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56 ,大小:428.28KB ,
资源ID:14028753      下载积分:1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402875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生理重点.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生理重点.docx

1、生理重点生理学第一章 绪 论第一节 生理学的定义、研究水平和生命的基本表现1、生理学的基本定义:生理学(Physiology):研究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生理学也是一门实验性科学,即实验生理学(Experimental Physiology);研究对象:活着的机体、器官、组织或细胞。2、研究水平:(1)整体水平: 条件反射(神经网络活动中的条件反射)心理生理(情绪和心理因素变化)(2)器官、系统水平:器官,系统(in vivo, in vitro)(3)器官、系统水平:单细胞功能 (生物电),胞内蛋白质分子功能,人体生理功能基因调节。3、生命的基本表现: 新陈代谢:生物体不断地建造自身特殊结构,

2、破坏衰老结构,以新合成的生物分子代替旧的过程。同化作用:(合成代谢)机体从环境中摄取营养物质,经过改造或转化提供建造自身结构所需要的原料、能量的过程。异化作用:(分解代谢)机体将自身衰老的组织结构破坏和分解,并排出体外的过程。兴奋性 (excitability):生物体对刺激发生反应的能力。刺激 (stimulation):能够引起生物体发生反应的各种环境变化。如:机械、化学、电刺激等。可兴奋组织:神经、肌肉和腺体受到刺激后能较迅速地产生特殊的生物电反应(动作电位)以及其它反应称之。(环境变化) 刺激 兴奋 机体 反应 抑制兴 奋(excitation):受刺激时,活的组织和细胞由静止状态变为

3、活动状态或者由弱活动状态变为强活动状态的过程。抑 制(inhibition):受刺激时,活的组织或细胞由活动状态变为静止状态,由强活动状态变为弱活动状态的过程。阈强度(threshold intensity)或称阈值(threshold):能引起活组织细胞产生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 阈下刺激 阈上刺激 最适刺激:引起最大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适应性(adaptability):机体按环境变化调整自身生理功能的过程成为适应(adaption),机体的适应变化能力称为.生 殖(reproduction):生物体发育成熟后,能够产生子体后代的功能。第二节 生理功能的调节一、神经调节 (nervous r

4、egulation):由神经系统的活动完成调节. 特点:过程迅速,作用局限,精确。基本方式:反射 (reflex) 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产生的规律性的应答反应。结构基础: 反射弧(reflex arc)=(receptor,afferent nerve fiber ,reflex center,efferent nerve fiber, effector)反射类型: 非条件反射unconditioned reflex 条件反射conditioned reflex先天获得、比较固定 后天获得、灵活多变刺激性质与反射之间的关系 建立在非条件反射基础上由种族遗传因素决定 需要条

5、件刺激非条件反射:食物口腔、食道消化液的分泌训 练:铃声 + 食物口腔、食道消化液的分泌条件反射:铃声口腔、食道消化液的分泌条件刺激 (conditioning stimuli)无关刺激与条件刺激在时间上的吻合。二、体液调节(humoral regulation):当内分泌腺(细胞)分泌的激素,经血液循环运送到靶细胞或靶器官发挥生理作用。特点:比较缓慢,作用比较弥散持久神经-体液调节:当内分泌腺直接或间接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使体液调节成为神经调节反射弧传出纤维的延长部分。旁分泌 (paracrine):组织细胞产生的化学物质通过局部扩散的方式影响邻近组织细胞的功能活动。三、自身调节(auto

6、regulation): 在不依赖于神经、体液调节的情况下,组织器官对内外环境变化所产生的适应性反应。1.肾血流自身调节:体循环血液变动在 80180 mmHg, 肾血流量变化不明显。2.心脏异长自身调节:由于初长度的改变引起心肌收缩力的变化。第三节 生理功能的调节控制反馈控制系统(feedback control system):负反馈,正反馈。负反馈(negative feedback)当反馈信息的作用与控制信息的作用方向相反,使控制部分的作用减弱。如:下丘脑-垂体-靶腺轴中的负反馈调节。正反馈(positive feedback)当反馈信息的作用与控制信息的作用方向相同,加强控制部分的作

7、用。如:分娩过程中,子宫收缩胎儿头部下降牵张子宫颈加强子宫收缩。 前 馈 (feed forward)由干扰信号通过感受装置对控制部分直接作用。意义:在输出变量未出现偏差之前而引起负反馈之前,对可能出现的偏差发出纠正信号。纠正负反馈引起的波动和滞后的缺陷。如:冬泳时刚入水中,冰冷刺激皮肤通过反射使机体增加产热和控制散热,保持体温正常,而不是通过体温降低后再通过负反馈使体温回升第二章 细胞的基本功能第一节 细胞膜的基本结构和物质转运功能一、膜的化学组成和分子结构:脂质、蛋白质、糖类 细胞膜、线粒体膜、内质网膜1、脂质双分子层:脂质成分 磷脂类(主要)占脂质总量70%以上。双嗜性磷脂酶磷脂酰肌醇三

8、磷肌醇、二酰甘油胆固醇 (次要)占脂质总量30%以下鞘脂类 (少量) 细胞内外的脂质屏障,脂溶性、高脂溶性物质可以自由通过细胞膜;非脂溶性或低脂溶性物质不能自由通过细胞膜。2、 镶嵌蛋白质: 镶嵌蛋白质的主要生理功能:与物质跨膜转运功能有关的蛋白质:载体(carrier)、通道(channel、离子泵(ion pump)、转运体(transport)。受体(receptor)与辨认和接受细胞环境中的特异的化学性刺激或信号有关的蛋白质。抗原膜内各种酶 存在形式:表面蛋白(peripheral protein)位于膜的内、外表面,通过肽链中带电的氨基酸与脂质的极性基团结合或与以离子键和膜中的整合蛋

9、白结合。整合蛋白(integral protein)肽链一次或多次穿越脂质双层。3、糖 类: 含量:少; 种类:寡糖、多糖; 存在形式:糖质、糖蛋白二、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物质跨膜转运的五种形式:扩散(diffusion)溶液中的溶质从膜的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的扩散。1、单纯扩散(simple diffusion) : 物质由膜的高浓度一侧向膜的低浓度一侧的扩散。 能够自由通过细胞膜的物质有:O2、CO2 N2、乙醇、尿素, 水的单纯扩散和水通道2、易化扩散 (facilitated diffusion) :在细胞膜蛋白质的帮助物质由膜的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的跨膜扩散。 如:葡萄糖、K+、

10、Na+、Ca2+、Cl- 等。(1)以载体(carrier)为中介 特点: 顺浓度梯度 高度结构特异性(载体蛋白质) 饱和现象、 竞争性抑制:A、B两种物质都能转运时,加入A,B转运减少。(2)以通道(channel)为中介电压门控通道(voltage - gated ion channel)其开闭取决于通道蛋白质所在膜两侧的电位差。化学门控通道 (chemically-gated ion channel) 其开闭取决于膜环境中是否存在特定的化学信号。配体门控通道(ligand-gated ion channel) 被神经递质或第二信使激活的化学门控通道。机械门控通道(mechanically

11、-gated ion channel)水通道(water channel):主要分布在红细胞、肾小管、集合管、晶状体等处。3、主动转运 (active transport):在细胞膜特殊蛋白质的帮助下,物质逆着浓度差、电位差的跨膜转运,耗能。钠-钾泵(Sodium pump) 又称钠-钾依赖式ATP酶: 特殊的蛋白质 功能亚单位 ( 、 ),阻断剂哇巴因(ouabain) 具有ATP酶的活性,可以分解ATP 胞内被钠激活、胞外被钾激活 逆浓度差、电位差转运Na+ 、 K+ 分解1分子ATP,排出3个Na+,转入2个K+,生电耗能 。 生理学意义: 1、维持胞内高K+、胞外高Na+的状态; 2、

12、维持胞浆的渗透压和细胞容积的稳定3、维持Na+-H+交换的动力; 4、生电钠泵活动引起细胞膜超极化5、引起继发性主动转运钙泵( Ca2+-ATP酶 ): 细胞膜、肌浆网、内质网膜上的ATP酶; 1条肽链、10个跨膜 螺旋; ATP结合位点、磷酸化位点和Ca2+结合位点均位于胞浆侧; 逆浓度差转运Ca2+到胞外(1in10000out); 胞浆Ca2+升高Ca2+-钙调蛋白(CM)复合物酶活性抑制作用解除Ca2+外排加速同向转运(symport):溶质和Na+向同一方向的转运4、继发性主动转运(secondary active transport):能量不直接来自于ATP的分解肠道、肾小管:钠-

13、钾泵维持胞外Na+势能差, Na+顺浓度差进入细胞内, 葡萄糖逆浓度差入细胞内。5、出胞与入胞 出胞 (exocytosis) :大分子物质或团块由细胞排出的过程。自然出胞:内分泌腺细胞分泌激素、外分泌腺分泌酶原颗粒与黏液。调节出胞:神经末梢释放递质等。 入胞 (endocytosis):大分子物质或团块进入细胞的过程。 固体称为吞噬(phagocytosis),液体称为吞饮(pinocytosis)受体介导式入胞(receptor-mediated endocytosis):被转运的物质与膜表面的特殊受体蛋白质相互作用后进入细胞的过程称为受体介导式入胞。 第二节 细胞的信号转导跨膜信号转导(

14、transmembrane signal transduction)跨膜信号传递 (transmembrane signaling):不同形式的外界信号作用于靶细胞膜表面引起膜中蛋白质分子的变构,并以新的信号形式传递到膜内,引起靶细胞功能改变的过程递质transmitter 调质modulator 激素hormone 细胞因子cytokine通过经典的突触联系 通过非经典的突触 细胞释放、 扩散距离和作用作用于效应细胞的信 联系作用于效应细胞 通过血液循环作用于靶细胞 范围在激素与递质之间的化学息传递物质 的信息传递物质 的高效能物质 信号分子改变离子通道 第二信使 第二信使 基因表达 快、短

15、暂 较缓慢、持久 作用慢、持久 大约如:神经生长因子、上皮生长因子一、受体G蛋白膜的效应器酶第二信使跨膜信号转导 第一信使:激素; 第二信使:CAMP、 CGMP、 IP3、DG、Ca2+等; 第三信使:快速基因的表达产物(被第二信使类物质激活、快速生成 新的蛋白质)几种主要的受体G蛋白跨膜信号转导方式:1、CAMP-PKA 途径 2、IP3-Ca2+途径(第二信使) 3、DG-PKC 途径(第二信使) 4、G蛋白-离子通道途径二、受体通道跨膜信号转导 化学门控通道(配体门控通道) 电压门控通道 机械门控通道 兴奋是如何通过神经肌接头处进行传递的?()兴奋传至运动神经末梢 Ca2+内流末梢释放

16、AchAch作用于终板膜上的N2型受体Na+通道(化学门控通道)开放Na+、K+通透性增加Na+内流 K+外流终板膜去极化(终板电位) 阈电位(电压门控通道)肌细胞膜动作电位。三、酶耦联受体跨膜信号转导细胞因子(cytokines):扩散距离和作用范围大约在激素与递质之间的化学信号分子。如:神经生长因子、上皮生长因子等。 细胞因子 + 酪氨酸激酶受体(细胞膜蛋白质)信号转导1、具有酪氨酸激酶的受体也称受体酪氨酸(receptor tyrosine kinase) 膜蛋白、一个跨膜螺旋、外侧位点结合体、胞浆侧酪氨酸激酶结构2、结合酪氨酸激酶的受体(receptor-associated tyro

17、sine kinase) 如:促红细胞生成素受体、生长素受体、催乳素受体.3、具有鸟苷酸环化酶的受体 一个跨膜螺旋、 外侧位点结合配体、胞浆侧鸟苷酸环化酶、 无需G蛋白参与.第三节 细胞的兴奋性和生物电现象生物电现象细胞在安静或活动状态时的电现象。静息电位(resting potential) 安静时细胞膜内外的电位差(内负外正)。动作电位(action potential)细胞在活动状态下的一系列膜电位波动。一、兴奋性和刺激引起兴奋的条件1、兴奋性与兴奋 兴奋性(excitability)活的组织或细胞对刺激发生反应的能力.兴奋的标志:动作电位的产生.2、刺激引起兴奋的条件和阈刺激 刺激引起

18、兴奋的三个条件(): 刺激强度 刺激持续时间 强度时间变化率(强度相对时间的微分)阈强度(threshold intensity):刺激持续时间以及强度时间变化率不变时,引起组织发生反映的最小刺激强度称之。阈刺激(threshold simulus):具有阈强度的刺激称之。 1阈上刺激大于阈强度的刺激。 兴奋性 -阈下刺激小于阈强度的刺激,仅仅引起局部反应。 强度阈值3、组织兴奋以及恢复过程中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 绝对不应期(absolute refractory period):组织兴奋后的一个较短时间内,无论再受到任何强大的刺激都不能产生兴奋。Na+通道失活。相对不应期(relative r

19、efractory period): 绝对不应期之后的一段较短时间内,阈上刺激引起组织细胞产生动作电位,幅度小,不应期短。Na+通道开放能力未恢复正常。超常期(supranormal period):相对不应期之后的一段时间,兴奋性升高的时期。低常期(subnornal period):超常期之后的一段时间,兴奋性低于正常水平(心肌无低常期)。 二、细胞生物电现象及其产生机制(一)记录方法 神经干表面记录; 单个细胞内、外记录; 电压钳(voltage clamp)(二)神经干双相动作电位:神经干双向动作电位特点: 复合动作电位 不具有“全或无”现象 随刺激强度变化而变化(三)细胞膜静息电位:

20、静息电位(resting potential):安静时细胞膜内外的电位差(内负外正)。极化状态 (polarization): 安静时细胞膜内为负、膜外为正的状态。去极化 (depolarization) 膜电位负值减小。 超极化 (hyperpolarization) 膜电位负值增大。复极化 (repolarization) 去极化后膜电位负值逐渐恢复的过程。静息电位相当于K+的平衡电位静息电位形成原理():1、膜内外K+浓度差 2、安静时细胞膜对K+的选择性通透,对大的蛋白离子不通透 3、K+外流 4、内负外正的电场阻止了K+的进一步外流5、K+的净移动为零,K+的平衡电位。影响因素:通透

21、性、浓度差.(四)动作电位及其形成原理1、动作电位形成原理:去极相 细胞膜内外Na+的浓度差 受刺激时,膜对Na+的通透性 Na+内流Na+内流形成的内正外负的电场阻止了Na+的进一步内流 Na+的净移动为零,Na+的平衡电位。复极相 K+通透性,K+外流(快速)Na+-k+泵 膜电位恢复到静息电位水平之前的微小、缓慢的波动称为后电位负后电位去极化电位; 正后电位超极化电位.影响因素:浓度差、通透性. 全或无(all or none):在相同条件下,同一细胞动作电位的大小不随刺激强度和传导距离而改变的现象。二、兴奋的引起和兴奋的传导机制:1、阈电位和锋电位阈电位 (threshold pote

22、ntial) 引起快Na+通道开放、爆发锋电位的临界膜电位值。2、局部兴奋(local excitation) 阈下刺激引起受刺激膜局部出现一个较小的、局限性的、不能传布的去极化。局部兴奋的特点:随刺激强度增大而增大 电紧张式扩布(electronic propagation)无不应期(refractory period) 总和现象(summation): 时间总和(spacial summation);空间总和(temporal summation). 不具有“全或无”(all or none low)现象3、兴奋在同一细胞上的传递:、沿整个细胞膜呈非衰减式扩布;、有髓鞘纤维以朗飞氏结为单位

23、呈跳跃式传导.第四节 肌细胞的收缩功能一、兴奋通过神经肌接头处的传递:兴奋传导到运动神经末梢 Ca2+内流 Ach释放 Ach与运动终板膜上的N2受体结合 Na+、k+通透性增加 Na+内流 k+外流 终板膜去极化(终板电位) 总和 阈电位 肌细胞膜兴奋。终板电位(end plate potential,EPP):运动神经末梢兴奋,释放乙酰胆碱,作用于相应受体引起终板膜上的去极化电位称为终板电位。特点:1、不表现为全或无现象; 2、其大小与乙酰胆碱的释放量呈正比; 3、无不应期; 4、有总和现象。微终板电位(miniature endplate potential,MEPP):一个Ach量子引

24、起的终板膜电位称为微终板电位。兴奋在神经肌接头处的传递特点:1、乙酰胆碱的量子性释放(quantum release):以囊泡为单位的出胞过程。2、神经肌接头处兴奋传递的1:1一次神经冲动到达末梢引起一次兴奋。3、时间延搁4、易受药物和其它因素的影响. 阻断剂:筒箭毒。乙酰胆碱的清除:靠胆碱酯酶的降解作用,主要分布在接头间隙和接头后膜上。为什么有机磷农药中毒时,需要联合使用胆碱酯酶复活剂(解磷定)?有机磷农药(新斯的明) 抑制胆碱酯酶 乙酰胆碱堆积 副交感神经系统的症状 (支气管痉挛、瞳孔缩小、流涎、大小便失禁,同时大汗淋漓) M受体阻断剂(阿托品) + 胆碱酯酶复活剂二、骨骼肌细胞的微细结构

25、 1、肌小节: 骨骼肌 肌纤维 肌原纤维 肌小节 肌丝2、肌丝滑行(myofilament sliding):肌肉收缩: 肌细胞膜 横管膜兴奋 肌膜、横管膜上的L型Ca2+通道开放 Ca2+内流 激活RYR(ryanodine receptor) 肌浆中Ca2+与肌钙蛋白(troponin)结合 原肌凝蛋白(tropomyosin)构变 横桥(cross bridges)与肌动蛋白(actin)结合肌丝滑行肌小节缩短 肌肉舒张: 肌肉收缩的同时激活终池膜上的Ca2+泵 Ca2+被泵回终池内 肌浆中Ca2+浓度降低时 Ca2+与肌钙蛋白分离肌丝滑行的相反方向肌肉舒张 终池膜上的RYR: Ca2+

26、释放通道; 物碱ryanodine有较高的亲和力; 4个亚单位构成的同源四聚体; 肽链C端4次跨膜、N端形成足结构伸入肌浆; 3种亚型,骨骼肌RYR1,心肌RYR2,脑RYR3。钙触发钙释放(calcium-induced Ca2+ release, CICR)肌细胞膜、横管膜兴奋L型Ca2+通道开放 Ca2+内流激活终池膜上的RYR 终池释放Ca2+。钙瞬变(calcium transient)胞浆内的Ca2+浓度升高发生单次收缩时,激活了终池膜上的Ca2+泵,使胞浆内的浓度迅速下降到静息水平。3、兴奋-收缩耦联(excitation-contraction coupling): 肌肉动作电

27、位发动肌肉收缩过程。兴奋-收缩耦联过程中的关键离子:Ca2+。4、骨骼肌收缩的外部表现和力学分析 几个基本概念: 负荷(load)肌肉收缩遇到的阻力。前负荷(preload)肌肉收缩之前遇到的阻力。 后负荷(afterload)肌肉收缩时遇到的阻力。被动张力(passive force)外力牵拉时,肌肉收缩之前所产生的张力(回缩力)。主动张力(active force)肌肉收缩时所产生的张力。肌肉长度缩短和张力增加呈反变关系。初长度(initial length)肌肉在收缩之前的长度。 等长收缩(isometric contraction)肌肉张力增加,长度不变的收缩. 等张收缩(isoton

28、ic contraction) 肌肉张力不变,长度缩短的收缩。 后负荷对肌肉收缩的影响前负荷不变时 后负荷越大 张力大 缩短程度小后负荷最大 P0(最大张力)最大 缩短程度为零 (等长收缩)后负荷越小 张力小 缩短程度大后负荷为零 张力为零 最大缩短速度 Vmax(理论上) (等张收缩)作功 = 肌肉缩短距离负荷或张力,当P0或Vmax,作功为零。 前负荷或肌肉初长度对肌肉收缩的影响:改变前负荷时,重复上述实验,观察后负荷对肌肉收缩影响试验。结果:不同的前负荷(初长度)P0和Vmax不同。最适初长度(optimal initial length):产生最大P0和Vmax的初长度。最适前负荷(o

29、ptimal preload):产生最适初长度的前负荷称之,作功最大。骨骼肌的自然长度,接近最适初长度,肌小节静止长度是2.02.2粗细肌丝交错最理想,Tmax时静息张力较小,继续加大前负荷肌细胞被拉长肌小节2.2肌丝重叠小肌肉收缩力。 心肌:最适初长度时,静息张力较大,阻止心肌进一步被拉长。因此,改变前负荷 心肌肌小节不超过2.252.3。具有抗过度延伸性。 第三章 血 液体液(blood fluid)占体重的60%:2/3 细胞内液(intracellular fluid) 、 1/3细胞外液(extracellular fluid)3/4 组织液(interstitial fluid)

30、、 1/4 血浆(plasma)内环境(internal environment)细胞外液(excellular fluid)。内环境稳态(homeostasis)细胞外液的理化环境保持相对稳定的现象。 第一节 血液的组成以及理化特性一、血液的组成成分(compositions of blood )及血量(blood volume) 红细胞(red blood cells) 血细胞 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s) (blood cells) 血小板(platelet) 血液(blood) 水 血浆 血浆蛋白:白蛋白、球蛋白、纤维蛋白原 (plasma) 溶质 无机盐: 非蛋白氮 不含氮的有机物血细胞比容(hematiocrit):血细胞在血液中所占容积百分比称之。成年男性:40%50%;成年女性:37%48%。血量(blood volume),正常成年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