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39 ,大小:54.20KB ,
资源ID:13907334      下载积分:5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390733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海洋测绘测绘师分析.docx)为本站会员(b****2)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海洋测绘测绘师分析.docx

1、海洋测绘测绘师分析海洋测绘考点总结一、海洋测绘基准考点1、海道测量的平面基准通常采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CGCS2000)2、高程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远离大陆的岛、礁,其高程基准可采用当地平均海面。3、以理论最低潮面作为深度基准面,深度基准面的高度从当地平均海面起算;一般情况下,它应与国家高程基准进行联测。深度基准面一经确定且在正规水深测量中已被采用者,一般不得变动。4、确定深度基准面原则:充分考虑航行安全、保证水深资源的利用效率、相邻区域深度基准面尽可能一致5、灯塔、灯桩的灯光中心高度从平均大潮高潮面起算;6、海岸线以平均大潮高潮时所形成的实际痕迹进行测绘7、海道测量的主要任务是进

2、行水深测量和海岸地形测量,获取海底地貌、底质情况和航行障碍物等资料,其目的是为编绘航海图提供数据,以保证船舶航行安全。例题:1. 我国以( C )作为测深基准面。 A 平均海水面 B 大地水准面 C 理论最低潮面 D 最高潮水面2. 确定深度基准面的基本原则是( ABD )。A、充分考虑舰船的航行安全 B、保证航道或水域水资源的利用效率C、便于海图测量 D、相邻区域的深度基准面尽可能一致E、长期平均海面具有良好的稳定性3. 海道测量的主要内容包括( ABCD ) A 水深测量 B 海岸地形测量 C 测定海底物质 D 获取航行障碍物 4. 在海洋测量中,灯塔、灯桩的灯光中心高度从( A )面起算

3、。A、平均大潮高潮面 B、理论深度基准面 C、1956 年黄海高程系 D、1985 国家高程基准5 .我国海图一般采用的坐标系统是( D )。A、WGS-84 坐标系 B、1980 西安坐标系 C、1954 北京坐标系 D、CGCS 2000 坐标系二、海洋控制测量考点1、海道测量的平面及高程控制基础是在国家大地网(点)和水准网(点)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等级:海控一级点、海控二级点和测图点。海洋测量平面控制基本要求和投影分带规定测图比例尺(S)最低控制基础直接用于测量投影S1:5000国家四等点H1海控一级点高斯(1.5。)1:5000S1:1万H1海控一级点H2海控二级点高斯(3。)S1:1万

4、H2HC测图点高斯(6。)S1:5万-墨卡托主要控制点:采用卫星定位方法测定控制点时,在置信度为95%时,定位误差不超过10cm。次级控制点:采用卫星定位方法测定时不得大于50cm。海控点和测图点的基本精度指标见下表限差项目H1H2HC测角中误差(”)51010相对相邻起算点的点位中误差/m0.20.5-测距相对中误差1/500001/250001/25000交会点最大互差/m1:1万比例尺测图-1小于1:1万比例尺测图-2布设附合导线时,其形状应尽量直伸,相邻边长之比不应超过1:3等级符合导线闭合导线导线全长km边数导线全长km边数H1307-H220201010HC10101010注:结点

5、与高级点、结点与结点之间的导线长度不应大于符合导线规定长度的0.7倍2、水深测量中,定位点的点位中误差比例尺1:50001:5000、1:10万小于1:10万定位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大于图上1.5mm1.0mm实地100米3、深度测量一般使用回声测深仪,深度测量极限误差(置信度95%)的规定测深范围Z极限误差0Z200.320Z300.430Z500.550100Z2%4、相对于计算值的成果图绘制误差的限差:图廓边长度误差不大于图上0.1mm;对角线长度、方里网各线段长度误差不大于图上0.2mm;控制点展绘的准确性,以控制点间的距离来检查,每一控制点检查边数不得少于二条,且检查边交角应在30-15

6、0之间,边长误差不大于图上0.3mm;格网绘制的准确性,以其交点的直角坐标来检查,其坐标位移误差不大于图上0.6mm。等角和等距格网,每幅图不少于五个检查点;双曲线格网,每幅图不应少于八个检查点。检查点要均匀分布5、测图比例尺、投影、分幅原则和标准图幅5.1水深测量的基本测图比例尺必须根据实际需要和海底地貌的复杂程度而定,一般规定为:a)海港、锚地、狭窄航道及具有重要使用价值的海区,以1:20001:25000比例尺施测;b)开阔的海湾、地貌较复杂的沿岸及多岛屿地区,以1:25000比例尺施测;c)地貌较平坦的沿岸开阔海区,以1:50000比例尺施测;d)离岸200海里以内海域,以1:1000

7、00或1:250000比例尺施测;e)离岸200海里以外海域,一般以1:500000比例尺施测。海岸地形测量的测图比例尺应与水深测图比例尺相同。5.2测图采用高斯一克吕格投影,大于1:5000比例尺测图采用1.5度带投影,大于(含)1,10000比例尺测图采用3度带投影,小于1:10000比例尺测图采用6度带投影;小于(含)1:50000比例尺测图可采用墨卡托投影,并以测区的中央纬度作为基准纬线。5.3测图分幅应以较少图幅覆盖整个测区为原则。具体分幅时,尽量与海图出版图幅一致,并适当照顾海区的完整性。6、高程控制测量的方法主要有几何水准测量、测距高程导线测量、三角高程测量、gps高程测量等。例

8、题:1.测绘 1:2000 大比例尺海图时,最低平面控制基础为( A )。A、国家四等点 B、海控一级点(H1) C、海控二级点(H2) D、测图点(HC )2.在水深测量中,1:2000 比例尺测图时要求控制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应大于图上( C )mm。A、0.5 B、1.0 C、1.5 D、2.03.某浅海域欲使用回声测深仪进行深度测量,根据经验估约其深度为 200m,则其极限误差应在( D )m 范围。A、0.5 B、1.0 C、2.0 D、4.04.海洋控制点按高级控制低级的原则布测,采用 GPS 测量方法进行控制测量时,闭合环外的独立边长,两时段观测结果互差应小于相应等级弦长的( B )

9、倍。A、2 B、 C、2 D、 2 / 5.对于大于(含)1:10000 比例尺海图测图,测定定位系统的岸台、基准台和检查的天线杆位置,应该按( )定位精度测定。A、国家四等点 B、海控一级点(H1) C、海控二级点(H2) D、测图点(HC )解析:本题答案 B 详见:(GB 12327-1998海道测量规范6.2.1.5 规定)。对于小于 1:10000比例尺测图,按海控二级点测定。6. 水深测量中,大于1:5000比例尺测图时定位点的点位中误差应不大于图上( B )mm。 A 1.0 B 1.5 C 2.0 D 0.5 7. 水深测量中,小于1:100000比例尺测图时定位点的点位中误差

10、应不大于实地( B )m。 A 50 B 100 C 150 D 200 8. 用回声测深仪进行深度测量时,测深范围Z为(50,100,其深度测量极限误差(置信度95%)为(D ) A 0.3 B 0.4 C 0.5 D 1.0 9. 大于(含)1:10000比例尺测图采用( B )度带投影(高斯-克吕格投影)。 A 1.5 B 3 C 6 D 以测区中央维度 10. 海洋控制测量中,海控二级点相对于相邻起算点的点位中误差为( C ) A 0.2 B 0.4 C 0.5 D 1.0 11. 用附合导线方法测量一级海控点时,附合导线边长总长不得超过( C )公里 A 10 B 20 C 30 D

11、 50 12. 用附合导线方法测量一级海控点时,附合导线边数不得超过( C )条 A 5 B 6 C 7 D 8 13. 用闭合导线方法测量二级海控点时,闭合导线全长不超过( B )公里 A 5 B 10 C 15 D 20 14. 当必须利用坐标反算边长方位角作为扩展海控点基础时,边长不应小于( C ),且将起算点降一级使用。 A 1km B 2km C 3km D 5km 15. 利用( D )方法进行高程测量,必须对测区的高程异常进行分析。 A 几何水准测量 B 测距高程导线测量 C 三角高程测量 D GPS高程测量 16. 海控一、二级点布测方法主要采用( ABC )方法 A GPS测

12、量 B 导线测量 C 三角测量 D 交会法 17. 测图点可采用(ABCD )方法测定 A GPS快速测量 B 导线 C 支导线 D 交会法 18.下列( )不是海控一、二级点布测时主要采用的方法 。A、GPS 测量 B、导线测量 C、三角测量 D、交会法测定解析:本题答案 D 详见:(GB 12327-1998海道测量规范5.1.2 规定)。19海洋测量控制点分为海控点及测图点,其中一级海控点的测角中误差是( A )。A5 B10 C15 D2020. 国际海道测量局关于海道测量中测深精度与水深之间的关系近似为( C )。 A 1:10 B 1:50 C 1:100 D 1:200 21.某

13、沿海地区为综合开发附近一个大面积海岛(礁),在该海岛测区范围内共布设了 GPS 控制点30个,视测区地形情况进行 GPS 水准测量至少应联测( )个高等级已知高程控制点。A、3 B、4 C、5 D、6解析:本题答案 D 详见:GB/T 17501-1998海洋工程地形测量规范7.5.4.应视测区大小和高程起伏,一般应联测至少 4 个或不少于 1/5 GPS 点总数的高等级高程控制点。22. 海控点和测图点的高程测量方法主要有( ABCD ) A 几何水准测量 B 测距高程导线测量 C 三角高程测量 D GPS高程测量 三、海洋水位控制考点分析1、验潮站的设立1.1验潮站分为长期验潮站、短期验潮

14、站、临时验潮站和海上定点验潮站。a) 长期验潮站是测区水位控制的基础,主要用于计算平均海面,一般应有2年以上连续观测的水位资料。b)短期验潮站用于补充长期验潮站的不足,与长期验潮站共同推算确定测区的深度基准面,一般应有30天以上连续观测的水位资料。c)临时验潮站在水深测量时设置,至少应与长期站或短期站在大潮期间同步观测水位3天,主要用于深度测量时进行水位改正。d) 海上定点验潮站,至少在大潮期间(良好日期)与相关长期站或短期站同步观测一次或三次24h或连续观测15天水位资料,用于推算平均海面、深度基准面以及预报瞬时水位,进行深度测量时的水位改正。1.2验潮站布设的密度应能控制全测区的潮汐变化。

15、相邻验潮站之间的距离应满足最大潮高差不大于1m、最大潮时差不大于2h、潮汐性质基本相同。对于潮时差和潮高差变化较大的海区,除布设长期站或短期站外,也可在湾顶、河口外、水道口和无潮点处增设临时验潮站。1.3验潮站站址的选择原则:a) 水尺前方应无沙滩阻隔,海水可自由流通,低潮不干出,能充分反映当地海区潮汐情况的地方;b) 水尺能牢固设立,受风浪、急流冲击和船只碰撞等影响较小的地方,如有可能尽量在固定码头壁上安装水尺;c)水尺应设在岸滩坡度较大的地方;d) 能牢固埋设工作水准点,并便于与主要水准点以及国家水准点、控制点进行联测的地方;e)适当考虑验潮人员的安全、生活和交通方便,在保证水位观测精度的

16、前提下,尽可能选在居民点附近;f) 海上定点验潮站的站址,要求海底平坦、泥沙底质、风浪和海流较小的地方;g)对水准标石已破坏的旧验潮站,需重新设站时应尽量与旧站址重合。2、验潮站水准点标志的埋设2.1每个验潮站应埋设工作水准点和主要水准点标志各一个。2.2工作水准点应设在水尺附近,以便经常检查水尺零点的变动情况;工作水准点可在岩石、固定码头、混凝土面、石壁上凿标志,再以油漆作记号。不具备上述条件时,亦可埋设牢固的木桩。2.3主要水准点应设在高潮线以上、地质比较坚固稳定、能长期保存、易于进行水准联测的地方。3、水准联测.1主要水准点应与国家水准点联测,联测要求应根据路线长短按GB12898有关规

17、定执行。3.2工作水准点与主要水准点之间的高差,按四等水准测量要求,工作前后各测定一次。3.3验潮站的水尺,至少有一根水尺零点与工作水准点之间的高差是用等外水准测定的。各水尺零点之间的相互高差,可在海面平静时,用水面水准或等外水准的方法测定。水面水准法要求两根水尺每隔10min同时进行一次读数,连续读数三次,其高差互差不得超过3cm,取中数使用,超限者应重测。4、水位观测水位观测,沿岸验潮站采用自记验潮仪、便携式验潮仪、水尺,其观测误差不得大于2cm;海上定点验潮站可采用水位计或回声测深仪。水位计观测误差应不大于5cm。用回声测深仪进行观测,站位处水深不得超过50m,观测误差不得大于水深的1例

18、题1. 验潮的主要目的在于( ABCD ) A 为国家水准网提供一个统一的高程基准 B 建立深度基准面 C 为潮汐预报提供数据 D 获取有关平均潮位、最高潮位和最低潮位的信息。 2. 基于调和分析原理的潮汐分析方法包括( ABCD )。 A 达尔文方法 B 最小二乘法 C 杜德逊方法 D 傅里叶方法 E 波谱分析 3 根据确定平均海面使用的观测数据的时间长度,平均海面可分为( ABCD ) A 日平均海面 B 月平均海面 C 年平均海面 D 多年平均海面 4. 短期验潮站的多年平均海面的确定方法有( AB ) A 水准联测法 B 同步改正法 C 波谱分析法 D 潮汐方析法 5. 水位改正可根据

19、验潮站的布设及控制范围,分为( ABCD ) A 一个站水位改正 B 两个站水位改正 C 三个站水位改正 D 多个站水位改正 E 时差法水位改正 6 验潮站可分为( ABCD ) A 长期验潮站 B 短期验潮站 C 临时验潮站 D 海上定点验潮站 7. ( AB )的平均海面,一般从邻近的长期验潮站用几何水准测量法转测获得。 A 短期验潮站 B 临时验潮站 C 海上定点验潮站 D 长期验潮站 8. ( ABC )的平均海面,可以从邻近的长期验潮站用同步改正法获得。 A 短期验潮站 B 临时验潮站 C 海上定点验潮站 D 长期验潮站 9. 相邻验潮站之间的距离应满足最大潮高差不大于(A)米,最大

20、潮时差不大于(B)小时,潮汐性质基本相同。 A 1 B 2 C 3 D 4 E 5 10. ( B )应埋设再水尺附近,以便经常检查水尺零点的变动情况。 A 主要水准点 B 工作水准点 C GPS点 D 三角点 11 (A)应设在高潮线以上,地质比较坚固稳定、能长期保存、易于进行水准联测的地方。 A 主要水准点 B 工作水准点 C GPS点 D 三角点 12. 工作水准点与主要水准点之间的高差,按( C )要求,工作前后各测定一次。 A 二等水准测量 B 三等水准测量 C 四等水准测量 D 等外水准测量 13. 验潮站的水尺零点与工作水准点之间的高差是用( D )方法测定的。 A 二等水准测量

21、 B 三等水准测量 C 四等水准测量 D 等外水准测量 14. 采用自记验潮仪、便携式验潮仪和水尺等设备的沿岸验潮站进行水位观测,其观测误差不得大于( B )。 A 1cm B 2cm C 5cm D 10cm 15. 用水尺进行水位观测时,应每隔( B )观测一次,整点时必须观测。 A 20min B 30min C 15min D 10min 16. 在( A )海区,一般选择大潮日期作为一次24小时水位观测良好日期。 A 半日潮 B 全日潮 C 混合潮 17. 在( B )海区,一般选择回归潮日期作为一次24小时水位观测良好日期。 A 半日潮 B 全日潮 C 混合潮 18.当利用三个验潮

22、站(定点站)对其控制区域进行水位改正时,可使用的方法有( )。A、潮差比法 B、时差法 C、分带内插法D、四个主分潮与 L 比值法 E、解析模拟法解析:本题答案 BCE 详见:(GB 12327-1998海道测量规范6.9.4.4 规定)。19.岸边水位站水位观测误差允许偏差应满足( ),海上定点站水位观测综合误差允许偏差应满足( )。A cm、 cm B 2 cm、5 cm Ccm、10cm D10 cm、20cm解析本题答案 B 详见:海道测量规范规定:岸边水位站水位观测误差允许偏差应满足2 cm,海上定点站水位观测综合误差允许偏差应满足5cm。2 220.短期验潮站的平均海面,一般用临近

23、的两个长期验潮站的平均海面转侧求得,转测误差不得超过( )cm。A、2 B、5 C、6 D、10解析:本题答案 D 详见:(GB 12327-1998海道测量规范6.1.5.2 规定)。21 .进行水位观测,水尺布设的范围,应高于测站历年最高、低于测站历年最低水位( A )m。A、0.5 B、1.0 C、2.0 D、2.5四、海洋定位考点分析海洋定位通常是指利用两条以上的位置线,通过图上交会或解析计算的方法求得海上某点位置的理论与方法。海上位置线一般可分为方位位置线、角度位置线、距离位置线和距离差位置线四种。1一般规定1.1在海道测量工作中,可用如下方法定位:(规范规定)a) 光学仪器的交会法

24、定位;b) 测距仪与经纬仪或全站仪的极坐标定位;c)无线电定位系统的圆一圆定位;d) 无线电定位系统的双曲线定位;e)卫星定位。目前海洋定位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四种:光学定位,无线电定位、卫星定位、水声定位。(辅导书籍中提到的) 1)、光学定位:主要有前方交会法、后方交会法、侧方交会法和极坐标法等。 2)、无线电定位 无线电定位技术常采用测距、测距差或两种方法混合使用, 按定位方式可以分为圆一圆(两距离法)定位和双曲线法(距离差法)定位。 3)、卫星定位 卫星定位是目前海上定位的主要手段。码相位观测量和载波相位观测量。 根据差分gps基准站发送的信息方式的不同可分为4类,即位置差分、伪距差分、相位

25、平滑伪距差分、相位差分。沿岸 300km 内,可获得优于 5m 精度,定位点的点位中误差下表所示:比例尺1:50001:5000、1:10万小于1:10万定位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大于图上1.5mm1.0mm实地100米1 对大于(含)1:10000比例尺测图,定位中心和测深中心之间的水平距离最大不超过( D)。 A 0.5m B 1.0m C 1.5m D 2.0m2. 对小于1:10000比例尺测图,定位中心和测深中心之间的水平距离最大不超过(B )。 A 3.0m B 5.0 C 8.0m D 10.0m 3.在海岸带水下地形测量中,视设备和工作海区的情况,可选用下列()的方法定位。A、GPS

26、 定位系统 B、水声定位C、微波测距定位系统 D、经纬仪前方交会法 E、测距仪与经纬仪的极坐标法解析 :本题答案 ACDE详见 : 1:5000 1:10000 1:25000海岸带地形图测绘规范(CHT7001-1999)9.3.1 规定.注意水声定位,亦称声学定位是通过声波的传播路径推求目标的坐标(位置),就是水下目标的声学定位。五、深度测量考点分析1、测深线的布设1.1主测深线方向应垂直等深线的总方向;对狭窄航道,测深线方向可与等深线成45度角。1.2测深线间隔的确定应顾及海区的重要性、海底地貌特征和水深等因素。原则上主测深线间隔为图上12cm。测点间距为图上1cm。对于需要详细探测的重

27、要海区和海底地貌复杂的海区,测深线间隔应适当缩小,或进行放大比例尺测量。螺旋形测深线间隔一般为图上0.25cm,辐射线的间隔最大为图上1cm,最小为0.25cm,1.3检查线的方向应尽量与主测深线垂直,分布均匀,并要求布设在较平坦处,能普遍检查主测深线。检查线总长应不少于主测深线总长的52、水深测量水深测量的主要技术方法有单波束与多波束回声测深及机载激光测深等。水深测量主要工作流程包括水深数据采集、水深数据处理、水深成果质量检查、水深图输出等。2.1、单波束测深需要对其进行吃水改正、基线改正、转速改正及声速改正等。目前,对各项改正一般采用综合处理,求取总改正对测量深度的影响,通常采用的改正方法

28、包括校对法和水文资料法。校对法适用于小于20 m的水深。水文资料法适用于大于20 m的水深,2.2、多波束测深 多波束测深是一个复杂的综合性系统,主要由多波束声学系统( mbes)、多波束采集系统(mcs)、数据处理系统和外围辅助传感器等组成。 多波束参数校正:需要进行参数校正,通常有导航延迟、横摇、纵摇和艏偏校正。 多波束测深系统海上勘测实施的过程包括测前试验、测前准备、数据采集和数据处理四个部分。 多波束测深数据编辑:编辑计算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投影法,另一种是曲面拟合法。2.3、机载激光测深3、水深改正与精度要求 1吃水改正:吃水改正包括静态吃水改正和动态吃水改正。 2姿态改正 姿态测

29、量通常分两部分:采用惯性测量系统(imu)测量船体的纵摇角(pitch)和横摇角( roll);采用电罗经或gps测定船艏向的方位角(bearing)。 3声速改正 4水位改正:水位改正可根据验潮站的布设及控制范围,分为单站改正、双站改正、多站改正。 5测深精度表格 28 深度测量极限误差测深范围Z极限误差0Z200.320Z300.430Z500.550100Z2%1. 检查线的方向应尽量与主测深线垂直,分布均匀,并要求布设在较平坦处,能普遍检查主测深线。检查线总长应不少于主测深线总长的( B )。 A 1% B 5% C 8% D 10% 2. 回声测深仪在出测前所做的停泊稳定性试验中,要连续观测( C )。 A 3小时 B 5小时 C 8小时 D 12小时 3. 用校对法直接计算测深仪总改正数适用于( B )水深,可用水听器或检查板对测深仪进行校正。 A 10米以内 B 20米以内 C 30米以内 D 50米以内 4. 当水深超过(含)( B )米时,一般可不进行水位改正。 A 100 B 200 C 300 D 500 5. 扫海测量中,定位点间隔不超过图上( C ) A 1cm B 1.5cm C 2.0cm D 3cm 6. 锚地、停泊场、航道和重要海区及底质复杂海区,底质点密度一般为图上( C )平方厘米一个点。 A 14 B 49 C 916 D 162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