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6 ,大小:118KB ,
资源ID:14631745      下载积分:8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463174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大纲.doc)为本站会员(b****)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大纲.doc

1、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编码:07230002 课程性质:公共必修课学 时:32 学 分:2开课单位:思想政治理论教研部 适用专业:本科所有专业先修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二、课程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是为本科各专业大学生开设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国家高等学校的必修的公共基础课,而不是历史系本科生的专业课。本课程的目的是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较好地掌握中国近现代史的基础知识,把握中国近现代史的基本线索及发展规律;帮助学生了解国史国情;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培养其正确分析历史事件、评论历史人物的能力,同时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怎样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怎样

2、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从而增强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走社会主义的道路的信念;了解中国共产党人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取得的其理论成果,增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觉性。三、课程教学基本要求(1)通过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课的教学,帮助学生了解外国帝国主义入侵中国及与中国封建势力相结合给中华民族带来的深重苦难,从而充分地认识到中国革命的必要性、正义性和进步性,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和民族意识,以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2)帮助学生了解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包括先进分子和普通大众)为救亡图存而进行艰苦探索、顽强奋斗的历程及其经验教训,充分认识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中国

3、共产党、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社会主义,进一步增强拥护党的领导和接受马克思主义指导的自觉性。(3)帮助学生联系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国内外的环境,深刻了解中国人民走上以共产党为领导力量的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体会到中国选择社会主义的必要性和正确性,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4)通过纲要课的教学,开展有关历史进程和历史人物的分析,从而帮助学生提高运用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四、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章 节教学内容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讲授实验上机习题讨论小计上编综述风云变幻的八十年22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22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22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2

4、114中编综述翻天覆地的三十年22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22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22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44第七章为新中国而奋斗112下编综述第八章辉煌的历史征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22第九章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22第十章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224考 核22合 计271432五、课程教学基本内容 上编综述 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教学内容: 1、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 2、外国资本主义入侵与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 3、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 重 点:鸦片战争作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给中国由古代社会向近代社会转折所带来的深刻影响;中国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

5、的基本内涵和特征。难 点: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及其关系,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关系。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教学内容: 1、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2、抵御外国武装侵略 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3、反侵略战争的失败与民族意识的觉醒 重 点: 1、了解1840年至1919年间外国资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历史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2、了解近代中国人民反侵略战争的历程,总结其失败原因和经验教训;认识近代中国人民民族觉醒的伟大历史意义。难 点: 1、深切认识外国资本帝国主义侵略与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关系。 2、如何驳斥“侵略有功、殖民有利”的错误观点?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教学内容: 1、农民群

6、众斗争风暴的起落 2、洋务运动的兴衰 3、维新运动的兴起和夭折 重 点: 1、太平天国农民战争、洋务运动和戊戌维新运动的基本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2、分析总结太平天国农民战争、洋务运动和戊戌维新运动的失败原因和经验教训。难 点: 1、正确认识太平天国、洋务运动和戊戌维新运动的失败原因。 2、如何评价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 3、为什么说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教学内容:1、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 2、辛亥革命与建立民国 3、辛亥革命的失败 重 点: 1、了解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充分认识革命是历史的必然选择 。 2、了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方案的

7、基本内容、意义与局限。 3、了解辛亥革命失败的历史原因和教训。 难 点: 1、为什么说辛亥革命是历史的必然选择 ? 2、如何认识近代中国的革命与改良? 中编综述 翻天覆地的三十年 教学内容:1、中国所处的时代和国际环境 2、“三座大山”的重压 3、两个中国之命运 重 点:1、从五四运动至新中国成立的三十年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的性质。2、中国共产党制定的人民共和国建国方案的背景、内容与特点。难 点:1、国际环境的变化及其对中国革命道路的影响。 2、历史选择中国共产党制定的人民共和国方案的原因。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教学内容:1、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2、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与中国共产党诞生 3

8、、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重 点:1、五四运动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2、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和意义。3、中国共产党与国民革命。难 点: 1、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对马克思主义的选择。 2、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的基础与方式。3、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教学内容:1、对革命新道路的艰苦探索 2、中国革命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重 点: 1、国民革命失败后,国民党建立的南京国民政府的性质。 2、中国革命战略重心从城市转向农村的曲折过程及其原因。 3、“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形成以及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开辟。 4、三次“左”倾机会主义错误的原因。难 点: 1、 对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正确理解。第六章 中华

9、民族的抗日战争 教学内容:1、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2、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性抗战 3、国民党与抗日的正面战场 4、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5、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原因和意义重 点: 1、日本帝国主义从九一八事变到卢沟桥事变逐步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过程及其影响。 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作用与意义。 3、国民党正面战场的作为。 4、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的中流砥柱 。难 点:1、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2、客观公正评价国民党的抗战。 3、不能忘却的历史:正确对待日本侵华罪行。 4、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的巨大贡献 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 教学内容:1、从争取和平民

10、主到进行自卫战争 2、国民党政府处在全民的包围中 3、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合作 4、创建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 重 点: 1、了解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方针及其斗争,从而认识第二次国共合作破裂的真正原因和全面内战爆发的历史责任。 2、了解蒋介石国民党政权在美帝国主义支持下假和平真内战,假民主真专制的本质及其活动,从而认清国民党政权败亡的真正原因。 3、了解中国共产党粉碎国民党的军事进攻,以及在全面内战中彻底击败国民党反动军队的历史进程,了解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开展的土地改革及其领导的国民党统治区的人民民主运动,从而认识中国共产党不断取得胜利的原因。 4、了解各民主党派的历史及其

11、政治主张,从而认识第三条道路所主张的“中间路线”在当时的中国走不通,其历史命运必然要转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立场上来的原因。 难 点: 1、国民党政权覆亡的历史必然性。 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共和国是中国人民正确的历史性选择,社会主义新中国是一种历史的必然。 下编综述 辉煌的历史征程 教学内容: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新中国发展的两个历史时期及其相互关系 3、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重 点: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 2、了解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为完成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并进而把中国社会由新民主主义带到社会主义所经历的严峻考验和作

12、出的艰苦努力,懂得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中国近代以来历史发展的必然,是中国历史上深刻的社会变革。 3、新中国成立五十多年以来所取得巨大历史性成就。难 点: 1、深刻认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宣告了中国人民当家作主新时代的到来,开辟了历史的新纪元。 2、把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历史进程,正确认识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所走过的艰辛历程。 3、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所取得建设社会主义的巨大历史性成就,认识到这些成就的取得,是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共同奋斗的结果。第八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教学内容:1、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开

13、始 2、社会主义道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3、有中国特点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的道路 重 点: 1、了解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特征,认识中国社会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2、了解我国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历程和经验,认识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和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性意义。 难 点: 1、认识19491956年的中国已经具备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社会历史条件。 2、理解新民主主义社会是过渡性质的社会。 3、正确评价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第九章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教学内容:1、良好的开局 2、探索中的严重曲折 3、建设的成就 探索

14、的成果 重 点: 1、了解1956年至1976年二十年间,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历程,认识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重大意义及经验教训。 2、了解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所取得的初步成果。难 点: 1、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所取得的积极成果及其现实意义。 2、正确分析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中的失误及其原因。 3、客观公正评价毛泽东的历史地位。 4、正确评价“文化大革命”及“文革”中的中国共产党。第十章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教学内容:1、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和改革开放的起步 2、改革

15、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展开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跨世纪发展 4、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5、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6、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重 点: 1、认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具深远意义的伟大历史转折。 2、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历史进程,认识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3、把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准确理解协调推进“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难 点: 1、了解真理标准大讨论的背景,认识这场大讨论对于当时全党和全国人民冲破“两个凡是

16、”束缚,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重大意义。 2、掌握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科学评价,对于党和国家完成指导思想上拨乱反正的重要意义。 3、掌握邓小平的“南方谈话”的主要内容,深刻认识“南方谈话”对于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一步深入发展所产生的深远影响。 4、把握在我国改革开放的新阶段,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践目标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的伟大战略部署。六、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考核方式:课程小论文成绩评定:本课程成绩构成比例为:期末论文成绩占总成绩的 60 %,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40 %;平时成绩的构成及比例为:考勤占30%

17、,作业及小测占70%。期末总评成绩(平时成绩 40 %)+ (期末成绩 60 %)。补考方法: 总评成绩低于60分的学生,须参加学院统一组织的补考。补考总成绩补考成绩七、教材与主要参考书目教 材: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修订版主要参考书:1、中国共产党发展观变迁研究,潘利红、李韬、周新华著,中共党史出版社,20082、广东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指导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陈金龙、潘利红、詹文都主编,广东省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优秀教案,潘利红、李韬、赵志宇主编,广东省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4、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师参考书 ,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18、5、“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疑难问题解析 ,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6、“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学生辅导读本 ,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7、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上、下册),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编写,中共党史出版社,20028、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费正清、费维恺著,中国科学社会出版社,1993年9、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上、下),薄一波著,中共党史出版社,200810、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上、下),胡绳著,人民人民出版社,1981八、大纲编写必要的说明本课程是2005年中宣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及实施方案确定的思想政治理论课4门必修课之一,本大纲编写依据是“本科各专业教学计划”。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可以提高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思维品质,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运用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执笔人签字: 陈丽菁 教研室主任签字: 教学主任签字: 制订日期: 2016年2月20日6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