、透析装置等,易被微生物所污染,

9、医护人员的病原微生物携带率也显著高于一般人群。2)医院内大量存在就诊的特殊易感人群。3)某些免疫低下的患者正常微生物群中的条件致病性微生物,可有原来定制部位移位到血液循环或其他器官组织中,从而导致自身来源的感染性疾病(自源性感染)。4)滥用抗生素13、简述医院感染的病原体来源及传播途径 感染来源传播途径患者-医护人员之间污染物品密切接触导管、插管、内镜及使用呼吸机等,输液及消毒液污染,输血及不洁注射,器官移植 损伤性医疗操作患者-医护人员间借呼吸道飞沫、灰尘、泥土、污物等形成气溶胶空气飞沫食物、饮用水、餐具等被污染粪-口传播14、比较自源性感染于医源性感染的概念及其发生原因。自源性感染:指病原

10、体来自患者体内的条件致病菌或正常菌群。医源性感染:由诊疗用的器械、器材及用品未经有效灭菌或消毒处理,或由操作不当,或输入不洁血液、血浆等引起的微生物感染。第二次课1、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水平(BSL)分几级?每级所能操作的微生物类别?答:分四级:BSL-1,BSL-2,BSL-3,BSL-4. BSL-1:不致病的微生物,例如教学实验室 BSL-2:三类致病微生物,未知病人标本,例如肝炎研究室。 BSL-3:二类以上病原微生物,如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 BSL-4:一类病原微生物,经呼吸道传播的烈性传染病。如高度生物防护实验室。2、生物安全柜(BSC)的分级,分型及送排风特点。分级:级生物安全柜:

11、HEPA过滤器净化排风。级生物安全柜:HEPA过滤器净化进风和排风。级生物安全柜:HEPA过滤器净化进风和排风,手套箱密闭,箱内负压。分型及送排风特点:BSC排气循环进风送风排处连接10000.380室内硬管A130700.40.38室内无A230700.40.38室外套管B170300. 510.38室外套管B210000. 510.38室外硬管1000不适不适均可均可3、生物安全柜柜内操作主要注意事项?答:缓慢移动原则;物品平行摆放原则;避免震动原则;不同样品柜内移动原则(低污染-高污染);明火使用原则:柜内尽量不要使用明火。4、使用个体防护装备(PPE)的注意事项答:个人防护用品应符合国

12、家规定的有关标准。 在危害评估的基础上,按不同级别的防护要求选择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 对个人防护装备的选择、使用、维护应有明确的书面规定、程序和使用指导。 使用前应仔细检查,不使用标志不清、破损或泄漏的防护用品。5、安全脱卸个人防护装备的步骤答 :外层手套面罩/护目镜隔离衣口罩、防护面具、防护帽鞋套内层手套6、个人防护装备的配备原则答:实验室工作人员可根据不同级别的生物安全水平的操作选择个人防护装置。结合所进行工作的性质来选择着装和装备。要求工作人员应掌握的要点:a必须十分了解和掌握自己工作的性质和特点 b所涉及的实验工作需要使用个人防护装备的类型 c个体防护装备的正确使用方法。第三讲、感染物

13、质的采集、运输、存放管理1、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将病原微生物分几类?其依据是什么?国家根据病原微生物的传染性、感染后对个体或者群体的危害程度,将病原微生物分为四类: 第一类病原微生物,是指能够引起人类或者动物非常严重疾病的微生物,以及我国尚未发现或者已经宣布消灭的微生物。 类天花病毒,天花病毒,新疆出血热病毒,黄热病毒,西方马脑炎病毒,委内瑞拉马脑炎病毒,东方马脑炎病毒,亨德拉病毒,埃博拉病毒;鼠疫 第二类病原微生物,是指能够引起人类或者动物严重疾病,比较容易直接或者间接在人与人、动物与人、动物与动物间传播的微生物。 第三类病原微生物,是指能够引起人类或者动物疾病,但一般情况下对人

14、、动物或者环境不构成严重危害,传播风险有限,实验室感染后很少引起严重疾病,并且具备有效治疗和预防措施的微生物。 第四类病原微生物,是指在通常情况下不会引起人类或者动物疾病的微生物。第一类和第二类统称为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2、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按照危害程度将病原微生物分几类?其中病毒、细菌、真菌各有几类?分为四类。病毒有一、二、三、四 四类;细菌只有二、三类;真菌只有第二、三类3、我国法定报告传染病所涉及的病原微生物共有多少种?具有哪些主要的共同特点?各列举2种可以引起甲、乙、丙型传染病的病原微生物?(注意老师讲的是35种,丙类9种,而最新的为38种)甲类传染病(2类)是指:鼠疫、霍乱。鼠

15、疫杆菌、霍乱弧菌乙类传染病(24类)是指:病毒性肝炎、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艾滋病、淋病、梅毒、脊髓灰质炎、麻疹、百日咳、白喉、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猩红热、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钩端螺旋体病、布鲁氏菌病、(肺)炭疽、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流行性乙型脑炎、黑热病、疟疾、登革热、高致病性禽流感和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丙类传染病(12类)是指:肺结核、血吸虫病、丝虫病、包虫病、麻风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新生儿破伤风、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除霍乱、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2008年5月2日新增手足口病为丙类传染病。4、危险物品航空安全运输技术细则中A类和B类感染性物

16、质的概念是什么?A类是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第一、二类,B类是第三、四类5、总结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中重要的第一、二、三、四类微生物与其实验室活动所需要的生物安全实验室级别的关系国家根据实验室对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安全防护水平,并依照实验室生物安全国家标准的规定,将实验室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四级。第一类:BSL-3以上的级别第二类:BSL-2、3级别,根据操作活动的不同,等级不同第三类:BSL-2第四类:BSL-1即普通实验室阮粒病毒:BSL-2以上的级别6、我国主要有哪些与采集、运输、存放、管理感染性物质相关的法律条规?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卫生部令,2006.1可感染人类的高

17、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运输管理规定卫生部令2006.2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2004.11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主席令,2004.8.28危险物品航空安全运输技术细则国际民航组织文件7、盛纳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品的容器需包括哪几部分?应当密封,容器或者包装材料还应该防水、防破损、防外泄、耐高(低)温、耐高压。包括主容器、辅助容器、外包装。容器或者包装材料上应当印有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或者兽医主管部门规定的生物危险标识、警告用语和提示用语。标本应直立。8、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品运输中的关键控制点有哪些?1三层包装,需要通过整体跌落试验2需专

18、人(至少2人并接受过培训),专车并事先通知接收单位3需办理、携带准运证(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审批)4装有标本主容器无泄漏,外部无残留物,运输过程中始终保持直立(架子)5辅助容器(二级)适时消毒6外包装(第三层,也是最外层)严禁进入污染区,禁止穿戴已被污染个体防护装备取拿。7获取接受证明/涵。一般微生物的运输:a.运输方式:省内、陆路b.承运单位:陆路运输均无资质单位专车c.具备的基本条件:符合规定、运输容器、生物危险标识符d.运输审批权限:省级卫生部门(省内)运输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者样本,应当通过陆路运输;没有陆路通道,必须经水路运输的,可以通过水路运输;紧急情况下或者需要将高致病性病

19、原微生物菌(毒)种或者样本运往国外的,可以通过民用航空运输。 运输过程:不少于2人,接受过培训 不得通过公共电(汽)车和城市铁路运输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者样本,应当经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或者兽医主管部门ni 批准。在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域内运输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或者兽医主管部门批准;需要跨省、自治区、直辖市运输或者运往国外的, 由出发地的省、 自治区、 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或者兽医主管部门进行初审后,分别报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或者兽医主管部门批准。 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在检验检疫过程中需要运输病原微生物样本的, 由国务院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批准,

20、并同时向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或者兽医主管部门通报。 通过民用航空运输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者样本的,除依照本条第二款、第三款规定取得批准外,还应当经国务院民用航空主管部门批准。 有关主管部门应当对申请人提交的关于运输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者样本的申请材料进行审查,对符合本条第一款规定条件的,应当即时批准运输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 (毒) 种或者样本, 应当由不少于人的专人护送,接受安全培训,有防护出示。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有关单0位或者个人不得通过公共电(汽)车和城市铁路运输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者样本。 9、简述标本专业化管理的重要性。标本是临床实践和科学研究的第一步和最重要

21、的一步目前现状:缺乏培训和管理造成资源浪费低效率生物安全隐患具体要求:密封、安全包装,样品标记清楚,检测申请单详细记录,标本入库10、消毒灭菌和常用实验设备安全操作1、使用过滤除菌方法时,不能去处 病毒 和 支原体 2、高压蒸汽灭菌法常用的条件是压力达到 102.9 kPa,即 1.05 kg/cm2, 温度 121 维持 2030 min。3、按照提示填写表格中的内容效力 细 菌真菌病毒写出两种消毒剂名称繁殖体芽孢亲脂性亲水性高效+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戊二醛;臭氧中效+-+醇类、酚类、碘制剂低效+-+ -+-洗必泰、新洁尔灭注:用+或-号代表各类消毒剂能否杀灭相应的微生物。第四讲 问题:为

22、什么单独讲的生物安全问题?GMO“转基因生物 (genetically modified organism) ”是在自然界可能从来没有存在的生物,我们对它的致病性,传播特点等都需要进行重新的评估遗传修饰生物体(转基因生物)的概念 :“头”:利用转基因的技术,创造出的新的生物。GMO生物安全问题:原始的生物材料是否安全,实验中的耐药基因存在从实验室扩散到环境中的问题(应该好好处理),释放到环境中时一定要消毒灭菌。“尾”:创造出的新的GMO是否安全,释放的什么样的环境中。GMO操作的五个要素:外源基因的供体、受体、transforming DNA、载体、释放GMO的生物环境如何确定GMO要求的生物

23、安全水平生物表达系统:细菌的质粒,如,不含有可以有效细菌的;宿主菌:不含有致病基因,一旦进入人体,不能和消化道的正常菌群竞争;转移的外源基因是否明确知道有无致病性对来源于病毒的载体的评价:不管经过什么改造,都要知道原病毒,对修饰后的病毒的要求与原病毒的要求相同野生型的病毒和复制缺陷的病毒参看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腺病毒属于三类病毒没有经过培养的可能的感染材料,需要在实验室操作,如病人的血标本经过灭菌的材料和没有感染的材料可以实验室操作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没有杆状病毒(),在无脊柱动物中传播,尚未发现可以感染人,所以可以在实验室操作复制缺陷型的病毒一般来说是必较安全的。但是在操作过程中,应

24、该仔细阅读说明书,看看该病毒是否可以感染人,如果是感染人的载体衍生来的载体,至少在实验室操作;如果不是感染人的载体衍生来的载体,可以在实验室操作。基因敲除动物一般来说是比较安全的。转基因动物:防止动物跑出实验室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体系-李彤国家、地区、单位、实验室、实验负责人组成了生物安全管理体系。其中实验室负责人是生物安全的第一责任人。(研究生可以作为实验室管理员)准入规定:生物危害的警告标志张贴在以上的实验实经批准后可以进入实验室工作区域的人员年龄岁实验室的门应该随时关闭进入动物室工作应该经过特别批准张贴警示标志操作规程:1、禁止口吸2、禁止舔标签3、气溶胶和液滴:尽量减少4、生物安全柜:必

25、要时使用5、针头和注射器:限制使用6、污染事故:报告书面记录7、污染事故处理:配有书面操作规程实验室工作区1、干净整洁2、禁止放与实验无关物品在实验台上3、消毒工作台面:发生污染时每天工作结束时4、消毒受污染器具、生物样品:丢弃前清洁再用前都应该消毒5、包装和转运:地方、国家、国际规定6、节肢动物防控:纱窗、杀虫剂、防蚊液生物安全管理1、需要时制定节肢动物和啮齿动物控制方案2、需要时为所有实验室人员提供适宜医学评估、监测和治疗,保存相应医学资料3、对于实验室人员和其他存在危险人员,应采集本底血清样品,按国家和地方相关规定保存,根据所操作微生物和实验室运行情况,可定期收集其他生物学样品基本的实验

26、室设计要求和生物安全设施1、实验室应设洗手池(靠近门口)2、设计应易于清洁,不得铺设地毯3、台面应不透水,耐酸、碱、有机溶剂和热4、家具牢固:家具和仪器之间空间易于打扫5、保证实验室内操作照明,避免不必要的反光6、实验室工作区外应设有存放私人物品、进食饮水和休息空间7、注意气流方向,实验过程尽量避免强气流变化而长生气溶胶8、配备基本的生物安全设施放试剂的瓶子使用螺口瓶,而不是磨口瓶实验室至少应配备:洗眼器、生物安全柜、高压灭菌锅生物安全管理制度标准操作程序概述基础实验室管理制度和标准操作规程和的区别简述生物安全防护的要点答:1.把所有为微生物培养物当成有潜在危险的生物对待 2.把所有操作当成有

27、潜在危险的操作对待 3.把医院中所有岗位当成有潜在危险的岗位对待1、 医疗照射包括哪些范围? 患者(包括不一定患病的受检者)因自身医学诊断和治疗所受的照射、知情但自愿帮助和安慰患者的人员(不包括施行诊断或治疗的执业医师和医学技术人员)所受的照射,以及生物医学研究计划中自愿者所受的照射2 、怎么判断核医学和放射检查的正当性掌握好适应症,确实能为诊断带来有用信息正确合理的进行诊断性医疗照射,没有非电离手段时才应用避免不必要的重复照射对妇女儿童实施放射学核医学检查更应慎重考虑判断3、请你举例在医学上有哪些不正当的电离辐射应用?对某些特殊群体定期CT癌症普查 40岁以下妇女进行X线摄影普查乳腺癌 对儿

28、童青少年进行X线摄影进行肺结核检查 对婴幼儿及少年儿童每年一次的常规X线体检 年轻已婚妇女宫内节育器X射线检查如何判断放射学和核医学检查的正当性?第五讲第一节思考题思考题1、放射防护体系包括哪三个原则?实践的正当性:涉及照射的实践,除非对受照个体和社会能产生足够的利益可以抵偿它所引起的辐射危害,就不得采用。防护最优化:在考虑经济因素和社会因素的条件下,对实践中的任何特定放射源,应采取一切合理的步骤来调整防护措施以求使净效益最大。应用个人剂量限值:对任何个体因所有可能使其受到照射的实践(医疗照射除外)而接受的剂量应使用一种限值。2、电离辐射外照射的基本防护措施有哪些?时间防护:在可能情况下要尽量

29、减少接触放射源的时间。因为照射量与受照时间成正比距离防护:就是增大人体与放射源的距离,离放射源越远受到的照射量就越小屏蔽防护:在人员与放射源之间安装屏蔽物把放射源与人员隔离开达到防护的目的。按不同射线选择防护材料3、电离辐射内照射的个人防护措施有哪些采用个人防护用品-穿戴工作服、口罩、手套,必要时带防护面罩遵守安全操作规程放射性同位素实验室工作区禁止喝水、进食和吸烟“围封隔离,把好三关”防止放射性物质通过口、鼻、皮肤进入人体第六讲问题:1、请写出常见危险化学物质有哪几类?每一类写出一个代表性物质?答:总体分为三类:爆炸性物质、有毒物质、着火性物质。一、爆炸性物质:1、可燃性气体:(1)由C、H

30、元素组成的可燃性气体:氢气、甲烷、乙烷、丙烷、丁烷、乙烯、丙烯、丁烯、乙炔、环丙烷、丁二烯;(2)由C、H、O元素组成的可燃性气体:一氧化碳、乙醚、环氧乙烷、环化丙烯、乙醛、丙烯醛;(3)由C、H、N元素组成的可燃性气体:氨、甲氨、二甲氨、三甲氨、乙氨、氰化氢、丙烯腈;(4)由C、H、X(卤素)组成的可燃性气体:氯甲烷、氯乙烷、氯乙烯、溴甲烷;(5)由X、H、S元素组成的可燃性气体:硫化氢、二硫化碳。2、分解爆炸性物质:包括硝酸酯、硝胺、(亚)硝基化合物、重氮盐、叠氮化合物、卤化氮、硫化氮、金属含氮化合物、烷基过氧化合物、臭氧化合物等。3、爆炸品:将分解爆炸性物质经适当调配而制成的成品,包括:火药、炸药(雷汞、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