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2 ,大小:20.99KB ,
资源ID:14250590      下载积分:5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425059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习作例文》优秀教案.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习作例文》优秀教案.docx

1、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习作例文优秀教案习作例文教学目标1.阅读例文,分析例文中按照一定顺序来写景物的方法,体会作者是怎样将游览过程写清楚的。2.通过阅读例文,结合批注,学习按照游览顺序写景物的方法。教学重难点1.学习例文中按游览的顺序写景物的方法。2.体会作者是怎样将游览过程写清楚的。教学策略把握学生的年龄段的特点,找准训练目标。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 1课时教学过程板块一 导入新课1.回顾课文。(1)师导入:这单元我们学习了哪几篇课文?(2)预设:海上日出记金华的双龙洞。(课件出示两篇课文的插图)(3)回顾主要内容。师: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是怎么写的?生回答。2.回顾写作方法。(1)师

2、引导生找出两篇课文在写作上的共同特点。 (2)根据生交流情况,师相机出示:按一定的顺序。3.导入新课。(1)师述:今天我们来学习两篇习作例文,继续了解按一定顺序写景物的写作手法。(2)课件出示习作例文。(3)板书课题。【设计意图】由回顾课文自然引出新知识,再加上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做到了新旧联系,温故而知新,简洁而实用。板块二 学习例文1.学习颐和园。(1)阅读例文,整体感知。师:首先让我们翻开课本,走进文本,去欣赏颐和园的宜人风景吧!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这是怎样的颐和园?出示课件。课件出示:这是美丽_的颐和园。生交流。(师相机出示:美丽)师引导:你从哪个句子中找到这个词的?(生交流)课件出

3、示句子。师小结:这两句是全文的中心句,运用了首尾呼应的写法。(2)探究讨论,找过渡句。师引导:作者游览了颐和园的哪些景点呢?你是从哪些句子中发现的?快速在文中圈画出这些句子。生浏览课文,画出句子。课件出示句子。生朗读句子,结合批注体会句子的作用。师引导:你从这些句子中读出了什么?预设:这些句子不仅介绍了作者的游览顺序,还点明了游览的地点。生根据过渡句画路线图。根据生交流情况相机强调重点词语和短语。(课件出示:长廊万寿山脚下登上万寿山昆明湖)(3)分析课文,突破重难点。师:作者抓住了景物的什么特点?又是怎样将景物写清楚的呢? 生默读课文,结合批注讨论,交流讨论结果,师随机点拨。a.长廊。(课件出

4、示段落)预设1:第1句“来到有名的长廊”不仅点明游览的地点,还总写了长廊的“长”。预设2:通过数据具体描写了长廊“长、间数多”的特点。预设3:用横槛上的画、两旁的花木突出了长廊的“美”。生齐读。b.万寿山脚下。(课件出示段落)预设1:联系旁边的批注“抬头一看”,我知道了原来观察不同位置的景物时,视角也有变化。预设:作者写佛香阁,突出了它位置很“高”,从“耸立”和下文中的“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可以感受到。c.昆明湖。(课件出示段落)师指名读句子,相机引导:你认为作者抓住了昆明湖的什么特点来写?(预设:静)师顺势引导:从哪些具体的词句中读出了昆明湖的“静”?生交流。(相机出示课件)课件出示:

5、 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 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师:默读旁边的批注,有什么收获? (生交流)师小结:作者用“镜子”和“碧玉”来比喻昆明湖,既写出了湖水的静和绿,也是他游昆明湖的感受。“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这是他的见闻,作者就是通过写自己的感受和见闻,将昆明湖“静”的特点写清楚的。(4)总结学法。师:学习颐和园时,我们先找出中心句,再找出文中的过渡句,依据课文内容画出游览路线图,弄清楚作者写了哪些景点,最后联系旁边的批注和重点词句体会作者是怎样将景物的特点写清楚的。(板书:画路线图抓住景物特点运用过渡句)2.按照颐和园的学法自学七月的天山。(1)师引导:接下来

6、我们运用学习颐和园的方法自学七月的天山。(2)生自学七月的天山,边读边思考。(3)生小组交流后全班汇报。(4)师根据生交流情况相机总结。中心句:虽然天山这时并不是春天,但是有哪一个春天的花园能比得过这时天山的无边繁花呢?过渡句。a.进入天山,戈壁滩上的炎暑被远远地抛在后边,迎面送来的雪山寒气,会使你感到像秋天似的凉爽。b.再往里走,天山显得越来越美。c.走进天山深处,山色逐渐变得柔嫩,山形也逐渐变得柔美。路线图:进入天山再往里走走进天山深处。主要景点及特点。a.进入天山:主要写了高耸的雪峰、峭壁断崖上飞泻下来的雪水、山脚下的溪流,描写这些景物时按照从高到低的顺序,非常有条理。b.再往里走:主要

7、写了天山的原始森林。用“蜿蜒无尽”写森林之广大,以马蹄溅水的声音来衬托它的幽静,以林间只“漏下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来衬托它的稠密。c.走进天山深处:主要写了野花。描写野花时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像锦缎、像霞光、像彩虹,多美呀!【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从描写顺序和描写方法方面把握文章内容,明确描写景物的文章要按一定的顺序来写,还要把景物的特点写清楚,有助于后面的作文指导。板块三 总结运用1.归纳写法。(1)师引导:学习了两篇例文,你有什么收获?(2)生讨论后回答。预设1:描写景物时可以按移步换景的顺序写,由外到里,由高到低。预设2:可以运用衬托和比喻等手法把景物的特点写清楚。2.师归纳

8、。(出示课件)课件出示:描写景物时: 可以先画出游览路线图,帮助自己理清思路。 印象深刻的景物要作为重点来写,注意把它的特点写出来。 可以用过渡句,使景物的转换更自然。3.学以致用。(1)师:让我们用上今天学到的方法写一段特定环境下的景色,如早晨的校园、公园的景物、节日的夜晚等,要求能抓住景物的特征,安排明确的线索,采用合理的顺序即景抒情。(2)生练写,师巡视指导。【设计意图】从语言学习到语言实践,打开学生的习作思路,增强学生的习作信心。教学反思教学习作例文,有的老师认为,例文是启迪学生思维的“源点”,有的老师则认为例文可能是限制学生思维的“镣铐”。我认为只要把握好例文使用的“度”,不需用时不

9、要用,需要用时充分用,就能达到小学新课标中提到的“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的要求。教学时,我把主要精力放在第一篇例文的教学上,先让学生整体感知例文,知道描写景物的主要特点,再让学生根据过渡句,画出路线图,分析例文中作者是怎样将游览的顺序写清楚的,最后要求学生运用颐和园的学法学习七月的天山。这节课我最大的成功之处是:注重文本的解读,让学生立足文本去分析与理解,避免架空分析。给予了学生充足的自主学习与交流讨论的时间,整节课从文意概括到重点品析、难点解读,基本是学生自己完成的,教师以点拨指导为主,较好地贯彻了高效课堂的理念。交流平台与初试身手习作例文

10、与习作教学目标1.学习课文按照游览的顺序写景以及抓住景物特点描写景物的表现手法。2.通过习作例文,学习定点观察、按照游览顺序写景的方法,学习使用过渡句使景物转换自然的方法。3.了解颐和园和七月的天山的美丽景色,培养审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4.能抓住景物特征进行描写,融情于景,抒发真情实感。教学重难点1.学习定点观察、移步换景的写景方法。2.学习使用过渡句的方法。教学课时3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妙笔写美景,巧手著奇观。巧妙运用写景方法,加上优美的语言,能让我们笔下的美景形象生动,让读者在读的过程中仿佛在亲身游览一番,既看到了景物的特点,也有一种美的享受。我们这个单元的课文,就是写景的

11、美文。在学习的过程中,相信大家曾领略到了海上日出的奇妙与美丽,也曾见识到了金华双龙洞的奇态万千。今天我们再一起重温一下吧!二、交流平台1.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你又有了哪些新的收获呢?作者在写景时表现出了什么特点呢?(生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师总结:记金华的双龙洞是按游双龙洞的顺序来写的,游览经过清楚明了;重点写了外洞和内洞之间的孔隙。海上日出是按照天晴时以及有云时太阳变化的顺序来写的。 2.你们领悟到了怎样写好游览类文章的方法了吗?(生讨论交流)师归纳明确:(课件出示)(1)按游览的顺序写。以游览为线索,由先而后依次记述游览过程中所见之景。(2)写出景物的特点。选取自己印象最深刻的或最有特色的景物

12、,进行具体的描写。(3)分清主次详略。把最具代表性的、最令自己难忘的景物,进行详细描述。(4)融入真情实感。做到既有所见所闻,又有所思所感。1.学习了海上日出和记金华的双龙洞,你有什么收获?2.如果让你写一写你游览过的地方,你应该注意哪些方面?三、初试身手1.师:如果让你介绍你游览过的地方,你会画路线图吗?2.师:星期天,你要带一位同学参观植物园。借助课本中的示意图,画出参观路线,再按顺序说一说。(指名上台画出参观路线,并按顺序进行介绍)预设:(1)参观路线:南门芍药园松林天鹅湖纪念馆望湖亭郁金香园东南门(2)首先从南门进入植物园过了小桥往西,就来到了芍药园刚出芍药园,就进入了松林松林再往东走

13、数十米,就到了天鹅湖接着就来到了纪念馆再往前面走,就是望湖亭最后,来到了郁金香园不知不觉来到了东南门,便出了植物园。3.借助课本中的示意图,说说植物园的参观路线是怎样的。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前面的学习中我们知道了写游览类文章中的一些方法,接下来我们来看看习作例文,继续领略美景,学习写游览类、景物类文章的方法。二、阅读习作例文一颐和园1.初读例文,说说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描写的,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 明确:作者是按游览的顺序来描写的。“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从万

14、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2.你能根据游览顺序画出相应的路线图吗?(生上台画)3.你能找出本文的过渡句吗?4.颐和园的哪处景物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把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景物用你喜欢的方式表达出来。可以朗读,可以做小导游,还可以以游客的身份说。)5.从颐和园中归纳总结写法:(课件出示)定点观察,移步换景;观察景物,突出特点。过渡衔接,自然有趣;细节描写,表达情感。三、阅读习作例文二七月的天山1.初读例文,简要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生讨论后,教师归纳:记叙了作者七月骑马上天山所看到的美丽的自然风光,表达了作者对天山风景的喜爱之情。2.说说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写天山的,你是从哪些语句看出来的。师总结:

15、作者是按游览的顺序写天山的。从“进入天山,戈壁滩上的炎暑被远远地抛在后边”“再往里走,天山显得越来越美”“走进天山深处,山色逐渐变得柔嫩”这些句子看出来的。3.细读例文,说说作者用移步换景的方法展示了哪些天山景物。明确:描写了天山的雪峰、雪水和雪水汇成的溪流,幽静的天山密林,天山深处的花海景象。4.从七月的天山中归纳总结写法:(课件出示)(1)写景的顺序,全文从总体上说,以游踪为序,从山的外围写到山的深处,或由远及近,或自上而下,写出了景物的变化,显得繁而不杂。(2)抓住景物的特征,展开细腻的描写。(3)运用了比喻、排比、反问等修辞手法,写出了天山之美。四、课堂小结用游览的顺序记录生活,不仅能

16、让我们发现更多的自然奥妙,同时,也能提高我们的习作能力。教学反思第三课时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祖国有雄浑壮丽的山河美景。那清奇俊秀的桂林山水,那淡妆浓抹的杭州西湖,那云雾缥缈的黄山,那美丽富饶的海南岛还有家附近那充满童趣的公园,那四季变幻无穷的植物园,那令人大开眼界的博物馆你游览过哪些地方?哪个地方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生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写一写自己游览过的地方,让更多的人了解这些地方。二、习作指导,构思情节1.你会怎么介绍自己游览过的地方?师明确:(1)可采用“定点观察”“移步换景”的方法。先画出游览路线图,帮助自己理清思路。(2)内容要详略得当。印象深刻的景物要作为重

17、点来写,注意把它的特点写出来。最能直接地、具体生动地表现文章中心意思的地方要详写;同表现中心意思有些联系,不能不写但又不必详写的地方,就要略写。2.怎样写好游览之地的景物?学生讨论后,教师总结:(1)观察有顺序。选择一处景物,并确定观察点,按照一定的顺序来写,这样写出来的片段才会条理清楚、层次分明。(2)抓景物特点。掌握了一定的顺序后,要仔细观察这处景物的特点,如形状、数量、颜色、姿态以及它们的变化等。(3)要融入感情。在细致描述这处景物的同时,还要表达自己对景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做到景中有情,情景交融。(4)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感情,让读者受到感染。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状物绘景;用动

18、静结合的手法状物绘景。(5)描写景物时,插入一些故事逸闻、神话传说、典故名言、文史资料等,可使景和物蒙上一层文学色彩,增强文章的趣味性。3.过渡句的作用及表现形式。(总结上文,引出下文,承上启下,合理使用过渡句,使景物的转换更自然。)三、尝试习作1.学生选择一处游览过的地方,尝试习作。2.师点拨习作要点:(课件出示)(1)确定自己想写的这个地方是哪里,回想游览过的景物,画出游览路线图,帮助自己理清思路 。(2)根据路线图把自己游览过的地方写下来,在介绍景点时要紧扣游览顺序,注意内容上详略得当,注意语言的生动性,注意正确使用标点符号。3.学生自由写作文,师巡视相机指导。四、拓展延伸1.推荐优秀习

19、作,全班交流。2.找出优秀习作中表明游览路线的句子。3.赏析优秀习作中景物描写的句子。教学反思这次的交流平台、初试身手和习作例文,主要培养学生按游览顺序进行写作的能力,注意采用“定点观察”和“移步换景”的方法,内容上要详略得当、重点突出,语言要简洁,要表达真情实感。在分析例文的过程中结合了初读和细读的方法,进行赏析。让学生学习写法,进行写作。在指导写作的过程中应先确定写作对象,再介绍游览的地方,重点的地方可以详写,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让学生在明确写作方法和本次习作要点的基础上尝试习作,大部分同学都能顺利地完成习作。不足之处:学生不能抓住景物特征进行描写,有的内容不能充分地表达出来,缺少真情实感,应多观察,多积累。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