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47 ,大小:69.61KB ,
资源ID:14063966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406396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第18篇抗倭故事.docx)为本站会员(b****1)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第18篇抗倭故事.docx

1、第18篇抗倭故事第1-8篇:抗倭故事1.泥鳗船镇海后海塘始建于唐代,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唐时,塘外仍是汪洋大海,随着时间的变迁,塘外滩涂逐步形成,到了宋代,后海塘外已形成滩涂数千亩,涨潮时滔滔海洋,落潮时一片滩涂。穷苦的孩子、妇女等到落潮时就到那里捉“弹胡”(弹涂鱼)、“泥鱼”、“青蟹”、“泥螺”、“蛏子”、“蚶子”、“蛤皮”(圆蛤)、“黄蛤”(海瓜子)、“香螺”、“白蟹”等等度日。塘外泥涂很深,一脚下去,可陷进到小腿肚,镇海人叫做“跋泥涂”,而离泥涂越远的地方,小海鲜越多,故跋泥涂是很吃力的。明嘉靖年间,倭寇常侵扰镇海沿海一带,乘后海塘一带防御工事不多,从后海塘上登陆,抢劫民间财物。

2、那年戚继光驻守在镇海,对倭寇的侵扰抢劫非常恼怒,茶饭不思,终日寻求对策。有一天乘落潮时,他在后海塘泥涂上考察,突然发现一条小鳗在泥涂上摆尾活动自如,顿时有了灵感,便与将士们商量,能否制作像鳗一样能在泥涂上滑行的小船,大家都说:“没有办法。”有一天晚上,戚继光坐在窗前看月,当他看到月亮呈弯弓状时,顿时笑了起来,并自言自语地说:“有办法了!”,他拿起毛笔照月亮形状画了一条小船,第二天早上叫义乌兵木匠张三按图制作一条小船,又经多次修改,最后定型为船长五尺三寸,宽一尺许,舷高4.7寸,中腰置“”形把柄,高二尺五寸,头微翘、底平的小船,使用时双手紧握把柄,左膝跪在把柄后船底上,右脚不时在泥涂中向后挤蹬,

3、这样小船就能快速在泥涂中滑行。后来镇海渔民称它为“泥鳗船”。戚继光雇佣了30多个木匠,日日夜夜进行赶制,仅10天时间就制作了泥鳗船100多条,并令战士在海涂上操练。时隔半月,倭寇又来侵扰,当倭寇扛着满袋抢来的物资奔向海涂时,刚好落潮,倭人只好推着小舢板在泥涂上艰难滑行,此时戚继光一声令下,埋伏在招宝山脚下的泥鳗船兵突然划着泥鳗船飞速追击倭寇,泥鳗船上乘着的弓箭手,如雨点般的射向倭人,倭寇扔掉舢板,跋着泥涂,越想逃得快,双脚在泥涂中反而越陷越深,不能自拔,只好双膝跪在泥涂上举手投降。这一仗共杀死倭寇数百人俘获200余人,缴获小舢板30多只,拿回物资不计其数,此后多年倭寇再不敢犯镇海了。浙江倭寇消

4、灭以后,戚继光又去福建灭倭寇,镇海人民就把戚家军留下来的数百条泥鳗船用于在后海塘的泥涂中捉蟹抲鱼,并仿照制作,一直传至今日。2.宝聚和尚戚继光有个好友,叫沈宝聚。这人武艺高强,带兵严厉,就是火气大了点。一次,他带兵操练时,看到一个士兵动作慢吞吞的,就撩起一脚,踢到士兵要害,把士兵踢死了。戚继光一查问,得知这个士兵是带病上操场的,要处决沈宝聚。武官们纷纷求情,戚将军只得以割发代替杀头,亲手给沈宝聚剃光了头发,罚其到阿育王寺做了和尚。又是好友、又是得力武将的沈宝聚被处罚后,戚将军心里十分难过,他作出规定:以后官员一概不许动手打士兵。戚继光在别的地方打了半年仗以后,又特地到阿育王寺看望沈宝聚。他在寺

5、里宿了一夜,写下了题为夜宿阿育王寺的诗篇。诗中写道:“十里青青竹作围,连天山色欲西飞,不因国愤冲双鬓,便与支公老翠微。”宝聚和尚看了很感动。却说宝聚和尚,他虽然身入空门,心里仍没忘抗倭大业。有一天夜里,他正在育王寺巡更,听到岭下一片呼叫声,晓得倭寇又来抢劫杀人,急忙叫了另一个从戚家军处罚出来的年轻和尚,拿起扑刀赶下山来,同倭寇拼杀。两人艺高胆大,越打越勇,一直追打到烟墩,杀得倭寇死的死,伤的伤,逃的逃。在烟墩,两人看到守烽火台的士兵已经阵亡,想到今夜私自出来杀敌又违反了寺规,就在烽火台里留下了。不料,后来倭寇的大队人马来了。宝聚和尚急忙点烟报警。当戚将军带兵赶到,杀退了倭寇,才发现峰火台上躺着

6、两个和尚的尸体,仔细一看,原来都是自己的部下,戚继光含着眼泪把两个杀敌有功的和尚埋在附近的山头上。3.戚继光的鸳鸯阵戚继光,字元敬,山东蓬莱人,自幼就痛恨倭寇,他在驻防镇海期间,多次击败倭寇,屡建奇功。 由于浙江倭患严重,明朝政府从1553年开始,从福建、广东等地调配一些士兵来支援浙江。但戚继光到浙江后发现,这些士兵缺乏训练,战斗力弱,而且对浙江的地形也不熟悉,经常在战斗中失败,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戚继光还发现,倭寇常以小分队为单位,分散作战,而明军仍采用方正队列、密集队形的战术,这在沿海水系地带无法发挥威力。因此,戚继光在义乌招兵3000人,进行训练,名“戚家军”。戚继光根据倭寇作战规律和

7、江南水乡的特点,研究如何战胜倭寇以倭刀、长枪、重矢为主的战术,他在镇海布阵演练新设计的以12人为一队的战斗队形所构成的“两仪阵”、“小三才阵”、“三才阵”,以圆牌手、长牌手、狼筅手、长枪手、短兵手相互配合,战时变化无穷,充分发挥了士兵的战斗力。当敌人进入百步之内,我方发射火器迎击;敌人进入六十步之内,我方发箭射敌;敌人再靠近时,即按地形把我方各队士兵分成两伍或三伍(伍为古代军队的最小单位)冲入敌阵,展开肉搏战。经过训练后的新军战斗力大为提高,这就是著名的戚继光所创的“鸳鸯阵”。鸳鸯阵百战百胜,倭寇闻风丧胆。1555年,戚继光调到浙江抗击倭寇,这支英勇善战的“戚家军”成为抗倭主力。1556年8月

8、,也就是戚继光到任的第二年夏天,远在镇海城的戚继光望见从龙山烽堠上发出的烟火警报,戚将军知道这是倭寇进犯的信号,马上率领数千官兵前去迎击。倭寇共有800余人,兵分三路,各有一个头目带领,气势嚣张、肆无忌惮地朝明军猛冲过来。戚继光眼看情势危急,他知道只有在气势上压倒倭寇才能反败为胜,便当机立断跳到一块高大的石头上,张弓搭箭,一连三箭,只听“嗖嗖嗖”三声,不偏不倚,正好射中了三个倭寇头目,挫败了倭寇的攻势,稳住了明军的阵地,倭寇心仍不死,即增兵数百,向澥浦方向窜来。戚继光在择山脚下布下了“鸳鸯阵”,士兵个个头戴杂草,伏在茅草丛下,倭寇见澥浦一带无一明军,就大摇大摆入澥浦向择山方向而来。戚继光在择山

9、顶上遥见倭寇过来,便挥起大旗,戚家军一下子就从草丛中窜了出来,团团围住倭寇,不断变换鸳鸯阵法,倭寇见势不妙,只好东窜西逃,但始终摆脱不了鸳鸯阵法,中箭的中箭,挨枪的挨枪,被戚家军一个一个地杀死或擒获,大部倭寇跪倒在地,双手举起。此次择山之战共斩倭寇百人,捕获三百余人,大获全胜,戚家军名闻浙东,从此倭寇再也不敢轻易侵犯龙山、镇海等地。4.刘锦血染海疆明朝嘉靖二年(1523年)六月,本是太平年景,浙东大地却陷入了一场腥风血雨之中,日本使者宗设和日本人瑞佐、宁波人宋素卿由于利益冲突互相厮杀,宗设一怒之下杀了瑞佐,烧毁了他的船只,追宋素卿到绍兴城下,又从绍兴折回宁波,沿途大肆劫掠,百姓纷纷逃入镇海城内

10、。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宁波争贡事件”。此时镇守镇海的是刚刚升任备倭都指挥的刘锦,他联合定海卫指挥李震、知县郑余庆,共同保卫县城。这一天,三人正在商议城内布防、安抚入城避难的百姓,“此次倭寇来势汹汹,虽然我们击退了他们几次,但是绝不能掉以轻心啊!”刘锦不无担忧地说。“刘大人,大批百姓入城避难,住所和粮食都成了问题,实在是让人头疼啊。”知县郑余庆摇头叹道。“是啊,绝不能让百姓受冻挨饿,过会我们几个去街头看看百姓吧。”刘锦说道。“大人!”探马来报打断了三人的商议。“倭寇有何动向?”“回大人,在小山浦发现了倭寇的踪迹,他们杀了百户胡源,夺了船准备出海外逃。”“两位大人,”刘锦扭头对着李震、郑余庆说道,

11、“事不宜迟,我马上带领水师出击,决不能让他们那么轻易的离开。”“刘大人,守卫县城可离不开你啊,还是你坐镇县城,我带水师去追击吧。”定海卫指挥李震说道。“卑职身为备倭都指挥使,追击倭寇责无旁贷,守卫县城之事就拜托给两位大人了。”李震和郑余庆见刘锦如此坚决,便不再勉强,一路送刘锦到城门口,“倭寇狡猾,请刘大人提防小心,祝大人早日凯旋!”两人说道。刘锦带领水师迅速出击,一直追到霍山洋,也就是今天浙江省岱山县附近洋面,忽然士兵来报“大人,发现倭寇。”“全体准备战斗!”刘锦坚定地下达作战命令。士兵们目睹了这些天来倭寇的种种暴行,个个摩拳擦掌,准备好好教训一下这些倭寇。说到倭寇,他们发现大明水师追来,也自

12、知除了杀出一条血路已别无选择,于是一场恶战爆发了。战斗从早上点一直持续到了下午五点,双方杀的难解难分,此时的霍山洋上风猛浪急,不时有士兵和倭寇坠落水中而亡,而且双方的船只紧紧地靠在了一起,倭寇们为了逃命杀红了眼,纷纷跳到明军的船只上来厮杀,也有不少明军将士跳到倭寇的船只上去白刃肉搏,双方死伤不计其数。在激烈的拼杀中,刘锦身先士卒,驾船冲入倭寇群中,连发数箭射死了几名倭寇,但同时自己也已然负伤。士兵们被刘锦奋勇杀敌的气势所感染,越战越勇。“赶快逃命吧!”见明军如此英勇,倭寇们纷纷哀嚎道。“弟兄们,倭寇要跑,”刘锦不顾身上的伤,挥刀奋勇拼杀,又击杀了几名倭寇。“快,杀了那个明朝当官的。”倭寇们叫道

13、。倭寇见已无退路,纷纷向刘锦冲来,做垂死的挣扎。经过一天的拼杀,刘锦耗尽了体力,身上多处负伤,在这最紧要的关头,刘锦不顾自己安危,大声地鼓励着抗击倭寇的将士们:“我们受朝廷的重托,保家守土是我们的职责,今日倭寇来侵,我们唯有以死报国!”将士们见主将有危险,纷纷向刘锦的船只靠拢,这时在一个角落里,一名倭寇用箭弩偷偷对准了刘锦。“大人,有危险!”士兵的话音刚落,一只罪恶的箭弩就射进了刘锦的后背。“弟兄们不要管我,英勇杀敌报效国家!”刘锦的气息越来越弱,最后力竭而坠水。“大人!”士兵们杀退了船上的倭寇,四处找寻自己的主将。剩余的倭寇趁机四处逃散。这些在中国土地上犯下了累累罪行的强盗们终于得到了惩罚,

14、但是刘锦却为此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后来,逃到朝鲜的倭寇被朝鲜王擒获并押解到了浙江,等待他们的是正义的审判,通过霍山洋这一战,倭寇元气大伤,浙东沿海又恢复了往日的安静平和。5.戚继光关门打倭寇明嘉靖三十五年四月,戚继光率戚家军2000余人驻扎镇海龙山镇(现属慈溪市),一天傍晚细雨蒙蒙,一班倭寇从澥浦泥螺山登陆,沿江岸翻过澥浦,向龙山镇进发,他们乘雾浓,偷偷地潜伏在龙山城下,乘机攻城。戚家军日夜在城上巡逻,一个巡逻兵突然在城垛眼中发现一群人隐隐约约趴在城下,行迹十分可疑,巡逻兵立刻奔向大营报告戚将军。戚继光亲自登城观察,果然是倭人伏在城下,密密麻麻,大约有数百人。戚继光即命巡逻兵,在城门口街两旁

15、店面楼上暗藏弓箭手三百名、火球手一百名待战,令差官开城门放倭寇入城。晚上已过九点,倭寇头领朝本三郎见城门大开,放百姓进城,心想中国人也太大意了吧。倭人心虽这样想,但也很警惕,为防万一,他派5个侦察兵混入当地老百姓中,进城察看有否伏兵,见街上门户紧闭,无一兵一卒,急奔回城外向朝本三郎报告:“城内门户都关着,只有零星百姓进城,可以一举进城。”朝本三郎心想,这些中国人难道都睡觉了吗?他就大摇大摆进了城,后面跟着手拿火枪的倭人。那时戚继光在城楼上看得一清二楚,当倭人全部进城,正准备抢掠居民楼舍时,戚继光一声号令,摇起八卦旗,此时城门内两旁楼屋上的弓箭手嗖嗖嗖地射向倭酋,弓箭、火球如雨点般击中倭寇,一些

16、倭寇哇哇哇直叫,这时,城门已关,倭寇无处可逃,戚家军如关门打狗,朝本三郎腿中一箭,不能行走,只得跪下来,双手举到头顶,投降饶命。戚继光命士卒不要杀死他,把他捆绑到大营审问。朝本三郎见到戚继光,连头都不敢抬起来,全身发抖,只求一命,什么都坦白交代。戚将军的随军翻译戚卓军向朝本三郎道:“你若要活命,便将所有抢去的财物统统归还我大明国百姓,我即放你回去。”朝本三郎一一答应,立即写了一道命令给泥螺山旁停靠的倭寇二头领朝本四郎,当他看到朝本三郎的命令时,无奈把装满两船的抢劫来的物资,用小木车装好叫小倭寇送来。戚继光即令放朝本三郎回去,两个小倭寇抬着朝本三郎回到船上,朝本四郎大骂朝本三郎无能,二个倭首随后

17、发生内讧,朝本四郎抽出佩剑向朝本三郎刺去,把大头目杀死了。6.大山低岭三北龙山东端的金夹岙村后有条山岭,翻过山巅就是镇海县了。这条岭又高又陡,但附近的人们却都称呼它为“低岭”。这是怎么一回事呢?相传明朝,倭寇常来侵犯我国东南沿海,当时浙东海岸虽有官兵守防,但倭寇还是寻机侵入。一次,倭寇从镇海湾塘的滩涂偷偷上了岸。接着,倭寇来到金夹岙的山南脚下,看到上山小道,几个倭寇头目就商量翻岭,到山北抢掠。正巧,有几个倭寇在山里捉住了一个砍柴的老汉,倭酋问道:“这条山道叫啥名堂?到龙山去怎么走?”老汉瞧着是一帮倭贼,急中生智,故意回答道:“这道山就叫低岭,翻过这低岭,再翻三条高岭便是龙山了。”老汉说得煞有其

18、事。“什么,这么高的山叫低岭还有高岭!?”几个倭酋听了都吐了吐舌头,显然泄气了,也就打消了过岭的念头。他们看看老汉也没有油水,就挥手放了他。老汉脱离虎口后急忙抄小路拐出雁门岭直奔山北,沿途呼喊:“倭贼在山南了!”驻在龙山所城内的少数明朝官兵以及沿途村镇老百姓都闻讯戒备。老汉顾不得劳累往西疾走,一心赶往观海卫城内去报警。他过了施公山的一个小岗,看到迎面有长龙似的官兵赶过来原来官兵也获得情报,从泗门、嵊山各处调兵过来,大军翻山越岭又渴又累,正想在岗下休息。老汉一见官军,用破袖抹去脸上的汗水,赶上去把倭贼行踪,如此这般讲了一遍。官军闻报,计算倭贼就在三十里路外,马上要打仗,但望望前面,丛山起伏,又感

19、到身疲力乏,于是问老汉:“前面山上路陡不陡?”老汉听出官军问话的意思,便灵机一动道:“过了前边山,一路都是平坦大道,有窖湖、凤浦湖,水甜鱼肥,不消一个时辰就可会合龙山城内驻军了。”大军听了都欢呼雀跃。这时一个军官模样的人又问老汉道:“前面这个岗叫啥名堂?”老汉急忙应道:“这座山,我们都称它大山。”官军听了都哈哈大笑,心想,如此仅仅三竹竿高的小岗称作大山,可知再不会受爬山登高之苦了。长官一声令下,大军迅速赶路,果然不久就和龙山城内驻军会合。第二天杀奔山南痛剿倭贼,杀得倭贼纷纷下海逃窜。几多年来,当地人们传颂着老汉爱国的故事,一直把巍巍高耸的金夹岙岭叫做“低岭”;却把矮小的施公山小岗称做“大山”。

20、正是:低岭不低,吓退倭匪;大山不大,激励将帅。7.俞大猷收复沥港自镇海口东望,距大陆约几十里处有座海岛巍然耸立,这就是古时称沥港的金塘岛。明朝嘉靖年间,以王直(清人常作“汪直”)为首的一股倭寇侵占此岛,并以此为巢穴,屡屡进犯沿海各地。人民群众深受其害,强烈要求官府发兵征剿。这重任就落在了署都指挥佥事、宁绍台温参将俞大猷的肩上。俞大猷,足智多谋,能征善战,与戚继光、卢镗一同被誉为抗倭“三杰”。他接到剿平沥港贼巢命令是公元1553年。一天,俞大猷正率军在田间巡视,忽有一个士兵来报:“报告大人,军营出事了,请你马上回营。”“什么事这么紧急?”“有几个士兵兄弟吵架斗殴死了人啦。”叶七说。“真是混帐!”

21、俞大猷听后气咻咻地想,“大战在即,军营内竟还发生这种不该发生的蠢事,非得严办不可”。他飞马回营。“将肇事者全给我带上来!”两个肇事者已被五花大绑,跪在地上,旁边的木板上是一个士兵的尸体。“他是你们俩打死的么?”俞大猷拍桌喝问。“是。”“好大的胆!违犯军纪,伤害人命,罪在不赦。来人,将这两个狗头推出去斩了!”“大人,小的罪该万死,死而无冤,只是请大人听我们几句话好么?”当行刑的士兵正准备上来拉人时,一个肇事者哀求道。“快说!”治军既严又爱兵如子的俞大猷要杀掉自己的士兵心里老大不忍,准许他们死前把话说完。“大人,小人的家就在沥港,三年前一家八口被倭贼只杀剩我兄弟俩,为报大仇,故投在大人帐下效力,只

22、求有朝一日跟随大人杀回家乡,消灭贼寇,收复国土,为亲人们报仇。今日,听到大人将发兵剿倭,我兄弟俩好高兴呀,磨刀擦枪,决心跟随大人与敌人决一死战。但这人却对我们嘲讽,说我俩家在贼窝,与贼一样,是贼的儿子、孙子,因而我俩一怒之下,出拳误伤了他的性命,触犯了军规刑律,罪该抵命,只求大人暂缓行刑,待发兵沥港时将小人押去,让我俩最后一次去看看家乡的土地和告慰一下亲人的亡灵,也死而无憾了”两位肇事者这般祈求,深深地打动了营帐内官兵的心,也深深触动着俞大猷的感情,他久久无语。“请大人恩准!”几乎同时,士兵们一齐跪地为他俩求情。俞大猷轻轻点了点头。从刚呈来的“花名册”里,他已知道这两位士兵确是沥港人,名叫王能

23、、王海,投军三年,训练刻苦,从不惹事。那个死者姓赖,绰号癞痢头,好欺强凌弱,曾肇事多端,为许多弟兄所痛恨,今日致死也是他自己挑起争端引发的。“收监!”他终于吐出了这两个字来。过了几天,俞大猷看看西风渐强,又选准落潮当口,率水师扬帆出海,浩浩荡荡奔向沥港。“弟兄们,杀贼报国的时候到了,大家跟我冲呀!”刹那时,战鼓咚咚,杀声震天。俞大猷命令舵手将自己乘坐的指挥船率先冲入港湾里。“杀呀,前进者重重有赏,后退者格杀勿论!”方才还平静的港湾内,突然间窜出数不清的倭寇,有的张弓发箭,有的施放火器,有的驾起倭船来战,气势十分凶横。“怎么,倭贼已有准备?”激战中的俞大猷明白,根据情况看,官军进剿的情报已被倭寇

24、获得,突袭取胜可能性已少。现在唯有硬攻一着,但岸上矢箭密集,布防有序,硬攻的代价定会很大,便当机立断,命令“撤!”金塘水面,官军的船队聚合在一处,俞大猷决定暂不回军,寻机再战。但怎么再战呢?他难以合眼地迎着夜风,踱来走去,在甲板上苦苦思索着,忽然,他听到有人在低声说话,仔细聆听后发现说话声是从甲板下压水舱里传出来的。只听一个人说:“大人打不进贼巢,是因为不熟悉地形,不清楚贼寇情况。”另一个说:“是呀,要是我俩不犯死罪,一定会向大人请令,先摸上岛去捣乱贼巢,来个里应外合,贼寇必败无疑。”俞大猷听出来了:这不是带罪出征的王能、王海兄弟俩么?“来人,把王能、王海叫到中舱说话。”王能、王海兄弟俩随即跪

25、在俞大猷跟前。“我派你俩潜入沥港,摸清倭贼设防情况,伺机在贼营中纵火,我这儿看到火起即行进攻,一起将贼剿灭。不知你们两位有没有这个胆量?”“大人,我俩是死囚犯呀,你能放心?”“放心,本大人历来赏罚分明,要能成功,不仅免死,还可领赏!”“好,一言为定!”兄弟俩激动得把头叩得咚咚响。“大人如此信任,小的赴汤蹈火也在所不辞!”趁着夜色,王能、王海准备妥当,驾上一只舢舨,绕过沥港,从岛北一冷僻处登岸。凌晨时分,兄弟俩上了岸,并没有轻举妄动,凭着对地形的熟悉,隐伏在山间茅草丛里仔细观察,但见沥港沿岸,倭寇层层设防,他俩牢牢地记住了倭寇的兵力布置。眼瞅着太阳到了头顶又落下了山,那些倭兵大约是要庆祝击退官军

26、的胜利吧,杀猪宰羊忙碌着。整座贼巢,鸡鸣狗叫,说的、喝的、跳的、大叫大闹的都有,一派乌烟瘴气,直到三更半夜才逐渐安静了下来。王能、王海悄悄地摸进了贼营。这时,除了倭寇的鼾声外四周一片寂静。他们根据白天的观察,先来到倭贼的兵械营,杀死一个巡更的倭兵,顺手夺下一盏灯笼丢进了火药库,接着,分别点燃了伙房、库房以及几处兵营。“轰!”“哔哔叭叭!”连续的火药爆炸,几乎引燃了全部贼营,烧得梦中惊醒的倭贼们似没头苍蝇般乱窜乱撞,大哭大喊:“不好了,官兵来了,快逃呀!”此刻,兄弟俩马不停蹄地又潜入沥港海面,凭着出色的水底工夫,将水下倭船的缆绳和网具全部砍毁。“大人,赶快进港杀贼!”见到火起而挥师赶到的俞大猷忙

27、将兄弟俩引到船上休息取暖,一面督军冒火登岸,官兵们个个奋勇上前,如入无人之境。战斗持续到了第二天中午,除倭酋王直漏网外,其余数百倭兵全被歼灭。山头上,三股袅袅的清烟升起,王能、王海面向一座土墓跪地恸哭:“爹,娘,乡亲们,终于为你们报仇了!”身后,俞大猷和士兵们也一起跪了下去。8.卢镗父子智擒倭首辛五郎卢镗,字声远,明代汝守卫(汝南)人,是著名的抗倭将领,嘉靖二十二年来到镇海任职。卢镗熟知兵法,且智勇双全,在浙江,江苏一带沿海地区奋战50多年,前后杀敌万余人,来到镇海时已70岁高龄。他知道招宝山雄踞甬江入海口,与金鸡山两山对峙,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是甬江的咽喉,根据多年的抗倭经验,认为从招宝山俯视

28、镇海县城,相隔不过几步,如果倭寇一旦登上招宝山,并将火炮安置山顶,那整个镇海将不攻自破,所以要守住镇海必须要在山上建城不可,于是请示当时浙江总制胡宗宪,得到了胡宗宪的支持。筑城由卢镗办理主要事务,而劳力来自军队。经过三个月的努力,军民齐心共建城堡竣工,取名“威远城”。1560年8月的一天,将领们正在大堂与客人谈论抗倭轶事,忽然手下送来一份密报:“倭寇头目辛五郎近日将率部途经金塘水道去日本。”再说这辛五郎正是镇海父老所痛恨的倭首,正是他与徐海、陈东、叶宗满、麻叶等倭首率众在江浙一带作乱,偷袭村庄,劫掠金银,杀戮妇孺,烧毁房屋,撞沉渔船累累罪行,罄竹难书!当时浙江总制胡宗宪设计诱降,使徐海(后被处

29、死)等为明军所用。徐海把同党陈东、麻叶等擒住送往总督府,而辛五郎等企图逃往日本。卢镗得到密报,辞退客人,马上找来儿子卢相面授机宜。令卢相率哨船为先锋,自己乘福船统率水师前往金塘山。官兵的船队鼓满了风帆,劈波斩浪,第二天到达金塘,艘艘严阵以待。“报告大人,南边有数艘大船向这儿驶近!”站在舱上瞭望的哨兵大声禀报。“命所有的哨船散开,拦住来船严加盘问。”先锋卢相沉着地下达命令。最大的一艘来船的船头上,几个壮汉簇拥着一个年约三十左右的矮个子,一边摇手表示不要放箭放炮,一边表示有话说。卢相即对他们高喊:“先放下武器!”“我们没有武器,是自己人,千万不要误会!”“是自己人更好,把船驶到金塘岛停泊,卢都督要

30、和你们说话。”此言一出,这十几人有些惊慌,但见周围哨船密布,无法摆脱,只好从命。指挥船上,卢镗捋须微笑,来船情形他已一目了然。此船既非渔船又非商船,更不像是官船,吃水不重,估计内有几十人。尤其是那个矮个子,根据他多年来所得的印象,可以断定就是贼首辛五郎。古人说“擒贼先擒王”,只要设法稳住他再下手,必定能兵不血刃而一举成功。想到这儿,他不顾危险,走到与贼船相近的船舷边,拱手说道:“请问这位壮士尊姓大名,可否过船来与下官一叙?”辛五郎也抱拳道:“草民姓王名本,前往登州贩粮,我这儿有胡总制爷招安的行路腰牌,请大人过目放行。”卢镗知道,浙江总制胡宗宪为诱降倭寇,曾发腰牌给来降的倭寇。辛五郎兴许通过什么

31、渠道得到这腰牌,想蒙混过关。边一边装作验牌,一面说道:“你既然是总制所派遣的人,岂可怠慢,请到船内稍息,然后送你出关。到了本官辖地,理当接风,请壮士过船,以表心意。”辛五郎难以推托,以为卢镗没有发觉,就说:“大人如此盛情,草民却之不恭,那就打扰了。”卢镗假装亲热,躬身邀请:“请,请到中舱稍息。”辛五郎刚坐定,卢相进舱来请示父亲下步行动,卢镗故意提高嗓门对他说:“壮士们海上辛苦,你务必让手下兄弟们好好招待呀。”卢相会意,把三只贼船上的倭寇,三四人一伙,请到官船上斟酒猜拳,大吃大喝。指挥船中舱,卢镗与辛五郎对饮。“壮士,你我萍水相逢,犹如知交,今晚非得一醉方休!”“那是!那是!”辛五郎受宠若惊,开

32、怀痛饮。“梆!梆!梆!”时已三更,辛五郎酒已九分,醉眼朦胧,四肢渐渐不听使唤。卢镗见时机已到,借口小解,出舱暗示老大桅杆上挂上灯笼联络,发出了号令,卢相和各哨船上的将士看到暗号,连忙扔下酒杯,拿出绳索,将那些烂醉如泥的倭寇捆成了“和尚蟹”,几个清醒的欲作顽抗,立时成了刀下之鬼。这时辛五郎也跌跌撞撞地出舱小解,凉风一吹,醉意稍解,忽听周围哨船上刀剑声、哭喊声骤起,不觉大吃一惊,顿时酒醒一半,“刷”地抽出腰间倭刀。说时迟,那时快,卢镗迎面飞起一脚,把倭刀踢下海。护兵拥出舱口,扑向贼首,辛五郎自知不敌,“扑通”一声跳下海,对面哨船上的卢相和护兵一起下海擒拿,经过一番海上搏斗,落水狗一般的贼首被卢相拖上了船,贼首只好耷拉着脑蛋认输。次日辛五郎和群寇被处决在镇海招宝山下。镇海军民无不欢欣鼓舞。卢镗父子智擒倭寇的故事也成了民间流传的佳话。第9-14篇:抗英故事9.葛云飞怒斥卖国贼定海总兵葛云飞,是我国第一次鸦片战争中为保卫定海而壮烈牺牲的著名抗英将领之一。他在主持镇海军务期间,反对投降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