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36 ,大小:38.18KB ,
资源ID:14624683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462468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高中历史必修一经济经济史知识清单.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高中历史必修一经济经济史知识清单.docx

1、高中历史必修一经济经济史知识清单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经济史)知识清单 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一节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1、“神农”的传说“神农”传说(1) 中国是世界上农业发祥地之一,是世界上最早培植粟和水稻的国家之一。(2) 创制了原始农具耒耜,教导民众耕种。(3) 进行农作物种植的成功实践。农耕的作用(1) 牛耕作为最基本的经济形式支撑着中国古代的社会生产和生活。(2) 中国古代的重大文明成就,都是在农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取得的。2、从“刀耕火种”到“以牛田”-中国古代的耕作方式“刀耕火种”原始农耕。西汉时南方仍然采用。“鉄梨牛耕”春秋战国农业发达地区已采用牛耕技术和铁制工具

2、汉代牛耕普及铁农具有曲柄锄和大镰。东汉出现轻便的一牛挽犁。唐代出现结构更完备的曲辕梨评价(1) 积极:农耕技术的改进促使农产品亩产量的提高,推动了中国农业经济的发展。(2) 局限:中国传统农业长期以来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农耕技术难以实现进一步的革命性的发展。3、贫者无立锥之地-中国古代的土地问题古代的土地制度(1) 商周实行井田制,名义上国家公有,实际归国王所有。(2) 战国时,商鞅变法废除井田制,确立了土地私有制。(3) 北魏至唐前期,曾推行均田制,国家授田给农民,农民承担赋役,后遭破坏被废除。土地兼并原因(1) 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存在,土地可以买卖。(2) 贵族、官僚及豪强霸占良田。表现(

3、1) 地主占有大量土地,通过地租的方式剥削农民。(2) 土地高度集中,“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是普遍现象。影响(1) 地权和劳动者的分离,导致农耕生产秩序严重破坏。(2) 使无数小农破产,阶级矛盾激化,导致农民暴动,社会动弹不安。对策地主政治家力图改革田制,但未成功。农民提出“平均”口号。4、沉重的赋税和力役赋税原因国家剥削农业生产者,为政府的财政支出提供物质保障。表现各朝征税的比率和数额有所不同。主要形式是田亩税和人头税。此外还有很多杂税及各种附加税和临时性的征收。力役(1) 公共工程:水利、交通、国防、城市建设工程等。(2) 奢侈工程:宫室、陵墓工程等影响(1)积极:为古代帝王的富

4、强与繁荣奠定了基础;使许多大型土木工程得以成功营造(2)消极:沉重的赋税和徭役导致正常的经济生活秩序遭到严重破坏,引发社会动乱,往往成为王朝覆灭和社会经济文化凋残的直接原因。5、大禹和他的继承人-中国古代水利的发展原因中国农民长期受到“旱”与“涝”的双重威胁;水利是中国传统农业发展的命脉。成就水利工程(1)远古:大禹平息洪水危害,还发展以灌溉为主的水利建设;(2)战国:李冰主持的都江堰(是蜀地“天府之国”富庶之源)和郑国主持的郑国渠;(3)汉代:关中农民创造“井渠”,东汉王景治理黄河等。灌溉工具隋唐五代时-立井水车(北方),筒车(长江流域)宋代-翻车。 明清-风力水车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主要特点

5、:(1)在原始社会经历了“刀耕火种”的落后耕作方式;(2)中国古代传统农耕方式是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3)赋税和徭役繁重,压制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从而阻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4)土地高度集中,阶级矛盾激化,民众暴动不断;(5)历代水利新修防御自然灾害,推动经济的不断发展。第二节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1、家庭手工业和田庄手工业家庭手工业(1)经营方式:小农业和小手工业紧密结合的“男耕女织”的经济形式。(2)产品特点:大部分自己消费,少部分进入市场。田庄手工业(1)种类:酿造加工、纺织手工业、农具和兵器修造等(2)性质:依附于农业,是自然经济活动中的重要内容2、“工官”和“匠户”工官职责主办皇家工

6、场,专门负责制造官府专用和皇帝私用的物品。特点(1)“工官”工场的制作工艺水平,代表当时手工业的最高技术水平;(2)生产规模较大(3)行业之间相互隔绝,新技术难以推广,技术工艺的传承是封闭的,从而导致失传。匠户含义中国古代专门从事手工业生产的专业人户。发展(1)唐代有工匠在官营手工业作坊内定期服役。(2)宋代匠户被官府强制方式服役。(3)元代以后被编入专门的户籍,由专门机构管理,不得脱籍改业,必须世代相袭,承担指定的工役。(注:匠户没有人身自由)3、纺织业的发展(1)新石器时代:纺织技术已经萌芽,最初的原料是麻和葛。(2)商代:有负责指导桑蚕生产的专职官员,“妇功”成为“国有六职”之一。(3)

7、汉代:纺织技术高超,通过丝绸之路远销亚、非、欧许多国家,中国被称为“丝国”。(4)唐代中后期:官营纺织业有相当大的规模,私营纺织作坊兴起。(5)宋代:棉花种植及棉纺织技术推广到闽粤等地,丝织技术有新的提高(6)元代:棉纺织专家黄道婆推动棉纺织技术的发展,棉布成为当时民众的主要衣料(7)明代:手工工场和雇佣劳动关系出现,标志着资本主义萌芽产生。(机户出资,机工出力)4、先进的冶金技术青铜铸造(1)新石器时代,出土小件铜器,只是生活工具,不是生产工具。(2)商代出土分布广泛,生产规模大-四羊方尊、司母戊鼎(3)西周青铜器大多作为礼制的象征,代表权力和秩序。冶铁(1)春秋晚期,中国出现最早的人工冶铁

8、,战国的炼钢和淬火工艺有所发展。(2)汉武帝推行铁业官营制,冶铁燃料-煤,(3)东汉杜诗发明水力鼓风装置-水排(4)南北朝,出现技术更先进的灌钢法三“工官”制度1、概念:从汉武帝时代起,煮盐、冶铁、铸钱、炼铜等最有利可图的行业,都收归官办,由政府垄断。2、特点:特殊行业的垄断性:最有利可图的行业,都收归官办,由政府垄断。服务对象的特殊性:皇家工场专门负责制造官家专用和皇帝私用的物品,除皇帝特别赏赐外,平民不得使用。不计成本和奢侈性:其经营对民间市场没有影响,对朝廷财政是一大支出。技术工艺的高超性:“工官”的制作水平,代表了当时手工业技术水平的顶峰。各种行业的封闭性:水准较高的手工业技术局限于为

9、帝王贵族服务,技术发明和革新不能服务于社会。行业之间相互隔绝,新技术难以推广。技术工艺的传承也是封闭性的,往往导致失传。劳动者缺少积极性:工匠被编入专门的户籍,称为“匠户”,其职业由子孙世代继承,不得脱籍改业,匠户没有人身自由,他们的劳动创造性也受到严重束缚。3、评价:(1)利:制作水平,代表了当时手工业技术水平的顶峰(2)弊:加重了政府的财政支出,使新的生产技术难以推广,匠户的劳动创造性受到严重束缚5陶瓷业的成就(1)早期瓷器-釉陶(原始青瓷)。从商代至东汉晚期是陶发展到瓷的过渡阶段。(2)唐代:唐三彩,越窑青瓷和邢窑白瓷最盛名,唐晚期首创釉下彩绘。(3)唐宋以来的名窑:河北定窑、河南钧窑、

10、江西景德镇窑(瓷都)、浙江龙泉窑、陕西耀州窑。(4)清代康熙年间粉彩瓷器工艺发明并推进了生产技术的提高,雍正时期达到登峰造极的水平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征:(1)生产部门不断增加,劳动分工越来越细;(2)技术不断进步;(3)生产规模扩大与工场手工业出现;(4)经济重心南移与手工业的相应变化;(5) 农业与手工业的发展紧密结合,手工业的发展受农业的制约;(6)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保存。第三节 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1、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中国古代商业发展概况先秦远古时代已经出现早期的商业交换;商代有了初步发展;西周货币需求数量增加,流通骨币和铜币;春秋战国时出现富足的巨商和繁

11、荣的商业中心。汉代史书中有“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的记载,商人成为社交活动中最活跃的人群之一。唐代(1)水路:商船中有所谓“愈大娘航船”,以规模宏大著称;(2)陆路:商运发达出现商运的辅助性经营场所:客舍、邸店、车坊等。宋元海外商运发展迅速,商品远销到东亚、南亚、西亚及东欧、非洲,海外贸易税成为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明清(1)在京城、省城和大商埠出现会馆。(2)出现按地域集成的商帮-晋商和徽商。2、“市”的发展秦汉秦代:管理“市”的法律规定,商品买卖必须有明码标价。汉代:“市”有专门的管理机构南北朝形成民间集市-“草市”,政府设立“草市尉”进行管理。唐代“草市”作用显著,逐渐

12、成为集中的地方商业中心。“夜市”比较繁荣。宋代突破限制“市”突破原先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吏的直接监管。发展表现城郊和乡村也出现了“市”;“草市”已有较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3、商业都会的崛起兴起战国时,有的城市已经出现称作“市井”的商业区发展汉代商业集中的都市形成“车如流水,马如游龙”的繁荣景象王莽执政时期(1)在长安和“五都”设置管理市场的官员,称为“五均司市师”。(2)以繁荣的“市”为重要标志的全国性的商业中心已经形成。唐代长安的市已由定时而聚的古老形式,发展为店铺林立的常设商业区。除长安和洛阳的商业最为繁荣外,扬州也曾“雄富冠天下”。繁荣宋代都市商业繁荣。汴京商市有夜市、晓

13、市,还有定时一聚的庙会集市。清代名镇吴江县的盛泽镇,河口镇、佛山镇、景德镇、珠仙镇等。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特点(1)起源早并且不断发展;(2)经历了自由发展和长期受压制两大阶段;(3)商业水平不断提高,为商业发展提供了很多机遇;(4)外贸是重要组成部分;(5)没有发展成近代真正的新经济因素-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第四节 中国古代的经济政策1、重农抑商-中国历代王朝基本的经济政策含义强调要发展农耕,限制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原因(1)古代生产力不发达,农业是各国统治的主要经济基础;(2)商业的不稳定性和商人流动性大不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3)中国两千多年占统治地位的自然经济是决定因素。目的维护专制主义国

14、家政权的经济基础;保障国家的安全,维护政治的稳定,巩固君主的地位。发端商鞅变法明确规定了重农抑商的原则;吕氏春秋提出了后世长期遵循的重农原则。形成汉武帝推行打击富商大贾、发展国营商业的政策,以强化国家对经济的控制。影响使社会经济活力受到压抑,而新的经济因素和生产方式的萌芽,也长期得不到正常发育。2、工商业的管理体现(1)秦王朝统一度量衡、货币,对经济生活进行相当全面和具体的控制;(2)汉武帝时代开始实行盐铁官营制度;(3)直到唐代,市的设立和废止都决定于朝廷的命令。影响历代王朝对工商业始终执行严格的管理制度,抑制了新的经济因素和生产方式的出现和生长。正是在明清时期抑商政策的压力下,资本主义萌芽

15、发展缓慢。3、“海禁”政策含义明清时期禁止中国人赴海外经商和限制外国人到中国进行贸易是政策。表现(1)明朝在对外贸易方面,注重建立和维护一种“朝贡”贸易体制。(2)清顺治年间颁布“禁海令”和“迁海令”影响“海禁”政策对遏制抗清势力、完成国家统一和巩固海防起到了一定作用。“海禁”政策扼杀了对外贸易推动经济进步的可能性,也使中国社会在19世纪以极端保守和封闭的面貌走向近代化的世界。“海禁”政策限制了正常海外贸易的发展,阻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资本积累和科技进步,使沿海地区的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无法成长。同时隔绝中国与世界的联系,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4、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萌芽时间-明朝中后

16、期。地区-江南、苏州、杭州。行业-丝织业标志“机户出资、机工出力”条件及原因在农业和手工业发展基础上的商品经济的发展。古代中国经济进步特别是商品生产的发展,使得新的生产关系的萌芽在明清时期开始出现途径(1)一些机户购买织机开设机房,雇佣工人进行商品生产;(2)一些商人利用雄厚的资金,插手生产领域,将其商业资本转化为工业资本。缓慢的原因腐朽的封建制度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是成长,其具体表现:(1)重农抑商政策强化了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使之迟迟难以瓦解;(2)地主和商人将资金投入土地,影响手工业的扩大再生产;(3)对商品征收重税,限制了商业的发展;(4)明清时期压抑工商业以及闭关锁国政

17、策是主要原因。中国古代经济政策的特征1、历朝大都执行重农抑商政策。2、对经济生活的控制非常全面、具体、严密。3、实行禁奢侈的政策。4、实行区域经济管理政策。 专题二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第一节 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 1、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背景封建的自给自足为特征的自然经济在中国占统治地位。原因资本主义入侵是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最直接也是最主要的原因。标志中国手工手工棉纺织业的衰败。表现(1) 加速自然经济的解体。(农村家庭手工业被破坏,城市手工业遭到打击)。(2) 商业经济迅速发展。(中国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有了一定的发展,同时一部分农产品的生产开始受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影响。中

18、国的商业和金融业也发生了变化,买办和买办化的商人开始出现,贸易中心由广州转移到上海)。影响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尤其是自然经济的破坏,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和商品市场,促进了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自然经济解体的原因(1)资本主义入侵是自然经济解体的最直接也是最主要的原因;(2)国内市场的不断扩大是自然经济解体的前提条件。2、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资本主义产生)原因外国资本主义入侵,使中国自然经济逐渐解体;外商企业刺激;洋务运动诱导;资本主义萌芽;分布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上海、广东、天津等沿海地区。途径洋务派创办一批近代军事和民用企业,促进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和发展;一部分小地主、官僚、买办

19、、商人、华侨等投资于近代工矿企业;原来的部分手工工场开始采用机器生产,转变为近代工矿企业厂。代表企业1866年,方举赞、孙英德在上海虹口创办的发昌机器厂;1873年,陈启源在南海创办的继昌隆缫丝厂。近代民族工业首先在沿海地区出现的原因(1)沿海地区的商品经济发达,基础好;(2)鸦片战争后,沿海地区最早遭受外国资本主义侵略,自然经济遭到破坏,大量农民和手工业者破产,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市场;(3)洋务派兴办企业和外商企业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4沿海地区交通便利。3、近代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原因(1)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向中国大量输出资本,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的自然经济,扩大了帝国主义在中国

20、是商品销售和劳动力市场,为民族工业的发展创造了客观条件(2)清政府为挽救民族危机,暂时放松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史实许多人纷纷呼吁“设厂救国”、“实业救国”,以挽救民族危机,张謇于18899年在南通创办大声纱厂等。意义民族工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虽然很小,但有着重要意义,它的产生和发展给中国社会经济带来了一股新气息。第二节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1、民国初期的兴办实业潮(1912-1919)原因内因(1)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专制统治,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扫清了一些障碍;(2)中华民国的建立提高了民族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3)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发展实业的法令;(4)1915年因

21、反对“二十一条”而掀起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外因一战期间,帝国主义国家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使民族工业得到了一次发展的机会,出现了一个短暂的春天。史实概况(1)各种发展实业的团体纷纷涌现;(2)新建厂矿和新增资本的速度和规模空前。具体部门(1)纺织业是当时最大的新式工业。天津、青岛、武汉成为新的纺织中心;(2)面粉业是当时中国第二大工业,除扩大内销外,还大量出口;(3)火柴、造纸、榨油等轻工业有了显著发展;(4)重工业有一定的增长。特点(1)近代民族工业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2)民族工业的发展主要是轻工业方面,重工业的基础极为薄弱,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3)在一些主要工业部门,

22、外国资本仍然超过民族资本;(4)传统经济形式仍占绝对优势。结果一战结束不久,帝国主义列强卷土重来,加紧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刚刚有所发展的民族工业很快萧条下去2、国民党统治前期民族工业的短暂发展(1927-1936)民族工业的短暂发展原因(1)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采取一系列促进经济发展是政策和措施;(2)广大群众抵制洋货、提倡国货运动也为民族工业的发展创造了机遇。表现(1)随着民族工业的发展,中国国民生产总值逐年增加;(2)1935年后,工业各行业普遍出现了较好的发展局面;(3)曲折:在帝国主义的压迫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下,民族工业的发展曲折而又艰难。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目的-巩固统治。

23、措施-鼓励发展工商业、农业和交通运输业。币制改革目的防止白银外流内容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发行的钞票为法币;白银国有;影响对防止白银外流,稳定金融市场,促进物价回升,刺激生产复苏起到了一定作用。官僚基本的膨胀地位在全国产业资本中占24.8过程凭借国家政权巧取豪夺,迅速聚敛起巨额财富四大银行成为官僚资本聚敛财富的重要工具。影响使得民族工商业的进一步发展受到了一定限制3、国民党统治后期民族工业发展的困境(1937-1949)原因主观(1)国民政府的恶性通货膨胀政策,使民族工业遭到致命的打击;(2)官僚资本的压迫;(3)繁重的苛捐杂税。(4)蒋介石出卖国家主权。客观日本全面侵华中国民族企业遭受

24、空前野蛮的洗劫和破坏;美国对中国的经济侵略(重要原因之一)结果工商企业大量倒闭破产,民族工业陷入绝境。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1、不利因素:先天不足;诞生和发展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束缚,这是阻碍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后天畸形;(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大部分是轻工业)战争和革命不断,政局长期动荡。2、有利因素:西方列强的侵略,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由于时代潮流的冲击和巩固统治的需要,清末至民国政府鼓励兴办实业;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实业家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第三节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历史命运在夹缝中求生存外国资本主义的压迫限制机器进口;摄取特权,

25、倾销商品掠夺原料;侵华战争摧残;不平等条约的签订。本国封建势力的严重束缚甲午战争以前封建政府不正式承认,严重束缚阻碍;苛捐杂税勒索。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大举内债,滥发纸币;官僚直接投资、加入官股或收买、敲诈甚至没收。在斗争中求发展斗争原因民族工业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主要事实抵制日货,购买国货;投身反帝爱国运动;要求提高政治地位,发展实业。结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对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势力存在着一定的依赖关系,斗争具有妥协性,注定了民族资产阶级不能领到中国革命取得胜利。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经济上:是一种新的经济因素,有利于社会进步;政治上:为民族资本主义登上政治舞

26、台奠定了物质和阶级基础;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到来和中共的建立准备了阶级条件。思想上:不断冲击和动摇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为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社会条件;从发展趋势上看: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 ,没有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地区分布不合理,在一定程度上依赖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势力和官僚资本主义,难以独立完成 。总之,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和妥协,走资本主义道路是行不通的。 专题三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第一节 社会主要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建立条件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进行了土改和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在

27、没收官僚资本的基础上建立国营经济;引导农民走集体化道路(即互助合作运动)过度时期总路线制定1953年,中共中央制定内容一化三改造(一化: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三改造: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措施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既发展生产力与变革生产关系并举)第一个五年计划基本任务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工业成就1 到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 2 飞机、汽车、重型机器制造等重要工业部门建立起来 3 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第一机床厂等建成投产。意义新中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

28、面貌,为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三大改造时间1953年-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措施农业:广大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道路;手工业:手工业者参加手工业生产合作社资本主义工商业:掀起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赎买政策)。实质使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评价意义: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建立起来局限:改造后期,存在要求过急,改变过快、形式过于简单划一等缺点。二曲折发展的十年(1956-1966)论十大关系发表1956年4月,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发表。内容重工业与轻工业、农业,沿海工业与内地工业,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等十大

29、关系。意义提出开辟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重大问题。中共八大召开1956年9月在北京召开背景正确分析了国内形式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形式: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取得决定性的胜利,即三大改造的完成;主要矛盾:即阶级矛盾已基本解决。内容(1)国内主要矛盾:人民对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2)主要任务:集中力量把中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意义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方面取得的初步成果。探索中的失误原因(1)人们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重大问题,在理论和思想上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