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6 ,大小:945.20KB ,
资源ID:13982500      下载积分:1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398250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新高考专题五 地球上的水届高考地理考点剖析精创专题卷.docx)为本站会员(b****2)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新高考专题五 地球上的水届高考地理考点剖析精创专题卷.docx

1、新高考专题五 地球上的水届高考地理考点剖析精创专题卷专题五 地球上的水考点18:水循环与陆地水体相互关系(1-15题,25-27题)考点19:洋流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6-24题) 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说明:请将选择题正确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主观题写在答题纸上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下图为某地雨水利用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图中雨水收集直接影响的水循环环节是()A.大气降水 B.地表径流 C.水汽输送 D.地下径流2.该地雨水利用,可以()A.解决当地水资源不足 B.缓解城市内涝C.增加下渗污染地下水 D.控制降水总量雨污分流是

2、指将雨水和污水分开,各用一条管道输送,进行排放或后续处理的一种排水体制(如下图所示)。而雨污合流是指将雨水和污水合用一条排水管道,进入污水处理厂处理后再排放的一种排水体制。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据图推测,城市将雨污合流改为雨污分流后( )A.增加了河流的年径流量 B.加快了水循环的速度C.增加了地表水的下渗 D.加快了地表水的蒸发4.相对于雨污合流,雨污分流的好处是( )A.降低了水源的利用率 B.加剧了城市内涝C.降低了污水处理成本 D.加重了污水处理厂负担当水蒸发时,水中的氘浓度会升高。局部地区“降水蒸发”的往复循环会导致氘过量值偏高。下图示意某山地云雾林连续两年测得的降水氘过量值。据此完

3、成下面小题。5.该山地云雾林降水的氘过量值存在显著的季节特征,表现为( )A.湿季氘过量值较高 B.干季氘过量值变幅大C.湿季转向干季时氘过量值开始上升 D.干季转向湿季时氘过量值降幅较大6.56月,该山地云雾林降水的氘过量值显著偏低,可能因为( )A.前期地表干燥 B.空气湿度饱和 C.气温持续偏高 D.降水总量较大下图示意我国某喀斯特地貌区一定范围内的水循环部分环节水量统计,该区域年降水量约l400mm,其年总径流量约为860mm。读图完成下面小题。7.材料反映出该区域水循环的各个环节()A.下渗量等于地下径流量 B.蒸发量小于540mmC.降水量蒸发量径流量 D.地表径流远大于430mm

4、8.该区域地下径流非常丰富的原因是()A.地表水的渗漏量大 B.断层产生大量地下水补给C.防止地面沉降回灌地下水 D.为保护地下水而禁止开采9.该区域()A.径流总量少,水土流失轻 B.降水多,地表水资源丰富C.夏、秋季常出现沙尘天气 D.冬、春季常出现严重旱灾唐朝初期,荆江与洞庭湖常年处于“湖高江低,江不入湖”的状态。古籍记载青草湖“北连洞庭,南接满湘,东纳汨罗之水;水泛与洞庭为一,水涸则此湖先干,青草生焉”,由此得名青草湖。此外,青草湖每年也都会出现“青草难觅”的自然现象。下图为唐初期洞庭湖及青草湖流域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0.唐朝初期,导致洞庭湖区“江不入湖”的原因可能是A.荆江径流量

5、减小 B.洞庭湖区陆地沉降 C.荆江径流量增大 D.洞庭湖区泥沙淤积11.青草湖每年出现“青草难觅”自然现象的季节最可能是A.春夏季节 B.夏秋季节 C.秋冬季节 D.冬春季节12.与洞庭湖相比,青草湖A.湖水更浅 B.水位更低 C.盐度更高 D.流域面积更大我国古代描述洞庭湖的诗文很多,如“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出自唐诗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出自宋代范仲淹岳阳楼记)“湖广熟天下足”之说更是妇孺皆知。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3.诗文中描述的雾气笼罩岳阳城景观多出现在()A.清晨 B.正午 C.午后 D.日落14.诗文中描述的洞庭湖

6、()A.含沙量极小 B.流域面积大 C.水位较高 D.流速较小15.明代后“湖广熟”特指包括洞庭湖平原和江汉平原在内的湖南、湖北地区()A.谷子丰收 B.小麦丰收 C.玉米丰收 D.水稻丰收下图示意我国台湾岛和福建附近海域冬、夏季洋流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6.影响与洋流形成的主要因素是()A.海水温度和盐度 B.南亚季风C.大陆轮廓和岛屿位置 D.东亚季风17.图中洋流的特点是()A.流向主要受盛行西风的影响 B.因季节不同而强弱变化很大C.在台湾岛以东形成大渔场 D.常年比较稳定地向北流动18.冬季横渡台湾海峡的船只遭遇到的主要困难有()浓雾多发台风侵袭海冰威胁风大浪高A. B. C.

7、D.下图为世界主要渔场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9.图中世界主要渔场分布特点的正确描述是()A.多分布在北半球热带 B.多分布在南半球温带C.西半球比东半球更广泛 D.北太平洋渔场面积最广20.图中渔场成因的正确叙述是()A.冷海水上泛,利于渔场形成 B.海洋底部水温高,利于渔场形成C.寒流水温低,不利于渔场形成 D.北海道渔场与秘鲁渔场的成因相同鲐鱼属暖水性中上层洄游性鱼类,生存环境距陆地较远,适宜的海表温度为2628C。图甲为20162017年某海域鲐鱼渔场重心月变化图,图乙为20162017年该海域鲐鱼月平均渔获量统计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1.该海域鲐鱼渔获量大的季节该海域洋流(

8、 )A.水温高于流经海域 B.自北向南流C.呈顺时针方向流动 D.西侧沿岸上升流势力强22.造成该海域68月鲐鱼渔获量小的主要原因最可能是( )A.水温过高 B.降水量过小C.入海河流含沙量太大 D.冷海水上泛强烈沙丁鱼是冷水鱼,喜欢1420的水温。当一股较深、更冷、营养丰富的水流冲击浅海沿岸时,数以十亿计的沙丁鱼便在南非沿海开始一年一度向产卵地大迁徙,沿海渔民开始大规模出海捕鱼。下图为非洲南端沙丁鱼迁徙路线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3.沙丁鱼迁徙的月份最有可能是()A.24月 B.57月 C.810月 D.11次年1月24.沙丁鱼迁徙的路线是()A. B. C. D.第卷(非选择题 共52

9、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分)25.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6分)温尼伯湖是加拿大第三大淡水湖,是更新世冰期巨大的古冰川湖的残迹。大陆冰川消融初期,温尼伯湖湖水曾经通过雷德河流入密西西比河。随着冰川进一步消融,温尼伯湖湖水改由纳尔逊河注入哈得孙湾,湖面逐渐保持稳定。夏季,温尼伯湖经常暴发蓝藻。下图示意温尼伯湖流域。(1)指出温尼伯湖从形成初期到湖面稳定期间水位的变化情况,并分析其原因。(6分)(2)简述温尼伯湖湖水外泄方向改变后,雷德河水文特征的变化。(4分)(3)你是否赞同开凿人工运河连通雷德河和密西西比河?请表明你的态度并说明理由。(6分)2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

10、要求。(18分)克里雅河发源于昆仑山北坡,主要受大气降水和冰雪融水补给,中段由山口流向山前冲积平原,最终流入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消失。下图为克里雅河中段距今百万年以来不同时期的河床宽度、相对高度示意图,甲、乙、丙代表从早到晚不同时期的河床。(1)简述图示克里雅河河床随时间变化的特点。(6分)(2)推测近百万年来克里雅河流域降水量的变化并说明理由。(6分)(3)比较甲河床与现代河床形成过程的差异。(6分)2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巴丹吉林沙漠位于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沙漠东南部腹地星罗棋布地点缀着100多个湖泊,其中常年有水的湖泊70多个,形成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沙山一湖泊景观。

11、巴丹吉林沙漠与外部并无地表水量交换,多年平均降水量不足100mm,水面蒸发量高达30004000mm。图示意巴丹吉林沙漠东南部湖泊群中南湖和北湖湖区剖面,图示意南湖湖水水位和南湖北岸地下水水位动态曲线。(1)说出南湖湖水的主要补给水源和判断依据。(6分)(2)多年来,两湖泊面积和水深基本保持稳定,试运用水平衡原理分析其原因。(6分)(3)在图中沙丘下适当位置,绘制地下水水位线,并表示出地下水流动方向。(6分)答案以及解析答案:1.B;2.B解析:1.图中所示方式,雨水不能直接形成地下径流,收集到的雨水可用于洗车、冲厕等,然后顺地下水道流走,直接影响到了水循环的地表径流环节。洗车、冲厕后排放入下

12、水管道,仍进入下渗、蒸发环节,影响较小。水汽输送是降水前的环节,收集雨水影响不到。正确答案选B,ACD错误。故选B。2.该种雨水处理方式,最明显的是缓解城市缺水问题。但是不能解决水资源的不足问题。收集雨水使用后作污水排放,不是直接回灌地下水,可以减少对地下水的消费量,已经与城市地下水相隔离。收集雨水目的是节约水资源,可以帮助减缓城市内涝。正确答案选B,ACD错误。故选B。答案:3.B;4.C解析:3.读图可知,雨污分流后,雨水可以直接通过管道进入地表水体,因此可加快水循环的速度。故选B。4.雨污分流后,进入污水处理厂的水量减少,从而降低了污水处理成本。故选C。答案:5.D;6.A解析:5.读图

13、可知,湿季的前期,氘过量值显著偏低,A项错误;干季氘过量值变化幅度比湿季小,B项错误;湿季期间氘过量值已经开始上升,C项错误;干季结束时氘过量值正处在快速下降阶段,D项正确。故选D。6.由材料可知,局地往复的水循环会导致氘过量值偏高,因此,局地内循环越旺盛,蒸发重新进入大气的水汽比例越大,降水的氘过量值就会偏高。56月,该地刚进入湿季,前期地表较为干燥,更多的降水用于下渗、填洼,蒸发的水量较少。故选A。答案:7.B; 8.A; 9.D解析:7.该区域降水量1400mm,径流总量860mm,其他包括蒸发、蒸腾及人为引用水等约为540mm。从图中可以看出,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基本相等,约为430mm

14、。但实际上地表水下渗过程中,土壤及植物会吸收一部分水分,因此,地下径流量不能等于下渗量,且地下径流可能还有地下水的补给。故选B。8.喀斯特地区地表多裂隙,地表水沿裂隙大量下渗,形成地下暗河。因此喀斯特地区地下水丰富,地表水缺乏。故选A。9.据图可知该地区冬、春季降水很少,且位于喀斯特地区,地表水下渗严重而使地表水资源缺乏,形成严重的旱灾。故选D。答案:10.D;11.B;12.A解析:10.唐朝初期,荆江与洞庭湖常年“江不入湖”,则泂庭湖水位常年略高于荆江水位,湖区泥沙淤积抬高湖底,湖泊水位升高,从而导致“江不入湖”;若仅考虑湖区陆地沉降,则湖泊水位下降,利于荆江河水流入湖泊;“江不入湖”是该

15、地区常年的水体运动特征,与径流量的季节变化无关,因此D正确。故选D。11.青草湖仅在湖水干涸时,湖盆处才有草类生长,青草湖位于长江流域,受夏季风影响,夏秋季节水位高,汛期湖水淹没湖盆,此时青草难觅,因此B正确。故选B。12.青草湖与洞庭湖进入枯水期时,青草湖“先干”,说明水位下降时,青草湖湖盆更早出露地表,湖水更浅;青草湖湖水与洞庭湖相连通,且青草湖湖水汇入泂庭湖,流琙面积小于洞庭湖且汛期水位略高于洞庭湖;两湖泊均为外流湖,湖泊水体交换通畅,湖水盐度基本一致,因此A正确。故选A。答案:13.A;14.C;15.D解析:13.湖面水汽充足,清晨气温低,有利于水汽冷凝形成雾。农历八月一般处于初秋,

16、白天气温较高,水汽蒸发不易凝结。故选A。14.此时洞庭湖正是汛期,湖水含沙量相对于其他时段应较高;据诗中描述湖泊水几乎与湖岸持平,水位较高;湖泊流域面积是分水岭所包围的面积,不随季节变化而变化;湖水流动受重力、风力等因素影响,材料信息无法判断此时洞庭湖流速。故选C。15.“湖广”作为地名,在明清时代及其以后特指“两湖”(湖北、湖南)。元代湖广行省管辖湖南、湖北、广西、海南、贵州大部、四川一部以及广东雷州半岛。明代和清代后只辖湖北、湖南,但仍沿用了湖广这一称呼。这里气候暖湿、雨热同期,平原广阔、土壤肥沃、灌溉便利,是我国古代最主要的稻米产区,故“湖广熟”特指包括洞庭湖平原和江汉平原在内的湖南、湖

17、北地区水稻丰收。故选D。答案:16.D;17.D;18.B解析:16.由图可知,夏季时,洋流自南向北流动;冬季时,洋流消失,洋流自北向南流动。由此可以推断,流经台湾海峡的洋流受到东亚季风的影响,在冬、夏季风的驱动下,冬、夏季洋流流动方向相反。故选D。17.洋流为日本暖流,其流向主要受大陆轮廓、岛屿位置及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日本暖流的势力比较稳定,并常年比较稳定地向北流动;单一的日本暖流不会形成大规模渔场。故选D。18.台湾海峡在冬季受冷空气南下影响,风大浪高,海水蒸发遇到冷空气容易凝结成雾。台湾海峡纬度较低,受海冰威胁小,台风侵袭主要发生在夏秋季节。故选B。答案:19.D;20.A解析:19.读

18、图可知,北半球热带渔场分布少,东半球比西半球更广泛,世界主要渔场多分布在北半球温带地区,北太平洋渔场面积最广,ABC错误,D正确。故选D。20.冷性海水上泛,海底营养物质被带至海洋表层,浮游生物与藻类丰富,饵料充足,利于渔场的形成,A正确。从图中看,渔场的形成与饵料的多少相关,与海洋底部温度高低关系不大,B错。秘鲁寒流附近就形成了著名的秘鲁渔场,所以不能说寒流水温低,不利于渔场的形成,C错。北海道渔场的形成原因是受寒暖流交汇影响形成,秘鲁渔场的形成原因是受离岸风影响,D错。故选A。答案:21.A;22.A解析:21.由图中经纬度可以判断该海域位于北印度洋,根据图乙可知该海域鲐鱼渔获量大的月份大

19、致为10月次年3月,此期间受东北季风影响,北印度洋洋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性质为暖流,该海域沿岸上升流势力弱。故选A。22.据图可知,该海域位于北印度洋。渔获量大小与降水多少关系较小;该海域距陆地较远,入海河流含沙量较小。冷海水上泛强烈会将底部营养盐类带到海水表层,有利于浮游生物生长,鱼类饵料增多,渔业资源会更丰富,这与该海域68月鲐鱼渔获量少相矛盾;68月该海域处于夏季,鲐鱼渔获量小的原因最可能是水温过高不适宜鲐鱼生存。故选A。答案:23.B; 24.C解析:23.读图可知,非洲南端位于厄加勒斯暖流与西风漂流的交汇处,寒暖流交汇处渔业资源丰富;由材料可知,南半球每年的冬天,数以十亿计的沙丁鱼从

20、非洲最南端厄加勒斯浅滩一路向北迁徙到南非德班海域。5-7月为南半球的冬季。故选B。24.引起沙丁鱼大举迁徙的主要原因是洋流的影响,这里位于30S-40S海域,冬季受盛行西风影响,西风漂流增强,故冬季寒流势力增强,由南向北侵袭。故选C。 25.答案:(1)变化情况:先升高后降低。原因:冰川侵蚀形成湖盆,冰川消融,湖泊水位上升;随着冰川进一步消融,冰川面积减小,消融补给的湖泊水量减少,湖水外泄通道变化,湖泊水位下降。(2)河流水量减小;径流量季节变化加大;出现凌汛。(3)赞同。原因:有河流故道可供利用,地势低平,开凿工程量小;提高水系连通性,利于发展航运;加快污染物的净化速度;连通两国水系,促进国

21、际合作。或不赞同。原因:河流水量较小,冰期较长,航运价值较低;可能扩大水污染范围;易造成外来物种入侵;跨国流域,工程修建可能引发国际纠纷。解析:(1)温尼伯湖形成初期到湖面稳定期间水位的变化情况与河流补给有关系,补给量大,水位高;补给量减少,水位降低。由材料“大陆冰川消融初期,温尼伯湖湖水曾经通过雷德河流入密西西比河。随着冰川进一步消融,温尼伯湖湖水改由纳尔逊河注入哈得孙湾,湖面逐渐保持稳定”可知,大陆冰川消融初期,冰川融化量逐渐增大,从而导致湖泊水位较高,温尼伯湖的水通过雷德河向南注入密西西比河,但是随着冰川融化量减少,补给给温尼伯湖的水量减少,使得湖水水位降低,从而使得雷德河流向发生变化,

22、所以温尼伯湖从形成初期到稳定期水位先升高、后降低。(2)河流水文特征包括径流量大小、季节变化大小及冰期等。温尼伯湖湖水原来水位较高,其排泄通道为向南的雷德河,所以补给雷德河的水量较多,使得雷德河流量大,且湖泊补给使得径流量季节变化小,且自北向南流动不会发生凌汛。温尼伯湖水位降低,排泄通道改为由纳尔逊河注入哈得孙湾,使得雷德河流向发生变化,且湖泊水不再补给雷德河,雷德河的径流量减少,没有湖泊的调节作用,径流量季节变化大。河流由自北向南流动改为自南向北流动,纬度较高,有冰期,自低纬向高纬流动,初春和秋末冬初会发生凌汛现象。(3)属于开放性题目,赞同或不赞同均可。赞同主要从工程量大小及运河开通的意义

23、进行分析。由材料可知,雷德河原本是由北向南流动,注入密西西比河,两河之间有故道可以利用,工程量较小;同时,修建运河可使温尼伯湖水系和密西西比河水系相连,使得北美大陆内部的水运网络更加完善;水体相互连通,可以缓解温尼伯湖夏季经常爆发的蓝藻污染,提高水质。不赞同主要从运河开通的航运价值高低及对水体污染和物种入侵等角度考虑。由于温尼伯湖水量较小,运河开通后,通行的船舶吨位有限,且区域纬度较高,冰期较长,运河开凿的航运价值不高;且温尼伯湖夏季经常发生蓝藻污染,运河开通,会导致污染的水体对其他水体产生污染,且随着水体交换,外来物种入侵,导致生态环境变差,影响原有物种的生存。26.答案:(1)随时间变化河

24、床宽度变小;河床深度增加,河床海拔降低。(2)早期流域内降水量大,理由是早期河床宽阔,说明当时降水补给量大,河流流量大;后来流域内气候变干,降水量逐渐减少,理由是之后河床逐渐变窄,说明降水补给量减少,河流流量逐渐变小。(3)甲河床形成时期,该河段落差小,流速较小,流水侵蚀以侧蚀为主,凸岸堆积、凹岸侵蚀,形成宽阔河谷;现代河床因长期的地壳抬升,流水下切强烈,河床变得深而窄。解析:(1)根据材料可知,甲、乙、丙代表从早到晚不同时期的河床,因此克里雅河河床随时间变化的特点可结合图形信息a、b、c分析。(2)结合所学河流水系特征知识可知,降水量大小是影响河床形态的因素之一,因此近百万年来克里雅河流域降

25、水量的变化可结合河床的宽度的变化过程进行分析。从图中看出,甲时期的河床宽,说明甲时期的河流流量大,可推断出早期气候较湿润,降水量较大;根据图形信息a可知,甲至现代河床时期的河床宽度逐渐变窄,表明河流流量减小,可推断出该流域后期气候较干燥,降水量减小。(3)第一步:设问剖析明确比较对象:甲河床和现代河床;明确答题方向:可结合甲河床和现代河床的特点分析其形成过程的差异。第二步:寻找、整合信息27.答案:(1)地下水补给。地下水水位始终高于南湖湖水水位;南湖湖水水位的变化与地下水水位变化一致;南湖湖水水位受大气降水影响较小。(2)两湖泊位于内流区域,其水量收入与支出大致平衡;由于蒸发量远大于降水量,

26、两湖接受地下水补给,降水量和地下水补给量之和大致等于蒸发量。(3)绘图如下:解析:(1)由题图可知,该地地下水位始终高于南湖水位;南湖湖水水位的变化与地下水水位变化一致;而南湖水位变化与大气降水相关性小,表明湖水水位受大气降水影响较小。所以南湖湖水的主要补给水源是地下水。(2)由题干可知,两湖泊位于内流区域。“多年来,两湖泊面积和水深基本保持稳定”表明其水量收入与支出大体平衡,但由于蒸发量(30004000mm)远大于降水量(100mm),而由题干可知两湖接受地下水补给。所以,“两湖泊面积和水深基本保持稳定”的原因是降水量和地下水补给量之和大致等于蒸发量。(3)由题可知,该处地下水位高于湖泊水位,所以绘制时,地下水位(虚线)需要高于湖泊水面,并在两者交界处平滑过渡,表示地下水流动方向的箭头应为沙丘指向湖泊。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