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0 ,大小:24.95KB ,
资源ID:13925510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392551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米花之味影评观后感.docx)为本站会员(b****4)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米花之味影评观后感.docx

1、米花之味影评观后感米花之味影评观后感 01 米花之味入围“威尼斯日”竞赛单元,第74届威尼斯电影节威尼斯日单元特别提及。影片主要从关注留守儿童入手,现实的反映了当下社会话题中最为敏感的部分。偏远山区的家长多数都选择外出打工,而作为留在家的留守儿童来说,又该如何面对自己与父母的关系?物质生活的改变却带走了最宝贵的亲情,作为家长该如何挽回。同时,影片也从人与自然和民族文化方面下手,向观众展示了多层次多角度的观影感受。 影片的取景地为云南,本身云南就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地方,不管是风景还是当地的民族服装,总是五颜六色,流光溢彩。所以影片为暖色调,特别是路边的庄稼和泛黄的土地,在影片中也数次出现。影片

2、中大量运用大远景、远景来表现整个环境,正如云南的美丽一般,导演运用镜头语言将其尽收眼底。朴实的台词和当地方言也有其代入感,片中母亲和女儿的沟通并不多,甚至有时候是用沉默带过,但是这种沉寂并不会让影片尴尬,这是一种代入感,有时候一句话不说比千言万语来的更有爆发力。影片中母亲的特写画面很多,大多都是无奈、伤心的神情,与女儿相处的不顺利,和村子里的人格格不入,甚至是误解,但是在溶洞中与女儿翩翩起舞时,母亲和女儿的笑容都是发自内心的。片中的音乐总是在恰当的时机烘托了整部影片的氛围,时而搞笑,时而伤心,没有过多的音乐铺垫,却在恰当的时机带动了气氛。 该片把女主人公定为一个在外打工的离异母亲,再次回到家乡

3、后与女儿的相处并不顺利,同时,她与整个村子的人都显得格格不入。导演将视角定在“留守儿童”这一话题上,其次将母亲这一角色定为离异的单亲妈妈,首先,在话题的敏感度和人物的定位上就已经博得观众的眼球。她的女儿喃杭从小缺失父母的关心,与爷爷相依为命,母亲再次回到家中,不是小女孩的撒娇依赖,而是和母亲作对,甚至逃学打架。在我们大多数人的心中,贫困地区的小孩应该是学习成绩优异的乖乖孩子,而这部影片不同的是,导演塑造了一个叛逆顽劣的小女孩。不光是喃杭,就连她身边的小伙伴都是调皮捣蛋的形象。人民教师一直都是人们心中伟大的形象,他们不单是教书育人,更是人生路上的指路灯。片中的教师虽然看似严肃古板,但是他却时刻关

4、注学生的心身发展,喃杭每次的恶作剧他都选择原谅和包容,喃湘露生病时他主动骑摩托车载她去医院。母女二人的相处在一开始并不顺利,从小缺乏沟通的母女二人在岁月的流逝中更加疏离,想和女儿亲近的母亲却得不到女儿的理解。其实所有误会的化解和感情的升温是在喃杭的朋友喃湘露生病开始有所转变。而喃湘露的生病也反映了社会的冷漠和人在自然中的渺小。 影片中令我印象深刻的有两个片段,第一个就是在喃湘露生病的时候,村民为她筹集看病的费用,但是在她去世之后,一堆人却围坐在一起讨论要分摊募捐得到的钱,他们认为自己出了力,这是他们应该得到的。真是具有讽刺意味!我们不应该对一个人进行道德绑架,但是站在情理的立场上,这种做法确实

5、不人道。第二个就是影片的结尾,母亲和女儿在溶洞中翩翩起舞,他们逃离了村庄的人,在溶洞中与大自然融为一体,两个人的倒影映在溶洞的石壁上,略显温馨,但是在大自然的面前我们依旧是渺小的,浩渺宇宙,人在其中也是无能为力。就像无法改变的人生,喃湘露去世后,喃杭和母亲说,她没有真实感,无法感受到喃湘露已经去世了。其次在影片中,我们看到了当地人民对于民族文化的继承,他们信奉石佛,会在节日中敲锣打鼓。对佛祖无尽的虔诚,这是一种信仰,是诚恳的心态。以及劣根性。 一部好的电影不仅仅是视觉和听觉上的享受,更应该给观众留下思考的空间,过后再回味起来的时候是有所收获。米花之味没有庞大的演员阵容,但是它却用真情实感打动了

6、观众,导演用当下最热门的话题再结合自己的思考为我们带来了一部值得回味的电影。 02 在最后那场洞穴舞蹈戏出来之前,我对米花之味的认识最深刻的也仅停留在现代文明与传统文化之间的碰撞上。 里面讲的留守儿童,也是高速发展的现代文明对乡村生活的侵蚀后诞生的“新留守儿童”,会玩手机、蹭WIFI、网吧通宵,远远超出你的对传统留守儿童的认知。 然后剧情一转,小女孩死亡,村民送葬,然后是洞穴舞蹈。 似乎措手不及,看似草草收尾,但这场洞穴舞蹈戏让我看到了这部电影的另一种表达,关乎宗教、民族、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 进入洞穴的那一刻,是从现实世界中抽离,而进入了一个犹如梦幻、虚无梦境的神迹,恰如回到了母体。 之

7、前的所有母女矛盾、代际冲突,在进入溶洞之后化为无形,传统文明也好,现代文明也罢,一瞬间回归到了最原始的洞穴文明。 那是人类最原始的状态,不是靠语言表达情感,而是肢体,或者说用舞蹈这种更具美感的形式去表达。于是,在母女跳起民族舞的瞬间,语言失效了,但是情感是融合的,人与人之间达成了美好的和解。 而宗教的意味则更为浓重,在封闭的山村,即使有现代文明的冲击,在遇到生死问题时所求助的依然是宗教或者迷信,所以你看到女孩生病或中邪时,被山神附体的老太太成为了救世主。 将母女关系放置于宗教的语境中,洞穴中完成的则是一次朝圣和救赎,现实的烦恼增添的业障让母女都失去了初心,所以需要一个仪式,洞穴舞蹈,犹如神迹。

8、 而如何让这次宗教仪式更加自然的过渡?影片用了死亡,向死而生,小女孩的献祭完成了一次净化仪式,换来的是新的生机,是一对母女的皈依。 如果导演真的一开始就落点到宗教这个母题上的话,会很有意思,因为留守儿童这个社会问题再怎么处理也只能呈现,无法用影像去解决,而如果只是呈现的话,纪录片会远胜于现在这样的表达。 所以我更希望前面所有留守儿童的呈现都只是一个幌子,真正进入到一个探讨宗教与民族,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语境中去。 毕竟面对神、面对自然,人类终究是那么渺小,所有现实问题都那么不值一提。 03 刚在平遥电影节摘得中国新生代单元最受欢迎影片的米花之味,又来到杭州。平行影像周的映后,有一个年轻观众站起来问

9、导演,说自己没有办法理解到导演意图,大致提了一个问题:请问您的电影中是否有对留守儿童问题的稀释和避重就轻? 怎么会发出这样的疑问?后来一想,这正是边陲问题的当下处境,城市中心里的人带着刻板印象去观看,去接受,再用符合我们城市的逻辑去质疑。在这其中,拍摄者身份,就成为被质疑的中心,真实的问题已经不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已经跳脱了这个电影,对一切影像产生怀疑。 虽然不如万玛才旦那样以藏人眼光拍塔洛,鹏飞导演在中缅边界这个傣族小寨也是呆了一整年,而我们观影的年轻人们有几个在那里生活过?所以必须说明的是,我们可以去信任这部影片。 导演鹏飞很年轻,在80后新生代导演中,显得特别温润如玉。他曾在大三那年,在

10、洪常秀的夜与日剧组实习;大四之后,加入了蔡明亮的脸剧组,在那里认识了蔡明亮导演的御用摄影师廖本榕老师,也是米花之味的摄影;后又参与蔡明亮郊游的编剧工作。 米花之味是鹏飞导演第二部长片。他和主演英泽于2016年在云南体验和生活,导演声称,当时他反复看的正是无人知晓菊次郎的夏天奇迹时光依旧东京物语电车狂米兰奇迹。 我看到这部电影第一层回味,是趣味,喜欢,甜腻,和美;而再往下一层,是留守儿童,返乡父母,是冲突,不安;那在最最里面的,是关乎规训、死亡还有爱。它提供的是当下少数族群非常珍贵的生态影像。 英泽饰演的叶喃是从大城市返回到农村的母亲,在一场滑稽无趣的表演晚会后,母女相见,分外分生。叶喃用城市里

11、的玩具零食引诱躲在被窝里女儿叶杭,孩子一句“还是听声音的好”让人心酸。叶喃作为母亲的失职,不服管教的叶杭就是体现。她俩一直斗智斗勇,但她们之间一直没有强烈情绪,没有埋怨没有憎恨,母亲透着点无奈自责,女儿透着点别扭委屈,这其中恰恰是轻轻淡淡的爱意。 1)那回应开头观众提出的问题,对严肃题材进行轻喜剧的操作,是否会削弱严肃性? 我认为是不会的。 情节一:半夜里叶杭偷吃的零食,第二天到了一个个孩子的嘴里,女儿给数学老师送巧克力希望换座位,老师吃了块却不肯换,叶杭让他把巧克力还回来,老师切开巧克力又拼回完整,落下一句学好数学很重要。 情节二:晚上叶杭偷了手机玩,叶喃醒来找手机不成离开房间,然后镜头往前

12、推,女儿以为妈妈走了,坐起来玩手机,镜头一摇,妈妈没走就坐在床边。这就是一个喜剧效果。 云南的孩子也像城市的孩子一样,爱吃零食,蹭wifi打游戏,偷父母手机,逃课去网吧,夜不归宿。很有意思的,导演不会把戏剧冲突放置于人物之间,而是在场景里,行为在此处的不合适,于是产生了笑料:孩子们每天都去缅寺蹭wifi玩手机,而来自母亲的惩罚,是把wifi关掉。 这等有趣桥段非常多,是剧作的上的嵌套和缝合,构成了一个个妙趣横生的生活流小故事。当羞羞的铁拳缝纫机乐队绝世高手这样的套路无脑低俗喜剧带来的仅仅是暴力感、情色的模拟刺激,米花之味带来了更高一层次的意外感和美感,后者强调的是对现成观念的颠覆:它体现乡野的

13、奇妙力量,再不合时宜的物件都能被容纳。 将城市以笑料的方式纳入生态批评的视野,正是这部电影让人惊喜的地方,他做的不是对乡野的偏爱,他没有强调乡野与都市之间的壁垒,他反倒是打通了他们,用一种诙谐的方式。这里面是单纯性诙谐,快乐效果是适度的。 2)其次,影调的明亮化选择是否是在美化边陲影像? 说是美化,不如说真实。 云南的空气非常稀薄,阳光的清透使得拍摄的人物景色都高保真,颜色的浓厚起初给人一种5D摄影感,但很快就让人难忘这七彩云南的自然美感。 这正是导演对影片的定位,并非留守儿童这样的严肃题材就必须严肃呈现,压抑和昏暗是我们外部对他们傲慢的想象,其实他们自成生态。他们哼唱小小少年,就如同他们的山

14、歌民谣。他们接受自己的信仰教育,也并行着现代化教育。 留守儿童自身不认为自己是留守儿童,那何必对他们加以此种标签?叶喃责备女儿不读书去城里连清洁工都做不了,爷爷就说,不是非要去城里。这是一种自然保守主义的想法,同时追求开放多元也在其中,信仰和金钱花,新思想和旧观念,电影是对这一个个碰撞交融的珍贵影像。 3)最后用舞蹈来化解矛盾冲突是否是一种想象? 其实也不是。 由高走低,使得情绪逐渐落下,后半程女孩好友的生病,用魔术变出父母,求助山神不得,前往医院,一系列事件,开始让孩子直面生命与死亡。顽童教育的重点可能就在于在他们内心设立一套准则,信仰的准则,或者死的准则。 偷金钱花的时候,信仰遭到挑衅。宗

15、教在傣族是非常虔诚的,他们是小乘佛教,小乘佛教对女性要求会多一些,影片中寺庙有些地方叶喃不能去,进寺庙要脱鞋叶喃行为上的细微违背,实际上和她女儿偷钱去网吧,并无二样,她的女儿帮她完成挑衅者的角色。 在平等的生死面前,被悲伤笼罩的个体彼此靠近,母女俩不作言语,共同炸米花。因而溶洞的双人舞是必然,正是在讴歌个体生命与生态之间的内在感应,在企图做一次回归。两人共同回到自然的子宫,在她们身上,规训和文明被褪去,一同向佛祖祈福。当信仰被质疑的时候,生命被死亡重新界定。 在溶洞舞蹈后,妈妈和女儿不说话,女孩不适看妈妈一眼,又看一眼。这一眼,就是灵魂的理解,是灵光一刻。 米花之味的团队非常妙,摄影廖本榕是蔡

16、明亮的御用摄影师,合作过蔡明亮的几乎所有电影;配乐铃木庆一与北野武经常合作,这也是影片透着一股菊次郎的夏天感的原因;剪辑陈博文是一一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赛德克·巴莱等电影的剪辑师;海报设计是木庭贵信,他为牯岭街设计了日本版海报,也是蔡明亮的设计师。 但电影没有日式感,也甚少蔡明亮的影子,这是导演鹏飞最了得到地方,他在团队选择和使用上,将所有人发挥到最大效益。用这部电影表明,他不是北野武,不是蔡明亮,而是鹏飞。 04 米花之味是一部格局很小的电影。这并不是对它的批评,只是说,它并没有试图在影像中谈论什么宏大的命题,也不尝试去隐藏些什么供人发掘。它用一种安详平静的姿态,把它的所有呈现在

17、了影像表层。 观影现场有位观众提出了一个很有趣的说法,“这部电影单位面积的产量不高”。这确实是一种行外的说法,不过倒不无道理。电影中大量画面确实很简单,信息量极少,你所见的便是导演想表达的,完全不用去担心错过了什么细节。这是年轻导演很少会做的事情,他们大多数选择了“藏”,而鹏飞导演选择了“放”,这尤其不容易。 这本是一个探讨留守儿童的故事。母亲叶喃辞了工作回到村子里,打算和女儿生活一阵子。母亲回来便急于和女儿聊天,渴望迅速联结和女儿的感情。不过当然没有那么容易,女孩始终把自己裹在被子里,到头来只有一句“还是听声音的好”的叹息。 导演的意图便明了起来,这部电影关乎情感。不过这份情感最终会是怎样的

18、走向,在这里还是个疑问。 常年疏远的母亲和女儿在一开始的相处并不容易,母亲越来越多地发现女儿的顽劣与不端。留守儿童的父母以为自己的外出拼搏能换来子女的希望,不过很多情况下子女缺失了人生最重要阶段的关爱,成长走向便难以回到正轨。这是电影在最初的层面所表述的。 问题似乎不仅仅是母亲对女儿的失望,更多是女儿适应的村中生活并不被母亲接受。一个传统的、笃信宗教神佛的村落本就对外来文化有所敌视,于是村里传着各种对叶喃的非议,女儿当然也听到了。 女孩对外界没有概念,也没有任何的向往,她认定了童年的生活便是村里的生活,长久缺失爱早已让她学会用其他东西填补自己,比如偷东西。她对母亲是不解的。 在这个层面上,电影

19、用了不少轻喜剧的段落,呈现的也是一个不一样的留守儿童群体。 一个个沉迷手机游戏的孩子,还会跑到庙旁蹭Wi-Fi,似乎点出了当代孩子们的通病,只是没想到这股风气已经传到了偏远山区。 当然更重要的是,他们并没有自己是留守儿童的意识,没有悲苦,没有渴望,就像普通的顽童,只是换了个生活图景。我想在电影语境中,把他们称为留守儿童本来就是不合适的吧。 这既是导演眼中孩子们真实的形态,也是真正的生活该有的恬淡与愉快。 女孩与好友偷了庙里的钱,半夜去游戏厅打游戏,母亲找到了她们。似乎一场爆发戏即将来临,正当我作好接受戏剧高潮的准备时,这盆火熄灭了。 母亲把头探向两个沉迷游戏的孩子,悄悄观察了一会儿,买了一包烟

20、,回到了车上。母亲选择了不打扰孩子,导演选择了不打扰观众,大家都很安静,时间悄悄流过,母亲睡着了。 在我看来这是电影处理最高明的一场戏,也使得“放”的含义得到彰显。 这可能是母女俩和解的开端,之后发生的事才促成最终的和解。 女儿的偷窃行为被发现了,公安局的车带走了母女俩,与此同时,女儿好友染上了重病。警车与载着病重女孩的电瓶车擦肩而过,两车并行,一辆是去审判迷失少女,一辆是去拯救生命,这是善恶与生死的直接交错。可是这时的母亲望着窗外的电瓶车,不再平静,急于逃离。 这里用了一段无声的处理。母亲的内心是压抑的,她觉得她不再属于这里,于是她下车,开着自己的车,逃至山脚新建成的机场。 这可能使得一些观

21、众感到不解,我们对母亲下车后的行为有所期待,但是母亲始终没有做出什么,只是去了趟山脚,又回来了(这与开头的小女孩有关)。用导演的话说,这没有什么过多的解读空间,只是母亲不开心了,对女儿、对现状不满了,就想要逃离了。 我们还是把持着固有的认知,期待着迎来一段高潮。可这部电影显然不愿迎合观众,这不是挑战我们,而是让我们平静下来,接受生活的简单。 死亡的到来可能是电影唯一的冲击力。它太突然,只因为生活本就如此。这同样在冲击着女孩。并非是她接不接受好友去世的问题,死亡于她是个陌生的概念,她根本没有接受这份悲伤的准备。 这可能是改变母女关系最重要的事情,只是有些疑惑的是,它是怎样改变的呢?也许在点滴中情

22、感达到了磨合,完成了和解,只是在这里我觉得电影缺少些许更加细致的刻画,导致我一时难以接受和解的完成。情感的壁垒在一件件事的连续冲击中一点点被打破,最终呈现了融合的美好姿态,缺少的是完整的相融过程,或许是个问题。 “米花”并不是电影中大量出现的意象,但其实早已渗透进了生活的每个角落。所以米花之味即生活之味,这和秋刀鱼之味茶泡饭之味也大抵是一种味道。 母女俩炸着同一块米花,在洞穴里跳起了同一段舞蹈,归于生活也好,化为想象也罢,都是相当美好的景象。光影在溶洞壁画间勾勒出动人的舞姿,和水流一起,击打着人内心深处的宁静。 05 在西南大学光大礼堂观看的路演场。 虞吉老师观影前特地提起芳华、无问西东,将此

23、归纳为“严肃文艺片”;米花之味跳出政治话题,将“严肃”化为“教导”,在浮躁的环境中呼吁缺失的宁静。 认识中有一个规律:越是离城市偏远的地方越容易存在纯净的景象。影片中,不论风景还是信物,即使是人物冲突,也不会释放出耀眼的火花。平时在电视上看到的最多的是以舞蹈为途径圆梦的人,米花之味则借此弥合母女情感的“裂痕”。 我们也许更需要学习的是一种“搁置”能力,因为我们太容易纠缠和焦虑: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再多,只要面对佛像,一支舞蹈便可以暂时放下干戈。然而这样的能力,我们却常在缺少勾心斗角的“偏远”地方才能看见,它们模式化地被我们定型在那些“小众”的区域,因此我们更加向往能给心灵带来洗礼的地方。米花之味正

24、是解释了我们为什么向往西藏这样神圣的地方、因何“神圣”的原因。 06 当我听说这是一部讲关于留守儿童的严肃问题,我脑子里就开始自行脑补电影里孩子们生活的应是怎样的艰难,应是多么不快乐,影片里应该有许多的冲突与矛盾来展现我国现存的留守儿童问题,整部电影可能是严肃的,要么充满张力,要么内敛深刻。但是,令人惊喜!我看到了美丽边陲小镇的光影变化,导演明快的镜头贯穿全片,通过轻喜剧的处理让整部片看起来不会沉闷,但它的力度并没有因此而减弱,我们能看到喃杭躲在被窝里对失职的妈妈说:“还是听声音比较好”,我们能看到失落的母亲在犹豫是否再次离开自己的女儿去外面打拼。我们能看到喃杭和同学在晚上连着WIFI打游戏,

25、偷结婚礼金的钱去上网。当这些故事慢慢铺开在静谧的边陲小镇,故事由叶楠回家开始,与喃杭的矛盾不断展开,而喃杭也经历了好朋友的突然去世,一幕幕真实生活确实出现在我们眼前,至此,结尾神来一笔,导演把母女与村民,与村民寨,与外界彻底割裂开后,放在一个更大的空间中,通过舞蹈这一意象,母女之间默契的舞蹈,达到心灵的和解,当回到村寨之后他们依然会面对接踵而来的问题,但他们此时达成了与自己,与自然的和解。片里不止有生活里的乐趣和幽默,也有导演对于爱的思考。导演的意图并不是要给出我们解决留守儿童的方法,但通过导演之手,我们可以更加理智的去思考这一问题。该片将于4月20日上映,相较于四月档头号玩家,起跑线等口碑大热的影片,米花之味可以说是四月档冷门却又别致的影片。可以说值得我们一看。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