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1 ,大小:25.22KB ,
资源ID:1395231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39523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如果太阳消失后地球会怎样.docx)为本站会员(b****1)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如果太阳消失后地球会怎样.docx

1、如果太阳消失后地球会怎样如果太阳消失后地球会怎样如果太阳消失,这个世界会怎样?反正太阳消失后,宇 宙是不会毁灭的,已经消失那么多恒星了,宇宙一样 好好的,倒霉的是生活在这颗恒星周围的生命! 太阳终将消失任何一颗恒星都将面对生命终结的那一刻。万物生长靠太阳。太阳是地球生命力的源泉,我们每一 个人都在接受太阳赐予我们的能虽。 但是,太阳不是永怛的,太阳也有其从生到死的演变过程。几十亿年后,太阳将走完 它的“一生”。事实上,科学家已经发现了 “死亡的恒星” , 这也将是太阳的最后归宿。 “死亡的恒星”恒星是可以发光发热的天体,它们是一个个天然的核反 应堆,可以把氢、氮等小原子聚合成大原子。在物理学上

2、, 这被称为核聚变反应。恒星在宇宙中不断燃烧,直到将其外 部的氢燃料烧完,这时恒星就会演化成为一个臃肿的红巨 星。红巨星很不稳定,其外部的物质会不断地向外扩散,给 予部物质一个巨大的反作用力,令恒星的核不断变小,直至 红巨星被分解成两部分:外部成为一大片星云,部则演化成 体积很小、质虽很大、亮度很小的白矮星,一部分白矮星最终会坍缩为黑洞。所以,科学家也将白矮星称为“死亡的恒 星”。目前,科学家已经观测到 1000多颗白矮星。科学家总 结的白矮星星表显示,银河系中有 488颗白矮星,它们都是离太阳不远的近距天体。现有的观测资料表明,宇宙约 3%的恒星已经变成了白矮星。而科学家根据理论分析与推算认

3、 为,白矮星应占宇宙全部恒星的 10%右。也就是说,宇宙中每10颗恒星中有1颗已经死亡,成为白矮星。贪婪的宇宙“食肉动物”如果有人说有这样一种机器,它可以把如地球、火星那 么大的行星“磨”成粉末,你一定会说这是魔幻电影中的场 景。然而,在浩瀚宇宙中的确存在这样一种奇特的天体,它 的确能像粉碎机那样把像地球这样的岩石行星 “磨”成粉末。它就是白矮星。白矮星的性质接近黑洞,它会对附近的行星产生巨大的 引力。这种力虽将彻底瓦解一定距离的行星,将这些行星撕 成碎片。在巨大引力作用下,行星碎片不断被分解,直至一 整颗行星都被白矮星“磨”成粉末,然后飘散在太空中,最终渐渐地被吸引到白矮星的周围科学家最早发

4、现的白矮星是天狼星伴星,它的体积比地 球大不了多少,质虽却和太阳差不多。它的密度达到每立方 米1000万吨左右。根据白矮星的半径和质可以算出它 的表面重力为地球表面重力的 1000万10亿倍。在这样大 的引力下,任何物体都不复存在,全都被“磨”成了纳米级 的细粉。有人问:如果拥有先进科技水平的外星人能够抵御白矮 星周围的高温而抵达其表面,那会出现什么样的结局?答案 是:无论这些外星人的科技水平有多么先进,白矮星周围高 达数千万到数亿倍地球重力的引力将把外星人及其乘坐的 飞船瞬间“磨”成粉末,然后全部吸附到白矮星中,成为白 矮星的一部分。借助哈勃太空望远镜,英国天体物理学家最近验证了白 矮星是行

5、星“粉碎机”的猜想。他们在 4颗白矮星周围发现了与地球元素构成相似的行星碎片。现在,这些白矮星就像 宇宙中贪婪的食肉动物,先把周围的行星撕裂,再把它们“磨”碎,最后“吞食”掉, “吞食”的速度高达每秒 1000吨。科学家表示,未来的地球可能也会像这些行星一样,遭遇被白矮星撕裂的厄运恐怖的太阳系末日场景任何一颗恒星都将面对生命终结的那一刻。毫无疑问, 那将是一个真正恐怖的末日场景。据科学家预测,几十亿年 后,我们太阳系的太阳也将耗尽所有的燃料,演化成一颗臃 肿的红巨星,然后变成白矮星。到那时,地球将被已成为白 矮星的太阳撕裂并“磨”成粉末。不过,恐怕没有人能活着见证地球被撕碎的末日场景, 因为据

6、科学家推测,太阳在行将死亡之前可能会出现突然的 爆发,地球上所有的一切都将在太阳空前的爆发中毁灭。乐 观一点的推测是,到那时人类科技已经相当发达,足以把人 类和地球其他生物移居到其他适宜生存的星球,或者把地球 搬离现在的位置,人类或许可以远远地观看发生在太阳系的 惊心动魄的“末日大戏” (2007年,有科学家在飞马座中一 颗暗淡的、燃烧成灰烬的恒星附近发现了一颗巨大的行星, 这表明地球或许也能在太阳的毁灭过程中幸存下来) 。就像自然界的其他物体一样,宇宙中的任何天体都会经 历从诞生到死亡的全过程。不过,恒星的死亡还是有其特殊性的。从白矮星的演化过程看,恒星在做“垂死挣扎”时也 能产生巨大的能虽

7、,令那些曾经围绕它运转的行星伙伴成为 它的“殉葬品”。其实,不少行星原本最初就是从恒星分解 而来的,它们最终回归“垂死”的恒星也是天经地义的。宇 宙间的万事万物都遵循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规律!地球难逃厄运 围绕太阳运转的行星都将成为它的“殉葬品”。一些科学家一直都在思考:如果太阳突然消失了,地球 会怎样,地球上的生命会怎样?当然,这个问题在物理上是 不成立的,因为还在太阳变成红巨星之前,地球就已经被淘 汰出自己在太阳系可居住地带中的位置一一增加的温度和 辐射将逐渐蒸干地球海洋,地球将逐渐变回最初的熔融状 态。不过,这一过程大约将持续几千年,地球人利用这个时 间不断开发太空技术,或许能够加宽地球

8、的轨道,让地球在 太阳系的其他地方定居下来,从而避免被太阳吞噬的厄运。 下面就让我们假设:不管是因为什么极其特殊的原因太阳突 然消失不见了,比如太阳突然被某个黑洞吞噬了,或被科技 发达到超出我们想象的外星人摧毁了,在这样一些情况下, 太阳周围的行星(当然包括地球)会怎样呢?游荡的行星有科学家预测说,如果太阳突然消失了,地球以及太阳 系的其他行星就会像断了线的风筝一样,在没有牵绊之下继 续飘动。然而,风筝会因为受到空气的阻力很快失去平衡、 掉落地上,而宇宙空间是真空,失去太阳引力的地球会笔直 地在太空中飘移。按照牛顿第一定律的论述,任何一个物体在不受外力的 情况下,总是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

9、状态,直到有作 用在它上面的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如此来看,如 果太阳突然消失,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动力会消失,此时地 球就会沿着引力突然消失时的运行方向朝着宇宙深处直线 运动下去,不再做近似椭圆的绕转运动。 此时,太阳系的其他行星也同样开始直线运动。由于引力突然消失时各 个行星的运动方向是不一样的,所以它们也就不可能沿着同 一方向远离原来太阳系所在的位置。很快,曾经同为太阳系“兄弟姐妹”的八大行星以及其他小行星就会各奔东西,渐 行渐远。由于它们原本在太阳系的轨道就没有交叉点,所以 在太阳突然消失后,它们也不会相撞。各个行星有自己的卫 星,比如地球的卫星是月球。在太阳消失后,地球对月球的

10、引力还是存在的,月球自然和地球不离不弃,和地球一起飘向远方。假如太阳突然消失,地球、火星、土星等就会像宇宙中 的流浪儿,不知道何时才能找到自己的归宿。当然,这样的 流浪并非永远。它们可能会遭遇黑洞,被黑洞撕裂并吞下; 它们也可能和其他星体相撞而粉身碎骨;还有一种理想的结 局,那就是它们找到各自新的家园一一被另外的恒星俘获, 成为其他星系中的一员,从而停止漫长的流浪生涯,开始围 绕着新的恒星公转。冰冻的地球假如太阳突然消失,地球会不会马上陷入黑暗呢?科学 家预测说,不会,因为抵达地球需要 8.5分钟的时间,所以地球面朝太阳的那一面将多享受 8.5分钟的光明。然后,地球将陷入一片黑暗,月亮也不会升

11、起,而且从那以后永远也 不再升起,因为我们之所以能看到月亮,是因为月球可以反 射。就算太阳突然消失,我们也不会立即产生“世界末日” 般的恐惧感,因为太阳的消失不会带来猛烈的自然灾害,不 会有地震,不会有海啸,甚至不会有狂风骤雨,只是全球将同时迎来黑夜,而且是永远的黑夜。当然,我们所面临的也 并非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因为人类的能源系统还没有被摧 毁,人类可以继续依靠灯光照明。事实上,没有照明也不是 致命的,接地而至的寒冷才是致命的。没有了,地球将慢慢冷却,很快全球就会进入寒冷的冬季。在一星期之,全球气温都会降到零下 18CO此时,无论你是在原来的赤道热带地区还是南极冰原,你都会感到刺骨 的寒冷,

12、靠搬家来躲避寒冷是不可能的。在一年之,全球气 温将降至零下38 Co此时,所有的淡水都早已冻结成冰,海 水也在逐渐冻结。几年之后,地球上广袤深邃的海洋就会冻 成一个巨大的冰块。当地球上所有的水都被冻结之后,地球上现在所有的天 气现象都会消失:没有风雨、雪花、云彩、冰雹降温的 步伐并不会停止,地球还在不断地且缓慢地降温。几百万年 之后,地球表面温度将降至零下 200 C左右,然后不再降低, 因为地球有一个灼热的地核,当地表散发的热H和从地核吸 收的热虽相等时,地表温度就不会再降了。那时的地球将极 端寒冷,连大气层都会被冻得不断从太空中收缩,最终集中 在地表周围几百米的围,大气的密度会变得很大,这

13、也可以 减缓地球向外辐射热虽的速度。当然,地球或许不会变得那么冷一一如果它在此之前能够找到新的家园,并在新的恒星照耀下暖和起来。消失的生命假如太阳突然消失了,地球生命会怎样呢?有人想象 说,如果没有了太阳,我们就会被抛向深空。其实,那是不 可能的,因为把我们吸引在地球上的力是地球引力而不是太 阳引力。所以,就算太阳消失,地球依然会自转,我们和其 他生物以及地球上所有的一切都还会处在原来的位置上。尽管从表面上看,地球此时没有太大的变化,但事实上 生命将面临最悲惨的命运,因为我们失去了。俗话说,万物 生长靠太阳。如果突然没有了,整个地球生态系统很快就会 崩溃:首先是各种植物相继失去,接着是依靠植物

14、为生的素 食动物死去,最后是食肉动物死去。按照食物链的金字塔, 整个生态系统将一层一层地相继消失。最早死去的动物是海洋中的动物,因为随着海水不断冷 却,海洋中的动物会被冻死,并被冻结在硕大的冰块中,几 百万年都不会腐败。假如人类能挺过几百万年的冷冻期,届 时研究海洋冰块中的这些古生物将成为一门新的学科。陆地上的动物不会像我们想象的那样很快死去,它们可 能会继续存活几年甚至几十年。首先死去的是冷血动物,它 们很可能在几星期之就全部死亡,或是陷入冬眠状态慢慢死 去,永远不再醒过来。地球失去之后,很快就会变成一个“大 冰箱”,这也是地球动物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由于地球 很快转冷,我们并不会闻到尸体腐

15、败的臭味,植物尤其是那 些木本植物会被“冷藏保鲜”很长一段时间,皮毛较厚的食 草动物如果能耐住寒冷,至少在几年是不愁食物的。草本植物少则几天,多则几个月就会死去,而大型树木 可能存活几十年。因此,少n以树叶为生的动物会继续存活 下去。几十年后,食草动物和绝大多数食肉动物死去,地球 上到处都是动物的尸体。那将是食腐动物的“黄金时代” ,它们有吃不完的尸体。然而,这样的好日子并不长久,尸体 总有被吃完的那一天,那时食腐动物会互相残杀直至全部灭 亡。最后来说说人类,人类肯定是太阳消失后最后灭绝的地 球生命,因为人类是智能最高的杂食动物。可能就像科幻片 微光城市里描述的那样,只要有足够的能源,人类可以

16、 在太阳消失后建立一个自给自足的生态系统。人类将按照地 域建立几个硕大的封闭的生态圈,生态圈外的生物自生自 灭,而生态圈人类不仅可以用自己开发的能源来照明和取 暖,也可以用“人造太阳”来种植粮食、蔬菜、水果等。非 常残酷的是,那时有限的生态圈不能容纳地球上所有的人, 只有少数人(可能全球只有几千万人)能进入生态圈,大部 分人将在生态圈外等待死亡。生命何去何从地下深处或许是生命最后的避难场所。根据英国科学家的科学预测模型,当太阳变成红巨星 后,地球海洋将被蒸干,大多数地球生命都将死去,唯一幸 存下来的将是地球深处的微生物,它们在那里可能继续坚持 10亿年。那么,它们如何能够不依靠太阳而继续存在?

17、科学 家在南非的发现也许回答了这个问题。与世隔绝的生态系统2011年,美国科学家在南非比阿特利克斯金矿 1300米深处的积水中发现了许多奇特的生物,它们长有鞭子样的尾 巴,还拥有贪吃的大胃。这些蠕虫终日不见,生活在绝对的 黑暗中,就像神话世界里的魔鬼一样。也正因此,科学家将它们命名为“魔鬼线虫”或“魔鬼蠕虫” 。 在探索南非地底下更深处时,科学家有了更惊人的发现。在南非最深的 托那金矿3600米深处,他们乂发现了一种线虫,这是迄今 为止发现的生活在最深处的陆地生物。对于研究地球生命的科学家来说,这些都是重大事件。 人们过去一直认为,复杂的生物形式不可能生存在地面以下 如此深的地方。动物生存需要

18、的营养和氧气,在地下几十米 的地方已经严重缺乏,更不用说在 1300米深的金矿底下。所以,在20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很少有人会想到地球部 的生命,更何况那些在岩石缝隙的积水中游动的线虫和微生 物。而现在,科学家已经知道,地壳深处有一个与世隔绝的 生态系统,这个生态系统违背了我们所熟知的许多生物学规 则。这个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包括:新代极为缓慢,已经生存 了数百万年的微生物;不需要从中获取能H的细菌;还有一 些终生不需要氧气也能生存下来的动物。这些奇特生命形式 的存在,或许为生命起源和生命未来进化方向的研究打开了 一个新的窗口,甚至可以帮助我们揣测地外生命的可能形上世纪80年代,针对美国能源部打算

19、在地下深处封存 核废料,有科学家指出,如果地底下存在有微生物,就有可 能噬食并侵蚀封存材料,导致核废料泄漏。为了确定是否存 在这样的风险,美国能源部在 1987年派出研究小组,在南 卡罗来纳州的核设施地底下寻找生命存在的迹象。结果,出 乎人们的意料,科学家在地下 500米深处真的发现了细菌和 原始单细胞生物。此后没多久,科学家相继发现,地下深处不仅有生命存 在,而且还相当普遍。1992年,英国科学家发现,日本海的 海底沉积层中存在大虽生命一一在海床底下 500米深处的淤泥中,每立方厘米中就生存有 1100万个微生物。这些发现意味着,即使考虑到地球部炽热的温度足以杀 死地面4千米以下地方的任何生

20、命,仍然还有许多空间可以 容纳地球上相当一部分生命, 估计占到全世界生物虽的 1% 10% (具体数字的确定还有待于科学家对地壳深处的进一步 探索)。地下深处有生命存在,这个结论已无可置疑。接下来的 问题是:在生存环境贫瘠、严酷的地底下,生命是如何生存 下来的?生活在海床底下的微生物,很可能起源于海底,经 过几千年的时间,它们渐渐被埋在了沉积物底下。除了周围 泥土中的少虽营养物质之外,没有任何新的食物来源,这些 微生物很可能在很久以前就一直处于饥饿之中。这些微生物 在显微镜下形态怪异,以至于有人怀疑它们并非活生生的生 物体,而只是保存良好的早已死亡的细胞而已。2011年,日本的一个研究小组在靠

21、近日本的太平洋海床 底下220米处的46万年前的沉积物中提取了一些细胞,然 后将它们放在标注了稳定的碳和氮同位素的丰富食物培养 皿中。两个月后,研究人员在 3/4的细胞中发现了同位素的 踪迹,表明这些细胞是活着的一一尽管无法从它们的行为上 加以判断。与丹麦科学家发现的地下生态系统相比,日本科学家发现的这些生命形式似乎太过简单。前者在太平洋底的 8600万年前2000万年前这段时间里堆积起来的沉积物中发现 了活跃的细菌和古生菌。这些微生物细胞的新代率极低,表 明它们在整个这段时期一直都处于严格的“节食”状态中。在严酷环境的制约下,这些微生物的群体数虽很少,每立方 厘米的沉积物中只有 1000个细

22、胞。在与世隔绝的沉积物小生境中,生物的进化也许与我们 所知道的完全不同。我们知道,如果没有足够的能虽满足细胞的需求,细胞的分裂行为无异于自杀。 因此,科学家推断,生活在远古沉积物中的微生物需要不断努力地修复被严酷 环境损坏的自身机制,而不像地球表面的其他生物体那样为 繁殖而忙忙碌碌。如果这些推断是正确的,那么这些微生物可能就是地球 上最古老的生命形式之一,它们从恐龙时代存活至今。它们 在这些环境中至少存在了几百万年。氧并非必不可少尽管在海底发现的那些长寿微生物很奇特,但与在地球 陆地下面发现的微生物相比, 它们还算是比较正常的。 例如, 生活在南非姆波格金矿里的一种细菌,竟然以周围岩石的放 射

23、性衰变矿物质为食。从表面看,地下岩石堆似乎比海洋沉积物更荒凉,发现 生命存在的可能性似乎也更渺茫。这些岩石早在史前时代就 已经形成,即使是在遥远的过去,也几乎与有机物质无缘。在这里根本找不到任何食物来源。然而,一些微生物却存活了下来(尽管它们的日子过得相当的艰难) 。那么,它们的生存秘诀是什么呢?答案是:铀。原来,铀元素衰变产生的放射性分裂了水分子,通过一 种叫做射解作用或辐解作用的过程,释放出自由氢,然后这 些细菌将氢与岩石中的硫酸盐离子结合在一起,产生足以维 持生命的能虽。微生物正是以这样的方式为细胞获得能虽, 从而在自然选择的过程中脱颖而出,成为不需要从太阳吸收 任何能虽也能生存下来的特

24、殊的细菌种类,它们可以完全不 依靠光合作用来获取能虽。这一系列的发现大大拓展了地球生命的活动围。但是, 这些地下深渊里的有机体只限于一些简单的、单细胞的生命 形式:细菌、古生菌,以及稍微高级一点的真菌和阿米巴变 形虫。而美国科学家在南非金矿发现“魔鬼蠕虫”表明,在 地球表面之下几千米深处,除了微生物,还有其他生物能够 生存下来。尽管“魔鬼蠕虫”只有 1毫米长,但与地下深处 的微生物“居民”相比,它们却大了几百倍,并且它们属于 更复杂的生命形式。地壳深处的生物物种之多,远远超过了 人们之前所能想象的。不过,“魔鬼蠕虫”似乎是在“不久”前才来到金矿地 下深处的。研究人员对周围存在的水进行同位素检测

25、后发 现,它们是在大约12000年前才来到这里的,也许是随着地 下水的渗入渐渐来到地球深处的。重要的是,这些水在与外 部大气层的最后接触时还含有氧气,但这些氧气总有消耗殆 尽的时候,蠕虫仍然会死。从进化的角度来看,它们也许只 能存在一个短暂的历史时期。然而,科学家指出,有些生物在进化过程中经受住了这 种窒息环境的考验, 它们长期生存了下来。2010年在地中海 海底深处的发现令人大开眼界。科学家在地中海海底无氧高 盐度的沉积物中发现了三种属于铠甲动物门的多细胞生物, 它们一直生活在缺氧环境下。这种只有 250微米长的小生物长有瓶状的铠甲,开口处延伸出一些乱蓬蓬的触须,看上去 很像死亡的室植物。

26、令生物学家惊叹不已的还不只是它们奇特的外形。意大利科学家发现,与其他生物不同,这 种铠甲动物门生物已经进化出了一种可以不依赖于氧气的 独特的新代方式。事实确实如此,它们的细胞中完全没有线 粒体,而线粒体则是为其他生物提供生命能虽所不可缺少 的。事实上,它们利用了一种叫做氢化酶体的细胞器官从硫 化氢中产生身体所需要的能虽。铠甲动物门生物的发现表明,氧并非复杂动物生命所必 不可少的。不过,这种动物动作迟缓的行为也引起了一些科 学家的疑虑:这些几乎不活动的地下微生物是否根本就是死 的?下一步,研究人员希望获得确凿的证据,以证明这些生 物确实还活着。最后的避难所上述发现,不仅可以让我们了解地球深处的生

27、命形式, 同时也可以让我们回望时光隧道里地球的过去,探索生命起 源之谜。南非金矿里以放射性物质为能源的微生物的存在提 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即生命在光合作用改变地球面貌之前就 已经繁荣起来了。甚至还有人认为,生命本身起源于地下深 处。地球生命出现之时,也是地质活动激烈的时候。一些理 论认为,早期地球遭到大虽陨石撞击,地球上充满了大虽致 命的紫外线,生命起源于远离这些危害的温暖的隐蔽角落 里。海底热液口被多数人认为是地球生命起源的摇篮。即便 地壳深处的岩石缝隙积水塘不是地球生命的发源地,在地球 生命遭受浩劫之时,它们也可能成为地球生命最后的避难 所。尽管地球上的雨林生态系统、稀树大草原生态系统和珊

28、瑚礁生态系统都曾是生命繁荣的摇篮,但地球上能够坚持到 最后的,却是地下深渊的生态系统。在照射不到的地方罗马尼亚南部的地表之下,有一个叫做莫维拉的神秘地 穴,它与世隔绝,并且已经存在了几百万年时间。但就在这 个终年不见的黑暗潮湿的地球角落里,依然有生命存在,在 那里生活着一些与虾很相像的甲壳类动物和蜘蛛,虽然它们 的样子与地面上它们的同类很相像,但却属于一个完全不同 的生态系统。大多数生命都在不同程度上依赖于太阳获取能虽,而莫 维拉洞穴生物完全接受不到和光合作用的产物。它们不仅生 活在一片漆黑中,而且也得不到从岩石缝隙渗漏下来的地球 表面的营养物质。地下微生物从周围岩石释放进入蓄水层的硫化氢中产 生生命所需能虽,这些微生物反过来成为其他地下生物的食 物来源,从而形成一个完全不依靠光合作用的地下食物链。海底热液口也存在着类似的“化学合成”过程,海底地 质活动释放出岩石中的矿物质,在热液口周围形成一个生机 勃勃的生物圈。莫维拉洞穴的发现表明,类似的机制并不仅 限于海洋深处,在我们脚下数百千米的地壳之下,同样的机 制也促使产生了复杂的生态系统。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