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5 ,大小:25.76KB ,
资源ID:14494835      下载积分:5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449483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元素周期表7.docx)为本站会员(b****1)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元素周期表7.docx

1、元素周期表7元素周期表教案课题: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节-原子结构授课班级课时2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能1、引导学生认识原子核的结构,懂得质量数和AZX和含义,掌握构成原子的微粒间的关系;知道元素、核素、同伴素的涵义;掌握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和质量数之间的相互关系引导学生了解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使他们能画出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了解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与元素的原子得、失电子能力和化合价的关系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构成原子的微粒间的关系和氢元素核素等问题的探讨,培养学生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尝试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的质量、电性的认识,了解微

2、观世界的物质性,从而进一步认识物质世界的微观本质;通过原子中存在电性不同的两种微粒的关系,认识原子是矛盾的对立统一体通过人类探索原子结构的历史的介绍,使学生了解假说、模型等科学研究方法和科学研究的历程,培养他们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体验科学研究的艰辛与喜悦重点构成原子的微粒间的关系和核外电子排布规律难点培养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尝试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知识结构与板书设计节-原子结构一.原子结构原子核的构成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质量数将原子核内所有的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取近似整数值加起来,所得的数值,叫质量数。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近似原子量原子AZX阳离子

3、a+: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外电子数a阴离子byn-: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该离子是阳离子,带正电荷。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外电子数a阴离子byn-:核电荷数质子数4易得非金属性【知识拓展】10电子稳定结构:N3_、o2、F、Na、g2、Al3、oH、NH2-、NH4、H3o+、cH4、NH3、H2o、HF、Ne自我评价某元素原子的原子核外有三个电子层,最外层有4个电子,该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为:A.14B.15c.16D.1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电子在原子核外作高速圆周运动B.电子云示意图中的小黑点表示一个电子c.次外层电子数一定是2或8D.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的原子不一定是碱金属元素

4、的原子根据下列叙述,写出元素名称并画出原子结构示意图。A元素原子核外层电子数是L层电子数的1/2;_B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1.5倍;_c元素的次外层电子数是最外层电子数的1/4;_X和y是原子序数小于18的元素,X原子比y原子多1个电子层;X原子的最外层中只有1个电子;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层中有7个电子。这两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是_.开头简洁,直截了当,由初中相关知识提出问题,过渡到原子结构的学习。通过原子模型的历史回顾,让学生体验假说、模型在科学研究中不可替代的作用;尝试运用假说、模型的科学研究方法。本节教材采用问题推进法进行教学,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以激发学生思

5、考,然后,通过看书、研讨、交流等多种方式,寻求问题的解决,探讨问题的结果。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上网搜集资料,然后分组讨论,让学生参与学习,以达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目的。通过对上节课内容的复习,过渡到新课的引入;由新的问题的提出,给出将要学习的内容,创设一种探究学习的氛围。通过上述应用,使学生加深对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的认识,对容易出现的错误,让学生自我发现,以加深印象。通过上述交流与讨论,让学生认识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内在联系,初步了解元素性质的变化规律。为后阶段学习元素周期律、打下基础。教学回顾:教案课题:节与碱金属授课班级课时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能1、认识的结构以及周

6、期和族的概念,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间的关系以IA族元素为例,掌握同族元素递变规律,并能用原子结构理论初步加以解释。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获取大量事实和数据等信息进行加工、分析、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通过案例的探究,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并且掌握从大量的事实和数据中分析总结规律、透过现象看本质等科学抽象的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化学史知识,能使学生认识到:人类对客观存在的事物的认识是随着社会和科学的发展不断发展的;任何科学的发现都需要长期不懈地努力,才能获得成功。重点的结构难点学会用图表等方法分析、处理数据,对数据和事实进行总结、概括从而得出结论知识结构与板书

7、设计节一、的结构 周期:周期序数=电子层数七个周期族:主族元素的族序数=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个纵行)二、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碱金属元素在结构上:结构异同:异:核电荷数:由小大;电子层数:由少多;同:最外层电子数均为1个。最外层都有个电子,化学性质相似;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原子的电子层数递增,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引力逐渐减弱,金属性逐渐增强。碱金属元素在化学性质上的规律:1相似性:均能与氧气、与水反应,表现出金属性;Li+o2=2Li2oNa+o2=Na2o2Na+2H2o=2NaoH+H2+2H2o=2oH+H22递变性:与氧气、与水反应的剧烈程度有所不同;在同一族中,自上而下反应的剧烈程度逐

8、渐增大;元素金属性判断标准1、根据金属单质与水或者与酸反应置换出氢的难易程度。置换出氢越容易,则金属性越强。2、根据金属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碱性强弱。碱性越强,则原金属元素的金属性越强。3、可以根据对应阳离子的氧化性强弱判断。金属阳离子氧化性越弱,则元素金属性越强。结论:同一主族的金属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随着金属元素核电荷数的增大,单质的金属性逐渐增强。教学过程教学步骤、内容教学方法、手段、师生活动问有那位同学知道到目前位置人类已发现了多少种元素?12种,投影。讲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有100多种元素组成,这些元素性质不同,有的性质活泼,易与其他元素形成化合物,有的性质不活泼,不易与其他元素

9、形成化合物,等等。为什么他们性质不同?他们之间存在着什么联系?为解决以上问题,我们今天学习。板书节讲宇宙万物是由什么组成的?古希腊人以为是水、土、火、气四种元素,古代中国则相信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之说。到了近代,人们才渐渐明白:元素多种多样,决不止于四五种。18世纪,科学家已探知的元素有30多种,如金、银、铁、氧、磷、硫等,到19世纪,已发现的元素已达54种。人们自然会问,没有发现的元素还有多少种?元素之间是孤零零地存在,还是彼此间有着某种联系呢?投影门捷列夫图象课外阅读门捷列夫与讲述门捷列夫发现元素不是一群乌合之众,而是像一支训练有素的军队,按照严格的命令井然有序地排列着,怎么排列的呢

10、?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把当时已发现的60多种元素按其相对原子质量由大到小依次排列,将化学性质相似的元素放在一个纵行,通过分类归纳,制出张,开创了化学历史新纪元。投影。讲把电子层数目相同的各种元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成横行;再把不同横行中最外层的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由上而下排成纵行。这样,就可以得到一个表,这个表就叫。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它反映了元素之间相互联系的规律,是我们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下面我们就来学习的有关知识。 板书一、的结构 提问数一数有多少个横行?多少个纵行? 有7个横行,18个纵行。 讲对。我们把中的每一个横行称作一个周期,每一个

11、纵行称作一族。下面,我们先来认识中的横行周期。 板书1.周期 师中共有7个周期,请大家阅读课本P5的有关内容。 问把不同的元素排在同一个横行即同一个周期的依据是什么? 依据为具有相同电子层数的元素按照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排列在一个横行里。问周期序数与什么有关? 周期序数等于该周期元素具有的电子层数。 讲如此,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板书周期序数=电子层数 随堂练习已知碳元素、镁元素和溴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它们分别位于第几周期?为什么? 碳有两个电子层,位于第二周期,镁有三个电子层,位于第三周期;溴有四个电子层,位于第四周期。 讲中,我们把1、2、3周期称为短周期,4、5、6周期称为长周期,第

12、7周期称为不完全周期,因为一直有未知元素在发现。投影请大家根据自己绘制的,完成下表内容: 周期表的有关知识类别周期序数起止元素包括元素种数核外电子层数短周期1HHe21LiNe82NaAr83长周期4r184RbXe185csRn326不完全周期7Fr112号267板书七个周期讲从上面我们所填表的结果可知,在的7个周期中,除第1周期只包括氢和氦,第7周期尚未填满外,每一周期的元素都是从最外层电子数为1的碱金属开始,逐步过渡到最外层电子数为7的卤素,最后以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稀有气体结束。 需作说明的是:第6周期中,57号元素镧到71号元素镥,共15种元素,它们原子的电子层结构和性质十分相似,总称

13、镧系元素。第7周期中,89号元素锕到103号元素铹,共15种元素,它们原子的电子层结构和性质也十分相似,总称锕系元素。为了使表的结构紧凑,将全体镧系元素和锕系元素分别按周期各放在同一个格内,并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把它们分两行另列在表的下方。在锕系元素中92号元素铀以后的各种元素,多数是人工进行核反应制得的元素,这些元素又叫做超铀元素。上列出来的元素共有112种,而事实上现在发现的元素还有:114号、116号、118号元素。 过渡学完了中的横行周期,我们再来认识中的纵行族。板书2.族 讲请大家数一下,周期表中共有多少个纵行? 讲在每一个纵行的上面,分别有罗马数字、及A、B、0等字样,它们分别表

14、示什么意思呢?问罗马数字、等表示什么意思? 问A、B又分别表示什么呢? 问什么是主族?什么是副族? 由短周期元素和长周期元素共同构成的族,叫做主族;完全由长周期元素构成的族,叫做副族。问中共有多少个主族?多少个副族? 个主族、7个副族。 问中还有哪些纵行没提到? 问零族元素都是什么种类的元素?为什么把它们叫零族? 零族元素均为稀有气体元素。由于它们的化学性质非常不活泼,在通常状况下难以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把它们的化合价看作为零,因而叫做零族。问第族有几个纵行? 问分析中从B到B之间的元素名称,它们的偏旁部首有什么特点?说明什么? 其偏旁均为“金”,说明它们均为金属。 讲很正确。的中部从B族

15、到B族10个纵行,包括了第族和全部副族元素,共六十多种元素,通称为过渡元素。因为这些元素都是金属,所以又把它们叫做过渡金属。讲此即为的主要结构。在中学化学里,我们主要学习主族元素的性质。讲元素的性质主要是由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的。请大家分析讨论主族元素的族序数与主族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有什么关系?可参考我们学习过的碱金属、卤族元素以及120元素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主族元素的族序数等于其最外层电子数。 讲很好!由此我们可得出以下结论: 板书主族元素的族序数=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个纵行)小结完成下列表格:随堂练习已知某主族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下,判断其位于第几周期,第几族? X位于第

16、四周期、主族;y位于第五周期、第七主族。 能判断它们分别是什么元素吗?可对照。X为钾元素,y为碘元素。过以上,我们了解了的结构。那么,科学家们在完成这张时,经历了怎样的一个过程呢?请大家阅读课外材料的发现内容,并思考以下问题。投影阅读思考题:1周期表的编制是否应完全归功于门捷列夫? 不应该。而是许多科学家不断研究、探索的智慧结晶。通过这些资料,你认为人类认识世界的过程是不是一帆风顺的?所得到的知识是否都为绝对真理? 人类认识世界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曲折的、螺旋式前进的。人们得到的知识不一定都是绝对真理,其中多数是处于发展中,并且在发展中不断地被完善。的发现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讲是根据元素

17、的内在联系编排而成,具体形式可多种多样,根据刚才咱们讲述的的编排依据,请同学们分组探究的其他编排方式。探究过程教师参加,并适时点拨各小组交流投影几种不同形式的随堂练习推算原子序数为6、13、34、53、88的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下列各组中的元素用原子序数表示,其中都属于主族的一组元素是24、3426、31、3515、XX、17、18下列各表为周期表的一部分,其中正确的是过咱们已经学习了碱金属及卤素的性质,知道它们性质相似。为什么相似?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之间存在着什么关系?板书二、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问碱金属元素及卤素包含那些元素?碱金属元素:锂、钠、钾、铷、铯、钫;卤素:氟、氯、溴、碘、砹。

18、阅读资料碱金属的发现史:1807年英国化学家戴维发现了钾、钠。1817年瑞典化学家阿尔费德发现了锂。1860年本生发现了铯。“铯”也是本生和基尔霍夫共同发现的。1861年基尔霍夫和本生发现了铷。1939年法国女科学家佩雷在研究铀的天然放射系中发现该元素,为了纪念她的祖国而命名的“Franciu”,意为“法兰西”。中文译为“钫”碱金属的用途:锂电池是一种高能电池。锂有机化学中重要的催化剂。锂制造氢弹不可缺少的材料。锂是优质的高能燃料钾的化合物最大用途是做钾肥。硝酸钾还用于做火药。铷铯主要用于制备光电管、真空管。铯原子钟是目前最准确的计时仪器。板书1、碱金属元素科学探究1、查阅中的有关信息,填写下

19、表。元素名称核电荷数原子结构示意图最外层电子数电子层数碱金属元素填写情况,总结异同点。板书在结构上:结构异同:异:核电荷数:由小大;电子层数:由少多;同:最外层电子数均为1个。最外层都有个电子,化学性质相似;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原子的电子层数递增,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引力逐渐减弱,金属性逐渐增强。讲金属性:指气态原子失去电子的能力大小的性质。还原性:指含有易失电子元素的物质的性质。具有还原性的不一定有金属性思考与交流物质的性质主要取决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从碱金属原子的结构可推知其化学性质如何?是否完全相同?最外层上都只有一个电子,化学反应中易失去一个电子,形成+1价的阳离子,并能与氧气等非金

20、属元素及水发生化学反应。探究实验钾与氧气燃烧实验问钾的保存及取用方法煤油中;镊子夹取,玻璃片上小刀切割,滤纸吸干煤油。演示实验,观察现象与钠与氧气反应对比,有何不同?燃烧更剧烈,火焰紫色。讲钾与氧气反应生成比过氧化物更为复杂的氧化物投影探究实验钾与水反应实验学生分组实验巡视并强调取用绿豆大小及吸干煤油;请学生观察,与钠与水反应的现象作比较.钾与水反应钠与水反应现象:钾比钠活泼,轻微爆炸.思考交流钠与钾性质有什么相似性与不同?这与原子结构有什么关系?投影思考与交流根据实验讨论钠与钾的性质有什么相似性和不同性。你认为元素的性质与他们的原子结构有关系吗?其余碱金属的性质又如何?钠与钾都能与氧气、水发

21、生反应,但反应的剧烈程度不同投影视频演示Li、Rb、cs与水反应的实验板书碱金属元素在化学性质上的规律:1相似性:均能与氧气、与水反应,表现出金属性;Li+o2=2Li2oNa+o2=Na2o2Na+2H2o=2NaoH+H2+2H2o=2oH+H22递变性:与氧气、与水反应的剧烈程度有所不同;在同一族中,自上而下反应的剧烈程度逐渐增大;随堂练习完成下列方程式:Rb与cs与水反应的方程式投影与氧气反应差异性:与水反应差异性:投影并小结知识拓展元素金属性判断标准:板书元素金属性判断标准1、根据金属单质与水或者与酸反应置换出氢的难易程度。置换出氢越容易,则金属性越强。2、根据金属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

22、应水化物碱性强弱。碱性越强,则原金属元素的金属性越强。点击试题已知NaoH为强碱、g2为中强碱、Al3为两性氢氧化物,则Na、g、Al的金属性强弱顺序如何?板书3、可以根据对应阳离子的氧化性强弱判断。金属阳离子氧化性越弱,则元素金属性越强。点击试题氧化性Al3g2Na+,则元素金属性顺序为_阅读P7第二自然段:碱金属物理性质,并进行总结投影碱金属的物理性质投影板书结论:同一主族的金属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随着金属元素核电荷数的增大,单质的金属性逐渐增强。小结碱金属元素作为金属元素代表性的一族,由于其结构的相似性和递变性,导致了碱金属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在学习时要注意,结合钠的性质,然后与其

23、他的碱金属相比较就会体会到从一般到特殊的规律性所在。教学回顾:教案课题:节卤族元素授课班级课时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能1、以VIIA元素为例,掌握非金属元素同族性质递变规律了解在指导生产实践等方面的作用过程与方法1、通过“活动探究“,学会运用具体事物来研究抽象概念的思想方法通过“阅读探究”、“交流研讨”、“观察思考”等活动,培养学生获取并整合信息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对门捷列夫的预言和一些化学元素的发现等化学史的学习,让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艰辛与喜悦通过对在指导生产实践中的作用等知识的学习,让学生体会化学对人类生活、科学研究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培养学生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践的意识重点元素性质

24、与原子核间的关系难点的应用知识结构与板书设计2、卤族元素在结构上:最外层都有7个电子,化学性质相似;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原子的电子层数递增,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引力逐渐减弱,得电子的能力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减弱。卤族元素单质的物理性质的变化规律1颜色:浅黄绿色黄绿色深红棕色紫黑色颜色逐渐加深2状态:气态液态固态3熔沸点:逐渐升高4密度:逐渐增大5溶解性:逐渐减小卤素单质与氢气反应1、卤素单质与H2反应的剧烈程度:F2cl2Br2I22、生成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减弱.即氢化物稳定性次序为HFHclHBrHI反应通式:X2+H2=2HX卤素单质间的置换反应:2NaBr+cl2=2Nacl+Br2

25、NaI+cl2=2Nacl+I2NaI+Br2=2NaBr+I2随核电荷数的增加,卤素单质氧化性强弱顺序:F2cl2Br2I2氧化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减弱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强弱判断依据:非金属元素单质与H2化合的难易程度,化合越容易,非金属性也越强。形成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气态氢化物越稳定,元素的非金属性也越强。最高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强弱,酸性越强,对于非金属元素性也越强。教学过程教学步骤、内容教学方法、手段、师生活动过渡以上我们研究了金属族元素与原子结构关系,下面我们继续研究非金属族元素卤素板书2、卤族元素投影卤素原子结构示意图:交流探究卤素在化学性质上的相似性和递变性板书在结构上

26、:最外层都有7个电子,化学性质相似;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原子的电子层数递增,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引力逐渐减弱,得电子的能力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减弱。投影资料卡片板书卤族元素单质的物理性质的变化规律1颜色:浅黄绿色黄绿色深红棕色紫黑色颜色逐渐加深2状态:气态液态固态3熔沸点:逐渐升高4密度:逐渐增大5溶解性:逐渐减小投影卤素单质与氢气反应名称反应条件方程式生成氢化物的稳定性F2冷暗处爆炸H2+F2=2HFHF很稳定cl2光照H2+cl2=2HclHcl稳定Br2高温H2+Br2=2HBrHBr较不稳定I2高温、持续加热H2+I2=2HIHI很不稳定板书卤素单质与氢气反应1、卤素单质与H2反应的

27、剧烈程度:F2cl2Br2I22、生成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减弱.即氢化物稳定性次序为HFHclHBrHI反应通式:X2+H2=2HX演示实验卤素单质间的置换反应实验1溶液由无色变成橙黄色结论:氯可以把溴从其化合物中置换出板书卤素单质间的置换反应:2NaBr+cl2=2Nacl+Br2实验2溶液由无色变成棕黄色结论:氯可以把碘从其化合物中置换出板书2NaI+cl2=2Nacl+I2实验3溶液由无色变成棕黄色结论:溴可以把碘从其化合物中置换出板书2NaI+Br2=2NaBr+I2讲请同学们指出上述三个反应的氧化剂和氧化产物,得出氟氯溴碘的氧化性依次减弱的结论。板书随核电荷数的增加,卤素单质氧化性强弱顺序:F2cl2Br2I2氧化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减弱金属性逐渐增强思考与交流主族元素随原子核外电子层数增加,它们得失电子能力、金属性、非金属性、递变的趋势。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