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0 ,大小:33.85KB ,
资源ID:14380567      下载积分:5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438056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暑假作业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模块综合测评.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暑假作业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模块综合测评.docx

1、暑假作业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模块综合测评暑假作业: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模块综合测评 暑假作业: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模块综合测评 2017-2018学年度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模块综合测评 测试题 第卷 (阅读题,共70分)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谈传世 雷 达 常常有人问我:为什么我们的古典名著一直流传不衰,而现在的一些比较优秀的长篇小说,花了好大气力,流传却很困难,多则一两年,少则一两个月,就再也不大为人提起了?还有人进一步追问:从小说艺术发展的眼光来看,今天小说的技术手段,比起中世纪来不知丰富

2、了多少,高明了多少,可为什么在赢得读者和流传程度上,现今的作品反而赶不上古典名著呢? 初看这问题,似乎问得有点傻,不值一提,但真要把它说清楚,还不那么容易。我想了想,觉得这问题与今天的写作并非毫无关系,一些名著的传世其实是能够给我们很多启发的。若从漫长的历史时空来看,文学发展的总趋势是从低级向高级、从简单向复杂,但文学的历史终究不是进化的历史,而是变化的历史。从古及今,文章变化万万千,各擅其妙,难分高下。故而,一时代有一时代的文学,硬要互相攀比是不明智的。古典名著再传世,也取代不了当代小说的需要和位置。当代正在发展中,谁能说当代小说中的杰出之作就一定不传世呢? 不过,现今的学者一般认为,小说经

3、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即生活故事化阶段、人物性格化阶段和人物内心审美化阶段。这大致是不错的。可这并不意味着,后一阶段是对前一阶段的扬弃,后者一定高于前者。故事化也好,性格化也好,心灵审美化也好,完全可以并行不悖,或发挥各自优势,或三管齐下,或一管独胜,没有必要过分地抑此扬彼。读者的层面甚复杂,需要也极多样,几乎任何一种审美形态的东西,都能在今天的中国找到它的对应。就说水浒传吧,它传世的一个重要秘密,是其深厚的众基础和强烈的民间性,那些英雄的传奇故事早就在老百姓口头上传递着,连呼保义、玉麒麟之类的诨号,也早已有之。它的人物、故事、价值立场,已跟我们民族文化的精神传统焊接在一起,化为血肉,无法拆解了。

4、它不传世谁传世? 今天的生活中也有很多编都编不出来的传说和事迹,我们的不也可以利用它们重起楼阁,精深加工,从民间土壤上建起大厦吗?弄得好,虽未必传世,却也能赏心悦目。有时我看某些公安题材小说,编的人很吃力,但并不动人,比起某些罪犯的想象力来,不知逊色了多少。我当然并不主张照搬生活,而是主张把根子深深扎进民间,到那里去充分吸吮民间生活本身的遗传性资源。 这几年创作上的一个趋向是回归故事,让小说回到小说,崇尚故事性的影视业对文学的索取又在助长着这种倾向。这似乎是大势所趋。听故事是人的天性,小说的基本层面本来就是讲故事。问题在于怎么讲,会不会讲。古典名著的讲故事,一是突出人物,二是饱含细节,三是富有

5、文化底蕴,这是它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人是魂,没有比平添几个不朽的文学形象更令人神往的了。世事无论多么新鲜,都会眼即逝,唯有人物,可以长期存活。现在的某些小说,故事之内无人物,人物身上无细节,故事之外无意蕴,剩下的就只能是一个事件过程的空壳子了,怎样玩叙述圈套也掩不住贫乏的内质。这自然就谈不上流传与否的问题了。现在讲故事的人和讲故事的机会越来越多了,可惜好故事并不多,于是想到,不妨多看看古典名著,或能让人清醒:故事框架里该立个什么人,人的骨头上该长些什么肉,它们一起该撑起多大的审美空间。 (选自作家文摘,有删节) 1下列对于古典名著流传不衰原因的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古典名著能够传世是因

6、为它们完全能够满足不同时代读者的审美需求。 B古典名著都是以民间传说为创作基础,有其深厚的众性和强烈的民间性。 C古典名著有着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正好迎合了读者爱听故事的天性。 D古典名著讲故事时注意突出人物,细节也很丰富,且富有文化底蕴。 【解析】 A项,古典名著不可能完全满足不同时代读者的审美要求,也证明现代作品同样有需要和市场;B项,都是过于绝对,应该是大多;C项,古典名著不是单靠故事情节吸引读者,而是讲故事时注意突出人物,饱含细节,并富有文化底蕴。 【答案】 D 2下列对于当代小说的认识,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许多当代小说创作的技术手段比古典名著更为丰富高明,但流传性却比不上古典

7、名著。 B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学,当代小说也有古典名著取代不了的需要和位置。 C当代小说中的杰出作品也有传世的可能,没有必要将当代小说与古典名著硬性攀比。 D当代小说强调故事性,但故事往往与人物脱节,只是一个事件过程的空壳子罢了。 【解析】 D项,以偏概全,原文第五段说现在的某些小说事件过程的空壳子了。 【答案】 D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准确的一项是( ) A生活故事化、人物性格化和人物内心审美化这三个阶段可以并行不悖,相辅相成。 B当代生活并不缺少传说和事迹,缺少的是对民间生活本身的遗传性资源的充分吸收。 C崇尚故事性的影视业对文学创作回归故事的创作倾向起到了一种良性的引导作用

8、。 D当代作家在创作中应该借鉴古典名著成功的经验,进一步提升作品的艺术价值。 【解析】 C项,见第五段,原文语境中提到这种推动并没有说明是良性还是恶性,只是说讲故事没错,但要注意讲故事的方式。 【答案】 C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 1942年夏,陈忠实出生在陕西农村。上中学时,陈忠实读赵树理的三里湾和柳青的创业史,得到滋养,萌发了文学梦。也许是好事多磨,1962年高中毕业后,他未能如愿上大学读中文系。这个20岁的青年,常常一个人坐在家乡的灞河边,想着文学,想着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 三年之后,陈忠实的散文夜过流沙沟在1965年3月8日的西

9、安晚报文艺副刊上发表,他的文学生涯由此正式开始。但直到1979年小说信任获得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他才确立了文学上的自信。他感觉自己不再是一个文学爱好者和业余了。时年9月25日,他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又一个三年之后,陈忠实40岁,他的第一个短篇小说集乡村出版,赢得小柳青的名声,工作单位也换成陕西省作家协会,他终于是一名专业作家了。 随着年岁的增长和时代的变化,陈忠实越来越觉得要从赵树理、柳青的文学中剥离出来。他将这个愿望写进了小说蓝袍先生中。小说写于1985年,一个认知的标志性年份。这年的最后10天,他随中国作家代表团出访泰国。第一次走出国门的陈忠实特意置办了一套质地不错的西装。当他第一次穿上西装

10、打上领带站在穿衣镜前的时候,脑海里浮现出刚完成的小说的主人公蓝袍先生。蓝袍先生多年以来一直穿着蓝色长袍,受到同学讥笑以后才脱下蓝袍,换上列宁装。陈忠实认为那是摆脱封建残余桎梏、获得精神解放的象征。脱下穿了几十年的中山装、换上西装的那一刻,他切实意识到自己就是蓝袍先生。 1985年的泰国之行让陈忠实深受刺激,他联想起家乡人自嘲的称呼。相比那些见多识广的城市人,他们把自己称作乡棒。游逛在曼谷的超市大楼,看着五颜六色、各式各样的服装,作家觉得眼花缭乱。那一刻,他觉得不仅自己是乡棒,教他观察服装的北京作家郑万隆也是乡棒。面对世界,1985年的中国人大都是乡棒。他痛感自己需要从什么地方剥离出来,将自己彻

11、底打开,不仅要在生活上打开自己,更重要的是要在思想上打开自己。 在剥离的愿望中,陈忠实认识到必须写一部史诗般的长篇小说,才能在文学上确立自己。这时,各种新近阅读过的长篇小说萦绕心头,作家备感困惑,又备受启发。马尔克斯百年孤独的结构像网一样迷幻,王蒙活动变人形的结构自然随意,却俨然大手笔,张炜古船的结构完全不同,有一种精心设计的刻意而结构背后似乎还有更深的东西。陈忠实最终发现,不是作家先别出心裁弄出一个新颖骇俗的结构来,而是先要有对人物的深刻体验。寻找到能够充分描写人物独特的生活和生命体验的恰当途径,结构方式自然就出现了。恰巧此时兴起的文化心理结构学说给了他决定性的影响。他相信,人的心理结构主要

12、是由理念支撑的,而结构一旦形成,就会决定一个人的思想、道德和行为,决定一个人性格的内核。如果心理结构受到社会冲击,人就将遭遇深层的痛苦,乃至毁灭。陈忠实感到自己终于从信奉多年的典型性格说中剥离出来,仿佛悟得天机,茅塞顿开。多年以后,作家回忆往事,认为自己就是在1985年开始重建自我,争取实现对生活的独特发现和独立表述的。 陈忠实后来寻找到了什么是人所共知的,1992年开始在当代杂志连载的长篇小说白鹿原已经成为我们的文学经典,他在中国当代文坛的位置也随之奠定。此后,功成名就的作家继续在文学的园地里辛勤耕耘,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 2016年春天,陈忠实走了,属于陈忠实的句子永留人间。 (摘编自陈忠

13、实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李清霞陈忠实年表等) 相关链接 陈忠实的白鹿原是上世纪90年代中国长篇小说创作的重要收获之一,能够反映那一时期小说艺术所达到的最高水平。把这部作品放在整个20世纪中国文学的大格局里考量,无论就其思想容量还是就其审美境界而言,都有其独特的、无可取代的地位。即使与当代世界小说创作中的那些著名作品比,白鹿原也应该说是独树一帜的。(何西来关于白鹿原及其评论) 陈忠实常讲,创作到了一定阶段,不一定是拼生活,拼艺术,而是拼人格。好一个拼人格!这正是作家自身博大的人格魅力的反映。这就不难理解他最终被公认为描摹巨大民族悲剧的圣手,成为当代中国文学的大家之一。(李满星陈忠实:回首六十五载风

14、雨人生) 4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陈忠实意识到要像自己笔下的蓝袍先生一样接受时代的变化,在生活和思想上打开自己;他认为自己是在1985年开始重建自我,产生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和表述的。 B陈忠实认识到必须写出史诗般的长篇小说,才能在文学上确立自己的位置。 C陈忠实的文学作品的思想容量和审美境界在20世纪的中国是无可取代的。 D陈忠实的小说艺术达到了最高水平,他的作品是当代世界文学中独树一帜的文学经典。 【解析】 D项,表达不严密。相关链接中说陈忠实的小说创作能够反映那一时期小说艺术所达到的最高水平。 【答案】 D 5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15、(4分) A赵树理三里湾和柳青创业史是陈忠实最初的文学营养,使他萌发了文学梦,后来则成为他创作上必须突破的对象。 B小说信任获得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使陈忠实在文学上确立了自信心,这是他从业余走向专业作家的重要折。 C陈忠实认为面对世界,1985年的中国人大都是乡棒,这与其说是他的一种觉悟,不如说是他受刺激后的错误判断。 D陈忠实善于学习前人并感知时代,不仅拼生活、拼艺术,而且拼人格,不断地提升思想境界,获得对人和生命的独特理解。 E从发表第一篇作品到被人称为小柳青,再到被人称为当代中国文学的大家,陈忠实的整个文学生涯可谓一帆风顺。 【解析】 本题考查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B项,从文中第二

16、段的表述工作单位也换成陕西省作家协会,他终于是一名专业作家了,可见陈忠实从业余走向专业作家的重要折应该是他第一个短篇小说集乡村的出版。C项,不如说是他受刺激后的错误判断于文无据。E项,陈忠实的整个文学生涯可谓一帆风顺分析错误,陈忠实的文学生涯经历了好多曲折和磨难,这从他不断寻找和剥离的经历中可以看出。 【答案】 AD 6陈忠实的剥离和寻找是什么关系?有哪些表现?请结合材料详细说明。(5分) 【解析】 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概括中心要点的能力。结合全文,可以从陈忠实身上看出,剥离和寻找是一种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剥离和寻找贯穿于陈忠实的整个文学创作之路。先给文章划分层次,然后依次概括出答

17、案。 【答案】 剥离和寻找是辩证关系。剥离的结果带来寻找的可能,而寻找的冲动激发剥离的愿望。 从赵树理和柳青的文学中剥离,寻找到马尔克斯、王蒙等新的文学营养;从中山装所代表的时代精神中剥离,寻找到西装所代表的面对世界的契机;从典型性格说中剥离,寻找到文化心理结构学说;从自身已有的文学成就中剥离,寻找到新的文学高度,写出了文学巨著。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战争 美迈尔尼 1941年9月,我在伦敦被炸伤,住进了医院。我的军旅生涯就此黯然结束。我对自己很失望,对这场战争也很失望。 一天深夜,我想给一位朋友打。接线生把我的接到了一位妇女的线上,她当时也正准备跟别

18、人通话。 我是格罗斯文诺8829,我听见她对接线生说,我要的是汉姆普斯特的号码,你接错了,那个倒霉蛋并不想跟我通话。 哦,我想是。我忙插嘴。 她的声音很柔和,也很清晰,我立刻喜欢上了她。我们相互致歉后,挂上了话筒。可是两分钟后,我又拨通了她的号码,也许是命中注定我们要通话,我们在中交谈了20多分钟。 你干吗三更半夜找人说话呢?她问。 我跟她说了原因,然后反问:那么你呢? 她说她老母亲睡不好觉,她常常深夜打与她聊聊天。之后我们又谈了谈彼此正在读的几本书,还有这场战争。 最后我说:我有好多年没这样畅快地跟人说话了。 是吗?好了,就到这里吧,晚安。祝你做个好梦。她说。 第二天整整一天,我老在想昨晚的

19、对话情形,想她的机智、大方、热情和幽默感。当然还有那悦耳的口音,那么富有魅力,像乐曲一样老在我的脑海里回旋。到了晚上,我简直什么也看不进去。午夜时,格罗斯文诺8829老在我脑海里闪现。我实在难以忍受,颤抖着拨了那个号码。线彼端的铃声刚响,就马上被人接起来。 哈罗? 是我,我说,真对不起,打扰你了,我们继续谈昨晚的话题,行吗? 没说行还是不行,她立即谈起了巴尔扎克的小说贝姨。不到两分钟,我们就相互开起玩笑,好像是多年的至交。这次我们谈了45分钟。午夜时光和相互的不认识,打破了两人初交时的拘谨。我提议彼此介绍一下各自的身份,可是她婉言谢绝了。她说这会把事情全弄糟,不过她留下了我的号码。我一再许诺为

20、她保密,直到战争结束。于是她说了一些她的情况,17岁时她嫁给一个自己不喜欢的男人,以后一直分居。她今年36岁,唯一的儿子在前不久的一次空袭中被炸死了,年仅18岁。他是她的一切。她常常跟他说话,好像他还活着。她形容他像朝霞一样美,就跟她自己一样。于是她给我留下了一幅美丽的肖像。我说她一定很美,她笑了,问道:你怎么知道的? 我们越来越相互依赖,什么都谈。我们在大部分话题上看法相似,包括对战争的看法。我们开始读同样的书,以增加谈话的情趣。每天夜晚,不管多晚,我们都要通一次话。如果哪天我因事出城,没能通话,她就会埋怨说她那天晚上寂寞得辗难眠。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愈来愈渴望见到她。我有时吓唬她说我要找辆

21、出租车立刻奔到她跟前。可是她不允许。她说如果我们相见后发现彼此并不相爱,她会死掉的。整整12个月,我是在期待中度过的。我们的爱情虽然近在咫尺,却绕过了狂暴的感情波澜,正平稳地驶向永恒的彼岸。通话的魅力胜过了秋波和拥抱。 一天晚上,我刚从乡间赶回伦敦,就连忙拿起话筒拨她的号码。一阵嘶哑的尖叫声代替了往日那清脆悦耳的银铃声,我顿时感到一阵晕眩。这意味着那条线出了故障或者被拆除了。第二天仍旧是嘶哑的尖叫。我找到接线生,请求他们帮我查查格罗斯文诺8829的,起先他们不理睬我,因为我说不出她的名字。后来一位富有同情心的接线小姐答应帮我查查。 当然可以。她说,你好像很焦急。是吗?嗯,这个号码所属的那片区域

22、前天夜里挨了炸弹,号码主人叫 谢谢,我说,别说了,请你别说了。 我放下了话筒。 (沈东子译,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4分) A小说以1941年9月,我在伦敦被炸伤开头,不仅是为了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更是为了强调这是的一段亲身经历。 B我有好多年没这样畅快地跟人说话了,话中有话,既委婉地表达了我对女主人公的喜爱之情,又为两人进一步交往作了铺垫。 C接线生的失误让两人相识,心灵的需要让他们相恋,无情的轰炸让他们永别,小说情节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设计自然而又精巧。 D小说不仅描写了战时一对普通恋人的悲欢离合,也以真实的笔触,描绘了一幅世界

23、反法西斯战争的历史画卷,表现了民众的必胜信念。 【解析】 本题考查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涉及情节结构、人物语言、主题等。A项,更是为了强调这是的一段亲身经历错误。我在伦敦被炸伤是为下文故事情节的发展作铺垫。B项,又为两人进一步交往作了铺垫不恰当,主要是表达了我对女主人公的喜爱之情,引出下文的情节。D项,小说只是写了我的一段经历,描绘了一幅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历史画卷夸大其词。表现了民众的必胜信念错误,应是表现对战争的谴责与反思。 【答案】 C 8小说中的女主人公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4分)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小说人物形象特点。分析人物形象时先用关键词点出人物形象的主要特

24、点,然后结合文本分析。从她的机智、大方、热情和幽默感。当然还有那悦耳的口音,那么富有魅力,像乐曲一样老在我的脑海里回旋,能看出她大方热情、机智幽默。从她说她老母亲睡不好觉,她常常深夜打与她聊聊天和唯一的儿子在前不久的一次空袭中被炸死了,年仅18岁。他是她的一切。她常常跟他说话,好像他还活着,能看出她关心母亲,思念儿子。从她婉言谢绝我提议介绍一下各自的身份的要求,她说这会把事情全弄糟,不过她留下了我的号码,能看出她善良真诚、理性克制,有责任感,真诚待我。从在战争中仍然坚持读书,能看出她乐观向上,热爱生活。 【答案】 大方热情、机智幽默,懂得及时化解生活矛盾;乐观向上、热爱生活,战争和不幸都不能阻

25、止她对美好生活和爱情的追求;善良真诚、理性克制,有责任感,关心母亲,思念儿子,真诚待我。 9小说写的只是战争中的一个小故事,却用了战争这样一个大题目,你认为这样处理合适吗?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6分) 【解析】 本题为探究性题目,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回答时应在全文内容的基础上,抓住题干中的条件和要求来分析。小说所写的情节只是战争中的一个小故事,却用了战争这样一个大题目,这或是别有深意,或是考虑失当。可就其中一个角度,从标题的艺术效果、主题等方面结合文本分析。 【答案】 观点一:合适。 小故事冠以大题目,对比鲜明,强化了艺术张力;战争是故事发生的契机与悲剧的根源,是小说

26、构思的基础;小说写的虽是爱情故事,但主题却是对战争的失望与反思。 观点二:不合适。 小故事冠以大题目,故作高深,不符合写作的一般原则; 小说的艺术感染力源自战争中的爱情,而不是战争; 小说情节设置以小人物的坚强与不幸为主干,战争只是引起情节变化的背景。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傅珪,字邦瑞,清苑人。成化二十三年进士。改庶吉士。弘治中,授编修,寻兼司经局校书。与修大明会典成,迁左中允。武宗立,以东宫恩,进左谕德,充讲官,纂修孝宗实录。时词臣不附刘瑾,瑾恶之。谓会典成于刘健等多所糜费镌与修者官降珪修撰俄以实录成进左中允再迁翰林学士

27、历吏部左右侍郎正德六年代费宏为礼部尚书。礼部事视他部为简,自珪数有执争,章奏遂多。帝好佛,自称大庆法王。番僧乞田百顷为法王下院,中旨下部,称大庆法王与圣旨并。珪佯不知,执奏:孰为大庆法王,敢与至尊并书,大不敬。诏勿问,田亦竟止。珪居闲类木讷者。及当大事,毅然执持,人不能夺,卒以此忤权幸去。教坊司臧贤请易牙牌,制如朝士,又请改铸方印,珪格不行。贤日夜腾谤于诸阉间,冀去珪。御史张羽奏云南灾,珪因极言四方灾变可畏。八年五月,复奏四月灾,因言:春秋二百四十二年,灾变六十九事。今自去秋来,地震天鸣,雹降星殒,龙虎出见,地裂山崩,凡四十有二,而水旱不与焉,灾未有若是甚者。极陈时弊十事,语多斥权幸,权幸益深

28、嫉之。会户部尚书孙交亦以守正见忤,遂矫旨令二人致仕。两京言官交章请留,不听。珪归三年,御史卢雍称珪在位有古大臣风,家无储蓄,日给为累,乞颁月廪、岁隶,以示优礼。又谓珪刚直忠谠,当起用。吏部请如雍言,不报。而珪适卒,年五十七。嘉靖元年录先朝守正大臣,追赠太子少保,谥文毅。 (节选自明史傅珪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谓会典成于刘健等/多所糜费/镌与修者/官降珪修撰/俄以实录成/进左中允/再迁翰林学士/历吏部左/右侍郎/ B谓会典成于刘健等/多所糜费/镌与修者官/降珪修撰/俄以实录成/进左中允/再迁翰林学士/历吏部左/右侍郎/ C谓会典成于刘健等/多所糜费

29、/镌与修者官/降珪修撰/俄以实录成进/左中允再迁翰林学士/历吏部左/右侍郎/ D谓会典成于刘健等/多所糜费/镌与修者/官降珪修撰/俄以实录成进/左中允再迁翰林学士/历吏部左/右侍郎/ 【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通读全文,大致了解内容,抓住标志词断开比较明显的地方。A项,镌与修者/官降珪修撰中的镌是裁减,削职的意思,必须与官搭配,此处断句错。C项,俄以实录成进/左中允再迁翰林学士中的进是晋升的意思,左中允是其宾语,两者不能断开,此项错。D项,镌与修者/官降珪修撰/俄以实录成进/左中允再迁翰林学士,根据对A项与C项的分析,可知此项有两处错误。B项正确。 【答案】 B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

30、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礼部为六部之一,掌管礼仪、祭祀、土地、户籍等职事,部长官称为礼部尚书。 B教坊司是管理宫廷音乐的官署,专管雅乐以外的音乐、歌舞的教习等演出事务。 C致仕本义是将享受的禄位交还给君王,表示官员辞去官职或到规定年龄而离职。 D历史上的两京有多种所指,文中则指明代永乐年间迁都以后的南北两处京城。 【解析】 本题考查古代文化常识。A项,礼部,在明代有尚书一人,左、右侍郎各一人,下设四司,分别为:仪制清吏司,掌嘉礼、军礼及管理学务、科举考试事;祠祭清吏司,掌吉礼、凶礼事务;主客清吏司,掌宾礼及接待外宾事务;精膳清吏司,掌筵飨等事务。选项提到的土地户籍都不属于

31、礼部职责范围。 【答案】 A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傅珪进入仕途,参与纂修文献。弘治年间,他兼任司经局校书,参与编修大明会典得以升职;武宗继位,他进位左谕德,充讲官,修撰孝宗实录。 B傅珪任职礼部,劝谏讲究策略。他担任礼部尚书时,由于屡有争端,上奏增多;番僧因帝好佛求地百顷,他佯作不知皇上自称大庆法王,不理会给地的事。 C傅珪守正不阿,反遭诬蔑报复。每遇大事,他都能坚持己见,不肯随意改易,因而触怒许多人;后因得罪权贵被迫退休,虽有言官请留,他仍坚持离职。 D傅珪为官清廉,死后受到好评。御史卢雍称赞他在位时有古代大臣风范,归乡后家无积蓄,艰难度日;嘉靖元年,他被列为先朝守正大臣,追谥为文毅。 【解析】 本题从张冠李戴的角度设误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把握。C项表述不当。原文两京言官交章请留,不听句中,不听是说权贵不予理睬,不是傅珪坚持离职。 【答案】 C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极陈时弊十事,语多斥权幸,权幸益深嫉之。 (2)又谓珪刚直忠谠,当起用。吏部请如雍言,不报。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1)权幸,得帝王宠幸、有权势的人;嫉,痛恨。 (2)忠谠,忠诚正直;报,回复,答复。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