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0 ,大小:32.16KB ,
资源ID:14195723      下载积分:5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419572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三年级上册字帖29页word.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三年级上册字帖29页word.docx

1、三年级上册字帖29页word城 关 四 小 写 字 课 程 教 材 开 发 组 编 印这个工作可让学生分组负责收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每周一换。要求学生抽空抄录并且阅读成诵。其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所以内容要尽量广泛一些,可以分为人生、价值、理想、学习、成长、责任、友谊、爱心、探索、环保等多方面。如此下去,除假期外,一年便可以积累40多则材料。如果学生的脑海里有了众多的鲜活生动的材料,写起文章来还用乱翻参考书吗? 技法篇: 要练说,得练听。听是说的前提,听得准确,才有条件正确模仿,才能不断地掌握高一级水平的语言。我在教学中,注意听说结合,训练幼儿听的能力,课堂上

2、,我特别重视教师的语言,我对幼儿说话,注意声音清楚,高低起伏,抑扬有致,富有吸引力,这样能引起幼儿的注意。当我发现有的幼儿不专心听别人发言时,就随时表扬那些静听的幼儿,或是让他重复别人说过的内容,抓住教育时机,要求他们专心听,用心记。平时我还通过各种趣味活动,培养幼儿边听边记,边听边想,边听边说的能力,如听词对词,听词句说意思,听句子辩正误,听故事讲述故事,听谜语猜谜底,听智力故事,动脑筋,出主意,听儿歌上句,接儿歌下句等,这样幼儿学得生动活泼,轻松愉快,既训练了听的能力,强化了记忆,又发展了思维,为说打下了基础。 一、什么是八卦格 3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

3、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 二、“双姿”详解 4 三、硬笔

4、书法间架结构要领 6 四、汉字间架结构28法 11 五、楷书间架结构例谈 14 字帖篇: 三年级上册生字表 21技法篇一、 什么是八卦格什么是八卦格?2019年11月20日,中央电视台10套我爱发明栏目播放了书法家翟东的发明八卦格练字法。八卦格在田字格、回宫格的基础上,增添了正八边形字框和四个角标,能把所有汉字容纳其中。使练习者一目了然地了解汉字点画位置及结构特征,很快掌握汉字的书写方法。这种方法比起传统的田字格、米字格、回宫格等方法有诸多优点。田字格和米字格都只有一个点位可以参照,不容易弄清汉字点画的位置;回宫格也只有四个参照点。而八卦格则有多达二十五个参照点。因而使学习者能很容易找准汉字的

5、每一个点画的起止位置、走向及变化,从而写好汉字。所以小学生借鉴八卦格练习书法是一种不错的选择,将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图)技法篇二、 “双姿”详解“写 字 双 姿”要 求 细 则一、坐姿硬笔字和毛笔字的坐姿大体相同。正确的姿势是“头正、身直、肩松、足安”八个字,臀部坐在椅子上,大腿不上椅,胸离桌沿约一拳远。头正,就是头部端正,稍微向前,呈端正之势。这样视线直,下笔就容易看得准。头距纸面约一尺远,不要低伏在纸前,也不要向左右侧偏。这样可防止视力损伤,有利于把字写端正。身直,就是身子要坐得正直,不能侧偏,两肩齐平,腰部挺直,呈挺健之势。这样能保持精力充沛,另外胸部不要贴桌沿,距离约一拳远,以免妨

6、碍呼吸,并能预防长期造成的脊柱弯曲。肩松,就是两肩放松,两臂自然撑开,放在桌面上呈均衡之势,两肘悬空。右手执笔,左手按纸,这样写字时能挥笔自如,横易平,竖易直,撇捺也易放得开。足安,就是两脚要自然平放地面,与肩同宽,双腿不要交叉、伸展或蜷曲,呈稳定之势。二、执笔姿势1、毛笔执笔毛笔执笔常用的是五指法(古称拔镫法):按、压、钩、顶、抵,充分说明了五指执笔各指间的相互关系。按:用大拇指上指端,从笔管的左侧面按住与食指共同捏住笔管。压:用食指的上节与拇指相对捏住笔管。钩:即中指弯曲钩住笔管。向下、向左下、右下运笔时主要靠中指钩的力量。顶:用无名指的指甲根部顶住笔管,起到由里向外的推动作用,它的用力和

7、中指是相对的,写钩、挑等笔划时靠顶的动作。抵:因无名指力量不足,小指紧紧依附在无名指下面而碰不到笔管,用力方向随无名指,起辅助作用。五个指头配合运用就能把笔管牢牢地控制在手里。五指的力量集中在笔上,笔就自然稳固,但不要用僵劲,运笔时要自然灵活,各指力量既有主次,又相互配合。毛笔执笔还须做到五项要求:即指实、掌虚、腕平、肘起。指实:就是五个手指都要实,小指紧贴无名指,其余手指都着实贴住笔管。掌虚:就是要求执笔掌心空虚,好象握一个鸡蛋,小指和无名指都不要碰到掌心。腕平:就是手腕要与桌面平行(主要是指横向而不是纵向),这样有利于把笔竖直,便于运腕。肘起:即右臂完全悬空,腕和肘都不靠在桌面上,一般要求

8、下臂与桌面平行(横向与纵向都平),用于写大字、写行草书的时候,对一般小学生不强作要求,小学生一般都是写小、中字,利用枕腕和悬腕即可。关于执笔高低,可以灵活掌握。有小字一寸、中字二寸、大字三寸之说,小学生练字,小指离笔头一、二寸之间即可。2硬笔执笔(“一尺一寸一拳”:胸离桌,一拳头;手执笔,只一寸;眼和纸,离一尺。)硬笔包括铅笔、钢笔、圆珠笔等,执法类同。硬笔执笔方法可概括为捏、托、垫、靠。捏,用大拇指、食指捏住笔杆离笔尖约一寸的地方。托,用中指第一节垫在笔杆下端。垫,无名指、小指依次自然弯向手心,并放在中指下方。靠,笔杆后端斜靠在虎口接近食指最高处。使笔杆倾斜度保持在45o60o为宜,写小字倾

9、斜角宜大,写大字倾斜角宜小,以充分保证笔尖的活动范围,发挥弹性作用。执笔规范、持久。另外,写硬笔字手腕要着桌面,横向略倾,不能外翻,以保持笔尖始终朝左前方,才能运用自如,避免出现拖笔写字的错误用笔方法。技法篇三、硬笔书法间架结构要领(1)上面是宝盖的字,其余笔画应帽于其下。如:宇、宙、定(2)下面有底托状的字,其余笔画应托于其上。如:至、孟、圣(3)以左半部为主的字,左边要高,右边要低。如:部、幼、即(4)以右半部为主的字,右边要长,左边要短。如:绩、议、读(5)有横担的字,中横应该写得长些;如:喜、吾、安(6)有竖笔贯中的字,中竖应正直不歪。如:甲、平、干、午(7)勾拿笔不应弯曲、短小。如:

10、葡、萄、蜀、葛(8)勾衄笔不应直长。如:句、匀、勿(9)横短撇长;如:左、在、尤、龙(10)横长撇短;如:右、有、灰(11)横画短竖画长的字,撇捺应延伸。如:木、本、朱(12)横画长竖画短的字,撇捺应缩短。如:乐、集(13)横长竖短。如:十、上、下、士(14)横短竖长。如:才、斗、丰、井(15)上下有横画的字,应上短而下长。如:丕、正、亚(16)左右有竖画的字,左边应收而右边伸展。如:目、自、因、固(17)左为撇画右为竖画的字,应左撇短右竖长。如:川、升、邦(18)左为竖画右为撇画的字,左竖应手敛而右撇应放展。如:伊、侈、修(19)有几点的字,各点方向要不同,使其有所变化。如:亦、赤、然(20

11、)有数横画的字,各横长短要不同,使其不显得呆板。如:三、冉(21)由两个相等部分组成的字,左右要均匀。如:颜、顾(22)由三部分组成的字,中间务正。如:御、谢、树(23)由上下两部分构成的字,上下两部分各占一半,中间稍加变化。需、留(24)由上中下三部分组成的字,头和尾伸缩要得当。如:章、意、素、累(25)左偏旁小的字,要上边取齐如:吸、呼、峰、峻(26)右偏旁小的字,要下边取齐。如和、知、细(27)外为四叠的字(四个口),整个字形要正方。如:嚣、器(28)内为四叠的字,布置要均匀、紧密。如:爽、齿(29)斜勒笔画不要写平,写平了则没有气势。如:七、也(30)平勒画若写斜了则不端正。如:云、去

12、、且、旦(31)纵捺之字,要积聚起笔,收拢尾笔。如:丈、尺、史、又(32)纵戈之字,最忌无力而又弯曲。武、成、或(33)横戈笔画不怕弯曲。如:恩、息、必、志(34)伸钩之字应抱持。如:勉、旭、抛(35)承上之“人”字,应恰在正中。天、父、外、文(36)屈钩笔之势,应缩小才好。如:鸠、辉(37)马齿的钩锋,应对着四点之中。如:鸟、马(38)上边为平画的字,其顶应相齐。如:师、明、既、野、(39)下边为平画的字,应与底对齐。如:朝、故、辰(40)有几个捺画的字,应有缩有伸。如:谈、茶、黍(41)有几个钩提的字,有的要挑起钩,有的要藏笔锋。如:禁、林、森(42)上下有钩提的字,下钩明显而上钩要隐藏。

13、如:哥、柔(43)有俯钩和仰钩的字,俯钩要短,仰钩要长。如;冠、寇、宅(44)以上部为主的字,应让上边宽。如:普、皆、齐(45)纵腕笔,应弯曲而有力。如:风、飞、气(46)横腕笔,应圆润俊秀。如:先、见、元、毛(47)纵撇最忌象老鼠的尾巴。如;庭、居、底(48)有并排几个撇的字,不要写成象一排牙齿如:友、及、反、皮(49)连着三撇的字,下撇应顶着上撇的中间。如;修、参、须、形(50)三点的写法,下点的提锋应与上点的结尾相对应。如:治、洪、流、海(51)以下部为主的字,下部应宽。如:表、禹(52)以右部为主的字,右部可丰满些。施、腾、靖(53)以左部为主的字,左部应大些。如:敬、敛、刘(54)以

14、左右为主的字,中间宜小。如;弼、辩、衍、仰(55)以中间为主的字,中部应大。如:掷、番;(56)以上下为主的字,中间应小。如:莺、寡(57)卜字要写正不要偏,与上截的中间相对。如:是、足、走(58)土字要写正不要偏,与下截左边的竖画要对正。如:者、老、考(59)结构错综复杂的字,要穿插对应退让,但不能乱。如:繁、馨(60)结构紧密的字,布置要得当,不要显得拥挤杂乱。如:继、缠(61)当悬针的笔画若成垂露(结尾如露珠、圆形),则不美观。如:车、申、中、巾(62)当垂露的若悬针,则显得无力。如:卓、单(63)字体虽是斜的,但字心要正。如:易、乃、母、力;(64)字体本是正的,要写得有骨力;如:正、

15、主、本、王(65)字本来就瘦的,字形不要写得太短。如:身、目、耳、贝;(66)字本来就矮的,就写得粗壮些。如:白、工、日、四(67)盖下(指人)的写法要使撇和捺匀称。如:会、合、金、命;(68)趁()的写法要左右相称。如:琴、吝、各、谷(69)虽宜肥的字,但不要显得臃肿;如:土、山、公、止(70)虽宜瘦的字,但不要显得太瘦。如:了、寸、才、卜(71)笔画少的字,要写的丰满些;如:上、下、千、小(72)笔画多的字,要写的均匀。如:赢、鼎(73)堆叠的字,也要消溶纳实,既不拥挤,也不松散;如:晶、磊、森(74)积累的字,要笔画清晰。如:糜、零、靡(75)下面的横画,应该稍微长点,以与右竖的末尾相接

16、。如:口、日、田、(76)末钩应该稍微拖长一点,使之好象带有往下的趋势。如:丁、宇、亭(77)走之上的字,应上略大而下稍小。如:远、还、逮(78)横长撇短的字,右边不宜用捺。莫、矣、矢、契(79)左竖不嫌短,右竖不嫌长;如:作、仰、冲、行(80)左竖不嫌长,右竖不嫌短。如:臣、巨、佳(81)宝盖的钩,要写的象鸟在看它自己的胸部一样就妙;如:官、空、宰、(82)纂集排列的笔画要象精工雕刻的一样就好。如:赫、鹧、鬻(yu)(83)从“卩”的字,以此为标准;如:印、叩、却(84)从“邑”(右阝)的字,以此为标准;如:郊、郑、邻(85)从“阜”(左阝)的字,以此为标准。如:阪、陔(86)从“登”字头的

17、字,以此为标准。如:登、凳(87)从“祭”字头的字,以此为标准;如:祭、蔡、察(88)从“聚”字底的字,以此为标准;如:聚(89)从“豕”的字,以此为标准;如:家、象、豪(90)从“亻”的字,以此为标准;如:仁、仪、俯、休(91)从“彳”的字,以此为标准;如:徐、循、行、很(92)从“乱”字中的竖弯钩的字,以此为标准。如:乳、乱、色、包提按结合。提笔与按笔不仅在毛笔的运笔中非常讲究,而且在硬笔的运笔中也不可轻视。提与按是硬笔运笔的基本动作。因为提笔与按笔的运用可以写出粗细、快慢、轻重、虚实等不同变化的线条。在书写中只按不提,笔画呆板、笨拙;只提不按,则笔画轻软无力,缺少个性。所以在书写时要提按

18、结合,写出坚实有力,活泼而富有变化的线条,是写好硬笔书法的重要一环。笔笔做到起行收。每一个笔画的书写都包括起笔、行笔、收笔三个过程。起笔就是笔尖与纸面接触时,也叫下笔。在起笔时,首先要弄清是轻落笔还是重落笔。如点画、捺画的起笔就是轻落笔;横画、竖画的起笔就是重落笔。行笔就是起笔后,通过手腕与手指的运动,使笔尖在纸上按笔画的方向运行的过程。书写时要注意运行过程中要有提与按、转与折的变化,做到胸中有数,变化自然。收笔就是笔画写到位后把笔收住。要根据笔画特点提收与按收。如撇与钩画要提收;横与点画要按收。在书写时要看好分清笔画的特点,哪里提,哪里按,行笔要流畅,过渡要自然,做到胸有成竹。做到准确起笔,

19、轻松行笔,果断收笔,写出完美流畅的线条来。技法篇四、汉字间架结构28法第1法 首点居正 唐太宗论笔法云:“夫点要作棱角,忌圆平,贵通变,”首点者,应以 龙睛凤眼之姿、高山坠石之态,安居于全字中心之上,棱角突显,飒爽精神,是为点笔技法之要诀。 第2法 通变顾盼 李阳冰论笔法云:“夫点不变,谓之布棋。”一字之中,点笔当为至要,而两点以上者要顾盼通变,各有形制,应首尾意连,彼此呼应。若平直相似,整齐划一,便不为书。 第3法 点竖直对 一字之中,上有点下有竖者,当思是否直对,如直对,再思点笔位置。点竖直对,有在字之中间者,有在字之左右者。所谓直对,是为重心垂直相对,万不可偏侧。此法应先思后书,目测位置

20、,手后随之。 第4法 中直对正 一字之中,有上下两中竖者,两竖均应垂直对正,若能对正,则字身不倒。然两竖中有一竖须坚挺垂直,以立其势,而另一竖则略向左斜,以化其板。对正之法,是以重心为准,如两笔僵直,神韵必失。 第5法 中直偏右 凡中直者,皆应垂直劲挺、管逐势行。无论悬针垂露、有钩无钩,屈体弯身是为大忌。右军论中直曰:“紧如春笋之抽寒谷是也。”太宗也云:“为竖必努,贵战而雄。”中直虽应垂直劲挺,但须稍有偏右,以化呆板,楷、行同此。 第6法 底竖斜位 凡竖在下方者,皆非全部居中,或偏于左,或侧于右,侧右者多,偏左者少。不居中者,当不可强为,强为居中字身必倒。底竖笔锋所指,必有所向,察之要精,观之

21、务细,以全局定其位置,以字势择其形态。 第7法 横笔等距 横笔之间凡无点、撇、捺者,间距基本相等,其法同“竖笔等距法。” 第8法 竖笔等距 竖笔之间凡无点、撇、捺者,间距基本相等,楷书即是,行书亦然。竖距虽然相等,但其宽窄当随字形而定,不可一律。有因字势各异者,当有右倾左斜、阴阳粗细之别,或悬针,或垂露,迟速缓急,变化有致。 第9法 上收下展 上收而下展,下展而上收,凡上下结体之字必择其一。上收者,阴柔华丽,涵蓄谦和,以避让而留地步;下展者,阳刚豪放,行笔雄奇,以开张而壮丰满。阴阳顿挫,妍美遒劲,错落而生奇势,对应而求壮和。 第10法 上展下收 上展者,飘扬洒脱,以耀其精神;下收者,疑重稳健,

22、以标其端庄。行笔挥运,应先急后缓,当急不急是为涩滞,当缓不缓是为浮滑。 第11法 上正下斜 上正者,竖笔务须垂直;下斜者,重心则应不倒。上正者以平其势,下斜者以化其板。凡上下结体之字,务须注意斜正,当斜则斜,当正则正。斜而不倒、正而不僵,正中求其动势,斜中取其稳健。 第12法 上斜下正 凡上下结体之字,上斜下正者居多。上以斜势而呼于下,下以收缩而呈于让。顾盼相应,神气贯连。飘然飞动中求其肃穆,稳重古朴中存于风神。禀阴阳于动静,体物象而成形。 第13法 下方迎就 凡上有撇捺开张、宽博舒展之字者,下方宜上移迎就。上移则为抱紧,下坠必为脱节。上移者,钩环盘纡,紧密而势出;下坠者,中宫散涣,软弱而缓滞

23、。 第14法 左收右放 凡左右结体者,以左收右放者居多。一独体字,如置于左部,其形必变,以收敛而逊于右,“林”、“双”、“晶”即是。 第15法 左斜右正 凡左右结构者,以左斜右正者居多,左斜为呼,右正为应,有呼无应,字势必殇,有应无呼,无源之水,均不能立。呼者以斜而取势,应者以平而安神。呈左动而右稳,书呼疾而应迟。 第16法 对等平分 陈绎曾翰林要诀论书云:“对者宜等,间者宜半。”凡左右结构字,有避让迎就者,也有对等平分者。对等平分,是为高低对等、宽窄平分,不可一方过高、一方过小。虽有呼应,但各占一半,以求平实。 第17法 左右对称 凡左有撇右有捺者均需应平稳对称,其高、低、长、短应识字形而定

24、。撇笔未出,先思捺笔位置;捺笔轻重,当依撇笔长短。顾盼呼应,笔意相连。若撇捺不对称,必重心不稳,其势必危。 第18法 主笔脊柱 字中必有一笔是主,余笔是宾,主不立,宾不随,主不稳,宾不靠。主笔担其脊梁,树其重心;宾笔附其血肉,辅其装饰。主宾相顾,四面停匀。右军云:“欲书先构筋力,然后装束。”然主笔者,不可长有余而失于短,强逾弩而乏于韧。 第19法 中宫收紧 清包世臣艺舟双楫云:“凡字无论疏密斜正,必有精神挽结之处,是字之中宫,然中宫有在实画,有在虚画,有在虚向,必审于字之精神所注”中宫者,核心也,中宫收紧,余笔外拓,以字中为核心,分领纵展,神韵必生。 第20法 收缩纵展 此为常用之法,学书凡不

25、可悖。收缩为其纵展,纵展反为收缩。一展一收,神采飞动,不展不收,缓弱呆板。包世臣曰:字体收展“如老翁携幼孙行,长短参差而情意直挚,痛痒相关。”但又不可肆意挥就,全无法度,以少知而炫奇,以意足而不顾颠错。 第21法 牵丝粘连 使转粘连,字之精神挽结所在,而行、草者尤甚。清蒋和书法正宗云:“字无一笔可以不用力,无一法可以不用力,即牵丝使转亦皆有力,力注笔尖而以和平出之,如善舞竿者,神注竿头,善用枪者,力在枪尖也。”笔画是筋骨,牵丝为血脉,真行虽别,法度同一。 第22法 斜抱穿插 两部合一最忌远离,远则疏,离则散,尤两部斜势穿插者为甚。形虽斜而体势不倒,貌虽偏而重心不移。双肩合抱,互带穿插,鳞羽错落

26、,呼应曲直。斜势中应有一番韵律,合抱中更具几分精神。 第23法 大小独具 一幅书作中,无论楷、草、篆、隶,其字必有大小,笔画多者字身宜大,笔画小者字身宜小。大字不可令小,小字亦不可令大,应自然天成,各臻其妙。 第24法 联撇参差 一字多撇者,最忌排牙之状、车轨之形。应发笔不同,指向不一,或纵或收,或轻或重。鳞羽参差,错落有致。清冯武书法正传中云:“一字之中,亦有重(chong)笔,不可不变。”书贵变不离其本,字尚新不悖其源。 第25法 三部呼应 凡三部者,应朝揖顾盼,避就相迎。如只书一部,绝不可成其独字。行书急就,也不可杂乱无章。 第26法 钩趯匕刃 包世臣曰:“钩为趯者,如人之趯脚,其力初不

27、在脚,猝然引起,而全力遂注脚尖,故钩未断不可作飘势挫锋,有失趯之义也。”楷法中,钩身不宜长,犹如匕刃。古人云:“趯峻而势生。” 第27法 围而不堵 围而不堵、守不宜困为“口”之常法。凡书大“口”,均不可堵塞过于严紧,过于严紧使人有呆板、滞闷之感,行书尤甚,古人有“兴致不弘曰速”之说。 第28法 笔画增减 古人多有精妙之法于异写、帖写中,笔画增减意在求美,但沿习相传已有公认,今不可乱造,亦不可类推。元陈绎曾云:“太繁者减除之,太疏者补续之,必古人有样,乃可用耳。”技法篇五、 楷书间架结构例谈独体字点1,点复者,宜偃仰向背以求变 有几点的字,各点方向要不同,使其有所变化。如:亦、赤、然 横1,画重

28、者,宜鳞羽参差以化极 有数横或者数竖画的字,各横长短要不同,使其不显得呆板。如:三、冉 2,上下有画,须上短而下长 上下有横画的字,应上短而下长。如:丕、正、亚 3,平勒者,不宜倚倚则无仪 平勒画若写斜了则不端正。如:云、去、且、旦 4,斜勒者,不宜平平则失势 斜勒笔画不要写平,写平了则没有气势。如:七、也 、 乜、此 竖1, 直卓者中竖宜正 有竖笔贯中的字,中竖应正直不歪。如:甲、平、干、午2,画短直长 横画短竖画长的字,撇捺应延伸。如:木、本、朱 3,画长直短,撇捺宜缩 横画长竖画短的字,撇捺应缩短为相背的点,两相呼应。如:乐、集 4,横长直短 在一个字中,横长则竖宜短,横长而细挺,竖短而

29、粗健。如:十、上、下、士 5,当悬针而垂露,则无韵 当悬针的笔画若成垂露(结尾如露珠、圆形),则不美观。如:车、申、中、巾 6,当垂露而悬针,则无力 当垂露的若悬针,则显得无力。如:卓、单捺1,纵捺之字,必要攒头收尾 有斜捺的字,要藏锋入笔,回锋收笔。如:丈、尺、史、又 字形正斜胖瘦高矮 1,体虽宜斜,而字心必正 倾斜型体的字要找准折画和撇画的中心位置,体虽是斜的,但字心要正。如:易、乃、母、力; 2,形本自正,而骨力必坚 字体本是正的,要写得有骨力;如:正、主、本、王 3,字本瘦者,其形勿短 字本来就瘦的,字形不要写得太短。如:身、目、耳、贝4,字本矮者,用笔宜肥 字本来就矮的,就写得粗壮些

30、。如:白、工、日、四 5,虽宜肥,而勿肿 虽宜肥的字,但不要显得臃肿;如:土、山、公、止 6,虽宜瘦而勿臞 笔画较少,形体较长的字,笔画要适当加粗,切忌细长无力。如:了、寸、才、卜 7,疏而丰之 笔画少的字,就写的丰满些;如:上、下、千、小 8,下占地步者,任其下阔 以下部为主的字,下部应宽。如:表、禹 9,下画宜微长,以承右竖之末 下面的横画,应该稍微长点,以与右竖的末尾相接。如:口、日、田、 10,卜字直勿偏,与上截中部相对 卜字要写正不要偏,与上截的中间相对。如:是、足、走 勾1,纵腕宜典劲 背抛钩的书写要弯中带曲,圆润有力。如:风、飞、气 2,横腕贵圆隽 竖弯钩的书写要求竖直钩圆,应圆

31、润俊秀。如:先、见、元、毛 3,末钩宜微拖似有带下之势 末笔为竖钩的字,竖钩的钩锋稍像左平出,象有萦带下字之势。如:丁、宇、亭 4,纵戈之法,最忌力弱身弯 纵戈之字,最忌无力而又弯曲。如:武、成5,横戈不厌曲 有卧钩的字,其卧钩要弯曲圆润,切忌细长直挺。如:恩、息、必、志、或 6,马齿法其拏钩之锋注射四点之半。马齿的钩锋,应对着四点之中。有横四点的字,横点的折钩的钩尖应指向二、三点之间。如:鸟、马 上下结构上1, 天覆者凡画皆冒于其下 上面是宝盖的字,其余笔画应帽于其下。如:宇、宙、定 2,宝盖之勾,如鸟之视胸乃妙 宝盖的钩,要写得象鸟低头看自己的胸部一样才好;如:官、空、宰、 下1, 地载者有画皆托于其上 下面有底托状的字,其余笔画应托于其上。如:至、孟、圣 2,上下钩趯者,下钩明而上钩暗 上下有钩提的字,下钩明显而上钩要隐藏。如:哥、柔 3,俯仰钩挑者,俯钩缩而仰钩伸 有俯钩和仰钩的字,俯钩要收,仰钩要放。如;冠、寇、宅 结构1,两段者,上下平分中微加饶减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