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4 ,大小:72.20KB ,
资源ID:14569677      下载积分:5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456967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高考历史模块3 专题12 现代世界经济模式的创新与调整.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高考历史模块3 专题12 现代世界经济模式的创新与调整.docx

1、高考历史模块3 专题12 现代世界经济模式的创新与调整网络构建整体感知一个主题: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两条主线: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策的调整;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三个重点: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新变化、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主题一苏俄(联)经济模式中探索市场调节与政府干预的关系(对应学生用书第91页)主题考向探究以历史解释探究考查苏俄(联)经济政策的特点、影响1(2015全国卷)1930年苏联粮食产量为835.4亿千克,1931年降至694.8亿千克;1930年苏联粮食出口483亿千克,1931年增至518亿千克。这表明苏联()A人民为国家工业化建设作出奉

2、献B农业投入不足造成粮食供不应求C粮食减产严重制约工业发展速度D农业集体化影响农民生产积极性A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结合苏联工业化的相关史实分析。斯大林执政时期,片面发展重工业,忽视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从1930年、1931年苏联的粮食产量与出口量分析,国家为了积累资金,从农民身上拿走太多,说明苏联人民为国家工业化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故A项符合题意;苏联农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故B项错误;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通过实施两个五年计划,迅速成为工业强国,故C项错误;材料主要强调的是苏联人民为国家工业化建设作出的贡献,D项不能全面体现材料主旨,故排除。以时空观念迁移考查对斯大林模式的评价2(2016全国卷

3、)1928年,苏联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并未受到美国人的关注。4年以后这种情况发生变化,美国出版了大量关于苏联的著作,如俄罗斯的黎明俄国今日:我们从中能学到什么?。当时,苏联吸引美国人的主要是()A经济危机造成的破坏较小B工业化取得显著成就C农业集体化保证城市供应D公有制显示出优越性B根据材料1932年以后美国人对苏联的关注增多了可知,这是因为这一时期苏联的工业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而美国深受经济危机的影响,美国人希望从苏联的建设中找到解决经济危机的办法,故选B项;A项错误,经济危机并未波及苏联,故排除;C项与美国农业生产的相对过剩矛盾,美国不需要考虑这一问题,故排除;D项与资本主义的经济基础

4、矛盾,故排除。以唯物史观隐性考查苏联经济政策及战后苏联的改革3(2019全国卷)苏联1970年计划完成情况(单位:吨)类别1961年对1970年的预测或计划任务1970年实际产量钢1.45亿1.15亿煤3.9亿3.35亿肉2 500万1 230万蔬菜与瓜类4 700万1 300万上表可以说明当时苏联()A经济发展的问题积重难返B经济政策保持了连续性C经济改革的重点转向农业D社会生活需求发生变化A根据材料可知,苏联1970年多项经济计划均未完成,这是由苏联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所致,反映了苏联经济发展的问题积重难返,故A项正确;苏联的经济政策保持了连续性,但材料没有体现,故排除B项;经济改革的重

5、点转向农业出现在赫鲁晓夫时期,而材料涉及的史实主要发生在勃列日涅夫时期,故排除C项;D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故排除。4(2017全国卷)1953年,苏共中央决定,改变集体农庄劳动报酬发放办法,由以前每年发放一次物质报酬改为按季度或者按月发放,同时在一些集体农庄试行工资制度,农民可以像工人一样每月领取工资。这一措施旨在()A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B改变计划经济管理体制C消除城乡之间的差别D推动农民走集体化道路A根据材料“集体农庄劳动报酬发放办法”改为按季度或者按月发放,“集体农庄试行工资制度,农民可以像工人一样每月领取工资”可知,针对斯大林时期农业集体化造成苏联农业落后的状况,赫鲁晓夫注重调动农民的生

6、产积极性,促进农业发展,故A项正确。主题深度剖析一、政府干预排斥市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斯大林模式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表现:大中小工业企业全部收归国有,取消自由贸易,实行义务劳动。(2)影响:保证了国内战争的胜利,巩固了俄国十月革命的成果;引起人民不满,引发新的政治经济危机。2斯大林模式(1)表现:实行单一公有制,包括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实行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实行排斥市场的指令性计划经济,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2)影响:开辟了计划经济体制和新型工业化模式,使苏联迅速实现工业化;为反法西斯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压制了地方、企业和人民的积极性,忽视市场经济规律,日益僵化,成为苏

7、联解体的关键因素。二、政府干预下的有限市场新经济政策1表现:在坚持发展社会主义大生产和国家掌握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实行国家资本主义,将部分国有企业以租让制、租借制的形式转给本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允许商品买卖,实行自由贸易,实行工资制。2影响:实践上,提高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巩固了苏维埃政权。理论上,实现了政府干预与市场调节的有机结合,找到了一条使苏俄(联)正确过渡到社会主义的道路,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三、对市场调节的再次尝试战后苏联改革1表现:赫鲁晓夫改革中下放权力、确立“物质利益原则”等;勃列日涅夫改革中推行新经济体制;戈尔巴乔夫改革中用经济管理方法代替行政命令,

8、承认市场的调节作用等。2影响:前两者虽都取得一定成效,但未能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导致改革最终失败。戈尔巴乔夫改革虽突破政府干预,但缺乏宏观决策和配套措施,最终失败。四、对社会主义改革的认识1社会主义制度需要在发展的道路上自我调整和自我完善。2社会主义改革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走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3改革是一项复杂、系统的工程,不可能一帆风顺,必然具有复杂性、曲折性和艰巨性。4改革要关注人民大众的生活。5要有全面一贯的改革思路、政策和配套措施,不能急躁冒进,也不能保守停滞,更不能轻易改变改革的方向。6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要处理好其与政治体制改革的关系,特别要保持社会的稳定。主题

9、仿真模拟1“农民们普遍抗粮不交,粮食的征收甚至不得不动用军队才能完成。农民与工人的罢工活动矛头直指苏维埃政权。特别是坦波夫的叛乱席卷了全国。”这段材料显示了苏俄()A已经建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B政策过时导致社会矛盾逐渐激化C全国都已经不再存在私有财产D当时的工人和农民过着集体生活B“农民们普遍抗粮不交,粮食的征收甚至不得不动用军队才能完成”这指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强制征收粮食,结果引起“农民与工人的罢工活动特别是坦波夫的叛乱席卷了全国”,因此这显示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过时导致了社会矛盾逐渐激化,故选B项;此时社会主义公有制还未完全建立,故A项错误;C项说法过于绝对,故排除;D项不符合史实,

10、故排除。219291941年,苏联共建成大型国营企业9 000多个,新增大型国营农场2 752个,拖拉机站7 064个, 新建铁路13 412千米,新增邮电企业3.6万个。苏联成就的取得()A得益于计划体制的实施 B深受新经济政策的影响C借助了二战的有利时机 D受到罗斯福新政的推动A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291941年苏联通过“五年计划”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故选A项;新经济政策是19211927年实施的,与材料时间不符,故排除B项;1941年6月22日德国进攻苏联,苏联卫国战争爆发,打断了第三个五年计划的进程,故排除C项;苏联成就的取得不可能受到美国罗斯福新政的推动,故排除D项

11、。3为了解决“斯大林模式”给苏联经济造成的困难,从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到戈尔巴乔夫都进行了经济改革,他们改革的共同点是()A优先解决农业生产中的问题B发展重工业以进行军备竞赛C调整所有制结构发展个体经济D力图缓解计划经济造成的弊端D优先解决农业生产中的问题是赫鲁晓夫的做法,故A项错误;进行军备竞赛是勃列日涅夫的做法,故B项错误;调整所有制结构,发展个体经济是戈尔巴乔夫的做法,故C项错误;他们改革的共同点是都力图缓解计划经济造成的弊端,故选D项。4(2019常州一模)赫鲁晓夫认为斯大林时代的房子过于奢侈,花瓶式建筑华而不实。为了实现“1980年每户家庭都能在属于自己的住宅里迎接共产主义的到来”的

12、目标,在赫鲁晓夫倡导下,苏联全国各地建造了一大批高度低、成本省、不带“装饰物”、15天即可建成的装配式房屋。这一做法()A用经济管理取代行政命令B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民生C推动苏联经济的高速发展 D坚持“优先发展重工业”B根据材料赫鲁晓夫倡导建造一大批高度低、成本省、不带“装饰物”、15天即可建成的装配式房屋可知,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改善民生,故选B项;这一做法仍然属于行政命令而非经济管理,故排除A项;简式住房的建造只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民生,而不会推动苏联经济的高速发展,故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政府在房屋建设方面的措施而非“优先发展重工业”,故排除D项。主题二西方经济模式中市场调节与政府干预的辩证

13、统一(对应学生用书第93页)主题考向探究以史料实证灵活考查经济大危机的影响1(2018全国卷)19291931年美国部分行业工人周工资变化表(单位:%)时间类别19291930年19301931年烟煤业12.319.1金属矿业6.618.3制造业7.211.3据上表可知,当时美国()A最低工资标准失效 B产业结构迅速调整C经济危机不断加深 D政府财政支出锐减C根据表格数据可知,三个行业工人的周工资在这两个时段都在下降,这说明美国经济状况持续恶化,即经济危机不断加深,因此C项符合题意;规定工人工资最低标准的是1933年的全国工业复兴法,与材料时间不符,故排除A项;产业结构调整是罗斯福新政的举措,

14、故排除B项;付给工人工资的是资本家,不是政府,材料所述现象与政府财政支出无关,故排除D项。2(2019海南卷)1933年,世界经济会议在伦敦举行,旨在解决经济危机问题。在会议中,英国强调稳定国际金融,力图以此重新主导世界经济秩序;美国则认为政府的首要责任是恢复国内的繁荣,主张降低关税。会议未能取得实质性成果,是因为()A国家干预尚未成为西方经济政策的主流B与会国没有合作意愿C各国发生危机的根本原因不同D经济利己主义的盛行D根据材料“国强调稳定国际金融,力图以此重新主导世界经济秩序;美国则认为政府的首要责任是恢复国内的繁荣,主张降低关税”说明经济利己主义的盛行,故选D项;国家干预主要是对国内,不

15、会影响国际合作,排除A项;材料“世界经济会议在伦敦举行,旨在解决经济危机问题”说明与会国希望合作解决经济危机,排除B项;根据所学知识,经济发生的根本原因都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排除C项。 以时空观念迁移考查20世纪70年代法国、美国经济政策的调整3(2019全国卷)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法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由2.6%下降到1.3%,物价上涨了1倍。1981年,密特朗就任总统后,推行包括国有化在内的一系列措施,其结果()A加剧了经济恶化 B实现了物价下降C推动了通货紧缩 D放弃了经济自由A根据材料可知,当时法国经济陷入“滞胀”危机,但密特朗仍推行国家干预经济的措施,这只会加剧经济的

16、恶化,故A项正确。4(2017全国卷)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联邦政府机构臃肿,财政支出庞大。总统尼克松在咨文中呼吁,应当“使权力和资源开始从华盛顿流回到州和地方,更重要的是回到全体人民手中。我们要使各州和地方担负更多的责任,我们将同他们分享收入”。由此可知,美国联邦政府试图()A消除国家干预经济的弊端B将权力下放到州政府C扩大福利政策的覆盖范围D恢复自由放任的传统A根据所学知识并结合材料可知,20世纪70年代初,西方国家出现经济“滞胀”现象。可知针对联邦政府机构臃肿,财政支出庞大,美国政府呼吁“使权力和资源开始从华盛顿流回到州和地方,更重要的是回到全体人民手中”,这体现了美国政府逐步调整经济

17、政策,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从而消除国家干预经济的弊端,故A项正确。题号命题特点第1题特定“时空”19291931年的美国特别“表现”以表格呈现工人的周工资不断下降特有“背景”造成资本主义世界大恐慌、大萧条的经济大危机第3题计量史学法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下降,物价上涨,说明20世纪70年代法国出现了滞胀现象第4题历史现象尼克松“还权于州和地方”,扩大地方和州政府的自主性提示本质使联邦政府更有力地宏观领导美国经济、减轻联邦政府负担,增加联邦政府财政收入主题深度剖析一、自由放任经济大危机1表现:政府基本不干预经济,企业自由经营、自由竞争、自由贸易。2影响(1)世界经济:生产力遭到极大破坏,资

18、本主义世界损失惨重。(2)国际关系: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提高关税,实行货币贬值,转嫁危机,导致国际关系紧张;资本主义国家加紧殖民掠夺,进一步加剧列强同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矛盾。(3)政治危机:法西斯开始泛滥,促使德日建立法西斯政权;国内矛盾激化,资本主义民主制度摇摇欲坠。(4)经济政策:自由主义经济政策破产,推动资本主义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5)文学艺术:人们感到焦虑、悲观,推动现代主义文学艺术的发展。(6)对苏联的影响:苏联利用经济危机的时机,引进西方资金、技术和机器,加速工业化建设;促进了美苏关系的改善。(7)对中国的影响:各资本主义国家为转嫁危机,对华倾销商品,日本加剧侵华,冲击了中国民

19、族工业的发展;国民政府采取了一些促进经济发展的措施。二、由自由放任向政府干预的过渡胡佛的有限干预1措施:核心以维护自由放任政策为前提,倡导地方团体推行“自愿联合政策”,共同维持生产和投资,稳定工资和物价。“干预”经济的措施主要有削减个人和公司所得税,鼓励企业投资,提高关税,建立了复兴金融公司(向大银行、企业、农场、各州发放贷款),签署紧急救济与工程建设法,扩大公共工程项目等,但坚决反对联邦政府出面大规模干预经济,强调不能靠立法和行政命令来解决危机,坚决避免“极权主义”。2影响(1)没能缓解经济危机。(2)一定程度上为罗斯福新政提供了借鉴。三、政府加强对经济的全面干预罗斯福新政至20世纪70年代

20、1措施(1)罗斯福新政:整顿财政金融;调整工、农业生产,实行以工代赈、社会救济等措施。(2)二战后至20世纪70年代从生产资料所有制、经济发展计划、政府开支等方面干预生产,干预国民收入再分配(福利国家)。2影响(1)使资本主义世界逐渐摆脱经济大危机的威胁,进入政府干预经济时代。(2)推动了战后20世纪五六十年代资本主义发展黄金时期的到来。(3)未能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四、政府干预与市场调节结合20世纪70年代后资本主义的调整1内容(1)20世纪晚期: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充分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如出售国企,减少财政支出、福利补贴)。(2)21世纪初,美国金融危机后,再次加强国家干预。

21、2影响(1)西方各国逐渐走出经济危机阴影,资本主义经济得以恢复发展,出现20世纪90年代的经济繁荣局面;缓和了阶级矛盾。(2)未能根除经济危机。五、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四种经济政策1重商主义:盛行于17、18世纪,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生活,禁止金银输出,增加金银输入,实行对外贸易垄断,通过提高关税税率及其他贸易限制来保护国内市场,反映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商业资产阶级的经济理论和政策体系。2自由主义:英国的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主张政府应减少对经济的干预,提倡自由经营、自由竞争、自由贸易,盛行于19世纪中后期,反映了工业革命后工业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3凯恩斯主义: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主张国家加强对经济的

22、全面干预,反对“自由放任”,又被称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反映了垄断时代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要求。4混合经济政策:20世纪7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出现“滞胀”现象,各国立即调整经济政策,适当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逐步发展出一种将政府与市场相结合的、国有制与私有制并存的“混合经济”。主题仿真模拟1(2019广东一模)1941年春,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威胁,美国总统罗斯福认为美国急需扩充兵力,有相当数量的青年前来应征,但陆军医疗队却以身体素质问题为理由,拒绝了近半数召集来的应征青年。这反映出()A美国军队拒绝介入战争 B医疗科技取得重大进展C分权制衡导致效率低下 D大萧条的后续影响深远D根据材料“1

23、941年春,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威胁相当数量的青年前来应征,但陆军医疗队却以身体素质问题为理由”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91933年经济危机对美国青年的身体素质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故选D项。2(2019桂林一模)罗斯福新政期间,政府给演员支付工资,让他们搞免费演出;也曾雇佣研究人员专门去研究曲别针的历史。这些做法()A实现了充分就业目标B推动了福利制度建设C体现了以工代赈思想 D证明了新政的可行性C由材料“政府给演员支付工资,让他们搞免费演出;也曾雇佣研究人员专门去研究曲别针的历史”可知政府出资鼓励人民参加各类工作,这体现了以工代赈的思想,故选C项;“实现了充分就业”不符合史实,故排除A项;罗

24、斯福新政时期加强社会救济而非社会福利,故排除B项;D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故排除。3(2019济宁一模)20世纪30年代,美国总统罗斯福企图把福利国家政策硬加在资本主义的基础上,以此来建立一个比以前更为公正的社会。为此,罗斯福新政时期某种程度上改变了美国固有的权力结构。美国“固有权力结构”改变的结果是()A国家成为经济发展的发动机 B政府的行政职能被严重削弱C“三权鼎立”格局得到强化 D总统成为经济政策的决定者A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经济“大萧条”背景之下,罗斯福通过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使美国经济逐渐走出困境,说明美国“固有权力结构”改变使得政府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动力,故选A项。4二战后,英国实

25、施国有化的程序各不相同,但大多数由政府新建立的公司来经营这些企业。如钢铁企业就全部由政府持股建的“大不列颠钢铁公司”接管,原有的股东得到政府特别发行的债券作为补偿。这反映出二战后英国()A遏制了经济危机的发生 B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得到局部调整C确立了公有制主导地位 D逐步改变了生产资料所有制性质B根据材料可知二战后英国通过国有化来干预经济,对生产关系进行局部调整,从而促进经济发展,故选B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出现经济“滞胀”危机,国有化等措施不可能遏制经济危机的发生,故排除A项;社会主义国家以公有制为主导,而英国是资本主义国家,故排除C项;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国有化等手段干预经济是对生产资料的局部调整,不能解决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并不会改变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故排除D项。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