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9 ,大小:144.51KB ,
资源ID:14242258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424225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学年浙江省杭州地区含周边重点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docx)为本站会员(b****1)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学年浙江省杭州地区含周边重点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docx

1、学年浙江省杭州地区含周边重点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杭州地区(含周边)重点中学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联考高二语文试题考生须知:1. 本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2. 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并填涂相应数字。3. 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卷上无效。4. 考试结束,只需要上交答题卷。语言文字运用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词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A. 摇曳(y) 舐犊(sh) 憎厌(zng) 啮噬(ni)B. 不啻(ch) 倔强(ju) 两靥(y) 仓颉(ji)C. 湿黏黏(nin) 蹙缩(c) 剔透(t) 裹挟(xi)D.

2、 罡风(n) 埋怨(mn) 狙击(j) 萌蘖(ni)【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字音。A憎厌(zng),B倔(ju)强,C剔透(t)裹挟(xi)。2.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我的故乡没有繁华酥骨的都会,没有静谧侵肌的湖泊,没有悲剧般幽深奇诡的城堡,没有绿得能溶化你所有思绪的大森林。B. 这恶魔似的铁马,那振耳欲聋的机器喧嚣声已经传遍全乡镇了,它已经用肮脏的工业脚步使湖水混浊了。C. 结婚30年来的风风雨雨,无论生活中遇到什么沟沟坎坎、成败得失,妻子从不抱怨,总是与他相濡以沫,共度难关。D. 有不少网友质疑女性参与歼击机飞行这样危险的事业,事实上女性所拥有的细心、缜密、敏感

3、等男性不具有的基本素质让她们可以更出色地完成该项工作。【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字形。A溶化融化,B振震,C度渡。3.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A. 荔枝肉像冰雪那样洁白,不是更可怪吗?向老师提出疑问,老师何曾不想解释明白,可是他没有见过鲜荔枝,只好不了了之。B. 2016年夏天以来,中东、非洲地区持续动荡,造成这一地区哀鸿遍野,他们铤而走险,一路颠沛流离、风餐露宿,前往心中向往的欧洲,形成了欧洲难民危机。C. 面对韩国逐渐推进“萨德”部署,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表示:“萨德”系统监测预警范围远远超出半岛,覆盖中国大片领土。我们不反对韩国采取必要措施维护自身安全,但坚决反对损

4、害中国安全利益。D. 只要你设身处地到抗洪前线去看一看,你就一定会为子弟兵的那种舍己为人的精神所感动。【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察一般词语的运用。B项,哀鸿遍野:比喻啼饥号寒的灾民。符合语境。A项“何曾”多与肯定句式连用,改为“何尝”;C“逐步”表示依次序一步一步地,多指具有阶段性、主观性地循序渐进,如逐步实现四化建设,逐步改造,逐步开展。“逐渐”,渐渐地。一般指按照客观规律变化,主观因素少,如逐渐扩大,逐渐增加,逐渐转变话题等;D 项,设身处地:设想自己处在别人的那种境地。指替别人的处境着想。改为“身临其境”。.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且语意连贯的一项是A. 人们在记录历史、追踪历

5、史时,往往会引发许多联想,浮现许多感慨。其中有英雄的喟叹, 有智者的呼唤,也有文人骚客的歌吟。B. 针对云南丽江收取古城维护费,社会学专家指出,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古城应该被视为准公共产品,政府不能因地方财政困难,就变相向游客收取费用。C. G20期间,杭州等地区采取关闭污染企业、限制车辆出行等措施,使空气质量得到明显改善、蓝天白云再现于寻常日子,可见,治理雾霾污染还得靠铁腕手段。D. 文字不是绘画,如何构图敷彩?文字不是音乐,如何摹声拟音?但是文字恰恰能让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这是怎样一种神奇!【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察病句。A搭配不当,应为浮现联想,引发感慨;B 成分残缺,“针对”

6、一词缺少宾语中心语。D搭配不当, 与前面绘画、音乐呼应起来,应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5. 以下划横线的甲、乙、丙三句话中,标点有误的一项是2017年,央视主办朗读者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甲没有明星大腕,只有来自 全国各地各个领域的“朗读者”,没有声嘶力竭地歌唱,只有安安静静地朗读。节目开播后,全国各地掀起了一股朗读热潮,甚至催生了一大批“朗读族”。乙看似普通的朗读为何能登上荧屏并引起强烈的反响?丙也许是因为它展示了生命之美、文学之美和情感之美,关注了民族文化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A. 甲 B. 乙 C. 丙【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察标点符号。甲处用分号,前后是并列的分句。乙

7、处用问号,表示疑问。丙处用破折号,表示注释强调。6. 信息化时代,各类广告铺天盖地,而唯有那些有创意有思想的广告能让人耳目一新,印象深刻。其中,著名报刊南方周末的广告语就是这样的一则佳作典范。请赏析它的妙处。“你见到我们的时候,我们和新闻在纸上;你见不到我们的时候,我们和新闻在路上。(南方周末)【答案】运用反复和对比的手法,突出了纸上新闻消息的来之不易,展现新闻工作者为新闻事业时刻奔波的艰辛与默默付出。【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察语言的运用能力。题干要求考生赏析一则广告语,赏析时主要抓运用的表现手法,没有手法重点分析内容。本则广告语形式上主要是反复的手法,内容上前后两句形成对比,从而突出了纸上新

8、闻消息的来之不易,展现新闻工作者为新闻事业时刻奔波的艰辛与默默付出。二、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论自然美 李泽厚就美的本质说,自然美是美学的难题。各派不是认为自然无美,美只是人类主观意识加上去的,便是认为自然美在其本身的自然条件,与人类无关。对这个问题,我当年提出了“美的客观性与社会性相统一”亦即“自然的人化”说。但“自然的人化”说却一直遭到误解和反对。它常常被人们从字面含义上肤浅地理解为被人力开发了的自然对象。其实,“自然的人化”可以分狭义和广义两种含义。通过劳动、技术去改造自然事物,这是狭义的自然人化。而我所说的,是广义的概念。天空、大海、沙漠、荒山野林,没有经人去改造,但也

9、是“自然的人化”。因为“自然的人化”指的是人类征服自然的历史尺度,指的是整个社会发展达到一定阶段,人和自然的关系发生了根本改变。“自然的人化”不能仅仅从狭义上去理解。人所培植的花草等,也确乎是美的,但社会越发展,人们便越要也越能欣赏暴风骤雨、沙漠、荒凉的风景等没有改造的自然,越要也越能欣赏像昆明石林这样似乎是杂乱无章的奇特美景,这些东西对人有害或为敌的内容已消失,而愈以其感性形式吸引着人们。人在欣赏这些表面上似乎与人抗争的感性自然形式中,得到一种高昂的美感愉快。所以应该站在一种广阔的历史视野上理解“自然的人化”。此外,还有人经常把“自然的人化”解释为比拟性的,将自然对象赋予人的想象、情感、意会

10、,如把松、竹、梅比作人的高风亮节,将自然对象作为人格的理想等。这是康德讲的“道德的象征”。这样理解“自然的人化”只能是种借用。社会美有历史尺度问题,自然美亦然。那么,这种人与自然关系的改变的历史尺度,又如何理解和计算呢?这个广义的“自然的人化”大体从何时开始的呢?首先要指出,狭义的“自然的人化”是广义的“自然的人化”的基础,是使人与自然界发生关系改变的根本原因。原始人为什么不能欣赏山水花鸟,就是因为当时狭义的自然人化水平即生产力水平,使他跟自然的关系不存在那广义的自然的人化。在狩猎的时代或狩猎的原始民族中,大概只有某些种类的动物成为人类活动和意识的对象,其他的自然事物不是与人无关,便是与人敌对

11、。农业社会之所以是人类历史的最大进展也正在于它使人类安居,并循天时、地利而延续着巩固着秩序化的生活,众多自然事物和整个大自然逐渐成为人类生活活动的真正的客观环境、条件、资源、工具,从而成为对象。这虽然还不是审美对象,却是它们日后成为个人审美对象的前提基础和根源,即是说,它们开始获有了美的本质,具有了审美性质。可见,“自然的人化”作为哲学美学概念,只涉及美的本质,它是山水花鸟、自然景物成为人们的审美对象的最后根源和前提条件。至于具体的自然景物如何和何时成为人们的审美对象,则属于历史具体地逐一研讨的实证科学问题。(选自李泽厚美学三书,有删改)7. 下列是关于作者对“自然的人化”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12、是A. “自然的人化”是美的客观性与社会性相统一,分狭义的“自然的人化”和广义的“自然 的人化”两种含义。B. “自然的人化”是指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其感性形式吸引着人们的对人有害或为敌的没有 改造的自然。C. 狭义的“自然的人化”作为广义的“自然的人化”的基础,是使人与自然界发生关系改变的根本原因。.D. “自然的人化”是一个哲学美学概念,是自然景物成为人们的审美对象的最后根源和前提条件。8.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作者认为,“自然的人化”指的是人类征服自然的历史尺度,没有经人改造的天空、大海、沙漠,也可以是“自然的人化”。B. 作者认为,把“自然的人化”解释为比拟性的,将

13、自然对象赋予人的想象、情感、意会等等,只能是一种借用。C. 就自然美这个美学的难题,作者认为,自然美在其本身的自然条件,与人类无关,美只是人类主观意识加上去的。D. 作者认为,具体的自然景物如何和何时成为人们的审美对象,不属于哲学美学研究的范畴,它是需要实证的科学问题。9. 作者认为自然事物怎样才可能成为审美的对象?请简要概括说明【答案】7. B 8. C 9. 社会生产力发展达到一定阶段。人类和自然的关系发生了根本改变。自然事物开始具有了审美性质后,这样的自然事物才有可能成为审美的对象。(意思对即可)【解析】7.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对文中某一概念理解的能力。B项断章取义。原文第3段“社会越发

14、展,人们便越要也越能欣赏暴风骤雨、沙漠这些东西对人有害或为敌的内容已消失,而愈以其感性形式吸引着人们”,选项遗漏了“已消失”,导致断章取义。8.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能力。C项这是其他学派的观点,不是作者的观点。9.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的题目。答题区间在全文中筛选,抓住文中几个关键性句子“自然的人化指的是人类征服自然的历史尺度,指的是整个社会发展达到一定阶段,人和自然的关系发生了根本改变”,原始人为什么不能欣赏山水花鸟,就是因为当时狭义的自然人化水平即生产力水平,使他跟自然的关系不存在那广义的自然的人化”,“这虽然还不是审美对象,却是它们日后成为个

15、人审美对象的前提基础和根源,即是说,它们开始获有了美的本质,具有了审美性质”提取关键词,可整合为:人类和自然的关系发生了根本改变。社会生产力发展达到一定阶段。自然事物开始具有了审美性质后,这样的自然事物才有可能成为审美的对象。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小题。银翎的使命许地山黄先生约我到狮子山麓阴湿的地方去找捕蝇草。 那时刚过梅雨之期,远处的青山还被烟霞蒸着,唯有几朵山花在我们眼前淡定地看那在溪涧里逆行的鱼儿,鱼儿衔着它们的残瓣。 我们沿着溪涧走。正在寻找的时候,就看见一朵大白花从上游顺流而下。 我说:“这时候,哪有偌大的白荷花流着呢?” 我的朋友说:“你这近视鬼!你准看出那是白荷花么?我看那是” 说

16、时迟,来时快,那白的东西已经流到我们跟前了。 黄先生急忙用采集网拦住水面,那时,我才看出是一只鸽子。他从网里把那死的飞禽取出来,诧异说:“是谁那么不仔细,把人家的传书鸽打死了!” 他说时,从鸽翼下取出一封长的小信来。 那信已被水浸透了,我们慢慢把它展开,披在一块石上。 “我们先看看这是从哪里来的,要寄到哪里去的,然后给它寄去,如何?”我一面说,一面看着,但那上头不但地址没有,甚至上下的款识也没有。 黄先生说:“我们先看看里头写的是什么,不必讲私德了。” 我笑着说:“是,没有名字的信就是公的,所以我们也可以披阅一遍。” 于是我们一同念着: 你教昆儿带小鸽银翎、翠翼来,吩咐我,若是它们空着回去,就

17、是我还平安的意思。我恐怕他知道,把这两只小宝贝寄在霞妹那里,谁知道前天她开笼搁饲料的时候,不提防把翠翼放走了!. 嗳,爱者,你看翠翼没有带信回去,定然很安心,以为还平安无事。我也很盼望你常想着我的精神和去年一样。 不过,现在不能不对你说的,就是过几天人就要把我接去了!我不得不叫你速速来和他们计较。 你一来,什么事都好办了。因为他们怕的是你和他们讲理。 嗳,爱者,你见信以后,必得前来,不然,就见我不着,以后只能在累累荒冢中读我的名字了,这不是我不等你,时间不让我等你哟! 我盼望银翎平平安安地带着它的使命回去。 我们念完,黄先生说:“这是怎么一回事?” “谁能猜呢?反正是不幸的事罢了。现在要紧的,

18、就是怎样处置这封信。我想把它贴在树上,也许有知道这事的人经过这里,可以把它带去。”我摇着头,且轻轻地把信揭起。 黄先生说:“不如拿到村里去打听一下,或者容易找到一点线索。”我们商量之下,就另抄一张起来,仍把原信系在鸽翼底下。黄先生用采掘锹子在溪边挖了一个小坑,把鸽子葬在里头,回头为它立了一座小碑,且从水中淘出几块美丽的小石压在墓上。那墓就在山花盛开的地方,我一翻身,就把些花瓣摇下来,也落在这使者的墓上。(选自许地山文集)10. 请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11. 文中的女主人公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结合书信内容进行简要分析。12. 文章是怎样叙述女主人公的故事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13. 有

19、评论说,许地山的作品体现了“悲而不伤”的人文情怀。请结合文章结尾具体分析。【答案】10.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按照由远到近的顺序进行描写。远处笼着烟雾的青山,近处的山花看着溪涧里游鱼衔着落花残瓣,营造了梅雨时节淡淡哀伤的氛围(如写“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也可) 11. 敢于追求婚姻自由。从信中可知,女主人公反对父母包办的婚姻,对爱情忠贞不渝。 性情刚烈。女主人公渴望心爱的人来救助她,如果心爱的人不来,她就以死来抗争。 12. 文章主要通过飞鸽所传的书信间接叙述女主人公的故事;这样的叙述方式淡化了故事的悲剧性,情节设置巧妙、新颖;文中的女主人公没有正面出场,给读者留下了更大的想象空间,增强了文章

20、的艺术感染力。 13. 文章讲述了一个悲剧性的爱情故事,结尾却以在山花盛开的地方为信鸽“银翎”修建坟茔这一具有诗情画意的情节来结束全文,将悲剧放在美好的事物中叙述,悲而不伤,激发了读者悲悯与同情心。(意思符合即可)【解析】10.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赏析句子的能力。赏析句子主要是赏析句子所运用的手法,可从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的角度思考。本题划线的句子是一个写景的句子,由远处的山,到近处的小溪里的鱼儿,按照由远到近的顺序进行描写;“几朵山花在我们眼前淡定地看那在溪涧里逆行的鱼儿”是拟人的手法,营造了梅雨时节淡淡哀伤的氛围。点睛:考查赏析语句或语句的表达特色题,此类题目的答题思路是,分析语句

21、所运用的手法(可以从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的角度思考,一定要选择最主要、最鲜明的),接着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注意语句内容、语言表达方面的特点等),最后分析蕴含的作者情感。简单概括就是:手法 + 内容 + 情感。11.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题干要求结合书信的内容来分析,“嗳,爱者,你见信以后,必得前来,不然,就见我不着,以后只能在累累荒冢中读我的名字了,这不是我不等你,时间不让我等你哟!”可以看出女子性格比较刚烈;信的内容主要是写一个人女子为了追求自己的爱情,反对父母包办的婚姻,对爱情忠贞不渝,可见女子是一个敢于追求婚姻自由的。12.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文章构思方面

22、的特点及其好处。可以从人物的刻画、情节的设置、主题的表现等角度来分析。本题中女主人的故事主要是通过飞鸽所传的书信间接展现出来的,这样的叙述方式可从淡化了故事的悲剧性,情节设置巧妙、新颖等角度来回答;文中的女主人公也没有正面出场,可从给读者留下了更大的想象空间,增强了文章的艺术感染力角度来分析。 13. 试题分析:本题是一道探究性试题,要求探究“许地山作品体现的悲而不伤的人文情怀”,首先要明白“悲而不伤”的含义,“悲而不伤”主要是指故事内容是一个悲剧性的内容,但读完之后却并不令人悲伤。题干要求结合最后一段的来分析,最后一段主要写了在游鱼戏水、山花盛开的地方为信鸽银翎修建坟茔等具有诗情画意的内容,

23、而本文主要叙述了一个包办婚姻的爱情悲剧,作者却通过飞鸽传 书、游鱼戏水、在山花盛开的地方为信鸽银翎修建坟茔等具有诗情画意的情节来叙述。将悲剧放在美好的事物中叙述,悲而不伤,激发了读者悲悯与同情心。三、古诗文阅读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小题甲且负下未易居,下流多谤议。仆以口语遇遭此祸,重为乡党所笑,以污辱先人,亦何面目复上父母之丘墓乎?虽累百世,垢弥甚耳!是以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其所往。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身直为闺阁之臣,宁得自引深藏于岩穴邪?故且从俗浮沉,与时俯仰,以通其狂惑。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无乃与仆之私心剌谬乎?今虽欲自雕琢,曼辞以自饰,无益,于俗不信,适

24、足取辱耳。要之死日,然后是非乃定。书不能悉意,故略陈固陋。(节选自司马迁报任安书).乙于是论次其文。七年而太史公遭李陵之祸,幽于缧绁。乃喟然而叹曰:“是余之罪也夫!是余之罪也夫!身毁不用矣!”退而深惟曰:“夫诗、书隐约者,欲遂其志之思也,昔西伯拘羑里,演周易;孔子厄陈、蔡,作春秋;屈原放逐,著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而论兵法;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也,故述往事,思来者。”于是卒述陶唐以来,至于麟止,自黄帝始。(节选自司马迁太史公自序)14.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虽累百世,垢

25、弥甚耳 垢:耻辱B. 今虽欲自雕琢 雕琢:修饰,美化C. 论次其文 次:次序D. 孔子厄陈、蔡 厄:遭受困厄15.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 仆以口语遇遭此祸 以通其狂惑B. 退而深惟曰 孙子膑脚,而论兵法C. 然后是非乃定 乃喟然而叹曰D. 重为乡党所笑 此人皆意有所郁结16. 下列选项中对选文的理解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 “书”是一种文体。这里“书”指书信,本文是司马迁写给其友人任安的一封回信,情感任意挥洒,不受羁绊,如江海波涛,汹涌澎湃。B. 甲文融叙事和抒情于一体,当情浓事切之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是以肠一日而九回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既是叙述又是抒情,使

26、人读之唏嘘。C. 甲文向任安表述沉痛羞辱的心情,并陈说作者对余生的看法。“浮沉”“俯仰”“狂惑”词语,表达了司马迁的消极、悔恨、妥协,是现实压迫之后的情感折射。D. 乙文略述司马迁的处境、情感与心志,可与报任安书中“草创未就,会遭此祸”“退论书策以舒其愤”等内容映照,文字精微,思想深沉。17. 翻译划线的句子(1)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无乃与仆之私心剌谬乎?(2)夫诗、书隐约者,欲遂其志之思也。【答案】14. C 15. B 16. C 17. (1)如今少卿竟然教导我推贤进士,恐怕和我个人的想法相违背吧? (2)诗、书含义隐微而言辞简约,是作者想要表达他们内心的想法。【解析】14. 试题分析

27、:本题考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C项 “ 次”:编次,编纂。句意是:于是开始论述编次所得文献和材料。15.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对文言虚词的理解能力。B都是连词,表承接。A介词,因为 / 连词,表目的。C副词,才 / 连词,于是。D表被动,被 / 助词,所字结构。16.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C项“消极、悔恨、妥协”有误,此处是寓悲愤于自贬。17.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句子的翻译能力。第一句:“乃”竟然;教以推贤进士:状语后置句;无乃乎:固定句式,恐怕吧;“剌谬”违背。第二句:隐约:含义隐微而言辞简约;“遂”:实现;“思”:想法。点睛:文言文翻译一定要直译,一般不允许意译,

28、要字字落实,忠实于原文。. 答题技巧先将句子中的每个字都落实为现代汉语的解释,同时注意平时学习过程中强调的重点实词、重点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语、词类活用,重点句式、特殊语气在句中有没有体现,这些是重点的得分点,需要将得分点翻译出来。翻译个别字的最常用方法就是把古汉语中常用的单音节词换成现代汉语中常见的双音节词,人名地名等专用名词不要翻译,无须自作聪明。再将这些字连成句,要求符合现代人说话习惯“达”。连字成句时注意尽量少改就少改,该补的一定要补出来,该调整顺序的也要落实。使一句话完整通顺。个别字词实在无法说通,试试看是否是通假或者活用。参考译文:乙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小题。虞美人 【清】纳兰

29、性德峰高独石当头起,影落双溪水。马嘶人语各西东。行到断崖无路小桥通。朔鸿过尽归期杳,人向征鞍老。又将丝泪湿斜阳。回首十三陵树暮云黄。【注】朔鸿:从北方向南飞去的大雁。丝泪:谓泪如雨丝。韦应物拟古诗:“年华逐丝泪一落俱不收。”18. 此词的上阕描绘征途所见之景,这些景物具有 、 的特点。19. 词的结尾句“回首十三陵树暮云黄”很有韵味,请赏析。【答案】18. 险峻、孤寂(凄冷,荒凉) 19. 此句运用以景结情的艺术手法,极力渲染傍晚时分越发浓重的暮色,实则加重了征人的思乡之情,更凸显了征人思归而不能的无尽伤感。以景结情的手法使得诗歌“此时无情胜有情”,显得意犹未尽,使读者在想象中体味征人的心情,

30、产生韵味无穷的艺术效果。【解析】18. 试题分析:本题是对景物形象的考察。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题干要求概括上阕景物的特点,上阙主要描写了征途所见的高峰、独石、溪水、断崖等景物,突出了这些景物的险峻、孤寂的特点。19.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赏析诗句的能力。赏析诗句主要是赏析诗句所运用的手法,可从修辞手法、抒情手法、描写手法的角度思考。正常诗句的结尾主要是抒情的句子,而本词的结尾句“回首十三陵树暮云黄”,是一句写景的句子,所以手法就是以景结情的艺术手法,这种手法的主要作用就是显得意犹未尽,

31、使读者在想象中体味情感,产生韵味无穷的艺术效果。结合本首词的征人思乡之情具体分析即可。点睛:以景结情,是诗歌结句的一种技巧,它也是借景抒情的方式之一,是指诗歌在议论或抒情的过程中,戛然而止,转为写景,以景代情作结,结束诗句,使得诗歌“此时无情胜有情”,显得意犹未尽,可以使读者从景物描写中,驰骋想象,体味诗的意境,产生韵味无穷的艺术效果。如王昌龄从军行:“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诗前三句均就乐声抒情,说到“边愁”用了“听不尽”三字,那么结句如何以有限的七字来表现“不尽”呢?诗人轻轻宕开一笔,以景结情。仿佛在军中置酒饮乐的场面之后,忽然出现一个月照长城的莽莽苍苍的景象:古老雄伟的长城绵亘起伏,秋月高照,景象壮阔而悲凉。对此,你会生出什么感想?是无限的乡愁?是立功边塞的雄心和对于现实的忧怨?许浑谢亭送别中“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末两句,上句极写别后酒醒的怅惘空寂,结句却并不接着直抒离愁,而是宕开写景。这种借景寓情,以景结情,比直抒别情更富感染力,别具一种不言而神伤的情韵。阅读下面的材料,然后回答问题。材料一曾子曰:“士不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