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7 ,大小:100.20KB ,
资源ID:14101569      下载积分:5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410156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秋天人教部编版.docx)为本站会员(b****1)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秋天人教部编版.docx

1、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秋天人教部编版第四单元 美丽大自然大自然是一幅美丽而神奇的画卷,意蕴隽永,引人入胜;大自然是一位慈爱而伟大的母亲,倾情奉献,无怨无悔;大自然是一位深沉而睿智的学者,大巧若拙,虚怀若谷。在大自然中,我们看到山峰总是巍峨耸立,江河总是奔流不息,太阳总是东升西落,月亮总是圆了又缺,缺了又圆。大自然神秘莫测,等待着我们去探索。读一读本单元的课文,你一定会更加深刻地认识我们身处的自然:你会探寻到秋天到来的种种征兆;你会陶醉于夜空美丽的景色;你会沉迷于江南水乡的采莲乐趣;你会倾心于各具特色的四季美景。这些美丽的自然风光,让我们的心灵得到丰盈,也让我们体验到了美妙的生活。让我们在快乐的阅

2、读中感受大自然的美丽与神奇吧!本单元的课文内容都是四季中典型的自然现象或场景,但因为中国幅员辽阔,物候差异较大,课文中的事物学生不一定都熟悉,教师可以适当地给学生提供相关的图片或视频,丰富学生对自然现象的认知,以便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在正确朗读课文的基础上,鼓励学生模仿课文中简单的短语和句式,表达他们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分类内容课时教学要点课文秋天2课时认识10个生字,会写4个字;正确朗读课文,重点读好“一”的不同读音;结合插图了解秋天的特征,感受秋天的美丽;背诵课文。小小的船2课时认识10个生字,会写3个字;结合插图,想象诗歌描绘的图景,感受夜空的美丽;背诵课文。江南2课时认识9个生字,会写

3、3个字;结合插图,了解江南水乡人们采莲的情景,感受江南的美丽;背诵课文。四季2课时认识9个生字,会写3个字;初步了解四季的特征,感受四季的美丽;背诵课文。口语交际我们做朋友1课时能向他人做自我介绍,并能引起话题。知道与人交谈时,“看着对方的眼睛”是一种基本的交际原则和交际礼仪。语文园地四识字加油站2课时初步建立反义词的概念、认识6个生字;重点积累描写四季的词语、惜时的名言,会写2个字;读小松鼠找花生,了解花生的果实长在地下这一生活常识。字词句运用展示台日积月累和大人一起读课文1秋天文本分析:秋天是一篇写景散文。课文抓住天气、树叶、天空、大雁等事物的特点,描写了秋高气爽、黄叶飘落、北雁南飞的景象

4、,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喜爱之情。全文有3个自然段,每一段观察角度、观察的对象各不相同。第1自然段以天气转凉、黄叶飘飞写出秋天的特征。第2自然段取仰视角度,写出天空的蓝和高,以及雁阵的飞行方向和队形变化。第3自然段用感叹句充分表达作者面对秋天到来的喜悦之情。秋季景色优美,作者所选的景象都很具有代表性。课文有两幅插图,其中“落叶、雁群”与课文描述的情境对应。“成熟的庄稼”“捧着松果的小松鼠”揭示了秋天更多样的特点,留给读者对于秋天美好的遐想。教学目标:1.认识“秋、气”等10个生字和木字旁、口字旁、人字头3个偏旁;会写“了、子”等4个字和横撇1个笔画。2.正确朗读课文,注意“一”的不同读音。背诵课文

5、。3.结合插图初步了解秋天的特征,知道秋天是个美丽的季节。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认识自然段。教学难点:1.读好“一”的不同读音。2.认识首次出现的偏旁。课时安排:2课时认识“秋、气”等10个生字和木字旁、口字旁、人字头3个偏旁;会写“了、子”等4个字和横撇1个笔画。利用新偏旁学习新字。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创设情境,感受秋天。(课件出示关于秋天美丽景色的图片)引导学生仔细观看图片,提问:图片呈现的是哪个季节的美景?(秋季。)2.激情谈话,导入新课。示例:看看这蓝蓝的天空、黄黄的银杏叶、红红的枫叶,多么美丽!秋天是丰收的季节,秋天是多彩的季节!老师将带你们到大自然中欣赏秋天美景,

6、好不好呀?(生答:好。)现在,让我们踏上赏秋之旅。3.教师板书课题(板书:秋天),生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过渡:我们现在处在哪个季节呀?(生答:秋季。)在你们的印象中,秋天有哪些特别之处呢?(生答:树叶黄了,大雁都往南飞。)现在,我们就去课文中看一看吧!(一)明确自然段的含义1.教师播放音频,然后范读课文,学生认真倾听,注意自己不认识的字。2.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动笔圈画出本课的生字。3.教师引导学生认识自然段。一个自然段开始的标志,是在第一句话的前面空两格(两个字的位置)。在每个自然段前标明序号可以帮助我们分清段落。4.(课件出示第1自然段)教师标上序号,学生尝试标出第

7、2、3自然段的序号,引导学生明确课文一共有3个自然段。(二)识字1.自由拼读下列词语。 2.教师出示课题和第1自然段。(1)指名读课题,出示“秋”字。秋 教师可以通过猜字谜的方式来互动识记。如:“一边绿,一边红,绿的喜雨,红的喜风。”打一字。学生在猜谜的过程中,感受汉字的奇妙。还可以出示卡片“禾”和“火”,一边描述:“禾姑娘遇上了火姑娘,头碰头脚挨脚,变成了秋姑娘。”再请学生自由说一说,试着给“秋”组词,如“秋风、秋千、秋天”。(2)指名读第1自然段,教师相机正音。了:在本课读轻声le,要读得又短又轻。片:三拼音节,注意前鼻韵母n的读法。子:在“叶子”一词中读轻声。(3)教师出示“气、了、树、

8、叶、片”的卡片,多种方法识记。气 教师可以结合在教学声母q时出现的气球,从而引出“气”,再通过组词,如“空气、吹气、气息”等词语识记,还可以向纸片吹气,体验气推动纸片的感觉。了 教师可以通过设置语境,如“爸爸回家了”“作业写完了”等语境来识记,知道“了”表示动作或变化已经完成。树 教师可以出示校园中各种树的图片,如樟树、松树、杉树等,引导学生说出这些图片上的物体都是树,从而引出“树”字。随后,多媒体呈现“木”变成木字旁的过程,引导学生发现木字旁将捺改成了点。引导学生理解“树”和“木”有关,初步知道偏旁和字义的关系。注意:偏旁是从造字构形的角度定义的。以前称合体字的左方为“偏”,右方为“旁”;现

9、在把合体字的组成部分统称为“偏旁”。叶 教师出示“叶”字,让学生说说这个字里有几个以前学过的字,引导学生用加一加的方法记住“叶”,还可以用动画呈现“口”和“十”两个字慢慢靠近组合成了“叶”,帮助学生识记。同时,明确“叶”的偏旁是口字旁,请同学们交流:你还见过哪些口字旁的字?在什么地方见过口字旁的字?片 教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说一说形容哪些物体时会用上“片”,如一片瓦、一片树叶,从而识记字形, 还可以出示“片”的古文字,“片”的古文字就像一分为二的木片,所以“片”的本义是平而薄的物体。3.教师出示第2自然段。(1)教师范读,学生感受秋天的景象,随后教师相机指导朗读。么:在文中读轻声。一会儿:

10、这是个儿化音,教师引导学生读好儿化音。课件出示“儿子、女儿”,指名读词语,与儿化音区分开。(2)教师出示“大、飞、会、个”的卡片,多种方法识记。大 教师出示两个大小不一的物体,让学生分辨哪个大哪个小;还可以出示“一”和“人”的字形,演示“一”靠近“人”最后和“人”相叠加的过程;还可以出示“大”的甲骨文,引导学生观察“大”像人的正面形,有手有脚,是汉字部首之一,含“大”的字往往与人类或人事有关。飞 教师播放鸟儿飞翔时扇动双翅的动画,然后请学生上台表演张开双臂飞翔的动作,再引导学生观察“飞”的形状。会 教师出示将“大”的“一”去掉,将“云”的卡片逐渐靠近“人”,然后停在“人”的下面,通过这一过程让

11、学生更深刻地识记字形,明确这个字的偏旁是人字头。个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识记“大”的过程,然后将“大”的“一”顺时针旋转九十度,成为竖,放置在“人”下,从而识记字形,也可以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说一说生活中一般用“个”表达哪些物体,如一个西瓜、一个木桶等。4.教师出示第3自然段,指名读,教师指导读好感叹词“啊”。5.(课件出示本课10个会认字)教师打乱顺序指名读,全班齐读、接读。三、朗读课文,读准字音1.教师配乐范读,学生跟读,说说课文写了秋天的什么。(课文写了秋天的天气、树叶、天空、大雁等事物。)注意:“一”的变调规律,即“一”在单独使用、用在词句末尾或作为序数“第一”的省略时,读阴平;在去声前

12、念阳平,在其余声调前念去声,如一()次、一()天。2.学生尝试自由读课文,要求借助拼音读正确。3.指名朗读课文,发现学生朗读中的突出问题,教师及时正确地范读,纠正错误。(1)出示需要重点关注的词语,齐读。一(y)片片 一(y)群 一(y)会儿 排成个“一”(y)字凉了(le) 黄了(le) 来了() 叶子(zi) 那么()(2)出示词组“一片片叶子、落下来、一群大雁、往南飞”,请朗读较好的学生带领大家齐读,注意词组的连读。(3)教师出示词组所在的句子,男女生轮流齐读。天气凉了,树叶黄了,一片片叶子从树上落下来。一群大雁往南飞,一会儿排成个“人”字,一会儿排成个“一”字。朗读指导:朗读本课,要关

13、注轻声的读法、关注词语连读、借助拼音读准“一”的变调。本课中“凉了、黄了、叶子、来了”中的“了、子”读轻声,读时要注意前后轻重的变化。教师在范读轻声时,可以边读边配以轻重变化的击掌声或呈现词语前后两个字字体大小、颜色深浅不同,提示轻声词语的读法。然后将轻声词语放入短语中,如“天气凉了”“树叶黄了”“秋天来了”。通过教师范读、学生试读等方式适当体会这一类短语的节奏感。关于“一”的变调,可以采用对比读的方式,分别读不变调和变调的一串词语,在反复朗读中感受变调带来的音韵美。四、课堂回顾,交流收获1.教师适当总结本课时教学内容,点评表扬学生的课堂表现。示例:同学们,我们知道一年有四季:春、夏、秋、冬。

14、每个季节都各有特色,大家也各有喜爱。今天老师带你们去观赏了秋季的美。课文怎样描写它的美,下节课我们再去了解探究。今天这堂课,学习内容丰富多彩,我们了解了什么是自然段,认识了10个生字和3个偏旁,扫清了朗读、学习课文内容的障碍,可以说是收获颇多。同学们也在这个过程中初步建立了对秋天的认识,对秋天的特征有了一定的了解。2.鼓励学生走进大自然,去观察美丽的秋天,可以画一画秋天的美景,可以搜集一些秋天的落叶等,然后将自己的作品带回课堂,和同学们交流。五、作业设计,巩固提升完成本课对应训练。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秋天的美丽景色。2.学习“了、子”等4个字及其笔顺。3.结合插图,初步了解

15、秋天的特征,知道秋天是个美丽的季节。感受课文描写的秋天美景。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1.(课件出示10个会认字)指名读,并尽可能说一说该字能组哪些词语。(如:秋天、秋风、天气、气体、好了、对了、树叶、树木等。)2.学生展示自己的关于秋天的画,和同桌交流画作的内容,然后评选出最优秀的7幅作品,贴在教室后的小黑板上,供同学们课后观赏。3.教师过渡,导入新课。示例:观看了同学们关于秋天的绘画作品,老师越来越喜欢秋天了。这不,有一个人就迫不及待地想要把他心中的秋天美景介绍给大家。我们一起跟随他的脚步去赏秋吧!(生朗读)二、研读课文,把握内容过渡:在优美的朗读声中,我们仿佛看到了黄叶飘飞、大雁南飞的美丽秋

16、景。现在,我们再去感受一番吧!(一)学习第1自然段1.(课件出示第1自然段、黄叶飘飞图)指名读第1自然段,提问:秋天来了,什么发生了变化? 天气凉了,树叶黄了,叶子从树上落下来。2.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将课件中的“天气、树叶”变成红色,板书:天气、树叶。3.引导学生对比说话。(1)夏天,天气炎热,人们最喜欢做些什么?(吃西瓜、吃棒冰、游泳、吹电扇、待在有冷气的房间里)(2)秋天来了,天气怎么样?人们又会干什么?(秋天,天气凉了,人们不须用吃西瓜、吃棒冰来消暑;不需要吹电风扇、开空调)4.(课件出示一组夏天的枫树、银杏树图,一组秋天的枫树、银杏树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两组图片,说一说树木的变化。5

17、.(课件播放黄叶纷飞的视频)引导学生想象落叶的数量,理解“一片片”。(1)范读句子,回想视频中叶子从树上飘落的景象,想象有多少片叶子飘落下来了。(2)分别出示一片树叶、一片片树叶,比较不同,体会“一片片”表示落叶很多。(随机板书:一片片)(3)出示改编的谜语诗,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落叶的多和飘落的情景。一片两片三四片,五六七八九十片,千片万片无数片,落到地面成一片。(4)指名朗读句子,抓住重点词“一片片”体会飘落的树叶很多,然后让学生说一说在哪里见过这种一片片树叶飘落的情景。6.师生配合读。师:天气生:凉了,师:树叶生:黄了,师:一片片叶子生:从树上落下来。7.学生模仿表达,说说“秋天来了

18、,什么怎么了”。示例:秋天来了,小草黄了。秋天来了,菊花开了。秋天来了,小虫躲起来了。8.引导学生看板书,试着背诵第1自然段。背诵指导:(1)找一找秋天的变化,提炼出关键词语:凉了、黄了。出示画面,引导学生背诵。(2)用填空形式练习背诵。天气( ),树叶( ),一( )叶子( )落下来。小结:背诵要讲究方法,抓住关键词语法、想象画面法,都是不错的背诵方法。9.随机学写生字“了、子”。(1)(课件出示田字格中的“了、子”)学生观察“了、子”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教师一边范写,一边讲解书写要领,学生观察并书空。 独体字。横撇的撇不宜长;弯钩沿竖中线写,稍弯。注意:教师示范横撇,要从左到右,起笔时稍重,

19、折时顿笔,轻轻往左下方撇。 独体字。对比“了”的写法。横撇短,弯钩长;横写在横中线上,略长。(2)随堂书写,教师巡视指导,挑选优秀作品投影,学生自评、练写。总结:我们在书写生字时,要注意观察笔画的位置,要做到一看二写三对照,养成良好的写字姿势,通过不断练习来写好汉字。(二)学习第2自然段过渡:秋天来了,天气转凉,树叶变黄,一片片地飘落下来。多么美丽的景色呀!其实,秋天来了,天空也会有变化哦,同学们,你们中间有谁留意过呢?1.(课件出示第2自然段)学生自由读、齐读,说一说:这一自然段写了哪些景物?(天空、大雁。)2.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天空、大雁。3.引导学生交流。(1)(课件出示几种关于

20、天空的图)引导学生观察:天空是怎样的?(2)指名读第1句话,秋天的天空是怎样的?(生答:蓝、高。)再引导学生说一说:生活中,什么是蓝色的?什么很高?(大海是蓝色的。山峰、大树很高。)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相关事物的图片。(3)体会“那么”的含义。教师读第1句话,重点读两个“那么”,同时逐渐展开双臂,表示“那么”的程度深。将“那么”替换成“非常、很”,指名读这句话,帮助学生理解。(4)(课件出示大雁南飞时排成的“一”“人”字形队)指名读第2句话,说一说:大雁在空中的队形像什么字?(一、人。)预设:大雁南飞和秋天有什么关系?大雁是候鸟,会随季节变化而迁徙。天气凉了,大雁从北方飞到南方比较暖和的地方过冬

21、,到第二年春天,气候暖和了,它们又从南方飞到北方生活。大雁总是排着整齐的队伍,由健壮的头雁带领大家飞行;中间是小雁,最后是老雁。如果有雁生病了,一只强健的大雁会陪伴它,非常团结友爱。它们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要保护它们。(5)(课件播放大雁飞行时变换队形的视频)学生观看视频,说一说:大雁是怎么飞行的?(一会儿排成个“人”字,一会儿排成个“一”字。)帮助学生理解“一会儿一会儿”表示变化快,再通过朗读加深体会。最后帮助学生理解大雁一会儿排成个“人”字,一会儿排成个“一”字的原因。4.学生根据对这一自然段的理解画画,全班评比,选出最符合段意、最美观的画,并请作画者说一说作画思路。5.师生配合读。师:天

22、空生:那么蓝,那么高。师:一群大雁生:往南飞,师:一会儿排成个生:“人”字,师:一会儿排成个生:“一”字。6.引导学生看板书,试着背诵第2自然段,同桌间互相检查,男女生比赛背诵。背诵指导:抓住关键词语“天空、大雁”,再结合天空的特点(蓝、高)以及大雁南飞时队形的特点(“一”字、“人”字)来背诵。7.随机学写生字“人、大”。(1)(课件出示田字格中的“人、大”)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同桌之间互相交流。(2)教师范写,讲解书写要领,学生一边观察一边书空。 独体字。撇从竖中线起笔;捺在撇的中上部起笔,捺脚与撇尖持平。 独体字。注意与“人”字写法的区别。撇要写成竖撇,捺在横中线下起笔,捺脚比撇

23、尖稍低。(3)随堂书写,教师巡视指导,挑选优秀作品投影,学生自评,练写。(三)学习第3自然段过渡:秋天可真美呀!作者不禁发出了这样的感叹(课件出示第3自然段:啊!秋天来了!)1.引导学生读好感叹句。师:这两个感叹句,我们朗读时语气要强烈些,谁愿意来试一试?(指名读)2.创设情境,激发朗读兴趣。(1)播放秋天美景的画面,教师渲染情境进行引读。秋天,天气是那么凉爽,金黄的树叶犹如一只只美丽的蝴蝶从树上翩翩落下,我们高兴地说道啊!秋天来了!秋天,天高云淡,大雁变换队形飞向南方,传来阵阵悦耳的歌声,我们不禁感叹道啊!秋天来了!(2)此时此刻,看到这样的秋天,你是怎样的心情?(3)带着这样的感受,读出自

24、己的心情吧!3.学生齐读第3自然段。教师指导学生熟读成诵。4.师生互说,感知情感。师:面对秋高气爽、黄叶飘飞、北雁南飞的秋景,作者发出了怎样的感叹?生:啊!秋天来了!师:这是第3自然段的内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生:喜欢秋天。师:小草发芽、溪流解冻、阳光明媚,这是哪个季节的景象?生:春天。师:你能仿照作者运用的句式来表达对春的喜爱吗?生:啊!春天来了!三、欣赏儿歌,拓展延伸过渡:同学们,我们也能像作者一样留心观察大自然,也会用自己手中的笔去赞美秋天吗?咱们来试试吧!1.(课件出示儿歌)引导学生阅读。(一)秋天到,树叶落,地上树叶多又多。捡起树叶作书签,我高兴,我快乐。(二)大雁整齐排成行,展

25、翅飞翔蓝天上。互相帮助真友爱,勇往直前飞南方。2.教师引导学生说一说秋天景色,并画一画。示例:(1)河水变得更加绿了。(2)野菊花一朵朵地开放了。(3)枫叶红胜火。小结:秋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现在正值秋季,请同学们投入秋的怀抱中去找一找秋天的变化,寻找秋天的足迹。四、练习说话,作业设计过渡:同学们,发现了吗?每个季节都有它独特的地方,冬天雪花纷纷扬扬,一夜间,会让树上白了、房子上白了,地上也白了。我们还可以堆雪人、打雪仗。冬天也是很美的。老师希望你们留心观察春、夏、秋、冬中的美丽景色,感受四季的美。1.你们能用一句话说说你喜欢哪个季节吗?指名说话,共同评议。2.完成本课对应训练。(同步巩固练参

26、见“世纪英才丛书世纪英才好学案”,阅读提升练参见“英才好阅读”丛书)渗透轻声、儿化音、“一”的变调(教学重点)(课件出示10个会认字)师:(指着“会、个”两个生字)这儿还有两个生字,长得可像了,仔细看。好,那个男生,你来说。生:它们头上都有“人”字。师:它们头上都有“人”字,真是有火眼金睛!它呀,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一个新偏旁人字头,跟我一起读。(师带读2次)认识了人字头,那么这两个字你们会不会记了?生:会。师:你会记哪个字?(指名回答)生:“个”上面是人字头,下面是个竖。师:合起来组成“个”,真好!还有“会”字,谁会说?生:我来说。“会”上面是个人字头,下面是个“云”,合起来就是“会”。师:你

27、们会认生字啦,真棒!接下来能把词语读好吗?(课件出示词语:凉了黄了来了叶子那么)师:你来说,你发现了什么?(指名回答)生:它们后面都是轻声。师:哎呀,你真是会发现啊!来,掌声送给他。他发现这些词语的后面都是轻声,轻声要读得又轻又短。谁来读?(指名读,读错纠正,鼓励下课多读)师:(手指课件上的“子”字,生读)“子”字本来读三声,在这里它读轻声。我们一起来读。生:叶子。(齐读)师:(指名读课件上的5个词语,纠正“那么”的读音,提示“那”是鼻音,“么”是轻声)跟我一起读。生:(齐读)那么。课件出示词语:一()群 一()会儿 一()片片 排成个“一()”字师:这里还有很多“一”组成的词语,读一读,看你

28、有什么新发现。生:它们长得一样,但读音不一样,有的读一声,有的读二声,有的读四声。师:你真是个发现小能手!掌声送给他。这些词语里都有“一”字,可是在不同的地方,它们的读音是不相同的。谁来读给大家听听呢?(指名读,请小老师领大家读,齐读)师:看一看,这儿还有一个特别的词语呢,(手指课件上的词语“一会儿”)谁来读?(生读)注意了,“会”“儿”的拼音,它们轻轻地连在一起多亲热呀,读的时候,要由“会”轻轻地滑向“儿”。(师领读)师:字音我们读准了,词语我们读好了,相信这一次我们能把课文读正确,自己读读课文吧!赏析:正确朗读课文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在这个教学片段中,教师紧扣低年段学生“读正确”的要求展开教

29、学,关注本课中的轻声、儿化音与“一”字的变调读法,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体会各种不同的读音,感受课文的音韵美。本文是一年级学生初次接触到的课文。季节的变化,直观上学生是不陌生的,但如何将所见变为所写,作者通过仔细观察给了学生一个很好的范例。教会学生学习课文则是万事开头难的第一难,难在学生的脑海里完全是未知的,因而教师要一步一步地教扶。教学中,我从字词入手,扫除学习课文的阻碍。拼音识字中,偏旁、笔顺、笔画、书写、字音的变化,一点一滴都要落实;“一片、一片片”的区别,让学生在比较中感受到用词的准确性,给学生一些潜移默化的影响。在课文教学中,我主要是让学生多读而不是多讲,初始不求全,力求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语文是多么有趣的一件事。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