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7 ,大小:20.16KB ,
资源ID:14575407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457540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标准菌株质量控制溯源程序.docx)为本站会员(b****1)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标准菌株质量控制溯源程序.docx

1、标准菌株质量控制溯源程序标准菌株质量控制溯源程序第0版 0 次修改第1 页共0页实施日期 :2006.11.081. 目的对微生物菌种进行严格管理和使用,为确保量值传递的溯源 性、稳定性、统一性、准确性和确保检验数据的可靠性,具有重要 作用。2.范围 适用于对检定用标准储备菌株和工作菌株的使用和控制,包 括菌种的申购、保存、传代、使用及销毁等3.职责采购人员负责菌种的申购、接收、分发。 微生物检验员负责菌种的确认、保存、传代、使用及销毁。4.活动4.1定义标准菌种 是指由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提供的冷冻干燥菌。 传代用菌种 是指用标准菌种制备的采用特定保存方法长期固定保存 的菌种,用于传代及制

2、备工作用菌种。工作用菌种 是指用标准菌种或传代用菌种接种至普通琼脂斜面培养后,作为日常工作使用的菌种菌种的代 是指将其接种至一新鲜培养基上或培养基内, 每萌发一次 即称为一代,从菌种保藏中心获得的冷冻干燥菌种为第 0 代。4.2申购 根据菌种使用情况提出申购需求向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购 买,购买时需询问与确定菌种的代数,以便传代时控制代数4.3接收 菌种到达实验室后,由检验人员接收菌种,检查其名称和 数量,以及每一支的完整性,同时将菌种的所有信息,填写在菌种 接收记录(附表 1)上,内容包括:名称、数量、编号(无编号者 按检定菌种的编号原则编号) 、代数、来源、接收日期、接收人等, 贴好标签并储

3、存于 2-8 ?C直到需要使用时。储存期最长不超过 5 年。4.4保存4.4.1工作用菌种的保存工作用菌种采用斜面低温保存法。 将菌种接种在适宜的固体斜面培养 基上,待菌生长充分以后,转移至 28冰箱中保存。此法仅用于 工作用菌种的短期保存, 并应随时检查其污染杂菌和变异等情况, 发 现异常情况,经应灭活处理后销毁。保存时间根据菌种种类而不同, 细菌: 1个月;酵母菌: 2 个月;霉菌及芽胞: 3 个月。4.4.2传代用菌种的保存 采用甘油冷冻管保藏法、液体石蜡保存法和定期移植法。4.4.2.1甘油冷冻管保藏法用无菌接种环轻轻刮取经冷冻复溶增菌后并接种至平板或琼脂斜面的菌苔,并通过接种环与试管

4、壁之间的轻轻摩擦而使细菌充分扩散到 预先装入试管中的无菌纯化水中,调整菌液浓度,使其等同于 10 号比浊管,向已制备好的菌悬液中加入等体积的无菌甘油(浓度 20%), 即为 10%甘油菌悬液,轻轻振摇,使内容物充分混合,分装于无菌小 试管,在 -20 冷冻条件下保存。此甘油冷冻管为第 2 代( G2),保存 期限为 5 年。使用时,取出一支放至室温,转种增菌培养或接种至琼 脂斜面复苏, 挑取纯菌落传代或工作用。 此种方法主要适用于需氧细 菌和酵母菌的保藏(如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副伤寒沙 门氏菌)。4.4.2.2液体石蜡保存法无菌液体石蜡的制备: 选用优质化学纯液体石蜡, 将液体石蜡

5、分装加 塞,用牛皮纸包好,在 121灭菌 30分钟,置 40恒温箱中蒸发水分, 经无菌检查后备用。4.4.2.2.1液体石蜡管的制备:将菌种穿刺接种于半固体高层培养 基中,在适宜条件下培养结束后, 在层流台下用无菌吸管吸取上述无 菌液体石蜡至培养好的菌种管内,并使石蜡高出菌种表面约 1cm 使 菌体与空气隔绝,并将试管直立,置于 -20 冷冻冰箱中保存。此法 主要适用于霉菌、厌氧菌、放线菌、芽孢杆菌的保存(如枯草芽孢杆 菌、白色念珠菌、黑曲霉菌等) 。4.4.2.2.2各菌种的保存方法、条件及期限,见传代用菌种保存方 法、保存温度、保存期限 (附件 1)。4.4.3 定期移植法从标准菌株接种于

6、适宜的培养基中,最适条件下培养,待生长充 分后,用接种针从原菌种斜面上挑取少量菌体, 从柱状培养基中心自 上而下刺入,直到接近管底(勿穿到管底) ,然后沿原穿刺途径慢慢 抽出接种针。该菌种于 2 8保存。斜面菌种应保藏相继三代培养 物以便对照,防止因意外和污染造成损失4.5标准菌种的复苏、确认、传代4.5.1.1标准菌种的复苏4.5.1.1.1把冻干菌种管、灭菌毛细滴管( 1ml)、双碟、镊子、营 养肉汤培养基 (或其它适宜培养基) 数支,移入接种室或超净工作台。4.5.1.1.2将冻干菌种管外壁用碘酒擦洗消毒,稍干,用 75%乙醇 棉擦净,放在灭菌双碟内,待干。点燃酒精灯,将标准菌种管的封口

7、 一端在火焰上,烧灼红热, 用灭菌毛细滴管吸取营养肉汤培养基(或 其它适宜的培养基),滴在灼热的菌种管封口一端,使骤冷而炸裂。4.5.1.1.3取灭菌镊子,在火焰旁,将炸裂的管口打开,放入灭菌 双碟内,另取 1 支灭菌毛细滴管,在火焰旁吸取营养肉汤培养基(或 其它适宜的培养基)少许, 加至菌种管底部,将冻干菌块搅动促使溶 解,随即吸出管内菌液,接种至营养肉汤培养基(或其它适宜的培养 基)内,并根据不同菌种类型而将其培养于相宜的温度下 2472 小 时(细菌需要 2448 的培养物,酵母菌需要 72 小时的培养物,形 成孢子的微生物则宜保藏孢子,放线菌和丝状真菌则应培养 7 10天)。最后将毛细

8、滴管及菌种管经高温灭菌( 121,45 分钟)。4.5.1.1.4取出培养物,仔细观察液体培养基是否浑浊,浑浊说明 菌种复活生长,若不浑浊,在将其作为无活菌生长的培养物丢弃以前, 细菌应至少培养 1 周以上,真菌和酵母菌至少应培养 2周以上,并在 丢弃之前应高温灭活处理( 121,45 分钟)。4.5.1.2标准菌种的确认4.5.1.2.1用无菌接种环取上述培养物接种到营养琼脂培养基(细 菌)或孟加拉红培养基(真菌和酵母菌)平板上,或相应的宜于该菌 生长的鉴别培养基平板上, 然后在 3035下培养 3 天(细菌);23 28下培养 5 天(真菌和酵母菌) 。培养后,首先观察其是否具有典 型的菌

9、落形态, 然后挑取生长旺盛的单一的纯菌落, 划线于平皿培养 基,每种菌划 4 个平皿,以便收集较多的生长旺盛的典型单菌落,进 行保存和鉴定。鉴定时作革兰氏染色、镜检,观察其染色特性及形态 特征。最后再做生化实验以进一步鉴定该菌种。 若在该平板上发现有 其它菌落生长, 则说明操作有污染或菌种不纯, 应将此被污染了的培 养物灭活处理, 并寻找原因。 应根据其原因采取措施重新分离挑选纯 菌落。4.5.1.2.2菌种的确认结果,记录在 检定菌种鉴定记录 上。4.5.1.2.3各检定菌种的复活、划线用培养基、培养条件, 见菌 种复活、划线用培养基、培养条件 (附件 2)。4.5.1.3标准菌种的传代4.

10、5.1.3.1按菌种说明书要求复溶菌粉,转种于适宜的增菌培养基 内,称第 1 代( W1),复壮后转接至平板上,并在适当温度下培养适 当时间,分离单个纯种菌落,此为第 2 代( W)。4.5.1.3.2菌种确认后,挑取平板上纯菌落制成浓菌悬液用于制备 甘油冷冻管,作为保存菌种( W2 ),也称传代用菌种,同时挑取纯菌 落转接斜面菌种数支,作为工作用菌种,此为第 3 代(G3)。4.5.1.3.3将第 2 代(W2)菌种管冷冻保存,将工作用菌( G3)于适 当温度下培养适当时间后用于日常检验。4.5.1.3.4取一支冷冻保存的第 2 代( W2)菌种转种于平板和斜面 培养基上,平板上的菌种制成冷

11、冻保存管第 3 代( W3);斜面培养基 的菌种经适当温度下培养适当时间后用作工作用菌种, 此仍为第 3 代 (W3)。4.5.1.3.5将第 3 代菌种( W3)冷冻或低温保存,将生长、转种后 的第 2 代( W2)菌种经高温灭活处理后丢弃。4.5.1.3.6按上述规程操作,直至 W4 转为 G5为止,需重新开启冷冻 干燥菌种,重复上述规程操作,保存和使用菌种。4.5.1.3.7当工作用菌种代数小于 5 时,在规定保存期限内,可直 接用上一代工作用菌种转接下一代工作用菌种。4.5.2传代用菌种的传代 当无标准用菌种时,可菌种作为传代用菌种,不需经过复溶增菌,但 应划线接种确认。将购回无异常的

12、传代用菌种(一般为第 3 代),根 据日常检验工作的需要量, 挑取纯菌落转接斜面菌种数支, 作为工作 用菌种(为第 4 代) ,同时,结合菌种的代数和最长保存期限,挑取纯 菌落制成浓菌悬液按 “4.4.2 ”的方法制备甘油冷冻管或液体石蜡管 数支,作为传代用菌种(仍为第 3 代)。4.5.3工作用菌种的传代当工作用菌种代数小于 5 时,可直接用上一代工作用菌种转接下一代 工作用菌种。取在冰箱 2 8保存的工作用菌种用普通琼脂斜面传 代,并将新传代的培养物替代原有的菌种,作为工作用菌种。也可取 用“甘油冷冻管保藏法或液体石蜡覆盖保藏法”保存的菌种,进行复 苏,直接作为工作用菌种。细菌每 1个月传

13、代一次;酵母菌每 2 个月 传代一次;霉菌及芽胞每 3个月传代一次。当超过 5 代,须用传代用 菌种传代。4.5.4传代时注意无菌操作,使菌株不死亡,不污染、不丢失。同 时实验人员也要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进行自我保护, 如工作时必须穿 工作服,佩带无菌手套,实验完成以后消毒实验进行的区域、实验仪 器和器具。如发生意外,如菌种泄漏或人员受伤,微生物检验人员应 立即向质量管理人报告以便及时进行处理。4.5.5传代后,按检定菌种的编号原则编号,并在每一支菌种管上 贴上标签,标签内容包括:名称、编号、代数、传代日期、操作人、 有效期。文件管理人统一保管。 同时及时填写 菌种传代、 分离记录 (附表 2)

14、。4.6. 检定菌种的编号 采用字母加数字表示:英文缩写字母代次传代日期顺序号 菌种的英文缩写字母:大肠埃希菌( E.c )、金黄色葡萄球菌( S.a)、 枯草芽孢杆菌( B.s )、白色念珠菌( C.a )、黑曲霉菌( A.n)、乙型副 伤寒沙门菌( S.p )代数用一位带有下标数字的字母表示:传代用菌 种用 W表示;工作用菌种用 G表示;如 W3表示传代用菌种第 3 代;G3 表示工作用菌种第 3 代。传代日期用 6 位数字表示: 年份取最后两位 数,月、日分别用两位数。如 2014年 1 月 12日传代的第一支大肠埃 希菌作为传代用菌种的编号为: E.c-W3-120112-01 。4.

15、7. 检定菌种的保管4.7.1检定菌种设专人加双锁保管,并对所保存的菌种建立 检定 菌种保存、领用登记台账 (附表 3)。4.7.2检定菌种的定期检查与鉴定在菌种的保存期间, 应每天检查保存菌种冰箱的温度、 菌种管的塞子 是否松动或生霉,并及时填写 检定菌种观察记录 (附表 4),如有 异常应及时处理。 菌种在保存期内均应根据菌种的特性 (工作用菌种 每转种两代一次、传代用菌种每三个月一次)检查其菌落性状、革兰 染色、显微镜下菌体形态及生化特性等项目, 若发现与原菌种变异较 大,应重新分离、纯化、鉴定、再加以保存,并做好 检定菌种鉴定 记录(附表 5)。4.7.3所保管的菌种,不能随意转让其他

16、单位和个人,需要时应有 单位证明和批准手续方可供应。4.8 检定菌种的领用与使用4.8.1微生物学检验人员根据检验需要,使用工作用菌种或传代用 菌种,同时填写 检定菌种领用登记台账 相关内容。4.8.2微生物学检验人员使用工作用菌种或传代用菌种,用于日常 检验或验证试验,使用后及时填写 检定菌种使用登记台账 (附表6),以便追踪菌种使用历史。4.9 检定菌种(废弃)的销毁4.9.1下列情况的菌种或培养物或被污染的器具等, 必须采用 121、45 分钟湿热灭活处理:新一代菌种制备成功后的上一代菌种;使用 完后的菌种和带有标准菌种的器具和培养物; 超过有效期的菌种; 凡 被污染、变异、可疑等异常情况菌种;其他应废弃的菌种。4.9.2废弃菌种的销毁,由微生物学检验员进行灭活处理,并有其 他人在场监督,并填写 废弃菌种(物品)销毁处理记录 (附表 7)。 3记录归档本标准涉及的记录由质量管理部保存,保存期 5 年。5. 相关文件5.1相关文件5.2记录附件 1:传代用菌种保存方法、保存温度、保存期限附件 2:菌种复活、划线用培养基、培养条件附表 1:检定菌接收记录附表 2:检定菌种传代、分离记录附表 3:检定菌种保存、领用登记台账附表 4:检定菌种观察记录附表 5:检定菌种鉴定记录附表 6:检定菌种使用登记台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