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1 ,大小:26.38KB ,
资源ID:13899064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389906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高中生物《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案模板五篇.docx)为本站会员(b****4)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高中生物《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案模板五篇.docx

1、高中生物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案模板五篇高中生物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案模板五篇 植物生长素是由具分裂和增大活性的细胞区产生的调控植物生长方向的激素。植物生长素对于许多学生而言是个难点,下面就是整理的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案,希望大家喜欢。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案1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概述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2.概述植物生长素的产生部位、运输和分布。 3.说出具有生长素效应的物质和植物激素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尝试分析经典实验,提高逻辑思维的严密性。 2.通过对科学家实验的分析和技能训练,提高科学实验设计的严谨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利用生长素发现过程进行科学发展史教育

2、,学生关注生活现象,体验科学发现之美,形成积极探索、勇于进取的求知精神和追求真理的良好意志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生长素发现过程。 【难点】 科学实验设计和推理的严谨性分析。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1.老师让学生回答“春色满园关不住,_?” 2.老师设问: (1)这是植物生活中的什么现象? (2)环境中哪种刺激引发了红杏出墙? (3)红杏出墙对它的生活有什么益处? “红杏”为什么会向光生长,在这个过程中植物体是怎样调节的? (过渡语)让我们一起探索“生长素的发现”。 环节二、新课教学 (一)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1.达尔文实验 (1)观察图片,认识胚芽鞘结构 材料:金丝雀虉草

3、展示胚芽鞘图片:尖端和尖端下部 教师做背景介绍:单子叶植物特别是禾本科植物胚芽外的锥形套装物叫胚芽鞘,它能保护生长中的胚芽。种子萌发时,胚芽鞘首先钻出地面,出土后还能进行光合作用。 (2)分析达尔文实验 首先,展示达尔文的实验示意图。 其次,教师解释锡箔纸,不透光。 第三,教师引导学生描述实验现象。 第四,教师描述各组的实验处理(对照实验,自变量、因变量),归纳实验现象。 第五,教师逐步设出问,引导学生分析和推测,教师归纳:感受单侧光刺激的是胚芽鞘的尖端,发生弯曲的是尖端下部。植物弯向光源生长需要尖端和单侧光。 第六,教师设问:为什么胚芽鞘的向光性与尖端有关,而弯曲的却是尖端下部?尖端和下部可

4、能的联系是什么? 第七,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作出推测:单侧光照射使胚芽鞘尖端产生某种刺激(像动物的神经接受外界刺激产生冲动),并传到下部,造成背光面比向光面生长快,使胚芽鞘向光生长。 最后,教师归纳总结,提出问题:用什么方法可以证明这种刺激从尖端传到了下部呢?让学生思考,以此来引出詹森拜尔温特实验。 2.詹森的实验 教师展示实验示意图。 学生观察实验示意图,并描述实验处理和实验现象。 教师设问: 观察示意图,能得出什么结论? (是尖端通过产生的刺激影响下部生长,这种刺激可以通过琼脂片) 詹森的实验存在一定的缺陷,你们认为在哪里?怎样改进? (过渡语)接下来让我们再来看下拜尔的实验? 学生思考回答

5、。 3.拜尔的实验 教师展示实验示意图。 教师设问: 拜尔为什么要选择黑暗的环境? 拜尔为什么要将切下的尖端放在胚芽鞘的一侧?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 单侧光所起的作用是什么? 讲师让学生思考,作出合理推测。 教师总结詹森和拜尔的实验,对达尔文的假说进行评价和修正。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归纳:这些实验初步证明尖端产生的刺激可能是一种化学物质,这种化学物质的分布不均匀造成了胚芽鞘的弯曲生长。 教师设问:如果想要证明这种“刺激”是一种化学物质,最好的方法是直接将这种化学物质加在胚芽鞘的上方,然后观察现象。但詹森和拜尔的实验都还是离不开胚芽鞘的尖端。那么结合之前的几个实验,你有没有更好的实验设计,从而引出温

6、特的实验? 4.温特的实验 教师介绍实验中用到的介质转移方法。 学生思考并讨论实验设计,并注意对照组的设置。 教师说明温特实验进一步证明了前面的推测:造成胚芽鞘弯曲的刺激的确是一种化学物质。温特认为这可能是一种和动物激素类似的物质,并命名为生长素。 介绍生长素的化学名称(吲哚乙酸),提取、结构和在植物体中的含量,以及植物体内具有生长素效应的其他物质(苯乙酸、吲哚丁酸等)。 总结向光性的原因 师生共同表述:单侧光照射后,胚芽鞘背光一侧生长素含量多于向光侧,引起两侧的生长不均匀,从而造成向光弯曲。 回顾生长素的发现历程,提出进一步探究的问题 教师强调人类的许多科学发现就像生长素的发现这样经过一代又

7、一代人的探索,才一步一步接近事实的真相。每一位科学家取得的进展可能只是一小步,众多的一小步汇合成科学前进的一大步。关于植物向光性的研究还在继续,科学往往在这样的争议中发展。 教师鼓励学生就前面的实验及推理,结合教材P48中科学家对向光性原因争议的介绍,提出自己的疑问,鼓励有兴趣的学生在课后继续探究。 (二)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 教师结合前面的实验及教材,引导学生概述: 生长素的合成部位(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 生长素的运输方式是极性运输(主动运输,单方向)、横向运输和非极性运输;举例说明形态学上端和下端,板图、动画解释植物向光性的原因。 分布部位(生长旺盛的部分,如胚芽鞘、分生组织

8、、形成层、发育中的种子和果实等)。 (三)介绍植物激素的概念 学生阅读教材P48对植物激素概念的描述,说出其他植物激素的名称。 教师说明继发现生长素后,科学家又陆续发现了与生长素的作用特点相似,对植物生命活动起重要作用的物质,把它们统称为植物激素。 教师总结植物激素的概念。 全体学生朗读。 环节三:总结与收获 教师根据实验引导学生得出如下结论:生长不生长看有没有生长素;向(单侧)光不向光(弯曲)看有没有尖端;弯曲不弯曲看生长素是否分布均匀。 收获1:游戏:选出四名同学分别代表达尔文、詹森、拜耳和温特,假设他们在一起开了一个座谈会,设计一个片段,都用简洁的一两句话概括“自己”在生长素发现过程中的

9、贡献。(要求:语言要生动、准确) 收获2:作业:多媒体展示。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案2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理解植物向性运动的概念及意义。 概述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体验发现生长素的过程和方法。 2、能力目标 引导启发学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植物的向光性实验及胚芽鞘尖端产生某种物质实验并预期、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结果并得出结论,使学生初步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和过程,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 培养学生实验设计探究能力及训练学生逻辑思维的严密性。 3、情感目标 通过实验的分析评价与设计,体验感知科学探究的曲折,培养学生执著探索的精神、合作精神以及创新思维等科学品质,

10、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2、教学难点:科学实验设计的过程及严谨性分析。 【教学方法和手段】 利用自制的多媒体课件,创设形象生动的教学氛围,同时应用实验探究法、讲述法、比较法、自学法等,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思考,使其获取知识的同时,培养观察、比较和总结、判断思维和创新能力;还通过课堂上学案使用的教学方法不但明显加强了沟通师生之间的教学关系,还显著增强了教学的民主性和双向交流性,这也是新课程改革的精神。 【教学过程】 A.引入课题 导言1、请同学们观看教材窗台盆景这幅图,想到了什么诗词?(回答: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2、“红杏出墙”说明

11、外面的世界很精彩那请同学们继续观察讨论,是外界什么诱惑使这“红杏”探出脑袋,向外张望?这是植物的什么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B.新课讲授 一、植物向性运动: 这部分内容安排学生看书自学并完成学案上的知识预览填空 二、生长素的发现 (一)达尔文向光性实验 先向学生介绍胚芽鞘是什么? 达尔文实验:图解的形式,flash演示(A组胚芽鞘保留尖端,B组胚芽鞘切除尖端C组锡箔盖住胚芽鞘尖端D组锡箔盖住胚芽鞘尖端下面) 问题探究一:胚芽鞘的向光性生长与胚芽鞘哪部分有关? 看了课件之后,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下列问题: 同学们分析本组实验中的AB,通过比较思考,这两个对照组单因子变量是什么?控制变量又是什么

12、?由此现象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问题探究二:胚芽鞘感受单侧光的部位在哪里? 看了课件之后,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下列问题: 同学们分析本组实验中的CD,通过比较思考,这两个对照组单因子变量是什么?控制变量又是什么?由此现象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探究活动之后,及时布置学生完成学案上达尔文向光性实验设计相关问题 (二)温特实验 老师介绍材料中的琼脂块是什么物质? 问题探究三:胚芽鞘尖端是否产生了某种物质? 这个探究活动安排是先让全班学生按照学案上的提示完成整个实验设计方案、现象、结论之后,再叫两个学生到黑板上把实验设计方案、现象用图像来表示,最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下列问题: 温特实验单因子变量是什么?为什么要

13、做一个琼脂块没有接触胚芽鞘尖端对照实验? (三)郭葛实验:这部分内容安排学生看书自学并完成学案上的知识预览填空。 C.课堂小结:通过学习生长素发现过程两个经典实验,要领会到设计实验所遵循的三个基本原则:科学性原则、对照性原则、单因子变量原则,并且要在实验步骤中从语言上、逻辑思维上体现这三个基本原则。还特别要注意描述的实验结论要与实验现象相吻合,即有什么样的现象应该得出什么样的结论。 D.练习巩固:全班学生完成学案上的课堂演练 学案 第四章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一节植物的激素调节 生长素的发现 课时:1课时 【问题探究】 探究一:胚芽鞘的向光性生长与胚芽鞘哪部分有关? 探究二:胚芽鞘感受单侧光的部位

14、在哪里? 探究三:胚芽鞘尖端是否产生了某种物质? 【知识预览】 一植物向性运动 (一)概念:植物体受到的外界刺激而引起的运动。 (二)实例:、等 (三)意义:是植物对外界环境的。 二生长素的发现 (一)达尔文向光性实验 1.外界条件为。 2.取材:四个长势胚芽鞘 3.实验步骤: 取,分别标号为A、B、C、D A组不作处理,B组切掉胚芽鞘,C组用锡箔遮盖胚芽鞘,D组用锡箔遮盖胚芽鞘。 四组都用照射,然后放在相同且适宜条件下培养 观察四组胚芽鞘生长状况 4.实验现象: 5.实验结论: (二)温特实验: 1.取材:几个生长状况胚芽鞘及琼脂块。 2.实验步骤: 切下胚芽鞘尖端放在琼脂块上几小时以后,移

15、去胚芽鞘尖端,并将这块琼脂切成小块,放在一个切去尖端的胚芽鞘切面的一侧,作为实验组A 另取 ,作为对照组B。 将A、B两组放在同样且条件下培养,然后观察胚芽鞘生长状况 3.实验现象: 4.实验结论: (三)郭葛实验:他从植物中分离出了这种物质,其化学本质是,由于它能促进植物生长,故取名为。 【课堂随笔】 1、这堂课的重点为生长素的发现过程,特别要注意设计实验的逻辑思维的严密性, 同时还要注意实验相应的结论要与实验出现的现象相符合。 2、这堂课的难点为科学实验设计的严谨分析,关键要抓住实验设计的两大原则:对照原则和单因子变量原则进行实验设计。 【课堂演练】 1.植物的向性运动从根本上取决于()

16、A.应激性B.适应性C.反射D.遗传性 2.图图是是生长素发现的两个相关实验。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是达尔文的向光性实验,图是1928年荷兰科学家温特利用琼脂块探究胚芽鞘产生某种物质的实验图实验能够说明向光性的产生与尖端有关,感光部位是尖端图实验说明能够产生促进生长的物质的部位是尖端下部根据图实验可以推测:植物的弯曲生长可能和促进生长的物质分布不均匀有关两个实验均能证明胚芽鞘尖端产生了生长素 A.B.C.D. 图图 3给你两个黑纸箱,两个长势一样的胚芽鞘,一盏台灯,请你设计一个实验证明胚芽鞘具有向光性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课后思考】 1.胚芽鞘的生长素产生的部位在

17、哪里?作用的部位在哪里? 2.植物受单侧光照射为什么会出现向光性? 生物学案体例说明 杜友珠 【问题探讨】 1提出与这堂课重点知识相关的某些问题,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方法得出问题的答案,从而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2把这堂课某个重要的结论性知识可演变为探究性设计实验让学生去思考实验方法、步骤、现象,从而使学生通过自己的逻辑思维推出实验的结论,这样可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体现新课标探究性学习重要理念 【知识预览】 把这堂课教学大纲要求掌握的每个知识点以填空的形式展现出来,目的使学生在课堂上消化知识,达到这堂课的教学知识目标 【课堂随笔】 主要是对这堂课的重点和难点学法指导,使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 【课

18、堂演练】 选做一些具有典型代表性题目,并且要突出重点知识和难度的梯度,题目的量不要出得太多。这是学生对知识巩故环节,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后思考】 提一些这堂课趣味性的问题或与下堂课内容相关的质疑让学生课后去思考,使学生对当日的学习产生回味无穷的感觉,也为学生学习下一堂课内容做好铺垫 页眉:全校统一格式。 页脚:指总页数。 撰稿、审稿:每期必须填写。 参考答案:另设页面附在学案之后。 参考答案 【知识预览】 一植物向性运动 (一)单一方向、定向 (二)根的向地性、茎的背地性 (三)适应性 二生长素的发现 (一)达尔文向光性实验 1.单侧光2.一样 3.四个长势一样胚

19、芽鞘尖端、尖端、下端单侧光 4.A组的胚芽鞘向光生长、B组的胚芽鞘不生长、 C组的胚芽鞘直立生长、D的组的胚芽鞘向光生长 5.胚芽鞘的向光性生长与胚芽鞘尖端有关胚芽鞘感受单侧光的部位是胚芽鞘尖端 (二)温特实验: 1.一样 2.没有接触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切成与A组一样小块,放在一个切去尖端的胚芽鞘切面的一侧 适宜 3.A组的胚芽鞘会向放琼脂的对侧弯曲生长B组的胚芽鞘不生长 4.胚芽鞘尖端产生了某种物质 (三)吲哚乙酸、生长素 【课堂演练】 1、D2.A 3取两个黑纸箱标号甲、乙,甲黑纸箱在侧面挖一个洞,用这两个黑纸箱分别罩到一个长势一样的胚芽鞘,再用台灯照射甲黑纸箱有洞一侧,将甲、乙两组放在同

20、样且适宜条件下培养,然后观察胚芽鞘生长状况 .甲组的胚芽鞘会向光生长乙组的胚芽鞘直立生长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案3 一、教学目标 1概述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2体验发现生长素的过程和方法。 3评价实验设计和结论,训练逻辑思维的严密性。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2教学难点 (1)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 (2)科学实验设计的严谨性分析。 三、教学步骤 引入以“问题探讨”引入,生思考回答师提示。 1弯向窗外生长。 2是较长时间的单侧光刺激引起植株弯向窗外光源生长。这样,可以使植株获得更多阳光,从而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更多的有机物,满足自身生长发育的需要。 3植株的弯曲

21、生长发生在幼嫩部位。 教师讲述:以上都与生物体本身所具有的调节功能有密切的联系,而不同种的生物调节方式不同,植物是通过激素调节,动物则是通过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其中神经调节的作 教师:“生长素是什么?科学家是怎样发现生长素的?” 板书一、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教师:给出达尔文向光性实验示意图。1880年,达尔文研究了光照对金丝雀虉草胚芽鞘生长的影响。 实验一:胚芽鞘受到单侧光照射时,弯向光源生长。 实验二:切去胚芽鞘的尖端,胚芽鞘既不生长,也不弯曲。 实验三:用锡箔小帽罩住胚芽鞘的尖端,胚芽鞘直立生长。 实验四:用锡箔套住胚芽鞘尖端下面一段,单侧光只照射胚芽鞘尖端,胚芽鞘仍然弯向光源生长。 旁栏思

22、考题1生思考回答师提示 1提示:分别遮盖胚芽鞘顶端和它下面一段,是采用排除法,观察某一部分不受单侧光刺激时,胚芽鞘的反应,从而确定是胚芽鞘哪一部分在起作用。胚芽鞘弯曲生长的是顶端下面的一段,感受光刺激的是顶端。这说明,是胚芽鞘顶端接受单侧光照射后,产生某种刺激传递到下面,引起下面一段弯曲生长。 (让学生分别回答。最后总结:达尔文推想,胚芽鞘尖端可能会产生某种物质,这种物质在单侧光的照射下,对胚芽鞘下面的部分会产生某种影响。(鼓励学生从科学家的用词教育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要养成严谨的思维习惯,要有事实求是的态度。) 教师:“学生们继续思考胚芽鞘尖端真的会产生某种物质吗?这种物质怎么会影响下面部分的

23、生长呢? 1928年,荷兰科学家温特,把切下的胚芽鞘尖端放在琼脂块上,几小时后,移去胚芽鞘尖端,并将这块琼脂切成小块,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切面的一侧,结果胚芽鞘向放琼脂的对侧弯曲生长。 教师:“现在能说明达尔文的推想是正确的吗?” 学生分析,并说明理由。有的学生说是正确的;有的说是不能说明,因为不能排除琼脂块的影响。 教师总结:不能。因为没有排除琼脂本身对去尖胚芽鞘的影响。 (介绍实验的设计原则:) 1单一的变量 2要有对照组 旁栏思考题2、3生思考回答师提示 2提示:因为该刺激(生长素)在向光一侧和背光一侧的分布(浓度)存在差异,因而引起两侧的生长不均匀。 3提示:没有。他是在对实验结果进行

24、严密分析的基础上作出这个推断的。要得出这样的结论,既需要以事实为依据进行严密的逻辑推理,还需要一定的想像力。 讲述由此说明,胚芽鞘尖端确实会产生某种物质,这种物质从尖端运输到下部,并能促使胚芽鞘下面某些部分的生长。这种物质是什么呢?学生阅读教材,得出1934年,荷兰科学家郭葛等人从一些植物中分离出了这种物质,经鉴定这种物质是吲哚乙酸。吲哚乙酸具有促进植物生长的功能,因此给它取名为生长素。后来科学家又陆续发现了其他植物激素包括赤霉素、细胞分裂素、乙烯和脱落酸。 板书植物激素: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称作植物激素。 师生共同回顾生长素的发

25、现过程: 设计实验提出假说实验验证得出结论(指出:这是真理发现的模式之一) 板书三、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 产生部位:叶原基、嫩叶和发育中的种子 运输方向:从植物形态的上端向下运输,不能反向。 分布情况:生长旺盛部位。 技能训练生阅读思考回答师提示 1提示:不严密,没有考虑将胚芽鞘倒过来放置时的情况。 2提示:结论2不严谨。没有实验证明生长素不能从形态学下端运输到形态学上端。 3提示:应该增加一组胚芽鞘形态学上端朝下的实验,以研究生长素能不能从形态学 下端运输到形态学上端。 小结略 作业练习 基础题 提示:可以使植株接受比较均匀的阳光照射,以避免因植物的向光性生长而引起植株弯曲。 植物生长

26、素的发现教案4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高中生物必修3稳态与环境模块,第三章植物激素的调节,第1节植物生长素的发现。主要包括生长素的发现过程,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两部分内容。通过观察现象总结向性运动的概念。通过探究活动弄清生长素发现过程及其作用。重点介绍达尔文、詹森、拜尔、温特等科学家100多年前的实验,从而揭示了生长素的发现过程。高中教材中利用科学研究的过程来呈现科学知识的部分并不多。生长素的发现过程就是其中比较完整地反映出科学研究的全过程。本节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科学探究素材。植物向性运动的内容与“生态因素对生物的影响”有关,对理解适应性等有重要意义。生长素的内容牵涉到植物的个体发育等

27、内容。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识记向性运动的概念。 (2)概述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学科王 (3)理解植物向光性原因,生长素产生、分布和运输。 2.过程与方法 (1)学生能初步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问题。 (2)运用生长素作用原理分析解决农业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科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植物生长素发现过程的介绍,学习科学家的思路、方法观察、假说、实验验证的同时,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2)使学生认识到科学的发展使一个继承、修正、补充、创新的过程,从而使学生学会一整套科学的研究方法。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本校绝大多数学生生长在农村,对于植物向光性现象,

28、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有过接触,具有一定的感性认识。随着年龄的增长,高二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逐渐增强,面对新奇而富于思考的问题,学生有探究的欲望。学生对求解向光性成因问题,应该有一定的思想方法基础。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采用引导式的教学模式,借助多媒体,以及对几位科学家和他们所进行的实验的介绍。使学生体验科学史,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注重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以及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互动,适时地引导学生,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知识、体会知识的得出过程。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1.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2.植物向光性的原因。 难点:1.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 2.科学实验设计的严谨性分

29、析。 六、教学过程 创设问题情境投影展示向着窗外生长的植株,组织学生讨论教材“问题探讨”中的讨论题。分组讨论后回答 培养学生运用生物学知识解释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的能力 教师简单总结,并给出植物向光性的定义 理解向光性的含义 使学生了解植物的向光性 问题:你有没有想过植物为什么会向光生长?科学家们又是怎样研究这一问题的呢? 思考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投影展示达尔文向光性实验示意图。并提出问题: 1、实验1和2对比说明了什么? 2、实验3和4中为什么要分别遮盖胚芽鞘的尖端和下面一段? 3、胚芽鞘弯曲生长的是哪一部分? 4、通过上述实验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给出达尔文的结论:单侧光照射使胚芽鞘的尖端产生

30、某种刺激,当这种刺激传到下部的伸长区时,会造成背光面比向光面生长快,因而出现向光弯曲。 过渡语:达尔文的结论是否正确呢?还需要进一步证明。他结论中所说的刺激是否能由尖端产生向下传递呢?要证明该如何设计实验? 展示鲍森。詹森的实验示意图,提出问题:通过实验现象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肯定学生的结论并进一步提问:尖端产生的刺激能传到下部,那么它为什么能使伸长区两侧生长不均匀呢? 展示拜耳实验的示意图,并提出问题: 1、实验为什么要在黑暗中进行? 2、通过实验现象能得出什么结论? 讲述:通过以上实验初步证明尖端产生的刺激是一种化学物质,这种物质的分布不均匀造成了胚芽鞘的弯曲生长。这究竟是一种什么物质?其

31、化学本质是什么?还需要进一步证明 展示温特实验的示意图并提出问题: 1、此实验能得出什么结论? 2、通过此实验能否知道尖端产生的是什么物质?如何才能确定? 讲述:温特的实验进一步证明造成胚芽鞘弯曲的刺激确实是一种化学物质,温特认为这可能是一种和动物激素类似的物质,并将这种物质命名为生长素。 那么生长素到底是一种什么物质?如何才能确定?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 讲解:植物激素的概念,介绍其他植物激素名称 过渡:除了胚芽鞘尖端能产生生长素,植物体还有哪些部位可以产生生长素,产生后分布在哪?如何运输? 引导学生总结:生长素的产生部位、运输方式、分布及影响因素,讲解极性运输 课堂练习:学生讨论49页技能训练

32、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七、教学评价设计 1、课前对学生进行分组并确定组长,课上由组长统计组内学生参与讨论的情况。 2、课堂结束时对所学知识进行练习性检测,检查学生的课堂听课效果。 八、板书设计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一、生长素的发现 1.感受光刺激的部位:胚芽鞘尖端 生长素产生的部位:胚芽鞘尖端 生长弯曲的部位:胚芽鞘尖端下段 2.生长素成分 化学本质:吲哚乙酸(iaa) 生长效应物:苯乙酸(paa),吲哚丁酸(iba) 3.植物向光性的原因 二、植物激素 三、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 化学本质吲哚乙酸(iaa) 合成部位幼嫩的芽、叶和发育的种子 运输特点极性运输 运输方式主动运输 分布相对分布在生长旺盛的细胞组织 含量极少 作用效果显著 九教学反思 通过对植物生长素发现过程的介绍,让学生学习科学家的思路、方法,培养学生科学 的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在讲授本节时,以学生亲眼见到的一些向光性运动为切入点,利用学生想知道向光性内部原因的欲望为动力,按问题的一般研究方法激发学生去思考,一个一个问题地解决,并在每个问题学生解决之后,运用多媒体设备展示科学家的实验,加以验证。这样,每解决一个问题后学生都会有一种精神上的喜悦和满足,促使他们产生进一步学习、探究的欲望,从而树立学生在学习上坚持不懈的意志。 用flash课件演示生长素发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