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4 ,大小:51.82KB ,
资源ID:1411636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41163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桐城八中高三语文第一次月考测试题卷Word文档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b****2)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桐城八中高三语文第一次月考测试题卷Word文档格式.docx

1、人与世界接触,因关系的层次不同,可有五种境界:()为满足生理的物质的需要,而有功利境界;()因人群共存互爱的关系,而有伦理境界;()因人群组合互制的关系,而有政治境界;()因穷研物理,追求智慧,而有学术境界;()因欲返本归真,冥合天人,而有宗教境界。功利境界主于利,伦理境界主于爱。政治境界主于权,学术境界主于真,宗教境界主于神。但介乎后二者的中间,以宇宙人生的具体为对象,赏玩它的色相、秩序、节奏、和谐,借以窥见自我的最深心灵的反映;化实景而为虚境,创形象以为象征,使人类最高的心灵具体化、肉身化,这就是“艺术境界”。艺术境界主于美。 所以一切美的光是来自心的源泉:没有心灵的映射,是无所谓美的。瑞

2、士思想家阿米尔说:一片自然风景是一个心灵的境界。中国大画家石涛也说:山川使予代山川而言也山川与予神遇而迹化也。艺术家以心灵映射万象,代山川而宣言,他所表现的是主观的生命情调与客观的自然景象交融互渗,成就一个鸢飞鱼跃,活泼玲珑,渊然而深的灵境;这灵境就是构成艺术之所以为艺术的“意境”。 意境是“情”与“境”(意象)的结晶石。王安石有一首诗:杨柳呜蜩绿暗,荷花落日红酣。三十六陂春水,白头相见江南。前三句全是写景,江南的艳丽的阳春,但看了末一句,全部景象遂笼罩上,啊,渗透进一层无边的惆怅。回忆的愁思和重逢的欣慰,情景交织,成了一首绝美的“诗”。 在一个艺术表现里,情和景交融互渗,因而发掘出最深的情,

3、一层比一层更深的情,同时也透入了最深的景,一层比一层更晶莹的景;景中全是情,情具象而为景,因而涌现了一个独特的宇宙,崭新的意象,为人类增加了丰富的想象,替世界开辟了新境。正如恽南田所说:“皆灵想之所独辟,总非人间所有!”这是我的所谓“意境”。“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唐代画家张噪这两句训示,是这意境创现的基本条件。5什么是“意境”?选出理解错误的一项 ( ) A“意境”是区别于功利、伦理、政治、学术、宗教五种境界的一种“艺术境界”。 B在艺术创作中,以心灵映射万象,代山川立言,这种“灵境”就是“意境”。 C“意境”是“于天地之外,别构一种灵奇”,即在客观环境之外,能重新发现一种灵奇。 D“情”与

4、“境”(意象)的结晶石就是“意境”。6 据“意境”的概念,选出分析错误的一项。 ( )A龚定庵说:“西山有时渺然隔云汉外,有时苍然随几席前,不关风雨晴晦也!”西山的忽远忽近,不是物理学上的远近,乃是心中意境的远近。B方士庶说:“山川草木,造化自然,此实境也。因心造境,以手运心,此虚境也。虚而为实,是在笔墨有无间。”讲究“实中求虚”,“虚而为实”,即意境。C恽南田题洁庵图说:“谛视其境,一草一树,一丘一壑,皆洁庵灵想之所独辟,总非人间所有。其意象在六合之表,荣落的四时之外。”追求“灵想之所独辟”即意境。D采草药中引“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峙桃花始盛开”,其目的实在说明诗人“游心之所在,”就是他独辟的

5、灵境,创造的意象。7阅读全文,找出属于意境创现的基本条件的一项 ( )A一切美的光是来自心的源泉。可见,“心灵”意境显现的基本条件之一。B化实景为虚景有实景才能使人类最高的心灵具体化、肉体化,可知,实景是意境创现的最首要条件。C一个独特的宇宙,崭新的意象,才能为人类增加丰富的想象,替世界开辟新境,因此,“独特的宇宙”、“崭新的意象”是意境创现的基本条件。D情和景交融互渗,是意境创现的基本条件。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习题。 微子开者,殷帝乙之首子而帝纣之庶兄也。纣既立,不明,淫乱于政,微子数谏,纣不听。及祖伊惧祸至,以告纣。纣曰:“我生不有命在天乎?是何能为!”于是微子度纣终不可谏,欲

6、死之。乃问于太师、少师,曰:“殷不有治政,不治四方。纣沉湎于酒,妇人是用,乱败汤德于下。今殷若涉水无津涯,如之何?”太师曰:“王子,天笃下灾亡殷国。今诚得治国,国治身死不恨。为死,终不得治,不如去。”箕子者,纣亲戚也。纣始为象箸,箕子叹曰:“彼为象箸,必为玉杯;为杯,则必思远方珍怪之物而御之矣。舆马宫室之渐自此始,不可振也。”纣为淫泆,箕子谏,不听。人或曰:“可以去矣。”箕子曰:“为人臣谏不听而去,是彰君之恶而自说于民,吾不忍为也。”乃被发佯狂而为奴。遂隐而鼓琴以自悲,故传之曰箕子操。王子比干者,亦纣之亲戚也。见箕子谏不听而为奴,则曰:“君有过而不以死争,则百姓何辜?”乃直言谏纣。纣怒,曰:“

7、吾闻圣人之心有七窍,信有诸?”乃遂杀王子比干,刳视其心。微子曰:“父子有骨肉,而臣主以义属。故父有过,子三谏不听,则随而号之;人臣三谏不听,则其义可以去矣。”遂行。其后箕子朝周,过故殷虚,感宫室毁坏,生禾黍,箕子伤之,乃作麦黍之诗以歌咏之。殷民闻之,皆为流涕。太史公曰:“孔子称:微子去之,箕子为之奴,比干谏而死,殷有三仁焉。”(史记宋微子世家)注泆(y):放纵。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天笃下灾亡殷国 笃:沉重,重重 B则必思远方珍怪之物而御之矣 御:控制,据为己有 C刳视其心 刳:剖开 D过故殷虚 虚:虚无,空虚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8、( ) A乃问于太师、少师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B箕子者,纣亲戚也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C是何能为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D殷有三仁焉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10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纣王在位时朝政黑暗的一组是( ) 纣即立,不明,淫乱于政 为杯,则必思远方珍怪之物而御之矣 纣沉湎于酒,妇人是用,乱败汤德于下 乃被发佯狂而为奴 杀王子比干,刳视其心 宫室毁坏,生禾黍 A B C D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微子对纣王昏庸、政治腐败的状况十分担忧,而纣王自以为帝王之命是上天赐予的,对微子的多次劝谏置若罔闻。太师劝微

9、子为了国家得到治理而暂时离开。 B箕子在纣王第一次使用象箸时,便敏锐地看到这种做法如不加制止,将会使国家面临危机。殷朝灭亡后,他以麦黍之诗来抒发深沉的感伤之情。 C王子比干认为君主有了过失,做臣子的应以死劝谏,否则百姓将受害,而百姓是没有罪过的。他直言劝谏纣王,竟被纣王残忍地杀害。 D微子离去,箕子成了奴隶,比干直谏而死。在孔子看来,虽然他们采取了不同的方式,但都是仁者。司马迁实际上认同了孔子的这个评价。卷 12将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今殷若涉水无津涯,如之何?译文: (2)吾闻圣人之心有七窍,信有诸? (3)人臣三谏不听,则其义可以去矣13阅读下面两首唐诗,根

10、据提示,完成赏析。(6分) 春兴 城东早春 武元衡 杨巨源 杨柳阴阴细雨睛, 诗家清景在新春, 残花落尽见流莺。 绿柳才黄半未匀。 春风一夜吹乡梦, 若待上林花似锦, 又逐春风到洛城。 出门俱是看花人。(1)两首诗都写到了杨柳。武诗首句写杨柳的“阴阴”,表现了暮春时节柳色的葱茏翠绿,第三句写春风逐柳,化无形的乡思为有形的柳丝,情深意切。杨诗答:(2)两首诗在表达诗意上一重在“情趣”,一重在“理趣”。武诗的“情趣”体现在写景。如,第二句描写残花落尽,流莺鸣唱的阑珊春意,烘托了作者的乡思之情。杨诗:14、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5分)(1)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

11、。(李白将进酒)(2)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 ? 。(王实甫长亭送别)(3)然则诸侯之地有限, ,奉之弥繁, 。(苏洵六国论)(4)祸患常积于忽微, 。(5)天若有情天亦老, 。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8题 (22分)西行路上左公柳徐 刚一过酒泉,西风更烈。西行路上的荒漠与废墟,更加浓重地扑面而来,更大的戈壁更多的沙漠似乎一直延伸到了祁连山下,荒凉感震撼着我。晃动着金色叶片的小叶杨,蓬首垢面地屹立在风沙中的红柳,都留在身后了。真正高远的蓝天上,没有一丝云絮,戈壁滩上没有一只鸟,太荒凉太寂静。华夏民族鼎盛时期产生的丝绸之路,在它的必经之地河西走廊上留下了无数重重叠叠的脚印,以及

12、残损的、至今依然壮观的历史、地理、人文的景观。不妨说,那是人类行进的使命未竟,上苍殷殷的照拂未断。丝绸之路的相当一部分被沙漠埋没之后,河西走廊尽管历尽战乱、凋敝与风沙的进逼,至今不仅仍然存在着,且因为三北防护林的崛起,有了再度辉煌的可能。在兰州,在酒泉公园,不断有人告诉我这样的话:这是左公柳。那是苍老的纪念。风雨未及卷走的站立着的斑驳。历时一百二十余年的老杨树老柳树老榆树,粗糙的树皮如同当西征丁勇的盔甲一样,那横伸枝节的树冠虽然被厚厚的尘沙压着,却有掩不住的苍老的绿色,显示着植物世界生命的强大与韧性。因为这树,人们不能不想起左宗棠。左宗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从西安到兰州到新疆开辟了一条三千多里长

13、的大道并且在道路两旁种了三千多里树木,有效地阻挡了风沙线推进的官员。后人的诗赞实在不为过:上相筹边未肯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左公柳后来的命运如何?当年那一块告诫人们“勿翦勿伐”的告示牌,挡得往随后的风雨和贫困吗?对大西北的人民来说,维持生计所急需的是粮食与柴薪。对于身陷贫因中的人来说,要求他目光远大是天方夜谭。河西走廊的树木在漫长的历史时期中,无数次地遭受到人为的滥伐,以致河西的沙漠化日甚一日,富庶之地变得穷困潦倒。而在近代惟一一次最大规模的有组织的以军队为主力的植树,实际上是改变中国西北生态环境的一次伟大的实践。然而,这“新栽杨柳三千里”,在左宗棠离任不到三十年

14、的时间里,几乎砍伐殆尽。左宗棠之后,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中提出“于中国北部及中部建造森林”,主张“要造全国大规模的森林”。可惜这位高瞻远瞩的政治家受到社会、历史的种种条件的限制,孙中山先生的造林设想如同他热衷的修铁路一样,只能托付后人勉力为之了。今天的安西,左公柳已经寥寥了。代之而起的是西接敦煌东连酒泉的防护林及星星点点的固沙植被。三北地区8000公里的风沙线上,如今已建设了十五年的防护林体系,可以说凝聚着民族的智慧、先人的眼光、历史的重托。其壮观景象已经不是左公柳可以同日而语的了。然而,它所面临的困扰却与当年仿佛。“西北苦,甲天下,”至今犹是。风沙沿线的人民为三北防护林所奉献的人力与热情还能

15、维持多久?建国四十五年来汗水浇灌的林场普遍萧条,比三北防护林更艰难的三期及以后的工作又如何去完成?与此同时,局部生态环境的改善并没有改变整体恶化的态势,中国每年沙漠化土地的速度与面积仍然高居世界领先地位。一个伟大的工作,开头难,坚持下去更难,使之成为真正的绿色长城,庇荫半壁河山之日,那真是中华民族最盛大的节日!注解:三北防护林:国家在西北、华北、东北这三个风沙危害、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建设的大型防护林工程。15(1)第段所写的景色有怎样的特点?(2)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种景色?答:(1) (2) 16(1)第段中“第一个”“三千多里长的大道”“三千多里树木”等词语有何作用?(2)作者引用“后人的诗赞

16、”,在文中有何作用?17第段谈了左宗棠“告诫人们勿翦勿伐的告示牌”,也写了“这新栽杨柳三千里,在左宗棠离任不到三十年的时间里,几乎砍伐殆尽”,这些内容能不能删掉?为什么?18最后一段的划线句子中,“局部改善”指什么?“整体恶化”又指什么?这句话表明了作者怎样的观点?“局部改善”_ “整体恶化”_ _ 观点_五、语言表达与应用 (16分)19标点符号往往能引发人们的联想,例如:“省略号像一条漫长的人生道路,等着你去书写它留下的空白。”请以一种标点符号(省略号除外)为描述对象,写一个比喻句,形象地阐发某种生活道理。20福娃是北京2008年第29届奥运会吉祥物。下面是一段关于福娃贝贝的报道,请根据文

17、意概括出人们选择鱼娃作为贝贝原型的三点原因。福娃贝贝原型是来自江河湖海的鱼娃,她的头部纹饰使用了中国新石器时代的鱼纹图案。在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中,鱼作为吉祥物之一,在汉魏时代已在钱币图案中普遍使用了。因“鲤”与“利”谐音,“鱼”与“余”谐音,早有吉祥图案“渔翁得利”“富贵有余”,“鱼”和“水”的图案是繁荣与收获的象征,鱼娃贝贝代表繁荣,寓意是对世界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祝福。民间还有“鲤鱼跃龙门”的传说,“鱼跃龙门”为仕途得意、飞黄腾达的祝颂语,寓事业有成;“龙门”亦常用以比喻名望大的人,谁能得到他的援引,便声名鹊起,一路顺利,梦想便得以实现。还有远古时代,鱼一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食物之一。每年除夕

18、,餐桌上必然有鱼,暗示吉庆有余,一般人当时都不吃,不也就是图个“年年有余”吗?21台湾作家杨子在十八岁和其它中这样形容“青春”:“十八岁使我想起初长彩羽、引吭试啼的小公鸡,使我想起翅膀甫健、开始翱翔于天空的幼鹰。”你用什么来比喻你自己心目中的“青春”呢?仿照例句(结构与例句大体一致)写一句话。仿句:22仔细观察下边这幅漫画,请用简洁的文字向你的同学介绍这幅漫画。 针对漫画的命名,结合画面,简要说明你对漫画内涵的理解。六、作文 (60分)23阅读下面材料,按照要求作文。大海,烟波浩渺,广阔无垠,蕴藏着伟大的力量,人们常赞叹“海是江河的母亲”。而在一次作文大赛中,一位中学生的妙喻“大海的母亲是小溪

19、”,却让一位老作家赞不绝口。很多事情,从不同的角度看,往往会有迥然不同的认识。请以“换一个角度”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以写你的经历、体验、感受、看法,也可以编写故事、寓言。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答 案:1 C(A项中应读“识”应读zh;B项中“应”应读“yng”; D项中“疚”应读ji)2 C(A、“返朴归真”的“朴”应写作“璞”;B、“黄钟毁弃,瓦斧雷鸣”的“斧”应写作“釜”;D、“莫衷一事”的“事”应写作“是”,“慌慌不可终日”的“慌”应写作“惶”。3C(“从一而终”,本指感情始终如一,后来指妇女不再嫁。句中指对“平价医院”从始至终的关注程度。4C(“主旨描写出来”,主谓搭配不当;另外

20、,还缺少两个“的”字,可改为“有的文章主旨比较隐晦,不是用明白晓畅的文字直接表现的,而是借用某种修辞手段或表现手法,含蓄地揭示出来的”。“否则”与“不采取紧急行动”语义重复。D搭配不当,“惊叹”意为“惊讶赞叹”,可改为“感叹”。5C(“重新发现”错误)6 D (目的是说明地势高下不同,植物成熟期不同,“采草药不能拘以定月”,不是为了创设意境)7D(第一句中“情景交融互渗”,最后一句“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可知意境创现的基本条件为“情景交融”)8D(“虚”通“墟”,废址,废墟。9D(A、前者是副词,于是,就;后者是代词,译为“你的”。B、前者用于句末,表示判断语气;后者用于句中,表示提示与停顿。C

21、、前者为语气词,译为“呢”;后者为介词,译为“对”“向”。D、均是句末语气词,不译。10A(是箕子的推断,而不是“现实”;是殷朝灭亡后,而不是“纣王在位时”)11A(太师劝他离开不是“为了国家得到治理”,而是对国家“终不得治”的绝望;也非“暂时”。12(1) 如今我们殷朝好像要渡过一条大河,却没有渡口,又没有边岸一般,应当怎么办呢?(“津涯”应译作“渡口”“边岸”,“如之何”应译作“怎么办呢”。)(2) 我听说,圣人的心有七个孔窍,真的有这种情况吗? (“窍”应译作“孔窍”;“信”应译作“真的”“的确”;“诸”是“之乎”的合用,应译作“这种情况吗”。) (3) 人臣屡次劝谏不听,那么在道义上可

22、以离开不管了。(“三”并非确指“三次”,代指多次,“三谏”应译作“屡次劝谏”;“则”应译作“那么”;“去”应译作“离开”。13(1)杨诗的第二句着一“绿”字,表现了早春时节柳树的春色盎然(首句着一“清”字,表现了早春时节环境的清幽),第二句的“才”“半”二字暗示了早春时节柳色的嫩黄素淡,富有生机。(2)杨诗的“理趣”体现在对鉴赏春景的议论。诗人以上林苑的繁花似锦,游人如织,喧若闹市,衬托作者对早春清新景象的喜爱,借以表达创作见解:诗人必须感觉锐敏,努力发现新的东西,写出新的境界,不能人云亦云,老是重复那些已经熟滥的旧套。14、(1)奔流到海不复回 朝如青丝暮成雪 (2)晓来谁染霜林醉 总是离人

23、泪 (3)暴秦之欲无厌 侵之愈急 (4)智勇多困于所溺 (5)人间正道是沧桑四、15(1)荒凉,寂静。(2)从反面说明建造绿色长城,庇荫半壁河山的极端重要。16(1)既突出了左宗棠的开拓精神,又强调了左宗棠气魄之大、功绩之伟。(2)作者引用后人的诗赞,一方面直接歌颂了左宗棠造福后人之功,另一方面也增强了作品的文化内涵。17不能。作者选取这些内容,就是为了表现“一个伟大的工作,开头难,坚持下去更难”的主题。18“局部改善”:三北地区建设了十五年的防护林体系。(像“新栽杨柳三千里”那种左宗棠式的实践。)“整体恶化”:西北地区越来越严重的沙漠化趋势。表明作者希望西北的绿色工程彻底完成,而不仅仅是一时

24、一地的尝试。19参考例句:问号,就像人躬身自问一辈子,因为人生最大的困惑来自我们自身。20“鱼”的图案是繁荣与收获的象征。“鲤鱼跳龙门”寓事业有成和梦想的实现。 “鱼”暗含吉庆有余、年年有余之意。21十八岁使我想起扬鬃奋蹄、驰骋草原的骏马,使我想起含苞欲放、芬芳圣洁的玫瑰。22答案示例:内涵:时间是个不可逆的人生历程。少年时源于一种对生命的好奇与挥霍,老希望把时间前移;老年感慨于“夕阳无限好”,希望时间为自己倒流,抓住生命的美丽,弥补人生的遗憾。这两种愿望都是人之常情,但又是不可实现的,所以要把握当下,珍惜人生的每个过程;以一种平和、坦然的心态面对时间的流逝。23作文(略)附参考译文: 微子开

25、是殷朝帝乙的长子,帝纣的庶兄。纣王即位以后,昏昧荒淫,政治紊乱。微子屡次进谏,纣王不听。等到祖伊忧惧祸患将至,把此事告诉纣王。纣王却说:“我生有命,难道不是在天吗?这能把我怎么样呢?”微子料定纣王再也听不进谏言,因此想以死殉国,于是跑去问太师箕子和少师比干,说:“我们殷朝不行修明的政治,不能治理四方的百姓。纣王沉醉于酒宴,听信妇人的话,破坏汤王的德政。如今我们殷朝好像要渡过一条大河,却没有渡口,又没有边岸一般,应当怎么办呢?”太师回答他说:“王子啊,老天重重地降下灾难,来灭亡殷朝。现在如果真能救治殷朝,那么,国家治理好了,虽死也没什么遗恨。但假如自己死了,国家还得不到治理,那就不如远走他乡。”

26、箕子,是纣王的亲戚。纣王第一次使用象箸时,箕子便叹息道:“他既然使用象箸,便一定要用玉杯了;既然用了玉杯,那一定想把远方的稀世珍宝占为已有。从此将逐渐讲究车马的舒适和宫室的豪华,国家不可振兴了。”纣王淫逸无度,箕子进谏,纣王不听。有人劝他说:“可以离开不管了。”箕子说:“做臣子的向君主进谏,君主不听臣子就离他而去,这是彰显君主的过失而取悦于百姓的行径,我不忍心这么做。”于是箕子披头散发,假装疯癫做了奴隶。后来他就隐居不出,常常抚琴以抒发心中所郁积的悲痛。后世流传他的曲子,称为箕子操。王子比干,也是纣王的亲戚。他见箕子进谏,君主不听,箕子去做了奴隶,就说:“君主有了过失,做臣子的不以死谏争,百姓将受害,那百姓有什么罪过呢?”于是直言劝谏纣王。纣王大怒,说:“我听说,圣人的心有七个孔窍,真的有这种情况吗?”于是就杀了王子比干,挖出他的心来,看个究竟。微子说:“父子有骨肉之亲,而君臣以道义相桔合。因此父亲如果有过错,儿子屡次劝不听,就会继之以号哭;人臣屡次劝谏不听,那么在道义上可以离开不管了。”于是微子就远行了。 后来箕子朝拜周天子时,经过故都殷墟,感伤于宫室毁坏,禾黍丛生,箕子十分悲痛,就作了麦秀之诗来抒发内心感情。殷朝遗民听到了,都为之泣下。 太史公说:“孔子有言:微子离去,箕子为奴,比干谏死。殷朝有三位仁者。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