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57 ,大小:203.33KB ,
资源ID:14296414      下载积分:1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429641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归纳整理doc.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归纳整理doc.docx

1、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归纳整理doc高中地理必修三复习提纲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1.1 区域的基本含义1、区域与区域差异(1)区域:是指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它具有一定的地理位置,是一个可度量的实体。(2)要素及其关系:要素:自然、经济、社会方面的多个要素。关系:有内在联系,表现出相对一致的特征。2、区域的基本特征: 具有一定的界线、 区域内部的相似性和连续性 、区域之间的差异性和相互联系、整体性。3、区域的空间结构 :区域中各要素的相对位置关系和空间分布形式。 农业通常表现为 面状 ,交通运输线路表现为 线状和网络状 ,城市和工业表现为 点状,城市群和工业区表现为岛状 。影响区域空间

2、结构的主要因素是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4、区域的产业结构: 传统的农业区域和发展水平较低的区域,第一产业所占比重比较大;工业区域或加速推进工业化的区域,第二产业所占比重较大。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第三产业比重较大,三次产业的产值比重呈现出“三、二、一”的格局。1.2 区域的发展阶段1、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 标志 :常用的有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民收入、三次产业产值比重等。其余的指标如人文发展指数(预期寿命、教育程度和国内生产总值)2、区域各发展阶段的特征区域发展阶段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对外开放程度交通运输城市化发展状态以传统 农业为主体的阶段工业化阶段高效益的 综合发展阶段水平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3、工业化和城市化加速推进水平高,人均国内生产总少值高传统农业占有较大比重,以第二产业比重迅速上升,第三第三产业发展超过第二资源型工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加速发展产业,以资金密集型和技工业为主术密集型工业为主低,对外贸易规模小,表现对外开放程度逐步提高开放程度和对外联系大出自给自足特征幅度增强现代化交通线路少而稀疏交通运输建设显著加快现代化交通、 信息网络逐步完善水平低,缺乏大型中心城市中心城市发展速度高于区域水平高,区域内部差异小平均低水平的均衡状态不平衡增长高水平的均衡状态一、中国三大自然区1、产生原因: 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和海拔高度地形、气候:自然差异的基本因素2、自然地理五要素 土壤、植被:自

4、然区域的标志水文3、三大自然区的差异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和半干旱区青藏高寒区分界线400mm年等降水量线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位置、面积东部临海 45%深居内陆、高山环绕30%西南青藏高原 25%地形平原、丘陵,水成地貌高原、盆地风成地貌高原、山地,寒冻风化地貌气候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温带大陆性气候:干旱少雨高寒气候:气温低、昼夜温差大、风力大、太阳辐自射强水文特征外流河,雨水补给为主内流河, 咸水湖, 冰川融水补内外流兼备,大河源头,然给咸水湖土壤森林和森林草原土壤草原土、荒漠土(有机质少,原始土壤环盐分高)植被北寒温带针叶林西东东南西北境温带落叶阔叶林荒漠荒漠草原草原山地森林高山草甸高亚热带常绿

5、阔叶林山草原高山荒漠南热带雨林、季雨林山麓山顶森林草原荒漠主导因素气温随 纬度 变化降水随 海陆位置 变化水热组合随 海拔 变化人农业最重要农业区(种植业)畜牧业、 灌溉农业、 绿洲农业畜牧业、河谷农业类不利条件人多地少,环境问题水源不足、 土地荒漠化和盐碱气温低、空气稀薄、风力活化大、水分不足、地势崎岖动影响程度深刻微弱经济文化发达落后补西南及青藏高原交通不便的原因:西南地区(属东部季风区) :( 1)地形崎岖( 2)多地质灾害(滑坡、泥石流)充青藏高寒区:(1)地形崎岖( 2)高寒缺氧、冻土发育4、东部季风区的内部差异(1)、南北差异分界线:1月 0等温线800mm年等降水量线秦岭淮河南北

6、差异( 东部季风区以秦岭南方与北方的分界线暖温带与亚热带分界线温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分界线旱地与水田的分界线湿润区与半湿润区分界线- 淮河为界,分为南方和北方 )北方南方区域特征跨越暖温带、中温带和寒温带,平原高原为主;森林、煤炭、石油、铁矿等资源丰富多山地丘陵, 热量丰富, 水分充足, 有色金属矿产、生物资源、水力资源等相当丰富限制因素水资源不足,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旱涝灾害、 环境污染、 山地丘陵区地形破碎发展方向调整产业结构、扩大对外开放、改善生态环境产业升级, 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 治理污染( 2)四大亚区的差异(P10 图)气候植被土壤作物熟制农作物农业条件东北针叶、针阔黑土一

7、年一熟春小麦、大豆、人均耕地多,土壤肥温带季风,混交林甜菜沃;热量不足华北温带湿润落叶阔叶黄土两年三熟、冬小麦、谷子、水资源不足、 干旱、 风半湿润区林一年两熟棉花沙、土壤盐碱化华中季风,亚热常绿阔叶红壤一年两熟水稻、油菜华南带湿润区林到三熟水热充足华南季风,热带常绿阔叶砖红壤一年三熟水稻、橡胶等雨林热带经济作物补充 南方方言繁杂的原因: 交通不便,自然经济自给自足,战乱灾荒较少,人群在地域上相对稳定( 3)南北差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自然环境人类活 动地形气候河耕地农作物水果民古代方言矿产工业流类型居交通北平原温带结小麦、甜菜、苹 果平煤、石重工旱地大豆、棉花、梨、马车较少油 天业为方高原季风冰

8、顶杂粮然气主南丘陵热带不水稻、甘蔗、柑橘斜磷、有轻工亚热带结水田油菜、茶叶、荔枝船繁杂业为方山地顶色金属季风冰蚕丝主二、中国三大经济地带 ( P12 图)1、依据:自然条件、自然资源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补充:西部大开发:“西部大开发” 的西部范围: 西部经济地带所包括省区 +内蒙 +广西( 110 E 以西地区)范围 :10+2+3(西部地带 10 个省区、内蒙古、广西两个自治区。湖南湘西、湖北恩施和吉林延边 3 个自治州也比照西部大开发有关政策实施开发开放。条件:矿产、油气、水能、土地资源等有突出优势,发展潜力大。但西部基础设施落后,人才、技术、资金匮乏。措施 :抓好基础设施和生态建设;加快

9、优势资源开发,发展特色产业;发展科技教育,扩大对外开放。意义: 将西部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缩小东西部之间的发展差距,推动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实现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富裕,加强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稳定与边疆安全;扩大国内市场需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2、差异东部地带中部地带西部地带省区辽宁、河北、北京、天津、山东、黑龙江、 吉林、 内蒙古、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广东、山西、河南、安徽、江新疆、四川、重庆、贵州、广西、海南西、湖北、湖南云南、西藏地理区位面向大海,具有开放性和便利的距海较远,地形、地质条件复杂,交通不便海运经济水平高低发展进度快慢特征能源、矿产缺乏 能源

10、、矿产丰富 能源、矿产丰富对外贸易,海洋开发 能源、原材料生产基地,商 能源基地新兴产业基地 品粮、农林产品基地 退耕还林、还草,改善生态环境1.2 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一、陆地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阶段性、变化性)阶段人类活动分布区举例人地关系采集狩猎阶段动植物资源丰富的地区依赖自然农业社会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大河冲积平四大文明古国改造环境、驯化家原、三角洲、盆地禽、栽种植物工业社会资源丰富(能源、金属) ,区位德国鲁尔区、山东东营、利用环境提供的交通优越(道路、航道、港口)日本太平洋沿岸工业带资源或区位优势发展经济后工业社会 环境质量优越(原因:可提高产品质量,吸引科技人员定居,提高科

11、研效率)早期农业主要起源地区美国硅谷、日本九州、英国 影响环境质量苏格兰、德国慕尼黑、北京中关村、印度班加罗尔文明古国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古中国自然条件地形尼罗河下游平原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印度河平原黄河长江中下游平原气候阳光充足,气温适宜土壤土层深厚,土壤肥沃河水灌溉尼罗河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印度河长江、黄河二、海洋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阶段性)阶段影响航落后以海为疆界,古代文明发源于大陆内部海发展( 1)海洋交通发展( 2)人口、城市向沿海集中(西欧、日本、美国东海岸和西海岸技是世界上经济最活跃区域)术进步大陆架:石油、天然气开发海底矿产太平洋最丰富深海盆:锰结核美、日、英、德已开采三、岛屿

12、对人类活动影响(阶段性)工阶段影响业以前人口稀少、文化、技术由大陆传入化以后( 1)利用岛屿港口优势,发展商品经济(英、日)(2)利用波浪、阳光、海岛、海滩发展旅游业( 3)控制岛礁,确定海域的归属权,具政治、国际军事意义条件 地形:丘陵、平原欧洲的三圃制 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适合谷物生长;秋季水草丰美,适合放牧牲畜三圃制: 把土地分成三快:一块植树、一块种田、一块放牧1.3 人类活动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一、自然资源的利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一)山西煤炭资源的开采1、影响:有利: 调整生产力布局,加快城市化进程; 促进基础设施建设; 改善城乡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 促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和农村小康建设

13、。不利:环境污染:水、土地和大气污染生态破坏: 占据农田,浪费土地资源,引起水土流失 地面塌陷、地下水漏失阻断2、条件:资源丰富,市场广阔,交通较便利(大秦线、黄骅线)3、面临问题:资源枯竭、能源消费结构的调整、运输力量不足4、解决措施:( 1)调整产业结构 ( 2)提高综合利用:变煤为电、油、气 (3)矿区复垦;矿坑发展水产养殖,保护环境(二)水资源跨区域调配1、澳大利亚:东水西调2、美国:北水南调(加利福尼亚水道)( 1)地区:西部加利福尼亚州 农业:蔬菜、水果基地工业:石油、电子、军事、航天航空、原子能飞机等新兴工业中心( 2)原因: 北部:湿润、萨克拉门托河水量丰沛(地中海气候) 南部

14、:地势平坦、光热充足,但干旱少雨,水资源短缺( 3)意义:增加水源、调节气候、保护野生动植物、保持水土、防止地面沉降3、中国的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路线输出地输入地水泵,大运河东线:扬州天津(华北)南水修运河(1)减轻洪涝灾害( 1)解决北方缺水问北调( 2 )长江口盐度升题中线:三峡,丹江口水库郑州、高,水质变差( 2)保护湿地和生物石家庄、北京(华北)多样性隧道西线:通天河、雅砻江、大渡河黄河上游(西北)西气管道东输塔里木盆地上海火电( 1 )变资源优势为( 1)缓解能源紧张状北线:山西、内蒙华北经济优势况西黄河上游水电(京津唐)电三峡水电( 2 )扩大就业,促( 2 )改善能源消费东中线:长

15、江上游华中(沪宁杭)进经济发展结构,保护生送珠江上中游水电态环境南线:贵州、云南华南火电( 珠三角)意义:有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缩小区域经济差距,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南水北调 :规划东、中、西三条调水线路,连接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流域,形成“四横三纵”的总体布局,实现我国水资源的南北调配和东西互济。东线中线西线调水源地长江下游扬州附近汉江上的丹江口水库长江上游通天河、雅砻江和大渡河调水线路沿京杭大运河提水开挖渠道,引水自流到北开凿输水隧洞,调长江水入黄河上北上到山东半岛和京、天津游天津调水量较大较小大水质差较好最好 西气东输 :主体工程从新疆塔里木盆地轮南铺设输气管道到上海,将塔

16、里木盆地、陕甘宁地区的天然气输送到长三角地区。还包括把四川盆地的天然气输送到湖北湖南。该工程的建设, 有利于促进西部大开发,拉动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缓解东部地区的能源紧张状况,改善能源结构,有效治理环境污染。 西电东送 :开发青海、贵州、云南、广西、四川、内蒙古、山西、陕西等西部省区的电力资源(水电和煤电),将其输送到电力紧缺的广东、上海、江苏、浙江和北京、 天津等地区。 分北、中、南三条线路。 意义:保证东部地区能源供应,加快西部资源开发,拉动相关产业。资源跨区域调配对环境的影响 ;以南水北调工程为例,对调入和调出区及沿线地区都会产生一些生态环境问题。 北煤南运 :对输出地 的影响:资源优势

17、转化为经济优势;带动当地基础设施的建设;直接破坏地表土层和植被;污染周围的土地和水域;引起地面塌陷,损坏地表建筑;对输入地 的影响: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缓解当地能源短缺问题;促进经济进一步发展。4、生物资源的利用负面:森林的过度砍伐(热带雨林砍伐最严重) :生态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正面:植树造林;改良品种培育良种;建立自然保护区,增加产量,提高劳动生产率改善生态环境。二、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一)产业结构产业结构劳动力分布的变化低级形态第一产业(农业)逐渐较少第二产业(工业、建筑业)先增后降第三产业(服务业,经济水平的标志)稳步增加高级形态(二)产业转移1、部门:劳动、资源密集型产业2

18、、原因: 降低成本 :原材料价格、工资和地价水平、公用事业费用等方面的区域差异,导致产业向低成本地区转移 。 开拓市场 降低内部交易成本。 劳动力3、方向: 发达地区不发达地区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4、影响: 促进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缩小区域差异。同时也会带来环境污染加重等问题。5、 转移中劳动力分布变化: 第一产业不断减少;第二产业先升后降;第三产业稳步上升6、转移产业类型: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污染严重型7 、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区域产业分工和合作;改变区域地理环境;改变劳动力就业的空间分布8、对环境的影响产业移出地产业移入地自然环境1)减轻污染,提高环

19、境质( 1)乡村地区工业化地区量( 2)加重环境污染2 ) 减少自然资源的消耗( 3 )增加自然资源的消耗人文环境( 1)劳动力从第二产业( 1)加快工业化进程移到第三产业( 2)缓解就业压力( 2 ) 加快产业优化( 3)促进地区经济发展(3) 提高经济效益、加快经济发展(4)失业增加第二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2.1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水土流失我国典型地区: 黄土高原、南方低山丘陵 地区自然: (1)黄土疏松 ( 2)暴雨集中 ( 3)构造运动强烈多地震 ( 4)植被覆盖率低原因人为: 过渡开垦、放牧、采樵、开矿、轮荒等。导致地表植被的破坏危害经济损失生态破坏(1)土壤肥力下降( 2)沟壑发

20、展、泥石流(3)水、土、肥的损失( 4)淤积江河湖库( 5)畜清排浑导致水量损失农业减少破坏工矿交通设施干旱洪涝(下游“地上河” )影响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治理措施(保持水土)小流域(根本措施)生物:植树造林(蓄水保土 多种经营)工程:兴修水库、打坝淤地、修建水平梯田抽引水灌溉重点保持水土 措施工程、生物、农业技术原则: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结合方针:保塬、护坡、固沟重点:水土保持、建立有机、高效的农村牧业体系“三结合”工程 措施生物 措施农业技术 措施保平整土地, 增加径流营造防护林网,造林以用材林和果林采用喷灌、 滴灌等先进灌溉技塬入渗,削减地表径流为主,形成林粮间作、果粮间作的生术,节约、充分利

21、用水资源态农业体系。护缓坡修筑水平梯田,封坡育林育草,拦截、涵蓄坡面径流略坡发展林果基地固在主要沟道打坝建在各支沟分段营造防护林,既固定了略沟库,拦泥蓄水沟床,又拦截了坡面和上游的大量泥沙,稳定了坡脚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1、湿地 :水位经常接近地表或为浅水覆盖的土地,属于陆地与水体之间的过渡带。类型:河流、湖泊、沼泽、滩涂、低潮时水深不超过 6 米的浅海、红树林、珊瑚礁、水库、稻田等。2、湿地的功能 :涵养水源、提供水资源、调蓄洪水、调节气候、美化环境、净化水污染、保护生物多样性、航运、旅游观光、提供农副产品及矿产、能源等。有“地球之肾” 、“生命的摇篮” 、“鸟类的乐园”等美称。3、湿地利用

22、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突出问题由于 过度围垦 、泥沙淤积导致湿地减少,功能退化水质污染 问题突出治理措施退田还湖、 退田还沼泽, 恢复和重建湿地; 植树造林,保持水土。防治水污染滥捕滥猎、过度开发利用样性锐减导致湿地生物多保护野生动植物、 禁止滥捕滥猎; 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建立保护湿地的法规,增强保护湿地意识。荒漠化问题 :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因素导致的土地退化。按动力分为风蚀荒漠化、水蚀荒漠化、冻融荒漠化和土壤盐碱化等类型。(1)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原因自然原因:气候干旱,大风频繁,植被稀疏,风蚀作用强烈。人为原因:人口增长过快,环境生态压力过大;不合理的生产活动:滥垦滥伐、过度放牧、

23、过度樵采、水资源利用不合理等,加剧了荒漠化趋势。(2)危害 :土地退化,农牧业减产甚至绝收;生态恶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破坏基础设施建设;加剧沙尘暴等自然灾害的发生频率和强度。( 3)治理措施 : 营造防护林 (三北防护林) 退耕还林还草, 保护和恢复天然植被 (封沙禁牧、禁樵禁采、生态移民等措施) 合理用水 控制人口增长。22 美国田纳西河流域的治理1、田纳西河流域的地理环境 :田纳西河发源于 阿巴拉契亚山脉西坡 ,是密西西比河的 二级支流 。流2、田纳西河流域的开发治理措施域内 上中游为山地丘陵,下游为冲积平原 。河流落差大,水力资源丰富 。属 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降水丰沛,冬春季降水较多 ,河流主汛期在 12 月到次年 4 月。:以水资源综合开发为核心 ,对全流域河道进行 梯级开发 ,发挥防洪、航运、发电、灌溉等综合效益 ;以电力工业为龙头 ,建立起以高耗能工业为骨干的完整工业体系 ;因地制宜 发展农业, 大力发展林业;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发展旅游业 。基本条件区域位置: 位于美国南方地区棉花带,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自然条件自然环境:降水丰沛、水量大;地形起伏、落差大;水土流失严重、洪水泛滥自然资源: 矿产(煤炭、磷、铅锌、铁、铜等) 、水能资源等人文条件:生产力水平低、经济基础差、交通困难、土地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