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3 ,大小:426.69KB ,
资源ID:14260594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426059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中国人物画.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中国人物画.docx

1、中国人物画探究中国人物画的发展历程 名画百篇赏析第一章第一节一、教学设计思路 艺术课程是一种人文课程,名画百篇赏析教材的着眼点是提高人的审美素养,与人文素养整合发展。从地位作用看,本课是课本的第一章,是整本书是否吸引学生的关键。因此教学上要重在拓宽学生视野,丰富审美经验,为培养创意思维的素养打下基础。从教学内容看,本课教材共分2节,分别介绍了人物画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及其代表人物和特点。从学情分析看,职业学校学生总体对反传统作品在审美上难认同。因此要创设有趣的情景,通过问题、讨论、赏析等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地进行体验性、探究性和反思性的学习。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人物画的发展及其特征。 2.

2、能力目标:感受中国人物画与表达内心的体验。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传统绘画的审美习惯,拓展视觉感受的范围,增强探索精神和民族责任感。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人物画不同时期的特点,因为这是本节课的核心,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有重要意义。2.难点:对于不同时期人物画发展阶段所要表达的情感和意图的掌握。如果不能理解,学生就无法真正理解这幅画的用意与情感,导致无法正确欣赏作品。便会难以达到教学目标。四、教法与学法 1. 教法(1)情景教学法(2)引导探究法2学法(1)自主体验法(2)合作讨论法五、课时分配和教具准备1.课时分配:2课时。2教具准备:多媒体设备、课件。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 比较

3、式导入屏幕出示龙凤人物画与顾恺之的洛神赋图。问题一:这两作品绘画内容上有什么共同之处吗?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中国人物画。问题二:两件作品的服务对象上看两者有什么不同之处吗?学生讨论后,教师总结:龙凤人物图的目的是祭奠亡灵,它不是给人看的,是为灵魂服务的。而洛神赋图的作者顾恺之是东晋的画家。从魏晋时期起人物画不再是给亡灵服务了,而是为现实生活的活人服务了。 图1:龙凤人物图VS洛神赋图设计意图:用直观画图导入,简洁明了,使学生进入人物画前有了清晰的引导图,揭示人物画的开端。(二) 探究人物画的发展历程,沿着人物画发展的“七大阶段”中的前“三阶段”发展脉络,与作品产生情感共鸣。1.“第一大阶段”

4、巫术人物画阶段 (1)观赏:人面鱼纹彩陶盆作品与山东嘉祥出土的画像石作品比较。(2)赏识:学生讨论发言后,教师小结:都是我们中国人物画的第一阶段作品。人面鱼纹彩陶盆是我们能看到的最早的史前社会作品。其中鱼纹有着深刻的寓意。山东嘉祥出土的画像石是画像石的优秀作品。如果把这些画像石、画像砖系统的收集起来,那就会成为“一部绣像的汉代史”。 第一阶段人物画主要是给灵魂服务的。 图2:人面鱼纹彩陶盆V S山东嘉祥出土的画像石2.“第二大阶段”道释人物画阶段 (1)比较:吴道子的八十七神仙图作品与敦煌壁画萨埵太子以身饲虎作品比较。(2)赏识:学生讨论发言后,教师小结:都是我们中国人物画的第二阶段作品。它是

5、为宗教服务的。吴道子的八十七神仙图的绘画中把释迦牟尼、净饭王以及大自在天神都画的不像印度人而像中国人。这是佛教绘画艺术的进步。敦煌壁画萨埵太子以身饲虎。这幅画和以往看到的国画很不相同。佛教画与我们现在看到的国画最根本的区别是它们的目的不同、作用不同、评价标准不同。作用:主要是为宗教服务的。 图3:八十七神仙图VS萨埵太子以身饲虎3.“第三大阶段”宫廷人物画阶段 (1)比较:周昉簪花仕女图作品与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作品比较。(2)赏识:学生讨论发言后,教师小结:都是我们中国人物画的第三阶段作品。他是宫廷的颂歌。周昉簪花仕女图的人物特征是根据当时的时代背景所绘制的。当时唐代推崇以胖为美,因此画出的人

6、物也是带有当时的时代气息。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作者把韩熙载生活的情景描绘得淋漓尽致,画面里的所有人物的音容笑貌栩栩如生。在这幅巨作中,画有四十多个神态各异的人物,个个性格突出,神情描绘自然。 图4:簪花仕女图VS韩熙载夜宴图4.对重点作品吴道子天王送子图的深入欣赏 说明:天王送子图作品作者:吴道子(680759),玄宗赐名道,河南阳翟(今禹州市)人,唐代第一大画家。童年的吴道子极为不幸,双亲早故,生活孤苦,迫于生计,自幼便学书习画。清苦的生活,辛勤的学习,使他过早地成才,20岁左右时已是一位颇有名气的画家了。 唐宣宗时吴道子被推崇为“画圣”,民间画塑匠人称他为“祖师”,道教中人更呼之为“吴道真君

7、”、“吴真人”。苏东坡在书吴道子画后一文中说:“诗至于杜子美(杜甫),文之于韩退之(韩愈),书至于颜鲁公(颜真卿),画至于吴道子,而古今之变,天下能事毕矣!”一代宗师,千古流传。 背景:开元、天宝年间,唐朝在各方面都达到了鼎盛时期。这一时期的绘画艺术也揭开了新的一页,很多卓有成就的画师创作了大量世俗化了的宗教壁画,即所谓“菩萨如宫娃”,或用贵族家姬妾形象画释梵天女等。吴道子就是此时宗教人物画坛最具代表性的画家。吴道子喜欢与文人名流交往,游历各地,在绘画上远师张僧繇,近法张孝师。据传在长安、洛阳两地的寺院道观中他画的宗教壁画就有300多幅。由于他性格豪爽,好酒使气,想象力丰富,所以所绘壁画人物,

8、“奇踪异状”,有吞云吐雾之气势,有崩石摧山之峻美。据说吴道子画丈余的人像,无论是从手臂或脚部开始,都能画出完整生动的艺术形象,画佛头部的圆光,转臂运笔,一笔而就。而且他所刻画的都是一些充满着生命活力的形象,这些结合形象的创造,大大提高了绘画的表现力。吴道子的绘画无真迹传世,这幅天王送子图可能是宋代摹本,敦煌莫高窟第103窟的维摩经变图也被认为是他的画风。吴道子有几幅佳作都是根据裴旻舞剑得来的,东都洛阳画壁有7处,其中天宫寺的壁画就是吴道子看裴旻舞剑之后所画的。张彦远记:“天宫寺三门吴画除灾患变”壁画的名字就是除灾患变。其中的故事还被引为佳话。 赏析:天王送子图又名释迦降生图,描绘了佛祖释迦牟尼

9、降生为悉达王子后,其父净饭王和其母摩耶夫人抱着他去朝拜大自在天神庙时,诸神向他礼拜的故事。卷末有宋代李公麟的题跋。此画本是一部外来的宗教题材,但画中的人、鬼、神、兽等却完全中国化、道教化了:净饭王与王后、侍者上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天子威仪和君臣之道;画中诸神、鬼皆着唐装。这也充分表明佛教在传入中国后,不仅受到了统治者的重视,而且深受中国传统宗教和哲学的影响。作者想象奇特,以释迦降生为中心,使天地诸界情状历历在目,令人神驰目眩。画中一个情节是这样的:端坐的天王,双手按膝,怒视着奔来的神兽,一个卫士拼命牵住神兽的缰索,另一卫士则拔剑相向,意欲将其制服。设计意图:人物画众多,理清每个阶段的发展脉络,利于

10、学生在发展中寻找规律,然后在下一环节中拓展,认识人物画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四)拓展人物画的多样性有了以上的欣赏方法,学生理解人物画的前阶段的风格,可以让学生自由讨论,表达自己有个性的观点,在人物画发展的历程中自由地鉴赏作品。阎立本阎立本(约601673), 中国唐代画家兼工程学家。汉族,雍州万年(今陕西省西安临潼县)人,出身贵族。其父阎毗北周时为驸马,因为阎擅长工艺,多巧思,工篆隶书,对绘画、建筑都很擅长,隋文帝和隋炀帝均爱其才艺。入隋后官至朝散大夫、将作少监。兄阎立德亦长书画、工艺及建筑工程。父子三人并以工艺、绘画驰名隋唐之际。作品欣赏:步辇图 步辇图为唐代人物画,是现藏故宫博物院中国十大传

11、世名画之一。从构图的角度来讲,这幅画很明显将所有人物分成两组:以画卷中轴线为界,左边三个男士依次排开,井然有序,没有任何装饰,在规矩中略显拘谨;右边以唐太宗为中心的人物群,左右簇拥的仕女形象,以及装饰物“两把屏风扇”、“一展旌旗”、“步辇”等等,把人物的布局按照其功能自然分工成不同的角色,而且仕女衣带飘飘和晁盖的迎风招展都有意刻画一种充满了柔情、安详、和善的情调。左右这种对比,尤其是译官谨小慎微、诚惶诚恐和仕女们神情自若、仪态万方的表情形成鲜明的对比。一张一弛、一柔一刚,让人的视觉得到了充分地享受。就像我们弹琴时的左手伴奏,稳健而低沉;右手高音区炫音技巧的展示,华丽而不俗脱;一唱一和,和谐有序

12、。 从色彩上讲,这幅图的场景是一个喜庆的场面。根据我国的传统习俗,喜庆的场面通常由红色装点基调。这幅图作者为了突出这一特点,特地将典礼官位于画面正中间的轴心人物画成红色。这样做的目的既可以一上来夺人眼目地突出红色,又不会太突兀得难以接受。因为按照习俗,禄东赞来自西域,服饰多以网状彩绘织成,很少有一整块同样颜色的衣服。再者,由于红色代表正气,代表恢宏的气势,理应当由中原大唐朝独享,而非喧宾夺主地给吐蕃穿戴上。其次,唐太宗也不合适着红装,一者皇上为至尊天子,然而能够与尊贵相配的颜色只有黄色;二者红色由皇上穿戴,不免显得皇帝过于轻浮,不够稳健睿智。如果我们在考虑仅由于年代久远,风蚀和破坏,原本皇帝身

13、着的镀金装束成了现在的土黄色,那么我们就不难理解作者在颜色安排上的独到之处。 另外,只有典礼官一个人是红袍在身,未免显得孤零零的,仍然显不出喜庆的气氛。于是作者巧妙地利用了晁盖顶和宫女服饰的配色,映衬出一团祥和、喜庆的气氛。(五)课堂总结今天我们以人物画的“发展历程”为主线,分三个阶段进行分析,使大家对此有了大致的了解。人物画风格各异,各有千秋,给我们开创了广阔的追寻空间。社会的发展需要历史的积累与沉淀。了解我们中国的文化是及其重要的。中国古代绘画是人类宝贵的文化财富,如果有兴趣大家还可以在网络上继续研究。图6: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一) 比较式导入屏幕出示李唐采薇图与郎世宁的乾隆后妃图。问题

14、一:这两作品绘画内容上有什么共同之处吗?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中国人物画。问题二:两件作品的风格上看两者有什么不同之处吗?学生讨论后,教师总结:采薇图的风格是中国传统的水墨风格。而乾隆后妃图的绘画技法是“中西合璧”的绘画技法。 图1:采薇图vs乾隆后妃图设计意图:用直观画图导入,简洁明了,使学生进入人物画前有了清晰的引导图,揭示人物画的开端。(二) 探究人物画的发展历程,沿着人物画发展的“七大阶段”中的前“四阶段”发展脉络,与作品产生情感共鸣1.“第四阶段”风俗人物画阶段、“第五阶段”简笔画阶段 (1)比较:王居正纺车图作品与梁楷泼墨仙人图作品比较。(2)赏识:学生讨论发言后,教师小结。 图2

15、:纺车图vs泼墨仙人图2.“第六阶段、第七阶段”文人人物画和中西合璧的人物画阶段 (1)比较:徐渭驴背吟诗图郎世宁乾隆后妃图。(2)赏识:学生讨论发言后,教师小结:徐渭驴背吟诗图,文人人物画的代表人物图中人、驴、树、藤的画法隐有真、行、草、隶之笔意,令人感觉其间有一股勃勃不息的活力,这正是徐渭之画能脱俗免尘、卓尔不群之处。乾隆后妃图郎世宁的最大影响是创造了“中西合璧”的绘画风格。所谓“中西合璧”就是西方艺术的形式与中国传统绘画内容的结合。表现在:第一,光线明暗的影响;第二,焦点透视法的影响。 图3:驴背吟诗图vs乾隆后妃图3对重点作品张泽瑞清明上河图的深入欣赏 说明:清明上河图为中国十大传世名

16、画之一,为北宋风俗画作品,宽24.8厘米,长528.7厘米,绢本设色;该画卷是北宋画家张择端存世的仅见的一幅精品,属国宝级文物,现存于北京故宫博物院。作品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的构图法,生动地记录了中国十二世纪城市生活的面貌,这在中国乃至世界绘画史上都是独一无二的。总计在五米多长的画卷里,共绘了五百五十多个各色人物,牛、马、骡、驴等牲畜五、六十匹,车、轿二十多辆,大小船只二十多艘。房屋、桥梁、城楼等也各有特色,体现了宋代建筑的特征。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水平。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时期都城东京(今河南开封)汴梁以及汴河两岸的自然风光和繁荣景象。将繁杂的景物纳入统一而富于变化的图画中。图中所绘

17、城廓市桥屋庐之远近高下,草树马牛驴驼之大小出没,以及居者行者,舟车之往还先后,皆曲尽其仪态而莫可数记,全副场面浩大,内容极为丰富,整幅画作气势宏大、构图严谨、笔法细致,充分表现了画家对社会生活的深刻洞察力和高超的艺术表现能力。 作者:张择端,字正道,东武(今山东诸城)人。早年游学汴京,后习绘画,宋徽宗赵佶(1101年1124年在位)时期供职翰林图画院。专工中国画中以界笔、直尺划线的技法,用以表现宫室、楼台、屋宇等题材,尤擅绘舟车、市肆、桥梁、街道、城郭。他的画自成一家,别具一格。张择端的画作,大都散佚,只有清明上河图卷完好地保存下来了。背景:北宋年间的汴京极盛,城内四河流贯,陆路四达,为全国水

18、陆交通中心,商业发达居全国之首,当时人口达100多万。汴京城中有许多热闹的街市,街市开设有各种店铺,甚至出现了夜市。逢年过节,京城更是热闹非凡。为了表现京城的繁荣昌盛,张择端选择了清明这个重要节日的景象进行表现。清明上河图着重描绘了北宋首都水陆运输和市面繁忙的景象。北宋以前,我国的人物画主要是以宗教和贵族生活为题材。张择端虽然是在翰林图画院供职,创作的作品都称为“院体画”或“院画”,但他却把自己的画笔伸向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之中,创作出描写城乡生活的社会风俗画。清明上河图画清明上河图(局部)了大量各式各样的人物。而且,张择端对每个人物的动作和神情,都刻画得非常逼真生动。这充分说明,张择端生活的

19、积累非常丰厚,创作的技巧非常娴熟。图4:清明上河图设计意图:人物画众多,理清每个阶段的发展脉络,利于学生在发展中寻找规律,然后在下一环节中拓展,认识人物画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三)拓展人物画的多样性有了以上的欣赏方法,学生理解了人物画的前阶段的风格,可以让学生自由讨论,表达自己有个性的观点,在人物画发展的历程中自由地鉴赏作品。梁楷梁楷,活动于十三世纪初期,生卒年不详,南宋人,祖籍山东,南渡后流寓钱塘( 今杭州) 。 他是名满中日的大书法家,曾于南宋宁宗担任画院待诏,这是最高级的宫廷画师,皇帝曾特别赐给金带,这是种画院最高的荣誉,但梁楷却不接受,把金带挂在院中,飘然而去 ,完全不想受制于他人。他是

20、一个行径相当特异的画家,善画山水、佛道、鬼神,师法贾师古,而且青出于蓝。 他喜好饮酒,酒后的行为不拘礼法,人称是“梁风(疯)子”。 梁楷传世的作品包含了六祖伐竹图、李白行吟图、泼墨仙人图等,但以泼墨仙人图最为有名。作品欣赏:布袋和尚 此画绘布袋和尚半身像,构图简明而有力,用笔简练粗放,尤其以布袋和尚的衣袍最为突出,寥寥数笔,神态活现,犹如画山石一样雄浑有力,又不失衣袍的柔和随意,笔意十足,重墨渲染。如除去布袋和尚的上半身不看,其构图仿佛是一座雄健的远山,稳健而广阔,而绘布袋和尚的圆颅硕躯时,转而用工细流畅的笔法,以工笔绘眉眼唇齿,笑容可掬,其淡泊而又嘻笑于世的神态表现得淋漓尽致,虽有一股玩世的态度,却又显示出其宽厚、仁慈、悲天悯人的另一面,这也正是梁楷处世态度的一种写照。(四)课堂总结今天我们以人物画的“发展历程”为主线,分四个阶段进行分析,使大家对此有了大致的了解。人物画风格各异,各有千秋,给我们开创了广阔的追寻空间。社会的发展需要历史的积累与沉淀。了解我们中国的文化是极其重要的。中国古代绘画是人类宝贵的文化财富,如果有兴趣大家还可以在网络上继续研究。图5:板书设计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