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2 ,大小:115.64KB ,
资源ID:14380457      下载积分:5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438045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学年山西省太原市金河中学高二年级第一学期期考试语文试题.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学年山西省太原市金河中学高二年级第一学期期考试语文试题.docx

1、学年山西省太原市金河中学高二年级第一学期期考试语文试题2017-2018学年山西省太原市金河中学高二年级第一学期期考试语文试题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中国古代风起云涌的政治变革浪潮中,土地问题总是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并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中国古代政治变迁的历史进程。 纵观中国古代政治史,为君者要巩固自己的地位,就必须把土地和附着在土地上的百姓牢牢控制在手中,这就需要通过一系列制度的推行来实现。西周建立后推行分封制与井田制,使得王权和土地真正结合在一起。 与此相适应,中国古代的政治

2、变革往往伴随着以土地为核心的经济变革。商末周初的“授民授疆土”的封建体制便是最重要的代表。周初重器大盂鼎铭文中记载了周康王封赐给一位名盂的贵族土地、人民的情形,就是这一制度的生动写照。作为配套的井田制在当时也举足轻重。春秋中期以后,以井田制为基础的经济体制走向瓦解,引发了政治领域内的又一次重大变革。商鞅在秦国推行的变法,便抓住了土地这一关键问题,在地方行政和土地分配两方面完成了新旧制度的更替。在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后的两千多年间,中央集权体制日益巩固,土地制度也在很大程度上保持了稳定。 西汉中期以后,聚敛了大量土地的地方豪强严重危及中央的统治。对此,董仲舒建议通过“限民名田”来抑制土地兼并,但未被

3、采纳。自此以后,严重依赖地方豪强的中央政权无心解决土地兼并问题,最终形成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延续数百年的门阀政治。中央对所辖区域内土地与行政权力的控制越来越弱,反过来又促使中央政权对土地关系、地方行政运行机制采取改革措施。于是,在隋唐北宋时期,中国历史上又迎来了一次大规模的政治与土地变革。 隋朝建立,推行均田制。这些本应在打击豪强大族势力方面效果显著的措施,在当时的情况下却稍嫌操之过急,根基未稳的隋王朝迅速覆亡。随后崛起的李唐政权在土地分配方面延续并完善了均田制,使得唐朝开始走向强大;但自天宝之后,中央政权失去了对地方行政的主导权,出现了藩镇割据、边疆不守的局面,以致走向消亡。此后,北宋政权所进行

4、的改革仍然是以土地的控制与分配为中心,将地方权力大都收归中央,改变了地方势力“既有其土地,又有其人民,又有其甲兵,又有其财赋”的局面。 元明清三代,虽然最高统治者的民族身份不同,但他们采取的政策在本质上却是一致的。与两宋时期边患屡兴相比,元明清对边疆的控制也明显加强,而“摊丁入亩”等政策之所以能够推行,依靠的正是国家对土地所有权与分配体系的绝对控制。 中国古代政治变革与土地权力发展的关联使我们认识到,土地与中央集权抑或君权的一体化形成了政治与经济发展的高度统一。土地与君权的联动机制也使中国古代的政治体制较为固化,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新的政治因素的萌生与发展。而当土地与君权出现矛盾冲突时,往往会出

5、现政治危机甚至政权更迭,这又促使掌权者不得不采取措施,以缓解矛盾冲突。 (选自刘伟土地问题决定中国古代政治走向,有改动)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土地在中国古代政治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决定了中国古代政治变迁的历史进程。 B封建君王只要推行一些制度,将土地牢牢控制在自己手中,就能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 C商鞅抓住土地这个关键问题所推行的变法,使得中国土地制度保持了两千多年的稳定。 D. 隋朝统治者为打击那些豪强大族势力推行了均田制,可惜操之过急,并未达到预期的效果。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文章开头提出观点,然后按朝

6、代先后顺序列举了历代重视土地问题的材料来进行论证。 B. 文中所举周康王封赐给一位名盂的贵族土地、人民的事例,证明中国古代的政治变革常伴随着以土地为核心的经济变革。C文章通过董仲舒建议未被采纳的事例,证明了中央政权如果无法抑制土地兼并,对所辖区域的控制就会越来越弱。 D. 结尾一段提出了掌权者在政治危机甚至政权更迭时,有必要采取措施遏制新的政治因素的萌生的观点。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自西周建立至春秋中期这时段,井田制的地位可谓是举足轻重,但后来随着历史的发展,井田制逐步消亡了。 B.西汉中期以后,中央政权依赖地方豪强,无心解决土地兼并问题,为后来的门阀政治的

7、形成提供了条件。 C.李唐政权因在初期延续并完善隋朝的均田制走向稳定和强大,也因均田制消极因素的影响走向了灭亡。 D.元明清三代除了都加强了对边疆的控制外,采取的土地政策在本质上也是一致的,都对土地所有权与分配体系绝对控制。(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 -6题。 白月光 胡玲 白色的月光透过窗户,照进简陋破旧的工棚里,洒下一地清辉。 大毛翻来覆去睡不着,精瘦的身体里,一颗心翻江倒海。 下午,二毛打来电话,说学校在催学费了,娘准备把家里的牛卖了。没了牛,怎么种地怎么活啊?想起家里的困境,18岁的大毛辗转难眠。大毛轻轻下床,推开工棚的木门,走了出去。 工棚外

8、,月光皎白如雪,月光下,工地静极了,仿佛睡着了一样。大毛披着银白的月光,漫无目的地朝前走,不知不觉走到了仓库前。仓库的门虚掩着,工长斜躺在门边的凉席上,鼾声如雷。门前,一摞摞电线堆得整整齐齐,宛如一座小山。这些电线贵得很,200多块钱一卷呢。大毛蹑手蹑脚走到电线跟前,轻轻抽出三卷电线,掂量一下,不重。 大毛犹豫片刻,把一卷电线放回原处,手上只剩两卷电线。两卷电线,可以卖400元钱。 400元钱,正好是二毛欠学校的学费。 大毛紧紧拽着电线,拼命朝前跑,夜风吹得他的衣服像两面乱舞的旗。他一口气跑到工地外面的小树林里,趁着月色,大毛将两卷电线藏在大树下的草堆里。 第二天午休时间,大毛偷偷把电线拿到镇

9、上五金店里卖了400元钱,一分不少地寄回了家。 整整一天,大毛都在惊恐中度过。出乎意料的是,工地平静如旧,没有任何风吹草动,就像自己偷电线的事从未发生一样。 晚上,大毛躺在床上,下意识摸摸口袋,心里一惊,揣在口袋里的大学录取通知书不在了。大毛的心猛烈地跳起来,他感到深深的恐惧。他害怕的并不是录取通知书丢了,因为他本来就不打算念大学了,家里的条件不允许他继续读书。他害怕的是录取通知书上有他的名字,他断定录取通知书昨晚掉在仓库了。如果工长捡到录取通知书,就会发现他偷电线的事,那样,他会被赶出工地,还有可能被扭送进派出所。 大毛的心忐忑不安,难以平复,他觉得每一秒钟都很难捱。 “大毛,出来一下。”工

10、长突然在工棚外叫他。大毛的心蹦到嗓子眼。 工棚外,月色明亮,大地如同罩上了一层水银。大毛紧张地站在工长面前,头垂得很低很低,他不敢看工长的眼睛。 “大毛,你不用在工地做了,你走吧。”工长终于说话了,和大毛预想的一模一样。 不出大毛所料,工长拿出那张录取通知书。“我早上在仓库门口捡到的。”工长说。 大毛盯着那张录取通知书,盯着这张自己看了无数次的通知书,原本自己引以为傲的大学录取通知书今天却成为了他偷窃的有力罪证。 “工长对不起电线是我偷的。”大毛艰难地吐出几个字,颧骨凸现的脸红得如同柿子。 “不要说了。”工长打断大毛的话。“这件事情只有你知我知,我买了两卷电线放进去了,没有人会知道的。”工长轻

11、轻地说。 大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抬头,看到工长正微笑地看着自己。这笑脸那么熟悉,让大毛想起老家的父亲。 “你走吧,回去吧。”工长说。 大毛不说话,他不想回去。 “回去念大学。”工长说出的话让大毛很震惊。 大毛想说自己家里没有钱供自己念大学,却一个字也说不出口。 工长从口袋里掏出一沓钱,递给大毛。“把这些钱拿去交学费,以后我来资助你。” 一股暖流淌进大毛心里,再流到他眼睛里,变成一滴滴热泪从他的眼睛溢出来。大毛不伸手接钱,他知道,工长手上的钱重如千斤,这是工长用无数血汗换来的。 工长将钱硬塞进大毛的口袋。 工长欣慰地笑了。30多年前,工长和大毛一样大,那一年,他也考上了大学,家里没钱给他读书

12、,他流落到工地上。眼前的大毛,多像30年前的自己啊。 那晚,大毛背着简单的行囊,在工长的目送下,披着明亮的月光踏上了回家的路。 白色的月光,照得大毛心里亮堂堂的。4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3分)A. 行窃被发现后,大毛只能离开工地,工头这样做也是无奈的选择,但他无意间的这一善举,却给了大毛以正面的教育:为人要真诚。B.大毛虽然偷了电线,但他仍然是一个善良正直之人,他偷电线卖钱,是为了替弟弟交学费,也是为了不让妈妈卖掉赖以生活的牛。C.如果不是大毛自己承认,工头可能就不会发现电线失窃一事,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大毛初次行窃,内心的惶恐不安使他暴露了自己。D.工长是个善良

13、的人,他发现大毛偷电线后并没有揭发,而是自己买了电线,并且资助大毛去上大学,正是工长的善良拯救了大毛。5小说中的“大毛”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5分) 6小说题目是“白月光”,文中也多处写到月光,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 -9题。 材料一: 长期以来,我们忽视了生态环境建设,一些长期积累的问题正在食品安全领域集中显现,特别是重金属、地膜与畜禽粪便污染严重,农兽药残留超标问题突出。在源头上,土壤污染和农药过量施用等多层因素叠加,导致食品安全风险层出不穷。 生产方面,分散的农户是我国食用农产品的生产主体;在全国40多

14、万家食品生产企业中,90%以上是小企业,呈现点多面广,小、散、多等突出特点;在食品流通与餐饮环节,全国约有819万张食品流通许可证、348万张餐饮服务许可证,微小企业与个体工商户是持证经营的主体。食品供应链上的大多数生产经营主体规模小、分布散、集约化程度低,为追求经济利益往往采取违规违法行为。 目前公众对食品安全满意度较低,这与食品安全“总体稳定、趋势向好”的基本状态相悖。其原因错综复杂:由于近年来一系列食品安全事件的爆发,引发公众的愤怒情绪,影响了消费信心;一些微博、微信等自媒体报道夸大扭曲、网络推手推波助澜,导致虚假食品安全信息甚至谣言大范围传播。(摘编自吴林海我国食品安全基本态势与风险治

15、理,2017年6月8日光明日报) 材料二: 青岛新闻网6月8日讯近期,青岛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落实党政同责加强食品药品安全工作的意见,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作为食品药品安全第一责任人,党委、政府领导班子成员实行“一岗双责”,切实担负起食品药品安全的政治责任和工作责任,全面提升我市食品药品安全水平,努力创建全国食品药品最安全城市,进一步捍卫好广大市民“舌尖上的安全”。(摘编自青岛出新规:食品安全出问题党委也要问责,2017年6月9日青岛新闻网) 材料三: 中新网衡水6月8日电6月8日,河北省衡水市食品和市场监督管理局就建立食品快速检验室召开新闻发布会。衡水市食品和市场监督管理局新闻发言人、副调研员

16、陈晓保表示,随着食品快速检验室的建立,食品安全监管手段和能力将会不断加强,民众“舌尖上的安全”将会得到有效保障。 据陈晓保介绍,大型商超和食用农产品批发市场建立食品快速检验室,是今年衡水市委、市政府承诺的20件民生实事之一。截至目前,全市已在39个经营单位建成食品快速检测室,共完成了31217个批次的快检任务,其中不合格的6个批次。 (摘编自2017年6月9日中新网河北衡水建立食品快速检验室,保障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材料四: 农药残留污染、添加剂的违法使用等,仍旧影响着广大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是我国食品安全的信息公开程度不高,有一些食品危害如药物、毒物、重金属残留,含菌量

17、超标等,不易被人辨识,在消费前、消费过程中,甚至消费之后,都让人浑然不觉。二是行为人的违法成本低。食品生产经营者自身不会公开食品安全信息,政府部门执法监管也存在覆盖面低、人员不足的问题,导致食品市场上违法成本低而违法收益高。 在立法领域,要消除食品安全的行政民事立法和刑事立法的壁垒冲突,更新理念扩大食品安全的入罪口径,加大行为人的违法成本。食品安全的立法要朝干预范围广、入罪口径大的方向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对威胁食品安全的上游行为进行追溯性规制。 实践层面中,存在行政执法人员一味通过行政执法方式来“消化”刑事案件的情况,检察机关要加强监督,避免刑事案件在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喧嚣声中消失。 (摘编自

18、钱冲食品安全刑事立法应坚持法益保护前置,2017年6月7日检察日报)7下列关于民众对垃圾分类认知与实践相关情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近十多年来食品安全事件的风险因子中,违规使用添加剂远远超出了其他因子。 B近十多年来食品安全事件的风险因子中,人为因素的比重要大于非人为因素。 C由于我国食品安全信息公开程度不高,致使食品中添加剂的违法使用屡禁不止。 D衡水市建立食品快速检验室,就如同在食品流通环节设置了一个安全的关卡。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材料一”开头指出食品安全领域畜禽粪便污染严重、农兽药残留超标等问题,与图表中人为因素造成食品安全相照应

19、。 B有效遏制食品生产和流通中的违规违法行为,必须改变食品生产主体点多面广、规模小、分布散等状况,着力扶持大企业。 C系列食品安全事件的爆发和自媒体、网络推手的负面作用,抵消了我国食品安全“总体稳定、趋势向好”的正面舆情。 D“材料一”和“材料四”都指出了我国食品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但角度和侧重点不一样,两者具有互相补充的作用。 E在有效保障居民的食品安全方面,青岛市和衡水市探索出有效的办法,做出了突出的成绩,为其他城市树立了榜样。9如何才能有效提高我国居民的食品安全?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l0 -1

20、3题。周新,南海人。初名志新,字日新。成祖常独呼“新”,遂为名。因以志新字。洪武中以诸生贡入太学。授大理寺评事,以善决狱称。成祖即位,改监察御史。敢言,多所弹劾。贵戚震惧,目为“冷面寒铁” 。京师中,至以其名怖小儿,辄皆奔匿。巡按福建,奏请都、卫、所不得陵府、州、县,卫、官相见均礼,武人为之戢。改按北京,时令吏民罪徙流者耕北京闲田,监禁详拟,往复待报,多瘐死。新请从北京行部或巡按详允就遣,以免淹滞,从之。且命畿内罪人应决者许收赎。帝知新,所奏无不允。还朝,即擢云南按察使。未赴,改浙江。冤民系久,闻新至,喜曰:“我得生矣。”至,果雪之。初,新入境,群蚋迎马头,迹得死人榛中,身系小木印。新验印,知

21、死者故布商。密令广市布,视印文合者捕鞫之,尽获诸盗。一日,视事,旋风吹叶坠案前,叶异他树。询左右,独一僧寺有之。寺去城远,新意僧杀人。发树,果见妇人尸。鞫实,磔僧。一商暮归,恐遇劫。藏金丛祠石下,归以语其妻。旦往求金不得,诉于新。新召商妻讯之,果商妻有所私。商骤归,所私尚匿妻所,闻商语,夜取之。妻与所私皆论死。其他发奸擿伏,皆此类也。新微服行部,忤县令。令欲拷治之,闻廉使且至,系之狱。新从狱中询诸囚,得令贪污状。告狱吏曰:“我按察使也。”令谢罪,劾罢之。永乐十年,浙西大水,通政赵居任匿不以闻,新奏之。夏原吉为居任解。帝命覆视,得蠲振如新言。当是时,周廉使名闻天下。锦衣卫指挥纪纲使千户缉事浙江,

22、攫贿作威福。新欲按治之,遁去。顷之,新赍文册入京,遇千户涿州,捕系州狱。脱走诉于纲,纲诬奏新罪。帝怒,命逮新。旗校皆锦衣私人,在道榜掠无完肤。既至伏陛前抗声曰陛下诏按察使行事与都察院同臣奉诏擒奸恶奈何罪臣帝愈怒,命戮之。临刑大呼曰:“生为直臣,死当作直鬼!”竟杀之。他日,帝悔,问侍臣曰:“周新何许人?”对曰:“南海。”帝叹曰:“岭外乃有此人,枉杀之矣!”后帝若见人绯衣立日中,曰“臣周新已为神,为陛下治奸贪吏”云。后纪纲以罪诛,事益白。 (明史?列传第四十九)10、下列对文中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既至伏陛前/抗声曰/陛下诏按察使/行事与都察院同/臣奉诏擒奸恶奈何/罪臣

23、/帝愈怒B. 既至/伏陛前抗声曰/陛下诏按察使行事/与都察院同/臣奉诏擒奸恶/奈何罪臣/帝愈怒C. 既至伏陛前/抗声曰/陛下诏按察使/行事与都察院同/臣奉诏擒奸恶/奈何罪臣/帝愈怒D. 既至/伏陛前抗声曰/陛下诏按察使行事/与都察院同/臣奉诏擒奸恶奈何/罪臣帝愈怒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名”是古人幼年时由父母起的,供朋友称呼的;而“字”是男子20岁举行加冠礼时所取,女子I5岁许嫁举行笄礼时所取,以表示对本人尊重或供长辈呼唤。B“太学”是西周时国家的最高学府。汉代在京师设太学,为中央官学、最高学府、太学祭酒兼掌全国教育行政。隋以后改为国子监从此国

24、子监和太学互称。C“锦衣卫”是明代专有军政特务机构,主要职能为“掌直驾侍卫、巡查缉捕”,其首领称为锦衣卫指挥使,一般由皇帝的亲信武将担任,直接向皇帝负责。D“陛下”是宫殿的台阶下,本指在宫殿台阶下的近臣或侍卫。群臣与天子言,不敢直呼天子,恐有渎圣颜,故呼其身旁侍卫之人以传达。后成为对帝王的尊称。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周新正直敢言,冷面寒铁。为官期间,他敢于直言,弹劾了了很多官吏,权贵外戚们都震恐畏惧他,京城中甚至有人用他的名字来吓唬小孩。B周新善判案子,细缜能干。他从在马前盘旋不去的群蚋和落在公案前不同的树叶就能觉察出情况有异,后仔细勘察、审讯,能

25、发奸摘伏。C周薪微服私访,善于工作。他以平民打扮在按察区内巡察,触忤县官后被关入狱,在狱中他从囚犯口中了解实情,掌握了县令贪污的情况。D周新执法严明,不畏强权。一个千户负责侦缉搜捕之事时收贿赂、作威福,周新决心惩治他,但他却成功逃脱并诬陷周新有罪,周新至死不屈。 1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改按北京,时令吏民罪徙流者耕北京闲田,监禁详拟,往复待报,多瘐死。 (2)新验印,知死者故布商。密令广市布,视印文合者捕鞫之,尽获诸盗。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 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阮郎归耒阳道中为张处父推官赋辛弃疾山前灯火欲黄昏,山头来去云。

26、鹧鸪声里数家村,潇湘逢故人。挥羽扇,整纶巾,少年鞍马尘。如今憔悴赋招魂,儒冠多误身。注 耒阳:地名;张处父:词人好友;推官:官职名。招魂:楚辞的篇名。借用杜甫的诗句“纨袴不饿死,儒冠多误身”。14.下面对词的上阕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A.开头两句,山前的灯火和山头的浮云,构成一幅朦胧温馨的画面,“浮云”也巧妙的和诗人飘然不定的心理密切关合。B.“山前灯火欲黄昏,一个“欲”字,用得绝妙,写出了夕阳似落非落、夜幕似降非降的刹那之间的景象。C.作者选取“鹧鸪”的意象,不仅营造凄凉的氛围,也以此衬托凄凉的心境,表现对前途的担忧。D.“潇湘逢故人”,诗人感情更加低落,其中蕴含了面对故人内心苦痛

27、却无法言说的无奈和惆怅。15.词的下阕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5分)16(1)陈情表用“_,_”两句写出了自己的孤单和缺少心灵的安慰。(2)逍遥游中庄子认为只有做到 , , 。才是真正的逍遥游.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3分)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把项目工作作为经济工作中提纲挈领、纲举目张的重要抓手,以此扩大有效投资需求。亚洲投资银行的顺利成立和运营,将惠及亚投行各国,也将为世界经济增长注入新的动力,这是不言而喻的。“互联网 生活性服务业”创新试验区的规

28、划建设正有序推进,完成这个任务,不能自出机杼,也不能只服务我们本地。现在的生活水平虽比以前有了极大的提高,但还是需要瞻前顾后,从细处打算;还是要节俭,不可铺张浪费。2000年初,他成为“北漂”一族,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蜗居地下室、挣不到饭钱的艰苦生活,蹉跎岁月中写出佳作。单调的生活、狭窄的空间和严格的管理让人对航母生活心生厌倦,但航母追梦人依然甘之如饴,执着追求强军梦。A B C D18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3分)A人大代表提议,我国应加快铁路投资体制改革,修改铁路法、担保法等相关法律,制定详细的优惠政策,填补民间资本参与铁路建设的法律空白。B未来五年,国家将通过改造棚户区、建设

29、公租房等方式,增加中低收入居民的住房供给,解决当前存在的房源不足。C六部委联合举办的“中华赞”诗词征集活动,将围绕春节、清明、端午、中秋四个传统节日为主题征集原创性诗词。D 凭借着在本届澳网比赛中的超强发挥,李娜成为第一个晋级大满贯赛决赛的亚洲球员,从而奠定了她中国体坛一姐的宝座。19、填入下面义段空内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比尔布莱森在他的万物简史里介绍了超级火山的巨大破坏性。以美国为例, 境内有一座超级火山喷发, 其产生的巨大能量将摧毁数千公里范围内的所有东西,无数人会因此丧命, 会导致整个国家被深达620米的火山灰覆盖,随后 会出现其他许多可怕后果。 目前人类还无法预测美国

30、超级火山会在何时喷发, 了解了它的杀伤力有利于我们制订各种减损预案。A一旦则/也即使然而B倘若那么进而/由于所以C假如则甚至更/那么D只要/而且还虽然但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文学创作是一种具有明显内省色彩的个人行为。因为它是艺术创作,_。我们曾经历过的一个痛苦的历史阶段,让作家消除个性,否认自我在文学创作中的基础作用。经过拨乱反正,_,文学事业拥有了一个灿烂的春天。又因为作家的文学创作是以作品的形式发表、出版面世的,这就决定了作品和作家必须带有公共性。因此,_。21、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3分)秦汉时期,匈奴是北方一个强大的游牧民族集团,秦始皇之所以修筑万里长城,就是为了抵御匈奴。一说到秦始皇,可能我们马上就会联想到汉武帝。,。,。秦始皇比较热衷于修长城和寻求长生不老药,而汉武帝则致力于经营西域和积极引进域外物质文明,从而迎来了中西文化交流的第一次高峰。这两位帝王都堪称天之骄子似乎汉武帝要略胜一筹正所谓“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但如果单单就拓展中西文化关系而言世人常常将二者相提并论就开拓疆土、雄才大略而论可谓各有千秋A. B.C. D.22.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