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2 ,大小:28.08KB ,
资源ID:13944313      下载积分:5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394431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历史有效备课的实践与思考.docx)为本站会员(b****4)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历史有效备课的实践与思考.docx

1、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历史有效备课的实践与思考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历史有效备课的实践与思考 摘要:本文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和具体课例,主要探讨了新课程背景下有效备课的特点、操作思路和经验教训。有效备课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准确把握“三维目标”,进行切合学生实际的设计是有效备课的首要前提;开发多元智能,促进课堂有效参与是有效备课的努力方向;重视调整生成,凸显教案的弹性化是有效备课的基本特征;加强集体备课,浓厚研讨氛围是有效备课的组织保障。关键词:新课程 高中历史 有效备课 实践 思考 备课是一个老话题,也是一个常新课题,在不同的时期会有不同的要求。传统备课虽具有目标明确,教程清晰,问题主导,节奏紧凑的合理性

2、,但整个设计思想是重知轻能,重智商轻情商,重接受轻探索,重划一轻个性。1这种备课呆板而忽略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缺乏师生生命活力的彰显。所以,对传统意义上的备课我们应有所扬弃与创新。新课程背景下我们该怎样进行有效备课?下面笔者结合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备课过程谈谈对这一问题的理解。一、准确把握“三维目标”,进行切合学生实际的设计是有效备课的首要前提有学者指出:现行历史课程标准“忽视对目标具体内容的界定,忽视了怎样具体实施操作,以实现这些宏观目标”。2笔者认为这恰好给广大一线教师进行创新设计,在实践中丰富对新课程标准的理解,在课改中争取更大的“话语权”提供了契机。备课是有效教学

3、的关键一环。备课不能随心所欲,必须充分“吃透”新课标的要求。新课标关于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的学习目标是:简述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史实,认识近代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3教师教学用书(以下简称用书)对课标内容的三维解读是:【知识与能力】思考买办在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兴起过程中的作用,培养学生辩证思维的能力;阅读图片鸦片战争前中国农村的家庭纺织业和郑观应盛世危言的材料,培养学生分析历史图片和历史材料的能力;引导学生了解张謇和荣氏兄弟的事迹,并进行评价,使学生能把人物命运与时代背景结合在一起思考。【过程与方法】根据教科书提供的材料、图片以及教师的引导,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

4、。为了使学生感性地了解历史,可以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比如进行一次采访,使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地发挥。培养学生用观察法、比较法和阅读法等方法学习有关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理解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艰难,让学生体会到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为新世纪的青年,既要关注自身发展,又要关注社会发展,培养自己的爱国主义情感。4显然,新课标将“认识近代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作为学习重点,而且强调从“经济结构的变动”这一宏观角度去理解;而用书则补充了“历史发展中人的作用”这一微观视角并且强调通过情景体验、主动探究,以史导论等策略使学生掌握历史学习方法,形成正

5、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所以,笔者认为课标规定体现的是学者大跨度、高度抽象的历史整体研究思路,高屋建瓴,颇能帮助学生透过复杂纷繁的历史表象抓住历史运动的规律,但是如何将此研究技法转化为学生认识历史的工具,课标语焉不详。用书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课标过于专业化、成人化的倾向,主张结合具体人物创业事迹来剖析近代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主客观原因,这就考虑到了高一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这一学习心理特征。但是用书认为本课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是“培养自己的爱国主义情感”似乎与“认识近代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课标要求并不吻合。因为最早投资近代工业的中国人主要还是基于经济利益的考虑。何况经济现代化也是世

6、界一体化发展的必然,是任何国家都绕不过去的“门槛”,不是一定要与爱国主义相联系的。笔者认为“抓住商机,敢为人先,诚实经营,勤劳致富”作为本课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既与教学重点相呼应,又能对生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代的青少年做一次新道德教育。爱国主义的培养目标放在探讨“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历史命运”这一课更合适。因为这一课要解决的是“实业救国”路线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破产的原因。可见,对于课标和用书教师不能采取简单的“拿来主义”,要在通读、精读教材,充分了解各部分教材间的关系、地位和作用后,进行更具适合性和针对性的备课设计。笔者认为本课的难点在于如何帮助学生分析经济发展要素和资本主义产生的

7、关系。为此,我以创业挑战赛的形式创设情景,鼓励学生组成创业团队回到19世纪70年代的中国。创业过程包括:第一步:投资环境评估。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19世纪70年代前后的中国,是否已经具备了兴办现代工业企业的条件?考察项目有市场、资金、技术、政策、自由劳动力、社会环境、原料供应等多项指标。经过讨论,学生逐渐达成共识:在外国资本主义的刺激下,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为投资近代民族工业提供了商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的条件。此外,中国投资人有信心,资金渠道可以保证;技术可以引进;资源丰富;清政府默许;社会环境相对安定。所以,具备发展民族工业的良好经济环境。第二步:选定投资方向。第三步:选址、采购,雇佣

8、工人等。第四步:开始生产运营并估计生产中可能遇到的问题。第五步:董事会合议甲午战争爆发的情况下是否扩大企业规模?第六步:阶段性汇报。总结自19世纪70年代到一战爆发前,所创办的民族工业有何特点?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如何?如此设计的优点在于加强书本知识与生活世界的相互联系,调动了学生学习热情。因为创业是每一个学子必须面对的问题,做一个成功人士更是每个学子渴望达到的人生目标。让学生以创业者而非被教育者的身份走进历史,与历史对话,才能在和谐自然的氛围中获得多方面的收获而且印象深刻,心情愉悦。二、开发多元智能,促进课堂有效参与是有效备课的努力方向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所以备课始终要以学生为

9、中心,“备学生”的过程就是深入研究学生的过程,就是不断弘扬学生主体精神的过程。但是传统智力理论局限于课业学习智力,认为智力以语言能力和数学逻辑为核心,以此长期指导教学活动,将评价标准局限于学业成绩,不仅对学生的全面发展造成直接的负面影响,而且割裂了智力与现实世界的联系,不利于学生适应未来的生活和工作。现代教育理论认为:人的智能是多元的。各种智能只有领域的不同,没有优劣之分,轻重之别。因此,每个学生都有可资发展的潜力,只是表现的领域不同而已。正所谓“每个孩子都是一个潜在的天才儿童,只是经常表现为不同的方式。”5为此教师在备课时要做到尊重差异,有针对性地设计适合不同类型学生的学习活动,使每一个学生

10、都能得到不同层次、不同程度的发展。采取“多元切入”的教学策略要求教师树立如下观念:任何一个知识点都可以运用不同方式来“阐述”和表现,教学方法具有灵活性;要普遍关照不同智能结构的学生,尽量使每一个学生利用自己的智能强项进行有效地学习。在本课中,为突破“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特点”这个教学难点,笔者设计了“去19世纪70年代的中国创业”的任务情境,有以下角色供学生自由选择:角色主要任务对应多元智能投资人筹措资本;选择投资方向;投资风险预测逻辑;人际;自我认识总经理确立民族企业管理战略目标;总结企业阶段发展的经验教训逻辑;语言;人际技术员产品开发;技术改进逻辑;空间营销主管收集市场信息;制定

11、市场开拓计划;品牌名称、产品外包装和广告设计运动;逻辑;人际;空间视觉;语言公关人员与华商、外商洽谈业务;应对官府的盘剥语言;人际产业工人介绍进厂工作的原因、劳动条件和待遇情况;谈谈机器生产与手工生产的不同语言;自我认识学生在完成角色任务时可以采用个性化的形式:如口语、图画、文字、表演;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与同学协商,或寻求老师帮助下合作完成。整个备课设计尊重学生个体独特的学习风格,尽量使不同的学生都能以自己感兴趣的方式回到历史现场,通过模拟体验历史发展的精彩过程,强化对抽象经济学概念的认知;而且还要求学生除运用教材知识进行分析、联想和推断外,要结合生活经验和其他学科知识,在新的情境中作出决策和

12、行动。有教师认为这样的活动设计会耗时太多,影响其他知识(如早期民族企业的名称、厂址和创办人)的掌握。但早有学者指出“真正的理解可以来自于各种不同的材料,同时也来自对少数主题深入的探讨,而不是来自对许多内容广泛的讨论。”6贪多最好的情况不过是使学生获得知识的皮毛,弄不好则会失败。“多元化”是为“深刻化”服务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少就是多”。高中历史学习的核心理念之一是汲取历史智慧,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适应社会的需要,而不是为了记忆历史事件的细枝末节,全盘接受未经自己思考与检验的所谓结论。教师抓住这一核心理念,就不会被教材牵着鼻子走,忙于赶进度,面面俱到而效果不佳。三、重视调整生成,凸显教案的

13、弹性化是有效备课的基本特征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交往、互动的过程。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必然是教师在围绕学生发展精心设计的基础上,充分运用自己的教育智慧,保持课堂的高度灵活性和开放性,让自己融入课堂,与学生一道,共同“生成”学习内容。所以,备课不能是定案,只能是预案。备课的本质特征是生成性,不能让学生围绕死的教案转,要适时根据学生的思路进行相应调整,在超越预定目标中给学生更多的收获。为使课堂生成更为有效地进行,教师在备课时要让自己虚拟地进入头脑的“课堂”,让你自己、学生、课程、情境等因素动起来“预演”一遍。“预演”并不是要消除不确定性,不是要预先操控一切,而是要使自己保持一种从容不迫的

14、心境,一种容纳奇异的胸怀进入课堂。7在“预演”过程中,教师要考虑到当学生的经验背景不支持学习材料时,如何创设条件为学生增加一些学习体验;还要考虑教学过程中如何应对学生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如何及时修正偏差或重新将课堂引向具有教育意义的方向上来。本课设计意图是以“创业”为线索重新整合学习材料,打破历史背景、历史过程和历史影响的传统讲授模式,让学生亲身经历创业的复杂和艰难,在真实的任务情境中通过合作与对话实现知识的意义建构。问题是学生毕竟没有创业经历(实际上教师也没有),只有些一知半解的粗浅认识;而且今天中国的投资环境与100多年前不可同日而语。这就要求教师事先了解创业方面的知识,然后给学生介绍一些

15、投资赢利的成功案例,让学生有个头脑“预热”过程,指导学生将历史分析建立在当时的历史条件基础上,充分考虑个人创业可能受到的时代限制,反对主观臆断。根据以往教学经验,学生还可能因为一些思维定势而影响对本课的全面掌握。例如机械运用内外因观点,认为内因是起决定作用的。因此,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是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物,欧风美雨只是外部刺激因素。这时,教师就需要引导学生回顾“中国古代经济”这个单元,分析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的夭折、中断的境况及其原因;并给学生呈现有关“西方入侵对中国传统社会生产和生活影响”的图文资料。通过对比使学生明白与西方工业文明相比,明清资本主义萌芽是微不足道的,根本没有力量瓦解强大的自

16、然经济体系。再如,由于受“地主阶级和买办阶级完全是国际资产阶级的附庸代表中国最落后的和最反动的生产关系,阻碍中国生产力的发展”8这类阶级斗争史观的左右,学生很可能否定买办、地主在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兴起过程中的作用。这就需要教师正本清源,指出理论的适用范围和历史研究与特定时代的关系;鼓励学生用史实说话,勇敢捍卫自己的观点而不盲从权威。思维定势的产生与望文生义的习惯、机械照搬的思维方式以及教材编排造成的错觉,教师片面的阐述等诸多因素有关。对于这些不利于课程目标实现的因素要加以利用,因为学生很愿意知道自己“出错”的根源以及改进的对策。此外,当学生的回答偏离备课预设时,教师要因势利导。例如对“鸦片战争后

17、中国东南沿海手工棉纺织业的衰败”这一历史现象意义的评说,有的学生并没有从“为新生产力发展开辟了道路”这个角度看待,而是站在破产小农的立场上为其抱不平。对此笔者肯定这位学生从道德角度审视历史,关心弱势群体的人文关怀意识,同时启发他再从推动历史发展根本动力的角度想想有什么新的发现。这既保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帮助学生全面理性地认识历史。四、加强集体备课,浓厚研讨氛围是有效备课的组织保障集体备课是现在普遍采用的一种提高教学水平的备课方式,通过集体备课可以取长补短,形成最佳的课堂教学方案。但在实践过程中,集体备课陷入“备课组长唱独角戏、华而不实、全盘吸收网络资料、克隆他人劳动成果、复制陈年旧案”等诸

18、多误区。9笔者认为集体备课要真正取得实效,一要端正心态。集体备课不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而组织的,而是想通过思想碰撞加快教师专业素养提升,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二要有争论的氛围。备课组里没有权威,只有对教学技艺无止境追求的雄心。每位教师都要各抒己见,展示自己对教学的独特理解。三要主题明确。每次备课前要确定一个主题,围绕主题开展广泛讨论。主题可根据三维目标落实、课题研究需要、学情特点、教学某环节的强化和课型类别来确定。这需要备课组长和组员的沟通,根据实际情况共同规划以解决最迫切的问题。四要做好资料积累工作。建立不断更新的备课组资源库可以避免重复劳动,实现资源共享。资源库不只是题库、课件库,更要有教师对每

19、一堂课的最初设计思路和课后反思。五要改革备课评价机制。首先,学校管理者应淡化教师之间的竞争与淘汰机制,建立共同的利益机制,为教师全身心参与集体备课创造条件。其次,应将集体备课的成效评定权还给教师而不要制定条条框框来考核备课组,要使教师们的备课对学生学业水平和自身教学技艺提高负责而不是对规章制度负责。否则形式主义泛滥,实效性不大。以上五点是笔者长期担任备课组长的感言。尽管我们备课组的工作与理想目标还有不少差距,但在课例研究和资源共享方面还是有一些亮点。对于本节课,笔者所在的备课组除对教学重点、难点有基本一致的看法外,对加工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进程、选择教学方法等备课环节都有不同主张。有的教师注重史

20、料分析,通过出示中国第一家官督商办的民用企业上海轮船招商局初期发展和经营情况(表格)和陈启沅创办继昌隆缫丝厂的历程等丰富史料,引导学生围绕史料探究;有的教师很会讲故事,富有想象力,以黄梅戏天仙配唱段“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导入,讲了一个鸦片战争后,董永夫妇弃农经商,商海沉浮的故事,期间穿插很多生动又有历史依据的情节并配以多媒体背景,给学生以震撼的视听享受;有的教师学术功底深厚,以“20世纪中国资本主义萌芽问题的讨论”为核心整合教材,使学生对“资本主义萌芽的含义、标志、时间、发展程度及其原因”等一系列问题有了全面认识;还有的老师喜欢历史人物传记,就以郑观应这个人物为个案,将其“商战”

21、的思想和实践作为解读中国民族工业兴起原因的一把钥匙,以小见大,以点带面。应该说这种同课异构的备课模式体现了教师对教材的创造性开发,使我感受到集体智慧的力量,开阔了视野。但是,笔者认为这次备课活动在教学设计的“战术”层面考虑较多,而在“战略”层面即教学设计背后的理论支撑方面探讨较少。这就使不少成功经验无法重复。为什么那位老师可以这么上?他的设计思路是怎么产生的?为什么用他的课件在其他班级上没有取得同样的效果?这些问题始终是个谜。务实固然重要,务虚也必不可少。如果教师对自己和他人的备课有更多理性总结,那么集体备课不是可以带来更大的收获吗?让我们以有效备课为抓手,乘着新课改的东风,促进高中历史教学的

22、全面进步。高中新课程背景下历史集体备课的探索以人民版教材为例福建省厦门集美中学 谢艺明(361021)内容摘要:加强集体备课是实施高中新课程的呼唤,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要求。一方面,以专题备课为主既分工又合作,提高备课的质量;另一方面,以课例研究为抓手,全面探讨课堂教学的建模。确实将集体备课落到实处。关键词:高中新课程 历史 集体备课课时紧张是当前一线教师在实施高中新课程普遍的反映,历史学科也不例外。怎么办?再回到传统老路上,靠“日光+灯光”,以牺牲教师、学生的身心为代价。姑且不论是否有这么多的课时可加,显然如果再靠以加课时来完成教学任务,可以肯定地说,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不可能走多远。不容否认,

23、课时紧张确有其客观因素,如教材容量过大,学术性太强,概念不易讲清等,而且在短时间内一时也无法解决。在亲历高一备课的体验后,让我再次感受到备好课对历史新课程的实施意味着什么。“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并非戏言,靠老经验、上一课备一课的“单兵作战”的备课模式绝对无法适应新课程实施的要求。因此,解决课时紧张关键仍在于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而提高课堂效益的最优策略还是备好课,尤其要将集体备课落到实处,并确实提高其效能。一、新课程背景下集体备课的价值取向备课是教学的必要环节之一,也是传统教学常规基本要求。但在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下,老师讲什么,学生就记什么,教师,尤其是有一定教学经验的教师,靠一本教参备课

24、已基本能应付,以至于有的人甚至提出教师不用教案也可上课,更遑论集体备课的实效性了。从实践层面看,高中新课程背景下,没有集体备课的课,不可能是一堂好课;没有集体备课的教学,是一种低效,甚至是无效的教学。首先,集体备课是贯彻高中新课程理念的重要保证。一方面,新课程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新课程倡导探究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他们不在死记硬背教材上那些枯燥无味的历史知识或结论,不在盲目地跟着教材、教师转了。换句话说,学生的思维再不可能被限制在教师备课所能的掌控范围之内,尤其是新课程的历史教材打破了通史的编写体例,而按专题体例编写,学生将会提出更多的问题或困惑,面对着可能突如起来的问

25、题或困惑,仅凭教师个人的备课显然力不从心。另一方面,“一纲多本”要求要加强集体备课。“一纲多本”是新课程的亮点,也是一线教师实施新课程的难点。由于教材编写者对课程标准解读不一,教材选择的内容和侧重点也有所不同,甚至结论也不同,如对辛亥革命的评价不同版本的表述差异很大。究竟哪些知识要求学生要掌握?哪些可以删去?哪些又该适当补充?补充到什么程度?增删不宜,可能导致教学任务完成了,教学质量下降了;或者课堂容量过大,教学任务完不成。显然,加强对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研读是教师把握课堂教学效能的关键,而仅凭个人的力量是难以驾御的。俗语说,“三个臭皮匠顶上一个诸葛亮”,也许集体备课的实效不一定如此,但有一点可

26、以肯定的,只要能将集体备课落到实处,其备课质量一定比单兵“作战”强,至少能起到增强了教师处理教材、实施新课程信心的作用。其次,集体备课是新课程下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然。现代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认为,经验+反思=教师的专业成长,“教师是有反思性的思考者和实践者”。新课程的实验工作可谓是“摸着石头过河”,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而当新课程理念在遭遇实践挑战时,教育理论家们、政策制定者们也显得爱莫能助。即便可行,面对着繁重的实施工作,我们也很难有足够的时间去 “充电”,究竟谁能成为我们实践中的专业引领?是我们的同事、通行,乃至我们的学生。从新课程实践看,老教师有丰富教育教学经验,但容易被传统的框框束缚,且

27、在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方面明显不如中青年教师;中年骨干教师年富力强,经验丰富,但他们是传统课程下的既得利益者,观念转变在某种程度上更难,以至于有人认为新课程最大的阻力主要来自于这一部分人;年轻教师精力充沛,易于接受新事物,但在教材的处理、知识体系的构建方面,明显不如老教师。因此,实施新课程对每个教师来说都是挑战与机遇并存,惟有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才是我们的出路,这也是当前课程实施中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最富有成效的方式。最后,集体备课是“减负”的需要。迄今为止,新课程的课程资源相对较为匮乏,以人民版教材为例,教材大部分只给结论,有的甚至不给结论,怎么才能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到结论?它需要教师从课外收

28、集大量的课程资源加以补充。此外,除教案外,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许多教师还精心准备了课件。试想,每节课都如此,教师的负担明显加重了。而充分发挥备课组的作用,既分工又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在一定程度上可起到减缓学生压力的作用。同时,由于新课程教辅材料不配套,需要通过集体备课,精选习题,在一定程度上也可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二、实施集体备课策略1、以专题备课为主,既分工又合作。高中新课程采用的模块教学,每个模块下设若干专题。就历史学科而言,教材打破了以往按通史形式编排,而以专题形式编写,专题内容的内在联系加强了,但时空跳跃性太大。因此,集体备课应加强以专题为单位备课,一人备一课的做法很容易割裂专题内容间

29、的内在联系。具体做法:规划分工资源收集整体把握个人备课集体研讨修改完善个人调整。(1)规划分工:在开学前12周,备课组先讨论学期整体安排和教学进度,其前提要求备课组成员必须对教材的整体结构有一定的了解,如有的老师就提出在专题三结束后,把专题六、七、八之世界史部分提前讲,以便于学生中外对比联系;也有老师认为,世界史较难学,还是不变好。最后根据大家讨论的意见和自己的专长,按专题领取各自的任务。一般第一专题由大家集体备课,在开学前共同完成。(2)资源收集:备课组成员在进行教学的同时,开始就自己的分工的专题收集相关的课程资源,并着手设计自己的教学思路。(3)整体把握:一般在专题开始实施的前3周,如能提

30、前则更好。由备课组各成员在初步熟悉专题内容的基础上,由本专题负责人提出教材整体处理意见,供备课组成员讨论。如是否有必要对专题内容进行整合或调整;根据课标要求,哪些知识是重点,哪些是难点,哪些可以适当增删等。以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历史必修一,人民版)为例,本专题的第2课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与第3课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相比而言,第3课的内容多,且概念多,用1课时学习确实难度很大,而第2课内容相对少些。从课时安排和知识内在联系的角度分析,大家都认为可把第3课的“法令出一”子目调整到第2课的“秦汉时期的官僚机构”中结合“皇帝”来源讲解。然后,由该专题负责人根据备课组成员的意见进行备课

31、。(4)个人备课。本阶段如遇到问题,应及时向备课组成员或同行求教,不可闭门造车,或随意处理。(5)集体研讨。一般在专题实施的前一周初,备课组成员在进一步了解专题内容的基础上准备好自己的教学设计,由专题负责人为主讲解自己的教学设计,专题负责人的教学设计必须以书面形式交付备课组成员讨论。要求:教学设计应尽可能详细,仅次于教案。(6)修改完善。专题负责人根据备课组意见进行修订,并在该周周五前以电子稿件送交备课组。(7)个人调整。备课组成员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和在实践的体验及时调整教学设计。个人备课重点在设计板书或多媒体应用上,并借此进一步加深对教学设计和教材处理的理解。2、以课例研究为突破,探索课堂教

32、学的全面建模。备好课是上课的重要前提,但并不意味着就能上好课。探索一条适合本校、本班的课堂教学模式仍是备课组应追求的目标。运用课例研究探索课堂教学的全面建模具有可操作性。其具体流程为:选择主题、定主备人备课集体研讨定上课教师评议总结再上课总结反思。课例研究一般至少每月举行1次,有条件的学校可在总结反思阶段聘请专家或有经验的一线教师莅校点评或上示范课。课例研究可在备课组内,也可在学校范围内,甚至可以在校际之间开展,但应注意校际之间的层次差异不要太大,同时要强调不搞花架子,不走过场,要追求常态下的教研。3、发挥群体优势,尝试创建学科资源库。备课组应充分利用网络平台,指定专人负责,及时收录各种课程资源,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完善。在实施中,普遍一线教师都感到现行教辅材料存在不少问题,我们鼓励教师以导学案方式进行修改、完善,一方面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一方面在日积月累中逐渐形成符合自己教情、学情的习题集。同时,我们也鼓励教师建立自己的个人博客,加入相应群组,及时记录自己实施新课程的心得体会,或困惑、问题,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