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8 ,大小:28.39KB ,
资源ID:14095072      下载积分:5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409507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docx

1、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识字1【教材简析】本课列出了三组关于秋天的四字词语。这些词语既描绘了秋天的美丽景色,又描绘了秋天的气候特点和丰收景象。教学本课时要注意采用多种方法复现生字,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合作的方式识字和积累词汇。【教学目标】知识和水平: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0个字。2、能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过程和方法:1、引导学生自主识字、合作学习。2、初步掌握联系生活实际,边读边想象画面,从而了解词语意思的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1、激发学生积累词语的兴趣。2、使学生感受秋天的美景。【教学重点】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0个字。2、能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初步掌握联系生

2、活实际,边读边想象画面,从而了解词语意思的方法。【课前准备】让学生收集相关秋天的词语,相关课文的多媒体课件或图片,生字卡片。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会认12个生字,能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联系生活实际,边读边想象画面,了解词语意思。【教具准备】生字卡片、挂图。【教学过程】一、揭题激趣。1、过了炎热的夏天,我们走进了凉爽的秋天。秋天的景色就象一幅幅多彩的图画,多美啊!你能把自己了解到的秋天的景色说一说吗?(稻子一片金黄,翻起了金色的波浪;枫叶红了,像披上了一件火红的外衣;苹果成熟了,高高地挂在枝头;棉花白了,像咧开了嘴的笑脸;高粱红了,像举起一个个火把)2、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几组关于

3、秋天的词语,一起来欣赏秋天的美景吧!)二、读中识字。1、试着读一读课文。2、分四人小组互相读词语,注意把字音读准。3、指名读词语。4、开火车读词语。5、出示生字卡片:宜、层、尽、染、叠、翠、淡、爽、壮、谷、登、华学生认读生字。(自己读,开火车读)6、自主识字,交流自己有什么好办法记住12个生字。7、再读生字。三、感悟词意。1、学习第一组词语。(1)、范读。请学生边听边想象词语所描绘的画面。(2)、说说你好象看到了怎样的画面?(3)、看课本上的插图,读词语。从画面中感受“金秋时节景色宜人层林尽染 叠翠流金”。2、学习第二组词语。(1)、出示课件:高而蓝的天空中一群大雁排成“人”字向南飞,蓝天下是

4、高山和田野。(2)、选出与图上景色相对应的本课词语。(3)、指导读好词语:天高云淡 大雁南飞 秋高气爽 山河壮美 3、学习第三组词语。(1)、出示课件。画面一:金黄的稻子,火红的高粱;画面二:黄澄澄的梨子,红红的苹果,亮晶晶的葡萄。(2)、选出与图上景色相对应的本课词语。(画面一对应“五谷丰登”,画面二对应“瓜果飘香”。)(3)、指导读好词语:五谷丰登 瓜果飘香 春华秋实 秋收冬藏 4、准确、流利地朗读三组词语,边读边想象秋天的美好。5、美读,比比谁读得有感情。四、巩固识字。 1、分小组读“我会读”中的词语。2、读中你发现了什么?(一个字能组几个词,如:尽,尽力 尽量)3、给“宜、层、染、叠、

5、华”找朋友。便宜适宜; 一层双层;染色染红;重叠叠被子; 中华华丽4、课件出示,指名学生朗读。金秋时节,天高云淡,让我们感到神清气爽;大雁南飞,山河壮美,春华秋实,是劳动创造了美。5、在这篇课文里,我们学习了12个关于秋天的四个字的词语,你喜欢哪个词就把哪个词多读几遍,记下来。五、作业布置 六、板书设计第二课时【教学目标】巩固生字,指导写字。【教具准备】生字卡片、挂图。【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出示生词卡片:指名读12个词语。2、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读生字。二、分析字形,记忆汉字。1、小组自主学习: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汉字?2、全班汇报:你用什么方法记住了哪些字?宜:上下结构,上边是“ ”,

6、下边是“且”。层:半包围结构,外边是“尸”,里边是“云”。尽:是“尺”下边两个点。染:上下结构,上边是“ ”,下边是“木”。叠:上中下结构,上边是三个“又”,中间是“ ”,下边是“且”。翠:上下结构,上边是“羽”,下边是“卒”。淡:左右结构,左边是“”,右边是“炎”。爽:共11画。壮:左右结构,左边是“ ”,右边是“士”。谷:共7画。登:共13画。华:上下结构,上边是“化”,下边是“十”。三、指导学生书写。1、教师在田字格中示范写字。学生观察后说说偏旁和部件的占格位置。2、学生在书上描红。3、学生在生字本上写每个字的开头。四、巩固练习。1、读本课所学的12个词语。2、读课后的词语。3、小组竞赛

7、。比一比,把你收集相关秋天的四字词语在小组里说一说,看哪个小组积累的最多?哪个组就是冠军。4、全班汇报。(一叶知秋、春种秋收、春兰秋菊、春花秋月、秋色宜人、秋风过耳、秋风萧瑟、秋雨绵绵等)五、教师小结:同学们,通过这两节课的学习,我们不但学会了一些描写秋天的词语,同时我们也积累了一些相关秋天的词语。同学们回家后,能够画一画秋天,加深对词语的理解。六、作业布置: 七、板书设计: 八、教后反思1、秋天的图画【教材简析】 本课配有一幅色彩艳丽的图画。画上有金黄的梨和红红的苹果,有蹈海翻起的波浪和高粱举起的火把。作者以比拟的手法,简单几笔就把秋天丰收的热闹情景和人民喜悦的心情描绘出来了,表达了对秋天的

8、景象和劳动人民的赞美之情。教学中应增强朗读训练。【教学目标】知识和水平:1、会认、会写8个生字。2、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过程和方法:1、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2、引导学生初步掌握借助图画边读边想象,体会对秋天的景象和勤劳人们的喜爱、赞美之情的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喜欢秋天,愿意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秋天。【教学重点】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借助画面边读边想,体会对秋天的景象和勤劳人民的喜爱、赞美之情。【课前准备】1、让学生在家长或老师的带领下走进大自然,感受秋天的美好。2、多媒体课件或挂图。【

9、课时安排】 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认记生字,感悟课文,指导写“波、浪”两个字。【教学准备】生字卡片,挂图。【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2、说说读了课题后你想知道什么。3、引入新课,出示课文。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1、自读课文,并完成以下任务:(1)把不理解的字画出来,然后通过“苹果”里的拼音或向别人请教。(2)把课文读通顺。2、教师检查读书情况,指导学生把课文读准确,读通顺。3、合作识字。同桌互相认读“我会认”中的生字,不会认的请教对方,相互交流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生字。4、出示课件。读一读,你发现了么?(“燃、勤”是前鼻音的字,“笼、浪、粱”是后鼻音的字。)5、课件

10、出示词语:灯笼 高粱。指导:“笼”、“粱”在上面的词中都读轻声。6、吃瓜果游戏。用多媒体课件把课文中的“我会认”和“我会字”的字按不同顺序分别藏在不同的瓜果中,请学生挑选自己喜欢的瓜果,教师点击鼠标,水果就翻出一串生字,学生能准确认读生字,瓜果就“奖”给他。三、感悟课文。1、请学生仔细观察课文插图,用自己的话说说秋天的图画是怎样的。2、教师范读。3、学生自读,边读边想象秋天的图画。4、小组合作。(1)选自己最喜欢的句子读给小组其他同学听,再说说自己为什么喜欢这个句子,然后互帮互学,读好每个句子。(2)比赛读,看谁读得美。5、提出自己在读中弄不明白的问题。6、配乐齐读课文,读出秋天的美好,读出人

11、们的喜悦。四、指导写字。1、课件出示“波、浪”两个字。说说两个字有什么区别?2、范写。3、学生在书上的田字格中描红、临写。五、作业布置:六、板书设计:第二课时【教学目标】指导背诵课文,指导写字。【教学过程】一、指导背诵全文。1、全文共有四句话,让学生一句一句地试背。2、齐背课文、指名背、配乐背。二、指导写字。1、课件出示生字:灯、作、字、苹、丽、劳。2、给这些生字组词。3、写字指导。作:左窄右宽,注意“作”字右边的写法。丽:上下结构,上边一横不要写断成两画。劳:上中下结构。4、学生在课本上描红。5、学生在练习本上写生字,写后互相评议。三、指导实践活动。1、自由读“我会读”中的句子,边读边想象句

12、子描绘的图画。2、开火车读这四个句子。3、课外实践活动指导。(1)、讨论:我们用什么方式表现秋天呢?(2)、讨论后了解可用以下方式表现秋天:画秋天的果园、画秋天的田野、用落叶作书签、用自己的画做贺卡、用日记赞美秋天、唱赞美秋天的歌曲、读赞美秋天的诗等。(3)、课外可在家长的协助下展开实践活动。四、作业布置五、板书设计六、教后反思2、黄山奇石【教材简析】黄山的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号称“天下四绝”。被称为黄山“四绝”之一的怪石,以奇制胜,以多著称。那些怪石,似人似物,似鸟似兽,形态各异,生动逼真。黄山石有趣,作者根据岩石的形状展开合理的想象把岩石也写得形象有趣。课文共有6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总述

13、黄山怪石有名,第25自然段分别介绍四种有名的石头。【教学目标】知识和水平:1、会认14个生字,会写8个字。2、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3、通过看图,培养观察力和想象力。过程和方法1、采用多种形式,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2、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体会对黄山奇石的赞叹。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了解黄山奇石激发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学习生字,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教学难点】感受和体会黄山奇石的奇妙。培养观察力和想象力。【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板书内容的表格卡片。【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看图初步感受黄山石的奇妙。2、学习生

14、字词语。【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你去过黄山吗?知道黄山有哪四绝?2、黄山在我过安徽省南部,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区,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为四绝。读了这个课题,你认为课文中可能要写什么呢?二、观察图画。1、出示多媒体课件或让学生观察课文插图,说说图上的三块石头象什么。2、过渡。课文怎样向我们介绍这些石头呢?读一读就知道了。三、读文识字。1、第一遍,要求读准确、读流利。不会读的字可通过“桃子”、“树叶”上的拼音来解决。2、第二遍,要求边读边想想课文介绍了几种黄山奇石,用横线画出来。3、课件出示“我会认”中的14个生字,让学生认读。4、找一找这些生字在文中组成了什么词语。风景区 尤其 仙桃石 石

15、盘 山峰 胳膊巨石 每当 脖子 著名 形状5、课件出示以上词语,开火车认读。注意“膊”在“胳膊”一词中读轻声。6、巩固识字。(1)、猜字谜:横山上面三根草(当);一个人,在山边(仙);学者头上带草帽(著)。(2)、读新组的词语:山区其它仙人盘子巨人当然著作 图形形态7、指名读,分组读,全班读课文。四、指导写字。1、观察“尤、其、区、巨、它、安“六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2、先描一描,发现字的特点,说说怎样写。3、比较字形。区巨,都是半包围结构;尤其,都是独体字;它安,都有宝盖儿。4、师范写生字,请学生认真观看。5、学生练习写字,师巡视指导。写好后组织学生评议、参观。五、作业布置六、板书设计第二课

16、时【教学目标】1、图文结合,感悟课文,体会黄山石的奇妙。2、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3、学习生字词语。【教学过程】一、学习第一自然段。1、自由读,想一想,读懂了什么?2、理解“闻名中外”和“尤其”。(闻名中外:国内国外都有名。尤其:特别、更加。)3、指导读,齐读第一自然段。二、学习第二自然段。1、课件出示第一幅图。认真观察,图上的石头是什么样子?看到石头你会想到什么?2、找出写这幅图的段落读一读。3、比较句子:它是从天上飞下来的一个大桃子,落在山顶的石盘上。它好像从天山飞下来的一个大桃子,落在山顶的石盘上。4、小结:这段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依次写了“仙桃石”的名字、样子、地点。)板书

17、:先 写 再 写 然后写第二段名 字 样 子 地 点5、比一比谁读得好,背得快。三、学习第三自然段。1、课件出示:“猴子观海”图。观察那石头的样子,看到石头让你想到什么?2、找出图中对应的段落读一读。3、想一想这段写黄山奇石先写什么,再写什么,然后写什么?试着补充板书。板书:先写 再 写然后写第二段 名字 样 子地点第三段 地点 样 子名字4、比一比,第二、三自然段的两种石头的写法有什么不同?这样写好不好?(写的方式有变化,读起来更有趣。)5、指导朗读。6、比一比谁背得快。四、小组合作学习第四、五自然段。1、每四人一小组,每组发一张卡片(内容同板书),让学生一边读一边想想怎样补充表格内容,鼓励

18、学生大胆填写。2、评议。3、指导朗读、背诵。4、对比表格中各段的不同写法,讨论:如果各段写法相同,好吗?(写法有变化,文章才生动)5、自选一段,试着变换顺序说一说。(如:在山顶的石盘上,有一块巨石好像是从天上飞下来的一个大桃子,这就是有名的“仙桃石”。)五、学习第六自然段。1、自由读,读懂了什么?2、想一想,“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这几块奇石的样子,挑一块像第2、3、4、5自然段那样说一说。先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如:就说“天狗望月”吧,它瞪着眼睛,伸着舌头望着圆圆的月儿,就像要一口吞掉月儿似的。在一座陡峭的山峰上,几只可爱的狮子像是你追我赶,抢一个圆溜溜的石球。六、指导写字。1

19、、复习“尤、其、区、巨、它、安”六个字的写法。2、指导写“块、站”。块:第四笔是横折。站:第五笔是提。3、师范写生字。4、学生描红。七、作业布置八、板书设计九、教后反思3、植物妈妈有办法【教材简析】 本篇课文从题目到内容都使用了拟人的手法,作者把科学知识融于充满儿童情趣、富有音韵感的诗歌之中,语言浅显易懂,朗朗上口,是一篇令人百读不厌的科普作品。全诗共五小节。第一小节提出植物靠什么传播种子;第二、三、四小节分别介绍了三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第五节指出只要仔细观察就能获得很多知识。【教学目标】知识和水平: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0个字。2、能准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课文。过程和方法:1、使学生掌

20、握理解自然段(节)的方法。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意识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2、使学生产生观察植物、了解植物知识、探究植物奥秘的兴趣。【教学重点】识记生字、书写生字、培养学生积累词语的习惯。【教学难点】了解课文介绍的自然知识,激发探究植物奥秘的兴趣。【课前准备】1、多媒体课件。2、鼓励学生收集植物的种子,调查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初步感知课文。2、识字写字。【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去访问植物妈妈好吗?你理解哪些植物呢?(相机出示苍耳、蒲公英、豌豆、稻谷、棉花等植物图片)。你

21、理解它们的孩子吗?(出示苍耳、蒲公英、豌豆、稻谷、棉花及它们的种子对应的图片。)2、植物妈妈的孩子长大了。想出去旅行,植物妈妈有什么好办法协助它的孩子呢?3、揭示课题,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1、自由读课文。读通、读顺、遇到生字多读几遍。2、录音朗读课文。3、学生模仿录音练习朗读课文,要求读得准确、流利。4、在小组内汇报朗读情况,读给同学听。三、识记生字。1、集体拼读“树叶”、“苹果”中的生字。2、课件出示“我会认”中的生字。旅蒲 降 娃 纷 苍 洼 啪 炸 蹦 察 识(1)、自己考考自己,看能不能全部准确认读。(2)、同桌互读互查。3、找出这些生字在课文中组成的词语,读一读。旅 行 蒲公英

22、降落伞 娃 娃 纷 纷 苍 耳山 洼 炸开 蹦着跳着 观 察 知 识(1)、指名读。(2)、指导:“炸、察”是翘舌音;“识”在“知识”一词中读轻声。4、齐读课文,在读文中巩固生字。四、指导写字。1、让学生观察“已、甲”等8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2、学生先描一描,发现字的特点。3、重点指导。比较“已己”的区别。“纷、经”两字有绞丝旁,写好撇折。“如、好”都有女字旁,女字旁与“女”字宽窄不一样,第三笔到右边不出头。4、学生练习写字,教师巡回辅导。5、写后师生共同评议。五、作业布置六、板书设计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2、学习生字。【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以课件形式出

23、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认读。2、选自己熟悉的字组词。二、研读感悟。1、学习第一节。(1)、自由读。启发提问:谁读懂了“四海为家”这个词语?你能联系整篇课文说一说吗?(“四海”指到处,“四海为家”指植物的种子传播到哪里,就在哪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2)、指导读好问句,读出疑问的语气。2、学习第二节。(1)、出示课件:蒲公英传播种子的动画。学生看动画,听老师朗读第二节。(2)、比赛朗读。谁能比老师读得更好?指名读,读中指导。(3)、看动画课件,蒲公英的种子乘着风纷纷出发,理解“纷纷”。然后给学生试着用“纷纷”造句。(4)、趣味对话练习。蒲公英妈妈的孩子就要去旅行了,临行时,它和妈妈说些什么呢?

24、如:妈妈:“孩子,你们已经长大了,广阔的田野、高高的山冈才是你们的家。我为你们准备好了降落伞,风儿一来,我们就告别您老人家,到别处去安家。”)3、学习第三、四节。(1)、自由朗读。(2)、小组交流:自己最欣赏哪一位妈妈的办法?为什么?(3)、出示“苍耳”的种子。看看它是什么样子的?摸一摸,结合课前观察说一说有什么感觉?结合课文理解“铠甲”,知道在文中指苍耳带刺的硬壳。(4)、启发表达:小兔子带着苍耳的种子到哪里去呢?相机画图理解“山洼”。(5)、“蹦着跳着”能换成哪个词?(蹦蹦跳跳)配上动作练读第四节。(6)、指名读第三、四节。4、学习第四节。(1)、齐读。(2)、说说读后受到什么启发?(只要

25、细心观察就能学到很多知识。)5、背诵比赛。三、读读说说。1、读补充阅读材料。课件出示:种子传播的奥秘蒲公英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它的果实像个白色的绒球,当冠毛展开时,就像一把把降落伞,随风飘扬,把种子传播到四面八方。春天,柳絮四处分扬。你知道春天柳絮分扬的奥秘吗?抓一团柳絮仔细观察,会发现里面有些小颗粒,那就是柳树的种子。柳树就是靠柳絮飞扬,把种子传播到四面八方的。凤仙花妈妈的办法跟豌豆妈妈的办法差不多,凤仙花果实成熟后会炸裂,凤仙花妈妈用这种办法把种子送到四面八方。2、交流课前观察所得。除了课文中告诉我们的,你还知道哪些植物是怎样传播种子的?3、读“读读抄抄”中的词语,照样子试着再说几个这样的词

26、语。四、指导写字。1、观察“娃、洼”两个字,说说写时注意什么?2、指导:两个字的右边是由两个“土”字组成,不要把一竖写到底。3、学生练习写字。备注:五、作业布置六、板书设计七、教后反思4、古诗两首【教材简析】增刘景文和山行两首古诗从不同的侧面表现了秋天的昂然生机。【教学目标】知识和水平:1、会认10个生字,会写6个字。2、能准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课文。过程和方法1、学习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的阅读方法。2、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想象水平。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秋天、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教学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背诵古诗。【教学难点】

27、掌握阅读古诗的方法,体会古诗的意境。【课前准备】1、课文插图。2、课件(五彩斑斓、富有生机的秋景。)3、学生课前查阅相关这两首古诗及作者的资料,搜集相关秋天的古诗。【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学习赠刘景文【教学过程】一、交流资料,了解背景。1、学生展示、交流课前查阅资料所得。教师可视情况有选择地讲解:我国宋朝有个大诗人叫苏轼,号东坡居士,别人又叫他苏东坡。一天,他和朋友聚会,其中一个叫刘景文的,学问渊博,诗又写得好,苏轼可欣赏他了。苏轼喝着酒,非常高兴,他提笔写了一首诗送给刘景文。大家想知道写了什么吗?2、看图说话。出示挂图,让学生说说在图上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二、理解课题,自读

28、古诗。1、借助拼音读课题。注意“赠”、“景”是后鼻音。书空“刘”自。2、说说题目的意思。3、苏轼送给刘景文一首什么诗?请大家小声读诗,注意读准字音。自己读完后再读给同桌听。4、用笔圈出生字读读。5、同桌合作学习生字,尝试理解字义。三、再读感悟,想象画面。1、自由读诗,结合图画思考:诗歌描写的是什么样的景色?2、小组内讨论交流,教师相机点拨。3、自由组合,与学习伙伴合作,读完后交流自己的体会,交流后再融入感情读。4、小组汇报自学收获和不懂之处。小组间答疑。教师实行指导。如:理解“霜”的意思,能够结合生活实际来指导。你见过霜吗?冰箱里有白色的东西就是霜。霜是一种自然现象,北方秋天气温将到摄氏零度以

29、下,地面上或草叶上会凝结一层薄薄的白色冰晶。这就是霜。下霜时,天气已经冷了,还能够结合上下文理解。如:“擎雨盖、傲霜枝”,让学生观察插图,重点引导观察荷塘和菊花,使其明白“擎雨盖、傲霜枝”指什么。5、教师范读,学生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6、指导感情朗读,带着对秋天的赞美语气来读。四、图文结合,熟读成诵。1、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读了这首诗后,头脑中形成了什么画面。2、根据诗意,参看插图,熟读课文,练习背诵。五、想一想,议一议。秋天难道只有橙黄橘绿两种颜色吗?出示课件(显示五彩斑斓、富有生机的秋景),让学生议一议。六、学写生字。1、出示要写的字:首、刘、枝、记。2、学生认读。首,书空笔顺。注意“枝”的木字旁最后一笔是点。3、让生观察范字,说说怎样书写。4、指名板书生字,师生共同评价,探索写好字的方法。5、学生书写,教师巡视指导。七、作业布置八、板书设计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学习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