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44 ,大小:60.82KB ,
资源ID:14125041      下载积分:5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412504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预防医学与医学统计学总结.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预防医学与医学统计学总结.docx

1、预防医学与医学统计学总结绪论一预防医学 :是医学的一门应用学科,它以个体和确定的群体为对象,目的是保护、促进和维护健康,预防疾病、失能和早逝二预防医学特点 : 1.工作对象包括个体及确定的群体,主要着眼于健康和无症状患者; 2研究方法注重微观和宏观相结合,但更侧重于影响健康的因素与人群的关系; 3.采取的对策更具积极的预防作用,具有较临床医学更大的人群健康效应。三健康决定因素 :指决定个体和人群健康状态的因素。包括: 1、社会经济环境。 2、物质环境 3.个人因素。 4 卫生服务。四三级预防策略 : 1.第一级预防:又称病因预防,即防止疾病的发生。 2.第二级预防:在疾病的临床前期做好早起发现

2、、早期诊断、早起治疗的“三早”预防工作,以控制疾病的发展和恶化。 3.第三级预防: 对已患某些病者, 采取及时的、 有效的治疗措施, 防止病情恶化,预防并发症和伤残,延长生命。第一章 流行病学概论一流行病学 :是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防治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流行病学定义内涵 : 1.流行病学的研究对象时人群。 2.流行病学关注的事件包括疾病与健康状况。 3.流行病学主要研究内容是: ( 1)揭示现象( 2)找出原因( 3)评价效果。 4.流行病学研究和实践的目的是防治疾病、促进健康。二流行病学基本原 理: 1.分布论。 2.病因论。 3.健康 -疾病连

3、续带。 4 预防控制理论(三级预防理论) 5.数理模型。 6.流行病学的几个基本原则: ( 1)群体原则( 2)现场原则( 3)对比原则(核心) ( 4)代表性原则三流行病学的用途 : 1.描述疾病及健康状况的分布。 2.探讨疾病的病因。 3.研究疾病自然史,提高临床诊断、治疗水平和预后评估。 4.疾病的预防控制及其效果评价。 5.流行病学分支。第二章 疾病分布一疾病的分布 :即疾病的群体现象或称疾病的三间分布,是指疾病在时间、空间和人间的存在方式及其发生、发展规律。二疾病分布的测量指标 :1.发病率:指在一定期间内(一般为出现的频率。1 年)特定群中某病新病例2.罹患率 :与发病率一样,也是

4、测量人群新病例发生频率的指标。使用与小范围、短时间内疾病频率的测量(日、周、旬、月) ,常用于疾病暴发或流行时的调查。3 患病率 :也称现患率,指某特定时间内,总人口中现患某病者(包括新、旧病例)所占的比例。患病率 =发病率 * 病程。4 续发率 :也称二代发病率,指某传染病易感接触者中,在最短潜伏期与最长潜伏期之间发病的人数占所有易感接触者总数的百分率。5.死亡率 :指在一定时间期间(通常为 1 年)内,某人群中死于某病(或死于所有原因)的频率。死亡率是测量入群死亡危险最常用的指标。6.病死率 :表示一定时期内,患某病的全部病人中因该病死亡者所占的比例。三疾病的分布形式 (“三间分布” )1

5、.地区分布 :疾病的地方性: 由于自然环境和社会因素的影响而使一些疾病无需从外地输入,只存在于某一地区,或在某一地区的发病率水平总是较高,这种现象称为疾病的地方性。2.时间分布3.人群分布 :出生队列分析:将同一时期出生的人划归为一组称为一个出生队列,对其随访观察若干年,观察死亡等情况。 4.判断疾病地方性的依据: ( 1)该病在当地居住的各群组中发病率均高,并随年龄增长而上升。 ( 2)在其他地区居住的相似的人群组中,该病的发病率均低,甚至不发病( 3)外来的健康人,到达当地一定时间后发病,其发病率逐渐与当地具名接近( 4)迁出该地区的居民, 该病的发病率下降, 患者症状减轻, 或者呈自愈趋

6、向。 ( 5)当地对该病易感的动物也可能发生类似的疾病。5.移民流行病学 :是利用移民人群综合描述疾病的三间分布,而找出病因的一种研究方法。(区分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在疾病发生中的作用 *P34)四疾病流行强度1.散发:如当年的发病率未明显超过既往的一般发病率水平,即为散发。2.流行:指某病在某地区的发病率显著超过历年(散发)的发病率水平。3.大流行: 当疾病迅速蔓延,涉及地域广,短时间内可跨越省界、国界或洲界,发病率超过该地一定历史条件下的流行水平,称为大流行。4.暴发:是指在一个局部地区或者集体单位中,短时间内,突然出现大量相同的病人的现象。第三章 常用流行病学研究方法一概述1.流行病学研究

7、方法总体分为 :观察法、实验法、数理法三类。2.流行病学常用名词 :( 1)目标人群:即研究结果能够适用和推论到的人群。 ( 2)源人群:目标人群中适合研究的人群,或者说能够产生合格的研究对象的人群( 3)研究对象:来自源人群的直接用于研究的人体。二描述流行病学方法1、描述流行病学 :又称描述性研究。它是专门调查或常规记录所获得的资料,按照不同地区、不同时间和不同入群特征分组, 以展示该人群中疾病或健康状况分布特点的一种观察性研究。2.现况研究 :是描述性研究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方法。它是在某一群中, 应用普查或抽样调查的方法收集特定时间内、 特定人群中疾病、 健康状况及有关因素的资料, 并对

8、资料的分布状况、 疾病与因素的关系加以描述。 因为现况研究所获得的资料室在某一时间横断面上收集的,故又称横断面研究。3.现况研究的种类 :( 1)普查 :就是对总体中所有的个体均进行调查。 ( 2)抽样调查 :按一定的比例从总体中随机抽取有代表性的一部分人 (样本) 进行调查, 以样本统计量估计总体参数,称为抽样调查。 (抽样方法误差小大排序:分层、系统、随机、整群) +多级抽样。三分析流行病学方法1.分析流行病学 :也称分析性研究。 它是进一步在有选择的人群中观察可疑病因与疾病和健康状况之间关联的一种研究方法(分析流行病学主要有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两种方法。前者按是否患病将研究对象分组,

9、了解他们在研究因素的暴露方面有无差别; 后者则是按是否暴露于所研究的可疑病因将研究对象分组,前瞻性地观察他们的发病水平是否有差别)2.病例对照研究 :是选择患有和未患有某特定疾病的人群分别作为病例组和对照组, 调查各组人群过去暴露于某种或某些可疑危险因素的比例或水平, 通过比较各组之间暴露比例或水平的差异,判断暴露因素是否与研究的疾病有关联及其关联程度大小的一种观察性研究方法。3.暴露: 是指研究对象曾经接触过某些因素或者具备某些特征。4.病例对照研究特点: ( 1)观察性研究( 2)研究方法是回顾性的,是由“果”至“因”的,只初步检验病因假设( 3)可以观察一种疾病与多种因素之间的关联。5.

10、病例对照研究的种类: ( 1)非匹配病例对照研究( 2)匹配病例对照研究:频数匹配、个体匹配。(采用匹配的目的:一是为提高研究效率,减少样本含量。二是控制混杂因素,以避免研究中存在混杂偏移。 )6.OR:也称为比数比、 优势比或交叉乘积比。 病例对照研究中采用比值比来估计暴露与疾病之间的关联程度。 OR的含义与 RR相同。疾病率小于 5%是, OR与 RR的值较接近。7.队列研究 :是将一个范围明确的人群按是否暴露于某些可疑因素或暴露程度分为不用的亚组,追踪各组的结局并比较其差异, 从而判定暴露因素与结局之间有无关联及相关程度大小的一种观察性研究方法。 (性质是前瞻性的,所有又有人称之为前瞻性

11、研究,是由“因”至“果”的,因果关联的说服力大于病例对照研究。 )8 队列研究的类型 :前瞻性队列研究、历史性队列研究、双向性队列研究。9.队列研究的优点 :( 1)研究结局是亲自观察获得, 一般比较可靠 ( 2)是由“因” 至“果”观察,符合因果关系的时间顺序,论证因果关系的能力较强( 3 )可计算暴露组和非暴露组的发病率,能直接估计暴露因素与发病的关联强度。 ( 4)一次调查可观察多种结局。局限性 :( 1)不宜用于研究发病率很低的疾病, 否则需要的研究对象数理过大, 费用过高( 2)观察世界长,易发生失访偏倚( 3)耗费的人力、物力和时间较多( 4)设计的要求高,实施复杂( 5)在随访过

12、程中,未知变量引入人群,或人群中已知变量的变化等,都可使结局受到影响,使分析复杂化。10.统计推断 :( 1)累积发病率 =观察期间发病例数 / 观察开始时的人数(固定队列)(2)相对危险度 RR:是暴露组发病率 (或死亡率) 与非暴露组发病率 (或死亡率) 的比值 ,RR表示暴露组发病或死亡的危险是非暴露组的多少倍( RR=Ie/Io)(3)归因危险度 AR:也叫特异危险度或超额危险度。 因为它是暴露组发病率与对照组发病率的差值,还可以称之为率差( AR=Ie-Io),AR 表示暴露人群与非暴露人群比较,所增加的发病(死亡)率; AR%=Ie-Io/Ie 100%=RR-1/RR, AR%是

13、指暴露人群因某因素暴露所致的某病发病或死亡占该人群该病全部发病或死亡的百分比。(4)人群归因危险度 PAR:是人群中某病发病(死亡)率与非暴露人群该病发病(死亡)率的差值,表示总人群因暴露于某因素而导致的某病发病(死亡)率 PAR=It-Io(It 全人群的率),PAR%=It-Io/It 100%(评价某致病因素对人群危害程度使用)四实验流行病学方法1.实验流行病学的基本特征 :( 1)要施加干预措施( 2)是前瞻性观察(即必须直接跟踪研究对象,这些对象虽不一定从同一天开始,但必须从一个确定的起点开始跟踪) ( 3)必须有平行对照,即实验组合对照组。 ( 4)随机分组2.临床试验 :是将临床

14、病人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试验组给予某临床干预措施,对照组不给予该措施,通过比较各组效应的差别判断临床干预措施效果的一种前瞻性研究。3.盲法观察 :单盲、双盲、三盲。第四章 偏倚的控制与病因推断流行病学研究的随机误差是精确性的问题,系统误差是真实性的问题。一偏倚的概念1.偏倚 :是指在研究或推论过程中所获得的结果系统地偏离真实值。(偏倚属于系统误差,是一种人为的非随机误差)二常见偏倚及其分类1.选择性偏倚 :(1)入院率偏倚( 2)检出症候偏倚( 3)现患病例 -新发病例偏倚(答偏倚( 5)易感性偏倚( 6)时间效应偏倚( 7)领先时间偏倚2.信息偏倚 :(1)诊断怀疑偏倚( 2)暴露怀疑偏

15、倚( 3)回忆偏倚( 4)报告偏倚(偏倚( 6)错误分类偏倚4)无应5)测量3 混杂偏倚 :二病因及其推断1.多因学说 :( 1)流行病学三角( 2)轮状模型( 3)病因网2 病因的类型 :(1)充分病因( 2)必需病因( 3)组分病因3.应用流行病学方法研究病因,可分为四个阶段 :(1 )总结现象( 2)建立假设:求同法、求异法、共变法、求同求异法、剩余法( 3)建议假设( 4)病因推导4 因果关系的判断标准 :( 1)关联的强度:通常用相对危险度( RR)或比值比( OR)的大小比较。 RR或 OR 值越大,则是因果关联的可能性越大。 ( 2)关联的重复性( 3)关联的特异性( 4)关联的

16、时间性( 5)剂量 -反应关系( 6)关联的合理性( 7)实验证据( 8)相似性第五章 诊断试验和筛检实验筛检、诊断和治疗可以组成一个完整的防治疾病过程一 1.筛检 :是运用快速、简便的检验、检查或其他措施,在健康的人群中,发现那些表面健康,但可疑有病或有缺陷的人。筛检也称筛查。2.诊断 :是指在临床上医务人员通过详尽的检查及调查等方法收集信息、资料,经过整理加工后对病人病情的基本认识和判断。3.诊断试验和筛检试验的区别:(1)目的不同:筛检试验是用以区别可疑病人与可能无病者,诊断试验是用来区别病人与可疑有病但实际无病的人(2)观察对象不同:筛检是以健康或表面健康的人为观察对象,诊断试验时以病

17、人或可疑病人为观察对象(3)试验的要求不同:筛检试验要求快速、简便、灵敏度高,最好能检出所有病人;诊断试验要求科学、准确,特异度高,最好能排除所有非病人(4)所需费用不同:诊断试验常常使用医疗器械或实验室方法,一般花费较高;筛检试验则应使用简单、价廉的方法(5)结果的处理不同:筛检试验阳性者须作进一步的诊断或干预,二诊断或干预,二诊断试验阳性者要给予治疗。二诊断试验和筛检试验的评价1试验评价的基本步骤: ( 1)确定金标准( 2)选择研究对象( 3)确定样本含量( 4)盲法同步测试( 5)整理分析资料( 6)质量控制2 评价指标:( 1)灵敏度: 真阳性率 灵敏度 =a/a+c( 2)特异度:

18、真阴性率 特异度 =b/b+d( 3)假阳性率:误诊率 假阳性率 =1-特异度( 4)假阴性率:漏诊率 假阴性率 =1-灵敏度( 5)约登指数:正确指数 约登指数 =(灵敏度 +特异度) -1第六章 公共卫生监督1、公共卫生监测 :是连续地、系统地收集疾病或其他卫生事件的资料,经过分析、解释后及时将信息反馈给所有应该知道的人,并且利用监测信息的过程。2、被动监测 :下级监测单位按照常规上级监测资料,而上级监测单位被动接受3、主动监测 :上级监测单位专门组织调查或者要求下级监测单位严格按照规定收集资料第九章 临床预防服务与健康管理1、临床预防服务 :是指由医务人员在临床场所对健康者和无症状“患者

19、”的健康危险因素进行评价,实施个性化的预防干预措施来预防疾病和促进健康。2、临床预防服务的主要内容 :求医者的健康咨询健康筛检免疫接种化学预防3、健康危险因素评价 :是指从个体或群体健康信息咨询或调查、体检和实验室检查等过程中收集各种与健康相关的危险因素信息,为进一步开展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第十章 健康行为干预1.健康行为 :包括个体或群体可观察到的、外显的行动, 也包括人的思想活动和情感状态。2.健康行为分类 :(1)预防性健康行为( 2)疾病行为( 3 )病人角色行为3.健康促进:( WHO)定义是促使人们维护和提高他们自身健康的过程,是协调人类与环境的战略,它规定个人与社会对健康

20、各自所负的责任。 (是指一切能促使行为和生活条件向有益于健康改变的教育和环境支持的综合体)4.健康促进的三项基本策略 :( 1)倡导( 2)增权( 3)协调5.健康咨询 :是临床场所尤其是初级卫生保健场所帮助个体及家庭改变不良行为最常用的一种教育方式 . 基本模式“ 5A 模式 ”:评估、劝告、达成共识、协助、安排随访。 (最终通过病人自己的行动计划,达到既定的目标)6、健康咨询的原则 建立友好关系鉴定需求移情调动参与保守秘密尽量提供信息和资源第十一章 合理营养指导1、推荐摄入量( RNI):是指可满足某一特定性别、年龄及生理状况的群体中需要量的摄入水平,相当于传统的每日膳食中营养素供给量(

21、RDA)97%98%个体2、蛋白质互补作用 :由于各种食物蛋白质中必需氨基酸模式不同,通常将富含某种必需氨基酸的食物与缺乏该种必需氨基酸的食物互相搭配混合食用, 混合后食物蛋白质中必需氨基酸模式更接近理想模式,从而提高膳食蛋白质的营养价值。3、氨基酸评分 (AAS):指被测食物蛋白质的必需氨基酸评分模式与推荐的理想模式或参考蛋白模式比较来反应蛋白质构成和利用率的关系。4、蛋白质(见 P183)维生素 A、维生素 D(见 P188) 叶酸( leaf acid 见 P189)5.人体对热能的需要包括 :基础代谢、体力活动、食物的热效应6.合理营养 :即为平衡而全面的营养。也称平衡膳食,能满足机体

22、所必须的能量和营养素的需要,而且营养素之间的比例适宜的膳食。7.平衡膳食的基本要求 :( 1)选择食物要多样,合理配餐( 2)满足能量和营养素供给量及合理比例( 3)合理的烹调加工方法,减少营养素的损失( 4)合理的膳食制度和良好的进食环境( 5)食物应感官性状良好,多样化,并能满足饱腹感。第十二章 人群健康及社区预防服务1.社区卫生实施的原则 :( 1)以健康为中心( 2)以人群为对象( 3)以需求为导向( 4)多部门合作( 5)人人参与2.社区预防服务 :是以健康为中心、社区为范围、全人群为对象的综合性健康促进与疾病预防服务。3.社区服务内容包括: 卫生信息管理健康教育传染病预防慢性非传染

23、病预防精神卫生妇女保健儿童保健老年保健残疾康复计划生育技术服务4、社区诊断 :是借用了临床上“诊断”名词,指的是社区卫生工作者通过一定的定性和定量的调查研究方法, 收集必要的资料, 通过科学、 客观地分析确定并得到社区人群认可的该社区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及社区现有资源状况,为社区预防服务计划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对社区健康问题进行诊断)5、社区诊断的目的意义:确定社区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寻找造成这些公共卫生问题的可能原因和影响因素确定本社区预防服务要解决的健康优先问题与干预重点人群及因素为社区预防服务效果的评价提供基线数据为社区其他工作打下基础6 社区预防服务项目制定与实施包括 :预防动员、社区诊

24、断、制定社区健康的工作计划、实施、监测和评价第十三章 环境卫生1、环境污染 :由于人为的或自然的原因,各种污染物进入环境,使环境的组成与性质发生改变,扰乱了生态平衡,对人类健康造成了直接的或间接的或潜在的有害影响2、公害: 严重的环境污染危害3、公害病 :由环境严重污染引起的地区性疾病4、二次污染 :是指排入到环境中的一次污染物在环境物理、化学、生物因素作用下本身发生变化, 或在环境中与其他化学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形成理化性质与一次污染物不同的新污染物。5、光化学烟雾 :是以汽油作为动力燃料以后出现的一种新型大气污染物。6、生物标志物 :接触性生物标志物效应性生物标志物易感性生物标志物7.污染

25、物对人体健康损害的性质与程度受 :污染因素、机体因素和环境因素的联合效应。8、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间接危害 :温室效应形成酸雨破坏平流层的臭氧层第十四章 食品安全与食源性疾病1.食物中毒 :系指摄入含有生物性、 化学性有毒物质的食物或把有毒有害物质当作食品摄入后所出现的非传染性的急性、亚急性疾病。2、黄曲霉毒素 :损害主要是肝脏损害; 沙门菌食物中毒 :多见于夏秋季,中毒症状主要是头痛、恶心、呕吐、腹泻、腹痛; 副溶血弧菌食物中毒 :常见沿海地区,海产品食物,中毒症状主要是腹痛,腹泻,粪便为水样,里急后重不明显。 变形杆菌食物中毒(见 P244)第十五章 职业卫生服务与职业病管理1、职业性有害

26、因素 :是指生产劳动过程及其环境中产生和(或)存在的,对职业人群的健康、安全和作业能力可能造成不良影响的一切要素或条件的总称2.职业有害因素类型 :( 1)物理有害因素( 2 )化学有害因素( 3)生物有害因素( 4)不良生理、心理性有害因素。3、中暑:热射病热痉病热衰病4、职业卫生服务的核心内容:工作场所的健康需求评估职业人群健康监护健康危险度评价危害告知、 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职业病和工伤的诊断、 治疗和康复服务实施与作业者健康有关的其他初级卫生保健服务职业场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救援。5.职业病致病条件 :( 1)职业有害因素。 ( 2)作用条件( 3)个体危险因素6、职业病的特点:病因

27、明确,为职业性有害因素,控制病因或作用条件,可消除或减少疾病发生病因与疾病之间一般存在接触水平(剂量)效应(反应)关系,所接触的病因大多是可检测和识别的群体发病, 在接触同种职业性有害因素的人群中常有一定的发病率, 很少只出现个别病人早期诊断、及时合理处理,预后、康复效果较好。大多数职业病目前尚无特殊治疗方法,发现愈晚,疗效也愈差重在预防,除职业性传染病外,治疗个体无助于控制人群发病7、职业病诊断的原则: 职业史职业卫生现场调查与危害评估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第十六章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与控制1.慢性非传染疾病的 4 种共同危险因素 :吸烟、饮酒、不健康饮食、静坐生活方式。2、高血压的危险因

28、素 : 高血压的发生即受遗传因素的影响,又与个人的生活方式有关,是二者长期相互作用的结果, 其中个人的生活方式起主要作用。 目前比较公认的导致高血压的因素有高盐饮食、蔬菜和水果摄入量少(钾、镁离子摄入少) 、肥胖、体力活动少、过量饮酒、精神高度紧张等。3、高血压的预防与控制 : 1、限制钠盐摄入量2、增加新鲜蔬菜、瓜果的摄入,补充钾、镁离子3、限制饮酒及戒酒4、减轻体重5、适度的体力活动和体育运动6、其它 :1 戒烟 ; 2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4、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1、高血压 2、高胆固醇血症 3、吸烟 4、糖尿病 5、肥胖第十七章 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1、传染病流行过程的三个环节:传染源、

29、传播途径、易感人群2、传染源 :是指体内有病原体生长、繁殖并且能排出病原体的人和动物。3、病原携带者 :是指没有任何临床表现而能排出病原体的人。带菌者、带毒者和带虫者统称为病原携带者。4、经空气传播其方式包括经飞沫、飞沫核和尘埃传播。5、影响人群易感性升高的主要因素: 1 新生儿增加、然消退、 4 免疫人口死亡2 易感人口迁入、3 免疫人口免疫力自6、影响人群易感性降低的因素: 1 计划免疫、 2 传染病流行7、针对易感者的措施:免疫预防药物预防个人预防影响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因素 : 1 自然因素、 2 社会因素常见传染病的接种: 1 卡介苗:新生儿初种, 7 岁复种, 12 岁复种(农村);2

30、 麻疹疫苗: 8月龄初种, 7 岁加强; 3 乙肝:新生儿 1 次,1 月龄 2 次,6 月龄 3 次,7 岁加强; 4 百白破: 3 月龄 1 次, 4 月龄 2 次, 5 月龄 3 次, 1.52 周岁加强, 7 岁白破二联疫苗加强; 5 脊髓灰质炎活疫苗: 2月 1次,3月 2次,4月 3次,4岁复服。第十八章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其应急策略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概念 :指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 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 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分级:特别重大(级)、重大(级) 、较大(级)和一般(级)医学统计学标准误 :反映均数抽样误差大小的指标,是样本抽样误差的标准差。标准差 :也称均方差( mean square error ),是各数据偏离平均数的距离的平均数,它是离均差平方和平均后的方根, 用 表示。标准差是方差的算术平方根。 标准差能反映一个数据集的离散程度。平均数相同的,标准差未必相同。系统误差 :指数据搜集和测量过程中由于仪器不准确、标准不规范等原因,造成观察结果呈倾向性的偏大或偏小,这种误差称为系统误差。总体 :根据研究目的确定的同质的研究对象的全体(集合)。样本 :从总体中随机抽取的部分研究对象。样本中所包含的个体数称为样本含量。变异 :由于一种或多种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