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2 ,大小:357.38KB ,
资源ID:14487166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448716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单元测试22 新人教版必修2.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单元测试22 新人教版必修2.docx

1、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单元测试22 新人教版必修2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单元测试22 新人教版必修2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60分钟 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生产工具的不断革新是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据此回答13题。1.观察下列图片,从图一到图三的变化主要说明了( )A.铁农具的使用范围日益扩大B.铁农具在农业生产中占据主导地位C.工具改良是古代农业的重要特点D.生产工具的改进经历了三个阶段【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从图片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它涉及到的是我国农业生产工具的发展

2、演变,由此可以排除A项和B项。骨耜和石犁都出现在原始农业时期,处于同一阶段,由此判断“三个阶段”在题中看不出来。2.(2010珠海高一检测)在十二生肖中,牛是最勤劳的动物,也是人类的朋友。牛在中国人的心目中一直享有尊崇的地位,因而常常受到人们的称赞。下列关于牛的评说中,不具有可能性的是( )A.牛是人类最早驯化的动物。殷商时牛已经拉着犁给人耕地了B.古人以竹蒲作画,以牛拉车载书,所以有“汗牛充栋”的故事C.唐诗“牛咤咤,田确确,旱块敲牛蹄趵趵”,描写老牛田地耕作劳累D. 人们常把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只问耕耘、不问索取的人称为“老黄牛”【解析】选A。本题考查分析理解能力。B、C、D三项可根据一般

3、常识推测是正确的说法,而A项说法不准确,因为在春秋战国时期,人们才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并将其逐渐推广。3.下图所反映的我国奴隶社会的土地制度在春秋时期瓦解的根本原因是( )A.大量“公田”被抛荒,“私田”增加B.铁犁牛耕的使用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C.各国推行税制改革D.贵族争夺土地【解析】选B。本题考查分析能力。图片反映的是井田制,生产力是根本决定因素。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井田制的瓦解和封建私有制的确立。精耕细作是中国传统农业的基本特点之一,小农经济是传统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据此回答46题。4.(2010福建模拟)范喜良是战国时期秦国的一位农夫。他可能使用过的日常生产生活用品是( )A

4、.铁锄 B.曲辕犁 C.翻车 D.棉布【解析】选A 。本题考查再认再现能力。曲辕犁在隋唐出现,翻车在曹魏时期出现,棉布在明代成为主要衣料,铁制工具在战国时期大规模出现,故选A项。5.中央电视台曾有一则广告语:“拜水都江堰,问道青城山,四川旅游依然美丽”。广告中提到的都江堰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它最早形成于 ( )A.春秋 B.秦朝 C.西汉 D.战国【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再认再现能力。都江堰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水利工程。因此,应选D。6.(2010宿迁模拟)下面的汉代画像石拓片和民间剪纸作品,形象地反映了中国古代( )A.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 B.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C.封闭的地主庄园经济 D

5、.乡村生活的祥和富足【解析】选B。本题考查分析概括的能力。第一幅图表现了古代的农耕生活,第二幅图表现了古代的手工纺织,两者共同构成了古代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状态。中国古代手工业素称发达,享誉世界,其技术也长期领先于世界。据此回答710题。7.若探究青铜器文明进入繁荣时代,应是哪一时期( )A.商周 B.春秋 C.战国 D.原始社会【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商周时期,青铜铸造进入繁荣时期,展示出辉煌灿烂的青铜文明。8.(2010金华高一检测)中国古代瓷器生产技术高超,咏“瓷”诗句众多。如:“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大邑烧瓷轻且坚,扣如哀玉锦城传。君家白碗胜霜雪,急送茅斋也可

6、怜。”诗中的“越窑”和“大邑”分别以生产什么瓷器出名( )A.青瓷、粉彩瓷器 B.粉彩瓷器、白瓷 C.青瓷、白瓷 D.白瓷、青瓷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及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唐朝越窑生产的秘色瓷极为名贵,秘色瓷是青瓷的一种。从“白碗胜霜雪”判断大邑生产白瓷。故正确答案为C。9.史书中关于“共计一坯工力,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的记载直接反映了景德镇制瓷业中( )A.规模大,分工极细B.与传统官办手工工场相比发生了质的变化C.形成了雇佣和被雇佣的劳资关系D.机器生产形成发展【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注意材料中“过手七十二”这一信息,是指手工业制作工序及分工细,这也说明了瓷

7、器生产的规模大、分工细。B、C、D三项材料中未涉及。10.(2010泰州高一检测)自明朝万历年间,掌握纺织专业技能的人口开始进入苏州城。清晨,这些有技术的“机工”伫立桥头,等待拥有织机和机房的“机户”雇佣暮息而归。这种现象也出现在江南其他一些城市。这种现象的出现反映了( )A.生产力的发展B.粮食产量增加富裕了一定的劳动力C.劳动力专业化出现D.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普及【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注意材料中的时间限制是明朝万历年间。同时注意材料中“掌握纺织专业技能的人口”及等待雇佣这一信息。这说明劳动力出现专业化及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出现,而未普及。古代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业的繁

8、荣和城市的发展与繁荣。据此回答1113题。11.(2010瑞安模拟)宋代的商业活动与唐代相比有了非常大的变化,有一位学者专门为此写了一本书,你为这本书选择一个最合适的书名( )A.坊墙倒塌以后 B.汴河两岸C.长安城的落日 D.宋代东京城的辉煌【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注意题干要求是宋代的商业活动与唐代相比出现的较大变化,根据教材知识可知,宋代以前,从事商业活动的“市”与居民区严格分开,而宋代以后,城市中坊与市的界限被打破,因此用坊墙倒塌以后这个书名最为合适。12.平遥是著名的“晋商”发源地之一。清道光四年(公元1824年),中国第一家现代银行的雏形“日升昌”票号在平遥诞生。三年之

9、后,“日升昌”在中国很多省份先后设立分支机构。19世纪40年代,它的业务更进一步扩展到日本、新加坡、俄罗斯等国家。从上述材料中我们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A.明清时期商品经济有了新的发展B.晋商活动范围广泛C.山西是近代中国的经济中心D.汇兑事业在中国开始发展【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明清时期区域性商人群体的形成,反映了商品经济的新发展;晋商做票号生意,反映了汇兑事业在中国开始发展,同时其生意扩展到国外,说明其活动范围不断扩大,但是不能说明山西是近代中国的经济中心。13.下列符合我国古代对外贸易发展史实的是( )汉代丝绸之路开通唐朝在广州设立市舶使管理对外贸易明清时期在广州设“十三行

10、”统一经营对外贸易元代广州被外国旅行家誉为世界第一大港A. B.C. D.【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元代泉州被外国旅行家誉为世界第一大港。应排除。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经历了氏族公社所有、井田制到封建土地私有制的演变。据此回答1416题。14.(2010徐州高一检测)郭沫若在奴隶制时代中国古代史的分期问题一文中认为:春秋在鲁宣公十五年(前594年)有“初税亩”的记载,虽然仅仅三个字,却含有极其重大的社会变革的历史意义。这里所说的“重大的社会变革的历史意义”主要是指( )A.承认了私人对土地的所有权B.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C.土地国有制度不断完善 D.井田制在历史上完全消失【解

11、析】选A。本题考查分析能力。公元前594年,鲁国规定:不论公田、私田,都要按亩收税。这实际上承认了土地私有的合法性。B项是战国时期的史实,C、D两项不符合史实。15.战国时期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的主要途径是( )A.各诸侯国实行税制改革B.各诸侯国实行变法运动C.私田的大量开垦D.铁犁牛耕的逐步使用【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题干要求的是“主要途径”,A项指初级税制改革,C项是表现,D项是原因。16.(2010安庆模拟)农耕文明催生了较为完善的土地制度。“这是按人口分配土地的制度,但仅分配国家掌握 的土地,不触动地主的原有土地。”对这段材料描述的土地制度理解不正确的是( )土地兼并是其

12、产生的原因之一反映了土地制度日益完善不能反映出封建统治的阶级基础是一种土地国有制度A. B. C. D.【解析】选C 。本题考查材料解析能力。从材料中可知这段材料反映了均田制,这一制度出现的原因之一是土地兼并,是一种土地国有制度,不触动地主的原有土地说明地主是封建统治的阶级基础,反映了土地制度日益完善,故选C项。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特点、主要形式及演变规律(1)特点大大小小的封建地主占有全国大部分土地,并利用政治经济特权,大量兼并农民的土地。广大农民只有很少土地,或完全没有土地,受到封建国家和地主的残酷剥削和压迫。封建政府和皇帝还直接掌握一部分土地。(2)主要形式封建大地主土地所有制:是封建生产关

13、系的基础,在封建社会中占支配地位。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至新中国成立后才被彻底消灭。封建土地国有制:包括均田制和屯田制等形式。农民土地所有制:是对封建生产关系的重要补充。(3)演变规律官僚、地主和贵族通过各种手段兼并农民甚至国家的土地,地主私有制不断扩大,自耕农经济和国家所有的土地逐渐减少。“重农抑商”、“海禁”、“闭关锁国”都是中国古代的经济政策,对巩固封建制度发挥了不同的作用。据此回答1720题。17.(2010金华高一检测)汉初规定:商人不许穿丝绸衣服,不许持有武器,不许乘车骑马,不许仕官为吏,不许购买土地。这反映汉初实行( )A.海禁政策 B.抑商政策C.奖励农耕的政策D.闭关锁国【解析

14、】选B。本题考查学生阅读理解材料的能力。材料是对商人的一些限制政策,实际上是抑制商业。18.(2010合肥高一检测)明初政府规定,凡外方来使发给凭证,因国家而异,来华贸易时间有限制,如许日本商人十年来华一次,且船舶有定数,人员有定额,在指定港口勘合凭证、检验,然后商货运京师开市。若非入贡,则不许来华互市。同时严禁民间入海“通番”。该材料反映了( )官方独占对外贸易,属于朝贡贸易性质有效的制止了西方殖民者的入侵限制了海外贸易的正常发展影响了中国资本的原始积累和科学技术的进步A. B. C. D.【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从材料中“凡外方来使发给凭证在指定港口勘合凭证、检验”这一信

15、息可知当时对外贸易是在官府的控制、独占下进行。“若非入贡,则不许来华互市”反映出贸易属于朝贡贸易,这样的贸易是“海禁”政策的体现,它限制了海外贸易的正常发展,影响了资本的原始积累和科技进步,故正确,说法错误,不能有效制止西方殖民者的入侵。19.某中学学生在课余探讨明清时期的“闭关锁国”政策时,得出了以下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A.清朝时开放广州一处同外国通商,说明并不是真正“闭关锁国”B.“闭关锁国”这一政策产生的根源在于统治者盲目自大、不思进取C.明清时期的“闭关锁国”政策成为影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D.“闭关锁国”虽然妨碍了自身发展,但同时也削弱了西方资本主义的力量【解析】选C。

16、本题考查学生对“闭关锁国”政策的认识。A项错误地理解了“闭关锁国”的含义;B项这一政策的根源应是封建经济的封闭性;D项削弱了西方资本主义力量这一说法错误。20.明清实行“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最重要的影响是( )A.促进了农业经济的繁荣B.增强了明清的国力C.丧失了发展经济的最好机遇D.导致科学技术落后【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明清时期,江南一带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但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这种潮流的发展;海禁、闭关锁国使中国日渐脱离世界发展大势,失去了利用国际贸易优势地位开辟海外市场的契机,故总的来说,就是丧失了发展经济的最好机遇。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

17、题,第21题22分,第22题18分,共40分)21.读图回答下列各题。(1)图一和图二分别反映了什么样的农业耕作方式?哪种方式更进步?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的变革对我国农业的发展有什么影响?(6分)(2)图四中的商业有什么特点?(4分)(3)图三、四和图一、二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商人是古代社会交往中最为活跃的人群,但其社会地位却很低,原因何在?谈谈你对商人的认识。(8分)(4)比较上述几幅图,哪幅图给你印象最深?它对古代中国社会的发展有什么重要影响?(4分)【解析】本题选用不同图片来反映农业生产方式演变及商业发展的状况,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材料的解析能力。解题关键是从图片中获取有效信息。第(1)题结合

18、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2)题注意时间限制是清代,结合宋以后商业及城市发展回答。第(3)题注意农业与商业的相互促进的关系。第(4)题选择任意一幅图回答即可。注意语言表述的简洁。答案:(1)图一反映的是刀耕火种,图二反映的是铁犁牛耕。铁犁牛耕更进步。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的变革是农业生产力提高的显著标志,它使农产品的产量有所提高,有利于农业生产的进一步发展。(2)突破原先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商业活动不再受到官吏的直接监管,商业区已经相当繁华。(3)联系:商业经济的繁华建立在农耕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原因:古代中国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政策。认识:商人拥有大量财富,为社会经济的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商人的活跃也形成

19、了特殊的交通现象;客商也常面临人身财产的安全风险;商人重利轻离别等。(4)图一:锄耕是古代中国农业重要的种植经营方式,锄耕的出现促进了古代中国农业生产的发展。图二:新的耕作方式有利于土地的进一步开垦和农产品产量的增加,加速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图三: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促进了经济的进步,扩大了古代中国社会的物质文化交流。图四:商业的繁荣是经济发展的结果,又反过来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古代社会的进步,商税成为古代政府的重要财源。(答出任何一点即可)2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自春秋战国至唐代,国家和政府设市于都邑之中,市处于城中特定位置,以墙垣围住并与民居隔开,设有市师、肆师、质人等分掌市内各项事务

20、。唐六典记载:“凡市,以日中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韩国磐中国古代的市和市井市肆材料二 宋神宗时,开封已有户20万,城内店铺林立,各地的货物云集于此。处处都有商铺、邸店、酒楼、质库(即后来的当铺),以及各种手工作坊。晚间有夜市至三更,到五更又再开张。“耍闹去处,通晓不绝”。中国古代史材料三 草市是民间“自为聚落”、私相贸易的集市,宋代在商品经济发达和交通方便的地方出现各种集市,如“山市、河市、庙市”等,解决了农民“买食用盐茶农具”问题。“民计每岁种食之外,余米尽以贸易” (叶适水心文集),明州农民,同时“为工、为匠、为镊、为负贩”。草市镇内小儿学、义塾、镇学的兴办日

21、益增多,有的镇市还建立了书院。傅宗文宋代草市镇研究材料四 明清时期,在工商业发达地区和交通要冲,兴起了一大批以经济功能为主的中小工商业市镇,尤以江南地区为盛。这些市镇商业繁荣,人口密集,有的多达数万人。中国古代史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指出春秋战国至唐代“市”的特点。(6分)(2)根据材料二分析宋代的“市”与前代相比发生了什么变化。(4分)(3)比较材料一、二、三,指出“草市”与“市”的区别。“草市”的出现有何意义?(4分)(4)“市”的发展、“草市”的兴起和商业市镇的繁荣说明了什么?(4分)【解析】本题围绕“市”、“草市”组织材料,考查学生对“市”、“草市”概念内涵的理解。第(1)题对材料进行概括;第(2)题把材料二与材料一进行比较,即可得出“市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的答案;第(3)题可以依据材料从“市”所处位置与管理设置方面进行比较;第(4)题要对中国古代经济的发展进行概括。答案:(1)“市”为政府所设置,设在都邑之中,设置官吏管理,有一定范围,交易有时间限制。(2)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3)区别:“市”设在都邑中,“草市”在交通便利和商品经济发达的地方形成;“市”为政府所设置,“草市”为民间兴起的集市。意义:方便百姓日常生活,促进了农村商品经济、手工业技术和文化的发展。(4)商品经济不断发展,并且逐步向农村扩展。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