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6 ,大小:587.96KB ,
资源ID:14540658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454065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学年度历史必修3 文化发展历程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第4课宋明理学岳麓版复习巩固第九.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学年度历史必修3 文化发展历程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第4课宋明理学岳麓版复习巩固第九.docx

1、学年度历史必修3 文化发展历程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第4课 宋明理学岳麓版复习巩固第九2019-2020学年度历史必修3 文化发展历程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第4课 宋明理学岳麓版复习巩固第九十二篇 第1题【单选题】据记载,江南某府的地方志中记录的节妇(丈夫死后不再嫁的寡妇),宋代有4人,明代有95人,在清代中叶则达到203人。为旌表节妇各地纷纷建造贞节牌坊。下列各项中,与这一现象的形成相关度最高的是A、女权意识觉醒B、理学对全社会影响深入C、商品经济发展D、社会动荡加剧【答案】:【解析】: 第2题【单选题】剑桥中国隋唐史中认为,隋文帝开创了统一局面,又成功巩固了统一局面。隋文帝

2、致力于提高儒学思想的地位,以维护统一。他认为治乱世必须用法,同时吸取了北周武帝灭佛引起的百姓反感,倡导乐善好施。这体现了隋文帝( )A、以儒学作为维护统一的意识形态B、厉行节俭,减轻百姓负担C、轻摇薄赋,与民休息D、注重发挥混合意识形态的作用【答案】:【解析】: 第3题【单选题】宋代儒学家开始从一个新的角度来思考人间的伦理纲常,这个新的角度是( )A、从矛盾对立转换的角度B、从天人感应的角度出发C、从万物本源的角度D、从人的本性角度出发【答案】:【解析】: 第4题【单选题】先秦以来的人性理论大多对人性之私进行了否定与批判,主张“去私心,行公义”。宋明理学人性论更视“私”为邪恶,强调公私之辨。而

3、明清之际一些思想家则明确提出人性自私说,肯定个人物质利益、欲望的合理性,强调个体的价值与地位。这反映了明清时期( )A、社会风气败坏,世人追求享乐B、西方民主思想促进思想启蒙C、商品经济发展,专制统治强化D、政府放松对思想文化的控制【答案】:【解析】: 第5题【单选题】吴歌,又称为江南小调、俚曲。魏晋以来,(吴歌)就已被士大夫们改编传唱,(人们)喜欢劲歌狂舞,还在人际交往中应酬唱和,成为文人雅士的社交礼仪宋代之后有所改变,逐步变为“浅吟低唱”。吴歌从“劲歌狂舞”转为“浅吟低唱”的原因是( )A、市民出现,修养提高B、理学兴起,人性受压C、国家分裂,民族融合D、宋词繁荣,易表情感【答案】:【解析

4、】: 第6题【单选题】宋明理学与先秦儒学相比,其重大发展有( )吸收了佛教和道教的思想完成了理论化思辨化的过程封建的伦理道德行为规范形成具有浓郁的人文主义精神A、B、C、D、【答案】:【解析】: 第7题【单选题】范文澜先生在中国通史简编中指出:汉武帝“更喜欢儒家的是三纲五伦说”;朱熹在后世影响最大的著作是家礼,并且在他及其他理学家的影响下,南宋有相当多的通俗教育读本劝孝文劝学文谕俗文等。由此可见,南宋与西汉相比在“三纲五常”方面的最大区别在于( )A、由服务于统治者到服务于民众B、用理来论证其合理性C、注重民族性格的培养D、儒家伦理道德普及化、通俗化【答案】:【解析】: 第8题【单选题】古代学

5、者甲认为,要把握“理”,需要“格物致知”;学者乙则认为“理”就像太阳、月亮一样明显,只要内心反省就能体会。学者乙是( )A、董仲舒B、程颢C、朱熹D、陆九渊【答案】:【解析】: 第9题【单选题】“礼之所去,刑之所取,失礼则入刑,相为表里者也”。东汉时的这一说法反映出当时( )A、礼制观念淡化B、儒法两家结合加深C、崇尚法家思想D、儒学独尊地位动摇【答案】:【解析】: 第10题【单选题】有学者认为,“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这个差异直接导致两个流派在治学和修养方法上的直接对立。”这里的“差异”主要是( )A、主观性与客观性B、内在性与简易性C、客观性与思辨性D、外在性与直观性【答案】

6、:【解析】: 第11题【单选题】朱熹常到云根书院讲学布道,传授理学思想,一时八方学子云集,探究理学真谛。朱熹在讲学中最可能出现的言论观点是A、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B、学以致圣的修养关键在于致良知C、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D、倡导“三纲五常”【答案】:【解析】: 第12题【单选题】“儒学的三次话语转向,即儒学在汉代经学中完成的政治转向、在宋明理学中所完成的形而上学转向”材料中的“政治转向”是指( )A、意在规劝皇帝实行仁政B、希望恢复两周的礼乐制度C、认为天理是万物的本原D、适应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答案】:【解析】: 第13题【材料分析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传统家训是家风的重要组

7、成部分诸葛亮在诫子书中说:“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唐人刘禹锡在名子说中说:“夫忠孝之于人,如食与衣,不可斯须离也,岂候余易哉”。宋代学者倪思在经锄堂杂志中说:“富家有富家计,贫家有贫家计,量入为出,则不至乏用矣。”明人姚舜牧在药言中说“士、农、工、商各居一艺,士为贵,农次之,工商又次之。”清人张英恒产琐言有:“人家富贵两字,暂时之荣宠耳。所恃以长子孙者,毕竟是耕与读两字。”摘编自徐少锦中国家训史材料二晚清家训已经出现革新思想的变化,如左宗棠在给儿子孝威的信中说:“近来时事日坏,都由人才不佳。人才日少,由于专心做时下科名之学者多,留心本原之学者少试看近

8、时人才,有一从八股出身者否?八股愈做得入格,人才愈见庸下。”李鸿章在示文儿一信中说:“年来国事日非受人凌辱之原因,莫外乎不谙世事,默守陈法,藏身于文字之间,而卑视工商。岂知世界文明,工商业较重于文字,窥各国之强盛,无独不然。”张之洞在与子书中说:“方今国事扰攘,外寇纷来,边境累失,腹地亦危。振兴之道,第一即在治国,治国之道不一,而练兵实为首端因送汝东渡。当今既入此,应努力上进,尽得其奥,务必养成一军人资格。勿忘!勿忘!”梁启超给梁思成(建筑大师)的家信中说:“我替你们打算,到英国后折往瑞典、挪威一行,因北欧市容极严整有新意,必须一往回头折入瑞士看些天然美,再入意大利,把文艺复兴时期的美彻底研究

9、了解。”摘编自朱明勋中国传统家训研究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家训内容的主要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近代家训内容的变化。【答案】:【解析】: 第14题【材料分析题】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简析三位思想家的主张是如何体现制约君权的。阅读材料,结合所学,说明唐、宋中枢权力的分权与制约。【答案】:【解析】: 第15题【材料分析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希腊人文主义体现出一种“重人”的思想,这一时期的思想家们将哲学追求集中在认识人自己这一命题上,要认识自己,人必须有知识才能达到真善美,强调对单一个体进行的理性思考,认为可以通过知识的教化而与自然区别开来。材料

10、二:历史学家无从否定理学家增强了以后中国儒生的正直观念和坚决的态度在这前提之下,他们的主静与主敬,和西方文艺复兴时的人物观感不同。后者自由思想之展开,与当日趋向商业化的运动同时。与之相较,宋朝的哲学家和他们无数的僚友全穿着中国官员之袍服,他们是官僚的教师。摘自黄仁宇中国大历史材料三:“中国形象”是欧洲启蒙运动时期的一个流行语,在欧洲的启蒙思想家眼中有不同的变化:在推翻神坛的时候,他们歌颂中国的道德哲学与宗教宽容;在批判欧洲暴政的时候,他们运用传教士们提供的中国道德政治与开明君主专制的典范。在他们对君主政治感到失望的时候,他们又证明中国人不是无神论者,是依靠棍棒进行恐怖统治的东方专制主义暴政的典型;中国不是富裕,而是贫困,不是社会靠农业发展,而是社会停滞于农业。摘自周宁西方的中国形象史研究请回答:据材料一、二概括宋朝理学和西方文艺复兴的不同,并简要分析造成这种不同的阶级和经济原因。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中国形象”成为“流行语”的背景及在欧洲人心目中变化的原因。【答案】:【解析】: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