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1 ,大小:28.31KB ,
资源ID:14502370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450237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高一历史同步学案第17课《苏联的经济改革》岳麓版必修2.docx)为本站会员(b****1)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高一历史同步学案第17课《苏联的经济改革》岳麓版必修2.docx

1、高一历史同步学案第17课苏联的经济改革岳麓版必修2第17课 苏联的经济改革【课标要求】概述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基本历程,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重点难点】苏联改革认识:与中国的改革进行比较、为什么中国的改革成效显著而苏联的改革失败B案【课前自主预习】【使用说明】上课前预习标记课本并写出提示语,填写学案空白处,并记住以下问题把握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改革的背景、内容及特点、作用 、败因基 础 知 识 梳 理【预习思考】一、赫鲁晓夫改革1背景:二战后, 体制的弊端日益暴露。农业问题尤其突出,制约了_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1953年_逝世,赫鲁晓夫当选

2、为苏共中央第一书记。2措施:农业方面:A用_代替农产品义务交售制,允许集体农庄庄员拥有一定数量的自留地和饲养一定数量的牲畜;B开垦荒地,扩大_生产;C开展大规模种植_运动;D将拖拉机等农机卖给_等。工业方面:A将部分企业管理权下放到_;B给予企业调整部分_等权力;C尝试推行“_”;D一定程度上承认企业和个人的。思想意识上:破除对斯大林的个人迷信和个人崇拜 (知识链接 )3评价:一定程度上冲破了传统观念的束缚,并取得一定成效。4失败原因:在理论上没有突破,在维持原有的基础上进行局部改革目标严重脱离了苏联的实际改革缺乏全面和一贯的战略方针和思路,带有很大的赫鲁晓夫个人作风急躁,反复无常,造成混乱,

3、阻碍改革的进行。5结果:引起苏联领导集团中部分人的不满。1964年,赫鲁晓夫在 中失败,被迫退出政治舞台。6.教训:改革要有明确、正确的指导思想,对原有体制的小修小补无法从根本上破除旧的模式的束缚。改革不要急于求成,不能忽视客观规律,而应实事求是,稳步前进。不要全盘否定领袖和历史,要一分为二,实事求是地评价。二、勃列日涅夫改革1目的:纠正_时期的混乱,继续进行经济体制改革。2内容:在工业上:A推行_B注意运用_C扩大了企业的经营_在农业上:A扩大农场和农庄的_B降低农产品收购_C提高农产品_D放松对个人副业的限制3评价积极:收到了一定效果局限:A改革没有突破原有_的框架B勃列日涅夫执政后期趋于

4、_,改革陷于停滞C苏联与美国的_日益加剧,消耗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资源,经济发展速度放缓。4结果:20世纪80年代初,经济全面滑坡。5教训:改革必须对国情特别是社会发展阶段做出科学地分析和判断。改革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三个有利于”的标准。三、戈尔巴乔夫的经济改革1原因:20世纪80年代初,经济全面滑坡。1985年,苏联社会陷入危机边缘。2方针:进行根本性的变革和改造;提出了“_”。3内容:开始集中在_上,承认企业是独立的商品生产者,要求国家主要用经济方法管理经济,打破单一的公有制形式,允许_存在。后来把重点放在_上,使原本已严重畸形的经济结构更加失调。改革的重点转向_改革,国内局势逐渐

5、失控。4结果:使原本已严重畸形的_更加失调国内局势逐渐失控,_年苏联解体。5失败原因:经济改革的宏观决策缺乏具体可行的配套措施,给予企业_等政策没有真正实行,改革中阻力重重,以致效果不佳。6.教训:改革应从本国实际出发,坚持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方向。要时刻警惕国际帝国主义的“和平演变”。改革步伐要稳,不能急于求成。特别提示:1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在前期是必要的,而且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只是到了后期,因苏联领导人没有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调整生产关系,此体制越来越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特别提示:2.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是对斯大林体制的局部调整,而戈尔巴乔夫改革并非局部改革,而是对斯大林体制

6、的彻底否定,即放弃社会主义制度。3.社会主义建设不能违背客观规律,必须从实际出发,走符合国情的道路;另一方面,改革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社会主义制度要通过不断改革来完善。注意问题1.苏联工业方面的改革 赫鲁晓夫推行“物质利益原则”;勃烈日涅夫推行新经济体制。戈尔巴乔夫则对经济体制进行根本性变革。赫氏改革侧重农业,勃氏改革侧重重工业,戈氏侧重所有制和商品经济入手;前两者都取得一定的成效而后者未见成效转向政治改革,最终导致苏联解体;前两者失败是因为未改变原有体制,对斯大林体制进行修修补补,后者肃然进行根本性的变革,却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2.赫鲁晓夫和勃烈日涅夫改革失败的主要原因: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原有

7、的经济体制。3.苏联解体的直接原因:戈尔巴乔夫错误的改革路线;根本原因: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弊端和政策上失误长期得不到纠正。 【预习检测】1赫鲁晓夫病逝后,有人为他树立了一块黑白相间的大理石墓碑,似乎印证了他功过间杂的一生。下列对赫鲁晓夫的改革评述符合事实的有()改革从农业开始,符合苏联当时的迫切需要玉米运动解决了苏联粮食严重不足的问题改革缺乏全面思路,盲目性很大苏联工业增长,取得一定成效尝试推行“物资利益原则”,人民生活有了改善A.B.C.D.2.勃列日涅夫把经济改革的重点放在重工业上,其根本目的是A.成为超级大国B.增强综合国力 C.增强国力和军事,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D.以重工业带动整

8、个国民经济的发展3.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对苏联的命运影响很大,其结果说明这是由苏联政治体制的弊端产生的必然结果 个人能力决定了历史发展的方向统治者的政策调整往往对国家的命运和前途至关重要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各种体制就是要讲究稳定性A.B.C.D.C案【课堂合作探究】【使用说明】利用C案,课堂上深化对学习目标的落实,并利用创设的情景和问题将课本相应知识活化。探究问题一:根据相关资料回成下列问题(20分)材料一考古材料证明,玉米最早是在美洲培育出的。哥伦布将这种“奇异的谷物”带回欧洲后,在全世界得到迅速传播,成为世界三大谷物之一。到16世纪中叶,玉米被引入佛得角和西非,17世纪80年代在黄金海岸和达荷美

9、之间的地区得到广泛种植,17世纪末18世纪初传入南欧地区。16世纪中叶玉米传入中国,清嘉庆年间大面积种植,到鸦片战争前已在中国大部分地区引种而居杂粮之首。玉米等作物的引进与大面积种植,大大缓解了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中叶中国因人口大幅度增长而带来的巨大粮食压力。历史学家评述玉米在世界传播的意义时说,“其价值超过了所有的黄金”。(摘编自通向现代世界的500年哥伦布以来东西两半球汇合的世界影响)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概括玉米在200年内传播到世界各地的历史背景。(5分)(2)历史学家为什么说玉米在世界的传播“其价值超过了所有的黄金”。(5分)材料二赫鲁晓夫从美国种植玉米的成功

10、看到了提高粮食产量和给畜牧业提供大量饲料的前景,于是大力推广种植玉米。他不顾苏联气候条件的具体特点和已形成的农作物播种格局,要求在全苏各地区,在每一个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都普遍种植玉米。在伴有行政命令式的要求下,玉米的播种面积迅猛扩大,1953年为580万公顷,1956年达1640万公顷,1962年增至3710万公顷。许多原来种植传统粮食作物小麦和黑麦的耕地也种上了玉米。这些被“排挤”的农作物比玉米更适合当地的土壤和气候条件,玉米在很多地方因生长条件欠佳和管理不善,产量并不理想,作为饲料的青玉米营养价值也没有预期那样高。(摘编自赫鲁晓夫执政史)(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赫鲁晓夫大力推

11、广种植玉米给苏联农业带来的不良后果及其原因。(10分)【当堂巩固】1一些史学家认为:“以一半是失败,因而也就有另一半是成功这种较长远的政治眼光来看,诸如赫鲁晓大这样伟大的革新者们,只有在当他们的经历成为历史以后,才能得到我们的理解和尊敬。”上述观点表明赫鲁晓夫的改革()A彻底冲破了苏联原有模式的束缚B打破了单一的公有制C抛弃了以计划经济为主导的模式D在一定程度上冲破了原有观念的束缚2有人评价赫鲁晓夫“是徘徊在新旧时代十字路口的一名代表人物,它的一只脚跨进了新时代,而另一只脚又由于历史的原因,仍然深陷在旧时代的泥淖之中而不能自拔。”这里“跨进了新时代”的主要含义是()A改变了农业生产水平落后的局

12、面B改革在理论上取得了重大突破C促进了苏联重工业的发展 D冲击了斯大林模式3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谈苏联的经济建设时说:“你要母鸡多生蛋,又不给它米吃,又要马儿跑得好,又要马儿不吃草。世界上哪有这样的道理!”对这段话理解不正确的是()A苏联为了积累资金,从农民身上取走的太多 B.农民积极性受挫,农业发展长期滞后C.苏联把农业当作为工业高速发展积累资金和提供劳动力的“殖民地” D.赞扬苏联农民具有建设社会主义的高度奉献精神4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改革失败的共同原因是()A没有从根本上改革斯大林体制的弊端B对外扩张使国家陷入困境C个人专断,政治生活僵化 D执政后期思想保守5看戈尔巴乔夫改革与赫鲁晓夫改

13、革、勃列日涅夫改革的最大不同是()A导致了苏联的解体 B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进行了政治体制改革C注意经济方法在改革中的应用 D对原有的经济体制进行了彻底的改革6.有人写了一部评述苏联某历史人物的传记(见右图),该书引用了一个观点评述他:“徘徊在新旧时代十字路口的一名代表人物,他的一只脚跟进了新时代,而另一只脚由于历史的原因,仍然沉陷在旧时代的泥淖中而不能自拔。”认为“他的一只脚跟进了新时代的历史依据有()他揭露和批判了斯大林的个人崇拜他为重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做出了努力他对计划经济体制发起了冲击他描绘了“20年内苏联将基本建成共产主义社会”的蓝图ABCD7把苏联比做一辆巨大的卡车,这辆卡车的驾驶

14、员用一只脚使劲往下踩加速器,用另一只脚使劲踩刹车,结果造成了苏联经济在20世纪70年代的迅速减速。这里的踩刹车主要是指()A推行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B片面发展重工业C赫鲁晓夫对斯大林的批判 D勃列日涅夫推行个人专断作风8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在上台后都实施了一系列的经济改革,从上图看这些改革对苏联经济建设的作用是() 1953-1983年苏联与世界实际GDP增长率对比(%)1 二者的改革在一定时期内发到了一定成效从长期而言,都以失败而告终都没有解决苏联经济发展的根本问题两者的改革导致苏联解体ABCD9危机引发人们对原有管理模式的重新思考和审视,危机往往意味着危险种机会并存,如果处理得好,将探索

15、出更好的管理模式。面临危机,以下属于不成功的探索是()A苏俄的新经济政策B苏联戈尔巴乔夫的经济改革C中国的改革开放D美国的罗斯福新政10对右图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的表述,不正确的是()赫鲁晓夫为加大粮食出口,在苏联大规模开垦荒地,提倡种植玉米为种玉米而进行的大规模垦荒,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许多地方变得寸草不生玉米运动为苏联实现工业化创造了条件玉米种植面积的扩大主要是通过行政手段实现的,没有调动农民积极性,因而失败ABCD11.苏联史中写道:“一五计划期间工业总产值增加了13倍,年平均增长为19.2%但非常遗憾的是,在集体化和机械化取得很大成绩的时候,农业总产值、粮食产量、牲畜头数下降了农业改组达到

16、最高潮的年份,即1931年和1932年,是谷物减产最厉害的年份。”上述材料说明苏联()农业集体化发展迅速“一五”期间工业发展迅速农业集体化出现失误农民积极性下降导致农业倒退ABCD12有学者指出:“从一定意义上说,赫鲁晓夫既是斯大林模式的掘墓人,但最终还是扮演了守墓人的角色。”主要指A.揭露了斯大林的个人崇拜,但不够实事求是 B. 坚持斯大林模式,不愿进行改革C. 改革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仍未从根本上摆脱斯大林模式的束缚 D. 改革缺乏正确指导思想1320世纪80年代初期至90年代初期,中、苏两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上都进行了深入的探索,但结果却一成一败,造成这种不同结果的根本原因是A.经济实

17、力的巨大差异B.经济和政治改革方式的差异C.改革指导思想上的巨大差异D.具体国情上的巨大差异A案【课后拓展练习】【重难阐释】1. 从苏联的社会主义改革历程中我们可以得到哪些启示?社会主义没有固定的模式和规律可循,制度建立后,还需要在改革中自我完善,改革势在必行,因此要求有创新意识,要树立坚持改革,追求社会进步的信念。要认识国情、尊重规律,一切从实际出发,要求有实事求是的精神。改革具有复杂性、艰巨性、曲折性,不可能一帆风顺,要求有开拓进取、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社会发展具有多样性的特点,在不发达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要特别注意学习和借鉴资本主义中的一切积极因素,这就要求有开放的思想意识。在经济文化相对

18、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不能超越社会发展阶段,急于向更高的阶段过渡,而要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为建立社会主义创造必要的物质和文化前提。我们要借鉴苏联改革的经验和教训服务于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2.中国和苏联所进行的改革导致了不同结果,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我们在改革中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得到人民的拥护和支持; 我们在改革中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动摇,具有明确坚定的指导思想; 我们在改革中重视国内民族问题,正确处理民族关系,有效地发挥了国家职能; 我们在改革中对西方鼓吹的某些思想和价值观采取了正确的对策,有

19、效地维护了社会的安定团结等。参考答案自我检测:1 3CCB探究问题:(1) 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与移民,世界不同地区联系加强。(2) 改变了欧亚非大陆的粮食生产结构,缓解了粮食供应的压力,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3) 后果:玉米种植挤占了耕地,导致其他粮食作物减产;玉米产量和质量未达到预期目标。原因:凭主观意志办事,不顾不同地区的自然地理条件;用行政命令强制推广;生产管理不善;急于实现不切实际的赶超目标;追求霸权地位。当堂巩固:1 5DDDAD610BADBC 1113ACC参考答案自我检测:1 3CCB探究问题:(1) 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与移民,世界不同地区联系加强。(2) 改变了欧亚非大陆

20、的粮食生产结构,缓解了粮食供应的压力,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3) 后果:玉米种植挤占了耕地,导致其他粮食作物减产;玉米产量和质量未达到预期目标。原因:凭主观意志办事,不顾不同地区的自然地理条件;用行政命令强制推广;生产管理不善;急于实现不切实际的赶超目标;追求霸权地位。当堂巩固:1 5DDDAD610BADBC 1113ACC参考答案自我检测:1 3CCB探究问题:(1) 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与移民,世界不同地区联系加强。(2) 改变了欧亚非大陆的粮食生产结构,缓解了粮食供应的压力,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3) 后果:玉米种植挤占了耕地,导致其他粮食作物减产;玉米产量和质量未达到预期目标。原因:

21、凭主观意志办事,不顾不同地区的自然地理条件;用行政命令强制推广;生产管理不善;急于实现不切实际的赶超目标;追求霸权地位。当堂巩固:1 5DDDAD610BADBC 1113ACC参考答案自我检测:1 3CCB探究问题:(1) 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与移民,世界不同地区联系加强。(2) 改变了欧亚非大陆的粮食生产结构,缓解了粮食供应的压力,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3) 后果:玉米种植挤占了耕地,导致其他粮食作物减产;玉米产量和质量未达到预期目标。原因:凭主观意志办事,不顾不同地区的自然地理条件;用行政命令强制推广;生产管理不善;急于实现不切实际的赶超目标;追求霸权地位。当堂巩固:1 5DDDAD61

22、0BADBC 1113ACC参考答案自我检测:1 3CCB探究问题:(1) 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与移民,世界不同地区联系加强。(2) 改变了欧亚非大陆的粮食生产结构,缓解了粮食供应的压力,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3) 后果:玉米种植挤占了耕地,导致其他粮食作物减产;玉米产量和质量未达到预期目标。原因:凭主观意志办事,不顾不同地区的自然地理条件;用行政命令强制推广;生产管理不善;急于实现不切实际的赶超目标;追求霸权地位。当堂巩固:1 5DDDAD610BADBC 1113ACC第 17 课 课 后 巩 固 训 练1有学者指出:“从一定意义上说,赫鲁晓夫既是斯大林模式的掘墓人,但最终还是扮演了守墓人

23、的角色。”主要指A.揭露了斯大林的个人崇拜,但不够实事求是 B. 坚持斯大林模式,不愿进行改革C. 改革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仍未从根本上摆脱斯大林模式的束缚 D. 改革缺乏正确指导思想220世纪80年代初期至90年代初期,中、苏两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上都进行了深入的探索,但结果却一成一败,造成这种不同结果的根本原因是A.经济实力的巨大差异B.经济和政治改革方式的差异C.改革指导思想上的巨大差异D.具体国情上的巨大差异3戈尔巴乔夫和赫鲁晓夫改革比较,最大的不同点是A.改革首先发生在经济领域B. 改革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 C. 改革取得一定成果D.改革遇到了重大挫折4对赫鲁晓夫的改革不应全盘否定,

24、主要原因是A.其改革中,农业成就显著B.其改革打破了传统观念的束缚C.其改革指导思想正确 D. 其改革有利于苏联经济的持续发展5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失败,给我们的教训有 改革步伐要稳健政治体制改革中应坚持党的领导改革应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改革就是要大刀阔斧,否定一切A. B. C.D.6.下表是20世纪80-90年代苏联国民经济生产增长统计表。造成这一现象的内在根本原因是:年份1981-19851986-198819891990国民生产增长率32%28%24%4%A苏联长期执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B美苏军备竞赛使苏联背上沉重经济包袱C苏联推行“休克疗法”,经济处于过渡期 D戈尔巴乔夫改革失败导致苏

25、联社会动荡7赫鲁晓夫改革在工业方面的主要措施是A.改革管理体制,扩大地方权力 B.扩大国营农场的经营自主权C. 扩大党内外民主,实行集体领导原则D.大规模的开荒和种植玉米8下列对赫鲁晓夫改革的评价,不正确的是A. 冲击了斯大林模式B.具有探索性和开创性C.打破了斯大林模式的框架D. 缺乏正确理论的指导9赫鲁晓夫、戈尔巴乔夫对苏联的改革A.都没有突破僵化的“斯大林模式”B.都没有彻底改变苏联的经济状况C.都坚持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D.导致苏联走向解体10赫鲁晓夫政治改革中最具有深远意义的是A.平反冤假错案B.破除对斯大林的迷信C.强调集体领导原则D.精简机构11.苏联社会主义改革失败的根源是在A

26、领导人的个人专断作风B没有把握本国国情,改革指导思想出现偏差C对农业重视不够D“冷战”使苏联社会主义改革缺少有利的国际经济环境12.戈尔巴乔夫改革给我们最大的经验教训是A改革应从本国实际出发,坚持马克思主义B.要时刻警惕国际帝国主义“和平演变”C改革应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D.改革步伐要稳定,不能急于求成【赫鲁晓夫改革】1、关于赫鲁晓夫改革背景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工农业生产发展缓慢 B、人民生活水平长期得不到提高C、斯大林体制弊端日益暴露 D、美苏军事竞争加剧2、下列对赫鲁晓夫的改革评述符合事实的有改革从农业开始,符合苏联当时的迫切需要玉米运动解决了苏联粮食严重不足的问题改革缺乏全面思路,盲目

27、性很大苏联工业增长,取得一定成效尝试推行“物资利益原则”,人民生活有了改善A. B. C. D. 3、 下列措施中属于赫鲁晓夫改革内容的是开垦荒地开展大规模种植玉米运动尝试推行物质利益原则允许个体经济存在 A、 B、 C、 D、4、下列不属于赫鲁晓夫改革工业方面的措施的是 A将部分企业管理权下放到加盟共和国 B推行新经济体制C给予企业调整部分工资等权力 D尝试推行“物质利益原则”5、下列对赫鲁晓夫经济改革的评价,不正确的是A突破了原有经济体制的束缚 B改革中贯彻物质利益原则C只是在维持原有经济体制基础上的局部改革 D农业是其改革的重点6、苏共提出“建成共产主义”的目标是在A赫鲁晓夫时期 B斯大林时期 C勃列日涅夫时期 D戈尔巴乔夫时期7、下列对赫鲁晓夫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其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冲破了传统观念的束缚,并取得一定的成效B、大种玉米运动符合当时苏联的社会实际C、只是在维持原有经济体制基础上的局部改革 D、农业是其改革的重点8、赫鲁晓夫改革的深远意义在于 A.取得一定成效 B.提出了“建成共产主义”的伟大目标C.迈出了苏联经济改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