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5 ,大小:429.20KB ,
资源ID:14259773      下载积分:5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425977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部编版中考物理第期黄金知识点系列专题熔化与凝固71.docx)为本站会员(b****1)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部编版中考物理第期黄金知识点系列专题熔化与凝固71.docx

1、部编版中考物理第期黄金知识点系列专题熔化与凝固71专题04 熔化与凝固导入:我国南方有一种凉水壶,夏天将开水倒入后很快就能冷却,且一般略比气温低,这是因为这种凉水壶是用陶土做成的,水可以渗透出来,渗透到容器外壁的水会很快蒸发,而水蒸发时要从容器和它里面的水中吸收大量的热量,因而使水温很快地降低到和容器外壁的水温相同,这时,水还会渗透、蒸发,还要从水中吸热,使水温继续降低。但因为水温低于气温,水又会从周围空气吸收热量,使水温不会降得过低,这一过程所涉及到的物态变化时什么呢?物理知识:熔化,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特点,凝固,晶体和非晶体的凝固特点,晶体熔化和凝固的条件。1.熔化和凝固:物质从固态变成液

2、态的过程叫熔化,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判断物质的物态变化是凝固还是熔化,不能只看最终形成的物质状态,还必须分析变成这种状态的初始状态是什么,熔化的初态是固态,末态是液态;凝固的初态是液态,末态是固态。典型例题 下列现象中属于熔化现象的是()A天热时向地上洒水会感到凉快B加在饮料中的冰块化为水C刚从冰箱拿出的冰棍周围冒出“白气”D冰箱冷冻室内壁出现白色的“霜”。【解析】:A、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不是熔化现象;B、冰块是固体,水是液体固态的冰块变为液态的水,是熔化现象;C、夏天空气中有大量的水蒸气,水蒸气遇到冷的冰棍液化形成小水滴,即“白气”;是气态变为液态不是熔化现象;D、从冰箱冷冻室

3、取出的物品,放一会儿就会在物品上有一层白色的“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凝华为固态的冰晶;故选B。【答案】:B 易错点拨:溶化是指固态物质在液体中分散开来,最后变成液态的现象,如糖在水中会溶化;而熔化是固态物质吸热变成液态物质的现象,如冰吸热变成水。针对练习1 下列现象属于熔化的是()A湿衣服结冰 B铁水浇铸成零件C河水结冰 D雪化成水1.D 解析:A、湿衣服结冰,是液态变成固态,属于凝固现象;B、铁水浇铸成零件,是液态变成固态,属于凝固现象;C、河水结冰,是液态变成固态,属于凝固现象;D、雪化成水,是固态变成液态,属于熔化现象故选D。针对练习2下列现象中,属于熔化的是()A钢变成钢水 B

4、盐溶于水形成盐水C用铜水铸造一个铜球 D用水和面针对练习3 下列关于四季景象的描述中,属于凝固现象的是()A春天,雨笼山峦 B夏天,雾绕群峰C秋天,霜打枝头 D冬天,冰封谷底3.D 解析:A、雨是有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属于液化故A错误;B、雾是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属于液化故B错误;C、霜是由气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属于凝华故C错误;D、冰是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属于凝固故D正确故选D。针对练习4午饭后,小明和小玲来到商店,小明买了根“冰棍”,小玲买了根“棒棒糖”。当他们把冰棍和棒棒糖放进嘴里后,都慢慢消失了。下列对于这一变化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冰棍”溶解了“棒棒糖”熔化了 B. “冰棍

5、”熔化了“棒棒糖”溶解了 C. “冰棍”和“棒棒糖”都熔化了 D . “冰棍”和“棒棒糖”都溶解了4B 解析:物质的熔化是受热由固态的变成液态的过程;而物质的溶解是指物质溶于水成为溶液的过程。其中冰棒受热(吸热)溶化成水,而棒棒糖则是溶于水中(也就是溶解)。答案选B2.固体熔化和凝固过程的规律: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温度变化有两种可能:一种是温度一直升高;另一种是温度升高到一定温度后保持不变,待全部变为液态时温度继续升高。1、晶体与非晶体1海波、冰、各种金属在熔化时不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这类固体有确定的熔化温度叫晶体,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熔点。2蜡、松香、玻璃、沥青等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不

6、断上升,没有确定的熔化温度,这类固体叫非晶体,非晶体没有确定的熔点。3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不断上升。 晶体 非晶体 常见物质 冰、海波、食盐、各种金属、水晶 石蜡、松香、玻璃、沥青 熔化 过程 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有固定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熔点) 吸收热量,温度不断升高,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 图象 条件 达到熔点,且持续吸热 持续吸热 凝固过程放出热量,温度保持不变,有固定的凝固点(晶体凝固时的温度)放出热量,温度降低,没有固定的凝固温度图象条件达到凝固点,且持续放热持续放热典型例题 如图所示,描述晶体熔化过程的曲线是( )【解析】:

7、晶体在熔化前吸热,温度不断上升,熔化时吸热温度不变,熔化后吸热温度上升。A图象是晶体凝固图象。B图象是非晶体熔化图象,C图象是晶体熔化图象,D图象是非晶体凝固图象, 故答案选C。【答案】: C【方法总结】:判断是晶体还是非晶体关键是观察图象是否有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线,若有则是晶体,没有则是非晶体;判断是熔化图象还是凝固图象,只需看整个线段是上升的还是下降的,若是上升的则是熔化图象,若是下降的则是凝固图象。针对练习1在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中,绘制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13所示。分析图象可知:这种物质熔化时的温度是 ;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 保持不变;熔化过程持续了 min;第4

8、min时处于 状态。针对练习2 如图2所示,是“探究某物质熔化和凝固规律”的实验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t=5min时,该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B在BC段该物质不吸热C该物质凝固过程持续了5minD该物质在EF段放热,温度降低2.A 解析:观察图2可知,该物质在熔化(凝固)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是晶体。t=5min时,该物质继续吸热熔化,温度保持不变,处于固液共存状态,A选项说法正确,选填A;晶体熔化过程中需要继续吸热,BC段该物质继续吸热,B选项说法不正确;由图2可见,该物质凝固过程从12min开始到15min结束,持续了3min,C选项说法不正确;EF段物质处于凝固阶段,继续放热,温度保持不变

9、,D选项说法不正确。针对练习3下列固体中属于晶体的是 ( )A、沥青 B、冰 C、松香 D、石蜡3. 熔化吸热,凝固放热:我们经常看到卖鱼的人常在鱼的周围放上一些冰;北方冬天,菜窖里放几桶水。 问题:为什么要在鱼的周围放一些冰?菜窖里为什么要放几桶水?。晶体熔化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达到熔点,二是继续吸热;同样凝固出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达到凝固点,二是继续放热。典型例题 把盛有碎冰块的大试管插入烧杯里的碎冰块中。若对烧杯底部加热,当烧杯中冰块熔化一半时,试管中的冰块能熔化吗?为什么?【解析】:冰是晶体,冰熔化时须满足两个条件:(1)温度达到熔点0 ;(2)持续吸热。本题中,烧杯里的冰块虽然已

10、熔化了一半,但熔化过程尚未结束,温度仍保持在熔点0 ,试管中的碎冰块通过热传递,温度也达到了冰的熔点0 ,但由于此时烧杯和试管间没有温度差,故它们之间不发生热传递,所以试管内的冰块无法继续吸热,也就不能熔化。【答案】:试管内的冰块不能熔化,因为冰是晶体,冰熔化时须满足两个条件:(1)温度达到熔点0 ;(2)持续吸热。烧杯里的冰块虽然已熔化了一半,温度仍保持在熔点0 ,试管中的碎冰块通过热传递,温度也达到了冰的熔点0 ,但由于此时烧杯和试管间没有温度差,它们之间不发生热传递,所以试管内的冰块无法继续吸热,也就不能熔化。针对练习1深秋,为避免树上的桔子在夜间气温骤降时被冻伤,果农经常在傍晚给桔子树

11、喷水。如图8所示,虽然水在夜间结了冰,但桔子却没被冻伤,这是为什么?1. 夜间气温骤降时,水降温直至凝固成冰,放出热量,使温度不会降得太低,所以没有冻坏桔子。解析:利用水结冰来防止桔子被冻坏,是利用了水凝固时放出热量。在凝固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这样桔子的温度不致于降到太低,把桔子冻坏。针对练习2 下列现象中属于熔化吸热的是()A游泳结束上岸后感到有点冷B加冰块使饮料温度降低C利用干冰降温防止食品变质D向地上洒水降低环境温度2. B 解析:A、游泳完上岸后感到有点冷,是水的汽化吸热,不符合题意B、加冰块会使饮料变得冰凉,利用了冰块的熔化吸热,符合题意;C、利用干冰降温防止食品变质,利用了干冰升华

12、吸热,不符合题意;D、向地上洒水降低环境温度,会使周围更凉快,利用了水的汽化吸热,不符合题意;故选B。针对练习3 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利用熔化吸热、凝固放热的例子?各举一个例子答:熔化吸热: 凝固放热:。1、两盆水里面都有没熔化的冰块,一盆放在阳光下,一盆放在阴凉处,在盆内冰块均未熔化完前,两盆水的水温相比 。(“在阴凉处的那盆水的温度高” “在阳光下的那盆水的温度高”“两盆水温度一样高”)1.两盆水温度一样高 解析: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气压相同,冰水混合物的温度相同。无论冰水混合物放在阳光下,还是放在阴凉处,气压相同,都是冰水混合物,温度是相同,故两盆水温度一样高。2、在探究

13、“冰的熔化特点”实验中,(1)该实验装置的安装顺序是 。(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2)实验时应该选择颗粒 的冰块进行实验(选填“较大”或“较小”)(3)改正装置的后,小明根据实验数据作出的冰加热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甲所示,分析图象可知,冰的熔点是 ,其熔化过程的特点是 ,这说明冰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在第6min该物质处于 (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状态”),熔化过程用了 分钟。3、如图所示的是萘的熔化图象。看图回答以下问题:(1)萘在AB过程中是 态,该过程要不断 热,温度 (2)BC段表示萘处在 过程,温度 ,但需不断 热,这个过程用了 min,萘的熔点

14、是 (3)萘在第8 min时是 态,在第15 min时是 态,在第25 min时是 态3.(1)、固、吸、升高;(2)、熔化 保持不变 吸 12 80;(3)、固 固液共存 液 解析:由图示可知:(1)萘在AB过程中是固态,该过程要不断吸热,温度升高;(2)BC段表示萘处在熔化过程,温度保持不变,但需不断吸热,这个过程用了12min,萘的熔点是80;(3)萘在第8 min时是固态,在第15 min时是固液共存态,在第25 min时是液态。4、0的冰放入0的水中,(周围气温为0),过一段时间,则( ) A有些冰会熔化成水 B有些水会凝固成冰 C冰和水的多少都没变 D无法判定4.C 解析:冰的熔点

15、和水的凝固点都是0,处于周围气温为0的环境中,由于温度相同,所以不吸热,也不放热,所以冰不熔化,水也不凝固,冰和水的多少都没变,故应选C。5、铝的熔点是660,那么660的铝一定是( )A液态 B固态 C固液共存 D以上情况都有可能 5.D 解析:铝属于晶体物质,当晶体物质处于熔点温度时,可能是刚开始熔化或正在熔化的过程中或是刚刚熔化完,所以可能是固态、固液共存或液态,故应选D。6、把盛有碎冰块的大试管插入烧杯里的碎冰块中,如图所示。用酒精灯对烧杯底部慢慢加热,当烧杯中的冰块有大半熔化时,试管中的冰( )A熔化一部分 B全部熔化 C一点也不熔化 D无法判断1. 【2016天津卷】图1是某种物质

16、熔化是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根据图象中的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物质为非晶体 B.该物质的熔点是80 C.在第5min是物质已全部熔化 D.第10min是物质处于液态2. 【2016滨州卷】小明利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探究冰的熔化特点,他每隔相同时间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并观察物质的状态。绘制成图像如图乙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冰是晶体B冰的熔点是00CC冰的熔化过程持续了15分钟 D冰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2.C 解析:晶体和非晶体的根本区别是:晶体有熔点(熔化时温度不变继续吸热),非晶体没有熔点。冰在第5分钟到第15分钟的过程中温度不变继续吸热,是晶体,故选项A正确;在第

17、5分钟到第15分钟的过程中温度不变继续吸热温度始终是0 ,冰的熔点是0 ,故选B正确;冰在第5分钟到第15分钟的过程中,熔化过程持续了10分钟,故选项C不正确;冰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故选项D正确;故选C。3. 【辽宁省盘锦市2015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冰棍是人们喜爱的一种冷饮,有关物态变化过程和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冰棍制作的最后一个步骤是凝华过程B从冰箱拿出的冰棍包装袋上“白粉”的形成是凝固过程C打开包装袋,冰棍周围出现的“白气”是汽化现象D吃冰棍解热是因为熔化过程吸热3.D 解析:冰棍是由液态变成的固态,属于凝固现象,故A错;冰棍包装袋上“白粉”是水蒸气直接变成的固态的

18、冰,属凝华现象,故B错;冰棍周围出现的“白气”是周围的水蒸气变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故C错误;吃冰棍解热是固态变成了液态,属熔化现象,故D正确;应选D。4. 【2016北京卷】图7所示的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熔化的是5. 【吉林省长春市2015年中考物理试题】下列固体中属于晶体的是( )A、沥青 B、冰 C、松香 D、石蜡5.B 解析:晶体:熔化时有固定温度(熔点)的物质,常见的晶体有冰、金属、海波、食盐、奈等;非晶体:熔化时没有固定温度的物质,常见的非晶体有玻璃、松香、沥青、石蜡等。故选B6. 【湖南省常德市2015年中考物理试题】关于热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要

19、吸热B.冰变成水是熔化现象,需要吸热C.冬天呼出的“白气”是汽化现象,需要吸热D.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是升华现象,需要放热6、.B 解析:雾的形成是气态变液态,属液化放热,所以A错;冰变成水是固态变液态,属熔化吸热,所以B正确;.冬天呼出的“白气”是气态变液态,属液化放热,所以C错误;樟脑丸变小,是固态变气态,属升华要吸热,所以D错误;应选B。7、【广西河池市2015年中考物理试卷】(2分)如图是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根据图象特征可判断该物质是(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加热到第10min时,该物质的状态为(选填“液态”、“固态”或“固液共存”)8【2016桂林卷】玻璃是 (选填“

20、晶体”或“非晶体”),他熔化时,吸收热量,温度 (选填“升高”或“不变”)8、非晶体;升高 解析:玻璃属于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断升高。9. 【2016百色卷】夏天,沥青路面随着气温的升高而变得越来越软,由此可知沥青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医院抢救中暑病人时,会在病人额头上大面积地擦酒精降温,依据是酒精蒸发会 (选填“吸热”或“放热”)9、非晶体;吸热 解析:夏天,沥青路面随着气温的升高而变得越来越软,说明沥青没有固定的熔点,是非晶体;抢救中暑病人时,首先是在人体的皮肤上大面积地擦酒精,主要是利用酒精蒸发吸热,可以降低病人的体温。10. 【2016巴中卷】某种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这种物质的熔点是,在第10min时,该物质处于(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状态”),其熔化过程的特点是吸收热量,但温度(选填“升高”、“降低”或者“不变”)10、240;固液共存状态;不变 解析:由图象知,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有一段平直的过程,表示温度不变,继续吸热,所以该物质是晶体,熔点为240;在第10min时处于熔化过程中,所以是固液共存态,并且在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