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67 ,大小:65.01KB ,
资源ID:14254416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425441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高三政治最后一课.docx)为本站会员(b****1)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高三政治最后一课.docx

1、高三政治最后一课2005年高三政治最后一课第一部分、关于书本基础知识一、经济常识(一) 知识体系再构 商品经济理论 (商品、货币、价值规律) 基本经济理论 发展市场经济理论 (市场经济的共性特征、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的个性特征) 经济制度理论 基础 (基本经济制度、分配制度)经 指 反 企业、经营者生产导 映济 具体经济活动 决定 产业、劳动者 财政、税收分配 联结 银行、储蓄 商品服务市场(国内)交换 联结 世界市场(国际) 家庭消费的内容消费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二) 核心知识回顾1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关系 2. 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3货币的两种基本职能 4. 通货膨

2、胀与通货紧缩5价值规律(内容、形式、作用) 6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及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7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三问(what, why, how)8我国的分配制度(what, why)9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四大优点) 10宏观调控(what, why, how)11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why, what) 12我国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地位及作用13提高经济效益(why, what, how) 14企业必须具有良好的信誉和形象(why, what, how)15农业(why, how、农民增收的途径及意义)16走新型工业化之路(含义、基本要求)17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why, what, how) 18

3、积累 / 消费的关系19我国财政的作用及财政收入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20我国税收的作用21中国人民银行的性质及职能 22银行的作用 23公民储蓄的作用 24市场交易四个原则 25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26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27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28我国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客观必然性 29汇率的变化30进口与出口的关系 31我国发展对外贸易的作用及原则(三)易混淆知识辨别1商品劳动产品物品2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商品的价值总量商品的使用价值量(即商品数量)3国家有权发行纸币、有权规定纸币的面值、有权决定纸币的发行量国家有权规定纸币的实际购买力4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5公有制公有制的实现形式

4、6股份制股份合作制7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8社会主义的分配方式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方式9社会主义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0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根本目标11市场市场经济商品经济12企业企业法人(法人企业)公司股份有限公司上市公司13混合所有制经济如果是国家、集体控股,就具有明显的公有性公有制经济本身14利润增加(劳动生产率提高、质量提高、规模扩大、生产速度提高)经济效益提高15经理(厂长)的行政指挥中心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地位16农业的基础地位工业的主导地位第三产业的兴旺发达是现代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17GDPGNP国民收入社会总产值18订立劳动合同的核心原则(平等自愿)

5、最基本、最重要原则(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19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最基本、最核心的内容是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社会优抚)20中央银行(国家机关)商业银行(金融企业)政策性银行(专业银行)21股票(入股凭证)债券(债务证书);政府债券金融债券公司债券;社会保险商业保险22财政政策(税收的变动、国债的发行、分配政策的调整等)货币政策(货币的发行、利率的调整、信贷的调控等)23市场交换的基本原则(自愿)、重要原则(平等)灵魂、试金石(公平)基本精神(诚实信用)24影响居民消费水平的根本因素(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直接影响因素(收入水平)重要因素(物价水平、人口数量)25消费者最主要的权利是安全权知情

6、权等26当今世界市场呈现的五个新特点经济国际化(全球化)的五个主要表现27国际对外贸易的基本形式(商品贸易、劳务贸易、技术贸易)我国对外贸易的主要方式(对等贸易、展卖、加工贸易、补偿贸易)(四)熟记有关计算公式 商品价格总额 单位商品价格商品数量1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 = 货币流通速度 货币流通速度 预期股息2股票价格= 银行利息率 生产总值 利润3经济效益= = 1 生产成本 生产成本 4国民收入=社会总产值消耗了的生产资料的价值5银行利润=贷款利息存款利息费用 银行利息=存(贷)款数利率时间(五)辨析十四个“越,越”1物价越低越好2货币投放越少越好3企业的规模越大,经济效益越好4企业的产

7、品越多经济效益越好5社会保障水平越高越好6国家财政收入越多越好7积累越多越好8公民存款储蓄越多越好9利率越降存款者的收益越少10物价越低消费水平越高11家庭收入越多消费水平越高12进口关税越高越有利13出口越多越有利,进口越多越不利14贸易顺差越大越好二、哲学常识(一)知识体系再构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唯物论 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关系原理联系矛盾性普遍性、客观性、有条件性多样性 因果联系辩证唯物主义 (构成) 整体与部分的联系矛盾 辩证法 矛盾普遍性坚持一分为二、两点论、两分法 (辩证关系)要求把两者结合起来 矛盾特殊性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主观矛盾关系 坚持两点 (引起) 两种情形 论

8、与重点矛盾主次方面关系 论统一 发展原理、规律、原因、状态、途径 想:认识的根本任务 实 践 认识论认 (what, why,how) 做:实践 (含义、特征、作用) 认识精神状态识论 (what, why, how) 做:实践 (含义、特征、作用) 认 识精神状态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why坚持集体主义坚持集体主义价值观价 what值观 what how (具体化) why人生价值人 what生价值 what how (指导)人生目标人 (理想)生目标 (理想)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同群众实践相结合 实现两个境界(二)核心知识回顾1世界物质性原理 2物质和意识

9、的辩证关系3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分歧 4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辩正关系原理5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原理 6因果关系原理7整体与部分关系原理 8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原理9内外因关系原理 10量变与质变关系原理11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的原理12矛盾普遍性原理 13矛盾特殊性原理14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 15主次矛盾关系原理16矛盾主次方面关系原理 17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18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分歧 19现象与本质的辩证关系20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 21认识的根本任务三问(what, why, how)22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23价值观的导向作用24集体主义的三问

10、(what, why, how) 25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辩证关系26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及个人与社会的辩证关系)27人生价值的三问(what, why, how)28崇高理想对人生、对社会有着重大的指导和促进作用29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30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31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历史创造者32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的关系(三)易混知识辨别1世界观哲学;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2物质的具体形态物质,改变物质具体形态创造物质3物质的唯一特征(客观实在性)物质的根本属性(运动)4意识的反作用意识促进事物发展(或阻碍事物发展)5主观符合客观客观符合主观6物质和意

11、识的关系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7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8任何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相互联系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9联系具有客观性人们无法改变事物的联系10先行后续的关系因果联系11整体功能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12运动变化发展;新发现或后出现的事物新事物13规律现象,规律规则14规律是客观的人们在客观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15哲学上讲的“斗争”政治上讲的“斗争”(共性与个性关系),哲学上讲的“统一”日常生活中讲的“统一”16任何事物都有两点(即矛盾)任何事物都有优点与缺点17矛盾是普遍存在的任意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矛盾18矛盾之间及矛盾双方之间是可以转化的可以任意转化19主

12、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20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多数与少数关系整体与部分关系21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人类认识秩序是特殊普遍特殊普遍特殊普遍22事物发展的动力(原因)事物发展的源泉23完成了质变(即一次量变质变的过程)发展的终结24质变都是数量的增减引起的;质变发展25事物发展的总趋势道路前途途径26人的主观能动性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的反作用27感性认识现象,理性认识本质,假象错觉28理性认识正确认识,理性认识理论,真理科学理论29认识的来源获得认识(知识)的具体途径30认识的根本任务认识的根本目的31坚持集体主义不要个人利益,集体主义小团体主义,集体主义集体利益32个人利益

13、个人主义33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是人类的一切活动34客观规律性制约主观能动性两者相互制约 三、政治常识(一、)知识体系再构 一般常识政党政党 坚持中国共产党(性质、地位、作用、领导、建设) 政党制度 一般常识 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一般常识(领 导) 国体人民民主专政内容内容 一般常识 国家职能 我国的职能一般常识国家国家国家机构 我国的国家机构 我国公民与国家关系 一般常识 国家政权组织形式 形式形 人代制式 人代制发 (构 成) 一般常识 国家结构形式 一国两制 特征展 民族民族、宗教民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政策族、宗教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政策 本质宗教 我国的宗教政策

14、决定因素 主权国家国际关系国际关系 主要构成 两大主题 国际组织 我国的外交政策(二、)核心知识回顾1 国家性质、国家职能及两者关系 2 理解人民民主专政(what, why, how)3 掌握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一般常识(what, why, how)4 熟记我国的国家职能5 人代制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代制三问:what, why, how 人大的性质及职权 人大代表的权利与义务)6 一国两制的含义、内容、意义以及胡锦涛关于发展两岸关系的“四个决不”7 国家机构与国家性质、国家职能的关系8 我国中央国家机关的性质及关系9 我国国家机构的组织活动原则10 关于公民的监督权(含义、方式

15、及意义)11 正确处理公民与国家关系(即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的关系)的三大原则12 理解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地位、作用及领导方式13 怎样加强党的建设?14 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内容、三者关系、根本要求、地位、意义)15 关于我国的政党制度(what, why, how)16 人民政协的性质及职能17 民族团结的意义及措施18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what, why)19 宗教信仰自由政策20 国际关系及其决定因素21 联合国的宗旨、原则及作用22 和平与发展的关系23 国际竞争的实质24 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点(三、)易混知识辨别1 专政专制,民主的本质民主的发展程度2 国家职能实施的主体是国家

16、机构(国家机关的总和)党组织、政协、群众团体3 人民民主专政国体的阶级基础(工农联盟)首要标志(工人阶级的领导)4 人民民主专政的特点(是新型的民主和新型专政的统一)社会主义民主即人民民主的特点(广泛性和真实性)5 人大的权力(4个)人大代表的权利(3个),人大(权力机关)人代制(根本政治制度),大陆上我国的立法机关(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权力机关(各级人大)6 “一国两制”中两制并存两制并列、高度自治完全自治、外事权外交权7 我国的根本制度(社会主义制度)我国国家制度(广义包括国体和政体,狭义就是指国体)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代制)8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独立行使司法权(包括前者的审判权和后者

17、检察权),不受任何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不受人大的监督和制约、党的领导、人民群众的监督以及各民主党派、新闻媒体等的监督。9 依法治国的本质根本目的前提条件重要环节10 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指司法、守法平等立法平等11 判断政党阶级性的标准(看它在实践中所体现的阶级利益)政党区别于一般政治组织、社会团体的根本标志(政党与国家政权等紧密相联)政党实现本阶级利益的根本途径(领导国家政权)12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两个先锋队、三个代表、最终目标、行动指南)根本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地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执政党)作用(三个只有才能)领导方式(政治、思想、组织领导)建设(

18、执政能力建设、思想组织作风建设、制度建设)根本的组织制度、领导制度(民主集中制)根本工作路线(群众路线)13 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合作的政治基础(两个坚持)基本方针(16个字)根本活动准则(实践和法律);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政治上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具体活动上是相互监督的关系组织上是相互独立的关系法律地位上是平等的关系14 区别民族最显著的特征是共同的心理素质共同地域、共同语言、共同经济活动15 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基本政策16 民族自治区特别行政区,民主区域自治联邦制17 宗教封建迷信邪教;封建迷信思想封建迷信活动18 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外交政策制定的依据(国家性

19、质和国家利益)19 联合国的审议机构(联大)司法机构(国际法院)行政秘书事务机构(秘书处)唯一有权采取行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机构(安理会)20 我国支持联合国根据联合国宪章精神所进行的各项工作我国全力参与和支持联合国的各项活动21 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基本目标基本准则基本立足点基本国策;和平共处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第二部分、关于应试技巧及解题方法指导(一) 考前心理调整1要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经科学调查研究证明,情绪乐观将会促使大脑思维活跃。心理学家曾得出这样的实验结果:某组学生在情绪良好的状态下,所测得的平均智商为105,而同一组人在紧张状态下的平均智商却降至91。同理,考生们充满乐观情绪

20、进行复习和愁眉苦脸地学习,效果将大不一样。有些学生因前期的模拟考试成绩不够理想而忧心忡忡,害怕看到家长失望的目光、害怕高考成绩不够理想无法向父母交代,眼看高考日期越来越近,心里更是七上八下地没了底。虽然他们常常挑灯夜战、苦不堪言,但实际效率却不高,睡眠质量也不好,多梦、早醒等更是常有的事。高考临近,过重的心理压力,使这类考生的情绪处于过分焦虑状态。那么,对考生而言,是不是任何程度的焦虑情绪均属有害无益呢?不然。焦虑水平与成绩的关系很微妙,考生如果完全无焦虑或焦虑水平过低,没有紧迫感,对什么都无所谓,结果肯定是学不好;而焦虑水平过高,使精神过度紧张,又会影响考生的正常思维;只有处于中等焦虑水平的

21、同学,才能最有效地激发潜在的学习潜能,并能变压力为动力,学习效果也最好。要消除过分焦虑情绪可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同学们要学会自我调节,当你坐在书桌前时,脑海中先浮现出令你最自豪、最愉快的画面一分钟,并在心中默念:“考试前我一定能复习好”、“考场上我一定能发挥好”,然后充满自信、精神振奋地投入学习。这个方法很有效,考生不妨试一试。2怎样才能防止高考时怯场现象呢?(1)考前两天:增强自信,择要复习。临考前的复习更要有所侧重,考生只要检查一下重点内容是否掌握就可以了。所谓重点,一是老师明确指出和反复强调的要点;二是自己平时容易出错的薄弱环节。如果考生能够确认这些方面已没什么大问题,就可以安下心来,并

22、反复暗示自己:“我的复习很充分,届时一定能考好!”(2)考试前夕:睡眠充足,放松情绪。在树立了信心的前提下,考试前夕的休息十分重要。考生切忌在临考前夜牺牲睡眠进行复习,这样做事会事与愿违、得不偿失。考生此时要尽量放松心情,以减轻心理紧张度。特别要注意要比平时稍早一点学习,充沛的精力将大大有助于考生的临场发挥。(3)在进入考场后:让精神状态先适应考场环境,消除紧张的情绪,为此,提前半小时或20分钟到达考点,通过回忆复习备考过程中感兴趣且做得十分好的某些试题的解答方法,或在心中暗自熟记名词概念,用于转移自己的注意力,忘记自己的过去和别人的差距,要有和大家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较量的心理,树立自信心。自我

23、认同和自我鼓励,不时地告诉自己“实力很强”。(二)应试技巧1做好考前准备工作,准时进入考场,稳定情绪,对考试充满信心。2正确填涂。在答题卡、试卷上正确无误地填涂好姓名、准考证号。3通读试卷。抓住考前5分钟的时间快速浏览一遍,对试卷的题型、题量做到心中有数。4预答选择题。只能先用指甲在正确的单选答案轻画记号,以争取时间,提高解题速度。实在抓不准的,可放在后面做,但不宜过多。5先易后难,冷静思考。严格按照解题步骤答题,一定要保证低、中档难度的试题100%的正确率;其次再做难题中占分多的题目。对于高难度的试题不钻牛角尖,关键时刻懂得取舍。要讲究一次成功率。第一遍看题一定要十分仔细、慎重,力求看对、看

24、准,一步到位。6选择题的涂卡,可以边做边涂,或做完I卷后集中填涂;切忌整张试卷答完后再涂卡,因为这容易由于时间紧张而出现错涂或漏涂现象,造成无谓失分。另外,要注意A、B两种答题卡排列序号方向的不同。7卷面要整洁,字迹要工整、清晰,格式要规范。这一点在今年网上阅卷的背景下显得尤为重要,要特别注意。8最后要全面检查试卷,防止漏题、空题及其他错误的发生。注意在检查的过程中,不可轻易更改选择题答案,除非原答案肯定错误(如知识性错误)。要相信第一感觉。9总之,审题要仔细,思考要快捷,解答要稳,做题要准。在考场上要做到“稳定压倒一切”。考生不必强求超水平发挥,只要达到一贯的水准即可,以一种自信、平和的心态

25、迎接高考。(三)解题方法指导1选择题(1)答题基本要求“四审五排法” 审题干:把握关键词(时间、方位、主要、核心、根本等)明确题目主旨意思四审 审设问(正向或逆向选择) 审题肢(正确或错误) 审题干与题肢的关系 排谬法(排错法) 排异法:观点正确,但与题干无关五排 排重法:与题干意思相同,重复的题肢 排倒法:因果关系颠倒的题肢 排乱法:题肢的共性或个性,与题干共性或个性不符的题肢(2)例:我国现阶段,阶级斗争已不是社会的主要矛盾,这是因为(DGH)A敌对势力和敌对分子已经消灭(排谬)B国际竞争的重点已经转向综合国力的竞争(排异)C我国的主要矛盾已经发生变化(排重)D剥削阶级和剥削制度已经消灭E

26、我国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排倒)F地主阶级已经被消灭(排乱)G我国的阶级结构已经发生根本变化H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3)注意几种特殊的选择题I组合选择题 此类题目在审清题意的基础上,可以确定候选项中有些应该选或应该不选。在四个选项中,包含有不该选的内容可以排除,不包含有该选的内容的也可排除。(即排误与选对相结合)。 例:(2004年湘鄂川渝卷)28手机短信方便了人们交流沟通,也被少数人用来进行诈骗或骚扰。对此,正确的认识是:(B)对待任何事物都应该一分为二的态度手机短信弊大于利 评价手机短信的利弊要看其主流取消手机短信,发展替代性服务A B C D解析:结合哲学知识,联系社会实际

27、,不难判断出第项是正确的,第项是错误的,据此,可以立即排除含有第项的C、D。第既不符合实际,在题干中也没有反映,故选B项。II反向选择题 此类题目的题干设问常为“下列理解错误的有”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例:(2004年福建浙江卷)3221世纪初,我国和非洲国家之间建立了发展关系和深化合作的“中非合作论坛”,中国与“论坛”参与国确定长期稳定、平等互利的新型伙伴关系。三年来,中非贸易每年以超过20%的速度增长。下列关于中非贸易增长的观点中,不正确的是(C) A中非经济的互补性,促进了双方贸易的增长。B中非贸易增长建立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C中非贸易发展中,我国要最大限度地追求顺差D发展中非贸易符合中非双方利益解析:此类试题为反向选择,在整个试卷中间或会出现一、两题,受思维定势的影响,稍不留神,就会选反。所以,审题必须要细心。III辨析型选择题 此类题目一般以引文、漫画等作为材料。引文的内容不正确或不完全正确,漫画往往带有讽刺性。该类题型注重考生的理解和判断能力。考生要能够理解引文或漫画中的人物出现的错误是什么?原因又是什么?要特别注意:如果题目的“设问”考查对引文或漫画的理解,那么判断一个选项选与不选并不是以这个选项正确与否为依据,而是以该选项的观点是否蕴涵在材料中为依据。即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