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2 ,大小:31.23KB ,
资源ID:1440329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44032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污染土壤修复诊断与标准体系建立的探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为本站会员(b****2)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污染土壤修复诊断与标准体系建立的探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1、而耕地污染损失与建设占用耕地的损失相比, 有过之而无不及。因此, 保障土壤健康就是保障我们整个民族的健康, 不应等闲视之。1 土壤污染的新认识传统的土壤污染物主要可分为 4 大类1: (1) 传统化学污染物, 又可分为无机污染物和有机污染物 2 大污染土壤修复、诊断与标准体系建立的探讨徐应明( 农业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 农业环境与农产品污染防治重点实验室, 天津 300191)Issues Concerned with Remediation Technology, Diagnosis Methods and Standards for Contaminated SoilsXUYing-mi

2、ng(KeyLaboratoryofAgro- environment and Agro- product Safety, Agro-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stitute of MOA, Tianjin 300191, China)Abstract: Several issues about remediation technology, diagnosis methods and standards for contaminated soils were discussed in this paper.The authors also mentioned e

3、xisting problems and concerns that disposal or reuse of phytoremediating plants could result secondary pollutionofthe environment by incinerating, compressing for land filling, composting, etc. Improvement of plants by genetic engineering opens up newpossibilities for phytoremediation, But it is als

4、o very important to realize that the ecological risk and the possible environment s problem oftransgenic plant.So the application of soil phytoremediation technology will be limited. It is useful to develop appropriate chemical remedia-tion technologies of contaminated soil. In addition, The diagnos

5、is of soil contamination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component parts in soilremediation processes. However, the diagnosis using only chemical methods could not express and demonstrate the holistic characteristic ofsoil quality. It is thus necessary to develop eco- toxicological diagnosis methods, a

6、nd a systematic methodology for regulating remediationstandards and evaluating the ecological safety of soils needed to be developed,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disadvantages of Soil Environ-mental QualityStandard.Keywords: soil contamination; remediation technology; diagnosis methods; remediation

7、 standards2007年 3月类, 其中传统无机污染物包括 Hg、Cd、Pb、As 和 Cr等, 过量的 N 和 P 等植物营养元素以及氧化物和硫化物等。传统有机污染物包括 DDT、六六六、狄氏剂、艾氏剂和氯丹等含氯化学农药以及 DDT 的代谢产物DDE 和 DDD, 石油烃及其裂解产物, 塑料增塑剂以及其他各类有机合成产物等; (2)物理性污染物, 主要指来自工业生产、采矿等排放的各种固体废弃物; (3) 生物源污染物, 主要指带有各种病菌的城市垃圾和医院、疗养院排出的废水和废物以及农业废弃物、厩肥等; (4) 放射性污染物, 主要来自于核原料开采、大气层核爆炸地区和核电站的运转, 以

8、 Sr 和 Cs 等在土壤环境中半衰期长的放射性元素为主。在这些污染物种类中, 以土壤的化学污染物最为普遍、严重和复杂。近年来土壤中新型污染物产生的污染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这类污染物的特点是在土壤环境中的浓度一般较低, 但对生态系统的危害和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较大。其中主要包括: 苯并(a)芘(B(a)P)2、3、菲和其异构体蒽3、二恶英(PCDD/Fs)4、5、各种兽药和抗生素6、溴化阻燃剂7、8等。这些污染物尤其是苯并(a) 芘(B(a)P)、菲和其异构体蒽、二恶英(PCDD/Fs) 等在我国土壤中已被大量检出24。在多环芳烃中, 苯并(a)芘致癌性最强, 是高活性致癌剂, 同时具有较强的致突

9、变性和致畸性, 菲和其异构体蒽虽都无致癌性, 但它们的某些甲基衍生物具有较强的致癌性, 都可以通过土壤进入食物链。二恶英及其类似化合物能在环境中长期存在, 并能在动物和人体组织中生物累积, 具有强致癌、致畸、致突变性, 并可导致人体繁育受阻、新陈代谢功能紊乱及免疫力下降等。溴化阻燃剂在环境中同样具有很高的持久性, 并且非常容易在人体内累积, 长期接触溴化阻燃剂会妨碍大脑和骨骼发育, 也会危害人体荷尔蒙系统, 同时它在被焚化处理时, 会释放出溴化的二恶英和呋喃。这些新型污染物都会随废弃物的排放、燃烧、堆放淋滤、大气沉降等途径进入土壤, 通过食物链危害人体健康。可见, 我国的农田土壤在受到常规污染

10、物污染的同时, 正在受到各种对人体健康具有强致癌、致畸、致突变等作用的新型超级有毒有害污染物的极大威胁。因此, 保护土壤环境质量应与保护水环境质量和大气环境质量并重, 建议尽快制定国家土壤污染防治法, 像抓大气污染、水污染那样, 治理土壤污染, 通过法律确立“谁污染谁负责”的原则。在重点研究和控制污染区农田土壤中传统污染物的同时, 有必要密切关注上述新型超级污染物的来源、污染特征及其分布规律, 进一步加强其土壤环境容量、迁移富集过程及其对农产品品质、地下水质量、生态系统和人体健康的影响以及土壤环境污染的控制和修复技术的研究。2 污染土壤修复技术污染土壤防治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源头控制

11、, 即有效地降低污染物的排放, 这主要有赖于国家环境保护政策与法规的不断完善和工矿企业生产技术革新等方面, 属于土壤污染的上游工作; 第二个方面是土壤污染防治的技术层面, 即污染土壤的修复, 其关键科学问题是污染物在土壤与其他环境和生物介质之间的通量及其调控技术, 其最终目的就是实现农产品安全生产, 同时保护地下水免受污染。当前, 根据我国的土壤污染状况, 重度污染区, 如采矿区、石油开采区、污水灌区重度污染区等土壤已基本失去农业使用价值, 可用作林地、苗圃地或种植耐污染的经济作物, 如麻类、竹类等或改作他用; 中度污染区, 如一般污水灌区或大气颗粒物沉降污染区等, 主要以土壤修复后农业再用为

12、主; 轻度污染区应以边生产边修复边预防为主。综观国内外研究, 土壤污染修复主要包括物理/化学修复和生物修复 2 大类911, 其中物理/化学修复又主要包括化学淋洗、溶剂浸提、化学氧化/还原、化学脱卤、电化学、固化/稳定化、蒸汽抽提、强化破裂、空气喷射、可渗透反应墙、物理分离、热解吸、玻璃化和活性碳吸附等修复技术; 广义上的生物修复包括植物修复、动物修复和微生物修复, 狭义的生物修复是指微生物修复, 其中植物修复主要有根部过滤技术(rhizofiltration)、植物萃取技术(phytoextraction)、植物挥发技术 (phytovolatilization) 和植物稳定化技术(phy-

13、tostabilization); 微生物修复主要包括原位修复和异位修复, 其中原位修复包括投菌法、生物培养法和生物通气法等, 主要用于被有机污染物污染的土壤修复;异位修复技术包括预制床技术、生物反应器技术、厌氧处理和常规的堆肥法。土壤污染植物修复作为一种廉价的绿色治理技术, 受到国内外科研人员的广泛关注。近 10 a 来, 国内在土壤重金属、农药、石油烃(多环芳烃)、放射性元素(Cs 和 Sr) 等污染方面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 在植物重金属污染修复中先后找到了 Cd 超富集植物龙葵12(SolanumnigrumL.)和宝山堇菜13(Viola baosha-nensis), As 超富集

14、植物蜈蚣草14(Pteris vittata L.)和大叶井口边草15(Pteris cretica), Pb 超富集植物土荆芥16414徐应明: 污染土壤修复、诊断与标准体系建立的探讨第 26 卷第 2期 农 业 环 境 科 学 学 报(Chenopodium ambrosioides), Cu 超富集植物鸭跖草17(Silene fortunei), Zn 超富集植物东南景天18(Sedumal-fredii H.), Mn 超富集植物商陆19(Phytolacca acinosaRoxb.), Pb/Zn/Cd 多金属超富集植物圆锥南芥20(Ara-bis Paniculata L.)

15、以及 Cu 富集型植物17、2123狗尾巴草(Pennisetum lopecuroides)、野 艾 蒿(Artemisia lavandu-laefolia)、构 树(Broussonctia papyrifera)、莎 草(Cyperusrotundus)、 黑 麦 草 (Perennial ryegrass)、 海 洲 香 薷(Elsholtzia splendens)、艾蒿 (Artemisia argyi)、滨蒿(Artemisia scoparia), Pb 富集型植物2426东方香蒲(Ty-pha orientalis Presl)、酸模(Rumex acetosa)、羽叶鬼针

16、草(Bidens aximowicziana Oett)、香 根 草(Vetiveria zizan-ioides)、绿 叶 苋 菜 (Amaranthus tricolor)、裂 叶 荆 芥(Schizonepeta fenuifolio)、紫穗槐(Sophora japonica)、苍耳(Xanthium sibiricum), Cd 富集型植物2729全叶马兰(Kalimeris integrifolia)、蒲公英(Taraxacummongolicum)、鬼针草(Bidens bipinnata)、小白酒花(Conyza canaden-sis)、欧亚旋覆花 (Zunda britan

17、nica)、欧洲千里光(Senecio vulgaris)、苣荚菜(Sonchus brachyotus)、猪毛蒿(Artemisia scoparia)、黄花蒿(Artemisia annua)、石防风(Peucedamum terebinthaceum)、柳叶刺蓼(Po1ygonumbungeanum), Zn/Cd 富集型植物29狼把草(Bidens tri-partite), Ni 富集型植物车前草30但不容否认的是由于土壤重金属污染植物修复耗时长, 富集后的植物处置困难, 若处理不当有可能导致植物中富集的有毒有害重金属元素重新释放到土壤中, 造成环境二次污染; 同时引进的超富集植物、

18、转基因植物等有可能危害当地的生态安全, 尤其是转基因植物, 可能存在基因在物种间的横向漂移, 造成栽培的转基因植物和周围生长的近源野生物种发生杂交, 从而将栽培转基因植物的基因转入野生物种中, 并在野生物种中传播而有破坏当地生态平衡的风险。此外, 超富集型植物一般生长在偏远地区, 其生存环境受采矿和其他人为活动影响严重, 且大多仅富集土壤中某一种元素, 生物量低、生长缓慢, 其农学性质和病虫害控制、栽培学及其生理学特性很少为人们所了解, 实现其真正推广将存在许多困难。因此, 根据我国国情, 从实际应用来看, 土壤污染植物修复技术除矿区土壤污染和重度农田土壤污染可谨慎使用外, 城郊和污水灌区可耕

19、地农田土壤污染很难进行大面积植物修复技术的推广应用。考虑到农田污染土壤修复的实用性, 在不影响农业生产的情况下, 土壤重金属污染化学固化/稳定化、化学氧化/还原等修复技术应是一种较适宜的选择,但应考虑修复技术对土壤生产力的影响, 尽可能不破坏土壤自身理化性质和生物多样性, 应将这方面的影响降到最低; 在土壤有机污染中, 以微生物修复较为适合。在此基础上开展土壤污染修复技术集成、强化和促进化学修复和微生物修复, 构建诸如化学/植物、化学/植物/微生物等土壤污染综合修复技术。同时, 在土壤污染治理中, 可以考虑采用生态措施, 充分利用生物(植物)的抗逆基因, 使生物最大限度地适应污染环境, 同时辅

20、以适当的物理、化学措施, 以降低环境对生物的胁迫作用, 在协调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之中获取符合需要的产品和生产效益, 其最终目标是实现污染土壤安全与高效的农业利用。3 污染土壤修复诊断技术污染土壤修复的最终目标就是恢复土壤原有的自然健康状态, 即生态安全。目前对土壤的污染诊断主要以检测常规的 8 种有毒有害元素 Cd、Hg、As、Cu、Pb、Cr、Zn 和 Ni 和 2 种有机污染物六六六、滴滴涕为主, 而其他一些有可能对生态安全和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的污染物却在考虑之外。如元素硒以亚硒酸盐或硒酸盐的形式存在, Se 是人体必需的元素, 但若摄入过多的 Se 也会产生中毒现象。Se 的毒性低, 但

21、二价态硒的毒性非常高。另外, 某些污染区有毒有机污染物不仅污染严重, 而且污染物种类复杂, 如塑料增塑剂、多环芳烃、多氯联苯、五氯硝基苯、石油烃类与其他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及其代谢物等在某些石油、化工等污水灌区或燃煤和炼焦大气颗粒物沉降区土壤污染明显。此时, 如果仅仅参照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所规定的污染物种类和限量对污染土壤进行诊断评价, 将无从着手; 此外, 即使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进行修订, 大幅增加控制污染物种类, 也难以满足污染土壤中复杂污染物污染控制的需要。同时, 以化学方法诊断土壤健康状态也存在很大的局限性31 第一, 化学方法难以对土壤中各种物质进行全面测定, 不可能鉴定土壤中所有物

22、质的潜在毒性效应, 也不可能检测出污染物的复合污染效应。如甲基汞的生理毒性为单质汞的数千倍, Se 具有金属与非金属的性质, 元素 Se 毒性极低, 而 Se 的化合物均有剧毒, 其化合物可能是有机的, 也可能是无机的,三价砷化合物比其他砷化物毒性更强等这些情况却无法在常规检测中反映出来; 第二, 化学法难以区别和提取不同暴露路径中(如空隙水中、土壤空气中、食4152007年 3月物的吸收中、不可提取性残渣中或键合到某些物质中)的污染物质, 因此, 污染物的有效毒性往往被低估; 第三, 化学方法无法以量化方式对产物的毒性做出准确评价, 因为有些物质量的大小与其毒性大小之间不成正比; 第四, 化

23、学法无法对污染物的代谢毒性进行追踪, 检测上也存在困难; 第五, 化学法无法反映污染物的老化效应对污染物毒性的缓解作用。因此,化学检测法无法对污染物所产生的有效毒性进行准确评估, 不能科学表征土壤的整体健康质量水平。同时, 在污染土壤修复尤其是有毒有机污染物( 如多氯联苯、多环芳烃等)污染修复过程中, 目标污染物的减少并不总是意味着土壤清洁程度的提高, 某些降解产物在土壤中的滞留往往会给生态系统带来更大的安全隐患。为了更全面地反映土壤污染状态和修复效果, 国内外许多研究人员认为土壤污染毒理学诊断方法可以比较全面地反映土壤污染健康状态和污染土壤修复的综合效果3234但污染土壤生态毒理诊断方法、诊

24、断敏感生物种和生理生化指标的筛选、生态毒理诊断机理以及建立生物修复技术评价的生态毒理标准体系还需要进行大量的研究, 并在可能的基础上, 以细胞或分子水平上的生物标志物作为污染物暴露和毒性效应的早期预警指标, 开展污染土壤对生物伤害的早期诊断、低浓度长期暴露的生态效应及致毒机制方面的研究, 通过研究最终建立起污染土壤生态毒理诊断的国家或行业标准与规范, 并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修改和完善。因此, 在土壤污染与修复技术研究与应用过程中, 需要将化学分析法与生态毒理方法结合, 开展对土壤污染与修复效果的科学诊断, 特别是化学固化/稳定化等修复及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污染土壤修复效果的诊断, 在这一过程中,

25、土壤生态毒理诊断方法将发挥重要作用。4 污染土壤修复标准体系一般认为35, 污染土壤修复标准是指被技术和法规所确立、确认的土壤清洁水平, 通过土壤修复或利用各种清洁技术手段, 使土壤环境中污染物的浓度降低到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系统不构成威胁的技术和法规可接受的水平。我国幅员辽阔, 土壤类型、作物品种耐性、土壤 pH 值、阳离子代换量以及有机值含量等均会影响污染物, 特别是重金属在土壤中的形态分布和农作物对土壤中重金属的吸收累积。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15618) 给出的仅是土壤中 Cd、Hg 、As、Cu、Pb、Cr、Zn 和 Ni 8 种重金属总量的最高允许含量, 并不能反映土壤中对农作物

26、产生毒害的真正重金属有效态含量。因此, 如果仅从土壤重金属总量来考虑, 使用全国统一的土壤中重金属含量限量值, 作为评价土壤重金属修复尤其是化学修复效果的标准,将会得出与实际情况不相符合的结论。在自然状态下, 重金属大部分以非有效态形式存在, 例如对 Cu 来说, 水溶态 Cu 含量仅占全量的 1%左右或更低; 交换态占全量的比例也不到 3%; 残留态Cu, 高者可占土壤全 Cu 的 80%, 低者则不足 20%。相关研究表明36, 天津地区潮土中 Pb、Cd 和 Cr 的有效态 含 量 分 别 仅 占 总 含 量 的 13.51% 、33.30% 和0.040%, 其中旱田分别仅占总含量的

27、9.52%、22.34%和 0.030%。如果以总量这种定值方式来表征土壤的健康水平, 对于大多数有效态含量较高的土壤重金属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但对一些有效态含量较低的土壤重金属, 则会产生较大差异, 不能反映土壤受到的实际影响。据对全国五大地区水稻土研究表明37, 辽宁棕壤、湖北红壤、广西水稻土、天津潮土和江苏灰黄泥土水稻 Pb 土壤适宜性评价标准分别为 132、52、498、254 和 350 mgkg-1, 小白菜 Pb 土壤适宜性评价标准分别仅为 31.85、41.35、4.92、99.52 和 32.31 mg可以发现全国不同地区土壤重金属农作物适宜性评价标准相差很大。因此, 在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尤其是化学固化/稳定化、化学氧化/还原等修复过程中, 使用土壤重金属总量作为评判标准明显不适应, 而应根据不同土壤类型重新建立可以真正反映土壤修复效果和水平的评价方法和标准技术体系。通过对栽培植物的毒性效应、产量和重金属累积含量的测定, 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变化及修复后土壤淋溶对地下水的潜在污染分析, 是评估经过诸如化学修复后土壤中某种重金属毒性变化的最有效方法。目前, 国内外对重金属的形态区分基本上采用 Tessier法38和由此发展而来的其他连续提取法39、40, 这些方法一般把土壤中重金属分为以下几种形态: 可交换态(其中包括水溶态)、碳酸盐结合态、铁锰氧化物结合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