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8 ,大小:32KB ,
资源ID:1456764      下载积分:1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45676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成都市温江区卫生信息化建设情况介绍Word格式.doc)为本站会员(wj)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成都市温江区卫生信息化建设情况介绍Word格式.doc

1、具体包括:区卫生局所属16家公立医疗机构网络互通,信息共享;病人使用免费发放的就诊卡或者二代身份证可在全区所有联网医院实现“就医一卡通”,共享诊疗信息;建立了“以病人为中心”的住院电子病历和居民个人电子健康档案系统;区医疗信息中心开通医疗咨询热线,24小时免费为辖区居民提供医疗咨询与救助服务;实现了辖区医疗、疾病、药品、财务、咨询等多方面信息的动态管理和服务;实现了区域卫生信息的统计和分析,为卫生决策提供参考。2008年6月,成都市人民政府批准在温江永宁镇建设成都国际医学城。已开工建设的有四川省八一康复中心、华西医院永宁分院、成都阜外心血管医院、北京博奥生物、芙蓉长卷等7个项目,另签约美国IC

2、T、恒春之源干细胞、中美诊疗中心等9个项目,总投资额约66.5亿元。其中博奥生物独立医学实验室和芙蓉长卷一期已投入运营。2009年9月23日四川省卫生厅厅长沈骥到我区调研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时对我区卫生信息化建设取得的成绩给予高度肯定,并批准纳入“区域(西部地区)协同医疗服务示范工程课题组”,同意将成都市温江卫生信息化建设作为四川省试点地区。二、主要做法(一)科学构建网络体系,着力实施信息化建设一是科学制定区域卫生信息化发展规划。坚持规划先行,认真调查,全面掌握全区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的基本情况,结合我区城乡卫生事业发展的实际,围绕我区城乡卫生事业发展的总体规划和总体目标,反复研究,制定了城

3、乡一体的温江区城乡统筹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规划(2007-2011)。到2011年,我区卫生信息化建设的目标是:建立起功能比较完备、标准统一规范、系统安全可靠,与卫生改革与发展相适应的医疗卫生服务一体化信息系统。完成一个中心(温江区医疗信息中心),一个平台(集医疗和公共卫生管理于一体的网络平台),四大应用体系(医院管理信息系统、公共卫生和疾病控制管理信息系统、公众医疗信息咨询服务系统、远程诊疗、继教培训与会议视讯系统),一张居民健康卡(温江区全民医疗卡)。包括电子政务、医保互通、社区服务、双向转诊、居民电子健康档案、远程医疗、网络健康教育与咨询热线,实现预防保健、医疗服务和卫生管理于一体的卫生信

4、息应用系统。逐步建立起以区卫生局为中心,覆盖区级医疗卫生单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公立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站的一体化的卫生信息网络。二是分步实施我区卫生信息化建设的具体方案。根据卫生部全国卫生信息化发展规划纲要(2003-2010年)和医院信息系统基本功能规范,立足现实,着眼未来,我们研究制定了成都市温江区区域卫生信息一体化系统实施方案和实施细则。按照“整体规划,注重实效,分步实施,先行先试”的原则,2007年12月底首先选择了区妇幼保健院、和盛镇公立卫生院作为“温江区全民医疗一卡通”的试点,2008年7月在全区16所公立医疗机构开始联网运行。2009年9月在区妇幼保健院、柳城街道

5、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万春镇中心卫生院、金马镇中心卫生院探索二代身份证直接挂号就医和建立“以病员为中心的”住院电子病历、居民个人电子健康档案,进一步深化和完善我区卫生信息一体化系统建设。三是实行“一把手”工程,完全纳入目标考核。温江区委区政府将“全民医疗一卡通”项目纳入为民办实事的“十大惠民目标”之一。区卫生局局长亲自挂帅、分管副局长具体抓,各医疗机构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并纳入医院年度目标考核范围,各医疗机构成立了“卫生信息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落实了专人负责,着力保障了全区卫生信息化建设的统筹有序推进。四是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具体落实建设进度。区医疗信息中心制定了具体实施方案,明确了工作进度,工

6、作人员明确责任,分组包干,对口联系,定期通报。截止2009年底,累计为辖区居民免费发放“全民医疗卡”近18万多张,覆盖全区常住人口50%以上,城乡居民真实体会到了卫生信息化带来的方便与快捷。同时,区医疗信息中心开通了医疗咨询服务电话,24小时免费为辖区城乡居民提供专业化医疗信息咨询服务,进一步推进了城乡公共卫生服务同质化。五是引进人才,加强培训,着力保障系统正常运行与维护。为了更好的高质量完成我区卫生信息化建设以及做好运行保障,区信息中心引进 “网络构建”专业人才一名,送网络管理员到“五月花计算机学校”培训“计算机及网络维护”一人。请电子科大专家、软件公司技术员等对各医疗机构网络管理员有计划的

7、进行计算机专业知识、系统维护、软件安装与操作、一般故障处理等培训,并积极参加省、市各种卫生信息化学术活动,进一步提升有关人员专业素养和处理问题的能力。(二)、加大财政投入力度,着力保障信息化建设一是积极组建了区医疗信息中心。为统筹全区医疗卫生信息资源,我们建立了区医疗信息中心,负责全区卫生信息化建设工作。成都市温江区医疗信息中心与区医院管理中心为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马。按照相关程序公开选聘了医管中心(信息中心)工作人员。区医疗信息中心成立以来,制定了区域卫生信息化规划,组织实施了全区卫生信息化建设,有序推进全区卫生信息化科学发展,进一步促进了公立卫生院的信息化、标准化、规

8、范化建设。二是加大财政投入力度,着力保障我区卫生信息一体化系统建设。从2007年底开始,区财政先后投入400多万元专项资金,完成了对我区各医疗机构网络、设备以及区医疗信息中心系统平台的初期建设。同时要求各医疗机构,每年用营业额2%-5%的资金投入卫生信息化建设。(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推进信息化建设区委、区政府明确规定,每年对卫生事业经费投入增加不低于同期财政支出增长的比例,增加的投入主要用于农村卫生和公共卫生。一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先后投入4698.12万元,大力加强镇(街)公立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础建设。其中,新建镇(街)公立医疗机构5家(万春、天府、公平、涌泉、玉石),改扩

9、建3家(柳城、通平、镇子),风貌整治6家,总建筑面积约34000。二是完善信息化设施设备和网络建设。为了大力配合卫生信息一体化建设的需要,区财政集中采购统一配置了电脑420台,打印机298台,服务器、交换机和UPS电源13套,医院基础信息管理系统软件(HIS系统)13套;完成信息中心机房建设(医疗咨询系统软硬件、就医医疗一卡通软硬件等中心机房设备),全区公立医疗机构通过广电光纤联网,实现了网络互联互通,规范了全区16所公立医疗机构的机房、院内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推进了我区卫生信息化建设。(四)、建立标准服务模式,着力规范信息化建设为规范卫生信息化建设,建立了标准服务模式。一是统一规范,统一

10、标准,统一接口。按照“统一规范,统一代码,统一接口,一网多用”的原则,辖区内所有公立医疗机构能够统一换成“医星软件”系统的全部更换,不便更换都按照统一规范,统一标准,完成接口。二是统一流程,统一制度。我们统一制定了标准规范统一的“办卡须知”、“办卡与就医流程”、“计算机使用与管理制度”“网络管理员工作职责”“机房管理与维护制度”,建立标准服务模式,规范了就医流程,提高了服务效能,在目前没有统一信息化建设标准模式下,着力规范了我区信息化建设。(五)、拓展完善服务功能,着力提升信息化建设卫生信息化的建设是长期的系统工程,区医疗信息中心按照区卫生局的统一部署,在全面实现辖区“全民医疗一卡通”基础上,

11、积极开展医疗咨询服务,我们将不断拓展服务功能,不断提升信息化建设层级。一是实现“社保卡”与“医疗卡”二卡合一。目前我们的“全民医疗卡”仅仅实现了医疗信息资源的共享,为方便市民,积极争取社保支持,相互合作,尽快实现“就医支付一体化”。二是建立“以病人为中心”的住院电子病历系统。在现有系统基础上,增加住院电子病历模块,实现检查、医疗一体化,以病人为中心,逐步过渡到建立智能化的“居民健康活档案”。三是整合公共卫生信息。对接市“妇幼一卡通”,逐步完善“以健康为中心”的个人电子档案。通过2年多来的信息化建设,我们有如下四点体会:一是科学规划是重点。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重点是科学规划。要做到规划先行,切合实

12、际,注重实用,分步实施。财政的投入不可能一步到位,建设过程中还可能出现各种问题,需要统筹规划,科学完善,逐步实施完成。二是规范建设是难点。卫生信息化建设的难点是科学开展卫生信息化的规范建设。一方面需要规范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实施有效管理,建立一个专门管理机构医疗信息中心。明确职能,具体实施。另一方面由于缺乏规范标准,没有更多的区域卫生信息化成功经验可以借鉴。我们只能结合我区卫生系统的具体实际,统筹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实施来实现规范的建设。一定程度上杜绝了各自为政,重复建设。三是标准服务是亮点。卫生信息化建设缺乏统一的标准,我们按照市上 “有标贯标,无标制标” 的要求和原则,自行确定规范统一的建

13、设标准,“统一规范,统一代码,统一接口,统一流程,统一制度”,包括建卡须知、办卡流程、计算机管理制度、网络管理与维护等都统一制作标识标牌,积极打造标准化服务,同时突出“三个作用”:一是服务群众。通过建立“医疗咨询系统”,开通热线电话,患者足不出户即可了解医疗信息,咨询病情。二是方便群众。患者使用“全民医疗卡”实现挂号、就诊、检查、缴费和取药,在我区公立医疗机构“一卡通用”,共享医疗信息,避免了重复检查,更加方便群众看病就医。三是提高效率。卫生信息化规范了基层医疗单位就医流程,提高了诊疗效率,而且通过网络卫生主管部门可以及时、动态了解各医疗机构的管理、运行情况,发现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通过网络及时上报,政府综合处置能力得到有效提高。四是群众便利是立足点。无论是信息化建设,标准化建设,还是规范化建设,最终目的就是提高服务能力,实现城乡卫生事业均衡发展,让城乡群众同享优质、高效、方便、实惠的基本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网络互通,信息共享,群众便利,大力提升公共卫生与医疗服务能力是卫生信息化建设的根本立足点。总之,信息化,引领我们工作现代化;信息化,提升我们管理科学化;信息化,保障我们服务均等化;信息化,加速我们队伍专业化;信息化,改变我们方法灵活化。成都市温江区卫生局2010年3月17日8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