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8 ,大小:46.45KB ,
资源ID:14345451      下载积分:5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434545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生态教育.docx)为本站会员(b****1)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生态教育.docx

1、生态教育(二)幼儿园课程的涵义现代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是我国学前课程理论与实践的先驱者和奠基人。我们国家的许多著名教育家都对幼儿园课程给予了界定,陈鹤琴认为,幼儿园的课程应以大自然、 大社会为中心,在大自然、大社会中选取 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根据真实的生活实施课程,使课程与自然协调一致。冯晓霞认为,幼儿园课程是“实现幼儿园教育目的的手段,是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经 验,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的总和”。 36虞永平认为,幼儿园课程是“从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出发, 有目的地选择、组织和提供的综合性的、有益的经验”。 37冯晓霞幼儿园课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2、,3虞永平试论幼儿园课程及其特质 J.早期教育,2001. 1: 4-6.此外,本文作者通过查阅百科,发现对幼儿园课程的两种界定:一是中国学前教育百科全书 -教育理论卷中认为,幼儿园课程是幼儿园整体教育或某一科目教学的教 学内容、教学过程及时间安排等。二是中国女性百科全书 -文化教育卷中认为,幼 儿园课程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理解是指 为实现幼儿园教育目标而组织的各种教育 活动,其内容选择、教学或活动方法以及评价方法都紧紧围绕特定教育目标而定。狭义 的理解是指幼儿园分科设置的课业及其进程,即分科教学的科目总称。综上所述,结合本文作者的研究,将幼儿园课程作出以下界定:幼儿园课程是幼儿 园教师为

3、实现教育目标,根据在园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和社会发展要求,充分利用各种 教育情境,选择适合幼儿发展的教育内容,通过多种方式对幼儿身心施加影响,使其获 得有益的发展经验。(三) 幼儿园绿色种植课程基于对课程、幼儿园课程、幼儿园种植课程的定义研究,我们可以看出幼儿园绿色 种植课程的定义不超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等方面,本研究结合已有“幼儿 园种植课程”的相关概念界定,对幼儿园绿色种植课程作出概念界定,即幼儿园绿色种 植课程是幼儿园教师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兴趣需要,充分利用幼儿园的种植环境, 选择适合幼儿发展的种植课程内容,通过多种方式对幼儿的身心施加影响,使其获得有 益的发展。课程目标主要

4、指从不同的角度来促进幼儿在绿色种植方面情感态度价 值观、知识技能和能力的发展;课程内容主要是指根据幼儿园绿色种植课程的目标,结合幼儿 已有种植经验选择的,幼儿在种植活动中应该获得的基本态度、基本技能、基本知识和 基本行为;课程实施主要是指为了达到种植目标而采取的各种有效方式,如:环境的创 设、资源的开发、积极的互动等等。(四) 基于生态学的幼儿园绿色种植课程生态学视野下幼儿园绿色种植课程关注课程实施过程中,幼儿个体和群体作为生态 主体,与周围各因素的相互作用,关注幼儿在真实体验、操作、探究中获得有益身心发 展的完整经验,关注绿色种植课程与幼儿园环境、家庭、社区、大自然之间的关联性和 相互作用。

5、从整体、系统、平衡、可持续的生态学观点对幼儿园绿色种植课程进行诠释, 幼儿园绿色种植课程就是幼儿园教师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兴趣需要,创设安全、 环保、和谐、自然、多样、适合儿童身心成长的生态环境,选择多样性的种植内容,釆用多种种植方式,充分挖掘、利用各种资源,对幼儿进行生态教育,使其获得可持续发 展。白城师范学院学报Journal of Baicheng Normal University中国与瑞典生态教育之比较与启示仇竹妮1,2(1.长春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长春 130022; 2.东北师范大学 政法学院,长春130017)摘要:同瑞典相比,我国生态教育起步晚,课程目标不明确,缺乏专业

6、生态教材和 复合型生态教育人才,并未形成自上而下的生态教育长效机制。因此,加强我国生态 教育,必须要重视公民生态意识的培养和生态习惯的养成,要建立生态教育支持系 统,重视教师的在职培训,构建多方位、多元化的动态生态教育模式,形成全员、全 面、全程的生态教育长效机制,使生态教育长期化、常态化。关键词:生态教育;比较研究;启示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3118( 2018) 02-0067-04一、导语生态教育是环境教育的延续和发展。世界各国普遍重视环境教育始于20世纪60年代,是伴随 着生态危机的全球化蔓延展开的。生态教育有广 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生态教育是指一切包

7、含生态思想的输入和生态内容的普及的教育;狭义的生态教育仅仅指学校生态教育。确切地说,生态教育 是指在生态伦理观的指导下,以传授生态知识和技 能,培养具有高度生态责任感和健全生态人格,坚 持绿色可持续生产和生活的生态公民为目标的一种社会活动。根据不同的划分标准,生态教育可以 分为不同的教育类型。从其内容上看,生态教育包 括生态智育教育、生态德育教育和生态实践教育,是知、行、意的统一。根据实施教育的主体不同,生态教育又可分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区教育和社会教育。由于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和教育系统的 综合性所致,生态教育呈现出多元化、开放式的特 点。瑞典是世界上居民幸福指数高的国家之一,它 以秀美的风

8、光、宜人的气候和高福利待遇吸引了无数游客纷纷前往,这得益于瑞典政府的环境保护措施和对生态教育的高度重视以及瑞典人民对环境 保护的高度参与。而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 中国家,正处于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努力实 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历史性阶段。中国 梦不仅要实现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更重要的是谋 求人民幸福。而人民幸福的基本要求之一就是拥 有舒适宜人的生活环境,建设美丽中国。因此将 我国的生态教育现状同北欧福利国家之一的瑞典的 生态教育现状相比较,找出我们存在的不足之处, 取长补短,对于推动我国生态教育发展,提高全体 人民的生态素质,进而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 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

9、的现实意义。广义 的生态教育内容庞杂,瑞典相关资料也少,因此本 文主要是从狭义的角度,也就是学校生态教育角度 来审视中瑞两国生态教育的差异性。二、中瑞生态教育基本状况比较世界各国的生态教育虽形式各异,但内容却具 有共通性。我国和瑞典的生态教育无论在理论上 还是实践上都具有共同之处。一是自觉地实现生 态学和教育学的理论共融;二是重视培养公民的生 态意识,普及环保知识;三是将生态教育与可持续收稿日期:2018 01 20作者简介:仇竹妮(1973 ),女,副教授,博士,东北师范大学政治学博士后流动站研究员,研究方向 :生态文明建设与社会治理创新。基金项目:教育部2016年度高校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和

10、优秀教学科研团队建设项目 (16JDSZK089);吉林省教育厅十三五”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吉教科文合字2016 第290号);第59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2016M591471)。hina发展理论结合;四是注重隐性教育和显性教育相 结合。然而,由于经济基础、文化观念、社会管 理体制和生活方式等个性化原因,我国的生态教 育和瑞典的生态教育之间还具有较大的差异性。 同瑞典的生态教育相比,我国的生态教育存在明 显不足,表现为三大方面。(一)生态教育起步晚,课程的生态目标不明确 早在1919年,瑞典政府就在国家学校计 戈y中提出了在环境方面保护自然和动物的要求。在1962年版中学生生物教学

11、大纲中提出“唤醒 对自然的责任”。1969年,政府修改初等教育 学习大纲,将环保教育列入其中。 1980年版国家课程中强调将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结合。1985年,将尊重环境作为基本的民主价值观在瑞典教育法中予以提出。 1992年,实施课程改革时强调要在课程中重视以下三方面内容 :将对环境问题的理解与努力解决环境问题相结合 ;生活方式对环境的影响波及每个人的现实境况 ;要研究环境冲突以及与环境息息相关的生活品质和伦理 等问题。1994版课程文件又强调重视环境价值观 和跨学科教育,重视公民生活方式和社会行为对 环境和人类生活的影响,鼓励公民参与环保活动 承担环保责任。随着对生态问题认识的深入,瑞

12、典将可持续发展思想引入环境教育,于 1997年提出六条针对教育部门的建议,明确教育和知识 在生态可持续发展以及解决环境问题中的决定性 作用,提出在所有学校设立环境奖项,使绝大多 数学校成为“环保学校”。 2003年,瑞典教育部在中小学环境教育实施指南 (试行)中再次明确环境教育是国家课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截至 2007年,瑞典义务教育阶段的 16门课程中,9门课程具有环境教育的功能。非义务教育阶段的 8门核心课程中有5门涉及环境教育和可持续发展 教育。我国的环境保护事业始于 1972年斯德哥尔摩的人类环境会议,与会中国代表的生态意识的觉醒 促成了我国于1973年8月召开第一次全国环境保 护会议

13、。会议要求“设置环境保护专业和课程,培 养技术人才”。其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中山 大学等高校开始筹办环保专业。 1978年的环境保护工作汇报要点指出,普通中小学也要增加环 保教育内容。20世纪80年代,中专、职高和培训 学院开设生态与环保专业。 1981年,我国第一所环境管理成人高校 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成立。1983年,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第 13次会议提岀,在中小学教育中一定要重视培养环境教育方面的 师资力量,重视开展青少年课外环境教育活动,并且 在合适的时候召开环境教育经验交流会。到 了 20世纪90年代,环境学在理工科大学逐 步开设,环保教育内容也开始出现在中小学和幼 儿园。1992年

14、,我国于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后提 出“环境与发展十大对策”,要求各级教育和相 关部门以及各级党校、干校要重视环境教育。在 编制第九个五年计划和 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时,明确中国的发展战略是可持续发展。 1997年,教育部、世界自然基金会和 BP公司联合中国中小学绿色教 育行动,打造绿色学校。 2003年,教育部颁布中小学生环境教育专题教育大纲,从教育目标、内容、课时、方法等方面对中小学环境教育予以 规定,标志着我国的环境教育发展到新阶段。从瑞典生态教育发展历程可以看出,瑞典重 视生态教育在课程体系中的落实,在教育法、课 程大纲和教育文件中都明确提出具体的课程要求 和微观课程目标。相对瑞典而言

15、,我国的生态教 育起步晚,生态教育定位不清,课程教育中的生 态教育目标模糊,具体要求笼统。(二)师资力量薄弱,缺乏复合型生态教育人才在 瑞典,已经形成政府主导、民间组织参与、课程 渗透教育和学术研究助力自上而下、四位一体的 系统教育模式。教育主体多元,教育内容丰富,教 育合力有机结合,促进了瑞典生态教育的迅猛发 展。另外,瑞典重视环境教育教师的在职培训。瑞 典自然和保护协会(SNF)开设“环境学校”,为教 师提供教学材料和在职培训。“保持瑞典整洁” 运动也在师资培训和教材方面给予地方学校和政 府实质性的帮助。瑞典国家机构和瑞典政府也先 后启动“ 2002 2003学校改进”计划在职培训工程和“

16、提升教师”项目。仅 2007年和2010年两 年,“提升教师”项目就影响了约三万名来自不同 层次学校和幼儿园的教师。重视对教师的在职培训 提升了教师的整体素质,充实了生态教育的师资力 量,推动了瑞典生态教育的不断发展。目前,学校教师是我国开展生态教育的主要依 的教育合力。从我国中小学教育看,普遍缺乏生态靠力量,我国尚未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 教6801S ( him Acddiimic Journal Iccttonic Publisluti I lfnsc. rfo.lits rescued, htrp:; wwwEnki”tii育专业教师,生态教育是由其他学科以渗透教育的 形式完成。

17、这些教师普遍缺乏系统的生态教育培 训,生态教育内容仅仅是对本专业学科的有限延 伸。由于学校对生态教育的考核并无明确要求,加 之教师的专业背景所限,教师很难将精力放在生态 教育内容上,因此生态教育渗透时有时无,往往是教师率性而为比较随意。另外我国没有建立教 师在职培训体系,不能形成生态教育主体成长成才 的长效机制,由此带来的生态教育师资力量薄弱和 整体素质偏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生态教育 的发展。(三)缺乏专业生态教材,生态教育存在空场生态教育是全民性教育,是跨学科的整体性综 合教育。它的教育对象庞杂、层次不一。教育内容 散见于生态学、地理学、社会学等多种学科之中, 需要制定满足教育对象多样需

18、求的专业教材。生态 教育又是终身教育,这就要求建立从校内到校外、 从城市到乡村的生态教育长效机制。早在20世纪90年代,瑞典的非政府组织一一自然和保护协会(SNF)就开设了 “环境学校”,为 教师和学生提供专业教学材料。“保持瑞典整洁” 运动也在教材方面给予地方学校和政府实质性的 支持。伴随着瑞典对于在职教师进行的生态教育 培训的深入开展,其相关培训内容形成了学校可 持续发展等具有代表性的教学用书。瑞典的生 态教育内容具有渐进性和时代性,符合学生成长特 点和时代需求。具体来说,教育从学生熟知的生活 环境出发,逐步拓展至社会领域和伦理层面。评价 形式不拘泥于书面考试,考核内容丰富具体。另 外,瑞

19、典参与生态教育的民间组织众多,全民生态 意识强烈,教育氛围良好,已经形成了自上而下、由校内到校外多元一体化的综合教育体系。我国目前尚无专门的生态教育教材。除了大学开设相关专业课之外,中小学都是将生态知识融 入各门课程。总体上说,小学生态教育重视生态意 育几乎空白。校内教育时间有限,更多的教育内 容是在校外完成的,家庭和社会无力传递生态教育的接力棒致使生态教育缺乏系统性和连续性 不能 建立生态教育的长效机制。从整体上看,我国生态教育的开展状况是城市 优于乡村、学校生态教育优于非学校教育。和瑞 典相比,我国学校生态教育呈现出内容零散、形式 单一、无综合教育体系的特点。三、瑞典生态教育给予我们的启示

20、由上可以看出,我国生态教育的发展明显落后 于瑞典。综观瑞典生态教育,给予我们四方面启 示。第一,加强生态教育,必须要重视全民生态意 识培养和生态习惯的养成教育。形成全社会重视 生态问题、全民积极参与生态活动、全员自主实 施生态行为的良好社会风气。第二,加强生态教育,必须要构建从政府到民 间、从校内到校外,自上而下、自内而外的多方位 多元化的动态生态教育模式,形成全员全面全程的生 态教育长效机制。要明确生态教育的基本定位, 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制定生态教育的目标和内容,建 立行之有效的评价体系。第三,加强生态教育,必须要建立生态教育的 支持系统,增加硬件投入和提高教育软实力。政 府要增加财政投入,

21、逐步加大对生态教育的资金支持;要重视教师的在职培训,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 素质。要号召民间组织积极参与进来,给予生态 教育人力物力财力的辅助支持。社区要充分发挥基 层组织的近民优势,鼓励公民个人践行生态型生产 生活方式,以实际行动支持生态教育。第四,加强生态教育,还要使生态教育长期 化、常态化。要在学校采取寓教于乐、丰富多彩的生 态教育教学模式,使生态教育贴近学生生活。还要 在社会开展群众喜闻乐见、形式多样的生态教育活 动,使生态教育走近群众、深入人心。叶圣陶说,教育就是养成习惯。从我国公民的想使全体人民养成良好的生态习惯,自觉实施生态 行为,任重而道远,绝非一朝一夕之功。只有把 中学生态教育重

22、视生态知生识培养。现行小学语文、科学、劳技都有专门讲解 生态保护的内容,趣味性强且教育形式相对灵活, 充分体现了“做中学”识的普及,提倡学科渗透;大学生态教育强调利用学科的专业性和技术性来解决生态问题 突出生态 教育的实用性。另外,在我国大部分地区,生态教 育在乡村和校外存在教育空场,这些地方的生态教整体生态素质来看,我国的生态教育刚刚起步,要态教育作为长期的、永久的教育目标坚持下去, 才 能使生态教育蓬勃发展,我国公民的生态素养不断 提高,从而推动美丽中国建设,早日实现中国 梦。699+-2018 Chinn Acudcmic Journoiimu I lot参考文献::1 姚韦华.瑞典可持

23、续发展教育的启示口 J.中共太原市 委党校学报,2017( 4) : 72 73 .:2 付建明,蒋洁蕾.二战后瑞典环境教育的架构及启示:J.外国教育研究,2013( 1) : 91 94 .:3曾红鹰. 瑞典环境教育及其绿色学校的发展述评 (上):J.环境教育,2003( 3) : 20 21 .:4 张大兴.我国中小学环境教育的现状及发展策略探析 J.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 2) : 62 64 .5 Sore n Breit in , Per Wicke nberg . The profressive developnentof envi-ronmentai education

24、 in Sweden and Den markJ. Environ me ntal Edu-catio n R esearch ,2010( 1) : 9 37 .The Comparis on and En lighte nment Betwee n theEcological Educati ons in China and Swede nQIU Zhu ni(School of Marxism , Changchun University , Changchun 130022; School ofPolitics and Law , 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

25、 , Changchun 130017 , China)Abstract: To compare with Sweden , the ecological education in China has a late start and itscurriculum ob-jective is not clear . Furthermore ,it is lack of professional ecology teaching material and without top down eco-logical education long term mechanism . Therefore ,

26、to strengthen the ecological educati on in China , we must at-tach importa nee to the cultivati on ofcitizens ecologicalwareness and the cultivation of their ecological habits . At the same time, inorder to make a long term and normalized ecological education , we must establish the supportingsystem

27、 of the ecological educati on , pay atte nti on to the teachers service train ing ,con struct amulti dimensional and dynamic ecological education mode as well as form a long term mechanism of dyn amic eco-logical educati on for all staff and the whole course .Key Words: ecological educati on; compar

28、ative study; en lighte nment责任编辑:管晓莉70一、核心概念界定要对生态教育在初中地理课程中的实施进行研究,首先要先了解生态和生态教育的 内涵,这样才能对课题具有深刻的认识和研究。(一) 生态的含义“生态学”一词的含义在不同的时代和不同的环境下有着不同的意思。辞海中对“生态”一词的释义有三种:一是指显露美好的姿态,比如说东周列国志第十七回:“目如秋水,脸似桃花,长短适中,举动生态,目中未见其二”;二是指生动的意态, 又比如唐朝杜甫晓发公安诗:“隣鸡野哭如昨日,物色生态能几时”;三是指生物 的生理特性和生活习性,例如秦牧在艺海拾贝 ?虾趣他观察过虾的生态。生态一词最开

29、始是起源于古希腊的一个词汇,它的本意是指“住所”或者“栖息地”。概况的说,生态就是指地球上一切生物的生存状态,还包括生物与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 环境之间相互紧密的关系,也可以说是生物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下生存和发展的状态 1。生态一词最开始是研究生物个体的,目前,生态涉及的范围和领域越来越广泛,它所包 含的内容和范畴也在不断的发展和丰富。西方生态教育的发展是伴随着人类对生态 环境保护的认识而发展起来的。 1962年,美国著名生态文学作家雷切尔 ?卡森发表了对生态教育有着巨大推动作用的作品寂静的春天。在这部作品中,卡森通过揭露滥用杀虫剂对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来警醒世人保护生态环境的重 性和迫切性。寂静

30、的春天使人们意识到进行生态教育的重要作用。1972年,联合国在斯德哥 尔摩召开了人类环境会议,通过了人类环境会 议宣言,指出人类要对生态问题有共同的认识, 并以此作为人们行动的准则。会议还决定把每 年的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并在这一天围绕 一个主题开展生态环境保护的宣传和教育活动。 这次会议标志着生态教育的开端。此后,西方的生态教育进入了实际操作阶 段。1975年,联合国在贝尔格莱德举办了国际环 境会议,提岀了生态教育的目的和原则。 1977年,联合国在第比利斯召开了国际环境教育会 议,召集了 68个国家的政府代表参加。这次会议 倡议在进行生态教育的过程中要加强政府间的 交流与合作。1987

31、年,联合国在莫斯科举办了国 际生态环境与培训会议。这次会议明确了在 20世纪的最后10年国际生态教育的重点是学校的 生态教育和生态教育师资的培训工作。这表明 生态教育的操作有了重大的突破。 1992年,联合 国在里约热内卢召开了环境与发展大会,会议通 过了21世纪议程,其中有专门论述生态教育问 题的章节。这次会议标志着生态教育在世界上 已经进入了大规模发展的时期217 一 18。(二) 生态教育的内涵生态教育是以保护生态环境延续和发展为主的教育,生态教育的内涵随着时代的进步而不断地延伸和扩展。每个国家的学者对于生态教育的定义的理解也是完全不一样的。1962年,雷切尔 ?卡森Rachel Carson )美国著名生态文学作家,他发表的作品寂静的春天对生态教育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他要让人们意识到进行生态教育有多么重要。 (美)蕾切尔?卡逊寂静的春天M.吕瑞兰,李长生译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皮尼克(Pivnick)指出,生态教育是以生态哲学为基础的教育,目的是为了改善人与自然的关系。他认为教育是改变人类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